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毕业论文

大学化学论文

时间:2024-06-27 17:10:15 化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化学论文15篇(优)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化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化学论文15篇(优)

大学化学论文1

  摘 要:[摘要] 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等三个模块。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

  关键词:大学化学论文

  [摘要]以高等农业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对大学化学实验课程进行改革。提出了改革教学模式、拓展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等三个模块。真正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xx)06-0109-02

  东北农业大学化学实验课主要针对工科学生所设立,是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实验课。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学生层次差距较大,实验内容设置单一,评价体系难以量化,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学生缺乏课堂参与、讨论的机会,难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理论知识上不求甚解,实验过程中,遇到特殊现象不主动分析原因,使学生养成被动接受,机械地完成实验内容。进入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正向知识与能力并重型转变,变革实验教学内容与重构大学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创新思路、发展高层次的思维技能、增强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相互沟通、团队相互协作的能力,实现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创立新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教育转化。

  一优化整合实验内容

  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置顺序没有与学生相应理论课内容同步,并且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知识点重复、内容枯燥,有些实验内容数十年不变,教材体系明显不符合化学实验发展的特点,与高等教育培养具有现代化开拓精神和自主创新人才的战略目标不相适应。大学化学实验主要针对大一学生开设,实验内容首先应从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注重个性化、兴趣化培养。所以我校在实验课开课时间略迟于理论课,在操作难度设置上采取阶梯式培养。依据“重基础,强能力,宽专业,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既要注重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吸收专业实验及科研课题的精华,突出现代化学实验的特点[1]。在实验内容方面上首先设置验证性试验,例如粗实验提纯、醋酸离解度测定验证性试验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拓展实验内容相应提高综合性实验和自行设计实验设置比例,综合性实验内容的选择要立足基础、贴近实际生产和生活、跟踪科技前沿、涉及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有效提高学生文献查阅、综合分析问题等素质。针对授课的对象层次不同,为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设置了开放实验,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和实验条件,实验内容为老师科研课题或课题相关方向,也可以是老师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课题,学生通过兴趣选择题目,通过课余时间查阅资料,选择实验仪器药品,确定实验方法,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兴趣化进行实验,不仅能增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操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2],也为将来继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1导学-助学-自学的学习模式根据调查将学生按性格、基础、专长等特点分组,采用2人小组,8人大组的分组方法,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在课前预留结构性问题,以问题为纽带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学生通过查询网上资源等方法更有效、快速的预习。鼓励对将进行的实验细节提出改进,通过组间讨论和教师的协助,对可行性改进方面,实际进行操作验证,这种预习模式能有效地通过预习增强对实验操作细节的了解,通过验证促进对实验内容和原理的理解。而且用小组为单位探讨回答老师课前预留的问题,渐进地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消极和焦虑情绪,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效能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课堂上教师首先应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的时间。引导和协助学生完成实验,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善于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选取适合的实验,采用师生互换角色教学模式,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组内根据学生性格、专长选择收集资料、总结观点、课堂展示等分工,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开展组内讨论,增强学生之间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此期间,适当地给予指导,促进学生养成“想问、敢问、好问、会问”的习惯[3],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质疑精神及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课堂上成果展示,组间讨论交流,有利于知识体系深入化、系统化、完整化。2.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学习工具逐渐智能化,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沟通无极限、无时限,构建多维网络立体信息交流平台是大势所趋,沟通平台以QQ群和微信群为主要的联系承载方式,真正的实现了随时、随地、随需的无缝学习。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能,逐渐提高网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实验课程重点和难点知识讲解的实效,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完善实验成绩评价体系

  目前实验课成绩评价很难量化,实验课成绩评定一直是实验教学过程的难点。现在教师大多对学生实验课成绩评定主要考察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掌握,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但实验课成绩应当体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创新精神、进步程度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客观评价。所以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科学、完善、公正的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体系,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改变实验操作细节提高创新思维,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我校主要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团队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记录,构建大学化学实验“多元化”教学模式考评体系。教学考评体系力求实现全面性、开放性、公平性的评价标准。具体考察点见表1[4]。1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师普遍都是通过课前提问形式来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但课前提问只针对少部分的学生,学生会心存侥幸不重视预习,我校主要通过预习报告来检验学生课前准备情况,这种形式具有普遍性,而且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出改进实验操作细节的建议检验预习情况。2实验基本操作能力考核容量瓶、移液管、滴定管的使用等基本操作及典型有机化学合成装置的搭制用操作考核制来检验,对学生逐个进行考核打分,既可以量化学生成绩,又起到了督促学生规范化基本操作的作用。3综合素质考核综合设计性实验考查,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测定方法,根据所得数据分析数据的可靠性。有效地体现出学生独立应对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总结写作的水平。4化学实验理论知识考核为了弥补实验考核及课堂上无法体现的操作之外其他相关知识点,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制作了化学实验网上考试系统。利用自主开发的网上实验考试系统进行实验理论知识考核。学生通过考试系统可随机抽取客观题,由计算机系统直接批阅,主观题教师在线批阅试卷。系统根据班级章节题型难易度进行统计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5]。总之,培养创新的实验人才是现代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实验教学体系是完成目标的有效途径。大学化学实验课通过优化实验内容,教学模式多样化,完善试验考核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发挥了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培英.高等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5(12):140-142.

  [2]许晶,白靖文,徐宝荣,徐雅琴,邢志勇.深化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培养农业拔尖人才[J].实验科学与技术,20xx,11(3):52-54.

  [3]孙爱民,孙亚维,刘英,陈龙华.PBL教学法与教师角色转变[J].南方医学教育,20xx(1):8-9.

  [4]徐雅琴,白靖文,徐宝荣.多元化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xx(28):110-111.

  [5]白靖文,徐雅琴,许晶,邢志勇,徐宝荣,付颖.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等农业院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xx(6):28-30.

  [6]常艳香.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J].科教导刊,20xx(7):61-62.

大学化学论文2

  [摘要]为了对目前我国本科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纪律性进行探讨,在两次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对本科生进行了不同的课堂纪律要求,并采用了不同的课堂表现激励,观测到学生在课堂学习积极性、纪律性方面比较显著的差异。使用难度接近的试卷进行测试,严格进行课堂纪律要求并采用一定课堂表现激励的班级在平时作业成绩、考试成绩、实验成绩三个方面均有一定的提高。此对比结果说明在目前本科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专注力和积极性进行调控的必要性。

  [关键词]大学化学;本科生;积极性;课堂纪律;授课质量

  大学化学是本单位理学院建立后承担的首门为非化学化工专业本科生授课的自然科学基础课。本课程48个学时,由32个学时的课堂授课与16个学时的实验课组成。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等化学基本原理,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电化学,原子、分子(含配合物)结构和晶体结构知识以及对界面现象和胶体分散系的介绍。两个班级授课期间在课堂纪律要求方面进行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尝试,在班级1授课期间采用比较宽松和自由的纪律要求,从形式上来讲接近一些欧美国家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课堂气氛[1-3]。授课时未对学生准时到课、准时上交平时作业(习题)等行为进行严格要求,在班级2授课期间则对准时到课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明确不接受补交的平时作业。另外,在班级2授课过程中增加了课堂表现加分与扣分机制,明确规定对出现上课迟到、上课看手机等行为的学生进行每次2分的平时成绩扣减,对主动并正确回答课堂问题、提出有创意的新问题的学生进行每次2分的加分,计入平时成绩。除上述差异之外,两次授课的内容与授课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下面对两次授课的效果从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这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并针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1课堂表现

  因为对班级2进行了明确要求,所以学生在提前到课这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班级1。班级1的学生在上课开始前一般可保证90%左右的入座率,少数学生会在上课时间开始后2-3分钟内陆续进入教室并寻找座位。因此,每次讲课前需要刻意提醒学生进入安静状态。班级2的学生在上课时间之前基本可以保证完全入座,并在开始讲课时自动进入听课状态。同时,班级2的课堂秩序也显著优于班级1。在班级1授课时会出现少量睡觉、长时间看手机等现象,有时需要中断上课进行管理。此类行为在班级2基本不出现,因此,在班级2授课时无需在课堂上进行秩序管理。在平时成绩中引进的课堂回答问题加分的机制,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与专注度,主动举手回答提问的学生比率显著上升。在平时作业的上交方面,班级1学生在预定的上交时间尚存在大量的因为未带作业本、未完成课后习题而不及时上交,或者上交作业但未完成全部习题的现象。在班级2则基本不存在此类现象,习题的准时上交率在99%左右,同时,习题的完成率也显著提高。

  2学习效果

  课程的考核由平时成绩(习题)10%,闭卷考试(70%)和实验成绩(20%,包括实验预习、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三部分形成。在试题难度与评分标准与班级1接近的现状下,班级2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其中70分的闭卷考试成绩从平均52.7分增加为60.4分。同时,学生的实验课成绩也从平均17.3分提高到18.0分,平时成绩平均分从8.4增加为9.6。因为平时成绩上限为10分,同时获得课堂表现加分的学生平时成绩普遍较好,因此,由课堂加分影响的学生成绩仅影响少数几名学生平时成绩的1~2分。由此看出,平时成绩平均分从8.4到9.6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大部分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率和准确率方面的提高。闭卷考试成绩的显著提高也说明班级2的课堂纪律要求与课堂激励机制对学生课堂专注度和知识点的掌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学生的总成绩分布柱状图(图1)看出,班级2的学生总成绩分布比班级1的学生总成绩分布明显向高分段移动。由此可以看出班级2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

  3分析讨论

  从以上对比的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宽松自由的课堂环境,在大学本科教学中采用比较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并不会显著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从而导致沉闷的课堂气氛。从两个班级授课过程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在使用相对比较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之后,如果采用适当的课堂激励机制,可以保持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和专注度,仍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授课效果。课堂纪律在外界约束下的显著改善也说明目前我国大学本科生在自我行为的调控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由教师进行提醒和督促。怎样保持我国本科学生在课程学习、特别是一些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仍将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真虹.中美大学课堂教学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xx,23(2):106-111.

