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范文(精选2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写字8个。
2、正确、流利地朗诵并背诵课文。
3、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元宵节的民俗风情,感受元宵节的快乐及过节时的`融融亲情。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放飞想像,体验幸福
1、请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去年的元宵节,你是怎样度过的?(指名作答)a.元宵节要吃。
生:汤圆。板书汤圆,齐读。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题),齐读二遍
你是怎么记住这几个字的?(提示:“圆”的部首是“方框儿”,全包围结构)红笔标出部首。
3、小组合作识字。(会的帮不会的)
4、全班认读生字。
5、指名口头扩词练习:宵汤圆
二、初识课文,随文识字
1、师范读课文,生用手指。
2、请会读的学生来试读一下?你是怎么学会的(表扬预习的)
3、小组认字比赛:(随机指)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4、这些生字中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住的?
5、齐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出示挂图
图上画了什么?两个小朋友急着回家干什么?他们和家人是怎么过元宵节的?
小结:多快乐的元宵节呀,也许他们在过节时还一起朗读《元宵节》这首诗呢?你们愿意再读一读吗?齐读课文。
2、指名读。(表扬大胆的学生,请生点评)
3、小组比赛读课文。(评出最佳朗读小组)
4、全班拍节奏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
我为小组争光: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哪些元宵节的知识?你还知道过元宵节有哪些风俗习惯?(写对联、猜灯谜、闹花灯)
五、作业
背诵课文,写生字,收集对联以开展“我的展区”)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字,会写6个字。能用汉文化拆分法帮助记忆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利用汉文化系统输入汉字,提高识字效率。
二、教学思路
兴趣是的老师,教学中每一环节都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新课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识字,后集中识字,此环节注重引导学生用汉文华记忆字形。写字时,做到每一个字都认真为学生做好示范。要求学生说出编码,教师写出。最后在键盘上练习,把识字与输入有机整合。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使感受全家团圆的`幸福。
2、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3、能用汉之星拆分法帮助记忆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四、教具:
多媒体课件键盘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看看谁最先猜出来。
2、出示谜语:身体洁白如玉,心里花花绿绿,
白沙滩上打滚,清水池中沐浴。(打一食品)
3、看你猜对了吗?(出示汤圆图片)旁边的两个字谁认识?(汤圆)你是怎么认识的?鼓励学生多途径多方法识字。
4、知道什么时候吃汤圆吗?元宵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一天全家人欢聚在一起,赏月、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5、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元宵节的儿歌《元宵节》,板书课题(师生同时写),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
1、师范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请大家轻轻把书打开,小手指字,认真听老师读课文。
你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儿歌,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
3、同桌互相读,读得好夸夸他,有困难帮帮他。
4、指名读→评价→齐拍手读→男女赛读
(三)学习生字:
1、同学们读得真好,词语朋友忍不住跑出来了,你会读吗?
出示词语:元宵节窗外吃汤圆。
欢聚正月庆团圆。
2、轻声试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3、大家读得太棒了,有几个字宝宝偷偷伸出了头看咱们呢,你看到了吗?(宵窗汤圆)颜色变红。
4、细心的孩子一定发现还有一个“圆”,你发现了吗?
你还能找到它的词语朋友吗?
5、还有几个字宝宝想跟大家交朋友,大家愿意吗?一起请他们出来吧,大声叫出他们的名字。
6、出示生字:节欢吃庆团正
开火车读
7、你还能找到它的词语朋友吗?你会用他说话吗?
(四)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的样子,牢牢的记在心里。
2、向大家介绍你记忆字形的好方法。
“吃”:渗透“乞”。
强调“正”的笔顺。
3、师根据生的回答示范板书,写出汉之星编码。
4、现在让我们把字宝宝漂漂亮亮地写在田字格里吧!
练习书写,每个字写两个。强调书写姿势。
5、同桌互相欣赏,圈出你认为写得好的,指出还需要改正的。
(五)游戏巩固
猜字游戏师:“左边又,右边欠”。生:欢
师:“左边口,右边乞”。生:吃
师:“外边广,里边大”。生:庆
师:“外边口,里边才”。生:团
(六)输入练习
让我们拿出键盘,练习把他们输入电脑里吧!
