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
同志们:
全国防沙治沙大会开了一天半,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在全面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我国防沙治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这次大会为标志,我国防沙治沙进入了一个全面部署、整体推进的新阶段。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亲自出席会议,亲切接见治沙英模和会议代表,作了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重要讲话。大会表彰了先进,总结了成绩,分析了形势,明确了目标,落实了责任,交流了经验,研究了措施,坚定了信心,取得了重要成果。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这次大会非常重要、非常及时,是国务院颁发防沙治沙决定和批准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之后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沙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关注,对沙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高度关切。大家一致认为,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求真务实,科学严谨,针对性强,充分肯定了防沙治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精辟分析了我国防沙治沙的形势和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防沙治沙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同志们在讨论时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有的我们将在工作中认真采纳,有的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解决。
这次大会,内容十分丰富,精神十分重要。各地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
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与《防沙治沙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和《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05-2010年)》,共同构成了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指导原则和政策体系,是推进防沙治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完成好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与学习法律、贯彻决定和落实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把握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这次大会精神上来。
(一)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讲话精神,提高对防沙治沙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的首要前提。土地沙化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严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大灾害,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心腹之患。我国现有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1/5,涉及30个省区市、近900个县和4亿人口,沙化问题解决不好,群众就不能安居乐业,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加强防沙治沙工作,是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履行国际公约的应尽义务。只有把土地沙化问题解决好,国家的生态安全状况才能好转,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才有保障。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防沙治沙工作作为关系生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国际形象的重大战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好防沙治沙的重大使命。
(二)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取得的显著成效。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和治沙工作者几十年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奋斗,在人口不断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形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人们在恶劣的生态环境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只要我们遵循自然规律,坚持科学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沙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恶劣的生态状况是可以改善的,防沙治沙是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我们一定要看到我国防沙治沙取得的成效,坚定信心,继续努力,锲而不舍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三)要充分认识土地沙化的严峻形势。我国防沙治沙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正如回良玉副总理指出的:沙化危害依然突出,局部扩展依然严重,治理难度依然很大,治理成果依然脆弱,人为隐患依然较多。土地沙化仍然吞噬着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制约着沙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冲击着工农业正常生产和交通安全运营,影响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仍然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给防沙治沙增加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好防沙治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要充分认识防沙治沙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防沙治沙,改变沙区生态面貌,绝不是朝夕之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事业。我们已经治理的沙化土地,生态依然十分脆弱,稳定性很差,极易反弹,稍有懈怠,就会前功尽弃;特别是我国仍有50多万平方公里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还有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明显沙化趋势,防沙治沙任重道远。我们面临的防沙治沙任务太艰巨了,这不是一代人可以完成的,要一代一代的干下去,甚至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使我们防沙治沙工作有显著的成绩,使祖国的山川有显著的变化。
(五)要充分认识地方政府的重大责任。防沙治沙法明确规定,沙化土地所在地区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土地沙化,治理沙化土地。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中明确要求“防沙治沙工作实行政府负责制,沙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防沙治沙工作负总责。沙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防沙治沙工作情况,自觉接受监督。全面推行地方人民政府行政领导防沙治沙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将防沙治沙年度目标和任期目标纳入沙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在这次会上,国务院授权国家林业局与重点沙区省级政府签订了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各地一定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同时,要按照地方政府负责制的要求,层层签订防沙治沙责任状,逐级分解任务,把各项责任落实到位。
