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4-05-16 14:05:41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会计毕业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毕业论文

会计毕业论文1

  四年的艰苦跋涉,五个月的精心准备,毕业论文终于到了划句号的时候,心头照例该如释重负,但写作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辗转反侧和力不从心之感却挥之不去。论文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工作的压力时时袭扰,知识的积累尚欠火候,于是,我只能一次次埋头于图书馆中,一次次在深夜奋笔疾书。第一次花费如此长的时间和如此多的精力,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其中的艰辛与困难难以诉说,但曲终幕落后留下的滋味,值得我一生慢慢品尝。

  敲完最后一个字符,重新从头细细阅读早已不陌生的文字,我感触颇多。虽然其中没有什么值得特别炫耀的成果,但对我而言,是宝贵的。它是无数教诲、关爱和帮助的'结果。

  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范老师虽身负教学、科研重任,仍抽出时间,不时召集我和同门以督责课业,耳提面命,殷殷之情尽在谆谆教诲中。这篇论文更倾注了她的大量心血。从初稿到定稿,范老师不厌其烦,一审再审,大到篇章布局的偏颇,小到语句格式的瑕疵,都一一予以指出。同时,我要感谢传播与艺术学院所有给我上过课老师,是他们传授给我方方面面的知识,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培养了我的功底,对论文的完成不无裨益。我还要感谢学院的各位工作人员,他们细致的工作使我和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井然有序。

  衷心感谢实习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中心的所有老师。他们时时关注我的论文写作,并从多方面给予了有力支持,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论文写作中。

  谨向我的父母和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我生命中永远的依靠和支持,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殷殷希望,激发我不断前行。没有他们就没有我,我的点滴成就都来自他们。

  让我依依不舍的还有各位学友、同门和室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学友伸出温暖的双手,鼎立襄助。能和相遇、相交、相知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本论文的完成远非终点,文中的不足和浅显之处则是我新的征程上一个个新的起点。

会计毕业论文2

  论文摘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们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并且加强。加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企业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情况已经成为会计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造成环境恶化不可推卸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把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推到风口浪尖。针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原则、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度分析应对的对策,笔者进行以下具体分析。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及原则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含义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就是指以一定的信息载体公开企业环境会计方面的信息,披露的载体主要包括:内部会计报表附注、会计工作记录、年度财务报表、董事会报告及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等。环境会计应披露的信息主要有:环境负债、环境成本、与环境成本和负债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报表中确认的环境负债和成本的性质、与某一实体和其所在行业相关的环境问题的类型等等。

  (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要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还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定量定性相结合原则和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与环境会计有关的事项和普通的经济事项相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这并不是说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只是环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特征没有财务会计以及其他会计那么严格,只是一种相对的客观性。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只要是真实的还有中立的,即使是相对的客观性,也一样是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的。

  2定量定性原则

  现阶段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既要包括定量信息,又要包括定性信息。定量信息可以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信息,例如:企业每年用于污水处理的金额总数;也可以是以实物、技术、数据等指标表示的非货币信息,例如: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企业环境政策执行的描述信息就属于定性信息。由于价值计量有些复杂,有些信息难以定量计量,有的虽然可以定量计量,但信息获取的成本太高,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所以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3强制自愿相结合原则

  目前,主要的大部分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然而,强制披露所涉及的企业及内容依然有限,披露的主体范围较窄,这样不利于社会公众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获取,不利于对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进行评价。因此,要加强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自愿性,将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使该信息更切实、更规范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二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性差

  一些企业没有具体形成环境责任意识,环境责任的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对建立环境会计信息公开化的制度的重要意义比较缺乏认识,披露自觉性、主动性不强,能够准确、及时、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少之又少。披露主要是依靠国家法规的强制力,在法规的要求下做出不完全的,有选择的披露,轻描淡写,避重就轻,对问题的分析与认识缺乏深度,提出的措施也不够全面,可操作性较差。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的主体,但是大部分却感觉不到对此信息的披露对自身有什么压力,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仍从短期目标出发,都是尽量降低环保投资和支出以求获得较高的利润。

  (二)披露内容不全面,方式不规范

  从披露内容来看,大部分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多并且具有自我赞扬的性质,强而且调公司在环境治理和保护中积极的一面,很少有披露自我谴责或者消极的环境信息,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对于哪些算是环境会计信息,哪些不属于环境会计信息,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线,对此问题界定非常模糊。所披露的环境政策等非货币性信息较多,但是货币性信息比较少,比如:环保投资。排污费、环境税和环保拨款及补贴。此外,多数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反映的是过去环境事项,如:绿化费、税收减免、环保认证和排污费。这些信息对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较小,实用性不强。

  (三)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尚不健全

  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没有出台,也没有相应的环境会计准则。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没有实际内容。目前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从上市公司来看,一些文件提出了要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但是很少去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出具体要求和操作指导,并且这些规定仅针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做出要求,对于上市公司的定期财务报告却很少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对于临时报告等其他形式的具体规定几乎没有,造成了企业对日常营业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及时披露的缺陷。缺乏完整规范的、系统的环境会计规范,导致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较为凌乱、可比性较其他国家相比不强。

  三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一)教育和监督相结合

  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意愿不强,总体披露情况不太理想。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要将大力进行教育和加强监督相结合,使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情况有所改善。政府部门要大力进行环保教育,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一方面,针对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情况,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环保费用的投入支出,加强宣传以及教育的力度。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定期组织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关于环境方面知识的学习。

  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让整个企业的环保意识提高,就必须重视对管理者的教育。此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员工要明白这样做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企业的员工转变了意识思想,企业才能转变意识思想,才能提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自觉性。

  (二)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

  在披露内容方面,可以在上市公告书、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文件中重点披露对企业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信息,比如环境诉讼和奖惩,还要多些与当前环境事项有关的数字去反映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的相关成本、费用等。披露内容既要包括环境财务方面信息,又要包括环境绩效方面信息。环境要素信息可以包含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收益和环境其他支出。环境业绩信息的内容可以主要体现在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和环境质量情况。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一定要全面,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的消极的环境会计信息也一定要在相关文件中体现出来,切不可只是披露那些有利于企业形象的,否则,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客观性将是空谈。

  (三)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披露制度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使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可以分为三个具体的层次:强制性披露、自律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其中,强制性披露处于比较基础的位置。在现阶段,应该通过立法方式,制定要求企业强制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所承担的环境责任,统一核算对象和披露方式的法律法规。尽管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法制,但对于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多数是一些不具体笼统的规定。出台更多具体的、有效的法律法规去规范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十分必要的。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更加注重对披露内容和方式的具体要求。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产生的的必然产物,有其存在和发展的无限生命力的价值。虽然当前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自觉性差,披露内容不全面、方式不规范,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尚不健全,缺乏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等诸多问题,但是通过教育和监督相结合,规范披露内容和方式,培养环境会计专业人才,完善法律法规、健全披露制度,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体制等对策,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会计毕业论文3

  摘要:以市场经济作为大的背景环境,企业面对市场函待解决的任务就是加强其自身管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从而获得高效益,这就要借助经济效益审计的优势来满足现代市场竞争中的种种新需求。然而,我国经济效益审计的起步和发展均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相关审计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尚不完善。虽然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是必然趋势,但是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经济效益审计的工作方法和特点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

  关键词: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延伸;思考。

  经济效益审计结合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运行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缺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风险,从而达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减少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和增加公司价值的目的。

  在我国的经济效益审计发展模式中,没有一套较为完整适当的评价标准,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被削弱。我们若需要保证经济效益审计的质量,就必须充分考虑延伸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主动地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和地位。

  一、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后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

  1.经济效益审计意识不明确。我国经济效益审计发展滞后,速度缓慢,致使企业管理层、治理层,以及审计人员通常会认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只需要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中关注即可,而对于经济效益审计的评价和管理建议也只需要在财务审计报告中提及,而不需要过分追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经济效益审计的作用会日益凸显,这也要求审计人员应当树立经济效益审计的意识,综合运用管理、工程、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并且逐渐将自己工作的重点进行转移,侧重于经济效益而非财务审计。

  2.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不统一。经济效益审计的目标之一就是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客观的评价是建立在一套具体的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上。我们知道,经济效益审计的范围广泛,对象较多,方法多样,结合行业企业的特点,同样的项目也会出现不同的评价标准。审计人员的理解是主观的,审计人员对于不同的审计业务又会产生不一样的判断从而形成不一样的结论。因此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发挥企业竞争优势、改进企业决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经济效益审计效率性不足。现阶段的经济效益审计还是被看作一个崭新的独立的学科分支,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交叉点不多。如果仅是单独纯粹地去实施经济效益审计,那么其效率性必然是达不到要求的。延伸的工作是建立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的,在对账表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之后,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内在的经济效益状况。效率性是经济效益审计所期望达到的一个必要的标准和要求。如果只是机械地去进行传统的审计那么必然会阻碍审计工作效率。现代社会对于效率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效率甚至可以弥补一些其他方面的短板。因此今后的审计工作应当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本纲领,以 经 济 效 益 审 计 为 主 导,相 辅 相 成,提 高 效率,发挥总和整体的审计监督职能,同时理清审计运行机制,加深对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

  二、提升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后的风险控制能力

  1.强化经济效益审计意识,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在平时的日常工作中,也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和职业胜任能力,全面培养具有高度审计思想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切实提高审计队伍建设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审计队伍,可以利用管理学中的“激励”模式,将培训的成果与审计人员自身的业绩评价和绩效考核结合在一起,认真总结之前审计工作的成功经验,丰富审计理论研究成果,从而充分调动人员接受培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积极性。

  2.建立有效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当前的经济效益审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因此,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完善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的改革发展方向,规划引导企业经济活动,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共性,避免企业出现只注意当期利润最大化的短浅目光,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进行更深刻更全面地评价,最终圆满完成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在审计工作中,也不能片面地开展经济效益审计,要同其他审计工作结合起来,注重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企业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评价,促进经济效益审计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提高审计的效率性、效果性和经济性。

  3.借鉴国外优秀审计模式,提高审计效率。我们要立足实践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统筹兼顾地探索如何分配协调人员、统一编组,以及趋于扁平化管理的新型组织结构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已经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只有去适应这样的发展背景而不能去改变,要加快以“大数据时代”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审计从最初的单一面的审计向更加全面的审计过渡。

  三、结束语

  我国的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这是公认的事实。但是,我国的审计人员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在传统的财务审计方面已有所新的发展和突破,正逐步转向新的审计领域即经济效益审计。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很明晰地知道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审计相比,在中国实行经济效益审计是可行的且是必须的,是我们当前审计工作中的重点。接下来更重要的任务就是,探讨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速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延伸,完善我国审计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姜欣怡,李冰。现代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5):17~18.

