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论文
复旦大学化学系有着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优良传统。上世纪末,我们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要素为主线的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的改革方案。为此,1998年我们建立了基础和综合化学两个教学实验中心作为两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基地。综合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列入了“九五”复旦大学生211工程建设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简称“实验中心”)建设列入了复旦大学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并在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的支持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介绍实验中心的管理、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做法和成效。
1实验中心建设主要内容
(1)调整实验室管理体系
实验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本科基础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随着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中心的服务对象从化学类各专业的学生扩展到全校理科、医科、文科所有本科学生,并要求开设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课程。原先按化学二级学科,即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设立的教学实验室的建制,已明显不适应新的需求。为此,我们以实验技术特征为脉络,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整合,重组了化学基本技术实验室、合成技术实验室和仪器技术实验室。中心开出的实验课程与新组建实验室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同一学期内,一个实验室可能与多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有关,而一门实验课的不同的实验内容可能在不同的实验室进行。新组建的实验室承担各实验课的全部教学任务,为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提供了组织保证。
(2)调整实验室布局及改造实验室基础设施
为适应新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必须重新调整实验室布局,以方便管理,提高水平及效益,推进教学改革。实验中心设立在50年代建造的老化学楼内,在原来以教研室为建制设立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造。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人为本、方便管理、分块实施、稳步到位的改建方针,经过1999-2001年3个夏季的努力,已全部完成。
①调整实验室布局化学操作类、仪器类实验室相对集中;高层安排通风要求较高的合成技术实验室,人流量大的基本技术实验则安排在一、二层楼。整个布局有利于实验室共同设施的安装,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为提高使用效率、改进管理提供了保证。
②全面改建和提升实验大楼内、外设施分期分批投入1000多万元,整修实验大楼,改造了全部学生实验室(2140m2)、实验辅助预备室(76m2)、教师和技术管理人员办公室(200m2),另有教室、报告厅、会议室等。更新了基础硬件设施,形成了适合现代实验教学的基地。其主要内容有:
a改善教学环境。重新设计了上下水、电、煤气管道、通风、照明系统,学生仪器实验室按需要安装了空调、去湿机等设施,办公室、教室、报告厅、会议室都安装空调,内部环境简洁、明亮、整齐;b更新了实验通用设备。半自动电光天平全部改用电子天平,更新水泵、油泵、烘箱、马弗炉,铁制品如铁架、铁夹、铁台全部改用不锈钢制作;c理顺了公共支持设施。改善了纯水、冰块供应,药品、试剂储存等设施,配备了超声波清洗设备等。
d更新了实验台、柜。按同时能容纳500名学生实验以及常年开设80个实验的要求配备学生实验台。按化学操作实验应每位实验学生配备一套玻璃仪器,以每学期能容纳2000名学生实验的要求配备了不同类型的柜子;e建立实验中心局域网络系统。联通了所有实验室、办公室、教室、会议室、报告厅,为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现代管理提供了接口。
③更新教学仪器设备争取多方投入,更新、添置仪器设备。目前实验中心的资产总值由1999年前不足80万元上升至2002年的358万元,设备已从244台件上升至493台件。1990年以来购置的设备达90%以上,在教学仪器现代化方面迈进了一大步。
(3)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设
实验中心的管理制度建设遵循有利于实验教学、科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的原则。实验中心成立以来认真执行〈〈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定》以及学校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中心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若干管理制度,包括:①实验主课教师职责;②实验指导教师岗位职责;③研究生担任实验指导教师执教的规定;④实验室教学辅助人员及技术人员岗位职责;⑤学生实验守则;⑥学生实验仪器损坏赔偿制度;⑦实验室清洁卫生条例;⑧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⑨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条例;⑩教学辅助人员及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办法,等等。这些管理制度的执行,有力地保证了中心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经过3年多的实践,实验中心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管理的规范程度有了明显提高。
(4)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①实验教学队伍的建设教学队伍的组织采取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中心正式编制教师10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主要从事实验教学,多数还兼有其它教学、科研和社会工作。每学期还发布流动岗位50~70个,吸收教师和研究生参加实验教学。特别是研究生“三助”制度的推行,大量研究生作为助教参加了本科实验教学。目前研究生助教与研究生教学实习的工作量已达实验教学工作总量的45~50%。
新形势下,如何组织好实验教学队伍,我们在管理上采取了以下措施,包括:鼓励资深教授参与实验教学;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的相结合;设立主课教师制度;为每一位研究生助教指定指导教师;预备实验及集体备课制度;教学当班人员挂戴胸卡制度。
经过几年实践,这些制度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每学期都有资深教授(包括博导)参与实验教学,这不仅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关,在保证教学质量上发挥作用,而且也为青年教师及研究生助教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又如实验教学人员载胸卡上岗制度,有利于参加教学人员的自律,也有利于相互督促检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②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的建设中心现有实验管理技术人员15名,他们是实验室运作的主力。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实验室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教学实验实施的辅助性服务工作;协助教师开展实验内容改革等。
随着实验室使用效率的提高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深入,对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努力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培训活动,主要方式有:定期培训和轮岗;通用技术集体培训;新实验的岗前培训。
