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护理专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护理专业论文1
摘要:近些年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护理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改革。本文以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系统的阐述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发展趋势,旨在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和求职奠定基础。
关键词:护理专业;高职院校;教学现状
护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提高我国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需要我们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实现教学实践水平的提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1)缺乏完善的护理教育管理体制。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还存在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难以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管理。不仅如此,也没有将教学活动同教学质量监督结合在一起,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们无法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去评价护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发展,难以将临床护理教学的效果体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素质则难以得到提升。
(2)教学层次划分不清。在护理教育工作中,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护理教学、高等护理教学、全体质教育和继续教育。层次不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并不完全一致。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不少院校没有重视层次教育的区分问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安排方面,也没有将这一问题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出现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难以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来,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单一。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仍旧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去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难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在教学效果难以达成的前提下,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就会安排更多的课程来实现更多的课程安排,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变得更加的少,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发展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以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水平。
(1)进一步提高教育层次,实现学生业务技能的丰富。在高职院校教学护理专业中,相关教师应当通过进一步提升护理专业教育的层次等方式来彻底改变现阶段护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实现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考评,对于那些没有达到预定目标的学员,可以采取一对一的培训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生护理业务的提升。与此同时,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师还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加强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使护理人员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切实提高整个医疗领域的护理服务水平。
(2)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护理事业水平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正因如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出来,为广大护理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患者的心理,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迅速走到护理岗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拟病例,使学生了解每一个案例的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熟悉相关文件和书写格式的撰写。除此之外,将网络技术应用到护理教学当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和空闲的限制,时时向学生发布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和案例,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3)注重学术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现阶段,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是实现中西医护理模式,该种模式一方面将中医护理方式方法引进到西医护理中,通过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从两个角度对患者的病症进行综合判断,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痛。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护理技术,全面实现护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切实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实现护理之间的优势互补。这是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医护专业的护理水平,实现我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结语
作为培养护理人员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护理教育在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需要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不断创新护理教学方法,提高护理专业教学水平,促进我国护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医护人员。
参考文献:
[1]黄婷婷.中美护理学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北京:第二军医大学,20xx.
[2]赵俊夺,米娅莉.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才智,20xx(11):169-170.
[3]张程程.浅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xx(07):201.
[4]郄昆才,赵妍妍,苏建福.探究高职院校护理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课程教育研究,20xx(31):219-220.
护理专业论文2
摘要: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根据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医用化学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改革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化学的应用极其广泛,它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所必需的一门基础课。高职护理专业的化学教学不仅要为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此,化学课程教材体系应以实用性化学知识为重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医学类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培养具有高等职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与一般专业的教学要求不同,其内容主要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在医学上应用,该课程直接为护理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承担着提高学生全面文化素养的任务。然而,医用化学内容繁杂、反应机理难懂、新知识猛增、学时压缩,因此,讲课时稍不留意,就会陷入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泥潭,也就造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医用化学的最基础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我们教研室主要从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1.教学体系的改革
五年制高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初中阶段只学过很简单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科的分类以及应用化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属于空白,如果直接讲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根本无法接受,针对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我们重点对高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建立以“基础化学”为先导的新课程体系,将该专业化学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与重组,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打通和整合,例如打破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界线,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多穿插一些简单实用的药物化学知识,以达到加强专业基础课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强化各课程之间的渗透与联系,以及删除陈旧、减少重复、精简学时。为了达到反映前沿、提高水平、强化能力的目的,在新化学基础课程体系中,《医用化学》理论教学删除了一些陈旧的知识。
2.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过去我校护理专业《医用化学》的计划学时所占的比例比较大,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时的减少,为确保知识的完整与够用,怎样结合原有的教学内容,是教师们研究探讨的新问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面向基层的高级技术人才,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摒弃了原来的本科压缩型内容体系,删去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部分,适当增加了反映近代药物化学发展的新内容,并增加了与社会生活、专业实际密切相关的知识介绍。
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接受能力,来选择难易适中、先进实用的教学内容,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医用化学包括无机化学及有机化学两部分,这两部分包含的内容很多,我们精选了和专业联系紧密的内容精讲,无机化学部分侧重于四个方面,即:物质结构与性质、碱金属与卤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以及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有机化学部分侧重于烃的性质、烃的衍生物系列,特别是油脂、维生素、糖类及氨基酸。有机化学部分重点强调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点,而忽略掉对一些空间异构、反应历程以及立体化学部分等较深的理论。另外,“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还补充了一些边缘学科的知识,例如: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化学与能源及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补充的内容以讲座的形式进行,结合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等。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打破了书本单一而枯燥的理论教学,通过调整后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医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解释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并能较熟练地进行与护理专业有关的化学计算。
3.改进教学方法,重视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方式,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教师应加强智能培养,使学生既掌握医用化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又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认为,教学内容的改革,不仅取决于教师本身的学说水平和素质的提高,也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分割。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最终目的是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会应用,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及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就非常重要了。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教师按照课本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局面,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会慢慢丧失学习的兴趣,根据专业以及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多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一是直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通过外部的感觉来教授一切知识,如果某种东西能够同时用好几种感官去接受,就应当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它。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解决基础化学知识的抽象问题,我们用大量的直观教学法。例如:模型、图片等,特别是对于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通过模型,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二是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医用化学教学中,如何让基础相差比较大的学生都能有进步?在开始的教学中我总想面面俱到,总想把什么都教给学生,结果效果并不好。经过认真思索及长期实践,我在上课尽可能使用启发式。例如,每一章节要求学生必须提前预习,上课前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你认为本节内容的难点、重点是什么?这样,能让基础好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也让基础差点的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薄弱处,上课就会更加认真。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跟上教师的思路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必须发展新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我们提供新的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根据医用化学学科的特点,我们认真整理和制作幻灯片,开发和引进电视系列教材,这些教学工具的应用使课堂教学焕然一新,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比较少,我们一直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自学,在自学过程中掌握重点,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引导学生查阅有关文献,学会自己获取知识的本领。
4.密切联系实际,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
实验教学是学生巩固、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起着重要作用。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医用化学是一门凭借实验发展起来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强化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医用化学实验并没有脱离理论知识独立开设,我们在每一章节后都及时进行实验教学,共穿插了九个无机实验、五个有机实验和两个综合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能及时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总之,从改革与实践的效果来看,《医用化学》课程的讲授基本上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随着我们三项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3
各位老师好!