会计毕业论文4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入,会计环境在我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受到会计环境的制约。研究揭示我国会计环境的发展,对我国建立会计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会计环境的基本理论,分别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分析对会计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影响,总结了我国会计环境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解决我国会计环境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环境 会计 影响

  引言

  会计环境指会计在处理单位可用货币价值的经济活动的具体时间和空间,即客观条件和外部因素。一方面,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并在随社会环境而变化,因此,会计的发展脱离不了会计环境。只有了解了会计发展的环境,另一方面,了解其影响和作用,才可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引导我国当前的会计改革发展方向,以免使其走向迷失方向。

  一、会计外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技术环境、教育环境。经济环境是发展中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会计环境因素之一,会计理论、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的发展,这都植根于经济环境。经济结构不同也对会计提出的要求不同。经济发展决定了会计的发展。政治制度决定了会计组织建设的制度、会计核算、会计教育理论研究。政府的工作转变决定了会计工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会计的发展的基础和物质条件。先进科技企业也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方法和技术不断进步,才能提高企业中会计的工作效率。教育环境决定了会计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从业服务质量。

  二、会计内部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一)企业管理制度与管理经营能力对会计的影响。在国有企业里,预测规划进行决策是不可能的。现代企业的制度约束下,会计不仅要及时提供各种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且要提前预测和规划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更积极地承担企业决策助手和为员工分担。要有明确的目标,紧紧抓住内部控制制度,这将大大提高行业企业中财务的管理水平。

  (二)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会管理的影响。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技术素质、组织协调素质。会计从业人员在企业中的行为是能够影响企业的最终行为。具体来说,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受到自身的业务素质的制约,他们的业务素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会计的综合素质,一个是专业素质,他是一个国家的会计水平和理论的体现,再次,职业道德水准也对会计具有影响性,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自身,调整者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要求所有从业的人员都必须遵守其道德操守,做好会计的岗位本职工作,再者,职业道德约束可以调动社会其他职业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保证和维护会计岗位的存在,可以促使整个社会进步和职业进行发展。

  三、中国会计环境解决策略探讨

  (一)完善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目前的会计工作体系要改变,将从会计主体中会计人员独立,摆脱实际控制不受会计主体限制,创造一个环境能够做到直言不讳,从国家经济秩序的维护者的角度进行,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并在国家政策,财经纪律下实施,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加大对违规会计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适用,加大惩罚力度,进行惩戒,建立一个领先主导的规划,谁是被处罚的对象就要受到法律环境的制约。

  (二)不断完善和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在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企业的外部管理。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师注册管理机制。大力提升企业的公共性会计职业能力,这也是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准确定的重要保障。国家资产管理局,一直都在大力提升对企业的审计,税务,财政相关部门的丽日审查和监督,也在不断挖掘新的管理措施。同时以“公证人”为会计师和审计师的检查组,要不断做好企业的财务自查与审核。也要保证法律职能部门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权利不能受到侵犯。相关单位和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的相关规定,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法可依。通过自身的.立法机制来约束企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审查。这些强有力的政策和法规都是企业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建立完善企业的制度的首要任务。

  (三)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定期可以开展对企业从业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工作。人才都是企业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所有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应该加强自身的学习教育理念,创新自我的培养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自我的应变能力,从而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好各项上级领导部门下发的任务。这样的从业能力日常基础性工作是一方面,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也尤为重要。会计与会计教育体系的后续教育,将会计教育学习作为终身教育,此外,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利涛.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市场.20xx(26).

  [2]边晨.浅析会计环境与会计发展[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xx(06).

  [3]韩丽平.会计环境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10).

  [4]王强.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xx(14).

会计毕业论文5

  在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和20xx年楼市火爆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开始了蓬勃发展,国内外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出炉,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一个大的黄金发展时期的到来,截止20xx年我国的建筑类企业数量达到了60000多个,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了51043万亿人民币,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但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本就有投资规模巨大、项目周期长、流动性强的特点,而现阶段的超大工程则使这些特点更为突出。因在国家政策方面、项目决策方面、项目施工方面以及工程款项方面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建筑企业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学者对其进行的分类也不尽相同。这里我们将财务风险按照建筑项目的开展过程将财务风险分为投标风险、合同风险、项目施工和资金结算阶段的财务风险以及利润分配风险四个财务风险阶段。

  (一)投标风险。

  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不断有新的建筑企业涌入这个行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面临严酷的市场环境,卖方市场不断的压低投标价格,竞争者同样开出更低的投标价格,使得建筑企业面临着项目利润低甚至亏损的风险,导致财务危机。

  (二)合同风险。

  项目合同是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的源头,如果合同本身存在漏洞,则必然为企业后续的施工带来巨大的麻烦,也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在卖方市场占据主动位置的情况下,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尽快的拿到合同,在签订合同是附带一些不公平合同条款,使得自己陷入被动,而为了转嫁市场价格带来的风险,部分业主在签订合同是,签定固定造价合同,或预付投标保证金,使得财务风险增加。

  (三)施工和结算风险。

  首先是资金短缺的风险,资金链供应充足是工程进度顺利推进的保证,而对于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而言,银行贷款融资是主要渠道,企业以自身的资产进行抵押获取银行贷款,这种债务融资具有利息支出抵税效应,进而可获得财务杠杆收益的积极作用。但是浩大的工程需要巨额的债务融资,一旦出现项目利润过低或者政策改变,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其次是资金回收风险,也就是常常出现的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导致建筑企业出现大量的坏账损失。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不能收回,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使得企业运转不畅,最终使企业走向破产。

  最后是会计信息失真风险,这是由于建筑工程周期较长等多重原因引起的。对于大多数的建筑企业而言,很多的工程都分散在全国各地,甚至于在国外,因而在财务上实现实时的监控十分困难,相当一部分的财务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核算,常有账目往来不一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等问题,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利润形成和分配风险。

  所谓利润形成和分配风险就是指利润形成、确认时的财务风险以及利润分配时的风险。利润形成的风险是由于一系列的客观和主观因素引起的,从而导致建筑企业的可支配利润和企业的实际利润不相符合的情况;利润分配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其可支配利润的使用过程中搭配不合理,除了企业利润数据不准确的影响,利润分配的不合理还会造成企业的发展受阻或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受挫,从而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一)从建筑企业运作流程进行防控

  财务风险的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产生和发展直至对企业产生威胁是一个动态的可观测的.过程,因此要从源头做起,在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进行防控。

  1.投标、合同签订阶段严格控制财务风险。建立企业自身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标准,由专业的投标团队进行投标活动,减少由个别领导独断的形式。对于招标文件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企业成本因素和企业自身实力以及当前经济状况,在充分了解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在详细了解相关法律文件的基础上,仔细推敲合同条款和用于,尽量减少对自己不利的条款,在源头上减少企业承担的风险。

  2.施工和结算阶段控制风险。这个阶段是项目完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关键时期,也就是决定着企业在项目中花多少钱和收多少钱的问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收益率。

  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严格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首先要对企业项目资金进行统一调度,集中管理,降低企业整体运行成本;同时聘请专业的财务人员对于企业的资金使用和资金管理建立严格的制度措施,按章执行;为了防止企业资金链紧张,还要充分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保证资金周转。其次做好运算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紧密衔接,为企业确定实际成本提供依据,保证会计信息不失真,对于为完成合同实际发生、累计发生的合同成本必须及时、准确地进行归集和登记,对于为完成合同尚需发生的成本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

  3.利润形成分配风险控制。建筑企业利润分配风险过程中的关键是要依据科学的分配制度,打破现有状态下企业资产负债偏高的情况,建立起战略性的利润分配计划,转增实收资本,减少现金分配,从而达到减低企业融资成本,减低企业财务风险的目的。

  (二)优化企业制度和员工素质。

  建筑企业财务风险大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注重财务制度的规范建立。因此要从企业内部结构着手,完善企业结构,并以制度加以规范。改革企业内部决策机制,做到科学决策,避免决策失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源头进行识别,同时在发现财务风险之后进行快速反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在企业内部各分公司、各部门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程序,制定相互制约措施。

  除了从制度上进行改进,建筑企业还要从领导和员工素质着手,增强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风险意识,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员工内部积极培养具有专业风险防范意识的专业人才,提高全员识别财务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金融经济,20xx,12

  [2]邹理。 探讨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 中国外资,20xx,18

会计毕业论文6

  (一)物流

  物流成本学说权威、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物流成本理论的核心――“物流冰山说”。他指出:企业外包物流成本是浮在水面上的,即为可知;内部物流成本则是水面下的冰山,相互交错,不宜归集。当作为“第一利润源”的生产和“第二利润源”的销售达到一定极限时,人们开始关注“第三利润源”――物流[1].物流是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构筑企业供应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实质和作用体现在:保证商品的质量和数量,使其在到达客户前使用价值不变;节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能源;克服时间、空间和人的间隔[2].我国《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规定,物流是物品在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3].

  企业物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组成部分。《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将企业物流定义为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单个生产企业的物流活动是一个采购――制造――产成品(――中间商)――客户的全过程。

  随着竞争战略的变化和物流管理运作方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市场竞争优势,将不属于核心竞争力范畴的物流业务外包,使得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3pl)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包括自营物流和外包物流。

  (二)物流管理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二者是不同层次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组织方式,而物流管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持服务的。企业可以没有供应链管理,但只要采取供应链管理方式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就需要物流管理的支持。《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中定义,物流管理是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3].

  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企业内外部一系列运输和仓储状态转换过程的管理,所有其它的物流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运输和仓储的转换效率而展开的。这些活动经过抽象和提炼,共同构成物流管理理念的外延,即围绕高效率、低成本的运输和仓储综合管理活动。因此,物流管理涉及到物流成本水平和服务质量水平两个方面[2].正是由于物流管理运作具有双重性特点,即由企业内部协同运作要求所决定的跨边界性和由客户服务要求所决定的开放性,使得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物流活动产生的物流总成本既分布在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又分布在企业外部的不同合作伙伴那里。从企业产品的价值实现过程来看,物流成本既与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管理有关――实现产品价值的场所,又与客户的物流服务要求直接相关――作为与客户互动的界面要求客户满意。

  二、物流管理会计

  (一)现状

  纵观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主要症结在于对物流成本的构成认识不清,以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和控制分散,缺乏相对权威的行业数据。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成本按照人工和产品来分摊,不设单独的物流成本会计科目,相关成本都列在费用栏中,所以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无物流成本的直接记录,较难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物流费用作出明确、全面的计算和分析。在财务预、决算表中,物流费用核算的是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的物流管理费用,对于企业内部与物流相关的人力资源成本、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费等包含在其它经营管理费用中,没有进行单独核算。

  (二)物流管理会计

  国内外会计界已经发现,现有会计核算体系与物流成本管理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技术冲突:一方面是物流成本管理巨大潜力的诱人前景:另一方面是物流成本在现行会计制度框架内很难确认和分离,不利于企业发现物流问题和寻找合理的物流方案,进而难以进行积极、有效的物流管理。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会计方法能够为企业决策机构提供详尽的物流信息、明确物流责任、考核物流业绩、控制物流成本,这就是物流管理会计。

  物流管理会计是一个以物流成本为中心,通过对物流成本的分析,对物流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规划和控制的会计信息系统。它是管理会计在物流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习性的研究、费用水平的推测及控制,以及不同物流方案的比较,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服务,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最优化和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物流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物流管理服务的,它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三部曲的统一,体现了一套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管理模式”[3].

