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蒲公英》教学教案

时间:2022-11-16 10:19:28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蒲公英》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蒲公英》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蒲公英》教学教案

《蒲公英》教学教案1

  设计意图

  小班孩子年龄较小,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经验少,操作能力和中大班孩子有很大差异,往往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在选材上我选择用孩子生活中熟悉的美术材料结合绘本故事来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本次活动,我采用孩子平常看到、用过的几种材料通过按压的方法来创作一幅爱跳舞的蒲公英色彩画。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蒲公英的外形特点,建立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拓印的方式表现蒲公英的造型,感知色彩的鲜亮与混合。

  3、感受拓印作画的乐趣,发展幼儿美术创作力和表现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用海绵拓印的方式表现一副蒲公英的色彩画。

  难点:拓印中按压、旋转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蒲公英唯美图片;绘本故事《蒲公英》;实物蒲公英

  2、黑色卡纸(圆形或正方形);红、黄、蓝、绿、白色等水粉颜料;牙刷、棉签、圆形海绵若干

  活动过程

  一、展示蒲公英唯美图片,再讲述绘本故事《蒲公英》导入,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产生对大自然热爱的情感。

  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蒲公英的外形特点后再看实物,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1、教师提问:蒲公英像什么?

  2、小结:蒲公英是圆圆的,白色的',毛绒绒的,有细细长长绿色的茎。

  三、教师示范讲解

  1、介绍展示操作材料,认知并说出色彩的名称。

  2、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材料来创作爱跳舞的蒲公英,首先,我们每位小朋友拿一个圆形海绵在桌子上跟着老师模仿拓印动作,按一下转一转。(动作重复三次)

  3、教师示范:拿圆形海绵一边蘸一点点(语气轻声)蓝色(孩子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彩色),另一边蘸很多(语气加重)白色,在黑色卡纸上找到你喜欢的位置按一下再转一转,白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圆圆的蒲公英啦!

  4、请一位幼儿上来展示,重复教师示范动作拓印蒲公英。

  5、师:蒲公英下面有一条茎,是什么样子呢?细细长长的?弯弯的?直直的?我们拿棉签蘸绿色颜料给每个蒲公英画上茎。

  6、师:蒲公英画好了,你们看看漂亮吗?(再次拿出实物蒲公英请一位幼儿对蒲公英吹一下并观察)一阵风吹来了,蒲公英都跳起了舞,我们拿牙刷蘸一些稀释好的白色颜料大力的往蒲公英身上甩,出现很多点点,好像蒲公英飞起来在跳舞啦。

  四、幼儿自主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注意事项:

  1、提醒幼儿构图不可过多也不可太少。

  2、提醒每位幼儿只能选一种彩色,感受色彩的混合。

  3、巡回指导中提醒幼儿轻蘸颜料及量的控制和拓印动作。

  五、展示作品并评价,肯定幼儿创作。

  六、总结

  今天我们使用了海绵、棉签、牙刷等材料,通过按压、旋转、甩的一些技法来创作《爱跳舞的蒲公英》,下次我们发现其他圆圆的东西也可以尝试用圆形海绵通过按压、旋转来表现哦!

  活动反思

  孩子们看到蒲公英图片时一脸茫然,有些说我见过有些问这是什么?后面我拿出实物蒲公英时孩子们兴奋不已说我玩过这个,吹一下会有毛毛的飞起来。在绘本故事中孩子们也了解到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种子。孩子们对创作材料非常喜欢,在创作过程中,积极性很高,但是孩子们在蘸彩色和白色颜料的量一开始控制的不是非常好,导致混合后的颜色很浓,到身边一一指导后进步就很大,基本都能掌握蘸取颜料的量和按压旋转的技法。

《蒲公英》教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课文。

  2.读懂每句话,理解词语意思。

  3.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4.学会5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5.练习根据课后问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6.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3.识字、写字。

  4.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1.蒲公英实物标本(或图片),田字格黑板,小黑板,生字卡片。

  2.课前准备,有条件的带学生实地观察蒲公英。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

  (二)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三)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是靠风力传播种子的。

  (四)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意思,读懂课文内容。

  (二)练习根据题目读课文,回答问题。

  (三)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

  1.从题目看这课要讲的是什么?(蒲公英的种子)

  2.导入新课。要讲哪些与蒲公英的种子有关的知识呢?我们今天来学一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读准音,读成句。(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这篇课文有几句话?从哪儿到哪儿是一句?