  [2]李迎春,等.借鉴美国教育模式改革药物分析教学的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xx,32(18):34-35.

  [3]黄全愈.美式校园(素质教育在美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大学化学论文3

  [摘要]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文章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改革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目前,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1,2]。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志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求异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大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3-5]。辽东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是面向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从1995年起,我们就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年来,我们在借鉴国内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再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并在总结以前的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并编写了符合本校各专业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其中实验内容分成五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趣味性实验,以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系统、全面地训练,期望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精选基础性实验,巩固及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

  结合我校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如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与生物及药物相关的实验,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氯甲苯(杀虫剂)的合成;对于环境及矿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治理环境及浮选药剂的实验,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此外,并逐步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熔点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为下一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以前我们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大多为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小。教学内容模式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边看实验讲义,边做实验,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实验的细节和过程,对做过的实验中的操作、反应机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忆不牢,认识不深,这就难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大幅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例如开设的阿司匹林的合成与鉴定实验,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性质及相关用途,并通过预习与具体实验过程,掌握合成原理及方法,巩固操作技能;其次要求学生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其结构,并初步了解FT-IR的基本原理,掌握FT-IR的基本操作,同时能分析相关官能团的红外归属;最后要求学生利用DSC测试阿司匹林的热力学性质,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强化与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也让学生提前了解与掌握一些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技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性实验是启发性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书面实验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冬青油的设计与合成实验等,需要学生列出实验所需药品、试剂的用量与所用的仪器设备,之后交给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修改实验方案,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再次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也可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写出科技论文。通过设计性实验的锻炼,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熟练查阅文献的能力,此外,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有一个提高,并能从实验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科学研究,为今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探索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

  为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共同从事科研,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基金,要求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每小组成员3~4人,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提供阶段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个研究小组的实验项目及指导教师。学生研究小组可以从实验预备工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承担部分科研工作。通过让学生参与或承担部分科研工作,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思路与视野,此外,也使学生所学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得到实际上的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创造科研氛围,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形成教研相助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为科研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5开展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实践和创造。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和合成产物往往是学生很陌生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做到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例如: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从烟叶中提取烟碱,及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

  6推广微型化实验,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

  美国W.D.mago博士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于1982年试用微型化并获得成功,以后推广到无机化学、普通化学中。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实验仪器小、功能多、易封闭、操作安全、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节约实验用品、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前进行的常量实验,其药品不仅用量大、易挥发、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而且消耗也大,产物及副产物量多,后处理困难,而且排放的三废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此外,常规反应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实验时间较长,这既加大了实验经费的开支,又增加了师生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我们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条件,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方法、仪器装置进行更新或创新设计,将大部分实验微型化与小量化,使微、小、常合理结合,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微型实验除具有安全性高、污染小等优点外,还充分显示出小、快、灵的特点。例如苯乙酮的合成及红外分析,采用常规实验,所用的无水苯及乙酸酐的加入量分别为31mL与6mL,且还需要较多的相关药品,如三氯化铝20g,苯30mL,浓盐酸50mL,而红外分析只用微量级别的,剩余的产物只能回收保存;改为微型实验后,每步现象明显,且药品量只有常规实验的1/10左右,这不仅减少了挥发物和反应剩余物的排放量,而且水电的消耗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实验时间短,同时实验环境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7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大量普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多媒体逼真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实验观察,使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在学校的资助下,我们编制了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例如:采用Flash演示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与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实验过程,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角度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结语

  几年来,通过实践巩固基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开展趣味性实验,推广微型化实验的改革模式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节能减排与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努力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和探索,面向社会需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3(7):61-64.

  [2]丁来欣,廖蓉苏,刘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112-114.

  [3]李长智,张有琼.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xx,25(5):49-51.

  [4]周雄.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实验室科学,20xx(6):49-50.

  [5]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20xx,24(3):37-41.

大学化学论文4

  大学化学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大学化学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观念和化学技能,提升学生收集、整理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在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下,越来越多的教育手段和媒体技术被应用在大学化学教学中,有效提升了大学化学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课件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化

  大学化学中的各种反应机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问题,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中由Chem Office或Chem Window和Flash结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机理变得更加简单化、明确化,有助于学生的化学学习。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微观现象变得宏观化

  大学化学教学的侧重点是在原子、分子学习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合成等变化规律。大学化学教学的最大特征是在思维方式上注重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在大学化学教学中,微粒的构造、运动,比如粒子碰撞、布朗运动、离子的`电迁移等问题,是无法直观观察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能够以3D动画的形式将这些物质的构成进行细节化展示,给学生的化学学习带来直观化感受。

  (三)应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基于大学化学知识的复杂,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不理想。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下能够实现大学化学多媒体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大学化学模拟实验情境

  大学化学新课标强调对化学实验课的注重,为此在大学化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关注。但是受各种化学元素的碰撞影响,大学化学实验操作会出现各种风险。还有一些化学反应应用常规的实验是无法展示给学生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对这些无法操纵、不方便操作的化学实验进行情境模拟。

  (一)模拟化学实验的错误操作方法

  化学实验的操作伴随一些风险,而这些风险大多是因为操作不当引起的。为了避免这些化学危险现象的发生,需要减少化学实验操作失误现象。在化学实验操作之前,教师会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是学生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听清楚这些注意事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可以将化学实验错误操作以及错误操作带来的不良后果进行展示,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短片能够将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牢记于心,从而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减少错误的出现。

  (二)代替实验操作危险系数高的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操作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接触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应用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而且还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这些高危实验,教师可以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实验模拟,进而让学生在避免实验操作危险的同时加强对实验操作步骤的了解。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数字化化学微格教学系统

  第一,数字化微格教学系统的建立。在大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下,社会发展对非化学专业的理工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下,数字化化学微格系统的构建成为一种可能。第二,化学微格教学系统的构建。化学微格教学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录像系统、网络教学系统等。通过综合应用这些系统能够将学生的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肢体动作等进行展现,通过让学生在事后观看录像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的了解。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学生自主學习

  第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向学生提出化学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网络平台收集化学探究问题的解决策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学习经验。第二,应用计算机辅助学生开展分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创设计算机视听阅览室,从而为学生分组学习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持。第三,大学化学教学网站的建立。大学化学网站的建立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能够为师生的化学学习创设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大学化学教学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大学化学教学实际有效处理好现代教育技术和大学化学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而充分发挥出现代教育技术的工具性功能,有效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宿桂梅.探析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英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xx(13):97-98.

  [2]杨建平.浅议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7):180.

大学化学论文5

  摘要:围绕师范教育及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师范生的要求,寻找实验教学的衔接点与对应策略,在提升师范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同时,兼顾实验教学能力培养,为适应未来的中学教学工作做准备.

  关键词: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教学能力

  1研究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年轻教师的职责,同时还被新时代赋予了教师职后培训的新使命,需要承担“国培”、“省培”等很多项目的实施.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密切了解基础教育.化学学科具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大学均具有独特而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的相关研究显示:种种改革举措的实施对提升高师生化学实验综合能力效果并不显著.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1-2].顾明远先生也曾提出:“当前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3].回顾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实验的内涵日渐丰富.课程改革直接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的终极目标应是“学以致用”,但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高师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仍为薄弱,尤其与中学教师所需要的实验教学能力并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大学与中学在化学课程尤其是实验上的衔接有着现实意义.

  2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高中化学实验设置及实施现状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无论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一方面沿袭将实验分散于对应专题的一贯做法,如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各种类别的实验总数分别高达58、96、107个之多[4].另一方面,均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单独设置《实验化学》选修模块.这些设置既突出“实验是化学的核心”学科思想,又以系统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深化认识.当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核仅以选择题和实验问答题形式考核基础内容,甚少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因教学时间、设备、师资配置等多方面原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大程度依旧呈现“带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旧面貌,教材设置的实验虽多,但很多实验只看视频或教师讲解实验并不直接操作,学生印象不深,实验能力并不能提高.因此纵然课程设置再科学合理,化学实验再增强了灵活性,但皆因缺乏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行,综合实验技能更谈不上.

