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毕业论文

临床护理的论文

时间:2024-05-15 15:02:58 护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临床护理的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临床护理的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临床护理的论文

临床护理的论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xx年1月至20xx年10月120例择期手术患者,男47例,女73例,年龄17~5岁,平均(31.5±5.3)岁,局部麻醉10例,外周神经阻滞27例,腰硬联合麻醉83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A),试验组(B)。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及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背景音乐治疗。具体治疗方法为:以古典音乐、民乐以及轻音乐为音乐处方,使用MP3随身播放器,在手术间内不间断播放音乐,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及要求调解音量和歌曲。

  1.3评估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程度。60~90分为中度及以上焦虑,40~59分为轻度焦虑,<40分为正常。分别于病人入手术室后手术开始前及手术开始30分钟后测试患者焦虑程度。检测手术中病人生命体征情况,手术后病人满意度调查评估疗效。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音乐疗法是根据音乐的构成,为患者提供特定的音乐种类,帮助患者达到生理和情绪的统一、和谐的一种自然疗法。手术治疗无论大小,对患者来说都是较强的刺激源,患者对手术的顾虑、焦虑、紧张、恐惧,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消极心理反应,患者躁动不安,血压、心率波动。直接影响手术进行。现代研究认为,音乐传人人体内,作为一种声波,当期频率、节奏、强度等与人体内部的振动频率、生理节奏相一致达时,便会发生同步和谐共振,产生一种类似细胞按摩的作用。手术室内使用背景音乐治疗措施,通过音乐手段的干预,能够缓解手术患者术中紧张、焦虑的情绪,改善主观疼痛程度。本文结果显示,B组患者术中焦虑、紧张、恐惧等消极反应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手术满意度B组高于A组(P<0.05)。综上所述,背景音乐在手术室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缓解手术中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蒋洁珊 冯柳明 邓应峰 郑捷军 单位:东莞市石碣医院

临床护理的论文2

  【关键词】 护理;临床带教;工作体会

  新时代的实习护士大多都是90后的孩子们。她们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护理教育,和以往护校的实习生相比,她们的理论知识更扎实,接受能力更强。不过她们也有她们的不足,她们工作有时缺乏主动性,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较薄弱。如何针对现代护生的特点,将她们培养成为理论扎实、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新时期合格护理人员,是笔者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临床带教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向临床实践的过渡,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续。带教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问题[1]。因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带教质量。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1 严格选拔带教老师

  要求带教老师必须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或工作5年以上,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具备较高带教能力,经护理部审核后聘用。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

  按照学校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具体的带教计划,定出讲课计划,每两周安排1次。作为总带教老师可以将讲课内容逐一安排给每位带教老师,使全体带教老师共同参与,不仅可以减轻总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更可以促进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带教老师认真准备讲课内容,应结合临床,突出专科特点,使学生能抓住各科的特点及重点。

  3 加强临床带教工作,培养实习生实际工作能力

  3.1 入科培训 热情接待每一位新入科的`护生,详细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介绍病区环境,使她们尽快进入角色,为实习工作打好基础。

  3.2 一对一的带教方式 带教老师必须具备护师以上职称,并且相对固定。运用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理论基础,言传身教。坚持一带一,放手不放眼,做到嘴勤,眼勤,手勤,腿勤。

  3.3 严格考核带教老师 教学组长及带教老师必须认真履行职责,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每月考评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并做好记录。护理部定期检查临床带教工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3.4 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加强人际交往能力 采取护理查房,业务学习,操作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临床教学。组织护生进行护理查房,引导她们自觉看书学习,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学会制定护理计划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并培养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同时提高自身素质[2]。

  3.5 教与学双向评定 即带教老师对护生、护生对老师的评价。老师从德、能、勤、纪四个方面考评学生。学生从带教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带教能力、考评老师。一方面围绕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考评,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指导,同时让学生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了解带教老师的教学情况,从中找出问题,以便针对性地指导教学工作[3]。

  4 体会

  今天的护生,便是明天的护士。因此培养优秀的护生是我们护理工作中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带教老师的责任所在。要做好带教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真才实学,把先进的理论和技术传授给她们。同时在临床带教中,应让护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适应角色,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提高她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顺利走向临床第一线,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学燕. 临床实习生带教体会略谈.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xx,7(1):80-81.

  2 叶琳,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21(2):76-77.

  3 周怡华.影响护理临床带教的因素及对策.实用护理杂志,20xx,19(1):69.

临床护理的论文3

  当代医疗环境下,临床护理人员面临着极高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长期下去,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的威胁,从而影响整个医疗体系的高效运转,针对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管理也因此逐渐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关注。

  一、健康管理的内涵

  从概念上讲,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的全过程,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全面结合,真正体现了三级预防。全面健康管理是由健康管理师利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环境医学、运动医学、中医学、心理学、营养学、保健学以及安全用药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进行健康信息采集和管理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健康咨询与健康指导等方式,使被管理者在健康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以达到延缓衰老、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管理,主要是基于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社会现状,比如由于长期形成的社会偏见,重医轻护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在人员不足、待遇较差、地位较低的不利条件下,超负荷地工作,却没有得到社会、医院、患者的理解和尊重,加之诸如评定职称的不合理、报酬分配不公平等因素,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得到应得的回报,体验不到价值实现的自我满足感,由此必然产生心理失衡、身心疲惫。再比如近年来,根据卫生部门对全国百所医院的抽查显示,护士编制达标率不足10%,可见缺编问题十分普遍而严重。护理队伍人员不足,直接导致护士劳动强度增加、生活紧张、精神压抑等情况发生,大大影响了护士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就影响到工作效率和成果。由此可见,广大临床护理人员需要一套科学健全的.健康管理系统,来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从而实现临床护理人员的一些基本的健康保障。

  二、临床护理人员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针对临床护理人员应用较为普遍的健康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健康档案管理、保健计划制定和预防干预管理。

  健康档案管理主要是对医院在职的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个人健康状况的全面记录,具体包括:临床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健康概况、体检检查档案、门诊档案、住院档案、专病管理、健康咨询、健康跟踪、专病管理等。其中的门诊档案、住院档案可以录入也可以借助现有扫描仪进行扫描存档,而体检档案考虑到录入工作量大可以采用导入、录入及扫描三种方式,对导入进来的体检档案可以进行群体的体检疾病分析,对于个人的历次体检检查项目可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项指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保健计划制定是指根据健康档案的内容和一些实时的问卷调查、健康咨询等得到的专业健康评估而制定出的具有针对性的个人保健方案。保健计划包括针对某种疾病的疾病的概述、诊断、治疗措施、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改变、临床表现、预防及相关的科普知识、现阶段应如何进行保健(可以从饮食安排、体力活动及锻炼、及一些不良行为需要进行怎样改变等给出一系列的相关的建议)。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精制完美的健康保健的计划书。这份完整的健康保健计划书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给保健对象,或打印出来快递给保健对象。对这两种操作都应当做相应的记录,备案以备查询。

