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学与问教学教案

时间:2022-12-30 12:29:35 教案 我要投稿

学与问教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与问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与问教学教案

学与问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那么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呀?(5个自然段)那我想请5位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读完后及时评点朗读)2、师: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学和问不能分开;)

  3、小结:通过预习,大家就了解了这么多,说明大家真的做到了边读边想,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地去学习、体会课文,相信大家对两者关系的感悟会更加清楚、明白。

  三、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为了说明这些道理,课文用了两个小故事来证实。那么我们就先看看其中的一个事例。课文先介绍了谁?那我们就一起走进哥白尼,了解哥白尼。

  2、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他什么都爱问;他问的问题都跟自己的生活有关)

  (板书:好问)

  3、师:听了大家对哥白尼的介绍,你对哥白尼有什么印象呀?(勤学好问;爱提问题;留心观察;充满好奇)

  4、师:是呀,哥白尼能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是和他小时候的这些习惯分不开的'。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奇、好问的?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世界、问这问那、省略号)

  (相机读句子,注意读出哥白尼的好奇、好问。指导朗读。)

  (指导理解:不懈探求、稀奇古怪)

  (联系哥白尼提出的问题,理解后补充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再指名读、齐读)

  6、师: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读懂了什么?(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能取得成功)

  7、师:我想大家对这些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四、自学第4段

  1、过渡: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联系起来,在这方面,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小时候是怎么做的呢?

  2、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沈括又是个怎样的人呢?(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是呀,课文中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的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五、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

  4、自由读3自然段。问:读了这一段,你们知道可以怎么做吗?(我们应该多提问题)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老师这里也有孔子的两句名言,谁能结合刚才我们读的这句话,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五、了解结构,借鉴写法

  1、学完了《学与问》这篇说道理的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除了和我们讲道理,还举了哥白尼、沈括的两个事例介绍,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篇文章的写法。

  2、考考大家活学活用的本领,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我就是这家的老二,你该如何帮助我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学与问的名人名言或谚语。

学与问教学教案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说出诗句中带点字的意思,再理解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2、通过阅读本文,知道问与思的密切关系,养成良好的勤学好问的习惯,做学习的主人。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板书“学问”一词,指名读,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生:知识、学识、文化……)

  2、板书“学与问”,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又是什么意思呢?(生:学习与提问)

  3、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文章,叫《学与问》。齐读课题。

  4、介绍文体及写作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通常在开头鲜明地提出观点,然后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5、那么,本文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把这个观点说清楚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十三课。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讨论:

  出示1:“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齐读

  课文还有一处也说了作者这个观点,请同学找一找。

  出示2:“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齐读

  2、这两句话一句在开头,起的作用是——总领,一句在结尾起的.作用是——总结。两句话又形成的关系是——首尾呼应。

  3、这两句话的意思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就是要——勤学好问。

  板书:勤学好问

  “好”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齐读词语两遍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课文第一、第五小节摆出了勤学好问这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课文中间三小节各写了什么?(请学生朗读回答。)

  第2自然段: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导致他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相机理解“不懈探求”懈,松懈。不断探索。

  第3自然段:小学生有问题要请教别人,拜能者为师。

  相机理解“瞬息万变”指变化速度快。“日新月异”指变化大。

  第4自然段:我们要像沈括那样,把勤学好问与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这三个小节中,写到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哥白尼,一个是沈括,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哥白尼。

  2、(课件出示图片及人物的生平简介)看,这就是哥白尼。请同学把这段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他给你怎样的印象?

  3、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简介,请你谈谈哥白尼给你的印象。(哥白尼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为什么哥白尼会有这么大的成就?拿起书,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讨论。

  (好问。)

  5、你从哪里体会到他的好问的?

  出示“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①经常:说明他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②缠着:A、什么叫缠着?

  B、说明哥白尼有韧劲;问问题一定要问出个所以然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对问题的不懈探求。

  ③省略号:表示什么?也说明了什么?(省略了许多其它问题;也说明哥白尼“非常喜欢问”。)

  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问题呢?

