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试议建筑遗产保护及发展计策论文
一、规划设计的符号化
笔者走访四个古镇,发现开发商们为每个古镇都挂上了一个“牌子”,这些牌子就是“符号”,它包括了古镇的功能布置,房屋格局等。以丽江为例,丽江商铺客栈众多,交叉分布,网友调侃人生四大俗事“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足可以知道丽江客栈的泛滥,其他古镇上也有类似的影子。每个古镇似乎都是千篇一律的牌坊、仿古水车、浮雕及水系。游客们拿着不菲的门票费,千里迢迢来旅游,应该不希望自己踏过的是雷同的青石板,看过的是类似的“古木”建筑。试想这些表面的“符号”也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二、旅游产品的符号化
各地的旅游产品本应该以自己的文化特色进行浓墨重彩,而如今文化已交叉泛滥。丽江特色的纳西风铃、凤凰特色的吊脚楼、乌镇特色的乌篷船、周庄特色的戏台,在一个地方可以兼容。各地的特色游客可在同一个古镇一览无余。如丽江的东巴字画的手工艺品,笔者在黄龙溪、凤凰也看到这些旅游小商品。乌镇的披风笔者在丽江也同样看到。这样的产品设计理念,导致销售给游客的只是一种“符号”消费产品,满足旅游者的好奇心理,忽略对传统文化价值的显现,使之沦为庸俗化、浅薄化和纯商业性质的旅游商品。
三、文化体验的符号化
现象旅游的“符号化”让游客停留在对目的地文化的表面参与上。游客只是为了旅游而旅游,拍照、上图、发微博,完成这三个步骤就完成了整个旅游,而没有实质性的作为参与者参与进去。古镇的游客以散客为主,大部分游客来古镇为了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而现今,原住民朴素的民族文化发展成纯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在外来游客和商家的冲击下,旅游文化体验也变为单一化,长此以往本土文化势必会被外来文化吞噬殆尽。
由于文化自身发生改变,旅游体验也逐渐发生变化。旅游者“符号化”的消费,导致了古镇旅游地产大规模扩建。这种大规模使古镇开发已泛滥成灾,更加“符号化”。现如今只要有几间古屋,都会被雕琢成古镇的模样。新扩建的古镇大多是在钢筋混凝土的结构涂上一层层厚重的油漆外表,再在那些会馆里陈列一些仿真字画古器,看起来历史悠久,实则不然。古镇打造的时候应保留本地风味,还历史一个真实,而不应加入与该古镇格格不入的元素,古镇的古建造里面存留了几代人的生活模式,它反映出了一个地域的文化传统,我们不应邯郸学步,如果只满足于形式上的多元化和特色的广阔性,自己的文化也就无所谓特色无所谓存在了,这样的旅游也归于平淡毫无价值了。对于这种文化之间的交叉融汇,我们需要有一个标尺,一个权衡标准,因为文化是古镇的魂。保护古镇类古建筑文化的首要是唤醒并激发起土著居民特别是年轻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自觉”,引导他们主动地热爱古镇历史文化,并积极投入到古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日常工作中去。其次是做好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建筑可以重塑,文化却不能复原。
我们不希望看到伴着古建筑拆迁,古镇的历史与文化默默消亡。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古建筑只是一味的复制,而失去了本身文化涵蕴。再者政府应重视保护历史遗迹并限制游客数量,保护古镇的生态风貌,而不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后对于游客,我们更多是要作为一个参与者,提高自身旅游素养。“游客轧闹猛,尽是人山人流,未曾了古镇景色;商家铺天盖地,尽是纸醉金迷,错过了古镇意境;满眼古式建造,尽是穿衣戴帽,错过了古镇价值。”这是巅峰智业群体总计划师、北京达沃斯旅游计划设计院上海分院院长陈元夫如是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会再有如此感叹,能在古镇凭栏独望感受历史的厚重,体验真正的古镇味道!
【试议建筑遗产保护及发展计策论文】相关文章:
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论文(精选5篇)06-23
城镇历史建筑保护概述论文10-13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1-10
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11-07
保护文化遗产的英语作文03-29
绿色建筑论文07-30
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10-26
保护文化遗产的倡议书06-05
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02-20
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