1、教师说出编码学生练习
2、学生自己练习。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活动反思: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起幼儿的谈话兴趣,萌发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2、鼓励幼儿勤观察、大胆发言,体验与同伴分享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关于广饶文化广场变化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谈话的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咱们的广饶文化广场上与以前有什么不同么?
幼儿:广场上挂了好多的灯笼;
幼儿:有鱼灯、还有孙悟空呢?广场的大柱子上都挂满了灯笼,还有……
(孩子们的..谈话欲望调动起来了,他们相互谈论着,高兴的表情挂在小脸上。)
二、给予幼儿与同伴分享的机会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能不能把自己看到的给全班的小朋友详细的讲一讲呢?
(孩子们积极的举手,来前面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大家分享。)
三、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挂灯笼么?
教师引出元宵节,告诉小朋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正月十五前后,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放烟花等非常热闹,激发孩子们晚上和爸爸妈妈一起赏灯的兴趣。
反思:谈话活动只是让幼儿从感性上对元宵节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激发了幼儿对元宵节的兴趣,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接下来我设计了故事《元宵节的来历》。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服装、发型的变化来表现人物。
2、区别颜色深浅,会用对比的颜色配色,使以彩鲜艳
3、知道华人新年,元宵节时的习俗,体验过节的愉快气氛,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
重点与难点:
1、知道同一种颜色有深浅之分。
2、用发型与服装的变化表现男、女人物。
活动准备:
1、彩色水笔、蜡笔、红、绿、兰、黄等水粉色。
2、在区域里,可张贴各种范例画,如:各式彩灯、节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动流程:
介绍元宵节——欣赏讨论——幼儿创作——引导讲评——制作教具(灯笼)活动过程:
1、介绍元宵节知道华人新年中的元宵节——我们华族特有的节日,是全国华族共同欢庆的节日。节日里大家穿上新衣,门前挂上彩灯,走亲访友,美丽的'花灯和鲜艳夺目的各色衣服使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装点得更加美丽。
说明:此环节可放在生活活动中进行。还可建议家长带领幼儿去逛逛街,看看观灯的人流,看看彩灯的排列及颜色,体会节日的欢快气氛。
2、欣赏讨论。
①建议在观赏范例时,可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有谁?哪几位是弟弟?哪几位是妹妹?他们的衣服和头发有什么不同?
说明:通过讨论可帮助幼儿解决难点,理解发型和服装的不同可表现出人物是男还是女。
②教师还可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的人物在干什么?说说自己看到的彩灯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不同?(颜色、排列)说明:以上设问主要是引起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所见的兴趣。给幼儿创设交流有关彩灯知识的机会。
③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教师出示人物基本部分,让幼儿思考并示范怎样画头发和服装才能分出弟弟和妹妹。
3、幼儿创作
(1)教师可启发幼儿把人物画大。(可以看清头发、五官和服装)把画面画满,想象变化不同的发型和服装来表示弟弟和妹妹,并引导相互启发。
(2)用蜡笔画服装的图案、花纹。
说明:画得快的幼儿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齐”即可去“看彩灯”——手指点画彩灯。
(3)手指点画彩灯。
建议如在点画彩灯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已有深浅搭配和间隔排列的意识,则应马上介绍给集体,使幼儿逐步有配色的意识。对来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儿,要鼓励他们在区角活动中完成。
4、引导讲评找一找画面上弟弟妹妹都来看灯了吗?
看看彩灯漂亮吗?为什么这些彩灯特别漂亮?
5、活动——制作教具准备白纸数张,各色皱纹纸数张,订数机数个,剪刀数把,彩笔无数。
先用各色皱纹纸制作彩灯,也可用白色纸制作灯笼,让幼儿在灯笼上任意作画,涂色。把做好的各色灯笼挂在角落增添节日气氛。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2、产生对猜谜活动的兴趣。
3、尝试动脑筋猜灯谜,并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4、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贴有灯谜的'花灯若干
2、元宵节猜灯谜视频一段
3、谜语若干
活动流程:
1、观看视频,知道猜灯谜是我国元宵节的一种习俗。
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边人山人海,这么热闹,大家都在玩些什么?(赏花灯、猜灯谜……)
师小结:大家这是在赏花灯、猜灯谜,新年过后正月十五即是元宵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人们就会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如果猜对了灯谜还有小礼物派送,小朋友看大家多么开心啊!