  预防干预管理则主要是基于临床护理人员可能存在的健康隐患而给出具体的预防方案,这种预防方案一般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比如有些护理部门的工作环境较差,经常受到各种辐射和有害气体、液体的影响,有的工作条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护士们常年处于氧气不足的环境中,由此存在诸多健康隐患,医院对此会作出一系列改善和预防的措施。

  三、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

  对于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整个健康管理系统的执行力问题,而医院领导往往是健康管理的组织者或决策者,所以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健康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多地应该从医院领导方面着手。

  首先,各级领导需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重医轻护的观念,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护士的医疗保健。在奖金分配、职称评定上给予护理人员和医生平等的待遇,要宣传、奖励、表彰优秀护士,使护土们对自己职业产生自豪感,从而提高对工作的热情和效率。其次,加大医院设备投资,力争保证护士工作环境宽敞明亮、干净舒适,以医院综合手术室为例,在保证手术室无菌条件下,也要考虑护士们在层流设施良好、温度适宜和氧气充足的手术间里工作。另外,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促进护士们对内对外的交流,从而缓解压力,增进健康。护理管理者应多为护土们提供内部沟通和外部联系的机会,比如旅游、会餐、联谊会、座谈会、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必将增强科室的凝聚力,缓解护士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要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赢得医院和患者尊重,增强自信心。护理人员自身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并加强心理卫生知识学习,注重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保持乐观心态,在空闲时间应该经常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临床护理的论文4

  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护理心理学教育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把护理学心理学紧密结合,在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上,有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工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熟练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好各类患者的护理工作,以促使患者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促进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心理学与护理学是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医学中,心理治疗有助于患者神经系统的机能恢复,使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从观察病情中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

  新入院的患者,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患者由于对医院环境陌生,加上疾病的痛苦,使他们感到孤独,缺乏安全感,表现为焦虑不安、忧心忡忡。有的自费患者因担心家庭经济困难。表现为心情沉重、沉默不语。

  一些需要进行特殊检查的患者会表现出恐惧、紧张和难为情。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及时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帮助他们熟悉医院环境,使其在短时间适应病房的生活,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

  患者对问题的认识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心理护理中就要做到因人而异。如有的患者对治疗方法恐惧,稍加解释就能愉快接受并积极配合。

  而有的患者反复多次做工作,也难以接受。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心理护理,把医学知识通俗化,耐心细致地向他解释,讲解治疗方案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让其他患者进行现身说教,通过心理护理会让患者摆脱消极情绪,愉快积极地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1]。

  心理护理的疏导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是向患者说明所患疾病的病因、治疗、饮食、休息、预后及健康知识宣教。

  医护人员必须详细地搜集资料,用科学的道理和简单易懂的话,使患者对目前所进行的有一定了解并熟悉相关知识,对患者有疑问的地方要耐心解释,不能遮掩隐瞒,这也需要护理人员有良好的素养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微笑服务、主动服务、礼貌用语都是增强沟通能力的技巧。

  3在病房管理中的心理护理

  患者的气质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气质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属于多血质的患者往往在病中就显得比胆汁质的患者娇气,忍耐性差。这种人,需要护士在打针和吃药时动作要特别轻柔,多做些心理上的安慰,使患者在心理上得到同情,他就会很好地配合治疗。

  但这种患者一旦病情好转后,就显得异常活跃。如病房应安静,但是他由于身体上的康复,心情愉快,会大声说话或唱歌,这样就影响了同病房其他患者的休息,别人提出异议,他会不高兴甚至是吵架,这时护士一方面应祝贺他的康复,另一方面要指出他的缺点,让他回忆在病重时的心情,这样他才会接受护理人员的要求,自觉遵守病房规定。

  召开公休座谈会,是沟通护理人员和患者心理沟通的一种好方法。通过会议,让患者畅所欲言,多提意见,这是取得护患之间相互谅解的最好方法。

  通过会议,护理人员可以多多听取患者对我们工作中的批评与建议,以正确的态度去积极纠正工作中的一些不良现象,解决病患在院内的各种困难,切实让患者感受到优质服务的开展与推进,不再有"看病难看病贵"的偏见现象,让患者从心中感到极大的安慰,解除忧虑恐惧感的同时增加了信任感和安全感,对护理人员提出的治疗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会积极接受并配合[2]。

  4护理人员在实践工作的心理素质

  护理工作的繁杂、紧张、琐碎、持久性,要求护士必须要用天使般的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创造一个温馨的护理环境,使每位患者尽可能的舒适地度过住院生活,带病而来,痊愈而归,即使是一个身患绝症的患者,也能让他在弥留之际感受人间的温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保持一颗冷静的心,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急救工作,更要机敏果敢,沉着应对,不受任何外界干扰,时刻保持旺盛的精力,克服烦躁情绪,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必须在工作中磨炼和培养,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又将促进护理工作的提高,二者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心理学在临床护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增进和谐护患关系,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临床护理的论文5

  我院作为“松原市白内障复明工程”的定点医院,在救助白内障患者上的问题上义不容辞,不过由于较为缺少临床专科护士的同时,却遭遇患者多的问题,势必引发传统的护理模式显示出其明显的弊端,不利于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临床实践显示,在对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普遍最为认可临床护理路径,认为这种利用图表形式的护理方式最科学最规范,能减少漏项,让护理及诊疗达到效果,并使得护理的质量获得提升。为此,我科室结合科室具体情况,着手进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组织实施,目前各项数据显示效果不错,具体报告在以下有所体现。

  1 临床资料

  20xx年3月~11月,248例白内障患者在我科获得免费实施手术。男113例,女135例,年龄45~76岁。

  2 护理方法

  在分成两组时采用随机法,观察组为124例,其中男55例,女69例;对照组为124例,其中男58例,女6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按传统护理工作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按白内障护理临床路径进行护理。

  2.1 制定临床护理路径

  根据相关科室规定对参加复明工程的护理人员进行分组,分组的依据主要参考工作经历与业务能力,共分为3个小组,除了包括筛查小组与围手术期组两个小组之外,还有健康教育组,而确保这些组成员明确职责,特安排了专业的岗前培训。由医务科、护理部、手术室、院感科、科主任与护士长参与制定,经反复讨论,参照其他医院优点结合本科室特点修改制定而成。

  2.2 实施

  2.2.1 筛查小组在筛查小组的人员构成上,除了有1名眼科护士与1名轮转护士之外,还包括有2名实习护士,这一组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有:一是协助医生检查前来就医的患者,是否都达到白内障复明工程的要求;二是对这些患者进行过往病史的检查工作,主要检查是否有呼吸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三是对于那些确定有心血管的患者,先了解其日常的平卧时间,如果不足30 min,就需要及时提升主治医生;最后就是协助患者办理术前的相关手续工作。

  2.2.2 围手术期组对于围手术期组来说,在人员的构成上则是由2名眼科护士+1名轮转护士+1名实习护士组成。这一组的工作范围也较广,主要包括在次日配合医生重点检查患者的眼部,如眼部 A 超等,此外,还要细心的做好各项术前的准备工作。除了这些基本的工作职责之外,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做好相关的沟通工作,让家属对手术有个大概的了解,便于他们为做好后期的护理工作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需要负责接送工作,在进行手术之前,还协助做好签手术协议书等。除了做好以上这些工作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包括术后加大巡房力度等方面的护理工作。

