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1】
【摘 要】楼梯是多、高层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然在高层建筑中以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但是楼梯仍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从规范规定出发,对楼梯在设计中的构成要素、疏散作用、抗震要求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住宅建筑;楼梯设计;疏散;抗震
众所周知,住宅建筑中垂直交通联系是楼梯的基本功能,这涉及到楼梯的便捷性、安全性、舒适性和专用性。
下面从住宅建筑楼梯的构成要素入手对楼梯的设计进行分析。
一、楼梯的构成要素
(1)踏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用户对住宅内部应具有功能齐备的空间和提高立面美观的要求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设计者来讲,不能单纯为了提高使用面积系数或满足开发商的要求而降低楼梯的使用质量。
我国现行规范规定,住宅共用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小于0.26米,踏步最大高度不超过0.175米,即坡度为1:1.49左右。
因此,只要我们把握住踏步所包含的构成要素,充分满足它在功能方面的需求并挖掘出它在形态表现上潜力,综合考虑结构、材料、构造及施工等各种因素,就能创作出合乎情理、充满表现力的形态。
(2)栏杆扶手
楼梯栏杆的作用主要是防护,安全舒适和美观大方是它的主要内容。
因为人在离开地面的楼梯上行走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同时对于上下层的空间,也应该考虑如何导向,这些就是栏杆扶手的实际功能。
此外,栏杆扶手的形态千变万化,可以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其形态可以用线、面及线与面的结合三种来概括。
线有纵、横、斜、曲之分:面则具厚重、轻巧、透明之不同性格,线面组合更是变化丰富。
楼梯栏杆现行规范规定,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若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0.50m时,其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05m,楼梯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
(3)休息平台
由于人的体力和耐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所以梯段的长度不可能是无限的,休息平台为人们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同时,对于直跑楼梯,人们有跌倒后发生连续翻滚的可能性。
休息平台的存在减轻了人们这种心理不安,对转折楼梯,休息平台还起到引导人流转变行走方向的作用。
按现行规范规定,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4)楼梯井
当我们爬上楼梯往下看时,楼梯井变得生动起来,特别是多折和圆弧形楼梯,它不是在单一梯段上能体验到的。
在这里,那监重复的踏步再也不复原来的简单乏味,而是变得丰富生动起来:在这里,踏步的重叠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完成了实体和空间的重新组合,实体变得更有趣空间变得更有深度感。
按现行规范规定,楼梯井净宽不宜大于0.11m,当楼梯井净宽大于0.11m时,这对于爱攀爬的小孩是十分危险的,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二、楼梯的疏散设计
楼梯最基本最常见的功能是连接不同平面的交通工具,当有异常情况如火灾等发生时,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逃生及疏散通道,因此其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人身生命的安全。
下面根据住宅建筑的高度来分析疏散楼梯的设计。
1)通廊式居住建筑当建筑层数超过2层时应设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2)6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或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500m2时,应设置封闭楼梯间,当户门或通向疏散走道、楼梯间的门、窗为乙级防火门、窗时,可不设置封闭楼梯间。
3)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顶,通向平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4)当层数不超过4层时,可将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设置在离楼梯间小于等于15米处。
5)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是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如果是高于11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6)十二层及十八层的单元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十八层级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各单元楼梯应在屋顶连通,且单元之间隔墙按防火墙要求进行设计,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安全出口。
