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时间:2022-10-13 15:11:41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精选11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草原》优秀教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精选11篇)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观看《草原》电视教材,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意境。

  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

  2.读读课文,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是怎样的景象。

  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试着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

  4.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1.读生字组词,并读读生字在文中的句子,注意正音。

  组词:

  骏( )俊( )竣( )限( )驰( )

  峻( )唆( )梭( )垠( )弛( )

  蹄( )茶( )貌( )杯( )跤( )

  缔( )荼( )藐( )怀( )胶( )

  2.理解词语。

  3.质疑问难,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四、理清课文的线索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2.理清课文线索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

  3.交流、整理:

  (1)草原美景

  (2)欢迎远客

  (3)亲切相见

  (4)热情款待

  (5)联欢话别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读课文,说说每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听师范读,边听边在脑海中勾勒画面。

  2.自由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再读这一段,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4.朗读第一段,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心情。画出有关词句,集中交流。

  5.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初入草原和走了许久后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中交流。

  3.出示投影片: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4.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三段,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

  2.指导朗读第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

  2.请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六、学习第五段

  1.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2.反复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说说你的理解。

  七、总结

  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作者到内蒙古草原访问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色和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的动人情景,反映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情厚谊。在初读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索。然后借助录音、录像、图片,结合对课文重点词句的品味,逐段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教学的重点放在:

  1、让学说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草原在黎明的鞭声中醒来。第二自然段写牧民们赶着羊群奔向划原。第三自然段写牧羊人在远处放牧的情景。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想像,以加深课文内容的感受。

  二、教具安排:

  插图、卡片、生字卡、田字格

  三、教时: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认识新偏旁

  (二)重点、难点、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这一学期,我们学过《小池塘》、《春到梅花山》之后,知道了什么?

  (春天来了,农村的池塘美了,梅花山梅花盛开,也很美

  2、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再到草原去看看,那里春天的早晨怎么样呢?

  (板:草原的早晨)领读:

  师:我国的内蒙古及两部黄土高原,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早的树木,适应放牧牛羊。

  3、说能说说记住“原”学的办法。

  (教“厂”字头)

  二、初读指导:

  1、引导看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牧民们骑在马上,挥舞着鞭子,羊儿蹦跳着向前奔)

  另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呢?

  (牧民们骑在马上,照看羊群;一群群羊儿在草地上吃草)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①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读一节

  出示啪、鞭、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这些词中哪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交流

  小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宁静:安静

  新绿:刚刚出现的绿色。

  ②指名读第二小节

  出示带有生字词的语句:无边的草原,牧民们跨上骏马

  交流:“无边的草原”说明草原怎么样?(草原大,看不到边)

  “牧民”是牧区中靠畜养和放牧羊,牛生活的人。

  “骏马”指好马,走得快的马。

  问:“牧民们跨上骏马”是什么意思?

  (3)指名读第三小节

  出示生字词:远处,飘动。

  (4)复习巩固生字词

  ①认读

  ②结合认读生字教新偏旁

  三、作业

  1、读读,写写下面的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想想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2、写出下列新偏旁的字:“扌”字旁 ( )

  “文”折文旁( )

  “厂”字头 ( )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另写生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另写生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词语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工 远处 飘动

  (2)听写,说出“处”“牧”“原”的偏旁

  (3)指名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第一自然段

  ①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间的事: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季节:春天 新绿铺满草原)

  时间 早晨 黎明

  ②口头填空:

  鞭声打破 宁静。 草原醒来了。

  (3)自由讨论并交流:“草原醒来了”,是什么意思?

  (春天来了,天气转暖,草也露出了新芽,就好像草原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醒过来了)

  (夜,静悄悄的`,草原也跟着人们一样睡着了。早晨,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草原由静到动,就像醒过来了。一样)

  指导:响亮、黎明、新绿。

  2、第二自然段:

  ①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板书:羊儿牧民)

  ②再读课文,准备口头填空:

  羊儿涌出了圈门, 奔向 草原牧民们 ,追赶那 。

  ③交流:一只只:羊儿多

  蹦跳着:羊儿欢快

  无边:草原大

  跨上:牧民怀着欢乐的心情

  ④这一段写羊儿多,牧民欢乐,感情朗读。

  3、第三自然段

  ①只有一句话,谁会谁读

  ②写草原上羊儿多,牧民欢乐

  ③作者为什么说“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

  (羊、云都是白色的,并不断移动,它们有相似的地方)