我叫x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xxx”。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结构框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分为两个部分:
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
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
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
护理专业论文4
生物化学是护理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介绍生物体(人体)内的物质组成、化学变化(代谢)及其调节和它们与机体的关系,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加深对疾病治疗原理的理解。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基础不好,很难将生物化学的知识与专业课知识衔接。这就要求教师将生物化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根本上学好生物化学,并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针对本院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和特点,对生物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介绍如下。
1结合临床,精选实验内容
依据生物化学课程理论课时的安排,对实验内容进行相应的优化整合,精选了8个实验,每个实验用2个学时完成,占整个生物化学总学时的2/5。同时遵循循序渐进、基础到综合、与临床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实验项目,具体实验课程内容安排。精选出来的8个实验中,实验三、实验四、实验五、实验七、实验八都是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要求学生不仅会判断最终数值的临床意义,而且掌握检测原理及方法。删除一些陈旧过时、与基础化学实验内容重复的实验,增加相关现代化仪器分析实验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以后进入临床工作做准备。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课开展小班教学,实行分组制度,一般4名学生一组,争取让每名学生都动手参与。每次实验都安排在理论学习之后,学生首先要对实验的原理有所掌握,在了解了整个实验的原理后设计实验,先将整个实验流程列出,再设想在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要重点注意的地方。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之后,动手实验。每个实验开展之前,负责实验课的教师都会先做预实验,及时发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实验条件是否满足实验需求、药品等是否失效,保证学生实验的正常开展。
3加强对学生仪器使用的培训
对于基础仪器,例如滴定管、量筒、容量瓶等,不再多加培训。对于临床实验中要遇到的仪器,比如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灭菌仪等,不仅要讲解仪器的原理,而且要反复给学生演示。如在离心机的使用培训中,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离心前将离心的样品两两配平;离心机启动后,要等待速度提升到所需的转速后才能离开;离心机使用完毕后,要及时清洁离心机及相关器皿等。由于学生分组较多,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不停巡视,一旦发现学生错误的.操作应及时纠正,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规范操作,避免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发生事故。
4实验技能单独考核
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考核理论成绩占80%,实验成绩占20%,且实验考核成绩一般以学生交的实验报告为依据。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不管实验是否成功,就根据理论值编造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已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为此,我们单独对实验技能进行考核,并且将实验成绩的比例加大,提升到30%。此外还要对学生的实验课出勤、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及实验态度等做相应评分。这就要求教师观注每名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每次实验其实就相当于一次考核,最后8个实验的平均成绩就是该生最后的实验成绩,按30%计入期末总成绩。虽然这样教师上课比较麻烦,但是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5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在学生生物化学实验过程中加入环保意识的教育也很重要。生物化学实验要用到很多化学试剂,比如醋酸、甲醇、酚类试剂等,这些试剂在最后处理的时候,不能随意倒入下水口,而应该回收在相应的废液缸中。
作者:向俊蓓 单位:四川护理职业学院
护理专业论文5
1教学效果
1.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Seminar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得到了激发。在问题研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参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讨论,进一步建立起师生之间、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学习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掌握、思考和创新知识,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
1.2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Seminar倡导教师启发式教学,强调对学生独立分析、判断、设计等能力的培养,Seminar教学由学生自己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共同讨论、制定流程、实施操作,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法共同评价学习效果,学生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思考与学习,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提高了学生积极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与人沟通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1.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seminar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平等的参与和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从选题到文献资料查阅、分类整理及汇报等都要求由本组成员共同完成,此过程充分融汇大家的思路和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开展合作,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性和互补性,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具有良好的整合效应。
1.4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和授课水平实施Seminar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进行Seminar教学前需要提炼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研讨主题,指导学生进行准备等。课堂研讨中,教师要充分驾驭课堂,使研讨过程顺利进行。课后要及时总结、追踪反馈。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的精力,但这一过程也促进了教师的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也在不断的积淀过程中得以提高。
2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2.1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教师是Seminar教学法的组织者和主持者,教师的学术素养、人格魅力、敬业精神等是Seminar教学成败的极其重要的因素。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由于是初次使用Seminar教学法,尽管课前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经验欠缺,设计的问题深度和广度不够。此外授课老师长期单纯从事教学活动和科研工作,无参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对临床用药情况和新药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问题设计小组,精心设计问题,使其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又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同时邀请临床医生开展临床用药的专题讲座,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教师不定期到医院去了解目前临床用药的最新动态,收集临床用药中遇到的问题,把握临床药理学科的研究前沿,在授课时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性,是Seminar教学法成功的关键。Seminar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表达个人观点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习惯传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法,不习惯自主发现问题、查找资料、讨论并解答问题的学习方式。有些主讲学生由于资料准备不充分,导致一些Seminar的内容质量不高。而对于听讲者而言,如果预先没有一定的准备,难以提出更多的问题,讨论过程中不能做到人人积极参与。因此今后有必要细化奖惩措施,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予以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时常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表达个人的观点。
2.3Seminar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该教学法不适合大班教学,也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由于受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多、负担较重,而Seminar教学法在准备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使得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因此结合药理学的学科特点,应针对课程内容选择性地开展Seminar教学,在比较容易理解、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采用Seminar教学法,而在知识点抽象、理论性较强的章节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Seminar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结语
总之,我们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到药理学教学中是一种教学互动的新的尝试,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参与的现象,营造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双向互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及集体荣誉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交流与互动过程的本质特征。因此Seminar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论文6
1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发展和卫生保健事业发展需要,系统掌握护理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老年护理学等基础知识,具备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初步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不仅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等工作,还能胜任在养老机构、社区、家庭等领域中进行老年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级专业护理人才。
2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设置,立足于国家卫生事业和地区养老事业发展水平,并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校企共建”为平台,打造以护理学为主体、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中医学知识、彰显老年特色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种描述形式:①按照内容分为公共课程、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4个版块,共计1988学时;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共计285学时,约占到全部学时的14%。②按组织形式分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二者共同构成了整个课程体系。即上述每一个版块中均包括理论和实践2个部分。本文介绍的是其中“护理学专业课程、老年护理方向模块课程”版块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可以描述为两种形式:“嵌入式”,即嵌入在相关课程中的实践(校内实训+校外见习)、竞赛、志愿活动等形式;“集中式”,即独立于4个课程版块之外的集中实践,包括临床医院、社区、养老机构的见习和实习。“嵌入式”实践部分共计285学时,“集中式”实践部分有52周(表1)。每一学年都安排相应的专业实践。特别是在第1学年就安排了学生到社区为老人服务的社会实践,此时学生尚未接受专业课的学习,安排社会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护理、对老年护理职业、对社会养老事业树立感性的认识,初步形成自己的视角,在实践中产生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接受理论学习,这样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而且打破了以往在二年级学生才开始接触“护理”的传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社会责任感。