这样多部楼梯可与屋顶平台一起形成垂直“逃生回路”;如果是18层(含)以下的塔式住宅,每层有8户及8户以内,建筑面积小于等于650m2且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的,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7)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超过十八层,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十八层以上部分每层相邻单元楼梯通过烟台或凹廊联通(屋顶可以不连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部分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且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烛照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
但现实中设置连廊影响采光和立面的整体效果,所以笔者认为可采用剪刀楼梯来代替连廊。
三、楼梯的抗震设计
地震时,楼梯是重要的逃生通道,在研究过以往的震害后发现,楼梯往往先于主体结构破坏前产生种种严重破坏,影响应急使用。
因此,楼梯的抗震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楼梯间平面位置布置时,为防止楼梯间布置导致结构平面特别不规则,楼梯间应尽量对称布置且不应布置在建筑物的尽端和拐角处,以减少结构的扭转效应;
(2)楼梯间隔墙必须有可靠拉结措施,以保障地震时不倒塌;
(3)在楼梯设计计算过程中,应将楼梯的构件作为结构的一部分参与计算,设计计算时,可以把梯板当作斜梁来考虑其刚度,将楼梯参与整体计算,以考虑其地震作用;
(4)设计楼梯梯段板时,应该考虑楼梯平台板传来的荷载,将梯段板作为托弯或压弯构件来计算,可以加大休息平台和楼梯板厚度,并提高配筋率,支座负弯矩钢筋宜贯通设置,尽量使梯板的刚度均匀,且使梯板形成双层双向配置钢筋,提高梯板的延性,防止楼梯发生破坏;
(5)可以支承楼梯段的平台梁应考虑楼梯段引起的推力和扭矩作用,加大高度和加强上下部纵向配筋,梁箍筋要加密,确保该区域在强震下有效地耗能;
(6)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避免“框架短柱”的形成,在形成“框架短柱”时,应确保“框架短柱”的抗剪强度及变形能力,防止框架柱过早发生剪切破坏。
箍筋应沿“框架短柱”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大于100mm),或在柱身内配置一定数量的斜向钢筋,并控制其剪压比,避免混凝土柱过早的产生脆性破坏而使箍筋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7)为保证平台梁和构造柱之间节点连接的可靠性,应将平台梁的纵向钢筋锚入构造柱中。
在砌体结构中,除了楼梯问的四角要设置构造桂外,楼梯间平台梁下也应设置构造柱,所有的构造柱之间宜用圈梁连成一个整体,使楼梯闻真正成为一个安全的逃生通道;
(8)条件许可时,建议采用可滑动支座将踏板斜板与主体结构脱开,以减少地震效应的影响。
四、结语
楼梯历来都是构成建筑空间的重要部分。
因此,住宅建筑的楼梯设计首先是满足其基本的功能需求,在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其疏散及抗震的安全要求,从而为人们建造出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住宅建筑设计中对楼梯间构造【2】
【摘 要】本文从建筑施工图设计角度出发,对住宅楼梯间细部构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住宅设计关系千家万户,量大面广,住宅楼梯间设计更是施工图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环节,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楼梯间的功能要求和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充分挖掘楼梯间的构造潜能,设计出舒适适用的楼梯间。
【关键词】楼梯间;多功能;空间环境;细部构造;建筑师
引言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是一项非常具体和十分繁琐的设计工作,它虽然依据于扩初设计或方案设计,但施工图设计更强调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具体性及工程施工阶段的可实施性以及工程交付使用后的适用性,它是工程设计的最终文件,也是最艰难的设计阶段。
任何扩初设计和方案设计都会遗留大量问题于施工图设计阶段,不论是功能上的还是构造上的或是专业之间的各种问题,都得由施工图设计阶段加以研究协商解决。
所以,作为一个好的建筑师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设计能力,要善于掌握和运用最简单,最合理,最科学,最适用的设计方法解决各种遗留问题,从而更好地做好施工图设计。
以下是我对住宅楼梯间细部构造的几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1、多层住宅楼梯间窗台高度及窗高问题
很多住宅的建筑设计对其楼梯间开窗问题不够重视,不但给居住者造成生活不便,也没能充分发挥出楼梯间所应具有的潜在使用功能,其结果往往是一味开高窗和开小窗,让人倍感昏暗和无法方便开启窗扇通风换气(见图1),把楼梯间看成了单纯的交通空间,从而大
大降低了楼梯间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特别是一梯三户的老五二户型,其中间住户因没有北向房间,就更依赖于楼梯间的开窗了。
我认为在确保安全和设备设置的前提下,设置500-600mm高的窗台是最适用的(见图2),第一能为行人提供最实际最直接的生活方便,特别是老,弱,病,残者,使他们能够轻易摸得着和看得见。
第二可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的观看视角,采光通风都好。
第三也可缓冲一下上下楼行人的疲劳程度,还可摆放花盆美化楼梯间环境,在老龄化的社会就更显重要。
建议有条件的多层住宅楼梯间尽量设置低窗台和高形窗,其窗型尺寸尽量采用1200x1800mm或1500x1800mm为好,这种瘦高窗形从立面看上去也很好看,要比横扁窗好看和适用得多,建筑设计要从根本上改变对楼梯间的传统看法和做法,别错把楼梯间看成单纯交通空间,应设计出使用舒适,感觉良好,环境优美,更加适用的楼梯间[1],建筑设计必须认真对待这一环节,这也是建筑师最基本的职业责任要求和专业技能要求。
2、住宅单元出入口处两个高度问题