  2.2高师化学实验设置和实施教学现状

  高师实验课程体系在设置、内容、开课时间上过多依附于理论课程,过分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结合重视不够;实验技能的训练则单纯依附教师,方式过于单调,实验活动形式单一;理论课数量多于实验课,学生缺乏足够的操作训练;部分实验内容陈旧或重复出现,实验手段缺乏时代气息;按部就班的实验报告册,诱导学生滋生懒惰情绪,扼杀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求知欲;高师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但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或验证性实验,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导致未来的中学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学的无用,用的未学.调查发现高中教材中出现的先进仪器如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反渗透膜、熔点仪、数字密度计等,中学老师自己都不认识、不清楚.同时,与中学构建校本课程的现状相比,高师的统编教材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内容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联系更是极为薄弱,未能体现培养“化学教师”这一根本目标和师范特色.

  3实验教学优化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师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中学化学实验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是中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课程,是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目前的无机化学教材内容详尽丰富,覆盖面全,但与现行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相比,仍有较大出入[5].因此,紧密结合中学化学相关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很有必要[6].

  3.1做好学情及教学分析

  当前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高中时选学的是理化生综合,而大学里不仅要学习多门化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化学教学论.未来的中学化学教师工作要求他们要将两者完美结合.通过调查与访谈,大一新生多数觉得无论是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与高中都大相径庭,适应困难.同时,高师院校配备的实验老师基本上都是学科的专业老师,在实验教学上比较侧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和验证实验的结果,直接把实验步骤给出,原理一讲,学生只管做实验,得结论;缺乏教学理念,对需要创设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情境,学生喜欢什么,这个实验有什么用,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实验方式和实验活动,缺少思考;缺乏实验过程的引导,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处理方法,教师引导较少.从实验能力上看,大学教师老是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实验态度、基本操作、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等能力表现差,其实说到底,大学实验老师并不了解新课改及高考环境下学生在化学实验上达到何种水平,忽视了两阶段化学实验间的种种“脱节”.这些事实同时影响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中高考制度改革、大学扩招难逃其责;而两阶段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到老师教学方法上均差别迥异,无形中延长了新生的适应期.因此,深入了解新生之前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实验能力、兴趣等,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帮助高师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化学实验学习的根本.

  3.2促进实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是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7]”.大学教育以自学为主,但学生始终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当前高等师范化学教育多侧重于个人实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培养,而中学老师需要的是实验教学技能的应用,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应进一步转变大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在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结合教学论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融入实验的教学功能.实验老师应明确高师生是未来中学教师的主力军,实验教学着眼于未来,保证在未来的中学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化学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3调整并规范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师范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中学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三层一线”实验教学体系,即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提高实验和专业研究实验3个层次,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化学专业实验课设置应多于理论课;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努力使实验体系和内容趋于科学和完善.

  3.3.1重视基本操作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的重点是熟练而规范的操作,这是后续化学课程顺利进行及提高实验技能的`保障.传统的“典型示范、动作分解、反复练习和及时纠错”的规范化操作意识及基本训练应确保,保障大型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和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准确有序,为实验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实验方法则应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为主[8-9].科技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值得探讨.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有: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课前仔细观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关视频,并自行整理要点儿,初步熟悉基本操作;鼓励学生录制个人实验视频,课下反复播放寻找失误之处,并借助重复练习来矫正;鼓励学生交流优秀实验视频,方便日后在中学教学中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中征集“规范实验操作”的策略和方案.

  3.3.2引导学生创新实验

  高考对实验的考核除了仪器应用相关的基础操作,主要是实验的纠错、改进、设计和评价,对教师而言自主创新和设计新实验的能力必不可缺.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自主增加设计性明显的综合实验,并削减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好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课前仓促预习、课堂照本实验、课后教师评阅”,“注入式”教学,危害极大.河北工业大学提出的无机实验课教学模式[10](见图1),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验过程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检验,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建议、评价并汇总,值得借鉴.

  3.3.3规范实验技能考核

  常规的实验评价机制过多侧重基础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基本操作的规范考核,缺乏最重要的“实验过程跟踪评价”.实验能力的评价问题通过综合评定实验成绩的机制可得以解决,即兼顾多种成绩但调整其比重,如笔试成绩15%、平时实验成绩55%(其中预习30%)、期末实验操作成绩30%,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过程.

  4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中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达到新课程目标.教师运用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结合一定的实验策略,运用观察、操作和思维三种相互影响和交叉的心理活动,去解决某个特定的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中学老师互动讨论学习的方式,如开学初邀请优秀的化学老师给新生讲解高中化学实验考试、实验教学的要点;定期请中学老师参与学生实验课,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和常见的改进实验,指导学生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参与中学化学实验课,观察中学生在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熟悉中学实验教学环境,提升实验操作和教学技能.

  5结语

  大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中学是师范生的回归之处.中学实验教学水平影响着高师化学新生基本实验技能,而高师生毕业时的实验技能会在中学化学教学起决定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师范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研究两个阶段教学工作的衔接,对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20xx,24(4):24-28.

  [2]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xx(Z2):55-56.

  [3]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4]王志华,张义建,沈良,等,浅谈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xx,22(6):35.

  [5]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6]梁华定,陈素清,林勇强.从中学化学实验看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xx,34(6):63.

  [7]杨宝华,张爱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检验医学教育,20xx,16(1):37-39.

  [8]任玉杰,吴海霞,胡方,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xx,22(5):11-13.

  [9]赵朝晖,邹汉波,梁红,等.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xx,29(9):83-85.

  [10]杨芳,等.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无机化学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9):185-187.

大学化学论文6

  1开设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意义

  通过各分支学科的有机结合与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我国高等化学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专业化、专门化”的“窄、专、深”课程体系,化学实验的目的重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技能的训练,人为地消弱了化学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渗透,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制约了高素质化学人才的培养。为了打破传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旧模式,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渐进发展的新模式,各高校教师进行了深化教育改革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好多综合化学实验的书籍,发表了大量综合化学实验的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9]。综合化学实验的内容大多来自于教师科研项目成果,学生通过综合实验领悟到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使得学生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2开设大学化学综合实验的条件

  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是完成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之后,在化学学科层面对化学知识、实验方法综合运用的一门实验课程,是高等教育本科基本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在掌握基础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该类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实施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解惑的作用。引导学生按照实验题目准备必要的实验仪器和试剂,教会学生科技文献的查阅方法,让学生参阅参考文献列出实验的详细步骤,培养学生连接单元操作、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综合实验,拓展学生的科研思路,提高其科研工作能力。

  3大学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实验以有机合成、分光光度法测定无机金属离子为主线,辅以物理化学中表面张力的测定及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1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方法。(2)巩固物理化学实验中表面张力的测定方法及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方法。(3)掌握分析化学实验中分光光度法测定金属离子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3.2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电动搅拌器、三口烧瓶、回流冷凝器、加热套、721型(或722S型)分光光度计、pHS-3C型酸度仪。试剂:对苯二酚、乙酸酐、浓硫酸、无水乙醇、重铬酸钾、水杨醛。钼(Ⅵ)标准储备溶液:1mg/mL,准确称取0.1500g光谱纯MoO3于100mL烧杯中,加入10mL10%的氢氧化钠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使用时逐级稀释为1.00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水杨基荧光酮(SAF):0.001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0.02mol/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

  3.3实验内容

  (1)无机离子显色剂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水杨基荧光酮的中文别名为邻羟基苯基荧光酮,9-(2-羟基苯基)-2,3,7-三羟基-6-荧光酮。水杨基荧光酮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铁、铜、锌、钴、钼、铝、锡、锗、钨、锰、锑、铬、钛、铑等金属离子的测定中。在岩石、矿物、药物、食品、环境水等领域的无机离子分析、药物分析以及生化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水杨基荧光酮按文献[10]由30g(0.12mol)的1,2,3-三乙酰氧基苯溶解在热的400mL50%的乙醇中,滴加20mL浓硫酸,在70~80℃时与8g(0.0655mol)水杨醛反应4h.冷却,在暗处放置二周后,用乙醇重结晶而得。反应方程式如下:(2)水杨基荧光酮与金属离子钼(Ⅵ)的显色反应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某种金属离子与水杨基荧光酮进行显色反应。本文仅以与钼(Ⅵ)显色为例说明实验的设计过程。钼的特性和钼工业的发展为钼的分析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钼的.分析研究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钼的分析方法甚多,其中分光光度法因其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而倍受欢迎。而荧光酮类试剂光度法以其高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被广泛用于钼的测定中。

  3.4实验方法

  在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5.0mL的1.00μg/mL钼(Ⅵ)标准溶液,2.0mLpH=1.8的KCl-HCl缓冲溶液,3.0mL0.001mol/L的水杨基荧光酮(SAF)溶液,2.0mL0.02mol/L的CTMAB表面活性剂,水定容,摇匀,10min后,以试剂空白为参比,用1cm比色皿于最大吸收波长525nm处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3.5结果与讨论

