- 相关推荐
马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马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
第1章 绪言
1.1 目的
通过工程地质实习,将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践真知,使我们获得地质实体的感性认识,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的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所以我们应在实习中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沉积岩与变质岩的基 本方法;熟悉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的一般特征;学会观察与认识典型地质构造的基 本方法;掌握一些常见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
1.2 实习内容与任务
学会观察和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掌握野外地质观察记录的方法, 岩性的鉴别、命名,描述及其地质体重中岩性变化的观察与记录,了解野
外地层划分的依据。
1.3 实习要求
(1) 按时出勤。
上车前点名,返校前点名。
(2) 进入公园不准吸烟。
注意保护地质遗迹,不乱攀爬和敲击。
离保护对象有 一定距离。
听从老师和公园管理人员安排。
(3) 仔细观察,勤记录,多思考。
带上相机拍照记录。
(4) 按实习指导书图文并茂完成实习报告。
1.4 人员组成
土木工程学院全体学生和工程地质老师参与本次地质实习
1.5 实习时间及地点
20**年10月13日上午,即墨市马山地质公园
第二章 野外实习去概况
2.1 交通位置
马山地质公园位于 即墨市区西郊约7公里,由4个相连的山体组成,
形似马鞍,又名“马鞍山”。
马山兀立于即墨西境,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城区,历来为兵家要地。
园内山石经长期风化剥蚀,形成了中部高,四周低,呈一凸起山顶浑圆的丘陵地带,面积约800公顷。
1993年11月正式通过专家评审,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 等地质自然遗迹。
2.2 自然地理状况
马山地质公园内的山体植被大致可分为林木、灌丛、草甸和作物
植被等四种类型。
宜林地带林木覆盖率为50%,主要是针叶、阔叶混交林;灌木丛多由棉槐、竹子、酸枣等小灌木丛构成;草甸以山草为主的禾本科、菊科、豆科、莎草科等构成,覆盖率达草甸区域的90%以上。
园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
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
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
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
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柱状节理石柱群位于山之西南部,浅粗面火山岩柱状。
高26米,
宽150米,单柱独立,巍巍壮观,是世界三大石柱群之一。
可与美国的“巨人堤”、英国的“魔鬼塔”相媲美。
柱状节理群,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5棱或6棱柱状。
而马山节理柱群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独特。
硅化木俗称木化石。
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直径0.1米
左右,高10米,其形状、纹理与树木无异。
其数量、规模均为国内罕见。
最大的一株为1983年发现,高13米,粗端直径0.8米,细端0.6米的南洋杉木化石,属白垩纪,整体有横断纹理,纹理明显,年轮清晰,为中国发现硅化木的一种新类,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第三章 岩石与矿物
3.1 绿色安山玢岩(岩浆岩)
在马山地质公园内,安山玢岩直接覆盖在 沉积岩上,其下伏沉积
岩主要为具有河湖相沉积特征的莱阳组砂岩、粉砂岩,可见典型的粒序沉积、递变层理及交错层理,二者接触界限清晰,并发育有安山玢岩的原生柱状节理。
安山岩是中酸性
火山岩中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熔岩,常常形成典型的火山锥或呈岩流、岩穹、岩钟产出。
图表 2网上找的安山玢岩 当以斜
长石为主要斑晶的岩石称为玢岩,安山岩的斑状结构中的斑晶多以斜长石为主,称安山玢岩。
绿色安山
玢岩(岩浆岩)区内的绿色安山玢岩应为一超浅成次火山岩相的中性 侵入体,地下熔融的中性岩浆,于燕山晚期沿着北北东图表 3实习拍的区内安山玢岩 向 大断裂所派生的北西 310 度方向的次一级断裂侵入到莱阳 群地层中,经冷凝后,形成次火山岩侵入体,与围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在 145高地和 211.1 高地以东岩体超伏于莱阳群之上,局部地段具 流动构造,成份结构单一。
在时间上,安山玢岩的生成与白垩世大规模的火山活 动同步或稍晚;在空间上主要与即墨一带的青山群火山岩一火山碎屑岩伴生;在 成份上与中性火山喷出岩相似。