  3 结 果

  两组患者正确掌握滴眼液的方法,掌握护眼常识,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满意度各项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4 讨 论

  4.1 目标明确

  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护理模式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即品质高与成本低,这种模式通过设计工作流程图,让所有参与护理工作的人员明确职责,在工作上发挥积极主动意识,对复明工程提供全方位的优势护理服务工作。

  4.2 提高工作效率

  一般的治疗白内障工程不同,复明工程一个比较特殊的特征就是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帮助大量的白内障患者完成手术,并能在这基础上通过专业的护理方式确保患者能顺利恢复健康。这种护理是一种连续与动态的护理过程,在这过程中注重对护理内容进行升级与优化,消除、简化、合并,让整个护理工作更科学,立项实施,方便快捷,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上还能减低成本。

  4.3 保证健康教育质量

  大多数来自农村是白内障复明工程患者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年龄较大,基本上属于文盲,因此对眼科的基本常识更是不太了解。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各种简单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讲解,这些健康教育的讲解需要循序进行,让患者及家属对这些白内障的一些基本常识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经常沟通也有利于与医患之间建立信任感。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中,在各个环节上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规定,如在每个时间段都需要有人负责,这就为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供了基础。

  4.4 保证复明手术的质量

  在白内障的护理工作中,其中比较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做好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工作。临床数据表示,如果没有做好护理工作,那么就最容易发生预防感染性眼内炎的感染。加上患有白内障的患者一般来自农村,在卫生方面较为淡化,常用脏手、手绢、卫生纸、甚至直接用衣服角擦拭眼睛,因此对这些患者积极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预防了这一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的论文6

  护理学是一门为全人类健康服务的学科,随着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的崛起,人类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高,对护理学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为适应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健康需求,护理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护理模式也在日益变化。临床的带教制学习法是一种常用的个体化临床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护生可以学习讨论带教老师的各种临床护理技能,带教老师也能及时指出护生的不足及所取得的进步,并能加强护生法律法规的意识,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2]。我院妇科为提高护理在临床中的作用,现以临床护理途径为理论基础的妇科带教运用于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妇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护生120名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60名。A组男3名,女57名,年龄20~23岁,平均年龄(22.1±0.8)岁,文化水平均为本科毕业。B组男5名,女55名,年龄21~24岁,平均年龄(23.4±0.4)岁,文化水平均为本科毕业。两组护生在年龄、文化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A组护生用以临床护理途径为理论基础的带教方案进行带教。B组护生用以传统的带教方案进行带教。A、B两组均由老师带教,带教时间为8周。

  1.3观察指标

  A、B两组护生经过不同的教学方案学习后,根据两组护生的考核成绩判断:合格(≥6分),不合格(<6分)。根据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评价表格判断:满意(≥60分),不满意(<60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经不同的教学方案学习后的考核结果用以临床护理途径为理论基础的带教方案进行带教的A组妇科护生考核成绩的合格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高质量健康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促使医学护理模式逐渐改变,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情商、职业操守、伦理观念等。这也使得培养临床护生的任务更加艰难,不但需要让护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技能,而且要求护生能够更关怀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时刻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等。然而如今临床带教的教学方案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需要探索研究更适合社会的'新方案。要解决妇科所面临的问题,不仅要提高护士的专业技能,更要加强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这不仅仅需要护士的努力,更需要带教老师的积极引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我院提出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理论基础的妇科带教方案进行临床教学,研究表明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让护生更容易接受并且吸收临床实践经验与技能,在处理医生与患者关系上比用传统带教方案进行教学的护生有更强的能力,患者的满意度也更高[6]。以临床护理路径的妇科带教的教学方案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教学中更具优势。这种带教制教学法是个体化临床教学方法,一般是一位带教老师带一名或者几名护生,并且护生每天与一个或者几个角色榜样在临床实践中共同工作。护生每天跟随老师一起工作,能全面观察带教老师每天对患者进行的临床护理操作,并能针对性的对某项护理技能提出问题与老师讨论,同时老师也能及时指出护生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并肯定护生在实习中取得的进步。此外,这种教学方法是从基础到实操,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理解。老师也能更系统、更全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带教,更能直观、规范的对护生进行指导[7]。护生也能近距离的接触患者,亲身体验以后作为护士的生活。也能逐渐学会用正确的说话方式、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这种新型的妇科带教教学方案,一方面能让护生在思想上得到升华,技术上得到提高,其潜力得到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并且能够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另一方面这种新型的带教方案能强化护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医患纠纷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8]。总之,这种以临床护理路径为理论的妇科带教方案在临床的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

临床护理的论文7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客观上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满足人们对优质护理的需求最主要的便是提升护士的护理能力。就高等护理教育过程中护理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衔接之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衔接对策

  近年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早已开始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追求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的深入改革一方面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另一方面也要求护理人员的数量同步增加、护理工作的质量快速提升以及护理工作的结构进一步优化。现阶段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结合当前市场以及社会的实际需求,培养出既符合我国卫生事业要求又能够同国际先进护理水准相当的优秀护理人员。目前,我国高等护理院校和高等护理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培养出适应于社会需求和临床要求的高水平护理人才,如何使高等教育更好地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等护理教育和临床实践的衔接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以下对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高职护理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以工学交替为主,虽然在具体实施形式上有差异,比如部分院校始终将临床见习贯穿在三年教学培养过程中,部分院校则先集中进行理论学习紧接着安排临床实践,但是总体来说都意识到二者不可偏废其一。为何需要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专业能力来说,护生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不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会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无从下手。在护理理论教育的同时,安排临床实践,不仅能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巩固护理理论,也能扩展临床知识视野,逐渐增强临床技能。护理教学的重点正是临床专业技能和能力的训练,护生良好的临床能力也凸显了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质量。从用人单位角度讲,大量需求专业性强、业务能力高的护理人才,又因无法给予护理人员大量的技能培养时间,所以更倾向于选择拥有临床实践基础的毕业生。

  二、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自我国重新开始设置高等护理教育到现在,已经有不少高水平护理人才从高校走出进入医疗护理岗位,但客观上说我国的护理教育仍有许多问题,同国际护理教育同行相比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例如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理论知识掌握好、实践能力欠缺,学校安排临床实践时间短、效果弱等。以下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影响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因素。

  (一)学生重理论轻实践

  护理专业学生入学后开始进行护理理论技能的学习,由于多年学习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量时间用于背诵理论知识、准备各项职业技术考试,并不力求理解理论的使用方法和条件成为普遍现象。作为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忽视所学知识的实践意义,单纯进行理论记忆无益于日后的就业。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直接造成院校安排临床实践后,学生工作懈怠、出勤率差,不仅影响学院实践安排的持续性,也影响实践医院的正常工作。