  (1)吸收光谱按照实验方法进行显色,测定有或无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相应配合物在不同波长下以相应试剂空白为参比的吸收光谱曲线,绘制吸收光谱,求出两种情况下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工作波长。探索表面活性剂是否使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是否对显色反应起到增敏作用。(2)临界胶束浓度(CMC)与络合物形成的关系探索取一定量的CTMAB溶液按实验方法显色,以试剂作空白参比测量吸光度,并用表面张力仪测定相应CTMAB浓度下显色液的表面张力,得到不同浓度CTMAB溶液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结果见表1。以CTMAB浓度的对数lgc为横坐标,以对应的吸光度和表面张力γ为纵坐标绘制CTMAB浓度与表面张力(曲线1)和吸光度(曲线2)的关系曲线。从曲线1折点求出此体系中CTMAB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找出吸光度与表面张力的关系见图1。(3)工作曲线取不同量的钼(Ⅵ)标准工作溶液,按实验方法测定在2.0mLCTMAB存在下的吸光度,绘制工作曲线,求出线性回归方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及25mL溶液中钼(Ⅵ)符合比尔定律范围。

  4结语

  本文仅以水杨基荧光酮与钼(Ⅵ)显色为例说明实验的设计过程。本实验建议32学时,其中水杨基荧光酮的合成实验10学时,水杨基荧光酮与金属离子钼(Ⅵ)的部分为10学时,查阅文献、编制实验方案与撰写实验报告等12学时。图1的绘制采用Origin8.0软件来绘制二维图形,方法为选中数据后,点击工具栏中的Plot/Multi-Curve/Double-Y即可。工作曲线的绘制及线性回归方程的获得都可以用Origin8.0软件来完成。其中水杨基荧光酮也可以不用合成,直接用购买的分析纯的试剂与钼(Ⅵ)进行显色反应,探索表面活性剂对显色反应的影响。表面活性剂还可以选用常用的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等进行增敏研究。水杨基荧光酮法测定锌、钴等其它金属离子可参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实验方法。

大学化学论文7

  摘要在充分了解我国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构建综合性与创新性并重的新型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根据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自主探索出版大学化学实验综合性教材,倡导绿色化学环保主义理念,同时引入“导师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中心者和受益者。

  关键词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性;导师制

  大学实验教学是大学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4]。回顾我国高等教育历史,在启动本轮教学改革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传统的填鸭式“菜谱”实验手册,教师依据实验手册对实验步骤进行详细演示,学生依据“菜谱”按部就班地实验操作,这些“菜谱”实验大多为验证式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入上世纪末,随着教学质量工程的启动,掀起了一轮教学改革热潮,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也随之展开了彻底的改革工作,其基本思路是依据化学实验的认知规律,自成体系,单独设课,并将实验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探究实验,也取得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成功经验。

  1我国大学实验改革背景

  20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1999年教育部在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发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号召以来,国内诸多高校掀起实验改革热潮,改革的基本思路为:一是实验课单独设课;二是将实验课程划分为:基础实验、综合试验、探究性实验,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化学人才的需求[5]。

  2扬州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介绍

  以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为例,从1999年以来尝试实验教学改革,于20xx年在探索和实践中建立一套独特的实验教学体系,并编写出《大学实验讲义》,经过多年实践教学验证,《大学化学实验》和《新编大学化学实验》两套教材先后出版。改革初期,学院通过走访调研,尤其是到全国兄弟院校参观、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对原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形成了一套新型的、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案,具体做法如下:

  2.1实验中心简介

  我院实验中心依托扬州大学测试中心和省级化学实验中心平台,对大型仪器进行集中管理,促进教学和科研资源的互补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中心主要承担化学化工学院五个专业即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的基础化学实验和专业化学实验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全校工、农、医科等各类专业的公共化学实验教学工作。

  2.2实验室管理

  我院实验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队伍建设上起指导作用。化学化工学院对实验中心直接领导与管理,职责明确。中心资源实行“一体化”管理,对实验课教师、技术人员、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经费在中心范围内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在日常管理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有待整改,例如:实验室管理人员与实验教师沟通不到位;实验员与实验教师对接不紧密,实验员只着手准备实验仪器,不参与整个实验过程,造成有些实验仪器使用较频繁,出现了仪器损坏后未及时维修现象,可能影响到实验教学正常进度等。针对以上问题,我院切实加强实验室管理,要求院领导和督导听课查课时,不少于20%的课程为实验课;基础化学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不定期抽查实验教学和装置情况,对教学执行不到位、仪器维护不合理现象及时督促整改维修,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对不整改、不落实的实验室进行院内通报批评;为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工作,学院从职称评聘、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对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倾斜;给予实验专任教师充分的科学研究空间,请其根据个人方向,有机筛选部分研究内容,请学生自主选择并进行自主实验,将该类创新实验作为基础化学实验的拓展内容,同时将学生成绩纳入基础化学实验最终考核成绩[6]。

  2.3师资队伍

  我院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近80%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为进一步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在实验中心13名实验人员的配备基础上,20xx年我院又引起了3名专职实验员,其中1名为博士学历,2名为硕士学历;为提升实验技术队伍综合素质,我院加大实验中心人员专业培训力度,提升其业务能力水平,鼓励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即定期聘请国内实验管理领域专家教授来院开设实验技能与管理培训讲座,还组织实验中心人员赴兄弟院校参观交流,学习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与先进经验。

  2.4实验室安全

  在提升绿色化学环保主义的同时,实验室安全管理也是实验教学工作中的关键[7],我院每学期都组织学生统一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详细介绍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特别针对实验时易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合理应对措施,增强学生对突发性事件的预防与抵御能力,例如:进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戴护目镜,并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请消防员对学生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并进行模拟练习,确保学生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学院定期举行安全逃生演练,合理规划逃生路线,增强学生对突发事件的自救能力;仪器使用落实责任到人,使用前后需签名并写明用途及注意事项。我院还选聘了一批责任感强烈、工作严谨的研究生任实验室安全员,配合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安全员QQ和微信群,确保沟通畅通无阻。安全员的聘任对学生来说既是荣誉,又是责任,有利于学生自我加强安全意识,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8]。

  2.5实验教材

  我院以“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的理念为学科中心,开放多学科交汇式化学实验平台,构建多层次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依据以上理念,由扬州大学牵头,八校合编的《新编大学化学实验》教材应运而生,本教材共4册,分为基础知识与仪器、基本操作、仪器与参数测量、综合与探究。此教材体现“齐全、细致、创新”。全书囊括了214个教学实验,涵盖基础类综合类探究类各项实验内容,为反映实验教学的发展历史,适当增加基础实验量,安排了部分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的仪器进行测量实验,既确保各校根据自身实验装置和人才培养情况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实验测量基本原理的认识程度;考虑到现代分析技术发展迅速,特别在仪器介绍部分增设了目前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先进仪器介绍,以适应不同教学需要,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教材利用我院教师自身的科研优势,将其可转化的最新科研成果演变成实验案例,使实验训练即接近科学前沿,又接近生产实际;一切从实验教学出发,本着“化繁为简、精益求精”的原则,将基本实验技能尽量全面体现在不同实验中,将原本单一的化学实验进行整合,强调实验之间的相互关联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加强综合性,部分实验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一方面供各校结合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9]。2.6TA制站在安全、环保、绿色的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舞台上,我们力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主角。于是,我院设立TA(TeachingAssistant)制,即选聘一批优秀的研究生担任实验助教,协助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确保在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学生能获得即时的指导和帮助,TA的设立既减轻了实验教师的工作压力,又提供给研究生一个良好的锻炼平台。TA在每次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做好备课工作,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设,查找相关文献,提前准备好解决方案。在指导本科生进行实验时,针对出现问题,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并鼓励其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症结。在我院综合性化学实验中,主要以案例和情境教学为主:教师根据实验教材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请每个小组实验前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资料搜集和实验预习,自主设计预习报告和实验方案,经指导教师或TA检查合格后,学生开始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问题存疑存异,即使实验没有呈现预设结果,也请学生进行书面性的总结,鼓励学生在教师和TA的点拨下抽丝剥茧、自主找出实验中存在的疑难杂症[10]。例如:在“纳米多孔材料ZIF-8合成与表征”的探究性实验中,通过介绍当今世界前沿研究热点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frameworks,MOFs)的研究背景、发展历史及应用领域,将同学们带入了多彩斑斓的MOFs世界,以设问形式进行情境导入,比如:MOFs中类沸石骨架结构材料的ZIF-8的形貌和尺寸可控制备。首先,请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文献,自主了解ZIF-8的结构特征、制备条件、以及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粉末X射线衍射(PowderX-raydiffraction,PXRD)等分析表征手段,最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实验报告的写作上,改变千篇一律的填写报告纸,引导学生多自主查阅文献,了解并阅读中外专业杂志,尝试以发表论文的格式来撰写实验报告,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为学生今后自主撰写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TA制的设立从课上延伸到课外,研究生充分发挥科研经验方面的优势,帮助本科生树立学术科技创新观念,打造学习共同体,指导他们进入实验室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平台。20xx年,我院本科生参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收获颇丰,有178名本科生参与其中,有6个项目被评为国省项目、18个项目被评为校重点项目,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oordinationChemistryReviews、AdvancedScience、Small、Nanoscale等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

  3结语

  以上介绍了扬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及部分高校联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现状,虽然不能以偏概全,代表全国教学改革之现状,但也反应了我国整体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之方向。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学习和推进的地方,例如在实验教材方面,我们习惯于使用正规出版的教材,而不是讲义,前者的优点是保证了教材的科学性、严谨性,但不利于及时引入创新的研究成果,难以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同时在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方面也是我们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总之,尽管我们在过去的一个阶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技术,不断提升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成为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黄驰,席美云,程功臻,等.大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大学化学,20xx,21(6):20-24.

