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桥的教案

时间:2023-01-12 08:26:18 教案 我要投稿

有关桥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桥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桥的教案

有关桥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其中会写“父、候、贫、困、欢、历。

  2.体会郑板桥劝舅父的七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郑板桥劝舅父“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句俗语,叫作“来硬的不行,就来软的。”这句话就是说,当我们用一种方法不能解决问题的话,就应该用另一种方法解决。

  清代著名的画家为了阻止他的舅舅砍树,就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叫《郑板桥巧劝舅父》。(板书课题)郑板桥为什么要劝舅父呢?创怎样巧劝的呢?同学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板书生字。

  2.学生自学,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3.互相交流。

  用熟字加偏旁记住这几个生字的:“贫”是由“分”和“贝”组成,“砍”是由“石”和“欠”组成,历是“厂”和“力”组成,厌是由“厂”和“犬”组成,讨是由言字旁和“寸”组成的。

  “历”和“厌”都是同一个偏旁“厂字头”,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4.教师范读生字.正音。5.对难字进行指导。

  (1)“候”(投影):中间的一竖不能写丢了,右边部分的'笔顺是让学生描红练习。

  (2)“困”的部首是方框“口”,指导书写。

  5.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视具体指导。

  三、学习生字,指导认读

  1.借助读音认读。

  2.不借助拼音认读。

  四、扩展词语,积累词语

  1.学生对生字组词。

  2.教师选出三个,将词语投影。

  3.齐读扩展的新词。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文后,思考回答: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中理解文章,了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2.体会郑板桥劝舅的巧妙及汉字的构字特点。

  一、检查课文,寻入新课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段主要讲的是谁?讲了他什么事?引导感知这段主要内容。

  (1)齐读第1句,回答:郑板桥是什么时候的人?干什么的?(清代人,画家)

  (2)齐读第2句,回答:舅舅为什么唉声叹气?

  因为家境贫寒。贫寒就是指家里十分穷,不好过日子。

  2.理解第2自然段。

  (1)男生齐读第2段,思考并回答,舅舅为什么砍树?

  院子中间有一棵树,构成了个“困”字,使家里贫寒。

  (2)词语训练。忽然: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与“突然”意思相近。

  (3)学生用“忽然”一词口头造句。

  3.领悟第3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3自然估,思考:舅父砍树,郑板桥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2)投影示句:

  通过比较,得出郑板桥知道舅父砍树,自己想留住树,而又不知如何劝住舅父不砍。“很”表示程度深。

  (3)指导朗读“想个什么办法,才能保住这棵大树呢?”

  4.感悟第4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4自然段,同学们边听边思考郑板桥想什么样的劝法。

  (2)学生齐读第1句。这一句写了什么?

  郑板桥想到了劝阻舅父的方法:利用舅父迷信的思想,砍树人就要坐牢。

  (3)舅父相信郑板桥的话吗?齐读最后一句。

  5.讨论:郑板桥是怎样想到劝阻舅父的?对学生提示如下:

  (1)院中有树,舅父认为是个“困”字,说明什么?

  (2)院中无树,郑板桥说是个“囚”字,说明了什么?

  三、讨论交流,感悟升华

  我们应向郑板桥学习什么?

  启发学生从两方面学习:

  1.用心观察周围的事,遇事积极动脑筋想办法。

  2.机智灵活,不信迷信。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使我们认识到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遇事肯动脑筋思考问题,人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五.拓展:

  课后了解家人和周围的迷信活动,想法劝说,看谁的办法最有效。

  板书设计:

  舅父: 困——砍树

  巧劝 { }用迷信解迷信

  郑板桥: 砍树—— 囚____留树

有关桥的教案2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

  (2)形象优美的语言

  2、能力目标

  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3、情感目标

  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

  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

  教学的难点

  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

  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1、问题.

  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

  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

  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

  不失和谐。

  3、研读与赏析

  (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

  重点研读第④小节。

  (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

  4、四人小组讨论:

  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

  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

  明确:

  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

  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

  ◆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

  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

  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

  5、美句赏析。

  (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

  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

  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

  重点赏析以下语句: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

  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

  《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四、_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

  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

  六、作业设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方法,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

有关桥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设计合理方案,画出桥的设计图。

  2、实际运用形状和结构的知识,能发现设计和制作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表述和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前最好让学生自学课文,引导学生能带来一些生活中常见易得的建桥材料,教师提供一些吸管、较硬的纸。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一起研究了桥,今天带来了做桥用的材料了吗?你们想做一座自己喜欢的.桥吗?