绿色安山玢岩岩体长轴呈310度方向展布,地貌 上呈浑圆状山丘,岩石风化后呈黄绿色,新鲜面为深灰绿色或翠绿色。
绿色安山玢岩具斑状结构,斑晶含量少,主要由板条状斜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组成,岩体内部往往具有少量的气孔和晶洞,呈圆球状或椭球状,晶洞内充填有方解石、冰洲石、绿泥石和沸石等次生矿物。
绿色安山玢岩为一次火山岩相,超浅成侵入体,当岩体侵入定位时,由于温度急剧下降,岩体冷凝时受岩体表面张力的作用,质点平行排列及均匀收缩而形成近直立的原生柱状节理,此种节理均为封闭型,裂 隙面平直光滑。
由于区内发育两组或三组原生垂直节理,将岩体切成四方柱或五、六方柱体,节理间距一般60-100厘米。
岩石颜色鲜艳,色泽光亮协调,质地细腻,无裂纹,硬度高,块度大,是天然的优质建筑工艺饰材。
根据其特征,当地取名为“马山翠玉”,又是一种优质的工艺美术雕刻原料,曾以远销日本而驰 名。
3.2 硅化木(木化石)
硅化木是真正的木
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SiO2(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
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
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图表 4网上找的硅化木 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
硅化木广布于马山周围的沉积岩层中。
据专家考证,早在一亿三千万
年前的中生代,马山地区曾为“古莱阳湖”的一部分,其上游生长着大量的古树。
而后,顺流而下被搁浅在这里,地壳变动时,在高温、高压、断氧的特定条件下,形成了化石。
马山硅化木分布广,数量多,现已发现20多株。
其木质构造,属松柏类的南洋杉科。
1992 年发现的一株硅化木,树干长13米,平均直径达0.85 米, 硅化完全,年轮清晰,根枝疤节保存完好,这在我国沿海地区实属罕见。
化石是地层的原始记录,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恢复古生物的属种,从而进一步判断 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因此极具科研价值。
硅化木也称木化石。
数亿年前的树木因种种原因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树 干周围的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硫化铁、碳酸钙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进入到树木 内部,替换了原来的木质成分,保留了树木的形态,经过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
因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称为硅化木。
这种替换作用非常精确,以致于不仅如实体现出外部形状而且还体现出内部构造,有时甚至可以确定细胞构造。
这种替换的专业词叫“交代作用”,是指同时发生溶解作用和沉积作用从而使一种矿物取代另一种矿物的过程。
硅化木的形成是硅取代木纤维的过程。
硅化木也是化石的一种,它保留了古代树木的某些特征,为我们研究古植物及古生物史和地质、气候变化提供了线索。
第四章 地质构造
从构造上讲,本区位于北西西向的马山-王哥庄断裂之上,此断裂与即墨断裂、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等组成的北北东向构造带相比形成较晚,规模最小,它切错了北东向主导断裂,二者构成不对称共轭构造, 服从于青岛周边的构造背景。
4.1 断裂构造(园内代表-马山石林)
断裂构造又称断裂。
断裂或断裂构造是指岩石因受地壳内的动
力,沿着一定方向产生机械破裂,失去其连续性和整体性的一种现象。
岩石受地应力作用,当作用力超过岩石本身的抗压强度时就会在岩石的薄弱地带发生破裂。
断裂构造是岩石破裂的总称,包括劈理、节理、断层、深大断裂和超壳断裂等。
马山的典型断
裂构造是节理,其中以马山石林最具代表性。
石林是马山 最具保护价值的自然遗迹,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 群”之一,已揭露的团山和长岭两座低山全部由粗面英安岩柱状节理分割成 的巨大图表 5实习拍的马山石林 石柱群组
成,柱体直径一般在1.0—1.5m之间,柱体长25m(地表以下延深可达60m),形态以四边形为主,也有五边形、六边形的。
团山主体笔立 挺拔,长岭柱体呈扇形展布。
据一些当地同学介绍,由于石头中具有柱状节理,极其便于开采,岩石颜色鲜艳,色泽光亮协调,质地细腻,无裂纹,硬度高,块度大,是天然的优质建筑工艺饰材,在当地有很长的开采历史。
4.2 沉积构造(玉皇顶沉积构造带)
沉积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
是沉积物沉积时或沉积之后,由于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形成的。
在沉积物形成过程中及沉积固结成岩之前形成的构造,叫原生构造,例如层理及层面构造;固结成岩之后形成的构造为次生构造,例如缝合线等。
研究沉积岩的原生构造,可以确定沉积介质的营力及流动状态,从而有助于分析沉积环境,有的还可确定地层的顶底层序等。
沉积构造用来描述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这种分布与排列,是沉积作用与过程、古环境以及矿床发育的重要标志。