3老年护理实践教学的特点
3.1“行动导向”的教学策略
老年护理人才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跨专业的能力,也称为关键能力。在这种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势在必行。行动导向研究者认为,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职业活动中,通过解决职业工作任务来实现的,因此主张在教学中要引入行动导向式学习,通过行动导向型教育或培训,才可以使学生获得职业行为能力。“行动导向”教学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如工作过程教学、项目教学等。
3.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对象、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具有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以及要求5个要素,及实现工作过程的6个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基于此,在校内实践环节设计了“工作过程”导向的老年护理学实训课程。具体为:将真实养老机构护理工作内容改编后引入校内课堂,设计成一个由若干工作情境组成的工作过程,每个情境中均有不同的工作任务,各情境及其当中的工作任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当一步步地完成各情境中的工作任务时,也即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举例见表2。以上实例为1个教学单元,加上教师点评环节共计4学时,对象是1个小组的学生(约10名/组)。以上实例满足工作程序的5个要素:对象是患者,工具是护理操作和语言,工作方法是护理程序,劳动组织是1个由3个班次组成的护理团队,要求是护理操作标准及岗位制度。以“工作过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与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步骤是一一对应的,力求体现工作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宜安排在三年级进行,一是对以往所学护理理论与单项操作技能的整合与提炼;二则在进入生产实习前开设,有助于学生较早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3.3以“校企共建”为平台的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3.3.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除了传统的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教学医院之外,借助“校企共建”平台,开辟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已有3个,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民办非盈利慈善组织等不同性质的机构。并于20xx年其中1个教学基地挂牌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学生的见习、实习与志愿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
3.3.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不仅用来鉴定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而且用来鉴定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是指对职业教育队伍中一类教师素质的个体要求,而且是对整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要求;不仅指教师个体素质,而且是指教师队伍构成。基于此,一方面建立教师定期到养老机构学习进修制度和临床带教培训制度。通过定期(每年不少于8周)到养老机构进行护理实践、任职、考取护士资格证及养老护理员证书(中级或高级)等途径提高在校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集体备课、专职教师下机构指导、定期交流沟通、师生互评等形式,加强兼职教师的临床带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养老行业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科研机构老龄问题研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来校任教、讲座等途径,丰富老年护理教育师资队伍,使其更加多元化。在未来,还将建立专门的老年护理教师教育培训基地,实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3.3教学资料开发
根据实践教学特点,已编写一系列实践教学资料,包括《“双师型”实训教学导师指导手册》《实践教学计划和大纲》《老年护理实训指导及评分标准》《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老年护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等。以《社区与养老机构见习手册》为例,在其中的“养老机构见习”篇,分为养老机构物理环境、医疗护理环境、护理人员工作制度与内容、常见老年护理操作、养老机构人文环境等几大部分。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见习的认知特点:先从整体的物理环境开始,对养老机构先有感性的整体认识;随着见习的逐步深入,开始接触到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日常护理操作等内容;在经历了数周的见习之后,开始逐渐体会到养老机构的人文环境,如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孝道氛围等。对学生而言,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外表到内在,这是一个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另一方面,对带教经验并不丰富的养老机构教师来说,有了手册的指导,厘清了教学思路,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结
本科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是在传统护理学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的突破与创新,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培养职业情感、训练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的作用。但在建设初期,仍存在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①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关系、老年护理相关实践与整体实践教学的比例关系。虽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早临床、多临床”固然有其优点,但针对本科老年护理专业人才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知识获取与转化的能力、发现与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否则只能称之为只会操作的“匠”而不是“才”。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是通过“理论+实践”双重途径实现的。因此,理论课程不能盲目删减,实践课程比例亦不能盲目扩大;不仅在学时数上要严谨制订,在教学内容上更要科学选择。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尚有待稳固。就目前我国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来看,亟待出台保障“校企共建”合作机制的法律法规或政策体系。③对本科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乃至整个课程体系设置的评价有待开展。由于本科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时间短,对该课程体系的评价是下一步的工作,应从行业、学生、教师三方进行质性研究和量化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其进行修订、完善,以提高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
护理专业论文7
1实践教学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护理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然而在护理专业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观念落后,存在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探索出适合于护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护理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为此,采用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以适应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
2.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等专业内容,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出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这对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2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护理教学仍然以教师课堂讲授和实训教学为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被动的“灌输”对象来进行培养的,教师往往过多地强调其接受性而忽视其能动性。由于许多学校没有建设实训基地,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的学校并不多,能让学生去医院见习的也不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可以梳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强化实践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地位,不仅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一种良好途径,更是为护理专业的理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补充和参考。
2.3是运用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度保障
护理专业以培养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等方面的高素质专业人员为目标,属于技术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因此,通过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保障,可以使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管理上更为严格。
2.4可促进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
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通过让学生在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医疗服务体系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更是为学生和医院创造了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通过建立与护理行业发展相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出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就业。
3护理专业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保证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的实践教学质量,我校早在20xx年就建立了20xx平方米的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目前已发展成为省级财政重点资助的专业实训中心。校内护理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成功运行,为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保障。校内实训中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紧紧围绕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来进行,以实训教材的编写为主线,形成了一套适合于护理专业教学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例如,在内科护理实训教学中,以疾病护理过程为主线,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行完成整个护理程序等开展实训教学。
3.2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体系的建立
教学见习体系的建设以附属医院为主体,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临床见习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启发及指导作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进一步巩固了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习、实践、沟通协作和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自觉完成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