  [2]张国林,韩莹,薛怀国,等.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xx,25(1):23-25.

  [3]熊庆,赵燕,赵明,等.探索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室科学,20xx,20(6):86-87.

  [4]张树永,侯文华,刁国旺.物理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三次会议纪要[J].大学化学,20xx,32(9):1-4.

  [5]赵明.关于引进国外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问题的思考[J].大学化学,20xx,29(5):7-9.

  [6]王建锋.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剖析[J].教育教学论坛,20xx(5):255-256.

  [7]龚淑玲,黄驰,候安新,等.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29(8):1-3.

  [8]王彦沙,刘松艳.翻转课堂教学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xx,31(4):17-21.

  [9]朱平平,冯红艳,金谷,等.大学化学实验教育和管理的创新和实践[J].大学化学,20xx,32(12):48-52.

  [10]杨金月,朱静,高卫,等.迁移管形状对希托夫法测定离子迁移数结果的影响[J].大学化学,20xx,32(11):45-50.

大学化学论文8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工、生物等很多学科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素养,为更好、更深入的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然而,现阶段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达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培养目标,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1-3],这就要求不断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便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在学习实践中勇于创新、独立思考的能力.现行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制约教学效果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实验课内容单一

  目前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因为课时的限制,开设的实验课较少且内容较为单一,尤其在化学分析部分的实验多为滴定分析验证性实验,且部分实验与实际生活的紧密性不强.单一的实验教学内容,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1.2缺乏灵活性

  分析化学实验对于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传统封闭式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模式,受经费、设备、师资力量以及落后的教育观念等因素影响,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在指定的时间,按照指定的题目和课本限定的方法完成实验.因此,传统模式过于机械化,缺乏灵活性.

  1.3学生参与主观能动性不强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整个过程教师充当主体角色,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探讨

  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科学、新颖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总趋势[4].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教学需求,而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营造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探索和创新空间[5-6].

  2.1鼓励改进和创新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对实验方法和模式进行固定,要求学生参与整个实验研究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灵活调整、修正实验方案的不足,充实实验内容,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实验和科研探索兴趣.另外,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实验技能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分析化学教师的项目,与相关人员同时进行科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积累经验,并且能得到教师及相关人员的指导,对于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都大有裨益.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自拟课题,制定实验方案,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项目,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学生申请课题能力,让学生成为课题的申报主体、主要负责人和实施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提高学生的科研探索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验研究的环境,学生不再受制于教材、教师等因素的限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得到培养,个性思维能够得到充分展现.

  2.2增强学习主动性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兴趣才能够更好的.发掘他们的潜能,在此基础上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意识.开放式实验教学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制定方案,准备所需试剂、实施方案和总结结果,因此可充分地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文献可提高学生对有关文献的阅读和综合能力、自主设计方案可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自行配制试剂并完成和实施实验方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论文的撰写有利于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由学生全程参与实验,体验成功中的苦与乐,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3促进理论课学习

  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结果等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总结,讨论理论与实验相互印证程度,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建议,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学习的系统性.如果实验失败,要求学生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重新审查和调整方案,反复探索并总结经验.因此开放式实验教学可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真正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通.

  3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渐进推广

  开放式教学的实施将是一个艰巨、长远而复杂和不断探索的过程,面临并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和困难[7-8],这些问题将影响实验教学的实施效果,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积极进行探索.

  3.1增加经费的投入

  充足的经费是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推广的重要保障,因为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对实验教师队伍、试剂、仪器等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为了保证实验课程的教学力度、质量和效果,应设有及时补充开放实验教学所需要的设备等的基金,积极探索多种途径的经费来源,确保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实施.

  3.2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开放式教学需要有严格、细致、科学、规范的教学规章制度.在进行实验前要求学生仔细了解管理制度,保证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开放性实验研究.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来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促进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3建立多元化、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生实验成绩的科学评定是实验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环节,客观公正地考核方法是对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行科学评估的有效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多元化科学的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考核体系势在必行.在开放性教学过程中,实验方案由学生自主设计,与传统分析化学实验相比具有不固定性,这使得学生之间实验成绩评定的可比性降低,实验成绩评定操作难度增大.目前已有的开放性课程的评价方法还不尽合理、不够完善.为了能够在现实教学中易于操作和把握,还需不断探索,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科学的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体系.

  3.4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开放式教学的人才保障.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素质,以适应开放式教学方式带来的各种挑战,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求教师既细心又要有耐心,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细心的解答;其次,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后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建议,使实验的内容更加完善,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实验教学方面,可考虑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企业建立实验实训基地,还可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实验指导教师,来弥补教育资源短缺的短板,在现实实验教学中既发挥企业与实际生活不脱节的实践优势、又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优势.

  4结束语

  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更加突出了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理念.开放式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上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开放式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在现实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摸索和解决,它的实施和完善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

大学化学论文9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许多当代的科研成果,同时它也蕴含着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理论。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去,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同时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希望对提高大学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大学化学的教学;应用探究

  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教学的目的从让学生熟练掌握重要的化学知识,转变成了对化学实用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现代教育技术包含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大容量的教学信息能够让学生自主的对知识进行选择,在大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意义,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尽可能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的特征有很多,它和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不同,无论是在教学工具方面还是在教学内容方面,现代教育技术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提高和优化。

  1.1多样的教学工具

  现代教育技术比较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工具的运用,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完成教学,能够使教学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这和传统的教学是非常不同的,它打破了原来以粉笔和黑板来完成教学的束缚,使教学效率有了大幅度的增高。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利用多样的教学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大学的化学教学本来就比较枯燥沉闷,而带有色彩和声音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能改善这种局面。

  1.2自主学习和互动学习的结合

  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还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互动场所。在互动中,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及时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既方便学生钻研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自主的学习环境则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即使没有教师的帮忙,学生也可以进行网上查询,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

  1.3丰富的教学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形式有很多种,文字、视频和图像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常用的教学形式,以此构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这些来学习书本上的内容,还可以利用电脑虚拟技术来了解一些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和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都十分有好处。

  2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1生动剖析教学难点

  大学的化学知识比较复杂,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也比较多。在课堂上,化学物质的反应过程和状态的变化都需要教师仔细的讲解,但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化学物质一般都比较抽象,学生想要理解透彻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正好能弥补这个缺陷,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技术将晶体等物质立体化,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晶体的构成。对于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学生可以依靠软件来模拟演示化学反应的过程,这样学生就能仔细的`观察反应在每一阶段的变化情况。

  2.2创建教学资料库以及调动课堂气氛

  在大学化学的教学中,教学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收集优秀的教学材料,教师可以将这些材料进行归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然后再将整理好的教学材料归纳进一个教学资料库,这样不仅方便教师教学,还能通过将资料共享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的网上查询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几乎是零互动,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化学知识点,学生则在下面抓紧做笔记。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则改变了这一局面,图文并茂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得到了放松,学习兴趣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上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也逐渐多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

  2.3对化学实验进行模拟

  大学化学的实践性比较强,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化学实验。部分化学实验存在着危险,无论是对环境还是对实验人员都有可能产生伤害。进行化学实验时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具都需要消耗学校大量的资金。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正好解决了此类问题,通过网络模拟技术对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教育,让学生事先对化学实验的危险性有所了解,降低实际实验时发生危险的概率,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模拟技术来自主的设计一些化学实验,增强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3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在优化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大学的化学课程比较复杂,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本文结合多个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芦双.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展望,20xx,26(6):8-12.

  [2]王新梅.现代教育技术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xx,(16).