二、明确任务,把握原则,把会议精神落到实处
这次大会绘就了我国防沙治沙的宏伟蓝图,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这就是,到2010年,重点治理地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区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到本世纪中叶,全国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基本得到治理。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我国防沙治沙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光荣任务。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完成好防沙治沙的目标任务,必须认真落实关于科学防沙治沙、综合防沙治沙、依法防沙治沙的重要指示,具体讲,要牢牢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实行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二是坚持科学防治,遵循自然规律,最大限度地提高防沙治沙成效;三是坚持综合防治,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四是坚持依法防治,切实保护好沙区植被,巩固治沙成果;五是坚持治沙富民,实行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六是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尽责、全社会参与,实行国家投入与地方自力更生相结合。
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完成好防沙治沙的目标任务,当前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认真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向地方政府全面汇报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地方各级政府,传达到各有关部门,传达到防沙治沙第一线,让治沙人清清楚楚地了解当前防沙治沙的形势和任务,明明白白地知道防沙治沙的总体思路和具体部署。防沙治沙重点省区,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一个贯彻落实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的文件。同时,要召开一次防沙治沙会议,全面总结经验,表彰奖励先进,认真分析形势,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对防沙治沙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二是科学编制地方防沙治沙规划。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明确规定,沙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负责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防沙治沙规划,明确逐步减少沙化土地的时限、步骤和措施。防沙治沙规划要与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水资源规划相衔接,并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目前,国务院已经批准实施《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各地要按照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的要求,组织编制、完善省级防沙治沙规划,合理确定目标任务,科学制定对策措施,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逐级落实。
三是尽快制定防沙治沙法配套法规。防沙治沙法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防沙治沙的法律。各地要按照关于依法防沙治沙的指示,制订配套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要强化依法防沙治沙,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毁林毁草开垦,乱采发菜、甘草等药用植物,滥砍挖灌木和其他固沙植物等破坏沙区植被的违法行为。加强对沙区开发建设活动的监管,积极引导和规范营利性治沙活动,防止造成植被破坏和新的土地退化、沙化。
四是继续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程。当前正值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各地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集中力量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四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草原沙化防治和小流域治理等国家重点工程,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同时,要明确防治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启动实施一批新的重点治理工程。
五是进一步完善防沙治沙的政策机制。沙区农牧民群众是防沙治沙的主力军,完善政策机制,充分调动农牧民的积极性是防沙治沙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在政策机制上动脑筋、想办法、做文章。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落实谁治理、谁所有、谁受益的政策,使治理者真正得到实惠。要根据国务院防沙治沙决定的要求,尽快完善税收优惠和信贷扶持等政策,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力量投入防沙治沙。
六是切实加强部门协作。防沙治沙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潜力,形成综合防沙治沙的合力,共同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三、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防沙治沙
防沙治沙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公益事业,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必须加强宣传教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投身防沙治沙。
一是加强生态教育,树立生态忧患意识。防沙治沙事关国家生态安全,事关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要把我国土地沙化问题的危害性、严峻性和防沙治沙的艰巨性、复杂性、长期性、紧迫性向全社会讲清楚,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态安全的忧患意识,使防沙治沙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增强防沙治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加强普法宣传,树立防沙治沙的法制意识。要按照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防沙治沙法,使防沙治沙法规定的内容和法律责任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沙区广大群众自觉保护林草植被,自觉履行防沙治沙义务。对破坏林草植被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和教育。对大案要案,要严厉查处并公开曝光,发挥警示教育作用。通过普法宣传教育,推动依法防沙治沙进程。
三是加强科普宣传,提高沙区群众的科技素质。在几十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成功经验,拥有了一系列防沙治沙实用技术,这是长期探索、不断总结形成的十分管用的办法。要加强宣传普及,大力推广和运用防沙治沙的成功经验。要搞好技术培训,让广大农牧民掌握植树造林种草、经济林果种植、特色养殖、舍饲圈养、节水灌溉等实用技术,提高防沙治沙科技水平。要注重增强沙区广大农牧民生产和生活技能,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
