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1-02 11:23: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1

  教学目标:

  1、识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 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 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老师小时候的事情导入。

  2、引出课题《生命生命》

  3、指导对课题的`朗读,请生读,师范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理解课文中词的意思。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事例。

  板书:

  1、飞蛾

  2、瓜苗

  3、自己的心跳

  三、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

  交流:

  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解决:

  震惊,什么让我震惊?

  飞蛾那求生的欲望指什么?

  挣扎什么意思?我们什么时候会挣扎?

  飞蛾一开始“极力鼓动”,后来怎么又变成“跃动”了呢?

  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解决:

  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但它却可以在……你感受到了什么?

  有一个字很好地写出来了,“竟”表示不可思议,出乎意料之外。

  3、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解决:

  好好地使用,指什么?

  白白地糟蹋指什么?

  4、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解决:

  有限的生命,你怎么理解?

  无限的价值你怎么理解?

  怎样的生活才是有价值的?

  四、师总结,出示关于生命的名言

  五、小练笔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3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

  b、找出爬的动作词;

  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集锦4

  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3、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生活环境中的树木,把喜欢的树画下来,准备张贴。

  结合自己的观察,向爸爸妈妈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

  教师: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以及人类保护树木的各种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爷”、“棵”等十个生字,认识“父”“人”等5个偏旁,会写“不、开、四、五”4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学生朗诵表演《轻轻地》。问:小朋友还记得小兔、小狗是怎样爱护小草的吗?一起朗诵。

  2、出示课题。谈话:大家这么爱护小草,又是怎样对待树木的,齐读课题。

  3、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记住生字的读音。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穿、暖、冷、伞、热”。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朗读。

  (1)认识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教师通过范读或领读指导学生读好课文中的轻声词语。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自然段的停顿。

  5、齐读课文。

  (三)、认记生字

  1复习“木、日、 、穴”4个偏旁。(指名认读)

  2指导认识“ 、 、 、 、 ”5个新偏旁。

  3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四)、指导书写生字“不、开”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不、开”的笔顺,按笔顺先描写,再独立写两个。

  2、展评:学生自查字纠。

  五、作业布置: 把“不、开”每个字

  六、板书设计:不、开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2、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过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做“开火车”游戏,认读要求会写的字。

  2、听写生字“不、开”。

  (二)、学习课文、指导朗读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

  2、讨论第二段。

  (1)出示“掉光叶子的小树”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2)出示“爷爷为小树穿衣服”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话。问:爷爷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3)读第二段,找出写爷爷保护小树的句子,引导学生质疑。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暖和的衣裳”指什么。启发想象:这时候,小树的心情怎样?如果你是小树,会对爷爷说什么?

  (5)指导朗读,师范读,学生模仿。

  3、学习第三段。

  (1)看图说话。出示“枝繁叶茂的小树”图,指导学生观察。问:这是什么季节,小树有什么变化?

  (2)讨论过渡:小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那小树又是怎样帮助爷爷的?

  (3)四人小组自读第三段。看图体会爷爷和“我“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4、朗读全文。指名分段读,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指导书写生字“四、五”

  1、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认识“四”中的新笔画“竖弯”,知道“五”的第二笔“竖”

  要斜一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笔画笔顺,先描红再独立写。

  3、展评:学生自查自纠。

  (四)、扩展活动

  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五、作业布置: 把“四、五”每个字带拼音写两行。

  六、板书设计: 四、五

  七、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结合上下文了解“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指的是什么,初步知道人与树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

  三、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出一定的语气。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四、五”

  2、朗读课文比赛。

  (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1)出示课后“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组: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漂亮的衣服、雪白的云朵。指名读,并用这些词组练习说话。

  (2)出示“ 读读说说”中左边的词语,完成词语搭配。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暖和的。问:还有什么是暖和的?

  四人小组补充完成“绿色的。漂亮的。雪白的”

  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词组练习说话。

  (3)扩展练习。

  完成词语搭配:清清的 高大的

  弯弯的可爱的

  四人小组练说“什么样的什么”形式的词组。

  四人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课本剧,在全班表演。

  3、开展“小记者采访“的活动,了解人们为保护树木做了哪些事,树木又为人类做了哪些事?

  挑选几名“小记者“在班中自由采访,教师巡视点拨。

  挑选几对在班中展示采访过程,引导学生评价。

  (三)、练习

  五、作业布置: 练习说话:人与自然。

  六、板书设计:和谐

  七、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02-16

小学语文教案11-11

小学语文教案08-02

语文小学教案范文04-11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麻雀》教案02-06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1-18

实用的小学语文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