  2、提出制作要求:

  (1)主要用身边容易找到的材料。

  (2)制作的桥要能承载一定的重量,能让一辆玩具小车通过。

  (二)、设计要考虑哪些问题1、 讨论:制作桥必须先设计建桥方案,设计桥要考虑哪些问题?2、 学生汇报交流。

  3、适时补充考虑设计需要什么材料,材料有什么性质,怎么用好这些材料;桥要选用怎样的结构,做成什么形状;小组怎么分工等等。

  (三)、开始设计吧1、经过考虑后,我们就可动手制定设计方案了。出示桥的设计方案表。

  2、说明“桥结构的说明”一栏要写选用哪些结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结构。

  3、引导学生去制定方案,内容包括“结构说明”“需用材料”“简图”“步骤”等。

  (四)动手制作桥

  1、提示要把两张纸平整地粘贴在一起,必须在两张纸上均匀地刷上胶水。

  2、示范连接吸管的方法。

  3、在做桥时你觉得哪些方面我们要注意的?特别补充安全要求。

  4、学生分组合作做桥,教师巡回指导。

  (五)介绍评价我们的桥

  1、展示桥模

  把各小组合作的设计方案和制作的桥摆出来,组织同学们有序地观摩。

  2、全班汇报交流

  (1)下面各小组要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桥了,你们准备怎样介绍呢?课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介绍的内容,你们选择哪些来介绍呢?

  (2)提示抓住重点介绍,每组介绍时限定统一的时间。

  (3)小组交流准备介绍提纲。

  (4)各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桥,可采用互动形式,让下面学生对他们介绍进行提问,直接答辩。

  3、让学生自我评价制作的桥,星级制。

  (六)拓展

  1、同学们对自己制作的可以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使桥更精致、承重能力更强?

  2、去观察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桥,说说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设计。

有关桥的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二、技能目标:

  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我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体会课文思想内容。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探究质疑法、鼓励欣赏法。

  学生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1。自主、合作学习法。2、朗读感知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四个环节展开。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见过桥吗?说说你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的答案一定很丰富)此时我出示一组多媒体课件(关于各种各样桥的图片)你认识这些桥吗?再出示一张雨后彩虹的图片顺势问学生:漂亮吗?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这座漂亮的七彩桥上去欣赏风景呀?那我们就出发吧!板书:七彩桥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由学生熟知的身边事自然过渡到要学习的课题上,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认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教师请学生借助拼音来解决字词问题。把读不通的地方、不认识的字圈起来。这样做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解决生字的困难,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2、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我采用了比较记忆法:如晴—睛、采—彩;归类记忆法:河—江—瀑;猜字谜大嘴吃小嘴(回)、开火车、找朋友、摘苹果等形式来认读生字。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低年级生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为了调动他们学字的积极性,我让学生换一种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同时也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3、教师范读。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在通过范读,达到正音、指导的目的。

  4、初步感知。通过刚才老师的范读和自读,你从课文中了解的哪些新知识呢?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三)精读课文,质疑感悟。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一定在书上。

  2、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把瀑布、轮船、五辆汽车并排驶过、天上的星星这些图片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这里向学生讲解关于彩虹的一些科普知识。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我都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学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感情朗读。在这里我采用了不同形式的多种朗读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同桌互读的方式朗读。

  (3)开火车的方式轮读。并且陪上音乐来读。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加深感悟通过读来展开想象,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以此来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发挥想象、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就变成快乐的小精灵,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到彩虹上去看看。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在轻柔的音乐声中,让孩子们动笔描绘他们想象中的天空。这时也许一条条彩虹、一轮轮鲜红的太阳、一个个奇怪的外星人等等就会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让学生把自己的图画讲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童话故事。

  目的:扩展学生思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有关桥的教案5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欣赏彩虹七种色彩搭配。

  2.了解彩虹的色彩,尝试按照彩虹的色彩画出彩虹桥,并添加相关的背景。

  3.能大胆通过想象力表现绚丽的彩虹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欣赏过彩虹

  物质准备

  PPT 彩虹图片 画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你们喜欢彩虹吗?它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欣赏图片(彩虹)师:你们在哪里见过美丽的彩虹?你觉得彩虹美在什么地方?图片中的彩虹桥有几种颜色?

  二、探索发现1.引导幼儿欣赏PPT"彩虹"。

  师:引导幼儿认识组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师: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它有哪些颜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画彩虹桥,把彩虹画成桥,在桥上面,桥下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把它装饰成一幅完整的画。

  2.出示水彩笔,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彩虹桥的绘画方法。

  师: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顺序涂画,先画一种颜色接着画另一种颜色。注意每种颜色之间要靠近一些。

  师:每一种颜色都要相连,一种颜色跟着一个颜色后面。

  3.引导幼儿欣赏彩虹的图片。

  师:你知道彩虹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还能想象彩虹桥上有什么?

  三、幼儿创作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

  师:我们来一起来画一画彩虹桥,并添画上你喜欢的人物,装饰和背景。

  2.提醒幼儿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水彩笔放回原位,使用时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价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彩虹桥"。

  2.教师从幼儿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方面作出评价,同时鼓励和表扬绘画常规好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有关桥的教案6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5、江枫“对”?——面对,相伴。“对”是什么意思?此时,谁与谁对?谁和谁相伴?江风和渔火相伴。张继有人相伴吗?体会了张继什么心情?(寂寞)

  6、“眠”——睡了?谁“眠”?江枫、渔火、船家、周围的一切都睡了。诗人怎么样?(难以入眠)

  树睡了

  桥睡了

  船家睡了

  岸上的人也睡了

  唯有张继醒着

  夜愈深,愈难眠

  原来,作者是对愁难眠啊!生诵读教师改写的诗句

  7、后半句

  1)“客”思乡寂寞

  钟声响起(课件)讲解作者遭遇,抓文眼“客”启发学生体会作者的想法和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想(体会寂寞愁苦)。

  2)诗人在想什么?