大学化学论文10

  摘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化学课程,化学课程在众多课程中很普遍。目前的社会更加提倡绿色化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无污染无浪费,这对环境的改造有着很重大的意义。这也符合现在这个时代的标志。

  关键词:绿色化学;大学化学;教学策略

  一、了解绿色化学,与时代发展相随

  绿色化学有着很广的范围,它涉及到了有机合成、催化反应、生物化学等多种化学领域的实验。绿色化学保证了从一开始的无污染到最后反应完成后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提倡“绿色化学”的理念。绿色化学在这个时代很有发展前景,这就更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学习绿色化学。

  二、提出绿色化学理念,明白绿色化学重要性

  当今社会面临着重大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自己化学水平的飞速发展,许多企业以及工厂利用大量化学品生产各种产品,各种毒气尾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随意排放,这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担,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国家也在努力进行环境问题的治理。老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给学生们渗透严峻的环境形势,让学生们知道环境污染问题迫在眉睫。所以,要让学生们认识到绿色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学生们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充分认识绿色化学,尽量做到不浪费,无污染,不对环境有害。只有日常的学习中做好了,以后才会更加的注重绿色化学。

  三、了解相关知识,应对环境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渗透一些环境知识,明白了一些污染成因之后就能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认识,绿色化学就能在日常学习中进行渗透,从而解决一些环境问题。例如,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光化学烟雾是由于大量的汽车排出的尾气和工厂排放出污染物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等污染环境的气体在阳光(紫外光)照射下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从而生成二次污染物,污染环境的气体和在化学反应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进行混合(其中包括空气中的胶质和大量悬浮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它是一种由碳氢化合物在紫外线作用下生成的有害浅蓝色烟雾。光化学烟雾的流动性很强,它能随着空气流动好几百公里,正因为光化学烟雾的这种特点,光化学烟雾也能深深的影响到远离城市的乡村,使各种庄稼也收到不良影响。光化学烟雾一般在阳光强烈温度较高的夏季特别常见,夏天阳光比较强烈,光化学反应进行的较快,在高温的催化下化学反应不断进行,生成的光化学烟雾越来越多,约在3-4h后达到最大值。光化学烟雾对于环境来说有着十分恶劣的影响,光化学烟雾不仅仅影响到了人和动物以及各种植物,还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光化学烟雾影响了建筑物,人们的能见度大大降低,给人们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多讲解一些污染知识让学生们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绿色化学理念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学生会对各种污染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学生们对环境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后,就能更加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

  四、进行实际讲解,举出具体实际

  绿色化学在各种实验中的应用有很多,如微波实验。微波实验是在1970年的英国Harwell实验室首次应用的,此实验中首次应用微波炉处理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核废料,从此微波技术被广泛应用。有人发现在微波中进行的4-氰基酚盐与苯甲基氯的反应很快,它是普通的.加热回流反应的240倍,这样更加的节约资源。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微波技术在化学合成应用方面的兴趣。经过人们大量对于微波实验的研究发现,把微波技术应用到化学化合反应中去会比一般的加热反应进行的更快,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微波技术节约了大量的能源,并且没有造成任何环境的污染。在实际的生活生产中也有好多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如孟山都公司的乙二醇胺催化项目,这项技术就是在生产中充分地应用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该公司生产的诺恩朵普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广谱无选择性除草剂,对环境没有特别大的不良影响。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中间体由亚胺乙二酸钠须用氨、甲醛、氢氰酸为原料合成。但是,这个合成路线有三个很严重缺点:氢氰酸剧毒;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实验失控从而造成危险污染环境等。但是在技术人员的长期研究以及实验后,孟山都公司研究出了可以将乙二醇胺用瑞尼铜催化脱氢来生成上面所说的中间反应物,这样一来减少了上述实验中的一大部分缺点,二来回收率得到了大大提高,回收率能达到95%。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有关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同学们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绿色化学的意义,让学生们能在日常学习中应用绿色化学,让绿色化学深入人心。

  五、总结

  绿色化学在整个化学领域中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应该以正确的方式将绿色化学的观念传授给学生。当今世界都在关注环境治理问题,绿色化学理念正好符合世界的发展。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从而培养出适合学生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文平.唐晋当代化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绿色化学[J].化学进展,20xx.

大学化学论文11

  大学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高等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我校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让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能跟上千变万化的前沿科技,对涉及化学的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同时为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大学化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都应适应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

  一、大学化学的重要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尚廉教授指出:“工程是各式各样的,但其基础仍是相通的,化学已深入到机械、电气、热力、能源、材料、信息、生命等各个科技领域之中,大学生的基础化学教育是非常有必要加以重视的,不能只看局部和眼前而就事论事。另外,同济大学刘艳生等[2]查阅了该校环境、材料、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等8个系1991年后的322篇博士和硕士论文,其中有106篇不同程度地与化学直接相关,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基础性、渗透性和重要性。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等学科对包装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化学是包装工程专业后续包装材料学、包装防护原理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包装工程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安排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课,学生刚刚独立外出学习,心理上仍处于不完全成熟阶段,对未来工作学习目标不明确[3],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很多的了解,有的甚至对于包装工程专业所具有的学科综合性更是一无所知,因此,有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化学与自己的专业离得太远,认为学习化学用处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自然也不理想。这就提醒我们,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告知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和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重点不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打造特色教育的着眼点。化学与材料、生物、金属、能源、机电、电子技术等学科相互渗透。包装工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与技术,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等学科对包装工程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目前大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还是遵循非化学研究类、非化学生产类的学生普遍的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并没有很好的跟包装工程专业要求挂钩。

  3.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学内容涉及面要广,而且教学内容要新,要能解决一些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突破传统,建立现代教学理念,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4.成绩考核方式单一,考后总结不到位。考试是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各类各级考试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价,考试应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大学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现在很多高校的考核方法还是采取期末卷面考试的传统考核方式,这种考试方法虽然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也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而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出现“高分低能”现象,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这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是相悖的。同时,学生考试完后,教师只根据卷面成绩对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考试情况分析显示学生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就说明该方式能够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考后并没有根据考试情况具体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考试结果,考试只是为了考试,分析只是为了分析,并没有对下次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三、教学新方法探索

  1.从专业学习角度让学生意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大学化学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必须在第一堂课就跟学生强调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工程后续专业课的联系。例如,大学化学课程与包装材料学、包装防护原理、涂料学等专业必修课有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明白大学化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让大一新生了解了一些自己专业的相关信息(部分学生对于包装工程到底学些什么并不太清楚,高考填志愿也是比较盲目的)。这样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立足本专业,突出教学重点。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是在20xx年培养方案调整时,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合并而成的。但因为国家教委对大学生四年的总学时有严格的规定,包装工程专业大学化学课程的课时并不是以前两门化学课课时的总和,而是相当于以前一门课的课时量。大学化学理论教学40学时,实验课16学时。针对大学化学存在内容多学时少的问题,根据包装工程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原则,我们在《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做了相应调整。

  3.教学方法改进。(1)了解学生知识背景,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由于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高中阶段化学教育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有必要在开课前对学生的知识背景进行摸底调查。就此,我们以问卷的形式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本课程学习后获得知识能力的`期望等。通过分析总结调查问卷的结果,从而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心理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将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情况与需求结合进行课程教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掌握教学内容。(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我自己并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兴趣才是学习的本质动机。讲课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样学生就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要求学习。(3)理论与实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大学化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中不仅需要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例如,理论课上讲述沉淀平衡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某溶液中含有0.01 mol·L-1的Cl-和CrO42-,当逐滴加入Ag+时哪种离子先沉淀?同时,可以安排类似的实验,通过动手操作,让同学们对沉淀平衡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金属防腐部分,理论学习后,可以安排综合型实验,自己选择一种金属防护方法处理金属表面,测定其耐腐蚀性。该实验的安排既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跟包装工程专业后续的学习密切相关。

  4.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并形成一定的考后信息反馈体系。大学化学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基本理论的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还要注重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考核。采用多元化考核的方法对学生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期末进行闭卷考试,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所占比率为60%;平时动态考核占20%,动态考核包括学生平时出勤和课堂互动、平时的作业评价和专题讨论、课程进行中的章节测验等;知识应用能力考核,这个也占20%。能力考核方法是提出一些他们所学专业中涉及到化学的比较前沿的实际问题,例如,能否利用反应:NO+CO=1/2N2+CO2来消除大气污染物NO和CO呢?能源危机日益严重,那么水变油是否可行呢?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以思考题或论文的方式提交给老师,这种考核方式让学生既学习了基本理论知识,又学会灵活应用所学化学理论知识的能力。考试完成后,找部分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考后交流是十分必要的,这有利于收集学生对大学化学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总结,进一步指导今后教学的方向。例如,在考后找这3类人谈话,一是考试成绩优异者(卷面成绩超过90分),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考的好的原因,是教师课上得好还是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兴趣,还是考前进行的复习很到位。二是考试不及格者,通过跟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考不好的原因,是教师课上得不好还是化学基础差,还是考前进行的复习不到位。三是平时表现很好而考试成绩不很理想者,这类学生平时表现很活跃,给人的感觉是完全能跟上教师的节奏,但考试成绩并未达到预期结果。通过考后跟学生的交流,更好地掌握教学和情况学生心理状态,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包装工程专业开设《大学化学》课程为学生建立现代化学的观点、完善知识体系提供途径,同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实践中紧扣专业特色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成绩考核进行改革尝试能促进大学化学的教学工作,同时能增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

大学化学论文12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化学学科作为一门中心科学与应用型科学,与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许多高校非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审视公众关注的材料、能源、环境保护、生命科学、国防、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热点问题。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强大学化学课程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学生是非常必要的。它顺应了教学改革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拓宽学生的人生发展道路。

  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一个系统而漫长的过程,如何尽可能的调动所有有益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在此背景下,许多高校针对《大学化学》课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包括从教学内容、考试模式、活力课堂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本文将针对我校材料专业的《大学化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特点,结合多年的高校一线教师的授课经验,就大学化学课程设计、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思考,浅谈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质量。