2.1 住宅单元出入口楼梯段第二跑的折板位置问题
有很多住宅楼梯段第二跑的折板设置在单元第二道门处,简称下折板式设计,这么做我觉得不太好,会造成此处局部空间压抑感太大,特别是当住户搬家和购置大件家俱时更不利于搬运,建议应设置上折板为好,这样做不但解决了压抑感而且还为二层住户加大了分户门到梯段边缘的水平距离,不但感觉上非常之好,防摔安全性也随之大大提高。
上折板和下折板对结构专业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问题,只是建筑师应该事先提出,多加思考,从室外到室内本来反差就大,设计时应特别注意这些关键部位的局部构造处理,要时时刻刻把人的感受和生理要求放在心上,选择最佳做法,体现完美效果[2]。
2.2住宅单元出入口楼梯缓台梁的高度问题
一些住宅的单元出入口二道门处梁下净高不够2000mm(见图3),严重违反住宅设计规范,原因就是楼梯缓台梁的高度控制和地面面层装饰厚度带来的问题,通常该处楼梯缓台梁的高度为250mm,(结构净高)也有设计做300mm高,还有做350mm的,一般情况下建筑师也常常忽略梁下装饰抹灰20mm厚,再加上地面铺装地面砖或石材时又曾高了30-50mm厚,这就导致了规范要求的2000mm净高无法保证,这种现象确实很多。
虽然建筑图标注的是地面面层成活高度,但结构设计时也会出现不交圈,施工时又会出现偏差等问题,所以高度就不够了。
经调查有很多住宅楼梯间二道门处梁下净高只有1850-1900mm高,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身高也在不停地增长,1800mm以上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建筑师必须给予高度重视[3],认真对待,首先有效控制缓台梁高,根据工程需要也可考虑设计宽扁梁或无梁板式构造,技术上也没有问题,从而确保关键部位的尺寸空间,建筑专业过条件图时要认真计算核对确保高度,专业交圈时也要认真核对,工程施工时更要现场对照,决不能本专业设计完了就什么都不管了。
3、住宅楼梯踏步两个问题
3.1住宅楼梯踏步横向端部感观和卫生构造问题
现在楼梯踏步设石板材的做法越来越多,有很多住宅的楼梯段踏步只考虑了正向踏步板的挑出却没考虑横向端部踏步板的挑出,其结果造成感观不好和拖擦楼梯时产生尿墙现象,导致楼梯间污染,也影响美观。
正确的做法就是正面和侧面都应设计挑出,即美观又卫生适用,施工并不费事,也没增加造价。
另外,楼梯段的背面斜棚也应有区别主墙面装饰颜色,要与梯间墙面产生变化,用以减轻行人的视觉疲劳和上下楼转圈所产生的乏味,从而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
一点小小的改变就能带来很大的良好效果,建筑师何不为之,建筑设计就得从细微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2住宅施工图中楼梯踏步高度标注问题
楼梯是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非常重要部分,因为它不但是正常交通使用的必经之处,同时它也是防火疏散,空间转换的重要建筑构造组成,楼梯也是衡量建筑舒适度的重要部位。
但很多施工图设计对楼梯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在其防火疏散上考虑了,对楼梯设计的深度和广度缺乏足够认识。
就拿楼梯段踏步高度划分来说吧,大量的设计只给了一个总高度让施工方自己去等分,这样的作法就太不负责任了,如果按此方法等分大量踏步都得是小数点后边两位零散数,图面不好看不说,土建支模施工时根本就做不到,最后就只能由施工单位自行草率处理了。
正确的做法就是消灭小数点,充分细化,自然连续,如:当住宅层高为2900时,其每一梯段的划分应表示为(161x8)+162=1450,绝不能出现等分写法,就算是标准的整数高度也要具体写出,(150x12=1800)这样写才对。
任何楼梯踏步高度都应当认真研究,仔细推敲,在建筑设计评优时也经常查看楼梯细部构造的,梯段分数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衡量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一个具体体现,建筑师必须注意这些细节。
结束语
以上几点问题从建筑构造做法上和专业之间配合上都没有什么技术困难,只是要求设计人员应具有认真负责的职业责任心和扎实过硬的专业技能,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就是要让其建筑设计成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要科学,合理,适用,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为人服务的最高理念和宗旨[4],住宅建筑设计正是检验建筑师对建筑设计理念理解程度的最好方法。
住宅建筑设计非同公共建筑设计,空间有限,寸尺寸金,必须计较,不能有半点忽略和浪费,住宅建筑设计关系千家万户,量大面广,必须重视,作为一个优秀的建筑师并非一定要设计出什么宏伟大作,能把身边最普通,最常用,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住宅设计做好就很了不起了。
参考文献
[1]周海霞 关于多层住宅楼梯间设计问题浅见 [J]. 陕西. 陕西建筑, 1998.02.
[2]方海伟 浅谈住宅建筑的楼梯设计 [J]. 北京.大众科技, 2010.06.
[3]艾思平 多层住宅双跑楼梯设计中几个问题奥和研究[J]. 安徽.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1.02.
[4]程述成 楼梯[CIP]. 北京.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162-166.
【住宅建筑楼梯设计】相关文章:
建筑住宅规划设计10-07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论文10-12
住宅设计建筑节能论文10-08
住宅建筑设计相关论文10-07
浅谈住宅设计建筑节能论文10-06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的问题探讨10-08
建筑节能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论文10-05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分析的论文10-06
山地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