  3.这篇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知识呢?(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三)细读课文,看插图,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话,看标本(或图片)。

  (1)这句话里的“我”指的是谁?(蒲公英的种子)这篇课文以蒲公英(我)的口气写的,作者把蒲公英的种子当作人来写。

  (2)“我”在这句话里告诉我们什么?(①他是蒲公英的种子;②蒲公英种子的样子)

  (3)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是一朵毛茸茸的小花)让学生观察实物,(或标本、图片)看这朵小花的样子、颜色。体会“毛茸茸”的意思。问:这朵小花是一粒种子吗?

  ①这朵小花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样子的?(白色的小圆球,毛茸茸的,或毛茸茸的白色的小圆球)通过看图体会蒲公英的样子。

  ②通过看图体会“毛茸茸”是形容蒲公英的种子细细的绒毛,很密的样子。

  板书:毛茸茸的小花。

  (4)指导朗读句子。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2.读第2句话,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一题。

  学生读题后问:这个问题问了我们几件事?(两件事,①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②要飞到哪里去)我们读的第2句话可以回答哪个问题?(第一个,蒲公英的种子是怎么离开它妈妈的)

  (2)带着这个问题读第2句话,看插图,回答问题。(学生读句子回答)

  (3)句子里的“妈妈”指的是谁?(指的是蒲公英)

  (4)蒲公英是怎样传播它的种子的?(是靠风来传播种子的)需要多大的风力?读句子,再回答。(微风轻轻一过,毛茸茸的种子就飞起来了)

  ①“微风”是什么样的风?(轻微的'小风)板书:微风 吹

  ②“轻轻一吹”是怎么吹?(让学生吹一下,体会“轻”的程度)

  ③为什么“微风轻轻一吹”,蒲公英的种子就能离开亲爱的妈妈呢?(蒲公英的种子成熟以后很轻,很容易脱落)

  (5)指导朗读。(自读,指名读)

  微风/轻轻一吹,我/离开了/亲爱的妈妈。

  3.读第3句话,看黑板上的问题。(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

  (1)蒲公英的种子要飞到哪里去?(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板书:哪儿 家

  (2)句子中为什么用两个“飞呀”?(说明小小的一粒种子随风飘得“很远”)

  (3)读第二、三行,(指名读)间:这两个“哪儿”表示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哪儿”指风吹到的不管什么地方,第二个“哪儿”指的是种子落地的地方)同学们,试想一下种子可能落到什么地方?

  (4)讲讲“哪儿就是我的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的“家”是指蒲公英种子落到哪儿,就在那里生根、长叶、开花、结籽。也就是说到哪儿就在那里成活)

  (5)指导朗读。

  “飞呀,飞呀”读得轻慢,“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读出肯定的语气。

  (四)朗读全文。说说学了这课书,你懂得了什么知识。(了解了蒲公英的种子是什么样的,蒲公英种子靠风来传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 (立字旁),学会5个生字:有、吹、开、亲、家。

  (二)比较句子。

  (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有、吹、开、家、亲。(指名读,变序读)

  2.朗读课文。(指名读)

  (二)学会生字。

  1.有,y%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自学后说记法。(y%u有,我用笔画加部件的方法记,第一笔横“一”,第一笔长撇“”,下面是“青”字的下半部“有”,共6笔)或(y%u有,我用熟字换部件的方法记,把“右”字下面的“口”字,换成“月”字,把第一笔撇改成竖,一共6笔)让学生开动脑筋想出最容易分辨的最清楚的办法记字形。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有”的意思和哪个词相反?(无)

