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
课堂教学是一种讲究效益的活动,它要求教师要高质量地传递各种信息,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课堂效率的低效甚至无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传统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眼见不如手动,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同学们的才智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发挥,学会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大家对物理事实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而不是停留在被观察物理现象的表象上,在探究活动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也就是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强调发展学生的认知过程,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生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何合理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实现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尤其必要,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利用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自主学习式的课前预习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
为了更好的学习,预习是相当有必要的,物理一般是联系生活,需要一定的生活常识。学生在上课前,要看一下书上的知识点和那些实验。以前布置学生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只是翻书式,为了预习而预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主体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所制定的课前预习内容要“具体化”,在这样的`预习过程当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有些问题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就能加以解决,而那些自己独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积极地进行研究分析,查找各种资料,并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利用同学之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带着疑问上课,多问为什么就行了,对书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多想象,对书本知识也要抱有疑问态度,并在学习中解决疑问,这样思维不但不会被束缚,反而会发展更快。
二、通过自主探索培养参与积极性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主动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脑、动手、动口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学生在探索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发明和创造过程的重要性,这样可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与爱好。知识的获得过程贯穿于自己动手实验的探索过程,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并内化为自身的能力,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更深刻,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
通过自主探索,学生思维活动经历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阶段,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较好地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目标。同时
有利于交流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新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疑问,大胆创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
三、小组合作讨论探究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生实验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感到分身乏术。通常的办法是利用部分好学生以点带面,充分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学会主动参与讨论,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细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和学习。
四、师生互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关键是教师,根本在课堂。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教是为了不教,课堂上以很好的氛围,让学生想说敢说,说出自己的想法,说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学生认真倾听,让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不再单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思维的灵感在不知不觉中闪现。
总之,如何在当前新形势下合理的开展物理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感受。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电阻.
2.知道电阻的各种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3.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四个因素.
能力目标
1.能认识到电阻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能进行电阻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
3.能根据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判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4.初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路.
5.培养学生依据物理事实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提出一个学生能常见的问题来吸引学生,让学生思考不同的金属都可以导电,而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选材却不同.
本节所有的结论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之上,实验引入导体虽然可以导电,但同时对电流有有一定的阻碍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变量法”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一导出.
教法建议
本节宜采用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本节的所有结论都是由实验推导而来,应该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领悟“控制变量”的物理研究方法,演示验证分组实验,学生信服,培养思维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力.
导体能够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与其两端的电压及其中的电流无关、导体的电阻只有通电的时候才表现出来.
由于决定电阻大小因素很多,在实验研究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即每一次只让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再观察相应的电阻的变化.
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可用电阻率表示.某种材料制成长 ,横截面积为 的导线在20℃的'电阻值叫做这种材料的电阻率.
电阻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一是让学生知道电阻是表征导体对点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以及电阻的单位;二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物体的导电能力和绝缘能力;三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知道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本节教材以电阻概念的定义、电阻的大小和单位、常见的电阻器为核心展开,直接给出了电阻单位的名称、简称、符号。在讲授新课时,我采用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掌握以上各知识点。
首先,我通过知识链接环节,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电流和电压以及电流表的使用,以备课堂新授所用。然后在学习新课环节,我采用学校所倡导的“问题导学、交流合作、展示提高、当堂达标”四个教学环节展开。问题导学部分,我提出问题:导线多用铜、铝制成,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为什么不用它来做导线呢?随后通过演示实验:将甲、乙两段导体分别连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的亮度,引入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电阻部分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对常温下导体和绝缘体的排列顺序表引入不同材料的导电或绝缘性能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展开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探究。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评价得出结论。最后再通过当堂达标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一种研究物理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深刻地理会了方法的实质,在探究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依据问题设计电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创造了条件,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搭建了舞台。但纵观整节课的实施,我仍感到很是失败。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没有放开手,而是让学生在一个老师有所限定的范围内,根据老师的意愿来猜想;在进行实验环节,因事先未做好充分指导,学生对导学案的使用有些脱节,只是盲目的去连接电路,而对于为什么连?怎样连?都有些盲目。由于在探究实验环节花费时间较长,最后的当堂达标未来得及完成。
在评课环节,各位老师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1.问题导学环节设想不够全面,致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的理解有些生硬。学生为什么要学电阻?电阻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可以从输电线、电炉、电灯等对电阻的不同要求,如果有3伏的电源,而所连接的小灯泡只需2伏的电压,那应怎么解决呢?2.猜想环节可让学生对着导线猜想,交流设计方案,并且为学生解释为什么要用镍铬合金线做实验?3.在总结实验结论环节,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得出,增大学生活动时间,增大练习量。怎样在探究的过程中加强同学间的协作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是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也反映出在新的课堂模式下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3
初二是物理学科开始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要从心理上重视。在如今素质教育的改革大潮中,作为实施者——教师,则更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改革,社会的需要。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积极状态之中。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实施激励性教育是势在必行。在初二物理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激励性教育,发现激励性教育在物理教学中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性教育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去触动心灵的心理教育。其宗旨是以“情”为主体,感化或促进提高。笔者通过实践、反复调整、修正,最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①启发式教学、奖励式授课。②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③赞许式评价。
一、启发性教学、奖励式授课: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5分钟,使这45分钟高质量高效率!