  三、物流成本核算

  (一)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产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装卸、储存、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财、物的总和。现代物流研究的核心围绕着物流成本展开,所有物流合理化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以最少的物流成本实现预期的物流服务水平,或者以一定的物流成本实现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对于企业而言,要实施现代化的物流管理,关键在于全面、正确地把握企业内外发生的所有物流成本。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必须以企业整体为对象。

  物流成本的分类方式大致有三种:1.按物流活动可划分为:情报流通成本、物流环节成本、物流管理成本;2.按物流范围可划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回收物流成本、废弃物物流成本;3.按费用支出形式可划分为:直接物流成本和委托物流成本。直接物流成本包括人工费、燃料动力费、管理费、折旧费、利息支出及其它。委托物流成本包括运输费、仓储费、保管费及其它[2].

  (二)物流成本的形成过程

  企业自产生即发生物流成本,在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物流活动:1.投资阶段:合理选择厂址、合理设计物流系统布局以及优化物流设备的购置;2.产品设计阶段:产品形态多样化、体积小型化、产品批量的合理化和产品包装的标准化;3.供应阶段:优选供应商、运用现代化的采购管理方式、控制采购批量和再订货点、供应物流作业的效率化、采购途中消耗的最省化以及工效物流的交叉化;4.生产阶段: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安排生产进程;5.销售阶段:订单管理、销售物流大量化、商流和物流的分离、增强销售物流的计划性、实行差别化管理以及物流的共同化。

  (三)物流成本核算

  物流成本核算是物流管理会计的基础,可分为传统会计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和作业成本法下物流成本核算。

  1.传统会计方式下物流成本核算,通过凭证、账户、报表的完整体系,对企业物流耗费予以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

  (1)独立物流成本核算:1)设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按物流范围设置二级科目,按成本支付形式设置三级科目;2)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已经反映但分散于各科目的物流成本,登记相关的物流成本辅助账户及其明细账,进行账外的物流成本核算;3)对现行成本核算体系没有包括但应计人物流成本的.费用,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核算,并单独设置台账反映;4)期末根据物流成本辅助账户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报表。

  (2)综合物流成本核算:与独立物流成本核算不同,综合物流成本核算是不增设辅助账户,以现有会计科目为基础,按物流范围设置物流成本二级科目,不再设置三级科目。如,管理费用――供应物流成本、管理费用――销售物流成本、财务费用――供应物流成本、制造费用――生产物流成本等。期末再根据物流成本的支出形式对二级科目汇总编制物流成本核算表。

  2.物流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

  20世纪80年代后期,库伯和开普兰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简称abc)。abc是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与传统成本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使得成本核算更加精确化。

  当前,在西方物流发达国家,abc被认为是确定和控制物流费用最有前途的方法。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法适应物流服务的构成特点,弥补了现行会计制度的缺陷。这种方法的有效使用有两个前提:首先必须弄清楚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的互动关系;其次必须有一套能够控制物流活动构成的预算体系和物流服务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相配套。

  依据“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原理,基于作业的物流成本核算法可分为如下四步:(1)界定企业物流系统涉及的各项活动,典型分析单位有客户订单、渠道、产品和增值服务活动等。(2)确认企业物流系统涉及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各方面的消耗。(3)确认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中。(4)确认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中。

  abc在整个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充当着去除无效成本以及流程再造的角色。这种方法从理论上为研究物流总成本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实际应用离物流管理实践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四、物流预算控制和绩效管理

  (一)物流预算

  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所拥有的物流资源总是有一定限度的。要使有限的物流资源实现尽可能大的物流效果,在进行物流活动时就必须做好物流计划工作。物流活动过程的正式计划,用数量形式反映出来就叫做物流预算。为了合理地组织、管理物流,就必须对影响企业物流的内外因素进行全面地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编制合适的物流预算,把企业的人、财、物及各项工作科学地组织起来,使物流活动与其它经济活动协调配合,共同实现企业总目标。目前,我国企业预算体系中没有完整的物流预算子系统。但物流预算仍然存在,只是没有以一个体系独立存在,而是分散在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原材料预算、人工预算、财务预算中。因此,为了加强物流管理,有必要将上述分散的物流预算部分抽出、汇总,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完整的物流预算体系。

  (二)物流控制

  在物流管理活动中,企业必须控制物流计划的执行情况,把实际数据同原定的目标、计划、预算、标准、定额进行对比,找出偏差,从中发现问题或潜力,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或修订计划,以促进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控制的重点。在物流管理活动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使物流支出按预定的目标发生,从而使人、物、财得到合理利用,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3].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标准成本分析。物流标准成本是指以科学的方法预计正常工作效率下所应有的物流成本。通过标准成本分析,企业可以定期将实际物流成本与标准物流成本进行比较,以显示成本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原则,就重大差异项目分析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三)物流绩效管理

  实施物流责任会计是物流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

  建立物流责任会计,就是要通过各个责任层次去监督、控制内部物流活动,并将物流活动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各个部门和环节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担负起各自应负的责任,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通过各物流责任中心的信息反馈,使企业物流部门和决策机关随时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盈利。

  物流责任会计首先要明确物流责任的划分,然后以各个物流责任中心为对象,搜集和报告它们的计划数据和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并加以控制、分析和评价,以促使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相互作用。物流责任中心必须有十分明确的、由其控制的物流活动范围,它是指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着规定责任并具有相应权利的内部物流单位。通常可分为三大类:物流成本中心、物流利润中心、物流投资中心。

  物流责任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1.事前编制责任预算,将总预算按各责任中心分别落实、重新编制,使各责任中心的负责人了解其在预算过程中所应完成的任务和应控制的事项。2.在责任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对各层次日常业务进行控制,及时予以纠正,保证预算的实现。3.责任预算执行完毕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编制预算报告。

  (二)

  世界经济竞争已从物质资源竞争向人力资源竞争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制约因素。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要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实现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这就离不开人力资源会计。会计计量是会计的灵魂,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人力资源会计系统的运行,同样离不开一套恰当的会计计量理论。因此建立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理论和计量方法,恰当地反映和计量人力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会计计量的含义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是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计量,对人的劳动技能已经创造或可能创造的价值加以计量。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是指对人力资源的量、质的现状及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计价和度量的活动,既包括用货币作为尺度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确认、测定,也包括用非货币方法对人力资源及其组织的现状、趋势,从心理、行为、思想、作风各个方面进行必要的分析、推测、鉴定与评价等定性量度。狭义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内容是指用货币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的确认与测定。本文采用人力资源会计计量广义的含义。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

  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不仅要用到精确的货币计量,而且要用到模糊的非货币计量,两者结合使用,以达到对人力资源价值全面计量的目的。

  1、人力资源会计的货币计量方法

  人力资源会计的货币计量方法是指人力资源价值计量过程中以货币作为评估的单位,并在评估中以此方法为主的计量方法。中外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人力资源价值问题的理解,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模式,现分述如下:

  (1)工资报酬折现模型

  该模型直接根据经济学概念来计量人力资源价值,认为某一职工的人力资源价值等于该职工在剩余受雇期内未来工资报酬的现值。该模型忽略了职工在其工作期间将会转变角色的可能性,也未考虑企业收益之间的差别是由于人力资源的差别而造成的;其次,这种计量方法仅以职工工资作为计量人力资源价值的基础,但实际上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可能高于或低于其工资。因此,运用这种方法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影响其准确性。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对个别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

  (2)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模型

  该模型提出以效率因素作为未来工资报酬的调整值,以调整后的未来工资报酬折现值来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效率系数可以用给定期间内某组织盈利水平与本行业平均盈利水平相比计算出的投资报酬率反映。其优点是:在职工工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确定关系的假设前提下,能够准确、动态地反映人力资源产出的价值信息。其局限性是它用一个职工在未来5年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代表他对组织的经济价值,在理论上低估了人力资源的经济价值。该方法适用于注重人力资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的企业,如高科技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3)随机报酬价值模型

  该模型理论认为个人对于某一特定组织的价值是由其未来所能提供的价值决定的。而其所创造的价值与其未来所处的职位和担任的角色有密切关系。但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内担当的角色是不确定的,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个人对组织提供的服务即在这种随机的过程中完成。这种方法较前两种方法在技术上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其结果更容易被接受。但却忽略了其他资产对组织收益的影响,将组织的全部收益归结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因此有可能高估人力资源的价值。

  (4)非购入商誉法

  该模型是一种将企业的超额利润,按照资本化程序确认为人力资源价值的方法。它的计算是基于每年的实际收益数额,而且不必对未来收益进行估算,因此它不仅具有更大的客观性,也与现行会计惯例较为接近。但当某一企业的实际利润等于或小于同行业正常利润时,该企业人力资源就没有价值,显然这是不合理的,这大大低估了人力资源的价值。此法适用于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商誉,且商誉较容易计量出来的企业,如在国内外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等。

  (5)经济价值法

  该方法将组织未来各期的收益折现,然后按照人力资源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例,将组织未来收益中人力资源投资获得的收益部分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该模型注重比较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对企业贡献的大小,使企业有限资金用于最佳决策。其缺点是未来净收益是一个估计值,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另外,该方法未反映人力资源的交换价值,即工资部分,因此低估人力资源的价值。此法适用于实行预测制度比较好,并且注重未来收益的企业,如高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

  2、人力资源会计的非货币计量方法

  会计仅有货币计量是不够的,对人力资源会计而言更是如此。人力资源价值的许多特性是货币指标无法表现的,因而人力资源会计必须合理地运用非货币计量方法。常用的非货币计量方法主要有一些表格、指标和文字说明等。

  (1)职工技能一览表法

  职工技能一览表法就是用表格的方法将人力资源技能信息记录储入信息库,经过整理、归类、汇总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的评价、管理。表格中将各个组织成员所具备的能力或技术详细地排列出来,其中包括年龄、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技术等级、技术职称等。职工技能一览表可分为职工技能一般资料记录和职工技能专门资料表。还可以建立特殊人才一览表,设置一些所需要了解的项目,为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控制和规划等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

  (2)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统计法

  它是指利用统计方法计算一些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计算和分析的人力资源价值技术指标的方法。指标可根据需要设定,常用的指标有职工离职概率、职工年龄结构变动、人员结构比率等。

  (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综合定量考核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先对被考核者进行要素分析评定,即对每个被考核者的某些方面逐一分析和考核,在此基础上,对各评价因素和要素按其重要程度不同,取不同的权重因子,用权重和的方法计量出各因素和要素的分值,并转换为百分制分值,再进一步汇总得出评价总分,从而综合、全面地评定人的表现及能力。