此外,实验中心主要通过讲评、交流、观摩等方式,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在中心内、校内、校际间相关实验室的参观学习,提高日常管理水平。要求实验室环境随时保持着清洁整齐,始终处在可用状态。
2几点做法
(1)统一布局,分步实施,抓住机遇,争取立项支持实验中心成立后,逐步形成了调整实验室布局、改革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方案。但资金来源成了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瓶颈。1999年学校投入450万维修基金,对中心所在的化学楼进行了建筑外立面大修。我们抓住机遇选择3间不同类型的实验室,按总体布局的要求对内部实验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以此为契机争取到学校3年行动计划的项目投入570万(包括随后的追加投入),对实验中心的全部实验室进行全面改造。之后,我们又争取到教育部世界银行贷款“高等教育发展”项目450万。从1999年至今,通过立项争取,加上教育部化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投入100万。花费在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及仪器设备更新、添补上的费用达到1120万。这是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投入。
(2)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上水平
实验室环境及基础设施的改造,应高起点、高标准,坚持先进性,以适应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努力改善实验环境,如实验室的通风系统,加装了消声装置,以降低噪音;大型通风柜采用大开面的钢化玻璃、铝合金材料构架,以获得良好的照明、通透的视线;又如化学损伤类实验室采用格栅吊顶,不仅隐蔽了管道、布线,室内气流通畅,同时又使实验室保持整齐美观。由于资金并非一次到位,改建工作只能分批进行,并且要不影响教学。因此,改建必须按预定要求,严格执行,定期检查,使实验室保持在随时可进入运作状态。
(3)全员聘任,任务到岗,责任到人
在学校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利时机,中心实行了岗位聘任制。中心按任务核定了岗位,建立了岗位责任,按岗位要求进行了考核。
实验中心组织了两支队伍。一支是固定岗位的实验室技术管理队伍,以实验室系统设立岗位;另一支是实验教学人员,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按课程系统设立岗位,建立若干实验课程组,聘请教授主持课程的总体发展和建设,以吸取当代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充实基础实验教学内容。
在组织队伍过程中,坚持思想先行,讲清任务和职责,同时跟上管理制度。岗位考核规定,化学系在编教师必须至少完成本岗位工作量1/3的教学工作量,平均每年讲授两门以上的课程,并有计划地执行教授上基础课的规定。实验室的技术管理工作经仔细分解后,落实到人,实行坐班签到制,年度考核完成任务情况。从而保证了中心的各项建设管理任务的顺利进行。
(4)处理好建设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硬件建设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学校的教学工作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执行,因此,大规模的实验室建设,安排在暑假进行,并在开学前完工。为此,集中力量一部分一部分地建设,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实验室的硬件是实验室运作的物质基础,如果缺少及时而规范的管理,是达不到我们建设实验室的目标的。因此,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应一起抓,硬件建设一完成,马上就要跟上相应的管理措施。
3建设成效
(1)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率
实验室的重新布局和修建,充分考虑了不同功能教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和通用性,尽可能地增强实验室使用的灵活性。如以滴定操作为主的化学分析实验室,同时也能用于操作小型仪器的实验;在普通化学实验室中,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小型通风橱窗口也能满足部分有机化学实验操作的需要。
扩大实验室的有效容量,以满足化学实验教学发展的需求。目前,实验中心可容纳500名学生同时做各种内容的实验;化学操作类的实验室拥有成套玻璃仪器设备,以每人一套设备计,每学期可供2000余名学生登记使用。实验中心每周开放时间已达40小时,年接受实验人时数由中心成立前10万上升至2002年22万;已覆盖全校理科类、医科类全部专业以及文管类部分学生,学生人数由中心成立前的每年1400名发展到2500名。
(2)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师生受益
基础化实验教学涉及面广,约占全校学生的2/3。学生走进清洁明亮、整齐有序、功能齐全、设施良好的实验室进行实验学习,心情舒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出色地完成实验学习。
随着学生实验人数的增加,实验指导教师由过去的40余人增加到70余人,良好的实验条件及办公条件装备,提高了工作效率。教师反映说:这次改建彻底改变了建楼45年来的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由于投入少,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救急学生实验及相关设施。在这次改造中,我们特别注意到教学辅助用房的改造和建设,使工作环境的安排更为合理。同时,也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办公用房,配置了饮水器、微波炉、洗衣机等设施。
(3)有力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实验室硬件建设的进展,为实验内容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实验仪器中新技术的采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实验的技能水平,而且也为压缩学时,充实实验新内容提供了余地。如采用电子天平后,调整了实验的称量操作训练,计算机的采用,使部分实验的数据采集、处理等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等。此外,还为开出新实验提供了物质基础,如化学震荡、镍的钝化曲线测定、聚苯胺电化学合成及电变色、多组分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循环伏安法等新实验,就依赖于电化学分析系统、富里叶红外光谱等仪器的配置。
以实验技术为主线建立实验室,克服了以课程为中心建设实验室的缺陷,其优点是有利于实验独立设课,以适应不同专业教学改革的需要;充分利用资源,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需求。如为全体理科、医科学生开设的普通化学实验,为医学、生物类学生开设的现代化学基础实验,为文科学生开设的大学化学实验等,这些实验教学是在多个实验室中完成的。
(4)推动了国内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
由于我实验中心的建设起步早,立意高,建设的成果和做法引起国内众多同行的关注,得到了同行及有关专家的认可和肯定。中心先后接待了国内几十所兄弟院校的参观交流,为推动高等学校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从1999年开始,复旦大学基础化学实验中心的建设在上规模、上效益、上水平方面作了很多努力,今后仍将继续加强实验中心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加速推进实验创新、改革、加速推进实验室管理现代化进程,为把我中心建成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而努力。
【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基础化学实验技能提高因素及对策论文10-12
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策略研究的论文10-10
浅谈基础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的论文10-10
关于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探讨论文10-10
医学本科留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论文10-11
化学实验教法论文10-11
化学实验教学探讨论文06-24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的论文10-10
实验教学化学工程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