1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章节。预习是学习好物理的起点,首先通读全文找出重点,用红笔将重点画出来,并将这些重点记在预习本上。其次,寻找疑点也是预习的精华,是经过反复思考,依然寻找不到解答的知识点,将这些疑点都写在疑点本上,并用红笔勾画出,作为标记,上课要注意听。再者,将预习到的知识和后面的小试验小制作联系起来,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锻炼自己的动手与动脑、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最后,做一下预习反馈,将本、书合上,分析这一章节讲了什么,头脑中要有一个知识网络,并和相应的习题做一下对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铅笔写)
2授课过程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实行导向、导航、导演、引导、指导、辅导,领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领着知识走向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启发式、实物式、对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然后对同学们讲,一会儿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干了”同学们异口同声,继而引出蒸发。
二、层次性、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首先问一个好
学生,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笔者拿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再问他,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这样先提问讲后再回答的措施,调动了他的信心与积极性,以及对物理的兴趣与爱好。
三、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优点单”就是一个很好的措施,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也能行。其中同学们对一位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学生的意见至今记忆犹新,“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1千米=1000米,你不就回答对了吗。再有,在学习简单机械时,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你找的不是都比较准吗?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想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虽然你纪律不好,但你在运动会上为咱班赢得了荣誉。全班感谢你。假如今后,你不再捣乱了,相信你会赢得更多的掌声。”“真的很希望你努一把力,别给咱班拉分”……记得当时的他非常感动,原来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心中,并不是一个什么都不行、无可救药的学生。有了自信,提高了学习的劲头。从那以后,发现认真交作业的有他,认真回答问题的有他,问问题的有他,他进步了。记得在学完杠杆的应用,他拿来筷子、钳子、剪刀、镊子、指甲刀、瓶起子,然后问:“这些是不是杠杆?是什么杠杆?”“你能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真好。现在我们共同分析一下,找一下支点、动力、阻力,画力臂。”正是这简单的评价,赞许式的肯定使他的`成绩突飞猛进。
总而言之,激励性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方面。在实施激励性教育的同时,时刻铭记着以师生的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为核心,时刻铭记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工头”,不是领导,不是严父、不是法官,不是“上帝”,而是导师、朋友、助手和楷模。本着这个原则,激励性教育初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让激励性教育发挥出它的价值,使亿万人的心共同为祖国的明天而跳动。
时代在进步,在发展,作为物理教师的我们,有责任为教学的改革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此时,那么你就融入了为教育事业的改革、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一个大熔炉中,通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锤炼、敲击、磨砺,反复地调整、聚焦,同步共振,一次次地提升、放大,就能产生强烈的核裂变效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放射出灼目的光华。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4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
基础知识,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5
一、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2.强调认知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中。
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流和电路”一节的设计思想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探究氛围,给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提高能力留有充足的空间。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对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等抽象知识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器材
1.电教器材: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两节电池组成的电源,开关,小灯泡,小电动机,小门铃,导线,铅笔,橡皮,金属钢笔帽,塑料笔杆,硬币。(以上器材均为两人一套)
三、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引入课题
设问讨论
问题:(1)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
(2)你想知道有关电的哪方面的知识?
筛选本节学习内容,告诉学生其他电的知识,以后将逐步学到。
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
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电学知识。
创设情景引起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扩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电流和电路
学生实验
(1)讨论
提示实验警钟。
巡回指导学生实验。
三次动手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小门铃发声,小电机转起来。
讨论探究,为什么小灯泡会发光,小门铃会发声,小电机会转。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发现用导线将电池、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有了“电”的流淌路径,从而产生电路的概念。
计算机投影演示猜想
演示、点拨学生思路
观看、讨论、猜想.
了解电路是如何形成的。
利用现代化手段使抽象变为形象。
电路的组成
观察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
观察自己所连接的.电路,联系自家的家庭电路讨论、回答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
由简单电路联想到家庭电路及其他复杂电路的组成。
电源
用电器
设问学生实验(2)讨论
问题:(1)前边学过,光是一种能量,热也是一种能量,电是不是一种能量?(2)在电路中电能由谁提供?最终电又变成了什么?(3)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手电筒、收音机、计算器中的电池会用完吗?