  上述各种人力资源价值的计量方法各有优缺点,且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必将出现更科学、更合理的价值计量方法。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计量和管理的时候,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对合理的计量方法,对人力资源价值进行正确计量,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会计毕业论文7

  摘要:本文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及其对税收的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收筹划;会计教学

  本文将对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加以研究,分析新会计准则的主要变化,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对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与其变化趋势

  会计准则是我国经济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国家企业经济活动中关于财务核算的标准。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实务会计与会计理论产生新的变化

  也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新会计准则在许多规定上进行了创新,并推进了会计信息化进程,强化了会计信息的实用性。

  (一)新会计准则的含义

  通过将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相比较,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和报告目标更加明确,相关规定更为详细和具体,整体来说更具科学性。新会计准则在原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些新规定,有效地减少了税款的流失。

  例如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调整,规定企业在核查资产的周期时,应当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定,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能进行估计,加强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

  并且新会计准则也在原有基础上对部分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在信息记录的过程中更具有实用性,并强化了税收调整的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依法纳税。

  (二)新会计准则的变化趋势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使得企业会计运行系统更加完善,会计信息更为真实可靠,并有利于加快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进程,促进了全球金融投资和企业财产的透明化。并且新会计准则在实行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我国企业会计的'标准信息质量,增强了资本市场的活力,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通过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会加强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有利于企业选择高回报的投资领域,并且企业决策也能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制定出更为长远的经济发展策略。企业能通过对新会计准则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了上市公司的经济质量。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也更为复杂。新会计准则的施行,对于国内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国家会计管理对企业进行资本控制,稳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

  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随着企业对于新会计准则变化内容的适应,企业能够有效地提升会计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务出现了许多变化,以企业税收筹划为例,会计作为税收的基础,在会计实践的过程中会依据会计准则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而企业的税收环节也从会计账务处理进行展开,企业不同的账务处理,会对企业税收造成直接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有必要对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加以分析,明确新会计准则为企业税收带来的重要影响,并对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作用进行研究,选择出企业最优纳税方案。

  (一)政策选择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的推行使得企业会计在进行某项业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多个会计政策的选择,而对这些不同会计政策的处理也会使得该项业务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并影响到企业的税收情况。

  例如对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变化,在原有规定上进行了相应拓展,企业不同的经济情况,也会导致毛利率和利润的不正常波动,这些会计政策还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从而造成企业不同的经济后果。

  新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的相应指标加以细化,对企业的折旧费用和利润带来影响,企业对于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税收意义的所得。

  (二)处理方法的变化

  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所得税会计和收益计量等处理方法进行了调整,全面采用国际通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展示性差异的概念,通过适应税率计量来确认所得税费用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暂时性差异的贯彻,来全面确认所得税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税收的实用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核算任务量的增加也会出现更多的暂时性差异,而新会计准则中对处理方法的调整,能有效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实用性,也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无论在内容、方法还是理念方面都进行了较大改革,这也使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的开展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中的内容增多,并实现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并且创新了原有会计理念和内容,这些变化也将改进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从而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教学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的施行会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提出相关要求,新会计准则中包含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这也使得教师不能只熟悉原来的工商企业知识,还应熟悉其他行业知识

  并加强新会计准则下的系统化知识的学习。新会计准则也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带来影响,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要认清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会计科目设置等方面的差异

  也对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会计准则的会计教学需要全新的思维,因此教师在重视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处理能力,并强化学生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教学的改进方向

  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从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素质,并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教学质量。高校应当安排针对新会计制度、会计实务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研讨会,并组织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座

  有计划地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明确认识到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的实施情况及相关问题。高职院校还应当根据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克服专业课之间内容重复的现象

  并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加强对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转换和应用。对于教学内容的优化,需要会计教师及时查阅最新资料,并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出讲授内容,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新会计准则的实行中,企业会计的实务工作产生了许多变化,也促进了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等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这对会计人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工作也应当针对新会计准则进行相应调整,从而建设出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并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强化高职院校会计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梁冠华.新会计准则下企业会计税收筹划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6).

  [2]张玉霞.探讨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J].经营管理者,20xx,(9).

  [3]高永华.新会计准则对税收的影响及税收筹划分析[J].时代经贸:中旬刊,20xx,(10).

  [4]陈礼忠.刍议中小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信息,20xx,(9).

  [5]郑丹丹.新会计准则之稳健性的实证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xx.

会计毕业论文8

  【摘 要】随着酒店行业的迅速发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亟待完善。为了实现酒店内部控制基本目标,必须抓住酒店业内部的关键环节,完善酒店内部财务控制系统。

  【关键词】酒店 财务管理 内部控制

  酒店是一个集餐饮、居住、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服务企业,几乎囊括了全部服务业及商业行业。具有营业部门多、收入金额大、财产物资分散等特点。而在现代酒店的经营管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便是酒店财务的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以确保会计资料真实性、可靠性与保护财产物资为目的,用于会计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管理方面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有效的控制机制。下面以内部控制理论为基础,抓住酒店收入、成本费用支出等财会方面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分析。

  一、收入环节的内部控制

  1.客房收入的内部控制要点

  (1)严格把控客房保证金、预收定金的内部控制。保证金、预收定金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收取及退回时的财务操作流程的合理性设计,手续要完备,会计处理时应当单独列账。保证金、预收定金的内部控制要求酒店财务稽核人员每天审核客人账户余额,若客人预付定金或信用卡授权不足支付下一天房费或其他消费,应及时通知有关人员补收定金或补授权。在客人退房时,如客人定金单据遗失,除要求客人在定金遗失单上签字外,尚须提供身份证明,前台收银员必须复印一份随定金遗失单一并交财务部门。

  (2)严格把握客房收入稽核的内部控制。酒店客房收入稽核的难点表现在与财务内部控制有关的所有数据都要逐步、逐笔核查。一是对前台的收银工作、客房部房间的出租情况、房租过账三者应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勾对。二是对当天客人客房收益汇总表形成二次核查。三是对离店客人消费明细表的最终核对,形成有利于账款催收的有效、合理的数据。

  (3)严格把控房价折扣权限的内部控制。酒店客房产品的特征,一是不可存储性,二是时效性。客房产品如果当天未能销售出去,就意味着当天客房价值永远失去。为了有效利用、发挥好客房的时效性,酒店往往会制订当天或一段时间内房价折扣制度,吸引更多客源。房价折扣权限的具体操作有一定灵活度,也容易产生失控。加强房价折扣管理,一是要检查每日房费过账前客房收入的折扣情况。二是检查折扣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越权批准的折扣。三是检查折扣的实际比例与房金的收入情况是否一致。四是检查预定人是否和入住人一致以及折扣计算是否正确等。

  (4)严格把控换房内部控制。酒店客房产品有多种类型,以适应不同需求、不同档次客户的使用。酒店不同类型的客房产品,其投入与维护成本不同,客人可能因各种原因对原有预订或在住客房提出更换要求。换房运作的内部控制也应严格规范。一是严格权限。要制订严格的换房权限制度。二是同类互换,换房时应以同类房型更换为主。三是严格差价管理,非同类房型更换应补差价。四是严格操作,不管哪种换房均应填写换房单,更换房卡,并将原客房中的消费转入新房间。五是严格审核,稽核人员在每日客房收入过账前,应检查有关批准手续是否完备、原房间消费是否已全部转入新房间。

  2.餐饮收入的内部控制要点

  (1)票、卡的保管与领用。领位记录卡和点菜小票都应顺序连续编号,并由财务人员登记保管,餐厅应由专人领用。所有作废的小票应将三联单同时上缴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每天将收银员和厨房上缴的小票销号。

  (2)小票的检查核对。稽核人员应检查厨房上缴的小票,厨房联与收银员上缴的收银联项目是否一致,有无遗漏。

  (3)发票与小票检查核对。稽核人员将小票收银联与收银账单(销售清单或发票)进行核对,检查收银员是否漏收或少收客人餐费。

  (4)发票与餐厅领位记录核对。餐厅领位记录详细记录了当天就餐客人的数量、台号以及上座率、翻台率等。稽核人员将发票与餐厅领位记录进行核对的目的是防止餐厅“走餐”或“走单”等现象的发生。

  (5)优惠折扣制度。稽核人员在审核账单时,应检查折扣优惠是否符合本酒店的规定,如有不符合规定的,应记录在案,明确责任,严肃处理。

  3.其他收入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房间小酒吧、洗衣收入、商务中心、商场、汽车服务等收入的内部控制。在酒店的整个经营过程中以上收入所占份额较小,内部控制的方法在比照上述客房收入和餐饮收入内部控制方法基础上可以适当的简化。

  二、成本费用环节的内部控制

  1.餐饮成本内部控制的要点

  酒店餐饮经营成本比客房、娱乐经营成本要高,餐饮成本控制十分重要。餐饮成本控制要建立标准,防止浪费和欺骗。餐饮部各餐厅菜单上的每一道菜肴,都必须有一份标准的成本核算单。每一道菜肴的标准份量、烹饪规格、操作方法、所有原料和辅助配料的名称、分量、单价都必须一一核算并记录在案。“标准菜单配方”是各个餐厅厨师日常操作的样板,主要菜单经过试制整盘,还要拍照立样,存入菜单资料库。成本控制部门据此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发现有不正常或不合理成本差异时要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2.采购成本内部控制的要点

  采购是酒店最难监控的难点之一,酒店物品质量要求一般较高,储存周期短,采购次数多,所用采购人员多,一部份物品需要从境外购进,这种情况决定了酒店采购内部控制有别于其他行业采购的控制模式。在酒店采购内部控制中采购环节较容易出现舞弊行为。故而。采购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是采购业务及财务控制流程的合理设置、人员素质的管理。在控制中强调请购、报批、订货、验收、最后核准付款的控制。在食品的采购中重点应对每日食品存购一览表的操作控制、仓库与厨房的双重验收控制。对于采购物品的价格控制最好采用三方报价的控制方式。

  3.人力资源成本内部控制的重点

  人是酒店经营管理的根基,配备高素质、高效率员工,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提升酒店服务质量,增加顾客资产,创造利润。只有提供高质量服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4.工程费用内部控制的重点

  工程管理是酒店财务控制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酒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控制好酒店能源耗费、日常维修备件备料、设施设备翻修改造工程费用支出。

  参考文献:

  [1]孙涌涛.酒店财会内部控制策略与技巧[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9.

