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饮酒导学教案一等奖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酒导学教案一等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背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重点)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难点)
课堂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今天我们就来品读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饮酒》
一、自主学习。
1、学法指导:古诗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
2、相关链接【陶渊明生平】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今江西九江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任官,他的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陶渊明时,家境衰落。在家族中,他既钦敬曾祖的积极进取,又特别赞赏外祖的冲淡自然,思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岁以前),他渴望进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起主导作用的是儒家精神;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又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庶族寒门出身的人,不可能突破门阀士族对高官权位的垄断,高傲的脾气使他不愿迎合官场中钻营取巧的一套,“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终于辞官归田园,躬耕陇亩,不再出仕,回家乡当隐士去了,与官场彻底决裂。《饮酒》诗一组二十首,就是归隐之初写的,大抵表述醉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想。本篇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
3、知识预习。
(1)解释下列词语:
喧:
相与:
辨:
忘言:
(2)初读诗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
二、合作探究学习。
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录音《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2)教师根据自己的体会范读《饮酒》。
(3)散读课文。朗读指导:这是一首田园诗,表达的是诗人悠然自得、宁静淡泊的心境,所以,语调、语气和节奏都应是舒缓的。这是五言诗,朗读时按二/三结构。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指导背诵: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课文研讨。
(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
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3.欣赏品味。
(1)名句品味。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悟到此中的真意是什么呢?为什么作者说没有什么可辨呢?
3、学生质疑讨论,教师小结。
(1)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2)艺术特色:说理、抒情、写景交融一体。
三、课堂小结。
四、课后检测
1、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3、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五、反思总结
略
【饮酒导学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变脸导学教案一等奖12-08
导学实践报告06-06
变色龙导学教案设计(精选10篇)09-26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11-07
一年级语文《蝴蝶歌》教案附导学案一等奖11-15
学案导学的心得体会11篇01-08
春日教案一等奖11-25
荷花教案一等奖12-03
餐桌的饮酒礼仪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