  师述:“有”字上面大横和长撇把下面“ ”的左上半边包住了,这样的字叫半包围结构的字,我们学过的“送”字,走之旁包住了“关”字的左下半边。“同”字的“冂”从三面包住了“一口”,都属于半包围结构,你们想想还有哪几个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右、左、在、风、向、石)

  2.吹,chu9,拼读音节,读词语:吹喇叭。

  (1)识记字形。在学生自学基础上讨论。(吹chu9,用部件加笔画的方法记字形,左右结构,左边口字旁,右边第一笔小撇“ ”,第二笔横钩“”,下面加上“人”字,“欠”,一共7笔,吹喇叭的“吹”)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理解。

  吹开 吹风 吹大话 吹走

  3.开,k1i,拼读音节,读词语,离开。

  (1)识记字形。(自学, 开)

  提示:第三笔是什么?(竖撇)

  (2)口头组词语。

  开门打开开山开灯开始

  (3)找出反义词,与开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关)

  4.亲,q9n,拼读音节,读词语:亲爱。

  (1)认识新偏旁:“ ”立字旁。随老师说两遍。笔顺是:丶亠 立,一共5笔。

  (2)记字形,自学后讨论。(亲,q9n,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是立字旁,下面在“一”上加上“小”字,“ ”,一共9笔,亲爱的“亲”)

  (3)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4)口头组词语。

  亲爱 亲人 亲戚 亲自

  5.家,ji1,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学生自学后讨论(家,ji1用部件加笔画记字形,上下结构,上面宝盖儿,下面第一笔横“一”,二笔斜撇“ ”,三笔弯钩“ ”,四笔、五笔撇“ ”,六笔小撇“ ”,七笔捺“豕”,一共10笔)。数数左边有几撇,右边有几撇?(左边有三撇,右边有一撇)第3笔是什么?(弯钩)

  (2)学生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后,教师指名检查。(学生背对黑板书空)

  (3)口头组词语。

  国家家庭家中家门人家

  (三)指导书写。

  1.有。

  (1)整体位置:上松下紧。

  (2)笔画、部件位置:第一笔大横,在上半格离横中线三分之一的地方,左右各离边线三分之一,平写大横。第二笔从竖中线上起笔,写斜撇,撇向左下格离横中线和边线各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下面“ ”、“竖”从横中线和微交叉的地方起笔,直写下来,到离边线三分之一的地方收笔。“横折钩”压横中线起笔,斜写横到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折,过“竖”一点儿写钩。“里边两横”距离相等,右边不靠横折钩。

  (2)教师在田字格黑板上示范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吹。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口字旁占左半格中间,斜压横中线,右边第一笔斜撇,从竖中线一多半地方起笔,到横中线与“口”第三笔横对齐收笔。第二笔横钩,在左上格右下角起笔,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一点儿顿笔写钩。“人”字撇从中心点上边压紧中线起笔,撇到左下格中心右下方收笔,要有撇尖。捺从中心点下边一点,压竖中线起笔,到右下格中心点下顿笔写出捺脚。撇、捺对称。

  (3)教师带写右半边,学生仿写字头。

  3.开。

  独立看田字格字帖,练习书写字头,教师检查指导。

  4.亲。

  (1)整体位置,上下均等。

  (2)部件位置,立字头大横压横中线,下面“小”字竖钩顶横中线。第一笔点,点在上半格离边线三分之一的竖中线上。第二笔“横”与下面的“一”一样长。下面“小”字的侧点和点斜对左、右下格的中心点,两“点”对称。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5.家。

  (1)整体位置:上小下大。

  (2)部件笔画位置:宝盖占上半格中间,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写在第二笔横钩和横中线中间。第五笔小撇,从竖中线起笔,斜撇向左半格中间,过横中线一点儿的地方。第六笔,竖弯钩,从第五笔小撇与横中线的交叉点起笔,弯向竖中线,写弯钩,到离边线三分之一处写钩。第七、八笔撇,距离相同,到与第五笔小撇上下对齐处写撇尖。第九笔小撇,过横中线一点儿起笔,撇到第八笔撇起笔处收笔。第十笔捺从第九笔收笔处起笔,捺到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四)练习书后第2题。