马山地质公园的
玉皇顶,有很明显的沉 积构造现象。
马山地质 公园的沉积构造层属中生代 白垩纪莱阳群曲格庄组,为莱阳群的最上层部位。
为河流相,山麓洪积相粗碎屑 堆积,一般以中、粗粒砂岩、砂砾岩为主、兼有漫滩相或局部浅湖相的细碎屑沉积。
区域沉积岩之沉积构造特征,属较典型的网状河流相沉积。
大型交错层理、 槽状交错层理及斜层理随处可图表 6实习所拍玉皇顶沉积构造 见。
在山之北坡各采石场中沿坑壁可观察到极好的 垂直剖面,如大型泄水构造、抱卷层理、交错层理等。
另在马山东坡还可以不时 见到向上变细和向上变粗两种沉积层序。
4.3 接触变质带(位于玉皇顶)
接触变质作用又称热力接触变质作用,是由于岩浆的活动散发的
热和析出的气态或液态溶液引起的变质作用。
主要发生在岩浆体周围接触带的围岩中。
根据变质作用过程中有无交代作用又可分为2个亚类:①热接触变质作用:以热力(高温)作用为主,原岩发生重结晶,而化学成分没有显著改变,没有明显的交代作用,如斑点板岩、角岩等;②接触交代变质作用;除热力作用外,伴随有显著的交代作用,原岩的化学成分发生明显改变,如矽卡岩等。
同是在玉皇顶,我们不仅见到了明显的沉积构造现象,还见到了
明显的接触变质带。
接触变质带的上部是岩浆岩,下部是沉积岩,变
质带内是变质岩。
由于岩浆的入侵及对围岩的烘烤诸因素,在接触带部位沉积岩发生了不同程 度的接触变质作用。
在马山极顶东麓可见紫色、灰色粉砂岩及细砂岩发生角化, 但尚未形成角岩,以及沉岩体边缘不规则分布的黑色角岩。
在火山岩中也可见到 砂砾岩捕虏体。
长达几百米的接触变质岩,将火山岩与沉积岩截然分开,宛如一 条“黑色长龙”,极其壮观,具有非常高的观赏及科研价值。
图表 7实习所拍的玉皇顶接触变质带 4.4 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是岩
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
岩层的连续完整性未遭到破坏,是岩石塑性变形的表现。
如此图,可见该山的地质构造为褶皱,但由于地质公园未建立之前的人工开采,该背斜构造只剩图表 8实习所拍的褶皱构造(背斜构造) 下了一半。
而外岩壁由于风化作用,地上堆积着散落的岩石粒和人工开采剩下的石块。
第五章 实习区地质构造对各种类型工程建设的影响
5.1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断层与工程建设进行工程建筑、水利建设
等必须考虑断层构造。
例如水库、水坝不能位于断层带上以免漏水和引起其他不良后果大型桥梁、隧道、铁道、大型厂房等如果通过或坐落在断层上必须考虑相应的工程措施。
因此凡是重大工程项目都必须据有所在地区的断裂构造等地质资料以供设计者参考。
如晋江—永安断裂带在泉州盆地深部和浅部均有强烈的表现对泉州市的工程建设造成一定影响。
断裂相关的不良地质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在泉州盆地边缘进行工程建设时应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有直接危害的大、中型滑坡体和危害程度大的崩塌区应避开为宜对危害程度较轻的滑坡体和崩塌区应采取防治措施。
5.2褶皱构造
褶皱构造对工程的影响程度与工程类型及褶皱类型、褶皱部位密切相关对于某一具体工程来说所遇到的褶皱构造往往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对于深路堑、高切坡来说,当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形成反向坡,就岩层产状与路线走向的关系而言,对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当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且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一致时,形成顺向坡,稳定性较差。
特别是当边坡倾角大于岩层倾角时且有软弱岩层分布在其中时稳定性最差。
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皱的翼部通过一般较为有利。
如果中间有软弱岩层或软弱结构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护结构的破坏发生局部坍塌。
第六章 实习体会
此次工程地质实习,从早上7点半从学校出发,至12点左右,历经
4个小时。
虽然时间短,但收获颇丰。
从大巴上下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徒步走进马山地质公园。
我们先去了玉皇顶的岩石带,那里有明显的沉积构造和接触变质带。
在那里,我学会了辨认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通过实物对照,我们从课本那僵硬的理论知识解脱出来,上升到对实物的感性认识,这也大大提升了我们对工程地质学习的兴趣。
然后我们又去了半壁褶皱构造带,也真切的认识到了褶皱构造的特点和性质。
最后我们去了马山地质公园最宏伟壮观的地方-马山石林。
面对如此庞大的柱状节理石柱群,我们心中油然产生了一股对地质构造运动的赞叹和敬意。
经过此次实习,我发现我们在上工程地质学这类课时,如果仅限于
课本知识的学习,而缺少野外实践观察认识,很难掌握掌握这类课程的精髓,也就是说没有学懂这门课。
因此,我觉得学校应多组织学生去野外进行实习,而且实习周期应该长点,少则一个学期,多则半个月,最好能在野外驻扎,吃住学一体化,那么我们将能更好的掌握工程地质知识,以便将来成为祖国所需要的合格的工程师。