3.3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校外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而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因此,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此,笔者将从以下3个方面加强和保障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体系的'建立。
3.3.1加强校院交流,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我校多年来一直与多家“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如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与合作关系,这为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临床一线进行毕业实习提供了稳定的实习基地。
3.3.2完善毕业实习体系的机制和管理措施
学生到医院进行毕业实习的时间定在第三学年,此时学生已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到实际工作岗位实践的基本能力。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估和监督机制,是保证毕业实习良性运转的重要前提。毕业实习采取医院与学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实习计划、组织、实施、检查和监督等。应根据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由学校教师与医院临床一线专家共同负责制订和编写实习计划。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岗位训练和操作,全程跟踪学生的毕业实习,并将医院作为护理教学的实践场所,结合医院的实际护理操作流程讲解专业知识,以拓展教学内容和改善教学方法,完成对护理专业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再培训。
3.3.3建立毕业实习的考核评价机制
毕业实习的考核由学校与医院双方共同参与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两方面。其中学生的实习表现与实习报告各占整个考核的50%,实习表现包括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无违纪现象、能否严格遵守和掌握护理操作规程、能否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岗位实践等。毕业实习结束后,学生自行完成实习报告。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毕业实习表现以及实习报告,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评价。综上所述,通过以校内实训中心为依托的课程实践教学、以附属医院为主体的教学见习、以“二甲”以上综合性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实习3个层次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有意识地培养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了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竞争能力。
护理专业论文8
1、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
当今教育专家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传授专业知识看的同等重要,也有的教育专家认为在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放在首要位置。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笔者认为,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和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常用的启发式教学包括逻辑推理、比喻引申、正答反问等方法:
1.1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从基本知识出发,从浅到深,由易到难,层层诱导,步步深入,使欲释的问题得到解决。例如在讲到水肿时,首先是其概念,水肿是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过多积聚,为什么会积聚呢?直接发生机制是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结果,表现为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那么毛细血管内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淋巴回流受阻都可以导致水肿的形成;水肿又如何维持和发展呢?那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率下降和(或)肾小管重吸收增强使机体钠水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形成潴留的结果,因此使水肿得以维持和发展。如此层层深入,水肿的基本发生机制学生就牢固掌握了,那么学生对临床上所有疾病引起的水肿就不难理解其发生的机制了。相应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1.2比喻引申
比喻引申是指列举人们日常生活中易懂的事例,从而联想到所要解决的难懂或抽象的问题。一个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往往给人们留下难忘的记忆,可以起到化繁为简,触类旁通,一点即明的效果。例如讲到休克时,休克期大量的血液淤滞在微循环内,可比喻为“一潭死水”。总之,比喻引申要做到反复酝酿、精心推敲,恰到好处,从而使病理变化像一幅幅多彩丰富的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
1.3正答反问
正答反问就是在叙述一个问题后,为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可以从另一个方面提出某种假设来探讨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问答法和比较法两种教学法的结合,它有助于学生辨证观察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问题广度和深度的认识。例如在讲到心力衰竭时,慢性左心衰可导致肺淤血,在患者的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的漏出,并可见典型的“心力衰竭细胞”等改变,可反问:如果不是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而是外伤等其他原因所指的肺出血,肺泡腔内能否出现“心力衰竭细胞”?由此引出“心力衰竭细胞”不仅见于左心衰引起的肺淤血组织里,也可见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出血的肺组织内。
2、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
高专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教学课时仅占整个病理学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但课时短少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实施课堂讨论式教学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呼吸衰竭时,大纲要求两个学时完成,仅以教师讲,完成全部内容较为困难。因此在讲具体内容之前,先让学生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然后围绕概念预习其发生机制,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列出提纲,在下节课展开讨论。课堂上,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作为教师,也不失时机的加以指导,一个学时的时间就将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掌握了。教学效果非常好。当然,讨论式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并不轻松,学生要用比传统多几倍的时间去预习,查阅资料。但是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思、勤做,敢于标新立异、同中见异、平中见奇;对于学生的不恰当、古怪甚至荒诞的.问题和念头教师不要取笑责怪,而要正确引导、耐心分析,在信任、尊重、平等、友好、谦逊的气氛中保护学生质疑和回答问题的勇气与兴趣,激发他们追求科学真理的浓厚兴趣,启迪其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这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宽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减少了教师“填鸭式”的教学。
3、教学理论与病理实验相结合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加强病理生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点应有所侧重,理论课侧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详尽、透彻的讲授;实验课则通过复制某种病理生理过程的模型,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记忆、理解。例如讲完缺氧后,在实验室,让学生在小白鼠身上复制出乏氧性缺氧、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两种病理生理模型,不但验证了课堂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上述能力。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并重,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学生普遍反映较好。
4、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有的内容像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确实很抽象,学生往往难以想象、理解,真实的事物与文字的描述之间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样,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老师利用教学课件,将真实的病理观察模型、典型的临床表现图片直观、形象、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教学效果自然就好,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再者,有些实验操作难度大,学生单独操作的话,成功率低,达不到实验要求效果,教师就可以结合多媒体开展实验示教教学,例如在进行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时,由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并利用仪器和多媒体相连,在家兔失血的过程中,其心跳、呼吸、血压、压差的变化就动态的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学生不但感受了实验氛围,而且印证了课堂理论,普遍反映比自己操作的体会还深。因此,对教师来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模式,学生才有更好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教师只有具备较强的知识能力,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护理专业论文9
想要写好护理专业的论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大家不妨多看看范文,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护理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
摘 要:做好医疗事业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基础事业,这项事业的主要后备力量就是护生,而决定护生能否做好以后的护理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护理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形成过程中的职业道德,然而在现在的大多中职卫校当中对于护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存在一些理由,一些教育内容流于形式,不能与实际相结合,严重违背了中职护理专业护生培养的要求,在教育的方式上也只是注重灌输式教育,课堂气氛过于呆板,学生并不能学到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本文从中职护理专业护生的特点出发,结合在职业道德培养当中存在的不足,对如何优化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中职护理专业 护生 职业道德培养 优化措施
为社会输送大量医疗服务行业一线人才的主要基地是中职卫校,其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能够适应该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越拉越多的医院已经从过去的公益事业转变为盈利事业,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也转变为服务与消费的关系,这就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而护患关系往往决定了医患关系,可见对护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中职护理专业护生的特点
现在大多数中专护理专业护生为90后独生子女,还有就是大多数护理专业都是女生,由于都是在家里的呵护下成长的,从小优越感就比较强,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这就造成了在平常处理人际关系时不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去应对,在学习一些医学知识时常常会形成压力,使得整体的素质就出就比较差。可以用青涩、多变、可塑来形容这个年纪的学生,青涩主要是指他们的情绪不够稳定,多变主要是指性格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可塑是指学生也容易被引导,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教学时就需要循序渐进,缓慢进行的教育方式。
二、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在目前的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中存在一些理由,一些教育内容流于形式,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具体表现如下:
1.对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缺乏重视。一些中专院校对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够足够重视,觉得在学校期间没必要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工作后也可以继续培养,使得现在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目前状况不容乐观,造成了学生在选择工作时,非常看重工作的地区以及提供的'工资和工作时间,很多毕业生都选择留在一些大城市,造成了一些岗位应聘人数多,一些岗位冷清的局面。还有就是造成了上岗后不够敬业,奉献意识不够,过于逐利,这都是因为在校期间对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缺乏重视的理由。
2.职业道德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一些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薄弱,不能满足现在职业道德的工作要求。首先,教师大都不是专业的,非专业教师居多。第二是与其他学科相比, 职业道德教师更少的机会去参加职业道德实践,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不多。第三是缺乏对护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入研究。第四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概念是相对落后, 教育护生时缺乏 、平等和尊重。第五是一些教师缺乏耐心,不去主动地关心护生。
3.社会上对中职护理职业缺乏认同感。我们的专业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起点低,在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理解护理教育的重要性不够全面, 从而使被动接受中等护理教育的人相对其他专业多。一些学生因为高考失败才选择到中等职业护理专业学习,而不是主观上想去学习护理专业。
4.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存在局限。教材上虽然指出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没有足够的实例来说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可以说知识一些口号式内容,还有就是教材缺乏针对性,由于护理专业护生以后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是关乎人的健康理由,并不是像其他行业一样面对的是商品,所以就需要严谨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然而现在的教材适用于很多专业,对护理专业的针对性不强。
三、如何优化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策略
针对中职护理专业护生职业道德培养存在的理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地措施来优化职业道德培养策略。
1.加大对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引起重视,多举一些职业道德素质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事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言传身教,中职的护生正处于没有形 生观和价值观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职业道德引起重视,那么学生也会对职业道德引起重视,从而在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
2.提高中职护理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现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要求和学生多变的性格,对教师要进行再教育,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定期参加教育培训,在平常的教学时要多注重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和对患者负责的工作责任感。
3.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爱心。学医和做人紧密相连,护士走进教室的第一课就是应该培养一种爱心,学生在进行教育实践时要进入医院进行餐馆和走访,使护士能够对医院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医院进行临床实践的,在实践中可以发展服务的意识,可以学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培养一个充满爱心的自己,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4.营造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氛围。社会氛围对护士职业道德培训的有一个比较大的影响和制约,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对护士的职业道德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利的环境会对护生的职业道德产生负面影响,良好的氛围会在潜意识中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 顾冬梅,俞杰,沈红五.支持性心理干预对护理本科生实习成绩影响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xx(03)
[2] 徐萍,罗金艳,项颖卿.高职院校护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与策略[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xx(09)
[3] 李霞,黄丽萍.浅谈基础护理学教学中护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 卫生职业教育. 20xx(01)
[4] 陈斯祁,郭志芹.强化高职高专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xx(04)
[5]彭德金.高职院校《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内容的处理策略[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xx(03)
[6]穆桂斌,张春辉.大学教师人格特质、职业认同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xx(05)
作者简介:赵至国,男,出生年月:1981、2,籍贯:青岛胶州里岔,学校:青岛第二卫生学校,研究方向 :解剖学老师。
护理专业论文1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突破,每个学校的专业都逐渐增加,其中护理学最近这些年尤为热门。护理学可以称得上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其实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改革和相关法例的实施、患者自身的维权和保护意识增强,这就使得每个任职的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此之前必须要在学校内得到更好的教育,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护理学的高职院校们奉行着“培养技术型人才”这一宗旨,对于学生的教育不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在于实践的操作性、素质的培养上。要想达到更高的实践能力,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必需的,只有打好底层基础,才能建好“上层建筑”。下面,就当前医学高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加大对护理实训室的建设
(一)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实训室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学生学好知识,就要在实训室维护一个严格的秩序,目前大部分护理学校都是班级数量多,负责上课和准备实验用品的教师相对较少,再加上上课任务繁重,这些因素就很容易导致上课秩序混乱,就会影响教学的成果。针对这个弊端,可以制定一些相关制度,比如说:仪器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实训室的管理制度等等,用这些成文的规定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还要有人进行监督与检查,并进行及时的汇报和反映。及时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该穿制服就要穿制服,还要注意戴口罩,注意操作中的细节,以防在就职后把不好的习惯带到工作中去。
(二)其次要完善实训室的基础建设
我国的医疗事业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医院里的医疗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为了使得学校里的实训教学能跟得上临床护理的需求,学校也应当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替换,一些基础的设备实训室中都是必须具备的,例如:护士站、急救室、呼吸机等。还可以对不同科室进行分组,让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科室,实现资源共享。实训室不仅可以检测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临床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在实训室中加入多媒体,丰富课堂的.内容,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的方便、快捷,也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项操作。
(三)还要注重实训室的学术环境建设
整洁的环境和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促使人更加认真地学习并培养出严谨的意识。在对实训室有了明确的规范和设备的更新后,就要对实训室的学风进行改头换面,打造一个拥有浓厚学风的文化课堂,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的思维融入进去,做到以人为本,对课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在各个教室或者楼道挂上著名医生的理论或者画像、学校口号等,以增加专业性和趣味性,增强人文的气息,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教学楼。
二、实践教学进行相应的改革
在实际操作之前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学扎实,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也就代表着医疗知识的不断发展,这也就要求专业的教师必须要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库”,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都要具备,这样才能让学生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这一点,学校可以在每个假期指定不同的教师在医院进行培训和学习,学习完成之后,再开相关的报告会来对学习成果做个总结,让其他教师也能学习和了解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调整学习课程的比例
学习的目标有了改变之后,课时的分配也要进行改变,增加实训的课时,做到精讲,以提供更多的时间来操作,还可以延长实训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进行加强训练,教师要严格的对他们进行要求,采取集中化的训练,在训练之后还要进行考核,务必要达到人人合格的成绩才可。
(三)统一的操作标准
学校相关部门把学习到的操作和理论知识进行汇总并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个学生、老师的手里,使得教学、练习、审核都有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可以规范学生们的操作,更加标准和合理。
(四)打造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在课前准备好课上所需物品,由教师做示范,学生们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的操作,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中缺失了学生们自己主动思考的过程,限制了他们的灵活性,也使得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所以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实训课前要自己准备实验所用到的物品,让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的来说,加强医学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加强,更要明确实际操作对每个学生的重要性,对实训室的建设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也减小了学生走出学校后对真正工作中的不适应,越来越朝着与临床无缝接轨的目标前进,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工作后更快速的适应,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改革达到其真正的目的,向社会输送有价值的人才。
护理专业论文11
摘要:从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问题着手,研究护理实训基地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制定,为其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培养护理人才,深化护理专业职教和课改,推进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建设,创新办学模式,提供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体系
20xx~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分别资助各地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建成一批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以下针对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及评价体系谈几点认识。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问题
装备更新迅速,管理理念滞后 依赖政府投入,短期内实验实训设施装备条件明显改善,但装备规模扩增后的管理矛盾突出。表现在规章制度不全,人员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完善,管理理念滞后,措施方法陈旧。