  出示小黑板(写好两组句子),进行句子比较。

  1.第一组:

  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我是种子。

  (1)相同点,都有“我、是、种子”三个词语。

  (2)不同点,第1句比第2句多“蒲公英的”这个词语,两句的意思就不同了。①第1句,限定“我”是蒲公英的种子。第2句,“我”可以是任何一种植物的种子。②从表述意思上,第1句比第2句具体,我是什么种子,我是蒲公英的种子

《蒲公英》教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在观察认识蒲公英的基础上,欣赏散文,理解散文优美的词句和比喻句。

  2.要求幼儿学会有感情地朗诵散文,并能用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3.扩展幼儿的想象,引导他们运用积累的经验与词汇,仿编新的散文。

  (这篇优美的散文运用了形象而易于幼儿理解的比喻手法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质朴的情感,优美又富于生命的活力,易使幼儿增添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作品篇稽镀小,易于幼儿朗诵;结构层次清楚分明,易于幼儿仿编。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学习其中的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创造性地运用作品中的'句式和结构是文学活动的要求,该活动的目标更是这些要求的具体体现。)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蒲公英,了解它的外形特征。

  2.录音机、配乐散文磁带;水彩笔、油画棒、白纸若干。

  (欣赏散文之前,让幼儿积累一些对蒲公英的外形特征的感性认识,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散文。)

  活动过程

  活动一

  1.教师提出话题“我们看到的蒲公英是什么样的”,引出散文的名字。

  2.幼儿听录音一遍,教师提问:蒲公英在什么季节开花?散文里说青草地上怎么样?你最喜欢什么?蒲公英开着什么颜色的小花朵?散文里说“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它什么地方有趣?、

  (引起幼儿对欣赏散文的兴趣,可让幼儿谈谈自己对蒲公英的认识。学习就是建立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新旧经验的结合。幼儿听过第一遍散文后,只要求他们谈谈自已的初步感受。)

  3.教师朗诵一遍散文,事先要求幼儿注意倾听,找一找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提问:散文里是怎么说蒲公英有趣的?田野的风吹来,它怎么样?(帮助幼儿理解“飞扬”和“比柳絮还要轻”一句)飞着飞着,它又怎么样了?为什么说它像一片片雪花?(帮幼儿理解“轻盈地降落”,可请幼儿用动作表演出来)

  (第二遍欣赏前需要要求幼儿专心倾听,认真思考。可以让幼儿用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口头表述、动作表演,特别是形容词和描述动作的词汇,让幼儿了解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4.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喻句,让幼儿学说比喻句。然后继续讨论:为什么说花托上结出的种子像雪白的绒毛似的球?为什么飞着飞着,又像一片片雪花?你觉得散文听起来怎么样?为什么很优美呢?帮助幼儿归纳出散文词语丰富、语句优美的特点。

  (大班幼儿的理解力较强,让幼儿了解一些简单的表现手法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教师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作好铺垫。同时,让幼儿了解优美词汇,培养幼儿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应该是循序渐进的。)

《蒲公英》教学教案4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全诗只有三句,句句押韵,它以的口吻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学生喜欢诵读。根据教材这一特点,本课教学应加大读的分量,童声范读、教师指导读、自由读、指名读、有选择的读、齐读……力求在不同形式的读中体会小诗的意境,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孩子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蒲公英,同时,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与认知规律,教学时运用CAI创设情境,激发好奇心与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要提高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离不开想象。想象越丰富,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深刻,表达就越具体生动。小诗最末一句飞呀,飞呀,飞到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飞到哪儿去呢?这很能激起孩子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他们畅所欲言,自由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努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小诗,初步了解有关蒲公英的常识,感受大自然的奥妙;

  2.会认读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这五个词语,学会种、毛、呀这三个生字。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看图这是什么?(学生猜测)

  二、初步感知

  1.听童声范读

  回答:我是什么?我是怎么样的?

