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会计信息失真支招
会计信息失真支招【1】
【摘 要】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现象日益增多。
为了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 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种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结果,剖析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客观原因
1.1.1变换不定的经济因素,使得会计的假设、前提具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准确性。
1.1.2在对会计对象进行定量分析时,存在一些主观判断、估计和预测,这种会计核算计量本身就包含不确定因素,它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1.1.3会计核算方法的可选性,导致了会计信息所反映的内涵不同,出现会计信息的差异。
1.1.4会计原则的广泛适应性,使得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不可避免地注入个人的主观因素判断。
而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各有不同,所以也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1.2主观原因
1.2.1企业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干预。
一些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企业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企业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企业弄虚作假,人为的调节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报表虚盈实亏。
为保全整个系统的整体利益,不敢说真话只得报虚数,或隐瞒对其不得的信息。
1.2.2企业主管部门用人不当,安排不称职的企业领导人,他们在利益的驱动下为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性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从而造成企业财务失控,内部管理混乱。
对财产物资缺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的货款回笼不及时,甚至将货款私存小金库,造成往来账项长期不清,形成大量呆坏账;有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财产大量损失,使企业背上沉重包袱。
1.2.3监督力度弱化,缺乏制约机制。
我国企业没有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作为。
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
有的执行部门不能坚持原则和依法办事,甚至掺杂一些部门利益,该查处的不查处,该处罚的不处罚,结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信息失实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1.2.4会计服务市场不规范。
作为“经济警察”的注册会计师不能真正起到经济监督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严格监管机制,并且也有部分事务所的从业人员技术素质或职业道德低下,造成其在会计服务中不能很好地执行独立审计的职责而伙同企业联合造假。
1.2.5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业务水平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目前很多会计工作者业务不精,对会计法律法规的学习,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掌握新颁布的会计政策,熟练运用新政策进行科学的核算,缺乏敏感性和分析能力,导致对事实的疏忽误解。
还有的会计人员责任心不强账务处理不及时,出现诸如错记、漏记或重复记账的情况。
此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滑坡,法制观念淡漠,为一已私利,知法犯法,或与领导串通合谋作弊,提供技术帮助和支持,有的会计人员即使自己不犯法,也不敢运用应有的监督权,致使会计工作秩序混乱。
2.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入世后与国际的全面接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是一种本能,应该有一定的约束或合理的引导机制,即需要宏观环境的改善,也需要微观运行的调整,即要对表层现象进行治理,更要对深层次的病源进行根治。
因此应采取措施综合治理,以攻克这一顽疾。
2.1遏制生长环境,使会计失真无法生存
2.1.1完善相关制度法规,严守会计诚信大门。
不断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及配套的法规制度,使会计法规尽可能及时堵住会计信息失真的法律漏洞。
同时这也从法律上寻求对实施会计监督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有效保护。
2.1.2加大执法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作用。
要树立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切实制止和纠正经济活动中权大于法的行为和种种形式的人治倾向,处罚力度要数倍于其获取经济利益。
财政部门要同司法部门协作配合,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并配合刑事处罚,使其得不偿失,对造假分子形成巨大的威慑力量。
同时,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从快、从严处理,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2.1.3坚持奖罚分明,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在会计经济活动中,诚信与利益是一对矛盾体,在利益和诚信孰重孰轻的抉择中,大多数人会选择显而易见的利益,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社会对讲不讲诚信没有采取实质性奖惩措施。
因此,我们应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执法,对坚持原则,公证执法的人员公开奖励,使其获得丰厚的利益回报,对打击报复的人员,依法追究其责任。
2.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
2.2.1建立财务总监和会计委派制度
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推行会计委派制。
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分工合作体制。
强化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杜绝无证人员上岗和随意撤换会计人员的现象。
推选会计委派制,要委派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到企业财务部门担任负责人或主管会计。
企业领导人对财务部门负责人或主管会计无权随意调离。
为解决会计人员的隶属关系即管理受控问题,国家对会计人员应实行规范统一管理,通过将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工资关系与所服务的单位彻底脱钩,由专职对会计人员进行管理的机构负责管理,晋升、考核、等业务,使会计人员游离于经营者的控制之外,身份和权限比较超脱,走出依附于单位负责人而不得不唯心制造和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境地。
2.2.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在企业内部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的责权利,理顺各方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建立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在产权明晰基础上的决策权、监督权、经营权三权分立,从而铲除企业通过失真的会计信息来谋取书记收入、厂长利润等不正当利益的根源。
尤其要突出监事会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作用,使企业会计工作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2.3构建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2.3.1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过分集中。
内部监督是会计监督的基础,应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内部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要有相应的内控,包括账户体系的建立、会计岗位责任制、账务处理流程、企业会计政策、会计报表的编制、计量和计价制度、台账制度、监督及审计制度等。
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做到按章办事,并将内部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中,发挥内部监督的日常和全过程控制作用。
重点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约、监督,有效的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同时,注意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设,从凭证填制的审核,账簿的登记、报表的制作到会计档案的保管,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符合规定。
2.3.2强化外部监督,建立强有力的政府监督体系,首先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达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其次现行法律法规授权多个部门对会计资料实施检查,为了避免你查我也查,都管都不管的交叉重现象,政府监督要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上合理分工、各司其职。
依照《会计法》,在明确财政部门为《会计法》执法主体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它有关部门的会计监管作用。
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监督管理,严厉查处会计造假行为,研究制定单位内控制度和会计人员职业监督制度。
通过深入基层单位剖析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强化监督和管理,并完善对社会鉴证类中介机构的再监督机制;税务部门对偷税漏税的行为要加在检查惩处力度;人民银行要加强信贷监督;其他政府部门也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使财政、税务、信贷监督等形成统一的整体,解决监督检查的交叉、重复和执法疏漏并存的矛盾。
2.3.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监督机制得以更加完善。
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科学。
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度,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
强化财务约束,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素质,推动会计诚信建设
按照新《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善性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单位负责人迫切需要学习财会法规、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把好会计从业资格入口关,严格会计工作准入制度。
强化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企业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只有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在对会计工作的建设上,不能只把目标局限在财会部门和财会人员上,应把这项工作提升到整个企业管理上来认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会计从业人员(含注册会计师)应持证上岗并实行年检制度,要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培养复合型的会计人才。