招生规模扩大,实训工位不足 职业院校连续几年的扩增招生,部分已建成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结构布局与功能已不能适应迅速增长的学生人数。
依赖国家支持,缺乏后续增资 上级财政支持的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实训装备。其特征是导向性、一次性,而非经常性的资助。各校应该根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改革、就业需要等,有计划、有步骤地逐年追加投入,保障可持续发展。
部分资源冗余,设备利用率低 过分豪华、不切实际的高档装备,至今作为实训陈列展示,没有发挥应有的实训功能。平时闲置并不参与实训,成为上级主管部门检查时的摆设,时间久了又要面临淘汰或更新,造成资源浪费。
开放时间不足,实训服务不够 实训过程缺乏开放性、综合性,不能高效合理地使用实训室。由于管理协调、信息反馈、服务准备、实训耗材等因素,实训过程不能向全体护生全天候(包括双休日、节假日等)开放;学生不能自选实训项目;影响护生实训时间的自我掌控,不利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法陈旧,实训项目欠新 实践教学仍采用教师原本熟悉的教法,没有紧跟临床护理技术的最新进展;教材依旧,教法照旧,项目陈旧,有的脱离临床实际,有的临近淘汰;新的临床路径和护理程序没有进入实训基地,尤其是专科护理技能实训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实践教学课程改革深度不够。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指标构建
(一)评价目的作用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的目的,取决于不同的评价主体。财政部门是教育投资方,依据投资目标的实现与否,评价实训基地建设的质量与运行效益;教育部门是职教的监管方,依据基地的社会性质,评价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是经营方,依据行政管理的目标任务,评价其执行及完成任务的经济与社会效率;教师与学生是实训基地的使用方,评价其实用性、方便性和创新性。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目的归纳为如下几点:(1)总结成绩,发现问题。(2)判断质量和运行成效。(3更新理念和调整思路。(4)争取达标,赢得信誉。(5)以评促建、促改、促管。(6)吸取经验,以利再建。不同的评价目的,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产生不同的评价结论。但无论何种结论,越是客观公正和切合实际,越能产生积极影响和预期效应。
(二)评价理论依据
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科学的评价理论是基本要求。它是统一评价认识,制定适宜标准,作出公正评价的基础;也是评价结论发挥积极作用的内在力量。各地抽调的评估专家,其评价理论的知识储备不同,所以各有所长。分组时,评估专家应取长避短,各司其职。常用的评价理论如下:
实证主义理论 认为凡事物总有数量,有数量就可测量;经测量可知量变,有量变就有质变。以测量数据作为分析判断依据,以数据说明问题,做出基本评价。不可测量的部分采用一定的方法将其转化为可测量的部分,再进行论证评价。
目标分类理论 依据评价目标,将评价对象先行分类。分类后由于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易于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避免一概而论的模糊评价,使评价更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便于依据评价结论进行实训基地建设的整改与完善。
知识构建理论 凡评价,总是选择事物的某一进程,进行时间横断面的随机抽检分析,不必等待相关知识与经验完备以后进行。投巨资建设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是近五年内的事情,其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既需要时日,又分成阶段。根据构建主义理论,评价中的分等分级更符合事物发展的阶段论。
社会需求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社会需要。社会需求常可用作评价标准,用来评价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社会服务功能越好,符合社会需求程度就越高。
科学发展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科学发展,指在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临床护理与社区护理、普通护理与特别护理、疾病护理与康复护理等实训领域,实训项目的衔接、融合和配套;管理模式的选择与运行机制的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技能培养与就业导向;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理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评价重点在于人的'作为而非实物装备。对实训基地的结构与布局、设施与装备、数量与质量、管理与效益、规划与发展的评价,最终是对人的管理能力、创新水平和工作效能的评价。因此,评价的重点不是事物的数量,而是工作的质量;不是设备的多少,而是发挥的价值效应。
上述理论在评价中配合应用。理论不能以偏概全,单一理论在实践应用中,总有自身缺陷和盲区。
(三)评价原则要素
理论与实践一体原则评价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要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即“理念要新,实践要行”,说到做到,做到写到,写到看到,看到评到。
软硬兼顾原则软件指管理、效益和效应,硬件指装备、设施和设备。软件是质量价值所在,硬件是数量实物基础。基础扎实,管理到位,则能产生效率和效益。评价时要更看重质量和效价。
内外结合原则评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眼光要关注校内校外两方面。加强内涵建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并服务于校外需求。评估专家不应仅按照主观认识评价,更应依据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的程度。不仅横向评出高低,更要纵向评出服务满意度。
量效转换原则等级对应评分,评分对应等级。教学评价应以数据测量为据,难以量化的绩效考核,可通过量效转化公式或量表,折算成统计数据,再进行分析评估,做出定级评价。
(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评价理论和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方案制定
(一)评价标准等级
评价标准很难有统一的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由评价主体确定,依据评价目的而变。(2)评价标准应需而生,因时而异。(3)现代评价标准正向“由刚转柔、由量转质,由物转效”演变。所谓标准,只是变动的量标,而非固定的钢尺。可在上述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参考标准。根据上述评价体系制定的评价标准,较适宜校内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评价,尚不适宜校外医院临床教学基地的评价。
评价等级有的地区将评价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与优秀三级;有的采用星级法分为五级(一星至五星)。前一种方法有明显的定性态度,后一种方法分级排序而不定性表态,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更易为大家接受,利于继续努力晋级。星级标准应预先制定,评价结果对号入座。即使自评,也能预测自己所在等级,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评价策略方式
评价策略客观公正的评价应采取相应策略。(1)明确评价主体。评级主体可由出资方、承办方、用人方三方组成的专家群体担当,也可聘请专业中介评估机构主持。(2)预先公布评价方案,包括评价时间、评价对象、评价标准、评价量表、评价程序、评价方式、评价等级、评价用语等,形成完整的评价执行方案。(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护理专业实训基地评价,宜采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实到虚、由硬到软、由量到质的递进策略。先从硬件环境切入,转入实训项目,再看管理效益,细审创新规划。(4)集中评价结果排序分级。做到全面掌握信息,总结特色亮点,理出成功经验,写出评价报告。
评价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内审自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管理人员根据评价标准,先期内审自评自纠。内审自评应严格把握评测积分要点,从严入手,账物对应,数据准确,计算正确。(2)外援参评。聘请兄弟院校护理专业负责人组成外援同行评审组,对本校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评价。外援参评借助外脑智力和经验,较能发现问题和缺陷。因是专业同行,评价更为中肯求实。(3)专家点评。由临床护理专家、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点评。他们平时参与护理实践教学,熟知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内部情况,能够抓住要害、缺陷、问题进行分析点评。(4)上级抽评。由国家或省级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现场评价。上级抽评程序严谨、科学规范,评价权威,效应明显。尤其是他们的评价意见,可作为指令,贯穿于后续整改实施之中。
(三)评价过程报告
评价过程 听取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查看过程文件资料、测量核查硬件数量、调查取证管理效能、观摩实践教学授课、座谈创新发展理念、交流各方评价观点、撰写初步评价意见、集中反馈建议信息。每一过程均有材料纪要,以便综合分析评价。
评价报告 评价报告分会议报告和书面报告两种。会议报告也称即时报告,一般于评价结束时,当面反馈给受评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书面报告也称事后报告,一般于评估结束后,各路专家集中比较分析,广泛听证意见,综合评分论定。书面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评价组织过程描述。(2)评价意见汇总(包括分类评价意见和总体评价意见)。(3)成绩亮点归纳。(4)缺陷问题指点。(5)整改意见建议。(6)重点努力方向。(7)评估专家签名盖章。评价报告应注意读者一般为专业负责人以上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报告的语言应言简意赅(1000~1200字为宜)、规范流畅,意见应实事求是,态度要真诚坦率,亦应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常唐喜,侍杏华,王艾兰.护理实训基地建设新探[J].教育与职业,20xx,(21):169-170.
[2]陆秀华.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当代护士(综合版),20xx,(3):26-27.
[3]华危持.护理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xx,(3):136-139.
[4]吴丽荣.护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的研究与思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14(14):1596-1597.
[5]张龙禄,冯小君,葛炜,等.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标准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xx,(12):55-57.
护理专业论文12
当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专业护理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人作为多年从事医学教育并参与护理人才培养的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担子沉重。目前,我国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已形成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但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至今,尚未有针对护理专业的系列教材。本人通过参编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产生了一些思考。
1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使用现状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护理专业教育计划所列的基础医学课程,迄今未见一套教材是按护理专业培养的要求编写的。全国大部分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所使用的医学基础教材是借用医疗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护理专业而言,专业针对性不强,内容偏多、偏深,整体分量偏重(每学时字数介于4100-6600之间)。从基础医学教育的要求来说,亦应随各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时数的差异,所选用教材也应有所不同。由于一种教材供多专业使用的普遍现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中矛盾尤为突出。故必须重视教材建设这个关键,有必要编写一套针对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及早改变护理专业教材不配套,缺乏专业特色基础医学教材的现状。
2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编写的构架
根据我们多年从事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育的经历认为,教材编写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面向护理专业,体现护理专业特点
护理专业基础医学教材的编写,在联系临床实际打基础方面应注意偏重护理专业特点。基础理论知识在保持其原有系统性前提下,应尽量与临床实际应用相吻合,但要防止牵强附会地凑合护理内容,而消弱本学科的基本要求,绝不能出现基础代替临床、理论与实际脱节或本末倒置的现象。教材的编写既要以基本理论为主干,又要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与护理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做恰到好处的延伸与扩展,达到学以致用,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不能简单的消减内容,降低要求以适合教学时数。而是要精选内容,与护理专业相关部分的'理论知识深广度和基本技能训练方面,均应着重加强,使之更切合护理工作的要求。例如,在生理学循环生理章节中有关血压的概念、正常值、形成条件和机制、影响因素等基本理论知识应重点阐明,而且应配合必要的实验,使学生理解深而透,使之与后续的临床应用能相呼应。