2、请幼儿自由赏灯,发现灯谜,激发猜谜的兴趣。
出示贴有灯谜的花灯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好玩的花灯带到了我们教室,小朋友可以自由观赏,观赏完之后告诉老师这些花灯与以往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幼儿发现:花灯上面贴有谜语)
花灯上面所贴的就是灯谜,也就是谜语,需要小朋友把谜底猜出来,大家愿意猜灯谜吗?(揭示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玩猜灯谜游戏,教师随意选择花灯,引导幼儿来猜,并有小礼品派送。
4、游戏:比一比
出示谜语,比比哪个幼儿猜得又对又快。
5、引导幼儿学习自己喜欢的谜语。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湿糯米粉搓元宵并能团得较圆。
2、能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
3、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花灯,布置活动室。
2、用湿糯米粉适量,消毒过的盘子一组一个。
3、幼儿用肥皂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一、观赏花灯,感知元宵节。
1、幼儿自由观赏花灯,相互欣赏。
2、引发幼儿讨论:为什么现在要玩花灯?
3、小结:元宵节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玩花灯、做元宵、吃元宵。
二、引导幼儿搓元宵。
1、老师介绍做元宵的.材料,湿糯米粉。
2、讨论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湿糯米粉搓成长条,再分成一段一段的,最后将每一段搓圆。
三、幼儿操作。
老师将湿糯米粉分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提醒幼儿不能把元宵掉到地上,以免弄脏。然后将幼儿做好的元宵送到厨房请师傅帮助煮沸熟。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花灯,进一步感受花灯丰富的外形、色彩、图案等特点。
2.能大胆地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的`发现。
3.产生自己制作花灯的愿望。
4.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5.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园内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参观花灯展,感受花灯的多种多样。
(1)进入展厅,提出参观要求。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花灯,大家来看一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自由结伴欣赏和交流。
(3)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与发现。
指导语:看了这些花灯,你有什么感觉?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欣赏并讲述。
(1)教师示范讲述,为幼儿提供欣赏和讲述的思路。
指导语:你最喜欢的灯是什么?为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2)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灯进行欣赏。
(3)幼儿讲述自己最喜欢的花灯。
(4)归纳、丰富讲述经验。
指导语:
①在向别人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物品时,应该说清楚什么?
②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原因?
3.拓展思维,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1)回忆已有经验,进一步了解花灯的多样性。
指导语: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你还见过哪种花灯?
(2)欣赏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花灯,激发自制花灯的愿望。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0
一、活动主题
以春节,元宵节辞旧迎新、平安团圆、孝老爱亲、感恩祈福、健康文明为主题,突出“喜庆祥和过大年,传统文化再继承”,遵循简洁可行、就近就便、力所能及的的原则,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全体学生广泛参与,培养和树立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着力营造欢乐、祥和、平安、健康、文明的节日氛围。
二、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品味春节、元宵节的民风民俗中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开展包饺子、做汤圆等实践活动,感受团圆、祥和的亲情,促进家庭和谐关系。
3.在“拜年”中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祈福,培养孝敬、知恩图报的文明习惯,树立“百善孝为先”的道德观念。
三、活动时间
xx年1月15日——xx年2月10日
四、活动内容
1.了解“年”的知识:学生通过网上学或民间收集,深入了解我国民间的“年”的来历、风俗等知识。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完成收集作业(可以是小报、文章等形式)——《我知道的“小年”、“大年”、“元宵”》。各班在开学后一周内向少先队总部报送优秀作业(不少于2份)
2.xx县的“过年”习俗:广泛收集家乡过年的风俗习惯,并注意收集相关的文字、影像、图片资料,为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可以先在学校新网站实名注册之后,再将自己优秀的作品上传到:xxx
3.春节实践活动:
(1)文明理财实践活动——“我的压岁钱·我节约收支”。
(2)我送文化下乡来——为村里(小区)人写春联(书法小能手应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并注意为活动留下照片。);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可以结合语言文字活动,开展“美妙春联我收集”实践活动。
(3)美在家庭,美在社区——与家长一道进行过年前的卫生大扫除,使自己的家以靓丽的环境迎接新年。高年级中队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开展为空巢老人、烈军属义务劳动活动,并及时清理烟花爆竹残屑和废弃物,搞好公共环境卫生。
(4)中华经典我诵读——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春节·元宵节诗词赏析活动,承文化传统,颂和谐中华,传承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提高(认真学习并践行《xx县实验小学安全文明礼仪手册》各项内容)。
4.我的春节剪影:用自家的相机记录下自己和家人过年的`瞬间或开展活动的场景,开学后与老师同学分享,还可以上传到学校网站,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xx县人的“年”味。