思考探究。
用一节干电池、开关、小电机组成电路,观察小电机转速变慢,讨论并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猜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图
设问启发(电脑投影)
问题:请大家想一个法子,把你连接的电路记录下来,回去告诉爸爸妈妈,看谁想的办法最简单,最明白,最能说明问题。出示电脑幻灯片,电路实物图。巡回指导。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毫安、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
4.了解一些常见的用电器的'电流值。
5.知道电流表的作用、符号,能够辨认表盘量程和最小值的分度值。
6.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7.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的和。
二、过程与方法
1.体会利用类比方法建立电流概念。
2.通过实物观察认识电流表,在实验是学会使用电流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电流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
教具:3伏电池组,2.5伏小灯泡2个(带灯座),单刀单掷开关3个,绝缘导线若干、演示电流表和学生电流表。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
教学目标
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情感目标
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
教学建议
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
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
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
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
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
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板书设计】
第六节 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1.内能的利用
2.环境保护的问题
探究活动
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
【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
【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参考方案】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注意在收集足够材料的基础上分析。
【备注】1、网上查找的资料要有学习的过程记录。
2、和其他成员交流,发现共性和差异。
3、发现新问题。
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8
一个学期的实验教学,感触颇深。新教材作为课改实验的主要载体,对教育部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做了较为准确的解读,较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的课程基本理念。教材以人为本,特别注重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于点滴之处都体现出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精神,而且注重了学科渗透和新科技的纳入,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受到了实验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们的普遍欢迎。
具体说来,新教材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㈠知识内容方面
①新教材内容覆盖了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所有科学内容标准,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在对过往的一切旧教材的扬弃中,一改过去“难、繁、偏、旧”的特点,所选内容典型、实用、有特色。而且教材难度适宜,没有过多过繁的计算,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的主要精力可以用在自主的探究学习上。
②新教材特别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探究方法的教学,从物理概念、规律的产生与发展、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养成等诸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知识的阐述和理论的建构是通过科学探究才得出的,例如:速度的概念、声音的产生、光的传播规律、力的三要素等,都不由教材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得到。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③新教材较好地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特别注重联系实际,每一章节都从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开始,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热情和兴趣,既注重知识,又立足能力。教材中有许多这样既来源于生活又可以用探究出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的实例:P94页的“推与拉”、P98页的“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P116页的“迷你实验室”关于现代科技的介绍等。可以说新教材在贴近生活,注重物理知识的现代化、实用性及生产应用上做到了有机的统一。
④新教材特别重视与其它学科的协调与整合,特别是正确的哲学观点和人文科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例如: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探索之路》和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介绍、P75页的“信息窗”对牛顿生平的介绍等。这一切对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至为重要。
⑤新教材在结构体系上大胆探索,具有强烈的互动特质,设置了如“实验探究”、“探究点拨”、“讨论与交流”、“请提问”、“实践活动”、“信息窗”等内容,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实现了教材资源的最佳配置。
㈡思想文化方面
①新教材在体现理科教材的一般共性的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定位和培养
目标,特别注重了人文精神和自然学科的融合,在教学中努力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掌握学习方法,并且学会合作学习,善待他人,正视批评。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方面新教材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新教材突出自然辩证法思想的教育,教导学生理性地认识世界、认识宇宙,并以多种形式提倡并培养科学的批判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这一切都为学生今后的自然科学的学习以至发现都奠定了基础。
②新教材各章节都辟出相当的篇幅对中外古今的'物理学家、科技成果做了适时介绍,这既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精神,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持续发展的意识。
㈢编制排版方面