  (二)院校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因素

  院校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授课教具陈旧落后,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有效对接。分别分析这三种因素,首先课程设置结构和比例不合理:虽然护理专业教育体系已经经过二十余年的.改善,但仍有部分院校出于固步自封或是经费制约等原因,在课程结构安排上设置大量的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简化或者以护理技能讲座代替实践,教学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目标;教材选择和教学内容陈旧:院校订购教材时没有询问专业教师,选择的教材编者自身脱离临床实践,将陈旧知识重复罗列于教材,看不到最新的临床理论研究成果,而学校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味陈述课本内容,不及时补充当前的先进理论,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授课内容单一枯燥,部分教材内容跟以往其他课程内容又产生重叠;授课教具器材相对落后:20xx年以来,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用于临床的医疗设备也向更加安全、更加便捷、更加有效转变更新。一些院校没有定期与医院交换发展现状,不了解临床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动态,另一方面,由于将大量经费预算投入校园建设,购置新型教学器具经费不足,都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践时面对新器材束手无策,从头学习。

  (三)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院校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具备充足临床经验的教师比例较少成为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衔接的另一重要因素。各培养院校由于历史发展体制、实施政策的差异,存在教师培养的各类问题。对于部分任职时间较长的教师,长期不进行临床实践,多年重复进行护理理论授课,使得自身临床经验不适用于当前实际护理工作。此外,由于专业扩招对新教师的需求,院校选聘了缺乏临床经验的毕业生,学院又不能提供临床教学实践基地供新任教师积累经验,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更加脱离实际。

  (四)院校临床实践模式不完善、学生实践机会不足

  国内医学院校现行的两种实践教学方式,无论临床见习还是临床实习都难以完全满足扩招后学生的实践需求。护理专业学生逐年扩招,然而在每座城市能够满足实习或见习要求的医院数量却并没有相应的增长,无法满足传统实践模式的需要。

  (五)病患拒绝实习生技能操作随着医患关系问题日渐进入公众视野,病人的“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实习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病人认为实习生操作会不利于自身疾病治疗或者会增加疼痛感,即便实习生是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进行操作也会遭受到病患的拒绝,更有甚者对实习学生护理工作进行干扰。多数实习带教医院以及带教教师为了避免和患者造成纠纷形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与院校达成的协议,一再减少实习学生在医院的护理学习项目,从而使学生无法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一些基本的护理技能,无法实现护理理论的真实应用。

  三、巩固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对策

  科学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真正实现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在漫长的积累与前进过程中不断找准和修正教学方案,并争取使医学院校、医疗机构等都参与到护理教育工学并重的进程中来,让每一方都能尽己之力解决当前的制约因素。

  (一)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完善课程设置

  可以借鉴部分院校的成功经验,在开学伊始组织学生到医院临床、社区见习1周,使学生感受医院文化,增加学生对未来职业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白所记知识都是为最终实践所用。在教材的选择上,定时订购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最新教材供教师甄选,经多位教师查看后确认专业教材,同时也需要保持已用教材的延续性。课程设置上避免雷同科目,同时积极联系医疗机构保证临床实习在培养方案中的比例。教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应补充最新的护理理论成果,教学方法上可列举正反面护理实例供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技术拍摄制作真实临床护理工作环境、急救场景等。院校在制定经费预算时,根据具体情况逐年增加用于采购先进设备的预算,更新教学应用设备。

  (二)定期安排新老教师进行临床工作

  考虑到护理学本身是一门需要落实到实践、完善于实践的学科,护理教师的选择必须以优秀的护理能力作为先决条件。目前高校教师招聘将学历作为重点,强调名牌院校,殊不知对于护理教师而言缺乏实践经验,理论讲得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无法很好地启迪学生。教师脱离临床的现象不仅影响教学质量,更是影响学校的总体教育水平。因此,各院校应要求教师队伍与临床紧密结合,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标准。根据体制管理,要求相关医院必须接受教师参与临床工作,安排教师在不同的医院每年完成一定时间段的临床工作,同时作为一名护理教师必须通过国家护士执业注册考试,具备从业资格才能上岗。

  (三)在校内外建立培训基地,落实临床实践

  解决高校扩招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无法相适应的问题,客观上无法通过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方式来解决,因此需要院校在原有基础上改变实践模式才能逐渐解决。面对医院数量有限这一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至三个符合条件的医院,建立标准化实习教学基地。医院原有院室无法接纳大量的实习学生,但是通过标准化的教学基地可以使学生学习到规范的临床教学过程,提升技能水平。此外,在校内也可以设置用于护理实践和模拟护理情境的实验培训基地,设置专项护理训练项目,从而落实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诸如基础护理、ICU技能护理、临床各科护理技能等实践教学。

  (四)模拟病患、病情进行操练

  解决病人不配合实习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的技能操作这一问题,除了需要向病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外,院校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模拟病患或是志愿者模拟病情的方法进行操练。模拟情景练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练习与病患的沟通,学生可通过言语以及观察评估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技巧训练。此外,可以购置现在市面上常见的用于模拟病患的仿真机器,在课堂上供给学生操练,结合多媒体课件,尽可能让学生在模拟操练中多角度认知临床操作技巧。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护理技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专业能力,这是护士从事护士工作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条件。因此,对于高等护理院校而言,需要重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能够践行护理理论,具备走上工作岗位的能力。显然,不断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寻求巩固二者紧密结合的对策,进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有助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有助于高等护理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在工作岗位服务,有助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在国际范围内得到认可。总之,不断发现和解决制约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实践衔接的制约因素绝非朝夕之事,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陈静.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J].时代教育,20xx(7):55-56.

  [2]陈典明.以就业为导向中职卫校中医护理教学改革探讨[J].护理学,20xx(9):77-78.

临床护理的论文8

  摘要:

  在临床护理中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在近年来迅猛发展起来的全新技术,已为广大护理人员最早且最广泛的展开应用,其在效率性(医嘱执行及签名的有效率)、安全性(临床给药下达及患者身份的确定)、便捷性(病房查询、记录书写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已获得初步肯定,但其操作过程中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便对此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临床护理;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影响因素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上世纪90年代由电子计算器与笔记本电脑演化而来,它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最早在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使用,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已被普遍推广,护理人员可通过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从而有效提高临床工作的效率性。临床护理人员是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最直接、最主要人员,因此其安全有效的应用此系统对患者信息的正确统计至关重要。本文便对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性回顾分析,现将主要影响因素具体汇报如下。

  1设施因素

  1.1硬件设施

  硬件设施作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得以正常应用的重要保障,其不足会给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压力与不便。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是否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主要取决于临床硬件设施的是否充足,在硬件设施充足的条件下,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程度明显提高。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必须配备条件充足的硬件,由于医院的信息系统存储量较大,如若不及时处理升级,则会引起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医嘱界面处理缓慢,由此同样验证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有充足的硬件设施作为保障,才能使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时获得更为准确的信息,从而更加完善地为临床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另外,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还包括无线网络的稳定性、随身携带的便捷性、电池可用时间等等,因此在做好医院网络设施的稳定性保障同时,做好医院硬件设施的维护工作同样重要,比如做好电池寿命的保养、做好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的保护工作、避免PDA的意外丢失或掉落等。