5.拜大年活动:向师长、朋友发送电子贺卡或短信拜年,表达感恩之情,倡导用无纸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6.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平安伴随我成长”自护教育主题活动;开展安全知识教育,在学生及家长中发布学生安全自护提示,特别是与外出旅游和防止烟花爆竹事故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开展学生自护体验活动,向学生传授自我保护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点开展防火灾、防食物中毒、防疾病等,引导学生增强自护本领,切实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五、活动要求:
1.各班要利用元月14日的结束班队会时间进行细致的安排部署,尽最大努力保证活动的实效性。
2.开学后,各班要深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收集学生活动中的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并及时上报少先队总部,少先队总部要把各班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假期活动评价项目。
3.德领组积极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发现活动中的闪光点,形成学校假期活动特色,为学校今后的活动开展提供借鉴。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1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民风民俗。
2、欣赏花灯,感受花灯的美。
3、愿意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福语,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请家长帮助幼儿丰富元宵节的`相关知识。
物质准备:
有关元宵节的由来及只要活动的课件,谜语若干。
环境准备:收集各种花灯,布置灯展。
【活动过程】
1、结合课件讲解元宵节的由来和只要活动。
2、引导幼儿参观灯展,说一说:最喜欢那盏花灯?为什么?花灯美在哪儿?
3、欣赏儿歌《做彩灯,闹元宵》
4、猜灯谜。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谜面贴在花灯上,教师读谜面,幼儿来猜。
【小结】
每年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这一天不仅要欣赏花灯、猜灯谜,还要品一种美食-------元宵。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2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及主要习俗。
2、观赏各种花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节日气氛。
3、知道元宵节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4、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带幼儿观赏元宵灯会。
2、收集各种花灯的照片、图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儿一个。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导入
(1)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元宵节都做些什么?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习俗。
(1)幼儿观察元宵的外形特征,讨论:元宵为什么制作成圆的?
(2)教师小结:元宵表示团圆,表达了人们希望年年团圆的'美好愿望。
(3)幼儿品尝元宵,进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种花灯,引导幼儿观赏,描述。
(1)提问:这是什麽?你最喜欢其中那一盏花灯?
(2)引导幼儿讲述元宵节观赏灯会的感受。
如:看到各种各样花灯,你的心情怎样?元宵节晚上,街道上是什么样地?人们为什要挂这么多花灯?
(3)教师小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人们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乐的聚集在一起,于是就挂出形态各异,大小不同的花灯,还在灯上贴出谜语,组成灯会,吸引大家。
4、游戏“元宵节,闹花灯。”
幼儿分为8-10人一组,随着儿歌变化队形,比一比哪组队形最好看。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3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
1、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
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三、品尝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1、教师出示花灯,让幼儿跟随音乐玩舞花灯,猜灯谜
游戏。
2、煮元宵的同时教师把碗,勺摆放好,幼儿洗手。
3、幼儿品尝元宵,互相说说此时心里的感受,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同时也学会了运用揉,搓,团圆,包馅技能,制作不同口味的元宵,体验劳动的快乐!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4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
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能借助拼音认识本课“流、潮、通、金、光、情、禁、片”等8个生字;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描摹 “情、流、金、片”。
2、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
4、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重难点
1、能认读并积累“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金光闪闪、情不自禁”等词语。
2、按正确的笔顺描摹四个生字。
3、了解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感受闹花灯的热闹场面。
教学媒体
1、教师方面的准备:录音机、课文录音、录像机、录像带、生字卡片、小黑板或投影片、图片(各种花灯、小金鱼)
2、学生方面的准备: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课前准备
熟读课文,预习生字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知道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吗?
出示句子: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学生齐读句子。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2、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你知道元宵节有什么习俗吗?