①教材非常“美”——采用了16开铜版纸印刷,彩图鲜明,文笔生动,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引人入胜。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新教材通俗易懂,读起来更象是散文。
②新教材在编排、表述与学习情境、活动设计上都注意到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相适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③新教材所有探究活动的设计都本着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发展,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假设、推理、发现精神的培养,教学过程延伸至课前、课后,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例如:P28页“挂锁是怎样工作的?”,P66页“调查班级同学的视力情况”等。 当然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总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在四个多月的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新教材的部分章节编排与学生其他必要相关知识的储备脱节,学生不能正确学会使用数学等基础学科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材的教育功能。如第四章《多彩的光》,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理性认识,由于数学教学的滞后,本该教育学生形成的工具思想和学科联系意识,不能收到扎实的成效。如果将本章一移至初二下学期,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相对来说,新教材的基础知识较少,基础题作业不足。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明显缺乏适应性,不能准确掌握所学知识的内核。这样是否会影响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建议在这方面能否加强一些。
3、新教材作业中社会调查比重过大、要求较高,有些是否超出了初二学生的年龄层次?(例如:P62页的第二题要求学生在课外独立研究凸透镜的全部成像特点等。)另外,教材极少数地方存在错误与疏漏。(例如P52作业第二题中小猫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所有四个供选答案竟无一正确。)
4、当前各实验学校的师生普遍感到与新教材配套的课程资源相当匮乏。建议新教材的编写者和出版社能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将教材中选用的图片等素材制成光盘,配套发行。
值得肯定的是新教材作为素质教育探索过程中全体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智慧结晶,尽管存在一些瑕疵,但终究瑕不掩瑜。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新教材本身,就是一次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创新人才的成功尝试。应该说新教材的使用既是一次实验,又是一种大胆的探索,这对素质教育的深入、课改理念的推广,有着相当的积极意义。我们知道,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才刚刚起步,课改教材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相信随着课改工作的逐步推广,课改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义务教育物理新教材也会日臻完善。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1
学习目标:
1、能知道什么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理解串联、并联电路连接特点;学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
2、会设计简单的串、并联电路,能选择器材根据电路图连接好电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同学们交流与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学法指导:
在连接实物图与画电路图时,都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多进行由实物图画电路图或由电路图连接实物图的练习。
知识网络总结:
串联电路
电路连接方式
并联电路
连接串联电路
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
电路特点
并联电路
释疑解难:
1、怎样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
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我们可以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去确定电路的连接方式。由课本图13—22的串联电路和图13—23的并联电路可知:串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全部经过另一个用电器;而在并联电路中,经过一个用电器的电流不会经过另外一个用电器。也就是说,电流经过用电器时,如果分成了几部分,分别流过用电器,这种电路是并联电路。如果不出现分流现象,则是串联。
根据电流的分合去确定电路的方式,是确定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常用的方法。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2、实验时应怎样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可先将实验器材摆放在与电路图中元件符号相对应的位置上。若是连接串联电路,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各元件,一直接到负极;若是并联电路,可先把并联部分连接好,然后在按照连接串联电路的方法进行连接。
自我检测:
1、根据图087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若只使灯L1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1)若只使灯L2亮,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2)若使灯L1、L2组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3)若使灯L1、L2组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断开开关---------
(4)若将开关K1、K2、K3同时闭合,则L1、L2将--------(填“亮”或“不亮”)此时电路发生----------。
2如图088所示,四个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个电阻并联的电路是( )
3、如图089所示,在桌面上有两个小灯泡和一个开关,它们的连接电路在桌面下,无法看到,某同学是了一下,闭合开关
时两灯均亮,断开开关时两灯均熄灭,这两个小灯泡究竟是串联连接,还是并联连接,请写出你的判断方法。
交流园地、课外空间:
1、木板上装着电铃、小红灯各一个和一个电池组,另有两只开关置于前、后门处。将木板装在学校的传达室里,值班人员要从铃响判断是后门来客;从铃响且红灯亮知道是前门来客。请你设计一个符合要求的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简答:后门来客闭合后门开关,只是铃响,说明后门开关、电铃、电源组成一条电流的通路。前门来客闭合前门开关,灯亮,铃响,说明前门开关、小灯泡、电铃、电源组成另一条电流的通路。故本电路有两条支路,并且支路电流都通过电铃。电路如图090所示
2 、在家长的指导下,观察节日彩灯
(1)课本“图13—32”上画的是只有一串的节日彩灯,观察小彩灯之间是怎样连接的?共有多少只小彩灯?思考如果其中一只灯泡坏了,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取一部分彩灯下来(仍保持电路是通路),可能出现什么现象?
(2) “满天星”也是节日彩灯的一种,它是由多串小彩灯组成的,观察每一串彩灯之间的连接方式?思考为什么不亮时是一串而不是一个灯泡?