  1.2软件设施

  临床研究表明,信息系统的功能会直接影响护理人员能否正确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集中在系统目录设计是否合理、数据传输的速度是否快捷及系统的可操作性是否强大等等[1]。有临床研究报道,许多护理人员因此系统的目录设计不合理而满意度较低,比如她们需要很多界面去录入临床资料与数据的问题,良好的便于操作的系统更能满足临床护理人员的需求[2]。此外,由于此项系统记录了临床患者的详细信息,因此管理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确保患者的隐私及各项数据资料的稳定性。另外,因为护理人员每日需要收集大量的患者资料信息,因此传输速度或系统的反应速度如果过慢则极易导致信息输入过程中的丢失或中断,导致临床工作效率的下降以及时间的浪费。另外PDA的屏幕大小以及触摸敏感性同样会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产生影响。

  2组织因素

  2.1上级管理

  优秀的团队管理是影响使用新技术的关键,任何领域均是如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对于临床护理工作而言属于一种全新的技术,组织因素,如管理者的指导支持、学习环境的营造及组织管理策略均会对护理人员应用此项系统产生影响。软件程序的不完善、工作大环境的改变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成熟均会对护理人员的系统操作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因此,护理管理者需要在各方面为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创造便利条件。2.2无形压力在临床中新技术的应用必然迫使管理者改变原有工作流程,而护理人员也因此需承受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生疏与压力,特别在新技术或新流程所带来的利益或优势尚不明显时。临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护理人员在使用新技术或新流程时存在无形压力,因此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让护理人员适应工作流程的改变[3]。

  3支持因素

  3.1信息技术支持

  信息技术支持同样是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成功实施的重要因素,在多数情况下,全天候的技术支持在此系统实施的最初几周是可以实现的,但随着设备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陈旧或维修,技术支持的效果也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护士在初期应用新设备或技术时因得不到相应的技术支持或专业培训往往会产生抱怨,因此管理部门需要落实技术支持的顺利实施[4]。

  3.2业务培训

  许多研究结果显示,护理人员在没有充分培训的情况下应用新技术或新设备往往会表示不满,因此在临床中新技术设备的实施之前需要管理者提供全面专业的培训,以最大程度促进新系统的实施应用。

  4个人因素

  涉及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实施影响的护理人员个人因素包括: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专项技能及计算机的应用经验等等。研究表明年轻且受教育程度高的新护士对于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评价较高,相反,年长且计算机应用技能较差的老护士则相对评价较低。一般来讲,计算机技能较佳的护理人员更愿意试用计算机进行护理相关记录统计工作,且临床应用效果较好[5]。另外,因为年长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差,故对此系统的实施产生影响。

  5其他因素

  5.1患者态度

  有学者通过一对一的访谈办法,对临床十几名患者进行护理人员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患者认为应用此系统可更加便捷准确的获得临床患者的数据信息,且可有效回复护理人员的相关问题,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6]。

  5.2医生态度临床护理工作应用移动护理

  信息系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生的态度。研究结果显示医生的评价与行为将直接影响到护士使用PDA的信心,因此未经医生授权的使用将给护理管理带来难度[7]。

  6小结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以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作为基础,以护理人员手持移动式计算机设备为硬件,以区域无线网络予以配合,从而实现医院信息系统在医院病房中延伸扩展的终端信息系统。此系统是将护理工作从工作站向患者床旁的有效延伸,可实现患者信息的动态采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并推进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目前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国外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本文对其实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旨在对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花,朱玲玲,毕越英,等.新生儿ICU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xx,27(10):881~883

  2王蓉,杨惠云,骆艳妮,等.利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进行护理工作量测量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xx,50(1):14~17

  3魏革,窦建洪,刘晓辉,等.手术室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50(2):198~200

  4郑娥,冯先琼.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效果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30(7):63~65

  5李森,吴晓英,王泠,等.护士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xx,28(5):18~20

临床护理的论文9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也日益增强,无形之中对医疗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促进了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以往的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在教育方式不断调整和摸索的过程中,叙事教育模式脱颖而出,成为了新的护理教育方式,并成功提高了护理教育工作水平。在这个前提下叙事教育开始广泛应用,成为新时代下护理教育的主要方法。本文就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价值以及具体体现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叙事教育;护理教育;新时代背景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对医疗工作的要求更高,促进了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既往护理教育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叙事教育模式成为了新的护理教育方式,并成功提高了护理教育工作水平。

  一、叙事教育特点

  叙事教育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中教师通过相关经验的描述、相关现象的解释、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教育内容、知识的普及。学习中搜集的相关资料均可作为叙事教育的内容以及辅助工具,加深学生对于护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并利于护理工作的实践,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性。

  二、护理教育中叙事教育价值

  1、强化了护理教学体验。叙事教育相对于传统教育更为有趣,实现了理论性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鼓励学生从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应用发展,整体上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工作能力,并在逐渐演练中掌握丰富工作经验。

  2、提高了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观念、思想品德。叙事教育将道德、相关规范成功融入到教学中,并在阐明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建立护理专业学生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护理形象,真正懂得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养成的观念、意识以及完成的工作和责任,正确树立“三观”意识。

  3、利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理解。叙事教育中通过向学生进行专业性教育,让学生能够明白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工作开展的基础条件,仅仅技术过硬远远不够,还需要做好患者的人文关怀,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好患者的心理情绪疏导。

  三、护理教育中叙事教育的具体形式

  1、讲故事。很多道理通过强制性宣教无法达到预期教育目标,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可以通过讲故事进行道理普及,而叙事教育同样如此。为了更好的完成护理教育,完全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例如,搜集临床发生的老年独居者真实案例,让学生明白对于此类独居患者仅仅采取专业技术无法实现良好的效果,而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提高独居人员的身体、心理舒适度,提高整体治疗效果,也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再如,患者住院期间家属负性情绪也表现相对明显,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关注患者本身,还要关注家属的情绪,做好家属情绪疏导并进行疾病知识宣教,护理工作注意事项说明等,明白护理工作的细节对于护理工作效果的影响价值。

  2、看电影、文艺作品欣赏。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的理解、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经常通过看电影以及进行文艺作品欣赏的方式达到预期教育目的。叙事教育模式中也通过看电影以及欣赏文艺作品的形式向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强化,例如为学生播放儿科护理课程,明白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细节,让学生明白患儿是护理工作中相对特殊的人群,吵闹问题明显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作为护理人员要有绝对的耐心、细心,可以通过看动画片、握手、微笑等方式建立和儿童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患儿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感,保证儿科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并提高护理工作效果。再如,观看产科电影中明确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关键点,了解产妇的需求,明白护理工作对产妇分娩方式以及心态情况的影响,加深产科护理知识学习情况。

  3、书写反思日记。我们经常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可以随时观看并回忆,叙事教育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就是书写反思日记。例如,护理人员可以将日常护理工作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感受、经验等详细记录,包括儿科护理工作(如何通过护理改善患儿负性情绪,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老年病科护理工作(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以及疾病认知度,以便护理工作中能够满足不同性格特点、性别、疾病患者的合理需求,实现患者身心舒适状态)、妇科护理工作(了解孕期女性的身体变化、心理需求变化、性格变化等,能够注重护理细节)、外科护理工作(围术期患者的表现情况以及对于护理工作的需求、卧床期间的护理重点/并发症问题)以及不同性别、性格人群的护理需求表现,通过反思日记记录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并总结经验,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结语

  当前,护理工作在医疗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所以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护理专业教育工作是每一个护理人员正式上岗前所必须学习的专业知识,基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要求护理教育工作必须实现新时期背景下的改革。既往护理教育工作的方法较为传统,以灌输式为主,复杂的知识以及老旧的教学方法无法吸引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无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叙事教育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之一,可以通过书写反思日记、讲故事以及看电影等方式提高护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郭瑜洁,姜安丽.叙事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1):25-26.