  2.顺势学习小诗第一句(我是,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

  正音:蒲公英、种子、毛茸茸。

  3引读第二句

  看看种子的妈妈--蒲公英。

  三、反复诵读课文

  1.童声范读,学生看书仔细听。

  2.再听一遍范读,学生可跟读。

  3.指名读,其他学生对嘴形。

  4.与小伙伴一起读。

  5.认读字词

  (1)种子、毛茸茸、微风、轻轻、家、离开、哪儿、就是

  (2)种、毛、呀

  (3)蒲公英、种子、微风、毛茸茸、飞

  做动作理解微风的意思。

  想象:如果你是,这时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欣赏图景

  1.看看蒲公英飞的样子(课件)

  2.观看录像《蒲公英飞舞》,教师配介绍。(带有极轻的伞状的羽毛,可以乘风飞行。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成熟的像雪片一样飞舞……)

  3.质疑问难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问题想问问蒲公英妈妈和?

  4.自由想象蒲公英飞到哪儿去了?

  (让学生发挥想象,畅所欲言。)

  五、朗读指导

  1.自由读喜欢的部分。

  2.指名读。

  3.评价、指导。

  4.配上图景读、齐读、背诵。

  六、写字指导

  1.认字。

  2.范写。

  3.书空。

  4.练写。

  5.讲评、作业展览。

《蒲公英》教学教案5

  一、教例

  《蒲公英》是苏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讲了两颗蒲公英种子不听太阳公公的嘱咐,各自去了金光闪闪的沙漠和波光粼粼的湖泊,结果一颗干旱死,一颗淹死。而其他种子听从太阳公公的话,投向黑黝黝的泥土茁壮成长起来。课文蕴涵了要听从正确教导,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样一个道理:在学生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为了巩固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师:假如你是一颗蒲公英种子,听了大阳公公的话,会怎么做?

  生1:我想落进黑黝黝的泥土里,也茁壮成长起来。

  师:好的,你能为自己选择最适合生长的环境。

  生2:我想去沙漠,到那儿去探险,锻炼一下自己。

  师:(略作思考)可以,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冒险精神。

  生3:我想去湖泊,在闪闪点点的湖面上漂流多么舒服呀。

  师:(满意地点点头)你敢于尝试。不错!

  生4:老师,你说得不对。

  师:(愣了一下,微笑着)是吗?为什么?

  生4:因为蒲公英种子不是想到哪儿就能到哪儿,风把它吹到哪儿它只能落在哪儿。

  师:说得太好了。你的想法令老师耳目一新。

  (老师带头为学生鼓掌)

  ……

  二、评析

  这一教例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在课堂上能耐心倾听,民主接纳,巧妙唤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独特体验。

  课上,当学生说想去沙漠,对于这个背离了标准答案的发言,老师没有立即打断,而是耐心倾听。这无疑给了学生求异的勇气,批判的锐气。于是,又有了想去湖泊亲自尝试,这时老师没有把自己预设的`答案强加给学生,而是民主地接纳了,肯定学生独到的见解。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唤醒了更多学生潜在的心智,产生了“老师.你错了”的独创的灵气。生生、师生相互启发:凡事并非随心所欲!有时不能选择,无法改变,那就要学会适应。这里面蕴涵了一个多么深刻的生活哲理。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使教学内容得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不断增值。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机,在学生做出了有悖于“标准”的回答之后,老师给予恰当的评价,友善的尊重,学生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会得到迥然各异的收获。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了更多的东西:不被假象迷惑,不盲从,敢于尝试,追求快乐,向往美好……

  的确,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另一种声音,民主地接纳学生的标新立异,从中发现创新的苗头,点燃创新的火花,唤醒创新的潜能。这一教学设计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新精神根植于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求异,角度可以是多向的,理解可以是多维的,答案可以是多样的,价值取向更是多元的。

《蒲公英》教学教案6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可爱亲切造句。

  ⒊朗读课文内容,懂得着任何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实地的幻想。

  二、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示课题

  ⒈出示蒲公英图片。

  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谁能说说蒲公英的样子及其有关知识。

  ⒉教学生字:蒲绒降伞

  ⒊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⒈出示自读要求。

  ⑴自由轻读练读课文两至三遍。

  ⑵画出生字词,练读生字字音。

  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读出下面生字词。

  ⑵指导朗读长句子。

  ⑶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⒊范读课文。

  三、细读第1自然段。

  ⒈指名读课文。

  ⒉讨论:小降落伞指什么?它们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要去干什么?