  二、前沿问题

  大学化学是一门中心性和实用性的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基础课,是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课程。国内各高校根据不同的非化学专业的需要开设的基础化学课程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大学化学(或普通化学、应用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及相关实验课程等。因此《大学化学》这类课程的开设目的,并不是培养化学家,而是旨在使相关专业的学生对化学学科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化学领域内必需的.基础知识,为后续课程和各自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使其能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到所学内容能为其所用,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既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科学知识,涉猎有关化学的前沿领域和历史动态,掌握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有关的各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学习任务相对教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教好,是每位大学化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该课程设置在各大高校中主要是理论课,而无配套实验。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将化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为数不多的途径之一,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实际情况是,大学化学课程学时通常较少,根本无法开展实验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上诸多问题都是现在化学课程开展中的不利方面,因此大学化学课程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过程的思考

  非化学专业与化学专业的化学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时应十分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在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授课对象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背景等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和调整。既能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一定基础。因此面向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课程重点在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注重对整体化学体系的把握和观察,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个理论的详尽解释或某一复杂化学问题的计算等,在给学生们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之时要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及前沿动态。本文认为:“突出重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为达到非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目标的有效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1.突出重点,适当把握及精选《大学化学》教学内容大学化学课程的内容选自四大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内容多、渗透性强,这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及对学习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基本理论学科,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内容上,如果试图全面详尽给学生提供化学各学科基础知识及严谨理论计算,很容易使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一种“云深不知处”的学习状态,对于并非立志从事化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没领略到化学之美就只被铺天盖地的化学知识给掩埋了,给学生的印象也就成了知识的堆砌。这时何谈学习的乐趣及动力呢?因此应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笔者所处的化学教学是面向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开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大学化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包括调整后的内容能使得学生可以整体把握大学化学的学科脉络,但对某些复杂的化学计算部分,比如化学平衡的各种计算,进行了淡化处理,引入前沿科技或应用领域时加强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前沿领域或教师本人的科研课题,并适当围绕智能材料、纳米材料、液晶材料、新型陶瓷材料、光电转换材料等新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应用进行阐述。以此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方法是促使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素质的手段,起着导向、中介和内化的作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要和相应的教学方法匹配对应,才能相得益彰。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开展讨论,推行多媒体教学和启发式、讲座式教学,教学效果有所提高。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例如物质结构基础这部分内容较抽象,往往多引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为主。例如元素和化合物性质这部分,因为大多学生高中时学过相关知识,因此可以由学生自学,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引导答疑。例如表征体系混乱度的“状态函数—熵”时,多延伸举例各种体系从有序到无序的倾向性案例,利用认知心理中用已知经验去理解未知事件的心理行为,帮助学生们快速拉近与新知识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从而深刻理解该部分概念。在教学的同时不要拘泥于原有框架,应鼓励学生有新思想和新见解,培养学生开拓未知领域的兴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创新技能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学科的魅力在于其生动及复杂多变,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及生动感。通过实验可以把书本学习中的复杂科学理论和严谨的化学语言进行生动再现及验证,同时实验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所以我们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动手机会。具体实施中,应增加该类课程中的实验学时,利用各自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实验条件。相应设计配套实验内容,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开放性实验。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深对理论教学的理解。开放性试验面向部分学生开放,主要形式以学生自学和独立实验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鼓励他们勇于探索与创新,主要是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非化学专业学生们来说,受条件制约,这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但实验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改变教学模式,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中封闭被动的模式,向开放型、主动性模式转变,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四、小结

  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大学化学是作为一门专业方面的基础课程,讲授的内容虽然和中学化学内容有部分重叠,但更深入全面和复杂,并且要为后续的各类专业课程,比如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工艺基础、晶体学、复合材料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又起着对学生的大学学习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大学化学作为大学新生开设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专业热情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从课程模式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从而提高大学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把学生教好,是每位大学化学老师要面对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学化学论文13

  教学资源的全面信息化归根到底是教育信息化的外在推动力,教学资源建设是关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需要长期建设与维护的系统工程。在知识经济和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我国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诸如资源内容凌乱、重复建设等。虽然目前已有以具有学科优势的高校为龙头,其他具有资源优势的院校协作共建、分工负责的模式进行资源建设,但是依然存在共享性差、利用率低等问题。如何促进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学资源建设中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文中“教学资源”主要是指为支持教与学而设计的软件资源,是为教与学服务的信息资源,不涉及硬件和人力等资源。

  一、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统筹规划,重复建设

  我国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主要是素材库、试题库、多媒体教材、网络课程等,表现形式主要包含文本、音频、视频等。由于缺乏对资源建设的全面统筹规划,导致资源系统性差、重复建设和质量不高的局面。很多高校都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合作,造成了教学资源大量重复建设,形成巨大浪费。许多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内容相近,多数是文字教材的搬家或课堂教学的翻版,大量课程资源存在着简单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笔者上网查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相关资源的时候,发现许多不同版本的课件,水平参差不齐。

  (二)缺乏统一的标准,共享性差

  现代信息技术在资源开放和共享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然而由于一些学校观念问题却人为造成信息孤岛现象[1]。很多教学机构资源相互独立、自我循环。不同学校各自开发独立的资源管理系统,不同系统使用不同的文档格式,系统之间难以进行交流。一些学校教学资源的对外开放并非完全公开,使本校外的众多学习者望而却步,甚至对住在学校以外地方的本校师生也造成障碍,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教学资源在实际运用中不便利用与共享的问题日趋突出。封闭的资源模式,直接违背了网络信息开放性、灵活性的宗旨。这种资源共享性与利用率低下的局面阻碍着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优质持续发展。

  (三)缺乏优质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依靠教师。但是,一些教师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还未达到应有水平,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恐怕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都还有一定的困难[2]。许多教师承担着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缺少精力研究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甚至一些老教师对于新技术存在“抗拒”和“恐惧”的意识。另外,一些高等院校对于化学基础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有很多教研室甚至没有一台电脑,加之缺乏相关激励机制,这些因素都影响着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四)缺乏继承性与发展性

  随着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学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也应随之发展。很多现有教学资源缺乏加工、重组、扩充等多种功能,不具有易更新、易扩展的性质,学习者难以借助现有资源进行重新建构和再度开发。某些化学资源库一旦建立投入使用就体现为一个静态资源,这种孤立体系难以实现“应用——反馈——判定——充实资源——应用”的动态循环,缺乏继承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资源不适应学科的发展。

  二、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大学化学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制约着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观,处理好资源建设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才能为学习者持续提供优质的资源,才能使基础化学学科自身争取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确定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

  我国大学化学类教学资源已达到一定规模,但是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兼容与联结仍受到严重的限制。技术的标准化问题关系到信息资源建设的范围、深度和效益。为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资源的质量,更有效地实现资源的广泛共享、便于管理和利用,确定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制定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提出非常具体的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学化学类教学资源建设技术标准的确定应在此基础上,跟踪国际标准研究工作和引进相关国际标准,并根据我国化学学科实际情况修订与创建各项标准,坚持以开放和共享的原则为中心,最终形成具有特色的资源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二)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平台

  据ETForecasts公司最新统计,至20xx年全球有11.7亿人使用Internet,中国已成为网民数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的国家[3]。上网已成为高校师生的一种学习生活方式。面对我国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现有局面,建构统一功能齐全的大学化学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势在必行。通过搭建网络教学资源整合平台,改变资源混乱局面,提高质量,提高优质资源的共享性和利用率,促使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持续发展。

  整个平台系统的建设始终要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有效性、扩展性、灵活性、易维护性和安全性等原则。该平台除了一般资源库具有的诸如资源查找、资源展示、资源交流和相关链接等基本功能外,应注意实现如下功能:资源搜索与导入的功能,师生便于将优秀的个人作品进行展示、学习者可以对资源进行公开评价与交流等功能。加拿大SN资源网(http://www.schoolnet.ca/home/e/resources/)和我国国家基础(http://www.cbern.gov.cn/)的建设与运作模式值得借鉴。

  (三)建立有效的资源评价与认证制度

  建立有效的资源评价和认证制度,是保障教学资源质量,提高资源水平,促进资源良性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教学资源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资源评价指标是筛选与验收资源的基本依据。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评价指标不仅包括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4],还应包括资源的继承性与发展性,这样才能有利于优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既要做好现有资源的重组、整合和改造工作,也要做好新资源的开发建设。对现有的不同来源、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教学资源,要组织专家依据评价指标进行资源审核和认证,挑出优秀资源重新整理、分类[5]。新资源的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实行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效结合的评价方式,尽可能地从资源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就控制资源的质量,实行过程监控。

  资源评价与认证制度不但要贯穿在资源的验收与筛选过程,还应该重视教学资源使用后来自学习者的评价,从而促进资源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四)建设队伍,政策激励,调动教学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教学资源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知识、文化结构合理的队伍。显然,目前仅凭教师来开发建设大学化学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可以建立资源建设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一线优秀教师、软件(网络)工程师和多媒体技术人员,教师提出意图、思路或观点,由其他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支持后盾,优势互补。良好的交流、沟通和协作是完成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面对全体化学类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网络知识、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绝大多数的教师在一段时间后有能力承担化学资源建设的任务。长远来看,日后教师的聘用还须考虑是否熟练掌握信息和网络应用技术。而且,高校教师的岗前培训内容不但要包括现在实行的教育法、教育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内容,还应包括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一定的信息技术与网络知识等内容。