教材编写中,在保持本学科基本知识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对那些与护理工作关系不大的繁琐理论知识,可以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在阐明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篇幅得以充分的保证。如,在生理学能量代谢与体温章节中,关于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及计算过程尽可删除,而对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测定的注意事项应详细阐述。对体温的生理变动、散热方式、途径及调节,可结合生活过程,联系临床护理实际,做深入浅出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基础理论对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护理专业使用的基础医学教材,既要传授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又要面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学习后续的各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要为今后参加护理工作实践需要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长远发展铺平道路。
2)反映现代科学水平
一本高水平教材,不仅要介绍本学科的传统内容,而且还应反映本学科进展的现代水平,并能适当的指引未来,使读者能开阔思路,培养富于创新的精神。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现代化,要立足于不断“更新”和认真“精选”。先进性不能理解为有新必录、凡旧必删;而现代化也不是要把科学前沿和尖端内容都编进去。应该是把学术上被广泛肯定,技术上属于现代适用,且被多数医疗卫生单位引进和使用的内容编写到教材中去。
在强调教材先进性、反映现代水平时,要防止把本学科应该掌握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当作陈旧的东西而被弃之。众所周知,传统的经典理论,往往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基础理论,它对于奠定基础、启迪思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材编写应处理好传统内容和现代进展之间的关系,教材的更新仍应以传统的经典理论为主干,去掉那些已被淘汰和繁琐的内容,精选那些与现代科学发展密切联系的部分,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来阐明基本概念。
反映教材的现代水平,应按本学科的性质任务,围绕“三基”,针对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去精选内容。要注意适应我国医疗卫生的实际水平,不能把尚未成熟、尚未能被广泛使用的东西,过早过急的引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某些区域以达到先进水平,但还有较多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设备还较简陋,因此要求我们所培养的护理人员应有较大的适应性,这一点在教材编写中应有所体现。这就是说,既要吸取当代科学新进展,又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选择,还应注意反映国内外有关本学科的科研成果和进展动态。
此外,教材不同于专著,不能侧重与显示编者的学识和才干,教材的着眼点要放在适应教学所需,应便于教和学,因此,教材的结构和编排方式,要符合教学规律。
3)有利于培养能力
教材对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方面,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力培养的范围很广,我们认为应侧重以下几种能力的培养。
(1)思维能力
教材的编写在传输知识的同时,还应着力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一方面要求教材结构前呼后应,左右沟通,使学生通过阅读、钻研,能将所学的知识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而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另一方面在学生能力所及之处,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结合本学科的发展过程,在相关章节穿插一些国内外学者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史话。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2)自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容量急剧增加,因此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善于关心与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的进展,主动吸取新知识。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能不断充实和提高业务水平,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就要求教材应特别强调文理上的深入浅出、通顺明了,使教师可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指导学生在预习和复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自学和阅读能力。
(3)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医学教材,在实践能力培养上负有重要责任。应针对护理人员的培养目标,加强实验实习,实验项目要精选,适当可减少些项目,增加实验时数,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善于自己动手,主动去观察剖析所得结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作为教材应努力提高“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适合我国情况的先进性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此外,我们认为应该提倡一门学科有多种版本教材,以便择优选用。对于全国通用教材出版以后,应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评议,及时组织修订,使之不断完善,以利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
护理专业论文13
一、题目(标题、文题)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题目应尽可能在一完整的的句子中囊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研究对象、处理方法和达到的指标,使读者和编辑对
论文
研究的内容一目了然。例如:对心肌梗塞病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处理方法)监护指标的观察及护理(达到的指标),这三个要素并无先后之分,可根据文章偏重介绍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取舍,但无论怎样调整,必须直接反映
论文
所表达的内容。要用有限的文字表达数千字的论文内容,使题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必须学会概括、准确、新颖、精练地表达主题的技巧,具体要求:
1.概括:即用简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内容,体现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对全文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引人入胜,便于记忆。
2.准确:用词应符合医学词语规范,准确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实事求是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做到文要切题,题要得体,防止题大文小或用过时词语,例如“肺癌护理”,肺癌治疗可用多种手段,如果此文是关于肺癌化疗期间预防化疗药物反应的护理,用此命题就显得题目过大,不够具体和准确。又如乙肝表面抗原在国际文献检索中已普遍用HBsAg表示,再用“澳抗”就不够适宜。
3.新颖:题目一定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与已有文献的题目雷同,亦能引起编辑和读者的注意。例如“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化疗已形成常规,缺乏新颖性,而文章观察的内容是有关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如改为:“白血病化疗期间出现细胞溶解综合征的护理”,则较为明确、新颖。
4.精练:标题用词应力求简短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字,切忌冗长繁杂,用词要字斟句酌,尽量省去一些非特定词,如“的观察”、“的研究”等,不需写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的完整句型。但也不应过于笼统,过于简短,例如"中医护理”,题目虽短,却不能反映文章主题。文题尽量不用标点符号。题中数字,应尽量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不包括作为形容词或名词的数字,例如“十二指肠”的“十二”不能改用阿拉伯数字。
5.基本格式:文题应居中书写,一般不设副文题,确有必要设时可用破折号与主题分开,亦应居中书写。长标题需回行时应注意词或词组的完整,并居中书写,使之匀称美观。
二、署名
1.单位署名:单位一般指作者从事本文工作时的单位。单位署名应标明所在省市的全称,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进行联系。单位署名的数量一般不超3个,署名位置应居文题之下,作者署名之前,居中书写,并与作者署名之间留空一格。单位名称前还应标明邮政编码。
2.作者署名:作者署名必须遵守科学道德,实事求是,署名不仅是一种荣誉,更重要的是表示对文章内容负责。论文作者一般指下列人员:
(1)课题的提出者及设计者;
(2)课题研究的主要执行者;
(3)进行资料收集并做统计处理的人员;
(4)论文的主要撰写和修改者;
(5)对论文主要内容能承担全部责任,并能给予全面解释和答辩的人员。
3.署名注意事项:
(1)每篇文章作者署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人,并以参加主要工作者为限;
(2)作者署名顺序,视其在工作中贡献的大小而定。通常第一作者应是研究工作的主要设计、执行及论文的主要撰写人。署名时不应搞无劳挂名或照顾关系。当作者署名顺序有异议时,应征得主要作者的同意方可改动。指导者一般列于最后,或在文末注上“致谢”,但均需征得本人同意;
(3)在论文发表之前,参加研究者如已调往其他单位(如进修人员等),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号,并在同页脚注中说明;
(4)署名必须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笔名和假名,以示文责自负,如为集体成果,应在文末
参考文献
之前,写上执笔人或整理者姓名,便于读者咨询和联系
护理专业论文14
[摘要]目的提高高年级本科护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方法采用自编教材,要求英语教师学习护理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场景实战练习,邀请护理专业教师、外教和留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结果30%的学生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72.3%的学生认为在场景实战中能够综合护理知识和语言技能,56.2%的学生在学习后表示有信心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岗位工作。结论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职业应用能力。
[关键词]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
语言是人际沟通的主要方式,是医患、护患交流的工具,是求医问药的最基本的要素。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多偏重于一、二年级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训练,高年级的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不足。针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对高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医学英语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教学中问题分析
1.1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目前大学的基础英语教学仍然是针对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和应用能力,但基本没有在真实场景中运用过自己的外语工具,在实际的护理操作中往往出现“听不懂、说不了”的情况。专业英语学习因为缺乏需要沟通的语言环境多流于单纯的文献阅读和医学词汇学习。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的缺失使得教师和学生在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1]。
1.2教材选择单一目前的医学英语教材基本上以阅读材料和简单口语教材为主。阅读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基本语法为线索,从ABC开始,涉及的内容多半只是医学科普知识,各种医学文献文体风格的体现不足,医学词汇的涉及面不够广泛;另一种选用的文章往往是专业性很强的科研文章,作为护理专业学生的阅读材料又嫌太难。以往高年级护生的专业英语学习多采用医学生的专业英语教材和市面上流行的医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
1.3缺乏复合型教师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目前很多学校采用的做法,护理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常因英语功底不深,表达能力受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用中文重复甚至解释,学生在接触双语教学初期适应性较差[2],往往对中文讲述产生依赖性,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英文学习上。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护理专业知识,容易将学科教学视作语言教学[3]。
2教学改革尝试