  [2]程文夫,赵体玉,郭月等.叙事教育在临床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xx,(8):907-909.

  [3]贺利平,周芸.叙事教育在培养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xx,12(9):157-159.

临床护理的论文10

  摘 要: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儿保科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6.42.6)岁;

  关键词:医学护理论文发表,发表医学护理学论文,褥疮护理论文投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儿保科体检正常的健康儿童50例(正常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岁,平均(6.4±2.6)岁;选取同期我科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00例(观察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2~12岁,平均(6.3±2.5)岁,均符合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入院当日检测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次日抽取静脉血送免疫室待测。

  1.2方法

  1.2.1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指定检验科专人操作,采用EDTA-K2真空负压抗凝管静脉采血,轻摇混匀,然后选用Sysmex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1.2.2血IgE检测:由护士抽取患儿晨空腹静脉血5ml,置于不抗凝无菌试管中送检验科,待血凝后由指定免疫室专人离心获得2000r/min,离心5分钟收集血清,置-40℃冰箱中冻存待检。应用美国Everong公司生产的酶法试剂盒,Clinibio全自动酶标仪,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E水平,按试剂盒要求操作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并性t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正常对照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3±0.16)×109,观察组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41±0.25)×1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血清IgE(105.13±25.63)KU/L;、观察组血清IgE(232.53±35.21)K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3],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呼吸道上皮的吸附作用、病原体直接侵入及免疫学紊乱等学说,根据观察发现[4],肺炎支原体感染可以直接损伤气道上皮,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促进淋巴细胞、巨嗜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聚集,释放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引起气道的慢性炎症,同时肺炎支原体还参与神经介质及其相关受体和酶的改变,引起气道狭窄和炎症。有研究认为[5],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由IgE介导I型变态反应发生,并由此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一步说明了肺炎支原体既是感染源又是过敏源。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末梢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血清IgE水平均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说明与机体的高敏状态和超敏反应有密切关系。我们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过程中,存在机体高敏反应,并且致使机体出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临床护理的论文1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为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比较两组病患接受不同护理之后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P<0.05)。结论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采用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愈几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临床护理论文范文

  引言

  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都是女性十分困扰的妇科疾病,在女性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受到了极大的重视[1]。本次实验为了分析探讨慢性宫颈炎和盆腔炎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从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共100例病患进行回顾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和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25例,盆腔炎患者25例共50例;对照组其中慢性宫颈炎患者25例,盆腔炎患者25例共50例。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6-76(52.6±1.8)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7-78(53.4±1.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1)慢性子宫颈炎的患者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应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全面的临床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护理:慢性子宫颈炎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出现心理焦躁,情绪波动较大,对自己的治疗没有信心,不健康的心理暗示会对病情的治疗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波动,保证患者心情愉悦,对自己的病情治疗有信心[2]。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时候,要保持耐心和亲切的态度,及时的解答患者的疑问,给患者以足够的温暖和照顾。②饮食护理:患者对自己治愈期间的饮食没有足够好的控制也不利于病情的治愈,因而护理人员要正确指导患者饮食,杜绝患者的不健康饮食习惯,禁止患者在治疗期价食用辛辣煎炸等垃圾食品和刺激性食物,同时还要保证戒酒戒烟,注意平衡饮食的摄入。③用药护理:除了常规护理以外,全面的临床护理对患者用药有特别的讲究,对于慢性子宫颈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可以将浓度为10%-20%的硝酸银溶液涂抹到患处,之后用生理盐水擦拭,一周1-2次。(2)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方法:①制定方案: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病情程度不一样,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所以医护人员在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时应该先问清楚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具体病例,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制定。②心理护理:换上盆腔炎的患者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在遇到情绪不好的患者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向患者讲解关于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与日常护理常识,以助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于自己的`治疗信心[3]。③药物护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是现在常见的盆腔炎治疗方式,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的是静脉注射和口服抗生素,消除或者减轻炎症;物理治疗需要通过加入药物的离子透入、短波、超短波及蜡疗等方法进行治疗。护理人员要提醒患者时刻注意休息,减少劳作,按时用药、配合治疗。1.3疗效判定。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判定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95分≤满意≤110分,86分≤较满意<95分,0分≤不满意<86分。治疗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治疗总例数×100%。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27例(58.70%),较满意度为16例(34.78%),总满意度为43例(93.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24例(52.17%),较满意度14例(30.43%)以及总满意度39例(82.61%)(P<0.05)。

  3讨论

  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递增,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也为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以及心理压力[4]。有相关的研究表明,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生通常与宫颈炎治疗不彻底,性生活不健康,有过流产或分娩的经历,滥用药物也可能会导致慢性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生。由于慢性宫颈炎和盆腔炎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引起了广大医护人员和女性的关注,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慢性宫颈炎患者和盆腔炎患者的护理的时候,不仅要照顾到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要照顾到患者的心理变化,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从心理上减轻对病情的恐惧,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治疗。同时还要照顾到患者的饮食和日常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等多个方面[5]。注意维护病房的环境良好、空气流通,当患者出现病情导致的疼痛时要帮助患者用专业科学的方法环节疼痛。护理人员对于患者的病情也不需要全部的隐瞒,可以选取一些积极的方面告诉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抑,让患者有治疗的信心。综上,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P<0.05),可见对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维芬.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临床护理研究[J].世界临床医学,20xx,10(11).

  [2]卢海珍,杨玉华,庞飞,等.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探讨及临床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xx,37(26):3331-3333.

  [3]陈凤艳.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xx,(27):227-228.

  [4]常玉芳.慢性子宫颈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及护理策略分析[J].医药前沿,20xx,6(32).

  [5]张平.慢性子宫颈炎及盆腔炎的病因与护理[J].吉林医学,20xx,32(30):6482-6482.