四是加强典型宣传,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长期以来,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在环境十分恶劣、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坚持不懈防沙治沙,为我国防沙治沙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形成了“知难而进,顽强抗争,沙害不除,战斗不止,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治沙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是推进我国防沙治沙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广泛宣传和大力弘扬。这次会议结束后,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迅速掀起学习、宣传防沙治沙英模事迹的高潮,为推动防沙治沙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用先进的事迹激励人,用榜样的力量推动防沙治沙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
在这里,我要特别提出的是,长期以来,国家林业局在组织、指导、协调防沙治沙工作中,得到了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林业局向各有关部门、向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防沙治沙责任重大,任重道远,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全国防沙治沙大会的召开,迎来了我国防沙治沙事业的春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胡杨林精神,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参与,长期不懈地、坚忍不拔地、执着顽强地努力做好防沙治沙各项工作,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防治荒漠化是指通过人工措施消除荒漠化危害,重建适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恢复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治荒漠化的人工技术措施通常被分为三大类,即生物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其中生物措施应用最为广泛。生物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其主要优点有:1、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可增加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吹蚀;2、建成的植被可以改善植被覆盖地段地上、地下的生态环境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活动和繁衍,从而促进土壤的形成,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地表物质的胶结性,增强地表抗风蚀能力;3、植被具有自行繁殖和再生能力,通过演替,能够形成适应当地环境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的生态系统,因而能够长久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大大减少了养护和管理费用;4、通过人工措施形成的人工或半人工植被,一般可以适度放牧,并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薪柴和建筑用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滥樵柴现象。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治荒漠化的根本性措施,机械措施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助措施。
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是我国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两类地区,也是防沙治沙工程的重点治理区。我国北方农牧交错是位于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之间的一条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在空间上它是雨养耕地与草地的镶嵌体;在时间上,20世纪以前农业与牧业交替,目前农业与牧业并存。我国四大沙地即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呼伦贝尔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主要分布在农牧交错区。在这一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过牧、滥垦、滥樵和滥挖药材导致草场退化,如固定沙丘活化、草场生产力下降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2、粗放的耕作技术导致耕地退化;3、居民点周围的防护林未保护好导致风沙入侵。许多研究表明,从70年代到80年代,沙质荒漠化在农牧交错区发展非常迅速。在XX区的一些地区,沙质荒漠化土地年均增长率达到8—9%。研究表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耕作土壤和过牧草地的表土和细粉沙是形成我国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尘源区,而戈壁和大沙漠并非主要尘源区。
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荒漠化也非常严重。在这些地区,荒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利用内陆河水或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绿洲萎缩、灌溉管理不佳导致盐渍化,滥垦、滥樵、过牧导致草地退化以及绿洲内和绿洲周围防护林未能很好保护导致风沙入侵等造成的。
在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防治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和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乔木和灌木在防沙治沙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乔木因其树形高大,防风能力强,主要被用于农田防护林。在大部分沙区,在无灌溉条件下,由于水分条件的限制,乔木容易形成小老头树,因此不宜大面积营造乔木林。灌木树种一直是防沙治沙中优先考虑的树种。虽然农牧交错区属于典型草原区,但由于地貌条件和地表覆沙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占优势的植被类型为以蒿类灌木为主的沙生植被。在干旱区,应种植旱生和半旱生灌木。因此,灌木群落在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农牧交错区和干旱区的绿洲边缘区居于优势地位。与乔木和草本相比,一般来说,灌木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稳定性好、耗水少等优点。据研究,2—3年生的沙拐枣,根深可达3米,根幅达6.5平方米,其发达的根系既可以牢牢地固定流沙,同时又能创造一个稳定的小环境。另外,在干旱、半干旱区,冬春季节干旱少雨,风力强劲,风沙危害最为严重,此时草本植物已经枯萎,难以对地表进行有效防护,而灌木仍然可以比较好的发挥其防风固沙作用。当然,单纯种植灌木也不是最佳选择,从生物学角度看,灌草结合的群落结构更为稳定,而且防护效果也更好。因此,在农牧交错和干旱区绿洲边缘区营造防风固沙应该灌草结合。
【防治荒漠化国际会议的讲话】相关文章:
617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活动简报07-26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宣传标语07-10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01-16
国际会议通知范文07-17
国际会议通知的范文07-19
国际会议礼仪常识12-08
最新的国际会议通知的范文07-16
国际会议的通知3篇09-17
国际会议邀请函6篇02-12
国际会议感谢信(精选11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