3、国外新型灯具
模拟阳光的灯:美国一家公司研制成一种与阳光一样的人工照明光源——分子弧光灯。它是靠电弧通过氯化锡分子雾化而发光,可相当均匀的让所有颜色发出的`连续光谱成为可见光。这种灯的售命约5000小时,可用于井下作业,以改善矿工的生活条件。
热感应灯:日本一家公司推出一种热感应灯。在漆黑的晚上,人踏入房间,这种灯感应到人体的温度,便会自动亮起来。这种热感应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可以防盗,比如夜晚窃贼摸入房中,感应灯突然发亮,就会使盗贼大吃一惊,立即逃走。
节电冷光灯:美国一公司生产了一种节电冷光灯,其表面玻璃镀有一层银膜,银膜上又镀一层二氧化钛膜。这两层膜结合在一起,可把红外线反射回去加热灯丝,而让可见光透过,从而大大减少了热损耗。一只100瓦的这种灯的耗电量,只相当于40瓦普通白炽灯。
塑料荧光灯:日本一家公司研究成用塑料生产荧光灯的技术,它是在透明塑料中加入荧光化合物质制成塑料管,在管内侧涂上荧光涂料,同时在管的外侧使之等离子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层特殊的薄膜,然后制成塑料荧光灯。与传统的玻璃管荧光灯相比,塑料荧光灯具有重量轻、不易碎、节电等特点。
无极灯: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不用灯饰或电极的新型灯。该灯与传统的白炽灯或荧光灯截然不同,不用灯丝和电极,而是灯泡玻璃内表涂上荧光粉,用一个高频的感应系统来激发其内部的水银蒸气放电,产生出大量的紫外线后,再照射在荧光粉上,从而使灯泡发光。由于灯内没有易损部件,因而使用寿命长达6万小时,而且比普通白炽灯节电四分之三,适用于更换灯泡困难的地方,如高空、水下等。
磁性灯:法国一专家发明了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磁性灯。这种灯的构造简单,底座是一块金属盘。在与之配套的电源上有两个嵌在塑料包里的磁体,当磁体将灯座吸定后,电流便通过这两个磁体间灯的两极送电,从而使灯发光。使用这种灯,只要用一只手就可以毫不费力的把它安装到电源上去,而且绝无触电的危险。
微波灯:美国一家灯具公司推出了一种直径仅几厘米的小型灯泡。它没有灯丝、电极、外面也没有电路相连,它是利用微波能使灯泡的硫磺蒸汽加热而发光的,具有很高的照明度,约为普通白炽灯的150倍。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2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法则和公式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标强调的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搞好规律教学呢?本人自参加工作十几年以来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对物理规律的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现总结如下:
一、了解物理规律的类型
物理规律可分为三种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等都属于这一类。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二、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方法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工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下面分别对以上三类规律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在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既是归纳物理规律、产生物理假说的实验基础,也是验证物理预言和物理假设的主要依据。观察和实验既是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基础,又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而初中物理学科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初步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具体方法大致的以下几种:
(1)由日常经验或实验结果进行直接归纳得出结论。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自己晒衣服的体会得出;光的反射定律是通过演示实验得到的等。
(2)先从实验结果或从对实例的分析中得出定性的结论,再进一步通过实验寻求严格的定量关系,得出定量化的结论。如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我先通过演示实验:底部和侧壁有橡皮膜的玻璃管,装满水,观察橡皮膜凸出且底部凸出明显,让学生知道液体压强跟深度有关,再进一步实验研究得到它们成正比的定量关系。
(3)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或分析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猜想,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修正自己的猜想,得出结论。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个实验事实:1.灯泡热的发光,而与之相连的导线确察觉不到发热,这说明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有关?2.同样的导线,在并入用电器很多时,就会察觉到导线发热,这又说明了什么?然后利用焦耳定律演示器进行实验验证。
2.理想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想规律是在物理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合理推理至理想情况而总结出的物理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合理推理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在不同表面上做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实验,发现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滑得越远。如果推理到平面光滑、没有摩擦阻力的情况下,小车则将永远运动下去,且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从而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的教学方法
理论规律是由已知的物理规律经过推导,得出的新的物理规律。因此,在理论规律教学中应采用“理论推导法”。如物体的浮沉条件由F浮与G的关系可推出ρ物与ρ液的关系。
无论是采用哪种方法,最后都要在探索的基础上,得到物理规律的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三、物理规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排除学习规律的思维障碍
《新课标》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学生在平时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在原有感情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势,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的掌握,限制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生活常识的干扰。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之前,从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一些问题形成了某些观念。这些观念,有的看似正确但是往往有一定的片面性,有的更是错误的,那些错误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对学生正确理解物理规律起着严重的干扰作用。例如,在运动和力的关系上,看到有马拉车车才向前运动,有人推桌子桌子才会移动的生活现象,学生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才能运动,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能运动的;对于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的'问题,看到铁块放入水中就下沉,往往认为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等等。所以,对于物理规律的教学,首先要消除学习过程中有些错的生活。观念的干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设计可直观的实验对错误观念进行排除。
第二,数学知识的干扰。例如,初中物理电学中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U/R,变形为R=U/I,从纯数学的角度考虑,得出导体的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等一类错误的理解,再如力学中密度的数学表达式ρ=m/v,学生也误认为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与它的体积成反比。类似的错误在于学生用纯数学的观念理解物理的概念、规律和思考处理物理问题,而忽视了它们的本质,造成对物理知识的错误理解。