临床护理的论文12

  0引言

  护理工作是一项既繁杂又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医生医嘱的执行情况、患者的日常护理及生命安全、科室的稳定团结等各个方面,所以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1]。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就给病人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为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对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1风险种类分析

  1.1医疗事故

  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医疗事故是指医院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为损害的事故”,并扩大了医疗事故的内涵。

  1.2医疗意外

  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虽然客观上发生了病人死亡、残疾、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但这些不良后果的发生,医护人员主观上不存在过失,而是由于不可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

  1.3医疗纠纷

  医疗纠纷是由于病人及家属与医疗单位双方对诊疗护理过程发生的不良后果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向司法机关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控告所引起的纠纷。实际工作中的医疗纠纷案件情况各异,发生原因多种多样,甚至“一份清单引起医疗费用纠纷”。

  1.4并发症

  并发症是指一种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与这种疾病相关的另一种或几种疾病。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后一种疾病或并发症的发生是由前一种疾病引起的;

  2)后一种疾病或病症的发生时医护人员难以预料和避免的。

  2护理风险中的相关因素

  2.1管理因素

  如管理者思想麻痹,风险意识淡薄,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管理环节上未形成相应的应对风险的措施等等。

  2.2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是指护理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以及业务技术素质等。当这些素质偏离了护理职业的要求,就可能造成护理服务行为不当或过失,增加护理风险。

  2.3患者因素

  患者的心理素质、求医动机以及对疾病的认知和承受能力,将影响其是否能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疾病的治疗。

  2.4疾病因素

  疾病的发生、演变多存在复杂性、多变性等特征,这将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风险。

  2.5环境因素

  患者住院期间的自然环境会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因素,另外社会环境如患者期望值过高、医疗水平的局限性等也会影响到护理风险的发生。

  3护理风险的处理

  3.1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结合医院管理现状,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明确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基础质量,抓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管理控制。注重管理的前瞻性,坚持安全隐患分析制度,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2重视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

  医疗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要通过多种渠道的法律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法规知识;面对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防范护理凤险的能力不强,在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要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

  3.3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按计划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定期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知识讲座,定期举办常用设备及抢救仪器的操作使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3]。

  3.4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

  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院科二级护理质控组织明确职责,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严格要求工作中每个人、每个班次、每个环节都按要求,按标准做。对倾向性问题做到“三预”,即:预见、预查、预防。同时注意薄弱环节,做好“四抓”。即抓易出风险的时间、抓易出风险的环节、抓易出风险的部门、抓易出风险的人。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3.5提高服务意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转“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将病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事事想到病人,尊重病人的人格,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能认真、耐心地对待他们的要求与疑问,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情和帮助,争取病人配合,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

  4小结

  护理工作是在医疗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也因其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发生错误的概率也较高。因此,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加风险意识增加风险意识变得至关重要。同时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4],需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至最低。

临床护理的论文1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校20xx级护理专业本科(国际交流方向)学生学习完《内科护理学》消化内科疾病护理及《外科护理学》腹部外科疾病护理,教师介绍概念图的相关知识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急腹症护理概念图》,同时,任课教师完成一份《急腹症护理学标准概念图》作为标准图。

  1.2评价方法

  1.2.1概念图评分

  四级评分法[2],1984年由No—vakglGowin研制,由四个维度组成:命题,层次,交叉关系和实例。总分为四个维度得分之和,分数没有上限,分数越高,表明水平越高。具体评分方法。

  1.2.2概念图水平评定使用参照图评分法

  对概念图进行水平评定。Lomask(1992)指出,单纯的四级评分法对水平的划分模糊,应当制定某命题的标准概念图后,通过与标准图的一致性程度来测评。Novak认为,先用四级评分再结合参照图评分法评分,能更全面地体现学生概念图情况。具体方法:制定一份标准概念图先用四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将其余概念图四级评分与标准图总分相比,对比值评价:≥100得5分,说明水平很高甚至超过了标准图水平;77~99得4分,表明水平比较高;54~76得3分,为中等水平;31%~53得2分,说明水平偏低;1~39/6得1分,表明水平相当欠缺。

  1.2.3临床病例分析能力取《外科护理学》期末

  考试的腹部疾病病例分析题的得分作为评价指标。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满分10分,共设置3个问题,包括疾病的诊断,诊断所需的检查及相关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软件,根据数据类型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概念图水平与临床病例成绩分数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水平a一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

  我院20xx级护理本科(国际交流方向)学生共89名,分成24组,每组由1~5名学生组成,共完成《急腹症护理概念图》24份。

  2.2概念图评分

  使用四级评分法对24份学生概念图及教师制作的标准图进行评分,总分最低26分,最高118分,平均(74.13±23.83)分。四级得分由高到低排序是命题、层次、交叉关系和实例,其中实例得分为0。教师制作的标准图命题48个,层次15个,交叉关系3个,实例4个,命题25分,层次55分,交叉关系30分,实例8分,总分123分。

  2.3概念图水平

  将24份学生概念图得分与标准图得分相比,按比值划分水平:平均比值为62.82,得3分,属于中等水平,差1例(4.2),较差6例(25.0),中等8例(33.3),较好9例(37.5),非常好0例(O)。

  2.4概念图水平与病例分析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病例分析题得分:最低分1.5分,最高分10分,平均(4.99土1.89)分;经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31,P=0.003,说明学生概念图水平与病例分析成绩呈弱正相关。

  3讨论

  3.1概念图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能力及逻辑性较强,但是对疾病缺乏具体形象的认识,不同疾病的鉴别能力差Novak认为,知识的本质即命题,命题能反映学生知识的构建能力,层次则能反映学生逻辑性的强弱[4],这两项得分较高与对知识的理解透彻有关[5]。另外,交叉关系是检测知识结构与具体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是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体现[。实例维度则反应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及综合运用的能力。本研究中学生概念图总体水平为中等,层次及命题维度的得分较高,但是交叉关系及实例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特别是实例维度的得分为0,代表学生对于外科教材书中急腹症护理章节涉及的概念、层次等维度较为熟悉,并且能够形成较为清晰的临床思维,但是掌握的知识相对孤立,缺乏知识间的横向联系,综合运用能力较为薄弱,并且对临床知识缺乏形象的理解。这可能与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仍以课堂讲授为主,强调概念及逻辑推导(如发病机制)有关。虽然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可以巩固学生的相关概念及逻辑推导方面的能力,起到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教学目的的作用,但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将导致学生缺少对知识散发和拓展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中,强调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锻炼非常重要。

  3.2概念图是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思维评价体系

  本结果显示,学生《外科护理学》期末考试的病例分析题得分与其概念图水平呈弱正相关(r一0.31,P一0.003),说明两者评价结果较为吻合,弱相关可能与两种评价方式的特征不同,以及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有关。两种评价方式都可以反映学生的临床思维,病例分析题是目前国内使用最广的工具,而要领图则是评估护理教学的特定方向性,答案较为单一,容易局限学生的思维及创造力。然而运用概念图来评价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理解与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概念图还能帮助教师确定学生经过教学后所建立的概念联系的广度与质量,而且更注重知识结构和成长过程的评价,是一种较好的全面评价学生临床护理思维的工具,而要领图是评估护理教学,也是提高护理本科生临床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使用概念图作为评价工具,要能够反映制作者的思维水平,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评分系统,这恰好是国内护理教育大部分使用概念图的薄弱之处。所以,概念图的使用必须与完善的评分系统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临床护理的论文14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复发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缩减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优质护理;效果