马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2]
第1章 绪言
1.1 前言
在学校学习地质基础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为了对以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
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和格人才。
1.2 内容
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力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岩石及矿物
的识别,各种地质构造现象,地层古生物方面的知识。
2、 本次实习我们进行了地质踏勘、地层断剖面观测、记录、描述观测;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地层剖面图等相关的简单地质图的绘制以及实习报告。
1.3 目的
本次地质野外实习的基本目的是掌握野外地质观察和认识的基本技能与方法。
包括:观察和认识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的方法与技能,记述地质体及地质现象特征的文字描述与土建绘制。
认识三大岩石(火成岩、沉积岩与变质岩)、地层和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的常见类型或类别。
初步了解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貌相关现象与知识,以及主要地质体形成和地质作用的基本过程。
1.4 要求
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2、能利用矿物的物理性质鉴定识别常见矿物,特别是造岩矿物。
3、对实习及出露的岩石能够正确的描述和命名。
4、了解实习区变质作用类型及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
5、熟悉实习区出露地层的时代、岩性及化石。
6、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7、较正确的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能利用地形、地质图识别地质构造。
1.5 人员组成时间及地点
此次实习在我校地质教研室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十个班的同学来到了位于即墨市的马山国家级地质公园进行为期半天的地质野外实习。
在学校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分为几个小组分别由指导老师带领,以确保实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2章 野外实习区概况
2.1 概述
马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即墨市城西约7公里的马山,由4个相连的山包组成,形如马鞍,故又称“马鞍山“,最高峰海拔211米。
马山兀立于即墨西境,南控胶济铁路,东屏即墨城区,历来为兵家要地。
山上盛产安山玢岩,多为灰绿、灰褐色,是约1亿年前岩浆涌出地表冷凝而成,为优质建筑雕饰石料。
山之西南部因岩浆冷凝,均匀收缩,形成四方柱状节理,株体截面直径约1米左右,高约30余米,笔直挺拔,排列紧密,恰似一片密林,蔚为壮观,故名“马山石林”。
马山保护区现已对外开放的景点有9处,自然景观硅化木、石柱群极具观赏价值,已修复的人文景点有玉皇殿、白云庵,近几年新建的景点有即墨大夫、千佛洞、狐仙居、动物园和山门等。
1994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即墨市马山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浅剖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硅化木及古生物化石等地质自然遗迹。
2.2 岩浆--沉积体系成因与地质演化
从构造上讲,本区位于北西西向的马山-王哥庄断裂之上,此断裂与即墨断裂、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等组成的北北东向构造带相比形成较晚,规模最小,它切错了北东向主导断裂,二者构成不对称共轭构造, 服从于青岛周边的构造背景。
从岩性上讨论,本区在周围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表现出安山玢岩直接覆盖在沉积岩上,其下伏沉积岩主要为具有河湖相沉积特征的莱阳组砂岩、粉砂岩,可见典型的粒序沉积、递变层理及交错层理,二者接触界限清晰,并发育有安山玢岩的原生柱状节理。
2.3 地质地貌及岩石种类
马山地貌类型属于剥蚀准平原上的残丘地貌,山体圆凸,由于火山岩的结构与构造特征,使其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再加上断裂构造等其它因素,在周围沉积岩层逐渐侵蚀夷平的状态下形成孤立的残丘地貌。
马山地层的形成为早白垩纪早期,其区域地层划分属莱阳群曲格庄组。
其岩石类型分别由沉积岩和火山岩组成,其中蕴藏着较丰富的硅化木和独特的安山岩柱状节理,从而形成了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古生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宝库"。
