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地方建筑石刻艺术探索论文
浓厚的佛教和儒家文化题材
江西东北部的建筑石刻艺术中体现出明显的佛教题材,我们知道佛教的传入给中国建筑石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土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像、碑塔、窟龛等佛教雕刻艺术开始遍及全国,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雕刻艺术领域,如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均为中国雕刻史上的绝世佳作。而江西建筑石刻上也突出的体现了佛教的艺术气氛,如图4《景德镇通议大夫祠石柱础》、图5《婺源汪口村俞氏祠堂柱础》,这两个柱础均以莲花瓣的形式雕刻而成。图6《王氏宗祠石柱础》,与其它柱础不同的是,这个柱础由三部分组成,最下面为方形底座,中间部分呈六角形,表面雕刻有几何纹样,最上面为圆形。以上三种柱础均以莲花为主体,图4和图5的莲瓣围绕圆柱呈散开状,而图6采用线刻的形式刻画成抽象的莲瓣。这些石刻刀法准确、棱角分明,风格迥异,但无论莲瓣如何变化,均体现了佛教中莲花的题材。除了体现佛教题材之外,建筑石刻的装饰还表现出儒家的思想,比如追求吉祥如意、幸福美满等寓意。石匠们通过象征、暗喻和谐音等艺术手法创造了适用于表现抽象意义的石刻语言,如雕刻鹿即谐音禄;而豹子和喜鹊刻在一起表示报喜;喜鹊雕刻在梅花上是喜上眉梢之意;雕刻松鹤则表示长寿等等。如图7《婺源思口延村余庆堂天井地袱》所刻麒麟形象简拙质朴,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艺人经过加工,集龙头、鹿身、马蹄、鱼鳞、牛尾于一身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被称为圣兽王,它象征祥瑞,且是神的坐骑。此天井地袱雕刻的麒麟脚上踩着铜钱,作抬头嘶叫状,使用高浮雕的形式更加地突出了麒麟的形体。图8《婺源江湾箫江大宗祠五风楼前抱鼓石》(康熙年间开凿),石鼓上雕刻有龙头鱼身图案,旁边还刻有波浪纹,似从龙嘴里往外吐。龙头鱼身者乃“摩羯”为佛教中的一种神鱼,龙首鱼身,其地位类似中国的河神。大藏经《一切经音义》卷四十云:“摩羯者,梵语也。海中大鱼,吞噬一切。”这种鱼具有避邪、祈福、防火灾的寓意,此纹饰刻于门前的抱鼓石上可见是祈福、避邪作用。又如图9《婺源思口延村余庆堂大门贴墙柱础》,这是大门边的柱础,柱础为方形,下部以如意纹表现,寓意吉祥如意,柱础上部采用三角形的构图形式,富有独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以回纹装饰,中间以不同造型的小花分散于六边形中,整个画面以几何纹饰为主。
雕刻技法
圆雕一般可以表现出物体高大威猛的气势,所以在建筑石刻当中运用的较少,一般以放于大门前的石狮、石虎为多见,用于镇宅辟邪,把守门院,又显示了主人的地位和尊严。如图10《景德镇民俗博览区门口石狮》和图11《古窑门口石狮》,景德镇民俗博览区大门口的石狮呈半蹲状,口中含珠,形体威武,大门右侧的狮子为母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昌盛;左侧的狮子为雄狮,脚踩一只绣球,象征威力。而古窑大门口的石狮则相对显得温顺一些,似蹲又似趴,亦是脚踩幼狮和珠。口中含珠,脚踩幼狮和珠子是清代建筑石狮的典型特征,此石狮亦为清代石刻。浮雕是建筑石刻中最常用的雕刻技法,它使物像凸起而具有立体感,与建筑这种实体的空间相对应,浮雕属于二维空间中对物体的雕刻,浮雕通过透视缩减可以更加陪衬出主体形象,加上还可以对主体物像之外的背景进行刻画,因此,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圆雕更加丰富,可以将故事语言通过浮雕在石刻中完整地表现出来。所以浮雕石刻在题材上更加的丰富,在构图上也更加的多样化,在建筑中运用的部位也比较广泛,比如门楣、地袱、柱础、窗栏等部位都主要使用浮雕的技法进行装饰。如上图1、2和5、6等都是使用的浮雕技法。透雕亦称镂雕,即把石材中没有表现物像的部分镂空,从而使雕刻的物象更加的清晰明了。透雕对石材的要求非常高,所选的石料必须质细性纯,尤其是镂空部分,更不应有裂纹和高密度的砂格,否则容易造成断裂。镂雕使用的工具,除一般雕刻刀具外,还需要特制的刀具。透雕石刻在徽派的建筑中出现的比较多,但在赣东北的建筑石刻中相对较少,因此在景德镇、婺源一带建筑中还少见。
体现了特有的徽派建筑石刻的审美趣味
在景德镇,徽商不仅经营陶瓷,更是垄断了景德镇的金融行业。徽商在景德镇的垄断地位自然将徽州文化顺水推舟渗入景德镇的社会,徽派建筑亦悄然屹立在景德镇,这些建筑中的石刻艺术自然体现了徽派石刻艺术的审美趣味。总体上,赣东北建筑石刻艺术的审美趣味主要表现在朴实精巧、造型比例得当,协调美观,雕刻的图案栩栩如生,雕刻技法娴熟洗练,写实生动,体现了赣东北特有的徽派艺术的审美情趣、也显示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惊人的创造力。结语景德镇和婺源的建筑石刻艺术与徽派建筑石刻艺术完全溶于一体,其风格拙朴豪放,将局部的雕饰完美统一于整体的和谐之中,线条如行云流水,细腻精微,不留斧凿。表现手法上,明代赣东北石雕粗矿、古朴,一般为浮雕居多,借助于线条造型,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清代石雕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浮雕和圆雕,也有使用镂空效果的,整体来看花鸟虫鱼,亭台楼榭,人物走兽,树木山水集于同一画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栩栩如生,虚实对比强烈,强调对称,富于装饰趣味,使雕刻物显示出玲珑剔透的艺术效果,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才能。石鼓多用浅雕,以维护结构稳定,达到艺术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而柱础则由于江南气候潮湿,为了防潮要比北方厚得多;门框的雕刻无论是构图还是纹饰都相对简单。内容题材上,讲究多样广泛,人物、动物、鸟兽、山水、花鸟、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各种生活场景灯等。这些石刻题材主要雕刻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什么样的部位雕刻什么题材都非常有讲究,在雕刻上突破了时空限制,表现了复杂的题材内容,这深刻地体现了徽派建筑石刻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方建筑石刻艺术探索论文】相关文章:
舞台艺术的市场营销探索论文08-19
声乐艺术教学的几点探索10-26
博览建筑空间环境设计艺术化研究论文08-19
艺术设计论文07-28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论文10-30
艺术类论文11-02
艺术论文发表10-26
绿色建筑论文07-30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探索论文09-26
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的论文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