  冠心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 使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人类心脏部位出现冠状动脉粥扬硬化斑块,引发人类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脏器质性病变,影响心肌功能。冠心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胸部不适等症状,其诱发因素很多,如内分泌、糖尿病与高血压等,都可能引发冠心病。采取介入治疗是对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但是在冠心病的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案,可以针对患者的病情与实际需要,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利于冠心病患者恢复症状,达到最佳护理效果[2]。在本组研究中,对冠心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3月~20xx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94例,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63.5±4.2)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5)年,所有患者出现胸骨后闷痛,气短、心悸胸闷及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经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CT检查及血液学检查后确诊,排除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及精神疾病患者。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较好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患者用药及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2.1基础护理 加强晨起与晚间的护理力度,彻底作病房的清扫,提高病房的管理强度,对于能生活自理患者,指导患者常规进食及用药事宜,无法生活自理者,则需要定时为患者喂药、喂饭,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帮助稳定患者病情[3]。

  1.2.2心理护理 冠心病是以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且疗程长,患者需要承担经济压力与心理压力,均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躁、抑郁、恐惧症状,需要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加强彼此交流。向患者介绍以往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作心理评估,尽量慢性患者的需求,并指导家属多与患者交流,多鼓励患者,使患者能够积极与临床治疗配合,树立起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

  1.2.3饮食护理 因疾病因素,导致大多数患者存在食欲较差的症状,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多进行饮食搭配,多选择颜色鲜艳的食物,提高患者的食欲,并尽量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患者免疫力。尽量多补充水分,多进食新鲜蔬果,确保患者能均衡摄入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功能改善[4]。

  1.2.4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需要制定完善的康复训练方案,达到运动的`效果。运动量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避免发生过度负荷情况,通过康复训练的开展,帮助患者提高身体免疫力,对心血管功能进行改善。运动后不能马上淋浴,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在康复期间,禁止进食刺激性食物,适度锻炼,注意相关注意事项,减少运动意外发生。出院后必须定时复查,一旦出现不适症状,立即就医[5]。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出院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及护理后的满意情况,作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为依据,满分100分,≥70分为满意,50~70分为一般,<5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1.49%,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7.89%,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脂质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的脂质大量附着在动脉内膜上,致使积存过多形成白色斑块,从而导致患者动脉腔逐渐狭窄,血流受到严重阻碍,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现象,进而出现心绞痛[6]。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好坏有了新的评价与关注,并将其作为评价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优质护理鲜明的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通过给予患者全方位、全面化、科学化护理措施,保证患者身心健康,同时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因自身的特殊性,导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高也更为迫切[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同相关文献报道一致[8]。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中,行针对性全面优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减低复发率,促进患者恢复,应防范运用。

  参考文献:

  [1] 武悦镜.慢性肾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行血液透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13):1240-1241.

  [2] 李俊凤,陈宇,任丽娜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28(16):1469-1470.

  [3] 彭彩虹,康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重症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xx,31(6):720-722.

  [4] 罗南,黎丽,刘斌等.冠心病患者"双心"护理的研究进展[J].国际护理学杂志,20xx,31(10):1773-1775.

  [5] 魏丽丽,王艳辉,刘秋菊等.一例冠心病合并室壁瘤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应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xx,26(17):1609-1610.

  [6] 冯明华,郑明霞.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xx,14(2):314,316.

  [7] 陆秀芳.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27(35):15-16.

临床护理的论文15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心理护理在发热病人中的临床应用。策略:选取我科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收治的80例较大儿童发热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绪好转情况。结果: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相比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以心理护理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不仅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同时缓解了患儿焦虑情绪,对促进机体康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发热;焦虑

  发热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全身性症状,可表现诸多疾病的不同病程中,缺少特异性,若未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治愈,则可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均造成不良影响。以往临床工作中仅重视针对发热理由展开治疗,忽略了发热对患者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有研究调查资料指出,绝大多数的`患者在发热期间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及烦躁等不良心理因素,从而造成了躯体一系列伤害,即为发热患者的应激反应[1]。为了减少因心理因素对发热患者造成的应激反应,我院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护理,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xx年10月至20xx年10月收治的80例发热病人,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每组各40例。常规护理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6至9岁之间,平均年龄7.5岁。心理护理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在至7岁至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策略

  常规护理组仅给予包括给药、测试体温、开窗通风、健康教育等基础护理策略,心理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策略,主要策略如下:

  ⑴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陪伴患者进入到病房内向其介绍周围环境及基本设施,嘱其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向患儿及其家属介绍常见发热性疾病的预防、消毒及治疗常识等,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恐惧、焦虑、紧张情绪。⑵对于患儿家属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给予理解与尊重,掌握每位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指导并协助其进行松弛训练。并向患者家属讲解体温升高的常见理由及相应临床症状,同时简单介绍辅助护理措施的策略及临床作用,包括使用温水擦浴、冷敷头部等,鼓励患儿家属积极参与治疗全过程。⑶护理人员除了完成基本护理工作外,应常去探望患者,询问病情及有无不适感等,以便发现理由给予及时处理。护理人员同时可给予患儿精神安慰,以减少患儿及其家属烦躁不安感。在输液治疗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同时严格遵循院内规定的隔离消毒制度,指导发热患者加强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方面的宣教、鼓励患儿多喝水以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护理人员应理解患儿家属,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4)及时对病区内的床铺及被褥给予更换,保持清洁,以满足患儿舒适心理。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进行比较,量表中包括29题,评分采用1至4分制,其中很少有评为1分、有时有评为2分、大部分时间有评为3分、绝大多数时间有评为4分,焦虑自评量表中分值越高,说明患儿家属焦虑倾向越严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 x ± 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情况对比

  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相比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以心理护理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

  3、讨论

  患儿及其家属在发热期间常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等多种情绪,由此类情绪常易诱发患儿寒颤、头痛、关节酸痛、虚弱对患儿的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家属焦虑,不能更好护理患儿使疾病不能及时痊愈,影响预后效果。为此,正确对待患儿机器家属因心理因素产生的应激反应至关重要[2]。以往临床上所采用的基础护理仅重视了常规操作,针对病因展开护理,忽视了患者的心理因素。我院现在其基础上加用了心理护理措施,鼓励患者家属参与到护理全程中来,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理解,鼓励其认真对待此疾病,学会使用健康心态面对疾病[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常规护理组与心理护理组护理后较护理前相比家属焦虑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以心理护理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提示心理护理相比于常规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情绪,与侯春梅[4]在20xx年的研究基本一致。综上所述,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可作为一种理想方法应用于发热患者护理全程中。

  参考文献

  [1]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发热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xx,21(20):567-568.

  [2]张芳萍.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求医问药,20xx,11(02):156-157.

  [3]李鹏程.呼吸内科患者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与策略分析[J].当代医学,20xx,19(33):127-128.

  [4]候春梅.心理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的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24(15):3579-3598.

【临床护理的论文】相关文章:

临床护理论文10-08

关于情绪与临床护理的论文10-07

临床护理毕业论文10-08

护理临床论文完整范文10-09

临床护理论文模板10-09

骨科临床护理的整体护理论文10-09

临床护理路径医院护理论文10-08

优质护理的儿科临床护理应用的论文10-08

冠心病的临床护理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