闹花灯是最常见的一种习俗了,所以元宵节又叫“灯节”。
3、出示课题:2 闹花灯
二、整体感知课文,学习部分生字。
1、认真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
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 , 。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 。
集体交流。
2、出示:
元宵节的夜晚,马路上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
3、读准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响彻夜空
注意读准“人、灯、明”三个字的前、后鼻音。
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三个词语的理解。(如南京路、城隍庙春节等节日时的盛况。)
4、学习生字“流、潮、通”。
学生自主识字。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潮:读准翘舌音。
通:半包围结构。笔顺从里到外。第三笔的点不要漏。
提醒“流” 字第七笔的点不要漏。
书空“潮、通”。
再说几个带“氵”的字。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大街上这么热闹,花灯可真多!指名读第二节,完成填空:
大街上的花灯可真多,有 ,还有 。
2、轻声读第二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灯,把有关句子多读几遍。
随机学习:
兔子灯地上跑,鸽子灯天上飞……
出示其他花灯的图片,进行模仿说话练习。
最有趣的是龙灯……龙活啦!”
a.出示龙灯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感受龙灯的有趣之处。
b.指导学生多种方式朗读第一句,读出语气,读中体会龙灯的有趣以及舞龙的热闹场面。
c.理解词语“情不自禁”。
难怪孩子们激动得忍不住自己的感情,喊了起来……(引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这就是“情不自禁”。
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情不自禁”做什么(怎么做)?
d.学习生字:“金、光、情、禁”
老师随机重点指导:
情、禁、片:读准前、后鼻音。尤其是“禁”字读第一声,不是第四声。
(四)复习巩固
一字开花。
用“流”作花心扩词。
用“情” 作花心扩词。
给小金鱼找朋友。
出示两排小金鱼,每条小金鱼身上写有一个字,分别为:
流 通 元 夜 潮 龙 追 情 赶 宵 交 水 感
下面一排每条小金鱼至少可以在上面一排小金鱼中交两个朋友,请帮助小金鱼找朋友,再连起来读一读。
(五)描描写写
书空“情、流、金、片”。
指导描写。
检查反馈效果的作业
1、 熟读课文
2、 抄写生字新词。
教学效果反馈
本课教学时我让学生听录音,通过完成一道填空题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并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语言。重点第二小节的学习,让学生用“什么灯怎么样”,进行课文内容的模仿说话。“龙灯”学生都只能说到一点,但我也给予积极评价,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有四个比较凝练的词语“人流如潮、灯火通明、情不自禁、响彻夜空”,学生较难理解,我让他们结合生活实际,借助媒体直观手段,通过读来体会,部分学生理解不了。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6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难点)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重点)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有关元宵节的录像。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
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的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
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
活动过程:
一、观看“元宵节”录像,并引出主题。
1.师:小朋友们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幼:(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二、学做元宵。
1.师: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幼:吃过。师:吃过什么馅的呢?幼:有五仁,豆沙,黑芝麻,花生等,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它的口味)。
2.师:院校是什么形状的啊?幼:圆形的。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幼:想
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现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中。
小结:让幼儿了解元宵的形状,颜色及不同口味的元宵,同时能运用揉,搓,团圆,挖坑,包馅等技能制作元宵。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7
教学目的:
1、通过资料交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通过赏花灯、猜灯谜,让学生体验、熟悉我国传统的元宵节活动的热闹氛围,亲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2、在元宵节活动中能表现出探究的意识,发现元宵节活动的新鲜事,有趣事;学习收集与元宵节活动相关的资料,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释“元宵”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
2、有谁知道“元宵”一词的含义呢?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二、了解元宵节的由来
1、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三、知晓元宵节的习俗
学生交流。
(一)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二)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三)"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四)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四、赏花灯,猜灯谜
1、学生相互欣赏各自的花灯,教师引导学生用连贯的语言介绍自己花灯的形状、颜色、名称、制作方法及特别之处等;评选出最能代表班级水平的花灯。
2、猜灯谜。
五、畅谈元宵节的意义
1、同学们,你们将如何度过这次元宵节呢?
2、学生畅谈
六、作业
1、周日,元宵节,学生与父母、长辈一吃元宵、观赏电视元宵庆祝晚会,让他们感受一下渐渐淡去的年味,体验元宵节的快乐;
2、拍一张团圆照。选出5张最温暖人心的“团圆照”,在3月展板上予以展示。
七、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8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19
活动目标:
1、感受儿歌表现的节日气氛。
2、学习清晰、准确的发音。
3、学做简易的元宵灯。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带孩子于元宵节前两天参观灯展,收集各种花灯,在教室布置花灯展。
活动过程:
1、组织孩子仔细观察和比较教室里的各种花灯。
2、组织孩子讨论:花灯美在哪?我最喜欢的'一盏花灯是什么样的?