  三、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鞭声

  ; ( )草原

  ( )羊群观点 ( )清香

  2、照例子填空:

  一( )春雷 一( )气

  一( )白鹅 一( )小船

  3、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的:

  学写新字词

  完成有关练习

  二、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写好生字

  三、教学难点:

  认真书写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词

  草原 打破 新绿 无边 牧民 远处 飘动

  五、部诵指导:

  ① 的 ,打破了 。 草原醒来了。

  ② 羊儿 圈门, 奔向 。牧民们 ,追赶那 。

  ③ 羊儿像 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 。

  练习背诵

  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

  无 打 处 民 动 牧原新

  指名认读

  3、仔细看田字格内的“打、动、牧、新”,比较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学生发言、归纳:

  打:左高右低

  动:左低右高,下面也不齐平。

  牧:左右两部分一样高

  新:左右两边上面齐平,右边“斤”的竖拍长。

  无:独体字

  处:半包围结构,第三笔平捺

  与“外”相区别

  七、作业:

  练习描红

  各自练习写生字,难写的多写几遍。

  板书:

  5、草原的早晨

  羊儿 牧民

  一只只 涌出 跨上 追赶

  一群群 飘动 歌声

  (多) (乐)

  教后小记: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录像展现大草原的美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上并没有立即就让学生看录像,一面是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通过读书,让学生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进行质疑,这时,录相的加入让学生的疑问与图像相联系,把观察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加强了词语与事物表示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会和理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3

  一、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草原,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

  生齐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为了更好地完成目标,请看自学指导一

  1、先学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一段,找出最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草原的景美。谈谈感受。(5分钟),同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

  (2)、生自读课文,做批注笔记

  2、后教

  生自由交流,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体会草原的景美,不完整的相互补充。(提醒几个比喻句,指导学生反复读。说说是把什么比做什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1、先学

  出示自学指导二

  (1)快速浏览课文2--5段,课文除了写景美,还写了什么?2-5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给每段加小标题。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读一读,想一想。

  (2)生快速读课文,交流

  2、后教

  (1)生感情读文,与作者共鸣,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2)在体会作者感情的基础上,配乐读文。

  (3)指名给各段加小标题。(板书: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4)师引导回顾全文,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试背第一段。

  四、运用拓展

  师:课文描写的草原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全班交流。

  五、以一带多

  阅读表达P94《人间银河》P98《香港之夜》

  1、导读:瀑布是极为壮丽的自然景象,读读这篇文章,想想文章写了什么?

  2、自学提示一:自由阅读短文,边读边画出瀑布形成原因的句子。

  (1)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2)指名反馈,不足之处指名补充,师评价。

  3、自学提示二

  思考:瀑布有什么用?

  (1)同学间互相交流感悟

  (2)指名反馈

  (3)拓展谈话,为什么说它是可以驯服的巨大动力?

  1、过渡,略读《香港之夜》

  自学提示三、

  自由朗读想想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作者眼中的香港是什么样子的?

  (1)生自学后反馈

  (2)试着说感悟

  六、作业:

  必做1、朗读课文,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

  2、听写文中的生字并组词

  选做阅读《气球》,与同伴交流读书收获

  七、板书设计:

  草原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

  高歌──低吟迎客──相见──款待──联欢

  热爱──依恋

  八、课后作业设计:

  1、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准,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把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

  3、继续阅读有关草原的资料。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准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欣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神奇的五彩池;飞向宝岛,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美丽壮观、神奇的画卷。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诉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学生读书──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美丽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

  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教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打算用怎样的方式向所有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

  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欢的草原参观吧。

  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观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

  “群马疾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高兴、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同学们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一家的情谊。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6

  一、教学目标

  1、品读优美句段,感受蒙族兄弟姐妹的热情好客。

  2、.结合插图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

  师: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的热情。

  师:草原有多美呢?谁来读读书上有关的句子好客。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草原的景色是如此之美,那儿的蒙族人民又是怎样对待远道而来的汉族同胞呢?请用两个词概括出来。

  生:热情好客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入草原感受感受蒙古人的热情好客。齐读课题。

  生读题目。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师: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找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用笔勾画出来,再读读,要读出你的理解。

  生默读、思考、勾画、朗读。

  师:哪些句子写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中的.句子: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师:你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蒙古人民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欢迎远客。

  师:谁能把蒙古人民的热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你读出了蒙古人民的热情。还有吗?

  生读句子: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这句话写出了来欢迎我们的人很多,很兴奋。

  师:真会读书。你还找到了什么句子?