同时,应接受继续教育,定期培训和考试,提高工作能力,增强业务技能,并要加强法制观念,认真学习会计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会计执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实行优者上,劣者下的灵活用人机制。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诚信为座右铭,还会计领域应有的纯净天空。
2.5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在评价企业业绩时,应既关注业绩指标的最终结果,又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及科学性。
在相关的考核方案和业绩评价指标设计中对会计信息形成的全过程进行考核,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
会计信息失真【2】
摘要:会计信息的质量至关重要,但是现在还有很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原因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单位领导素质不高,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会计准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违法处罚力度不大,笔者分析了相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策略
会计信息是由会计工作者提供的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切会计资料。
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优劣必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正确与否。
因此,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信息使用者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会计信息失真是世界各国普遍遇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以及及危害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失真的会计信息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企业对外会计报告揭示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获利能力)信息,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与企业的真实情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
其中有的企业虚增有关项目,有的企业隐藏有关项目,还有的企业在项目间引起严重错位。
这种结果的不真实,形成于会计业务处理中,由企业会计人员操作而成,但会计人员在加工、处理、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左右。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
失真的会计信息不仅危及企业生存,损害投资者利益,还会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流动
如果会计信息失真失实,市场经济体制就很难正常运行,市场也很难完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序流动。
2、会计信息失真将导致税收和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会计信息失真会影响各项税款的正确计算、缴纳,如直接影响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的计算。
税款计算和缴纳的错误率提高,偷逃税现象更加严重,从而将造成大量税收及其他资产的流失。
3、会计信息失真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混乱
一个企业会计资料虚假,会计数据不实,将会导致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核算失真。
用这样的虚假会计信息去分析、考核财务成本,指导生产经营,只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4、会计信息失真会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
随着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投资者日益关心企业会计信息,以便进行投资决策。
一些企业向社会公布的虚假会计信息,会直接、间接地干扰投资者的决策,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浅谈以下几点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有很多方面。
既有会计法规、政策、理论及企业管理体制等的不完善,也有会计人员及单位领导的责任。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保证其质量的第一道防线。
所以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提供的产品——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
然而,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一方面是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1200多万从业人员中受过大专教育的不足15%,会计后续教育又缺乏力度。
2、单位领导素质不高
虽然《会计法》明确规定,主管财务的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是第一负责人。
但一些人出于种种目的指使会计人员作假,或虚增利润骗取配股资格、上市,或隐瞒利润以逃税。
这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源泉。
3、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会计人员仍作为企业的职员,其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受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
当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作为企业员工的会计人员在企业领导权力的压制下,不得不维护本单位利益,提供虚假信息。
另外我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均未起到应有作用。
4、会计准则、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用,并且准则、制度中留有较多的灵活性。
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准则、制度中可供企业进行会计选择的备选方法、会计政策来粉饰会计报表,虚增或隐瞒利润,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5、违法处罚力度不大
获得收益是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主要目的。
由于目前我国对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惩罚力度太弱,往往只伤其皮毛,不伤卿筋骨,使其造假成本远低于其所获得的收益。
致使某些单位和个人敢于铤而走险,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以获取丰厚的额外收益。
三、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对策具体外部措施
1、提高单位领导的会计法规意识
单位领导的指导思想不正,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对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必须组织单位领导学习会计法规,使单位领导提高会计法规意识;端正指导思想,明确自己对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责任。
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要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来实现。
首先,必须要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培训,会计人员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提高他们严格遵守财务制度的自觉性,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在工作过程中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3、改革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改变会计人员隶属关系,变企业单位所有为社会所有。
将会计人员全面推向市场,实行社会化管理。
逐步形成“社会招聘、工酬分离、风险执行、行业自律、政府监管、全面规范”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二)会计信息失真治理的具体内部措施
1 、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立是一项专业技术很强的工程,它的建立有利于会计行为的规范 会计信息的质量的提高。
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必须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便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
完善的会计制度,能够保正公司财产安全,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切实的处理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一项事关切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2、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
正确的运用监督体系的职能,企业管理者及员工之间要互相监督,保证日常活动的正常运行,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事故发生。
加强监管力度,一方面可以使相关利益者们能够更为深刻和及时地体会到,会计准则对自身利益的影响,提高相关利益者参与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积极性,也是防止会计信息违规行性失真的重要手段。
3、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为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财政部早就制定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应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对照检查、整改,健全内部各项会计管理规章制度。
4、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我国虽然有名目繁多的监督部门,且隔三岔五地检查,但往往是一些为了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行为,监督成本高昂,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起的作用不大。
因此应转变监督方式,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监督体系。
参考文献
[1]苏文胜,王巧丽.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财会通讯(综合版),2005,(8).
[2]安雪梅。
会计委派制利弊谈.会计之友(B版)2005,(7).
[3]闫全阳.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及对策探讨.经济师[J],2005,(8):204.
[4]李 云.丽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
【会计信息失真支招】相关文章:
会计信息失真10-08
会计信息的失真10-08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10-01
会计信息失真及原因10-0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10-08
会计信息失真论文10-01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对策10-08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研究10-08
会计信息失真治理机制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