  3、指导朗读。

  从“经常”、“缠着”、省略号都可以看出哥白尼好问,下面我们来朗读这段话,注意读好这些词。

  4、从哥白尼的事例中,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正如书上所说:(出示句子:“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5、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6、小结:从哥白尼和同学们刚才所列举的事例上,我们真正认识了“问”在成功道路上的重要性。

  四、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我们有疑惑,我们该怎么做?——(教师接读——拜“能者为师”)

  2、找一找,书上哪句话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能者为师”的意思。

  出示:“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① 朗读

  ② 理解:什么叫“能者”?(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

  说明:根据书上的句子解释词语是一种好方法,但有时应稍作修改。

  ③什么叫“能者为师”? (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确实能给别人启发,给别人帮助的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3、关于这个道理,孔子也说过这样两句话。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耻下问。

  讲解: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齐读

  4、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多向人请教,拜能者为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五、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过渡:拜能者为师固然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态度。但是,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获得问题的答案。这一点沈括是我们的榜样。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的第四段,完成练习。

  2、练习

  A、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B、说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思。

  C、(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后来他在深山的寺庙里观察思考发现了:原来( )。

  [北宋;大科学家;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深山上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

  六、总结拓展:

  1、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同学们一定也懂得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导读)“我们从小应该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七、作业:

  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呢!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学与问教学教案3

  一、教学目标

  C: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流感情地朗读课文。

  A: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C: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认识到“问”的作用。

  B:通过读文品句,懂得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

  A:体会“学”与“问”的关系,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做知识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师讲述哥白尼小时候的故事。

  2. 板书课题:学与问,齐读题目。

  3. 围绕题目质疑:自己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或想知道什么?

  师:同学们读了题目已经知道了些知识,也有许多的疑问,那么学与问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读了课文同学们的疑问就会弄明白了。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

  C:边读边画出生字。

  B:边读边理解生词的意思。

  C:边读边思考全文共分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层次

  1. 再读课文

  B:学与问有什么关系?(: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默读课文

  A: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连一段话说说。

  :课文围绕“学”与“问”,先写了“学与问”中“问”的重要性,然后用具体事例说明了“问”在探索奥秘,求得新知中的作用;最后全文。提出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B、A:根据刚才所说把课文分为三段。

  3. C读全文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表中生字的笔画与结构

  2、C:交流:每个生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A、B指导C书写。

  (五)达标测评与拓展

  C:抄写生字新词

  B:熟读课文

  A: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探求( ) 疑问( ) 兴许( )

  奥秘( ) 启发( ) 强健( )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知

  1、自由读全文

  2、C:认读生字新词、说说课文列举了几个事例来说明?

  B:分别是什么事例?

  二、精读课文,深入悟解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我们先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一个事例。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事?

  2、交流。

  3、哥白尼“喜欢问”表现在什么地方?课文里找答案。

  4、交流。

  5、因为哥白尼从小喜欢问,因此他成了伟大的天文学家,你们还知道哥白尼的哪些情况呢?

  6、交流。

  7、B、A:从哥白尼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发现问题,多多提问,才能 ……问是成功的开始,只有学会问才会成功。)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所以,我们小学生应该怎么做了?看课文第三自然段。

  1、C:指名读、思考:当今世界有什么特点?小学生该怎么做?(文中找答案)

  2、B、A交流。

  A:理解“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B:向谁问?

  B、A:理解。“能者为师”(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在求知过程中,光向别人请教行了吗?不行,我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我们再来学习作者引用的第二个事例。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C: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

  B:他又是怎样解开疑团的呢?

  2、交流。

  A:(理解诗意)课件出示古诗。

  3、A:以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不仅要勤学好问,还要善于思考)

  (四)精读第五段

  过渡:通过2、3、4自然段的.学习,“学”与“问”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继续学习第五自然段。

  1、C:指名读,B、A: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学与问有什么联系?怎样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交流。

  四、拓展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或名言。

  2、全班交流反馈。

  五、全文

  1、小组轮流读课文。

  2、师:这是一明事理的文章,文章强调了人在学习知识,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过列举科学家的事例,说明“勤”学好问的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六、板书设计

  23、学与问

  勤学

  问思结合 养成习惯

  好问

【学与问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学与问教学教案(通用11篇)01-02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征文11-06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的征文12-13

《问银河》教案03-03

学弈教学教案02-05

《爱问的霍金》教案03-02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征文15篇12-13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征文(15篇)12-14

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征文14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