3、教师在黑板上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出儿歌的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4、学习以明朗的节奏朗读儿歌,学习清晰、准确的发音。
5、指导孩子学做简易的花灯,感受做花灯的乐趣。
6、让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与花灯有关的儿歌或者顺口溜。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0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自主选择适宜的工具制作彩色元宵。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动手操作,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区:幼儿已制作成的各种彩色水、米粉。
2.工具区:各种餐具(碗、调羹、盘子等),抹布
3.游戏区:大地毯上洒满蓝色小绉纹纸条。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共同回忆制作彩色水的过程。
2.教师出示米粉和彩色水,讨论如何制作彩色的元宵。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彩色元宵,需要什么材料呢?
幼:彩色水,米粉。
师:有了彩色的水,米粉。我们怎样制作彩色的元宵呢?
幼A:米粉里放点红色的水。
幼B:搅拌米粉。揉成米粉团,再搓成彩色元宵。
3.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注意卫生。对能力不强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幼A:一边和着米粉,一边数着数:“1、2、3、4、5,够了。”然后用调羹搅拌着米粉和红色的草莓汁, “变了,变了,米粉变成红色了。”兴奋的`她不断的探索着米粉、米粉糊、米粉团……
幼B:不时地看看自己的操作,又偷偷地瞧老师。原来是他的桔子米粉糊太稀了。面对他的困惑,教师给予及时的旁敲侧击的引导。
4.幼儿互相交流制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5.游戏:元宵乐
幼儿扮成元宵在地毯上自由滚动。(有的幼儿侧着滚、有的幼儿抱着脚翻滚、有的幼儿头顶着地一个接着一个的滚、还有的幼儿两人抱成一团翻滚……滚成一团,笑成一团。)
活动反思:
1.彩色元宵是预成活动中的一个生成活动,它建立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上,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它是一个现有经验与新经验的整合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操作、主动探索。
2.每时每刻,不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一种爱的力量总在激励着幼儿积极地观察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作为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机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探索活动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舞台,激活幼儿的思维、挖掘智慧,尊重、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促进幼儿在现有水平上不断地发展。 3、幼儿天生是个探索家,在探究如何使自己变成元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更一步的升华。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1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2
活动目标:
1、 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 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3
活动目标
1、 认识元宵节及花灯,并初步感受民俗曲风。
2、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3、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CD播放机
花灯图片,鼓、打棒
活动重难点
通过肢体造型、乐器感应重音
活动过程
1、 暖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逛灯会,让我们听着鼓声踏着有序的节奏出发吧!(老师敲鼓,幼儿随节奏的快慢迈着前进的步伐,每到结束部分,幼儿听到重音的就做各种各样的造型原地不动。)
2、 认识元宵节和花灯
(1)谈话(出示花灯图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花灯?我们来学一学花灯的样子吧?
在哪里可以看到花灯呢?什么时候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花灯?
(2)小结:农历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夜晚小朋友提着灯笼外出,街道上张灯结彩,庙会上人山人海,非常热闹。
3、 肢体造型感应重音
(1)有一首曲子讲的是元宵灯会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听了这说曲子,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
拍子:拍腿感应拍子
重音:拍地板感应重音
(2)引导幼儿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感应重音。
(3)引导幼儿发现重音的不同:“小朋友都用了不同的形式感应了重音,重音部分由什么不一样吗?
(4)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应重音。
(5)肢体造型
师:让我们也变成一盏盏美丽的花灯吧!幼儿随音乐的节拍快步走,在重音处,幼儿做各种花灯造型,老师拍照。
4、 乐器感应重音
(1)出示乐器并介绍名称及用法
(2)乐器感应重音
拍子:打棒互敲
重音:铃鼓
(3)幼儿轮换敲奏
5、 结束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能准确找到重音。也能用乐器把它敲奏出来。请小朋友把乐器按顺序收好吧!