保护区内地层单一,出露地层为白垩系莱阳群,主要岩性为紫红、黄绿色中细粒长砂岩、含砾砂岩夹砂砾岩、钙质粉砂岩、偶夹砂岩。
特别是经多年采石,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次火山岩柱状节理,形成了若干笔直挺拔柱状节理形态的人工露头景观,俗称“石柱群”。
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造山运动,形成了马山复杂的地形地貌和独特的地质构造,特别是马山独特的地质遗迹,较全面的揭示了胶东半岛及山东的白;垩纪古地理的原貌及其发展过程。
该地已有多年的采石历史,开挖揭露出了马山绿色安山玢岩的柱状节理,通过近十几年来的开采,已经开采出数个具有笔直挺拔柱状节理人工露头景观。
同时马山山体是一个集沉积岩、火山岩、接触变质岩、动植物化石等多种地质现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地质宝库”,是丰富的地质资源集中于一地,世界上少有的“天然地质博物馆”。
2.4 地层接触关系
在马山公园的某一座山的山顶上,我们观察到了地质带。
地层接触关系是指新老地层或岩石在空间上的相互叠置状态。
通常分为两种类型:①整合接触。
简称整合。
上、下地层之间没有发生过长时期沉积中断或地层缺失,即地层是连续的。
②接触。
简称不整合。
上、下地层之间有过长时期沉积中断,出现地层缺失,即地层是不连续的。
2.5 马山石林及硅化木
青岛市寂寞马山石林及古生物化石群地质遗迹保护项目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2010年度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该项目主要保护对象是潜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马山石林),硅化木及其它古生物化石,接触变质带等地质遗迹。
山之西南部呈现四方柱状节理,柱状节理石林多发育于玄武岩中,一般呈六棱或五棱柱状,而马山石林发育于安山岩中,且呈四方形,在地质学中较为罕见。
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SiO2(二氧化硅)交代而成的树木化石。
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
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
第3章 岩石与矿物
3.1 片麻岩
片麻岩(变质岩)一般具片麻状构造,中粗粒鳞片粒状变晶结构。
主要由长石、石英和各种暗色矿物(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组成。
根据岩石的物质成分可分为富铝片麻岩、斜长片麻岩、碱长(二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等。
还可依所含矿物种类进一步分为角闪石斜长片麻岩、石榴子石斜长片麻岩、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等。
其原岩类型比较复杂,可以是正常沉积岩(粘土岩、粉砂岩等),也可以是火山岩、火山碎屑岩或各种侵入岩。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由区域变质作用或接触变质作用形成。
3.2 页岩
页岩是由粘土脱水胶结而成,大部分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这种特征也称作页理,风化后多成碎片状或泥土状。
成分复杂,除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拜来石等)外,还含有许多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等)和自生矿物(如铁、铝、锰的氧化物与氢氧化物等)。
具页状或薄片状层理。
3.3 石英岩
石英石英是一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十分稳定的矿产资源,晶体属三方晶系的
氧化物矿物,即低温石英(a-石英),是石英族矿物中分布最广的一个矿物种。
广义的石英还包括高温石英(b-石英)。
石英块又名硅石,主要是生产石英砂(又称硅砂)的原料,也是石英耐火材料和烧制硅铁的原料。
第4章 地质构造
4.1 断裂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
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和剪切节理和劈理。
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
构造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
②断层:如果断裂两侧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则称断层。
4.2 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
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
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
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
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