  [2]马桂顺.酒店财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会计毕业论文9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财务 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理清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体制概述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 经济 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 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以后,如何有效地加强财务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已成为我国企业 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整个运行机制的重要一环,直接受制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经营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合理利用投入企业的资源创造财富,并使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满意,使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尽可能实现最大的增值。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财务管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财务管理体制正是企业管理财务活动的内容、组织和制度的总称,是企业完成财务工作、处理财务关系、实现财务目标的载体。财务管理体制包括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财务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两部分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与完善,都要求国家给予企业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这也就使得企业必须注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建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既要以《 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依据,又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便于企业有效增强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利益,增强企业效益。具体来讲要符合以下原则:合法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一贯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经济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3我国财务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

  财务管理体制形式取决于经济体制形式。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是由 计划经济体制转换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二是由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转换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相对应,我国的财务管理体制也由过去的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逐步转换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1计划经济体制与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有关生产、分配甚至消费决策都由政府计划权力机构做出。资金由国家供应,企业无筹资权;资金运用由国家安排,企业无投资权;成本费用开支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企业无成本费用开支权;收入按国家计划分配,企业无定价权与分配权。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责是如何按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搞好成本核算,向国家报账;如何按财经制度,监督企业领导与内部单位合理使用资金、合理开支费用、及时上交税金与利润,保证完成各项 财政上交任务。这种统收统支的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在我国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物资、技术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对于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改革这种财务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3.2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与利润包干上交的财务管理体制

  在这一阶段,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围绕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明确企业财务管理责任,扩大企业理财的权利,将商品经济的利益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引入财务管理活动而进行的。比如,改统收统支、统负盈亏制为利润包干上交、留利自管制;企业留利按国家规定建立积累基金、消费基金与后备基金;资金以国家供应为主,但可经批准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筹资;企业资金部分可以自行安排使用,等等。这次改革对于增强企业活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经营者,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此时的财务管理体制仍然存在较大问题:不同形式的企业财务制度不统一,财务管理制度规定过细、过死,而且没有体现资本保全原则,既造成企业盈亏不实,又难于保证投资者资本的完整,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对出资者投入的资本金、企业内部积累和债权人借给的资金拥有法人财产权,并以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国家作为企业的投资者,拥有投入资本金及其相应权益的终极所有权,并以投入的资本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企业拥有筹资权与投资权。在遵守国家成本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企业拥有成本费用开支权。企业收入在补偿成本费用、交纳税金后的利润,可以对外进行分配。企业可按国家规定以一定年限的税前和税后利润弥补亏损,保证再生产的进行。这次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是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紧密相连的,可以说,财务管理体制发生了质的变革,但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的财务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问题,有些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改革和完善。

  4.现行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从宏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看:我国现行财务管理体制是比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但是,国家有关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法规急需制定,特别是作为企业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成本管理,其规定大都散见于不同的法规、制度中,尚无一部系统的法规可依。另一方面,微观财务管理体制方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但目前微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财务组织机构一元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高度统一,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使机构运行低效;股份制企业中,国有股权不规范,表现在:国有股权代表缺位,弱化了监督机制,同时,国有股权同股不同利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基础不扎实,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差,企业领导也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等;企业资金的投向不合理,资金运用低效等等。另外,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大型企业集团不断涌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问题也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5.深化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策略

  5.1.大力推行 会计人员委派制

  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的许多弊端,必须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即全面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度,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规范会计 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健全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为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奠定基础;三是促进反腐倡廉,加强廉政建设;四是促进一系列财会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5.2强化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的培养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不断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素质,以适应内、外部 环境变化。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处于财务管理核心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来看,随着市场 经济的 发展和完善,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依法理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组织各类培训,拓宽财务人员知识面。针对企业中一些财务人员生产知识较为匮乏等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定期到生产一线蹲点、整理生产工艺流程简本等方式,使财务人员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5.3细化核算单位,做到降本增效

  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细化核算,即“划小核算单位”。“划小核算单位”是根据企业的特点,把企业内部统一管理改为分级分权管理,把企业少数人负责改为职工群众共同负责经营;把企业经营风险由国家承担改为职工群众共同承担:“划小核算单位”就是改变企业内部的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改变和完善分配制度,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变革,能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与核算单位的利益密切 联系起来,达到提高经济效果的目的 。

  总之,只有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采取各种途径,努力降低各项消耗,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找到自己企业应有的位置,实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会计毕业论文10

  1、财务核心竞争力问题

  2、发展网络会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3、刍议中小型企业新融资方式与融资条件

  4、企业财务能力应注意的问题

  5、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6、浅析无形资产投资及决策

  7、企业偿债能力分析

  8、论应收账款的有效应用

  9、浅谈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10、论新企业所得税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1、浅析我国无形资产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

  12、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与对策

  13、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14、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15、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16、协调和统一

  17、无形资产会计原理研究

  18、假账的成因与对策

  19、浅谈不良应收账款的原因及对策

  20、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21、浅析会计改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22、债务重组中所得税问题

  23、浅谈我国企业所得税

  24、论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

  25、浅谈企业负债经营及风险控制

  26、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

  27、人力资本与财务管理论创新的研究

  28、个人所得税筹划探讨

  29、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研究

  30、现金流量表的分析

  31、关于增值税改性问题的探讨

  32、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33、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34、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方面的影响

  35、浅析无形资产投资及决策

  36、或有事项会计处理的思考

  37、论企业会计制度与新会计准则的

  38、谈非货币交易准则的会计表现

  39、浅析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40、刍议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分析

  41、企业筹资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42、浅议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

  43、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44、论投资策划与投资决策

  45、论审计风险的规避与防范

  46、会计分析企业操纵利润的常见方法

  47、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影响

  48、财务会计与财务审计的比较

  49、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50、完善我国利润分配和增值税核算

  51、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52、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53、浅析审计信息化处理

  54、浅谈所得税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影响

  55、长期投资决策与短期经营结合分析

  56、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57、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58、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研究

  59、租赁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研究

  60、高校财务财务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61、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处理

  62、论新会计准则的国家化与国际化

  63、债务重组中的所得税问题

  64、浅析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65、论企业质量成本管理

  66、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67、资本结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68、浅析环境成本的会计确认与计划

  69、会计信息造假及审计防范

  70、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71、略探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的比例

  72、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73、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74、中国会计软件市场回顾与入世后的展望

  75、关于成本核算计算方法改革的'探讨

  76、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确认

  77、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78、产权形态下人力资本的研究

  79、会计报表审计应注意的几点意见

  80、发展网络会计急需解决的问题

  81、初探固定资产投资的会计影响

  82、关于成本核算计算方法改革的探讨

  83、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决策与分析

  84、企业财务风险防范

  85、企业财务能力应该注意的问题

  86、会计信息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调查与分析

  87、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研究

  88、企业财务风险机制的创建

  89、刍议中小企业新融资方式和融资条件

  90、财务核心竞争力问题

  91、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决策的分析

  92、论我国民营企业会计诚信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93、我国风险投资的弊病及问题解决思路

  94、浅谈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不确定性分析

  95、浅析会计信息化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96、关于增值税改型问题的探讨

  97、无形资产会计管理研究

  98、会计信息化的舞弊与对策

  99、普及会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0、浅议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制度

  101、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分析

  102、网络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103、专科生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104、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浅析

  105、会计实习形式之比较

  106、网络条件下的会计资源共享

  107、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108、农村会计人员的现状及其教育

  109、会计信息化工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110、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工作方法的影响探讨

  111、信息化会计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探讨

  112、会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岗位设置问题分析

  113、试论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114. 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设置常用摘要研究

  115、浅谈企业长期投资项目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

  116、浅析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

  117、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对利润的影响

  118、试论负债和负债经营

  119、资本结构对我国上市公司影响

  120、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会计毕业论文11

  摘要:当今世界是商业主导的社会,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加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手工记账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这种情况下,会计电算化应运而生。本文就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个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策略

  1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管理者主观认识不到位。管理者是企业这艘大船的领航员,在企业进行电算化的过程当中,企业主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对于整个企业是否采用相关的技术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现实的情况是,当下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并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已经是行业发展的潮流这一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学习和使用电算化会计软件给企业带来的良好收益。囿于企业主本身的知识结构和个人阅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存疑,这种毫无依据的存疑往往成为会计电算化普及道路上的最大障碍。

  (二)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薄弱。尽管事实证明,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能为相关的会计从业人员减轻工作负担和压力,然而事物常常分为两面,在会计电算化软件使用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那就是,尽管会计一线的从业人员已经掌握了使用电算化软件的相应规范,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很多的会计管理人员不能有效掌握和理解电算化会计软件的使用操作流程,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电算化相关管理的薄弱,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普及失败。

  (三)电算化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使用需要操作者同时具有会计和计算机两个方面的双重知识,这种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普及使用。当前的情况是,尽管很多的正在从事会计职业的从业人员曾经接受过计算机软件的`相关操作培训,但是必须承认的的一点就是,这些从业人员在计算机相关软件的掌握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和漏洞,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相关软件。这种会计人员个人能力上的缺陷很多时候就造成了整个行业发展的落后。

  2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出现问题的几个对策

  针对当期会计电算化普及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广大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行业从业者有责任和义务作出一些行动,帮助推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当前限制会计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在于行业的管理者和会计队伍的直接领导者们对于相关的知识和技术不了解、不信任。以此为背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更加轻松自如地进行相关的会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与此同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制定,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规范整个行业的行为,这不仅对于已经应用计算机电算化的企业来说是件好事,对于那些依然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来说,也是利大于弊的。综上所述,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对于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大有裨益,值得、并应该被大力提倡。

  (二)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法律法规一般是针对整个行业制定的普适性的原则和规范,遵循着这些原则,只能帮助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不受到国家的惩处,却不能保障企业在生产生活中收获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回报。针对这种情况,必须要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企业在进行相关商业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市场反馈。在制定企业内部相关规章制度的时候,应该遵循几个原则。首先是严控的权限,对于不兼容的权限要坚决予以分离,严格区分管理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的操作权限,保证企业内部信息的保密性,做到严守商业秘密;其次引入相互制约的机制,明确负责不同工作的相关人员分工的同时,也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为企业的商业秘密设置多重保险;第三,还要建立并完善内部的制约监督机制,谨防由于个别人的不廉洁而给企业整体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遇到问题,归根到底是会计电算化人才的缺失导致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的问题,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善了。为了改变当前高层次会计电算化人才缺失的问题,企业应当有意识地在高校中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通过合作办学、提前签约等方式招揽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人专业管理人才。此外,对于在职的员工,可以进行相关的专业培养,通过对在职员工的再次培养,帮助而员工掌握高新技术,更好地位企业做贡献。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应该设置合理的考核内容,让员工的学习内容与考核内容挂钩,最大限地保证公司的投资不浪费,员工的学习有效率。

  (四)制定长远规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经济体,企业的长远规划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会计电算化的长远发展,应该切实认识到长远规划的重要意义,要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软件,让企业的财政状况始终处于公司管理者和所有者的控制之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不受内部财务情况波动的影响。与此同时,制定长远的企业财务方面的规划,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的高效廉洁的运行,减低企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内耗情况出现。

  3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很多好的软件正在被实施,很多好的制度正在被运行。然而应该认识到,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和制度建立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许多的不足有待完善。以此为背景,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加强相关人才培养,提高管理团队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企业主一定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会计电算化,推动会计电算化的进步,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加速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储成.有关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的相关问题[M].北京:财会出版社,20xx.

