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毕业论文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索论文

时间:2023-03-21 16:04:44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索论文

  【摘要】 本文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的抽象性及其与实践的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需要积极开展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设计研究。为此,笔者从课程开发的角度,科学设计出基于财务报表浅层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现实重构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对会计循环逆向解构探究和三次正向重构中,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树立全盘账务处理观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索论文

  【关键词】 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模式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生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后续专业课奠定基础。但由于《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入门课,加之其理论性、实践性、实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增强教学效果,就成为《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的难点和热点。本文通过介绍并简要评价常见的4种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提出了基于财务报表浅层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现实重构的教学新模式,并指出这种模式更符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一、常见的4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设计模式及其评价

  (一)以会计核算的7种专门方法为主线设计

  学科体系下和传统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都是以会计核算的7种专门方法为主线设计的,这7种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主要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种内容安排有其逻辑合理性, 对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会计专业人员来讲,它是恰当的、自然的, 但对于刚开始学习会计的学生,前2部分内容有些抽象,难以理解,并且这种安排割裂了会计基础知识和核算方法的有机联系,无法培养学生全盘账务处理观念。

  (二)基础知识模块+实训模块

  这种设计根据财务各岗位的技能要求,将基础会计学科划分为基础知识模块和实训模块两个大模块,实训模块主要分设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三个小模块,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这种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模块课程的设计理念,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把实践提高到与理论并行甚至高于理论的地位,在许多学校《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中被采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然而,设计者希望用基础知识模块实现学生知识储备以有效应对实训,结果却造成知识传授与实践实训的脱节。

  (三)基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课程内容分为5部分,即会计凭证的识别、填制和审核;账簿的登记及错账的更正;会计报表的编制;综合强化训练;期末总结、答疑及复习。显然,这属于典型的项目课程设计模式。

  这种课程设计模式非常适合岗位能力训练,而且预计效果应该比前面三种要好,但这种教学设计属于以职业性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过分强调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及受教育者指向社会组织需要的适应性“有业”,功利性倾向很明显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教育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以及受教育者指向个性发展需要的主体性“乐业”,尤其是设计性“创业”。

  (四)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将《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分为会计概述、借贷记账法及运用、建账、日常处理(包括凭证填制和账簿登记)、期末处理(包括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这种安排将会计核算方法融于会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强调会计核算方法的实际运用,突出了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并且以实际工作任务为纽带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地有机结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思想,具有鲜明的高职特色。但这种模式强调了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操作层面能力培养,忽视了高职学生策略层面职业能力发展、个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且忽略了会计核算的目标和会计循环的应有逻辑。

  二、教学内容设计

  笔者认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灵活性与一体化、工作过程性与结果性,操作性技能与策略性技能培养,遵循学生学习由易到难、由简渐繁、由浅及深的认知规律,以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循环为主线,逆序与顺序相结合,使学生既从宏观总体视角整体把握,树立全盘账务处理,又能在不同环节通过操作演练,培养会计基本职业技能。为此,应采用基于财务报表的浅层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现实重构的教学新模式。

  (一)基于对财务报表解构的会计入门教育

  首次讲授《基础会计》时,现场提供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实物样品,帮助学生形成对会计工作过程及成果的感性认识,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是《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最基本的实践操作技能目标,而掌握与这些技能相关的、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学习该课程的另一目标。

  通过解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引出六个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由会计要素结合编制好的会计报表导出会计恒等式,由六个要素自然推演出六类会计科目,从会计科目再过渡到会计账户。

  (二)基于财务报表简化重构的会计核算流程

  当学生对财务报表解构却无法理解报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变化背后企业交易或事项的实质时,尝试按照会计核算程序对财务报表进行简化重构,达到对财务报表的深入理解。对财务报表的简化重构时,采用“经济业务→会计分录→会计账户(‘T’型账户)→试算平衡表→会计报表”的会计核算程序。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经济业务用文字描述;结合借贷记账法的教学,引入会计分录,强调会计分录的作用是先将交易或事项明确在哪些账户、账户的什么方向、反映多少金额;根据会计分录过账、结账及更正错账;根据账簿记录进行试算平衡,编制会计报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和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这种对财务报表的简化重构有利于学生理解财务报表相关项目金额的来龙去脉,同时,“T”型账户的记账过程也简单明了,但不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从而为引出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作铺垫。

  (三)基于财务报表分散仿真重构的会计核算程序

  即,按照“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流程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散仿真重构。这一环节,主要是用原始凭证代替语言描述的经济业务,会计凭证代替会计分录,会计账簿代替“T”型账户,构建符合会计实际工作的会计循环体系,让学生切身体验现实中的会计核算工作,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原始凭证的识别、填制与审核,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进一步强化会计报表的编制。所谓分散性,主要是指在课堂或实训室进行分项实训。

  (四)基于财务报表集中仿真重构的手工会计模拟实训

  此阶段,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核算方法,并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为了使学生了解各实训项目之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能将各项目融会贯通,可以采用模拟一个企业某时期内若干笔经济业务综合实训的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从原始单据的填制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及凭证装订的全部会计处理过程。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尽可能真实的经济业务、一定的场所和模拟材料(各种形式的凭证、账簿,以及简单的报表),创造一种仿真的经济环境。通过此阶段实训,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之间的依存关系,强化学生对前三个模块的理论知识、核算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实际运用。

  三、教学设计的优点

  对会计专业学生采用财务报表解构-简化重构-分散仿真重构-集中仿真重构的教学内容设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一)符合学生认知事物规律

  通过财务报表解构-重构-再解构的教学设计,把基本会计理论、基本会计方法的教学合理地嵌入财务报表解构与重构的循环过程,符合学生认知新事物的规律,有利于阐明各种财务报表项目金额及其变化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逆向与正向思维能力,深入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正原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对财务报表的解构,学生在感知真实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中,消除了对这一会计入门课的畏难心理,激发了其学习的动力;同时,通过对会计报表解构,迎合了学生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调动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的愉悦感逐渐积累。在对财务报表三次重构中,先通过简单重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借贷记账法,在通过两次仿真重构,让学生从实操入手(制单、登账、编表),掌握操作技能,获得成就感,从而调动其内在的潜能,进而带着问题来学,先做后究。学生由知道干什么到想知道为什么这样干再到探究根源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老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去教,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使教师有的放矢地带着学生向纵深发展,从而变双方被动为主动,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自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前述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学生以会计核算技能训练为基础,形成了对会计核算程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仿真或模拟的会计工作环境中,培养和训练了学生基本会计核算技能,通过财务报表的三次重构,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方法,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四)实现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通过会计报表解构与三次由易到难的重构,将会计理论合理地嵌入不同任务完成中,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探究相关会计理论与方法。另外,三种不同情境下会计报表由易到难的重构,真正体现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周仁俊,曹志华. 会计循环-会计信息的“生产”流程[J] . 财会月刊,2003,(9).

  [2] 王觉. 基础会计课程建设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3] 李华,雷世平. 中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目标取向和模式[J] .职教通讯,2004,(7).

  [4] 葛锦林.分层式教学 递进式掌握——浅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

  [5] 周剑.刍探高职院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J] .经济师,2006,(1).

【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模式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简析高职分析化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论文10-08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论文10-08

高职财经类毕业论文模式的改革与探索10-08

建筑物理课程教学模式探索论文10-08

高职院校职称量化评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10-08

浅谈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内容与模式改革初探论文10-05

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改革论文10-09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研究论文10-10

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课程论文10-08

浅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探讨的论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