2.1与基础阶段教学相衔接高年级护理专业医学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在巩固和发展学生基础英语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逐渐从学习性的基础英语学习转入应用性技能培训,熟悉医学术语,学习并掌握英语科技文体的一般特征,掌握各种医学文献的语言风格,为英语语言技能应用和获取专业知识铺平道路。
在教学当中,学生普遍反映基础阶段听力和口语的应试训练多,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是与外籍病患沟通的主要障碍。为了使基础学习向专业英语学习过渡,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然后根据基础英语水平设计教材和课堂授课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基础阶段所取得的教学成果,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另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尽快将被动的内向型知识变成主动的输出型技能。
2.2教材选择多样化备课时,同时参考若干本医学英语教程,根据医学英语语言特点,以疾病分类作为章节主题编写教案。每一章所涉及相关的阅读材料都来自欧美科技读物,由教师根据需要进行修改,在词汇方面频繁应用医学英语的共核词,突出医学词汇外来词多、词形长、结构复杂等特点,总结医学词汇的构词及语音规律;在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应注意收集那些能体现各类医学文献语言风格、文体结构、含有较多具有代表性的医学英语习惯表达以及长句子、倒装结构、结构分隔现象等的文章,并尽量采用原文。
每个阅读主题设计相应的场景练习,要求学生课外阅读大量跟护理交流实战有关的书籍和有关口译技巧的文章,在课堂上播放欧美护理实景录像和与医疗相关的电影电视剧片断,并在他们的课堂情景演练中考察学生的应用情况。
2.3课堂设计模拟英语工作环境高年级的护生已具有一定的外语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起引导和辅助作用,一方面通过对一些疑难问题分析、解释,帮助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同时对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特殊表达及构词规律、文体结构等进行总结,要求学生重点练习、重点掌握,并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
根据护士需要与病人频繁交流的工作特点,在课前假设情景,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外籍病人看病情节,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演练。甚至要求他们模仿《急诊室》、《仁心仁术》等欧美电影,设计自己的桥段,在课堂上表演。课堂教学中,适时讲授一些公共服务口译、联络口译的技巧,同时提供机会,让他们实战演练。比如,在门诊教学部分,设计的情节是“说英语的急性阑尾炎病人初次门诊,由不会说英语的医生接诊,由会说英语的`护士帮助医患沟通,并执行医嘱”。学生被分成护士组、医生组、病人组。各组之间不准提前沟通,课堂上分别从各组随机抽出1个人即兴表演。护士组的学生不得不在课前参考专业口译员的准备方法,熟记各种与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法。“演出”时邀请护理专业的教师,从护理操作、护理美学等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充当“病人”,并请他们对“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判。通过情景教学,学生原本对外籍病人的“语言恐惧”减轻了,听力和口语也得到大大提高。
2.4配备复合型英语教师医学英语课仍属语言课范畴,在教学中往往要沿用普通英语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一般医学专业课教学有所区别。英语教师熟悉语言课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时可充分利用学生已具有的语言基础,分散学生的难点。但是,为护生设置这门课的最终意义还是在于将语言与专业知识完美结合,更好地服务病人,因此无论是理解还是运用都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学习,要紧紧围绕“护理”这一主题。因此,要求从事护生教学的英语教师了解基础护理知识,提高涉外护理英语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为从事双语教学的护理专业教师强化英语能力,以复合型教师培养复合型的涉外护士。
3效果评价
3.1成绩评价考试模拟真实就医或护理服务场景,邀请留学生或外教饰演患者,由英语教师、外教和护理专业教师分别从学生的语言运用、护理专业技能在英语环境中的表现和“患者”在场景中对学生“服务”的理解和满意程度打分和评价。20xx级100名参加考试的学生中,30%能够准确运用专业词汇和正确的英文表达与“患者”沟通,服务质量和效率良好;46%的学生英语表达能够让“患者”理解,服务基本能够被外籍“患者”接受。这两类学生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涉外医疗岗位,省去长时间岗前语言培训的麻烦。
4体会
通过场景教学和实战演练,学生不仅提高了专业英语的运用能力,而且受到了专业的医疗英语口译培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直接进入涉外护理工作岗位,无语言障碍地为外籍病人提供护理服务的能力,有一些甚至能够承担起较为专业的医疗口译服务工作。在教学中我们也认识到高年级护理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课还有几个方面亟待改进:
(1)增加模拟实战的份量,尽可能邀请外国人参与实战练习,帮助学生自然融入涉外医疗的氛围,树立起外语交流的信心;
(2)主导医学英语课的外语老师应加强护理知识,特别是护理人文知识的学习,还要了解国外护理伦理常识,培养学生的专业气质;
(3)尽快编写系统化的护理英语教材,选择主题、内容适合于高年级护生的材料,将实战场景带入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的训练中;
(4)为学生创造更多与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沟通的渠道,特别是学术交流渠道。
[参考文献]
[1]黎辉.当前涉外护理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xx,10(2):169-171.
[2]隋树杰.护理本科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及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xx,13(11):68-70.
[3]耿桂灵.护理本科生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xx,11(9):54-55.
[4]周克雄.关于《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南方护理学报,20xx,11(4):52-54.
护理专业论文15
1国内外医学护理的现状
我国卫生部颁布《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xx-2010)》中就专业化护理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根据现有临床护理行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有计划的培养临床方向专业护理人员”。20世纪后期,美国在护理行业上的快速发展对其提高本国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并发症、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其他国家在培养专业化护士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我国的医学护理实践仍是以生物医学模式为主,护理病人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功能护理,着重对病人进行功能性恢复和治疗;护理教育方面则偏重于基本护理技能,在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人文学科设置的课程较少,缺乏必要的先进护理理念;同时在病房硬件设施条件上未能达到系统化的护理水平;这些问题使我国护理水平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了一定的差距。
2我国护理行业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意义
专业化护理的核心以病人为中心,根据病人在身心、文化以及社会等方面的需要,通过制定因人而异的具体护理方案,来进行身心的整体护理和健康教育。这也是专业化护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一些发达的欧美国家都已按照系统化的护理模式进行专业化护理并实践了20多年,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教学医院和部队医院也正按照这一新模式来进行护理工作和教学内容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学科的交互穿叉,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与新环境相配套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专业化的护理模式,并逐步推行,早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减轻患者痛苦,使之早日康复。
3我国医学护理的发展方向
3.1根据需要设立发展专业化护士角色。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人数的增长,人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行业将必然走向专业化发展道路。所以专业化护士的培养和发展应符合实际的临床需要。举例来说,自20xx年邵逸夫医院按照美国的先进医疗体系,率先设立了专业化糖尿病护士、特色WOC护士以及静脉管理护士,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水平、降低护理缺陷的出现次数,通过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医疗纠纷大大降低,赢得了患者的一致好评。护理专业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通常,一个护士的成长期要经历五个发展阶段,即新手、初级护士、称职护士、熟练护士和专家型护士。所以护士需要进行终身学习,来不断适应新变化,学习新的技术、调整自己的思维观念并付诸实践。
3.2通过循证,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的服务目标就是为了患者的健康利益。在美国通过立法明确要求了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要选用最佳的方案来使患者获得最好的照顾。因此,护理人员为了能够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就需要保证其护理实践是以研究为基础,即实施循证护理(EBN)。EBN是指一种科学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法,通过加大采样样本基数来进行随机试验,其本质是让护理人员积极倡导和构建依据实证来开展工作的职业素养。循证护理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应用,发扬了西方现代自然科学实验的务实精神,也体现了现代医学对病人价值观的重视。
3.3应用网络资源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医学交流平台去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医疗理念和护理方法。作为护理人员则应该具有长远的眼光,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懂得如何上网,利用网络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护理资料。与此同时,我们在使用网络上的信息时必须要考虑以下三方面的问题:①准确性。一般由政府或者学术组织通过网络发布的内容可信度较高。相反,个体或者商业性组织中未经审查却发布的信息不一定正确。②新颖性。要注意信息的时效性,不能使拿来主义,要选择最近几年的新观点、理念来进行研究学习。③信息所覆盖得范围。要了解网络服务的对象和目的,如是为学生、病人或专业人员,其报道的深度可随着服务对象不同而有深浅。
3.4加强护理行业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机制。美国各领域的护理专家在构建其先进医疗服务体系方面起到了强大的管理和领导作用。他们通过制定护理法规,在护理教育、培训和临床实践上进行严格的监管,使其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得到了有力保障。然而在我国护理行业仍只是一个医疗的分支,未能形成独立且专业化管理体系,同时还匮乏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护理队伍。邵逸夫医院通过学习引进先进的护理理念,通过实践最终得到了令患者满意的良好效果,这一举措推动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3.5心身护理是医学护理发展的新趋势。护理学的定义指: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们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所作出的专业反应。这一定义明确表达了护理的对象不仅仅是单纯的疾病,而是人这一整体,即护理是为了人们健康的服务。护士的基本职责就是帮助病人解决健康问题。护理人员不仅仅要对患者的疾病变化进行观察,而且要对他们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进行关注,要做到有针对性、平等性、预见性,用科学的方法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和顾虑。护理人员要不断通过自己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等对患者起到良性刺激从而扭转病人的不良行为和心理状态,使其早日康复。
4结语
我国的专业化护理仍处在初级阶段,护理从业人员的培养模式以专业理论学习、培训和继续教育为主。所以深入开展高等教育层次护理专业建设、规范监管护理从业人员的能力评价体系和资格认证工作,制定护理法规将是我国护理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宋丽华,王咏梅,周银玲.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和发展近况[J].中华护理杂志,20xx
[2]张平平,张江雁.日本临床护理专家及专科护士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xx
[3]张红伟,汤群,任柳清.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及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xx
【护理专业论文】相关文章:
护理专业教学论文10-07
护理专业本科论文10-08
护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06-30
护理专业自考毕业的论文10-12
护理专业优秀论文11-17
护理专业体育的教学论文10-09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0-07
护理专业论文致谢词10-08
护理专业论文开题报告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