2、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防止死记硬背
(1) 准确呈现物理规律的内容
物理规律的语言陈述十分精炼和准确,概括程度非常高.在教学中,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而且对一些关键字词应加以突出,给予适当的说明,以引导学生足够的注意和正确理解,并与其他类似的或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建立类比联系.如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切物体”是泛指任何物体,“不受力”是条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中的“或”字理解是关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可这样理解: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要从物理意义上去理解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如上面提到的对密度的数学表达式ρ=m/v的理解;
(3)充分认识物理规律中各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如对液体压强公式P=ρgh,要特别强调“h”的意义:h是到液面的竖直距离。
(4)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欧姆定律公式I=U/R中I、U、R必须是同一段电路上的,而且要注意同时性;
(5)要引导学生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以便更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如焦耳定律公式与电功公式间的联系与区别;计算液体压强和压力时,要先由公式P=ρgh计算压强,再由F=PS计算压力,注意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
四、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题的作用就是示范性,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与步骤,引导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学完密度这一节后,可以出这样一题“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的”,通过测量铅球的质量和体积,求出铅球的密度,再与纯铅的密度比较后进行判断,得出结论。可以各设计一个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训练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对于重点的物理规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而且要求会灵活运用,因为掌握物理规律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运用物理规律去解决问题。初中阶段,虽然不要求学生解某些复杂问题,但是,也应当要求学生学会运用物理规律去说明和解释有关的现象、解决一些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巩固和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到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地说理和表达能力以及手脑并用独立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为此可精心挑选习题,让学生通过适量训练,在实践中总结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从而达到提高运用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注意习题要少而精,不搞题海战术.
五、适时组织测验,检查学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适时、定期组织物理测验,是检查物理规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物理规律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不断总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能做到举一反三。
综上,是我对物理规律教学探索的一些体会。教学是一门创造性艺术,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敢于尝试,大胆改革,才能提高物理规律的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能的单位是焦耳(J),另一个单位是千瓦时(kWh)。
2。知道电功的单位是瓦(W)或千瓦(kW)。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能利用电能表做简单的计算。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电能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初步的综合能力。
2。通过电能表的应用,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充分认识电能的重要性,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良好意识。
2。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发电厂及新型的电力能源,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极大热情。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家庭电能表及对电能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家庭电能表的使用,对电能、电功单位的理解。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电能表、电池、小灯泡、开关、若干导线、小电扇、电动玩具车、投影仪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录像资料:风车田的风车发电或者请同学们看章首图。让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章首语,将同学们带入意境,引入本节内容。
二、进行新课
1。电能
[师]风车田的风车是用来发电的。哪位同学能简要地回答刚才的那个问题:
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什么能转化来的?
风力发电有什么好处?
[生]风车发出的电是(由于风吹动风车转动)由风能转化来的。
[生](经过讨论)风能利用起来简单,主要是没有环境污染。
[师]除了我们刚才了解的风力发电外,同学们还知道什么可以发电?
[生]还有火力发电,是用煤来发电的。
[生]还有水力发电,例如三峡工程建成后就可以发电。一些小水电站也都是利用水力发电的。
[生]核电站。我们国家有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生]太阳能发电。
[生]潮汐也能发电。
[生]电视上还讲过地热,有些废料垃圾还能发电。
[生]各种各样的电池。
播放录像资料:介绍各种各样的发电设施,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棒。可能还有许多尚未开发的新能源能变成电能,等待着同学们,利用你们的智慧,利用你们努力学习掌握的知识去开发、利用,为人类造福。
今天的人们,已经离不开电了。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看见电能在工作。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用电的地方有哪些,电能是怎样工作的?
[生]电能让电灯泡发光,电能通过灯泡转化成了光能。
[演示]
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接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
[师]请一位同学触摸通电的小灯泡,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通电的小灯泡发热了。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热能。如电饭锅、电炉、电热水器…
[演示2]电风扇通电转动。
[演示3]电动玩具车装上电池,合上开关,电动玩具车会运动起来。
[生]电能还能转变成动能。如电风扇、电动车。
[生]还有城市里的电车、电力机车,最近流行的电动自行车…
[生]家里的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电脑,爸爸用的电动剃须刀,妈妈用的电熨斗、电吹风等都要用电才能工作。
[生]工厂里机器运转要用电,农村的抽水机、磨面机也要用电才能工作。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用电的地方涉及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的领域会越来越多,电对我们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在大力开发无污染、低能耗的电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我们去市场买菜要说买几斤(克、千克),老师或同学们用的桌子有多长,我们可以量出是几米、几厘米。用了多少电该怎样量?