  ⒊指导朗读。

  指图1,小朋友看,你们看蒲公英的种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去,它们的心情多么激动,多么愉快。我们读第一自然段时,要用什么语气?

  四、作业。

  ⒈描红。

  ⒉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⒈抽读词语卡片。

  ⒉按要求填空。

  二、细读课文。

  ⒈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⑵读后指名回答。

  ⑶理解词语。

  金光闪闪银花朵朵黑黝黝

  ⑷指导朗读。

  要求用亲切的语气读。

  ⒉细读第3自然段。

  ⑴自由读课文。思考: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地话,有什么不同地说法?

  ⑵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⑶理解重点句。

  ①出示投影片。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清的宝贝。到那儿去,我在就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颗种子说了几句话?

  “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指导用蔑视的语气读这句话。

  这颗种子认为哪儿有意思?它为什么认为那儿有意思?

  理解“百万富翁”

  指导用肯定的语气、兴奋的感情来读2、3两句话。

  ②出示投影片。

  这波光粼粼的湖面,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欢乐!

  指名读句子。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波光粼粼。

  指名说说另外一颗种子为什么要落到湖面去。

  指导用得意的语气读这句话。

  ③指名有感情读两颗种子的对话。

  ⒊细读第4自然段。

  ⑴她们的结果怎么样?一起来学习第4自然段。

  ⑵指名读第4自然段。

  说说几种小降落伞的不同结果。理解竞相开放装点

  ⑶再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他们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⒈齐读全文。

  ⒉复述课文。

  ⒊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词。

  ⒈教学生字字形

  ⒉指导书写

  ⒊练习描红

  五、作业。

  ⒈读下面几个词语,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

  一阵阵黑黝黝金灿灿

  ⒉用“可爱”“亲切”造句。

  《蒲公英》说课设计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蒲公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取了三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分别告诉学生怎样正确认识自己,怎样理智看待别人,怎样拿出实际行动。《蒲公英》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拟人的手法,写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从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起着示范作用,我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和运用词语;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读好人物对话;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做人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同时也看到蒲公英种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无谓的牺牲。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多读多想、读懂课文,读书感悟”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课文,读好课文。教学难点:深刻体会寓言的含义。

  教学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理解,读出感受,并创设情景让学生敢想敢说。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蒲公英传播种子、发芽生长等方面的资料进行阅读了解,这既为上课做好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创设情景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太阳公公、当“小降落伞们”、当那两颗小种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蒲公英》一课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自己,想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蒲公英》过程中,我着力于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在小组里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说说学懂了什么?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激趣导入上课伊始,让学生观看动画,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2、初读感知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就多读几遍,不能随意放过。通过初读,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在读给大家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通过自己努力获取成功的喜悦。

  3、精读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各学习小组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在小组里面进行交流探究、梳理疑难,在精读过程中,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4、汇报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他们的命运也各有不同的原因,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人生道理。

  5、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回味。我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

  6、想象说话在学生学完全文后,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那两颗想落到沙漠里和湖泊里的小种子?”“你自己想对这两颗小种子说点什么呢?”两个问题,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在此,我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强求一致,更不拘泥于教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此时的阅读,成了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成了心灵的对话。

  五、自我反思,说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我本着鼓励多元解读,展现独特思维的观念,努力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我也在个性化阅读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没有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正确答案灌输学生,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让学生在思想碰撞和观点交锋的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懂得探索与幻想重要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听从和盲从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蒲公英》一课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了蒲公英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相同。课文寓人生的哲理于有趣的故事中,为了让学生深切感悟到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教学时,我创设了情境,注重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来感悟这个哲理。