  生读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蒙族人民见到我们,就像见到自己的亲人似的,热情地和我们握手,说呀,笑呀,就像一家人。

  师:真是蒙汉一家人啊!你能再读读这句话吗?

  生有感情地朗读该句。

  ……

  师:请大家看课文中的插图,看图画展现的是哪个自然段的内容?

  学生看图、读文、思考。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图上画的是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太阳落山了,夕阳斜照着草地,草地变成金黄的了。最后一句话说到了斜阳。

  师:观察真仔细。

  生:我们要走了,想留个纪念,正和蒙古人民一起照相了。

  生:蒙古人民舍不得我们走,拉着我们的手说着分别的话。

  师:我们也不想离开他们呀!

  生:他们舍不得分开,正一起拥抱呢。

  师:课文中的哪句话集中表现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生(有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曾瑞说这句话像诗一样。谁来说说诗一样美的句子是什么意思?

  生: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很深,他们不忍心分别,太阳落山了,他们的话都还没有说完。

  师:说得太好了,一起读读这句话。

  全班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7

  一、 教学内容: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2课时)

  二、 教学要求:

  1、 掌握生字词,理解重点句。

  2、 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4、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伟大祖国地域辽阔、景色秀丽,她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必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句子

  四、 教学方法:

  读书自悟、悟中体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七、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课文前两段,理解课文内容。

  2、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揭题:

  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2、 检查自学、质疑问难。

  3、 引读课文,学生自悟。

  (1) 板书课题

  (2) 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初到草原和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景象是怎样的?

  4、 理清脉胳,讨论分段:

  5、 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所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可分成几段?段意是什么?

  6、 复习检查。请同学们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课文写了初到草原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快到目的地时看到草原人民从几十里外来迎接客人。)

  7、 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问难。

  8、 7、教师点拨,突破重、难点。

  (1) 学习第一段。

  听师范读 边听边在脑海申勾勒画面。

  自由读、思考。

  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哪一句话可以概括这一特点?

  (这一段写作者初次见到的草原景色:"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投影出示:

  在天底下 一碧千里

  小组讨论,老师点拨:

  一碧千里: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

  茫茫:檬陇的样子。尽管一望无际,但远处仍是那样清清楚楚,没有模糊的感觉。

  "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概括了草原的特点,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具体的呢?看图,默读这一段,画出有关语句,小组交流细细体会。

  教师适时点拨:

  a、 在这一段申作者运用非常贴切的打比方的句子来写具体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作者用 "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比喻羊群在草原上的情景。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演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用 "『用绿色喧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比喻草原上小丘线条的柔美。

  b、 作者用词准确,语句生动、形象、优美。比较句子,读一读,、说说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再读第一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具体描述的。

  (2) 学习第二段。

  A、 自由读第二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段主要写了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从 "洒脱"一词体会到草原的`"一碧千里"。"河"字后面加了感叹号,说明河在草原上的重要,有了河,才能有牲口,才会有人家……)

  B、 初人草原和接近公社时景色有什么不同?画出有关语句,集申交流 (初人草原,看出草原辽阔、寂静。从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都……"和"初入草原,听不见……也看不见……"接近公社时:看到了小河、牛羊、马群听见了鞭响。

  C、 出示投影片:看图,读句子,说说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分组讨论,教师点拨。

  (从 "远处"一词看出,草原人民从很远的地方来迎接客人,体会到牧区人民情深谊长。"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看出主人们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挥动马鞭,马跑得飞快,体会到主人迎客心切;小丘的顶部成半圆形,因为马队是从小丘上过来的,所以远看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热闹的场面打破了草原的寂静。)

  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8、布置作业: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 明确目标。

  1、 学习三、四、五段。

  2、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二) 目标完成过程。

  1、 复习检查。(指名背诵第一段)

  2、 学习第三段。

  (1) 默读第三段。

  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用"--"线标出、交流。

  (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

  (2) 指导朗读这一段。

  (注意:重音读画线的词语,表达主客双方激动的心情。)

  3、 学习第四段:

  a、 自由读思考,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把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讲给同学们听。(如b、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好茶,摆上了好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b、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C、 找学生朗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4、 学习第五段: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

  (三) 总结、扩展。

  1、 总结全文,归纳中心。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

  2、 围绕重点;学习表述。

  (1) 找出描写草原美景的部分和叙述蒙古族同胞热情待窑的部分读一读。

  思考:作者是怎样写草原上的景美,人更亲的?