2。电能的单位
[师]电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生]听见家长说过这个月用了多少“度”电,电能的单位是“度”吧。
[师]“度”就是电能的单位,它的学名叫千瓦时(kWh)。物理学中更常用的单位是焦耳(J)。
1度=1千瓦时(kWh)=3。6×106焦耳(J)
[投影]
●将一个苹果从地面举到桌面所需要的能量大约为1 J。
●普通的手电筒通电1 s,消耗的电能大约也是1 J。
●微波炉工作1 min消耗的电能大约为60000 J。
(同学们把焦耳换算成千瓦时,看看是多少)
1度(1千瓦时)电的作用:
可以炼钢1。6 kg
生产化肥0。7 kg
采掘原煤105 kg
可以使电车行驶0。85 km
一次灌溉麦田330 m2
机织棉布11 m
从以上的这组数据,同学们能切实感受到一度电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也更应该明白我们在生活中节约每一度电的必要。
3。电能表
[师]在生活中,我们称质量时要用秤,量长度时可以用尺。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了解了电能的单位是“度”。如果想知道某一电器在一段时间内到底用了多少度电,该用什么,如何测量呢?
[生]电工每月都去家里查电表,算每个月用多少度电交多少电费,所以用电多少是用电表测量的。
[师](鼓励同学这种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同学所说的电表就是电能表,也叫电度表。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就是用电能表计量出来的。
出示电能表,学生观察。(可以用投影仪将实物投影放大,便于学生观看)
[师]哪位同学注意过家里的电能表,把你的了解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家里电器开着的时候,中间的圆盘会转动,圆盘上面的一排数字也会跟着变。
[生]圆盘转动时,变化最快的是最后一位数。使用的电器越多,圆盘转动得越快,上面数字变化得越快。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注意观察、关注身边的事情,做生活的有心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大家的学习、生活会很有用。
[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从这块电能表上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信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大家可以大胆地发表你自己的见解。
[生]电能的单位是“度”即“千瓦时”,表的最上面一行标出了“kWh”,这是要说明这块表是电能表,表上测出来的数字是以“ 千瓦时(kWh)”为单位的。
[生]数字盘上一共有五位数字,但最后一位是在红色框里的,它应该和前面四位数字不一样,是不是类似小数的写法,红框表示小数点,红框里面的数是小数点后面的数?
[生]在红框内的数字右边,紧挨着数字有一个小标尺,红框右边的边上有一条白线指着小标尺。
(用电器功率较小,电能表圆盘转动很慢,最后一位数字也看不出变化时,从小标尺对应的白线位置,能说明电表的转动。可以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仔细观察。课堂上不做要求)
[生]圆盘的两端有箭头,指示圆盘的转动方向。在圆盘上有一段涂着颜色,是为了电能表转动时能看得清楚、醒目。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并且能根据学过的知识分析、思考问题很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确实如同学们分析的,电能表计数器示数盘上最后一位是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一般可以不读。
[投影例题]
例1:几个同学家电能表的'示数如下,请你将它们的示数读出来。
例2:如果一个月后,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示数分别变为如下图所示,则这三位同学家这一个月分别用了多少度电?
[生]甲同学家用电23 kWh
[生]乙同学家用电23。6 kWh
[生]丙同学家用电58 kWh
[师]哪位同学能讲讲他们是如何知道这样的结果的?
[生]用某同学家电表现在的示数,减去一个月前电能表的示数,就是该同学家这一个月的用电量。
例3:例1中如果电工师傅按50度的电收取丙同学家的电费,该同学家电表的示数应该是多少?说说你的想法。
[生] 原来的表盘示数加上这一月的用电量就是现在的示数。
[师](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表现)现在请同学们继续关注电能表,了解几个重要参数。
[生]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 V,电能表一般用在家庭中。“220 V”是指这种电能表的额定电压是220 V,应该在220 V的电压下使用。
另外几个参数,学生可能不容易明白,教师应引导学生看书P31帮助了解这方面知识。
●“50 Hz”指电能表应在50 Hz的交流电路中使用。它是一只交流电能表。
●“10(20) A”指这个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安培。正常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应不大于10安培。短时间应用电流允许大一些,但不能超过20安培,否则会损坏电能表。
●“600 revs/kWh”指电能表转过600转,说明接在电路里的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1 kWh。
[师]同学们了解到的参数是我们观察的这块表的参数,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电能表的参数并不完全一致。
(出示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让学生观察或投影不同参数的电能表表盘图)
[师]同学们通过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其他的基本一样,只有额定电流有的是5(10) A;转数有的是1200 revs/kWh,有的是1500 revs/kWh,说明消耗1 kWh的电,转盘转过的转数不同。
[师]有没有同学想过,为什么电流参数和转数有的不一样,而电压和频率的参数都是220 V和50 Hz呢?