活动反思:
此活动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肢体造型和乐器感应重音。孩子们基本上达成我的`预定目标,课堂氛围很活跃,孩子们积极表现,意犹未尽。
为了让孩子们准确的感应重音,在第一环节,我让孩子听着鼓声踏着有序步伐前进,遇到重音时孩子任意做出造型,老师的敲鼓声要有轻重之分,这样孩子才能准确感应重音。
孩子通过身体律动和乐器来感应重音,我通过提问让孩子自己探索感应重音的方式,这样可以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即兴表演,这一点孩子做得很好,当孩子两人合作通过摆花灯造型来感应重音的环节,孩子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这是老师应该要求孩子按老师的指定方向,跟随音乐的拍子前进,重音时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总的来说,孩子的课堂氛围很活跃,积极参与游戏,教师要注意的就是每次听音乐之前,老师都要提出要求,语言简单明了。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4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画面。
3.了解作者笔下故乡的元宵节的相关风俗。
4.积累作者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作者以详略得当的写法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民间节日活动。
教学难点:
文中描绘了故乡元宵节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民间节日活动,从中体会到汪曾祺散文流溢浓郁的生活情趣,散发着欢乐的气息。
相关资料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北京剧协理事,在海内外出版专著全集30余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写元宵二个字,想开去。
2.喜欢元宵节吗?回顾自己印象中的元宵节的情景。
3.今天学习一篇跟元宵节有关的文章。板书故乡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的元宵节有什么特点?
2.总体感觉故乡的元宵节不大热闹,元宵节那天白天没有晚上热闹。
三、直奔重点
1.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作者介绍了哪些灯?结合相关语句说说各自的特点。
2.学生默读圈画。
3.汇报交流。
4.提示:这一题应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这个环节是将阅读重点放在了灯节的灯上。透过精读的重点部分进一步地了解作者故乡元宵节的风俗。
四、要点串讲
1.选择感兴趣的部分,有感情地读一读。
2.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五、拓展升华
1.体会本篇文章开头、结尾的妙处,积累写法特点。
2.提示:文章开头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故乡元宵节并不热闹。结尾部分则在介绍故乡风俗习惯的同时收笔: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把全部排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读来显得格外清新自然。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5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介绍元宵节。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这天人们会做些什么呢?
2、教师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图片上的人们在干什么?(引导幼儿上说出人们在看花灯、玩花灯等)
教师小结:每年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元宵节,元宵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在元宵节这一天,大家要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欣赏花灯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自己带来的兔子灯。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说了,元宵节这一天,人们都要玩花灯。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灯?它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那你们带来了什么灯?谁来说一说?
3、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美丽的花灯。(教师可以从颜色、形状或玩法方面加以提示,鼓励幼儿大胆地在集体中进行介绍)
三、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花灯。
师:我们小朋友要和小伙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东西,我们小朋友和好朋友一起玩花灯。(幼儿互相交换自己的花灯玩。)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 篇26
目标:
1、能积极参与赏灯、玩灯、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预备:
1、拌好的馅、干米粉。
2、小盘子、大盘子。
3、幼儿自制花灯一盏。
4、猜灯谜谜面,悬挂操场。
5、发出邀请,家长参与。
过程:
1、介绍元宵节。
引导幼儿讲述:我所知道的元宵节。
教师进一步介绍元宵节的来历和习俗。
2、做元宵。
谈谈说说:我吃过的.各种元宵。
介绍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制作方法:先用小勺挖一匙馅心放在手心里搓圆,将搓圆的馅心放入干米粉,在盘中往返滚动,直到馅心四面粘满米粉。最后,把它放在手心搓圆即成。
幼儿分组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把握两人合作滚米粉的技能。
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在等待煮元宵的同时,玩花灯。
3、玩花灯。
幼儿提着花灯,同伴相互欣赏,讲述自己所拿的灯的名称及主要特点。
在敲锣打鼓的热闹气氛中,幼儿在园内提灯游行,自由交往。
4、家长带领幼儿猜灯谜。
5、品尝小元宵。
鼓励幼儿有礼貌地邀请老师、弟弟妹妹一起品尝劳动成果,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
6、领奖品。
【小班社会《闹元宵》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社会领域闹元宵教案(精选9篇)01-14
大班社会闹元宵教案模板(通用6篇)02-09
小班社会优秀教案小班社会优秀教案设计意图05-22
小班社会安全教案03-31
小班社会爆米花教案02-17
小班社会教案02-06
小班社会课教案11-16
小班社会雨教案12-24
小班社会教案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