  (2) 小结:这篇课文既有草原静态美景的描写又有热情迎客的动人场面,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3) 片断练习《校园一角》。

  (要求:运用《草原》的写法,突出描写校园一角的特点。)

  ▲教学小结:

  同学们,草原真的是美极了。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先生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大草原所看到的景象,今天的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一想,说一说吗?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8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划出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会本科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难点 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师准备 课件、课文朗诵磁带。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风光和民俗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草原高原辽阔的境界。

  2、同学们在电视中见过草原,可能也收集了不少有关草原的资料少自己了解的草原。

  下面,我们随著名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大草原,去领略、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

  二、自独自悟

  1、学生自读课文,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以轮读的形式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随时注意正因及把长句子读通顺。

  3、请学生自由结成学习伙伴,去游览美丽的草原,注意不要走马光滑,在美景中要仔细观赏。游览后向大家汇

  (1)你们觉得草原那些景物最美?为什么?

  (2)选一种恰当的汇报方式介绍自己的感受,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朗读、画画、唱歌、吟诗等)

  三、汇报交流

  1、激情把映入你眼中的美景汇报给大家吧。

  2、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重点引导

  (1)“在天底下,一笔千里,而并不茫茫。”(可联系《敕勒歌》)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崔色预留,轻轻流入云际。”(可厨师草原风光图画两幅,一幅为大写意画,一幅为工笔画。请学生辩别那幅画是“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四、品味语言

  1、看得出,同学们已被草原美景深深陶醉,请同学们再来读读第1段,并把你喜欢的语句画出来,仔细品味品味。一会儿我们一起来赏读。

  2、学生自由读,说自己喜欢的语句,教师注意知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3、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优美的景色、生动的语言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1段。(指名背——齐背)

  4、抄写第1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9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小组讨论。

  2、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⑴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⑵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⑶ 羊群……大白花。

  ⑷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找出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10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课文的写作线索并且板书。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哪几句写了草原的宽阔。

  2、找比喻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三、课文是怎样写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人情美)

  1、学生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

  2、生回答师板书: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四、体会句子的含义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活斜阳。”

  1、讨论。

  2、学生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五、学生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的`场面

  六、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草 原

  草原美景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汽车前面引路

  欢迎远客

  许多人来看客人

  握住手

  亲切相见

  奶茶、酒

  奶豆腐、肉

  热情款待

  唱歌

  联欢话别 跳舞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友好的深厚情谊,培养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心感受和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按照空间位置、事情发展、思想感情三条叙述的特点。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草原的文字资料、图片、歌曲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草原吗?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谈自己心中的草原)。

  2、草原辽阔无际、一碧千里、牛羊肥壮、野花遍地,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吧。(出示草原录像片)

  3、看到片中的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4、是的,我国现代著名的大作家老舍先生正是带着这种感觉写下了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课文—《草原》。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读生字、生词,教师及时正音。

  2、快速朗读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么?(板书:美)。

  3、师:草原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板书:景色美,人情美)。

  三、精读课文,理解和体会草原美景。

  1、围绕草原“景色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2、齐读,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子感受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3、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草原景色的描写和自己的感受两个方面,品味草原美景。描写:天空、空气、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小丘线条柔美,羊群,等。感受: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好像......等。

  4、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的同时,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

  5、指导学生课上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体会和感受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1、指生朗读课文。

  2、思考:你从哪里体会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学生汇报,教师及时引导、归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

  (1)远道迎客—一群马,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等。

  (2)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也不知道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握住不放,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3)蒙古包内—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干部、70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再举杯,再回敬,鄂温克姑娘既大方,又有点羞涩,等。

  (4)联欢话别—饭后,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等。

  4、面对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有哪些表现呢?(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描写中,体会客人们的表现—有礼貌,亲热,一点儿也不拘束,依依惜别)。

  5、指导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延伸拓展。

  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2、在话别的时候,主人会对客人说些什么呢?客人又会对主人说些什么呢?

  六、作业

  1、书写字词。

  2、背诵第一自然段。

  3、搜集表现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故事。

  板书设计:

  草原

  景色美—风景如画

  人情美—热情好客

  民族团结互助

【《草原》优秀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草原》教学教案12-05

草原的教案03-29

《草原》教案11-08

《草原》优秀教案设计(精选6篇)09-26

《草原的早晨》教案02-19

美丽的草原教案02-23

《静默草原》教案03-07

大草原优秀作文03-06

《草原》教案(精选19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