  [2]刘语.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xx.

  [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会计毕业论文12

  论文(设计)题目: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融资租赁问题研究

  选题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在经过30多年的发展准备之后,正以全新的定位步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数量达2930万户,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在GDP当中,有51%是中小企业所创造的,出口中占到60%以上,中小企业完成的税收去年占到全国的43.2%。其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

  中小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企业发展主要依靠自有资本的积累,其缓慢的积累速度很难与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相适应;其次,许多中小企业的项目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只要借助一定数额的资金就能快速起步,获得很好的发展;第三,中小企业创业者决定创业往往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做出的选择,因而他们一般具有很高的激情和很强的风险意识,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家才能和企业人力资本都能获得高效的发挥,但是真正缺少的还是资金。因此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融资。

  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资金:一是通过内部积累形成的自有资金;二是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由于中小企业受国家政策、法律制度以及自身企业信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主要靠自有资金支持。

  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是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但是由于国家对资本市场严格的准入限制使得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大门基本被关闭,中小企业上市融资举步维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要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原则上只能到国内市场主板市场融资或海外上市融资,但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海外市场也谈何容易,不但要满足海外市场较高的上市要求,而且受到国内一些因素的阻挠。

  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积极引导并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贷款的增加与企业的发展明显不同步,甚至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长低于贷款的平均增长率。可见,多数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融资难仍然是当前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通过主流渠道获得发展资金在现阶段是相当困难的。融资渠道单一,发展资金短缺将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寻找一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要求的融资模式已变得非常必要。而融资租赁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融资模式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利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意义。融资租赁是现代租赁业的核心,既是融资方式的创新,又是融物方式的创新,其特有的以融物的方式来融资,以融资的方式来融物,是融资和融物的有机结合,两者的结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优势。

  (1)融资租赁可以成为中小企业创业的催化剂。中小企业在创业时需要购置大量的设备,在添置设备之前,不必一次性筹集大量资金,而只需到租赁公司提出融资租赁申请,租赁公司按照中小企业的要求购得设备后再将其出租给中小企业使用,中小企业则通过取得设备的使用权来解决设备资金不足的问题,并用所租的设备生产出具有高额利润的产品以偿还租金。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创业期间的其它环节,为中小企业创业创造了一个宽松的资金环境。

  (2)融资租赁是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的重要途径。中小企业在创业后就进人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目前的融资途径无外乎有银行贷款和股权债权融资。银行贷款主要面对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信用较差、抵押物少、担保难等原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银行贷款;股权债权融资则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中小企业条件不足、人市条件苛刻等原因而难以获得。而融资租赁以物作担保及时取得设备使用权,租赁期与市场生命周期一致,保证了设备的常租常新,减少了中小企业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防止了设备的无形损耗,为中小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3)融资租赁也是中小企业利用外资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企业通过融资租赁取得一些国外的先进设备,及时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的指导和支持,相当于间接地利用了外资,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又一个新的渠道。

  同时,融资租赁在企业运作实践中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融资租赁对中小企业具有缓解债务负担、还款方式灵活、资金使用效率高、盘活存量、加速折旧、优化财务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增强资产流动性、强化资产管理等多项功能,在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新途径。融资租赁对中小企业更新设备、促进技术进步、改善财务结构、平衡利税、积累发展资本等有着其他信贷支持方式所达不到的效果。

  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融资租赁作为一种具有明显优势的新模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将填补其他金融服务的“空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开拓一片广阔的天地。

  本文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房地产企业仍面临着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其中房地产企业一项主要的融资目的就是购买建筑设备,融资租赁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是融资和融物的有机结合,且融资成本较低,它将在解决房地产企业发展资金紧缺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

  1、国外研究:

  融资租赁又称为金融融资,是20世纪50年代最早产生于美国的一种新型交易方式,由于它适应了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迅在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首先发展起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它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仅次于银行信贷的第二大融资工具。

  在西方融资租赁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

  “分期付款买卖契约说”为德国学者Ebenroth所提倡,他认为,租赁公司对于租赁物件仅限于担保利益,着眼于此,则融资租赁合同的内容,如租赁公司不负交付义务及由承租人负担租赁物件一切风险等,均可得到合理解释;考虑到这种经济背景,则融资性租赁非常接近于保留所有权的分期付款买卖,其区别仅在于融资性租赁合同没有用户将最终取得所有权的预定,但这一预定也只是出于税法上的考虑而控制所有权向用户的移转,租赁公司并没有作为所有权人的经济利益,因此,融资租赁交易的负担分配表现为特殊的三方面关系,由此导出协调买卖法的规定,将融资性租赁契约分析为一种分期付款买卖契约,要使买卖法规定的适用正当化。

  “典型租赁契约说”为德国学者Flume所倡导。该学说认为,因为租金不是租赁物件的对价,而是租赁物件使用的对价,所以,融资租赁交易是以物的使用为目的,而不是以物本身为目的。其不同于买卖契约,因为,在保留所有权的买卖中,买主处于类似有物权期待的所有者的法律地位;与此相反,融资租赁中的承租人并不具有支配物权的利益,仅有关于使用的债务法上的权利。所以,不应将融资租赁归类于买卖契约,而应将融资租赁解释为通常的租赁契约。

  现代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融资租赁已作为一种独特的金融性质的交易的观点开始为人们所接受,其重要标志是罗马国际统一司法协会制定了《国际融资租赁公约》。在这一前提下一些代表性观点有:

  著名租赁专家阿曼波先生认为:融资租赁业务金融方面的功能已从简单的融资功能扩展为全方位的金融功能,这是租赁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目前,国际租赁界一般认为,现代融资租赁具有四大功能,即“促进投资、融资、促销和资产管理。”

  关于融资租赁的金融功能论述,著名租赁专家克拉克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向工业提供融资;其它投资因素;对工业的一般协助;支付平衡方面。克拉克认为:“虽然热衷于租赁的拥护者可以夸大其影响,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租赁确能够给资本设备使用者带来莫大的好处,并且在资金分配、资本形成方面成为一个强大有力的因素。租赁业务完全为取得资本设备提供融通资金,从而使工业享有充足的投资来源。”

  2、国内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融资租赁这一新兴的融资方式被引入中国,并逐渐被中国企业所接受,但在中国仍然发展缓慢。我国学者在企业融资租赁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分别从风险与实务、融资租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用和优势等方面做了详实的研究。

  孙静芹、张春梅(20xx)的《租赁业务的风险与防范》一文从现有租赁业务的实务出发,对租赁业务中风险作了分类,把租赁风险分为经营性风险、政治风险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沙泉(20xx)在他的《融资租赁的风险与防范》一文中,根据融资租赁兼及融资、贸易、技术等方面的特点,详细地分析了融资租赁所面临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了市场风险、经济环境风险、金融风险、贸易风险、技术风险、环境污染引起的风险以及不可抗力的风险等,并介绍了几种如何评估预测风险的方法。

  田玲、田华(20xx)在《金融租赁与实务》一书中,对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方法、出租人与承租人的租赁决策分析,租赁的谈判以及相应的合同的签订、立法概况等做了详细的介绍。

  冯瑜(20xx)在《融资租赁——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中指出,融资租赁不需要较高的资信担保,可以为资信较差、不易成功完成融资的中小企业进行设备改造。张晓、郭佳《融资租赁及其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优势》中指出,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有以下的优势:(1)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2)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条件和成本。(3)促进中小企业扩大销售。

  李健(20xx)在发表于金融报的《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及对策》中指出:“养在深闺无人识”,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尽管融资租赁业已经并将继续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目前还难于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难以作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行业存在。融资租赁业整个行业规模不大,其作为一种独立的融资手段在国内金融市场所占比例还非常小。同时,国家政策环境不够宽松,限制了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融资租赁立法严重滞后,使融资租赁业长期处于一个“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无序状态。我国现代租赁业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至今国家还没有颁布专门的租赁法规,国家对租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紧紧地发展。

  中央财经大学民泰金融研究所所长史建平教授在《中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xx)》中对20xx年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展望。

  他在文中提到:融资租赁公司服务中小企业在20xx年初现曙光,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各类融资租赁机构纷纷将中小企业列为服务对象,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随着融资租赁这一新兴融资方式为市场认知以及支持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融资租赁公司在中小企业市场打破沉寂之后,或将迎来一轮发展热潮,尤其是在商业银行信贷额度受限的情况下,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借机吸引那些无法从银行获得增量贷款的中小企业成为自己的客户。

  从以上国内外理论研究与我国融资租赁的发展趋势看,融资租赁势必成为一种新兴的高效融资模式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出路。

  研究内容: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产生及其原因,提出了一种新的融资模式,即融资租赁。采用理论分析与宏观背景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及现状分析,比较得出融资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巨大作用和独特优势。同时,以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运用融资租赁方式解决融资难问题并获得企业发展为例,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融资租赁的市场前景及发展对策等方面来探讨融资租赁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陈述本文研究我国中小企融资租赁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通过各种融资方式的优劣势比较分析得出融资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独特优势,并详细陈述其五大优势。

  第三部分:简要介绍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并分析公司的经营及融资现状。

  第四部分: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开展融资租赁的可行性分析,及其采用的融资租赁方式与效果分析。并从政策利用、资金管理、税务处理、现金流等方面,分析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五部分:对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具体策略及合理建议和优化方案。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本文写作以文字叙述为主,在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时拟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比较研究得出融资租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独特优势。本文以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为例,运用个案研究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等方法来分析企业的融资状况,并重点对融资租赁在企业中的应用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

  本文以“理论概述——比较研究——案例分析”为主要研究思路,创新性地以我国中小企业为研究背景,以融资成本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成本现值法为实证工具,最终得出使中小企业取得所需设备成本现值最低的融资方式,为企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技术路线:

  论文(设计)写作提纲:

  摘要

  关键字

  目录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背景

  1.1.2研究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2.2国内研究综述

  1.3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研究方法

  1.3.2研究框架

  1.3.3主要创新点

  2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概述

  2.1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整体概况

  2.2中小企业各种融资途径的比较

  2.3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优势分析

  3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及融资现状

  3.1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简介

  3.2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的经营及融资现状

  4融资租赁在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中的应用分析

  4.1房地产企业的具体特点及其开展融资租赁的可行性

  4.2房地产企业融资租赁的主要形式

  4.3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融资租赁方式及其效果分析

  5宝鸡永嘉房地产公司融资租赁方式优化策略

  5.1从企业经营角度分析,优化企业的融资渠道

  5.2从融资租赁可选类型,引导选择合适的融资租赁形式,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

  5.3从税务与会计角度,合理利用企业现金流

  5.4从企业开展融资租赁实务层面,分析企业利用融资租赁方式加速企业发展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研究工作进度安排:

  1.20xx年10月10日至20xx年11月14日,认真思考,与老师交流,初步确定论文选题。

  2.20xx年11月15日至20xx年2月13日,详细阅读文献、认真思考、与指导老师讨论、开展调研,根据毕业论文任务书,完成并提交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3.20xx年2月14日至20xx年2月24日,参加开题答辩。

  4.写作阶段:20xx年2月25日—6月5日

  (1)20xx年2月24日至5月15日,完成初稿和第二稿。

  (2)20xx年5月16日至5月28日,中期检查,继续修改完成第三稿。

  (3)20xx年5月29日至6月5日,继续修改,完成第四稿和定稿。

  5.20xx年6月6日至6月15日,答辩。

会计毕业论文13

  高新技术企业中会计核算及纳税筹划的要点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越来越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并对其提供政策与财税扶持,助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而企业自身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不断发展提升效益。因此,对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的工作更应重视起来。当前的企业财税管理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可能阻碍企业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提出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相关的策略,以期有助于解决企业面临的财税问题。

  [关键词]会计核算;纳税筹划;高新技术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先进的创新意识与现代化技术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关注度较高,在财税政策方面大力扶持。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就是其中的重点优惠政策。因此,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工作对企业有重要价值,能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企业的长足稳定发展。

  1高新技术企业概述

  相关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我国境内有一年以上的注册时间,并拥有研究成果,在我国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范围内,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经营活动。只有通过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才能享受对应的政府税收政策优惠,申请流程中信息必须真实,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申请标准,反之,公司非但不能得到相应优惠,更应该追缴纳税并进行罚款,实际情况严重者应向公司责任人问责。故此,在申请过程中,企业必须避免弄虚作假,如实申报。在审核过程中,若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即使侥幸获得认证,也会面临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征收滞纳金、补缴税款甚至承担巨额罚款的风险,由“高新”企业变为“高危”企业,得不偿失。

  2提升会计核算能力方法

  2.1合理规划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体系

  在企业研发项目的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应分别对其名称、资金来源、收支明细进行会计核算。研发费用的支出过程中,针对不用的`会计审核标准,分别对研发经费进行归集。如:加计扣除企业税前所得税,相应的财政补助等,此类核算工作核算口径上不同,在核算研发经费收支明细时,结合企业实际发展进行适当增减。再如:在企业会计项目的规划过程中,可将企业觉得不需单独核算的部分归集于其他费用项目核算中,即对申请研发经费在税前加计扣除情况下的估计与考量。在科学设置会计核算项目后,应明确其内容与范围,合理归集企业研发经费。在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是重要部分,合理有效的会计核算体系有助于企业对自身财务现状的掌控。

  2.2独立建账、独立核算优化会计核算制度

  科学核算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发展尤为重要。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单独建立研发经费账目并进行独立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诉求。单独建账核算,使研发项目账目区别于其他账目,能根据实际反映出研发费用去向,掌控资金流动。在研发费用的账目管理核算中,关于税务的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项目也应该进行单独建账与核算,这样能帮助企业依照规定标准对可加计扣除的研究经费运营流转信息进行归集处理,及时控制掌握研发经费情况。另外,这种独立的核算制度也能保障专款专用,建立独立账目与核算财政分期补助等科目,将其各项目经费纳入财务管理中统一整理。

  2.3优化会计核算以表现研发活动实际情况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运营状况的反应与表现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与作用。在企业研发过程中,对研发经费的会计管理与核算应能反应企业经济活动,体现于账目明细之中。具体可体现于项目投入、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研发人员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其他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能反应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体现项目数量与重点及项咳嗽钡姆峙淝榭觥O钅客度肽馨镏芾砣嗽绷私馊剂稀⒉馐约煅榉选⑺貌牧稀⑾钅恐懈飨钏绶选⒐潭ㄗ什饬薹延玫茸试词褂糜胂钅客度胱纯觯⒕×刻峁┫嘤ζ揪荩婕暗难蟹⑾钅拷隙嗍保∏垂娑ń芯⒅贫ㄑ蟹⒎延梅峙浔恚魅废钅烤训母涸鹑酥叭ǚ段Р⒔腥啡锨┳帧9潭ㄗ什劬煞涯馨镏芾砣嗽绷私夤潭ㄗ什睦谩⒎峙淝榭觯酶涸鹑耸凳闭莆昭蟹⑾钅恐猩婕肮潭ㄗ什氖褂米纯觥N型獠靠⒀芯烤言蚰苋霉芾砣嗽笔凳闭瓶仄笠涤胪獠抗镜暮献鹘蹋巳〉孟嘤ζ本萦牒献骱贤猓褂Χ韵钅拷讨械氖萦胗泄夭问邢昃〖锹肌F渌延冒杓品延玫龋谌〉煤戏ㄆ本莸幕∩希嘤ο钅棵魅繁曜⒂诒ㄏド希ㄏビ裳蟹⒏涸鹑恕⒕烊恕⒉莆窀涸鹑说惹┳秩啡稀

  2.4区分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与其他账面收入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可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经营活动是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核心,对此进行认定项目的标准即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项目收入应不少于该公司当年总收入的六成,而且其中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应不少于当年产品及服务总收入的一半。因此,在高新技术产品的收入核算过程中,企业对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服务部分独立出来进行会计核算与立账,以便于企业了解与保存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与收入状况,为企业接下来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帮助企业优化高新技术产品与服务的研发过程,在保证产出量的同时,尽量优化投入产出比,合理整合企业资源。

  3提升纳税筹划能力方法

  3.1科学利用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政策

  在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中包括允许、限制、不得扣除三种。对税前扣除账目的处理,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进行合理分类,以保障税前扣除工作顺利进行。在税前扣除上,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对此企业应合理规划运用。如,在职工教育费用等限制扣除费用中,可依照实际产生的金额扣除纳税,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职工教育经费,若超过工资的8%,可在纳税时部分扣除,企业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快其折旧速度以避免纳税。

  3.2合理运用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优惠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转让中,在增值税与所得税上有相应的政策优惠。我国财税字273号文件表明,在技术转让、咨询、服务等业务上获得的收入,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可免征营业税,变为收增值税,而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纳税人依然享有技术转让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因此,在规定范围内,高新技术企业可最大限度地进行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减免申请,以缓解企业税务负担。

  3.3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

  现阶段,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已成热潮,主要遵循《企业所得税法》中关于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低于一般企业的15%税率进行其所得税征收。在实际工作中,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满足标准的公司应尽量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证,以优惠税率政策减轻企业税赋负担。

  3.4有效运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在高新技术企业资金费用中,研发费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可知,企业可加计扣除其研发经费。公司在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时所耗费的费用,都包含在企业研发经费之中,这种未形成无形资产并计入当期损益中的数据,可在据实扣除之后,以加计扣除研发经费的50%;对已形成无形资产的部分,应按已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结合企业自身状况合理解读政策,是高新技术企业对优惠政策进行利用,真正实现政策效果的最大化体现。

  3.5利用政府补助降低税负

  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政府补助是对开发研究活动鼓励态度的有效证明。在企业科研中,来自政府的针对性财政补助,能真正帮助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减轻公司财税负担,合理合法地将税期延长,加快企业内部的优化发展。从相关法规标准可知,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企业可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财政帮扶,设置固定的资金流向用途标准,而企业对这一部分资金应注意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以区别于征税范围部分的收入,减少当期企业纳税额度,真正实现延期纳税。对于企业来说,降低税负或滞延纳税都能帮助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

  4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融入人们的工作生活,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与成长为企业创新树立了榜样。政府的关注度会加快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扶植进程,财政补助与优惠纳税政策能真正减轻企业税务负担。高新技术企业应抓住机遇,不断发展自身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能力,整合企业资源做财务与纳税的合理规划,以求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吴福喜.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要点分析[J].会计之友,20xx(1).

  [2]简锋华.关于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与纳税筹划研究[J].财会学习,20xx(2).

  [3]王大朋.企业纳税筹划策略与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xx.

会计毕业论文14

  摘要: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确定的财务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则是企业所具有的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与可持续价值增值能力。二者对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财务管理目标的现状,简要阐述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内容及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的关系,并相应地提出企业的财务管理及财务核心能力问题的解决措施,旨在推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心能力;企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应提高对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视,为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准确性提供重要保障,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企业财务报告不能够与经济发展同步,无法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质量及效率。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在一段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推动企业的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现状

  (一)不考虑企业的运营风险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工作始终需要围绕着总体计划开展,企业的目标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国家颁布的各项的规制,才能够真正地落实财务的管理目标。现阶段,大多数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未能够充分地认识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例如:一部分的企业拆除自身之下的大多数的分公司,对于原先价格比较高的厂房及机械设备,企业对其进行报废的处理,然而,企业却未能够统计报废的固定资产,造成同实际的价格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虽然现阶段一部分企业已经做出相应的改善,对管理模式进行适度的调整,但是,企业的整体财务工作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比较大脱节的现象,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后续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系统亟待完善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企业的管理工作在长时间范围之内,对自身的运营状况缺乏足够的研究及预测,直接造成企业的利润出现不够真实的状况。虽然企业都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管理目标进行一定的设定,而后进行企业的财务分析计划预算及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但是在决策方面的内容比较少,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企业应构建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从而进行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买进报废的处理,在经过系统后,而后进行生产运营。此外,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原料进行采买应用及划分,而严重忽视了对商品报废环节方面的管理,致使给某些人员一些可趁之机,加大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难度。

  (三)资金回收缺乏科学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商业信用显得尤为重要。大部分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通常会采取赊销的方式,从而拓宽市场的占有率。在一定意义上,赊销能够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由于企业缺乏对客户的了解,无法正确认识客户的信用,经常造成企业无法收回商品款项的问题,甚至会造成出现严重的坏账及死账的状况。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较多的坏账及死账,会危及企业的资金流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四)员工缺乏积极性员工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员工自身的积极性则影响着工作的质量。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应充分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参与至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与监督的过程中,从而合理地解决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进步与发展,现代企业在管理模式与管理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已经具备明晰的产权与职能,形成政企分开的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因此,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发挥出财务管理功能,其中,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则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成为企业进行决策的准则,更成为企业理财绩效的考核标准,更是财务行为的重要依据与标准,财务管理一方面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兴衰,另一方面则关系着企业的运行方式与运行的方向,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的目标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等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的位置,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可以综合地体现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间以及现实与未来间的关系。