  总之,大学化学基础课程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应抓住创建精品课程的契机,统筹规划,坚持优化整合、激励开发、共建共享的原则,努力开创大学化学优质教学资源建设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大学化学论文14

  一、微课程在大学化学中应用的原则和要求

  1.微课程在大学化学中应用的原则

  (1)情境原则。在微课程中会出现文字音乐PPT等元素,因此对学生来讲就会有学习距离感。同时,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设计,不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的距离感。因此,在制作视频的时候要考虑情境的设计,不仅要使学生有学习对话的情境感受,还要对学习内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以学生为中心原则。对于微课程来说,以学生为中心是其本身的一个教学优势。对于大学化学来讲,要求教师将课程录制前的内容选择设计、课程录制时的语言文字、实验过程等相关视频和内容都应用到微课中去,并结合学生的感受和要求去具体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程。

  (3)实用原则。大学化学教学中运用微课程的设计,注重内容选择的情境性,即创设具体的实验情境,为学生构建一个相对真实的课堂环境,使大学化学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2.微课程在大学化学中应用的具体要求

  学习对象需求分析,是微课程应用到大学化学中的基本前提。首先,要对微课程的对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并尽量在微课程的设计制作中去满足这些需求,这样才能使微课程收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其次,在学习内容上进行选择设计,前期除了对于学习对象有基本的把握外,还需要对具体的学习内容有选择和设计。最后,考虑到一般的课程学习的要求,还要结合微课程的微型特点和大学化学的矛盾,集中筛选一个教学重点、灵活把控教学时间、创设实际教学情境。

  二、微课程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微课程已成功用于中小学和研究生阶段教学。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小学课堂知识点单一、明确,利用微课程特征既能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老师还能在短时间完成教学任务。而微课程成功用于研究生教学,主要跟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不开。研究生课程课时少,每课时知识容量却非常大,若单凭微课程单一的知识点完全不能满足教与学。以微课程为核心内容的更多知识需要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只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能通过微课程涉及知识点不断放大拓展,从而完整的理解掌握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

  大学专业基础课课堂知识量与中小学不同,知识点多,信息量大,数分钟的微课程很难覆盖教学内容。而与研究生相比,大学生自学能力还处于培养阶段,学习过程更依赖于老师的引导。然而传统的授课方式枯燥乏味,让更多地学生处于“被学习”的境地。如何利用灵活生动的微课程改善大学化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学习”到“主动学习”,将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我认为将微课程用于大学化学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将授课内容凝练成数分钟微课程

  尽管一节常规课的内容或者一个章节的知识点多尔繁杂,但通常我们都可以将其凝练成1~5张动画PPT或者几分钟的音频录音。我们不能依赖于它替代正常授课,可以将其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这种微课程最大优点可以用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由于这种形式的微课程涵盖的知识点全面,如果学生能在课前做些预习,那么正常上课时师生有更多的时间互动,对知识点深入拓展,达到良好的授课目的。

  2.将与理论知识相关领域的应用制作成微课程

  有机化学理论或机理相关知识多与微观结构相关,学生初次接触时总是很难理解,更有甚者认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又缺乏逻辑思维的理论学习有何用处。殊不知对有机物的认识都是从微观结构开始,而有机化学产品的合成也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大学有机化学理论学习是有机化学重要内容之一。例如亲和取代反应机理(SN2/SN1)涉及构型问题。很多同学不理解构型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而理解反应产生的构型变化也没有实际意义。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工作特别是药物研究的都知道,有机化合物的构型不同,其旋光性也是不同的,就意味着同一种化合物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生理特性不一样,有的可以用来治病,有的对病毫无效果。关于反应引起的构型变化在指导医药合成上十分关键。介于以上的案例,我们老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的特征,来引导学习。制作一节具有左旋体右旋体药物的应用实例,通过告知学生左旋体右旋体之所以药物特性不同,主要跟其构型有关,而不同的构型可通过SN2/SN1反应得到。这样一来,把原本机械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意义接受型方式,让学生觉得这些枯燥无味的反应机理原来是非常有用的。将应用实例制作成微课程,实质是抓住学生好奇和学以致用的.心理。专业基础课是专业方向十分重要的课程,但往往由于课程内容较为深奥,且相对教条枯燥,因此学生厌学。能够找些知识点对应的应用实例或者相关领域前沿动态,激发学生好奇心并认识其重要性,无疑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将与化学本质相关的有趣的现象制作成微课程

  化学神秘而有趣,一些化学反应会呈现美丽的色彩,会长出规则的晶体,原本不可见的气体会出现有色有型的固体,氧化还原反应能够使灯泡发光。当你把那些有趣的化学现象通过微课程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时,会极大的刺激他们求知欲望,探索化学本质心里会更加强烈,此时再引入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的多。

  三、结语

  微课程凭借其短小精炼、生动形象等特点深得一线教师的青睐,将微课应用于教学中,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课程教学理念和方法的优势,结合大学化学课程内容和特征,介绍微课程在大学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作用。微课程的灵活性可協助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将传统机械接受型学习方式向意义接受型方式转变;其次将化学现象制作成微课程,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研究型、合作研究型学生极为重要。

大学化学论文15

  论文题目: 大学有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本文对大学有机化学实验的“三层次”递进式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究,针对“三层次”的实验内容: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分别设计了“问题引领互动式”、“任务导向参与式”、“专题研讨探究式”三种实验教学方法模型,该方法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 实验教学;“三层次”方法;设计

  实验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因此,探索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三自主”)能力是高校实验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1-2]。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及其他近化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近年来,浙江工业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在基础化学实验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重新进行了规划设计,构建了实验内容的三个层次,即: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在教学方法上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形成了“三层次”递进式的教学特色,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作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一、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

  有机化学实验开设的时间多数高校是在大学一、二年级,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大学低年级)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课题组把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研究探索性实验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第一层次为基础规范性实验,是学生学好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科研素养以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关键。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性实验,是训练、巩固学生基本操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实验能力的过程;第三层次为研究探索性实验,是拓展思路、提高科研素质、培育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的过程。

  二、“三层次”递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分层设计

  课题组以培养学生“三自主”能力为目标,围绕有机化学实验“三层次”的内容,探索设计了三种教学方法。基础规范性实验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意在调动学生的思维,侧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能力;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验能力;研究探索性实验采用“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以科研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创新能力。

  1.基础规范性实验———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

  有机化学基础规范性实验包括有机化学基本操作和基础实验,目的是强化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夯实基础。采用问题引领互动式教学,主要通过以下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实验前教师要针对每个实验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拟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实验预习效果。

  第二,教师要在实验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路,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争论;学生在互动讨论问题的同时,思维得到拓展;对实验的内容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动手操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三,教师总结点评,学生梳理思路,得出结论。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思路清晰,错误率大大降低,同时,也会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动脑、善思考、细观察的良好实验习惯。以上过程可由图2模型设计展示出来。

  2.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三自主”能力,必须在实验课堂上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通过亲自设计实验、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独特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3]。有机化学综合设计性实验是一些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合成实验,目的是在加强合成实验训练的同时,增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任务导向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具体教学内容作为任务,实验前教师要将任务分解,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参与到实验的设计、讲解、操作、讨论、成绩评定等各个环节,这种角色互换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生的自信心都会大幅提升,同时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也会明显增强,创新意识提高[4]。由于该方法由学生团队和教师共同完成,因此,在学期初,教师需要向学生公布实验教学任务,并组建团队,一般5~6人为一个团队。该教学过程设计模型如图3所示。

  3.研究探索性实验———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

  研究探索性实验是在基础规范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该实验集“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为一体,以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并兼顾实验内容与实践的联系,可以为学生今后就业和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专题研讨探究式教学,是学生根据某一专题的目的要求,查阅文献,研究讨论,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实验方法、步骤、仪器等进行设计并实施,最后分析、讨论,评价其结果,是“科学探究式”的学习[5]。主要经过实验准备、开题报告、过程探索、拓展延伸四个阶段。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自己选择实验仪器,自己操作实验全过程;发现问题,自己解决;实验结束,每组同学完成一篇科研论文式的“小论文”,并写一篇实验感想。这一过程将科研思维方式和方法引入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利用已有知识不断创新的科研素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该教学过程的设计如图4所示。

  “三层次”递进式的实验教学,经过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实验研究,教学成效显著,但“教无定法”,只有不断地改进、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佑清,吴琼。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xx,(11):59-62.

  [2]姚玉环。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因素及改革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xx,(8 ):28-44.

  [3]李 琰 ,刘学元,刘越。关于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科学,20xx,15(5):30-32.

  [4]张俊文,李玉琳,董长吉,代少军。协同式任务导向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及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xx,(4 ):22-27.

  [5]张清,谢亚娟,冯锐。高校探究性学习有效性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xx,17(6):66-71.

【大学化学论文】相关文章:

大学化学论文10-08

大学化学论文11-02

大学化学论文06-25

大学化学论文15篇【集合】06-27

谈大学化学教育的改革论文10-09

[优]大学化学论文15篇06-26

高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论文10-08

科研前沿在大学化学中的应用论文10-09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研究论文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