  教学时,我抓住了太阳公公的那段话,让孩子理解太阳公公说话的意思的同时体会到太阳公公为什么要这么说,将文章的中心引出——因为太阳公公害怕他们被外界的美好现象所迷惑。通过个别读,分角色读,有感情读,体会小种子们听了嘱咐后的不同想法和行为,在明白过程中是对太阳公公嘱咐内容的复述其次,我还抓住了两颗不听话的小种子的两段话,除了让孩子读好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去想像,小种子们的想法,走入他们的内心。最后将种子们结果进行一个简单的对比,告诉孩子——是金子总会发光,但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对于有经验的人的忠告,我们应该吸取。在故事中将文章所要传达的道理传达给孩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效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太阳公公的嘱咐,将听说读写的语文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每一个学生对教材的感受各不相同,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揭示《蒲公英》这则寓言故事的道理时,我只是把教参上的寓意出示给学生并没有让他们通过说来交流,应该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让学生谈谈自己欣赏哪一类的人,适时让学生“辩一辩”。这样才会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才会得到升华,主体性才会得到落实。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并加强孩子这方面的练习。

《蒲公英》教学教案7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4个字。自主积累词汇。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识字。

  2、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幻灯片,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

  2、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

  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重点注意蒲、荚这两个字的读音。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第二自然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第五、六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板书设计

  3、蒲公英的种子

  吹上了天、害怕

  小伞兵、飞呀飞、放松

  躺在地上、高兴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课文内容。

  2、复习会认字。

  3、学习会写字。

  二、教学重点

  写好每个字。

  三、教学难点

  掌握字形,把字写美观。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1、自主选择喜欢地段落背诵。

  2、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口头组词。

  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学习会写字。

  巩固认读。

  指导学生书写。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时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4、在听写本上听写这8个生字

《蒲公英》教学教案8

  活动目标:

  1、认识蒲公英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并能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蒲公英。

  2、在游戏中能有技能和大胆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录音机,课件,场地,字卡(沙、石头、水、树叶、高、矮)

  2、四色绒球,让幼儿戴在手腕上。

  活动过程:

  一、放音乐进场。

  二、导入

  1、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来了礼物(拿出盒子),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盒子里面是什么啊?"出自:屈;老、师"请一名幼儿将盒子打开,拿出蒲公英。

  三、指导

  1、教师请幼儿说出他们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幼儿上来吹一吹,看看有什么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看课件(草地上蒲公英在风中摇摆,风吹过来,蒲公英种子飘走```````)看完后请幼儿说一说用动作怎样去表现。

  4、放音乐让幼儿自己听音乐用动作表现。

  5、教师将有特点的动作提取出来,并带领全体幼儿练习。

  四、游戏

  1、教师介绍字卡和相对的场景

  2、游戏开始

  放音乐,一名教师出示不同的.字卡,幼儿随音乐用身体来表现蒲公英飞到相应的场景;教师再出示字卡,幼儿``````直到出示完所有的字卡,蒲公英也找到了舒服的家,游戏完。

  3、游戏再来一次

  以不同颜色自由组合成蒲公英妈妈,游戏重复一次。

  4、教师小结

  五、活动结束

  放关于蒲公英的儿歌,小小蒲公英找到自己的家慢慢长大变成蒲公英妈妈。

  活动反思: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歌唱、表演为中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孩子对此活动兴趣相当高,而且对蒲公英形态变化也十分明了,孩子一看便知,音乐的选择也十分符合蒲公英的生长变化,孩子学习起来比较容易。在活动中幼儿可以体验和同伴合作的快乐,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合作对他们来说好像很难,多通过活动培养他们互相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

【《蒲公英》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蒲公英教案03-30

《蒲公英》教案05-29

《小蚂蚁和蒲公英》教案及反思04-02

《认识蒲公英》小班科学教案12-31

蒲公英作文02-02

蒲公英花语11-08

蒲公英的花语11-21

关于蒲公英的作文05-18

感谢蒲公英作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