  三、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内容

  (一)企业的财务管理内容企业的财务目标从以往的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化,一方面,体现人们对企业目标的主体的认识,另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企业的本质的认识,其中,生产要素与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思想模式下,企业作为资本要素的所有者,并且资本所有者的目标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目标,与此同时,决定着企业的财务目标,企业的财务目标是实现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内容企业的财务能力一方面能够维持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成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在企业的财务的能力体系之中,企业的盈利及成长能力居于比较核心的位置。其中,企业提高营运能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极社会的贡献能力,促进企业的成长。企业通常会运用经营管理、融资策略。股利分配及投资管理等,推动企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利益。企业的财务能力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与转化之后则形成企业的.财务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财务能力则是由财务资源所构成,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的核心竞争力不会有所损耗,并且成为系统地无形资产,随着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应用,则会增加企业的价值,推动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的财务管理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一)统一的本质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是企业的各项的财务管理活动所要到达的目的,更是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归宿与出发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组织原则指标体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指标需要反映出财务管理的各项基本的内容,并且能够与之保持统一。

  (二)主体具有独特性企业的核心能力具有异质性及不可仿制性的特点,所以,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同样具备不可仿制性急异制性的特点,换言之,每个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能够相互进行仿制,其中,异质性及不可仿制性并不是体现在形式与指标的不同,而是体现在内容与含义的异质及不可仿制性。

  (三)一致的目标对于企业的核心能力,人们还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企业的可创新能力属于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企业的可持续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观念、组织、技术、产品、管理及市场等,因此,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的创新能力,能够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提高企业的可持续的盈利的成长能力,其中,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需要充分地展现企业的盈利性持续性及发展性等三个目标,并且需要与以上三个目标保持一致性。

  (四)相互关联的能力在企业的财务能力中,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占据核心与统帅的地位,是企业的财务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应与企业的各种的财务能力相互关联,并且能够包容与体现企业的各种财务能力,其中,企业提高营运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且能够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与此同时,能够提升社会的贡献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的发展。

  五、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开展审计跟踪工作在对审计过程进行跟踪的过程中,企业应严格把关各项任务各个环节,加强对各个时间点的审计管理,帮助企业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确保各项管理项目的合理性及规范化。此外,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应严格地跟踪与审计整个项目的原料购买及项目实施。在最后的检验环节,同样需要进行跟踪审计。由此可以看出,开展多个方面的审计全过程的跟踪与改善,能够有效地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并且有效地预防贪舞弊的行为的产生。

  (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多的经济学家对于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存在较大的分歧,然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较多人的一致认可。站在企业的发展角度上,企业的创新能力能够完善企业的多个方面。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地向前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推进,我国的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发展环境,企业的各项的运营活动面临更多的挑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更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目标。因此,企业应培养自身的财务核心能力,尽力实现企业的内部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经济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利的市场竞争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淑贤.解析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能力[J].商,20xx,01:45.

  [2]齐明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财务核心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16:209-210.

会计毕业论文15

  摘要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转变为培养学生具备ERP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目前,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实施教学改革,将先进的技术理念与课程教学相融合,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尤为重要。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ERP 教学改革

  0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化的不断发展,ERP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和软件系统在企业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新的市场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会计人才需具备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技能。市场需求的转变给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复合程度日益增加,如何使不断更新的技术理念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如何改进传统只注重软件操作的教学方式,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ERP企业管理理念、熟练地操作ERP软件则显得尤为重要。

  1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与其他课程缺乏必要联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涉及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等重要学科,而ERP软件的兴起与广泛运用,进一步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的复合程度。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新环境下,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ERP企业管理理念以及ERP软件操作能力。ERP软件与传统的财务软件的区别在于ERP软件是一个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过程,其对于财会人才的操作能力不再局限于财务层面,还涉及企业供、产、销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参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也因此涉及管理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等学科。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缺少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一般都是基于手工做账环境,与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发展的ERP软件产生断层,这使得学生在学习电算化课程时难以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ERP软件融会贯通,在操作软件时只是硬性地记住了操作步骤,并不理解这么做的意义。再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忙于完成供应链管理模块的操作,缺少对于管理会计所学供应链管理理论的联系与思考。

  1.2师资队伍薄弱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集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融合的课程,无疑对于授课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许多高校被认为是最简单实验课程,在人员安排上,高校一般选择教学经验不丰富的年轻老师和非会计专业老师来教授。这些老师一般缺乏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ERP软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只是照本宣科,严重影响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1.3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主要以先讲后练的教学方式为主。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大多只是对于操作步骤进行演示、讲解,然后学生重复老师的操作。如此一来,教学方式的单一,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学生容易一味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最终导致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

  1.4考核形式不科学

  现如今,许多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期末成绩评定机制,即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这种考核机制无疑忽略学生在平时课堂上实践操作过程的考核的重要性,使学生认为平时的学习和操作对于成绩影响不大,在课堂上缺乏学习积极性,只在期末考试前突击,考完就忘,并没有取得学习效果。同时,部分高校对会计电算化课程依然采取笔试的考核方法,笔试更多注重考核理论知识,达不到电算化课程对于软件实操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2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2.1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网络课堂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通常由于教学课时以及实验室条件限制,学生们无法在课堂上操作所有模块的实验,从而导致学生技能训练强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建设网络课堂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网络课堂的建设不应只局限在会计电算化课程这一层面,在应当以全面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以宗旨,整合校内外会计实训课程资源,建设综合的会计实训网络课堂。目前,各大本科院校为培养应用型财会人才,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从多个方面去开展了教学工作。首先,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以及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并在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主修课程设置了实训环节。其次,高校购买相关财务综合实践教学平台软件,将企业ERP管理搬进校园,在校内开展ERP实训项目。最后,高校以讲座、授课、校外实习等多种形式联合校外资深企业人员开展会计实训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目标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ERP管理理念、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而由于资源分散于不同的课程中,学生在做不同类型的实验时,无法有效地形成系统的企业ERP管理理念和实操流程。有鉴于此,高校在建设综合会计实训网络课堂时应整合各类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通过资源的整合,一方面可以加强其他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之间的联系,例如基础会计学中手工实训与会计电算化课程账务处理的联系、ERP沙盘摸拟实训课程与会计电算化课程采购、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的联系等,另一方面,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个全面、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综合网络课堂的建设,首先可以将校内外会计实训资源按照课程分类,如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训等,其次按照专题分类,如账务处理模块、供应链模块等,最后设置综合实训模块,例如企业经营实战演练。实训资源可以以多种形式展示给学生,例如视频、PPT演示、实验、案例、试题等。此外,综合网络课堂可以开设讨论组、网上答疑功能为同学们学习问题提供解疑平台。借助综合网络课堂,学生对于会计信息化操作技能不再局限于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强化会计信息化实训操作技能。

  2.2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是按照课堂讲授—演示教学—自主实验—指导实验四个步骤展开教学。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在自主实验阶段对老师依赖程度大,无法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最明显的课堂表现就是课堂讲授以及演示教学阶段,学生参与程度低,兴趣缺乏。在自主实险阶段,学生一昧追求快速完成实验,无顾实验操作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流程,实验一出错即呼叫老师帮忙解决。在指导实验阶段,老师疲于帮学生解决最基本的操作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和挑战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改变原有的教学相分离的模式,加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笔者认为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从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改变实训模式、增加学生演示环节三个方面着手。

  2.2.1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途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实训课程,教学方式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辅助者。传统教学法已然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课程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可引入“任务驱动法”与“设错教学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先进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将填鸭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强调多维互动教学,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根据自己所学理论知识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实施“任务驱动法”,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对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任务驱动法”具体实施步骤可以分为三步,第一步,教师设计任务,例如凭证管理功能,可以设计三个子任务,填制凭证任务,审核凭证任务,修改凭证任务;第二步,学生完成任务,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或者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第三步,教师评价,评价学生完成当前任务的综合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中的理论认知错误以及实操错误。“设错教学法”是相对无错教学方式而言的。在“设错教学法”中,由教师预先设置错误,通过让学生纠错,来实现对知识传授与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设错教学法”下必须自己去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找出错误纠正的方法,并且通过相关操作解决错误。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充分调动起来。“设错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法”虽原理不同,但都旨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加深学生对于实训操作原理的理解与认识。

  2.2.2改变实训模式现阶段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仍以“一人一个账套”操作为主。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其优点在于,由学生单独完成建账、账务处理、报表的生成等所有操作事项,学生能够快速地对实训各个环节的流程有清晰、整体的认识。然而,一人一个账套操作的实训模式,所有岗位的工作都由学生一人包办,容易使学生对岗位职责认识混乱,缺乏对不同岗位的操作权限认识。此外,由于学生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处理操作错误十分便捷,容易使学生忽视操作的正确性以及审核环节的重要性。在正常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岗位职责有限,每一个岗位都有其操作权限。例如,出纳其操作就无法填制凭证,编制报表等。有鉴于此,会计电算化课程实训模式应在“一人一个账套”操作模式基础上增加“团队实训”模式,即多人一组协同完成实训模式。例如,三人一组,共享一个账套,分别担任出纳、会计、账套主管。在完成实训后,进行轮岗,学生依次体验其他岗位的.操作内容。团队实训模式,在克服了原有实训模式缺点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2.3增加学生演示环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增加学生演示环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程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每一个实训模块结束后,设置综合实训练习,并由学生演示。利用学生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演示环节,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练习的设置、学生演示错误的纠正,以及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

  2.3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基础。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课程对于教师的要求有所不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一门高度复合的课程,教授会计电算化的教师不仅需要计算机理论基础、财务理论与实务基础,还应具备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知识与实务经验。目前,高校的电算化教师,较少具备企业工作经验。为应对严峻的师资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具体实施措施可有如下几种:第一,邀请资深企业财务人员、财务软件公司高级培训人员开设讲座,面对面解决同学们会计实训难题。第二,让校内青年教师与企业的财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安排青年教师入企业学习。第三,在招聘教师环节,将企业实干经验作为录用会计电算化教师的重要标准。

  2.4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

  有效的考核是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检测学生学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核体系建立十分重要。笔者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应有效利用教辅助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第一维度,课堂表现。课堂表现这一维度可以设置三个子考核指标:出勤、实验成果、演示。第二维度,综合网络课程利用程度,统计学生利用综合网络课程的程度。第三维度,期末考核。每一维度的考核分值可依据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而定。多维度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建立离不开教辅助工具的有效利用。例如实验成果、学生演示以及综合网络课程的利用程度,都需依赖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的作业管理、学生演示、学生管理等功能的有效运用。有效利用教辅工具,建立多维度的考核体系,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还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紧跟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学人员不断在教学中思考,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具备企业管理理念、操作技能熟练的财会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剑盛.会计电算化课程向“会计信息化”进阶的路径[J].财会月刊,20xx(8):115-118.

  [2]李新瑞,马晨佳.会计电算化实训的设错教学法——谈账务处理系统实训教学[J].财会月刊,20xx(11):123-125.

【会计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会计毕业论文11-13

会计的毕业论文10-08

会计的毕业论文精选10-07

会计毕业论文04-01

会计毕业论文总结07-29

会计毕业论文致谢10-01

会计诚信的毕业论文10-06

有关会计的毕业论文10-08

电大毕业论文会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