[生]是不是因为家庭电路的电压就是220 V,交流电的频率都是50 Hz,所以表上的参数基本都是220 V和50 Hz。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资料或走访有关人员了解不在家庭电路上使用的电能表和家庭电路中使用的电能表有没有区别。
例4:例2中,如果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电能表上分别标出600 revs/kWh、1200 revs/kWh、1500 revs/kWh。则这三位同学家
(1)用电器均消耗1度电的时候,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多少?
(2)电能表均转一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
(3)一个月电表分别转多少圈?
学生讨论,演算,三名同学板演分别计算甲、乙、丙三位同学家的情况。
解:(1)三同学家用电器消耗1度电,电能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600转、1200转、1500转。
(2)电能表转过1圈,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分别是:
甲: =6×103 J
乙: =3×103 J
丙: =2。4×103 J
(3)一个月三同学家电表转过的圈数分别是:
甲:600 revs/kWh×23 kWh=1。38×105 r
乙:1200 revs/kWh×23。6 kWh=2。832×104 r
丙:1500 revs/kWh×58 kWh=8。7×104 r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对现在普遍使用的电能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P32了解另外一种电能表。
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种新式的电能表?
[生]IC卡电能表有许多优点,比如说它不用工人师傅每月查电表,节省许多人力,还能避免出错,省去了收电费时的许多麻烦。
[生]IC卡中的金额用完后,电能表便能切断电源,能完全杜绝少数人光用电不愿意交电费的现象。
[师]同学们表现很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还会有更先进、更完美的电能表在同学们的手中制造出来。
在本节课的开始,同学们看到电灯发光,感觉了灯泡发热,已经知道电能转变成了光能和热能。看到电风扇、玩具车通电后运动,已经明白电能转变成了动能。电能是经过什么样的过程转变成其他形式能的,请大家关注“电功”。
4。电功
[师]同学们看书后,说说你的理解。
[生]电能是通过电流做功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过程是电流做功的过程”。
[生]有多少电能发生了转化就说电流做了多少功。
[生]用电器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就做了多少功。
[生]电功的符号是W,单位是焦耳(J),也可以是 kWh。
例5:例2中,甲、乙、丙三同学家一月消耗的电能分别是多少焦耳?电流做的功分别是多少?(用字母表示出来)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分别是多少?
[生]一月内消耗的电能,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电流所做的功完全一样。
W甲=23 kWh=8。28×107 J
W乙=23。6 kWh=8。496×107 J
W丙=58 kWh=2。08×108 J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电能:来源、应用、单位、测量(电能表)及电功。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练习侧重联系生活实际、开放性的题目,难度并不太大,学生一定要亲自完成。强调在观察电能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4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符号: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ⅱ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
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
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
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4、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四、电路
1、组成:
②用电器:定义:用电来工作的设备。
工作时:将电能—→其他形式的能。
③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④导线:输送电能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定义: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特征:电源短路,电路中有很大的电流,可能烧坏电源或烧坏导线的绝缘皮,很容易引起火灾。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并联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控制整个电路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5、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熟练掌握)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
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1.电流
(l)电流的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用水流和电流做类比:水在水管中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水管中就有了水流。电荷在电路中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电路中就有了电流。
(2)电流的方向: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介绍这个规定是在19世纪初,在物理学家刚刚开始研究电流时,并不清楚在不同的情况下究竟什么电荷在移动时做出的,而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样的规定并不影响研究电流的有关问题,并且在酸、碱、盐的溶液中就有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因此这个规定一直沿用至今。按照这个规定,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3)电流的符号、单位及换算:电流的物理量符号I,电流国际单位安培,符号为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单位的换算:1A=103mA 1mA=103μA
2.电流测量
测量电流有专门仪表——电流表(出示几种电流表:教学电流表、学生电流表、灵敏电流表)
电流表
(1)测量电流大小的仪表。
(2)常用的电流表是安培表(注意讲解一下安培表在电路中的符号)
观察教学电流表(出示挂图、并展示实物),观察学生电流表(重点)。通过观察桌上的学生电流表,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你怎样知道它是一只电流表?②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③它有几个接线柱?怎样使用接线柱?④当使用标有“—”“3”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⑤当使用标有“—”“0.6”两接线柱时,量程是多大?分度值是多大?
(3)电流表的示数
②使用前,先要观察:确认是电流表;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读数时,应由量程确认分度值后,再从指针位置读出结果。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1)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2)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进入,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说明后果)不能预先估计被测电流大小时,要先用大量程进行试触。
(4)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连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4.测量串、并联电路的电流
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
五、巩固练习:
画出灯泡L1和L2并联,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电流表测通过灯L2的电流强度的电路图。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1-12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精选14篇11-12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通用21篇)11-27
初中物理功教案12-29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12-30
初中物理 电阻 教案12-29
初中物理教案11-09
初中物理教学随笔05-17
中考物理教学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