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4.3 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
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
(1)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
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
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2)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
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
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3)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
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第5章 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主要受到地形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制约,主要的不良地质现象有
滑坡、泥石流、岩崩、岩溶、岩堆(坡积层)、软弱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冻土、水害、采空区以及强震区(高地应力)等。
因此在施工前优选出工程地质条件最好、地质灾害最少、工程建设对地质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的路线走廊带,真正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
对于滑坡、崩塌、岩堆、泥石流、岩溶、软土、泥沼等严重不良地质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路线应设法绕避。
其次,当工作中发现仍有重大的地质病害存在或有潜在的重大地质病害时,必须及时调整线位。
对于重大的地质病害应尽量绕避,实在无法绕避。
第6章 实习体会
这次地质实习,根据老师的安排和任务,我都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做到坚决完成学习任务,不虚度光阴。
每天的野外实习,每一个点,我都认真观察,记录,认真听老师讲解,力争当场能够理解。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加深了我对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和不同类岩石的一些区别,对马山的一些地质现象作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
对沿途地貌的观察使我对马山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加深了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
这次野外实习绝对是一次精神与意志的较量。
如果意志不坚定,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次实习是很难从头到尾彻彻底底坚持下来的。
也可以说,能够顺利完成这次实习的人都是一个精神顽强,意志坚定者。
这其中的苦辣只有真正的地质工作者才能感受。
谈到这次地质实习工作的不足,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并非每个同学,每个点位,每条路线都一丝不苟,都能认真执行老师的意图,安排,完成;
二,组员合作不够,没能很好沟通,配合,讨论不够;
三,同学与老师之间不够默契,有时老师和同学的节奏不一样,不是在前就是在后;
针对上述几大缺点不足,首先我们要在态度上认识到自己确实做的不够,某些方面确实让老师们伤心;其次,有错要改,既然犯了错误,存在不足就要改正,做到真正洒脱,实在的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使人获得知识与磨砺的工作。
我们要热爱本职工作,发扬地质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使祖国的地质工作蒸蒸日上。
【马山工程地质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实习报告04-0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10-26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优秀06-0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最新02-10
【热】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2-04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通用02-04
【荐】工程地质实习报告02-09
工程地质工作的实习报告09-30
工程地质专业实习报告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