  你能用语言表达作者的这种忧伤呢?不能,只能来读!

  三、读整首诗,诵读悟情。

  1、看画面入情入境,将情融入古诗朗读中。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3、张继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情景?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边吟诗句,边想象画面。

  2)师引读:

  一千两百年前的一天.殿试揭晓的黄榜上人名密密麻麻.可偏偏没有他张继的.名字。他羞愧沮丧.本来预期的结果不是这样的。虽经十年寒窗苦读,可琼林宴上却没有他的一角席次。他踏上小舟默默南行。时至深夜,泊船枫桥.不能成眠的他。苏州是中的江南水乡,夜色多么迷人,可是在诗张继人的眼中这一切都更加激起了他的愁绪,所以

  月亮缓缓下坠——

  乌鸦的叫声本来就很凄惨

  天气寒冷,周围布满了霜气——(一句)

  河边孤单的枫树

  渔船上的点点灯火——(二句)

  远处传来的悠远的钟声——(三、四句)

  没有父母的关怀,没有孩子的欢笑,有的只是--读古诗

  没有家乡的山水,没有熟悉的乡音,有的只是——读古诗

  四、“出境”体会表达方法。

  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感情,情景交融,达到美的艺术境界。

  1、教师口述作者描写的画面或生设计诵读古诗的旁白(即在理解感悟古诗的思想感情过程中,感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并在创编古诗时,有初步的运用)。

  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张继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他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他感到孤独,使他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张继搭乘的客船上……

  2、在教师的引导下联想类似的感情经历(夏令营活动中的感受),迁移运用表达方法。

  五、整体感知古诗写法,拓展探究。

  1、师生讨论:我们学过的古诗或课文中,有没有用到过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若有时间,安排学生现场练习一段情景交融的片段:今天上课前的心情如何?能否以写景来衬托你当时的心情?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情:清冷孤独寂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有关桥的教案7

  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能根据说明文的常识和小品文的特点去学会自我分析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通过与《中国石拱本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由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2. 找出文中说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导学生能对本文的重点语句,学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学手段: 本文借助两个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

  媒体之一:有关卢沟桥、宝带桥、赵州桥、风雨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英国的康桥、《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乡间的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小桥等图片。

  媒体之二:课堂教学过程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及一些问题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学的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5分钟

  1.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桥。

  2.提问:为什么看了这些图片之后,能给人产生一种审美的愉悦之感?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听听画家吴冠中先生,是怎样告诉大家这个答案的?

  1.欣赏图片 2.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整体感知 10分钟

  提出默读要求:

  1. 默读时要集中注意力,尽量做到不指读,不回读,不发出声音来读。

  2. 对默读的内容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记忆。

  (一) 默读课文

  (二) 根据记忆,简单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细研课文 15分钟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提示)

  (一).说明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从作者的角度看,桥之美主要体现在何处? (让学生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点)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在文画出能表示这些说明顺序的句子或词语。

  3. 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4. 从说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语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周密性?试举例说明。

  (二).从小品文的角度来提出问题:

  1. 什么是小品文? (小品文是散文的一种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内容多样化。)

  2.找出文中诗意化的描写性语句,并简述这些句子中所蕴含的情味。

  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以获得其简略的答案。

  四、合作与探究 10分钟

  提出师生合作与探究的问题: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桥之美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得出那些审美的基本原理则?

  (二).从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来印证这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1.找出句子,并简答文中所呈现的三条基本的审美原则。

  2.从生活中举出实例来印证。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A组(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组(中等生):整理课堂老师讲解的知识。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复述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课前复习: 5分钟

  二、提出有关课文内容整合性的问题: 15分钟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作者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挥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同时也引领我们去品味、感觉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并教给我们一些简单的审美原则如:对比、变化和和谐等,从而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又是怎样的?

  (概述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从正面举例具体阐述桥在外观、材料、与所处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围景物既能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从反面举例,谈桥与周围景物要相互衬托、相互响应。

  (三).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国石拱桥》的区别何在?试举例说明。

  (《中国石拱桥》与本文的区别:中国石拱桥以准确的数据、例子等对中国石拱桥的特点进行了说明,是人对石拱桥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本文则用艺术家的眼光对桥的美进行了描写和评价。)

  三.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一些难句的情味. 20分钟

  例如: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2.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方法指导——

  1.根据文中的段落中心句,来思考并归纳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从横向对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达方式、结构、语言特点等方面来思考并回答问题。

  3.启发学生:从这些句子在文中的语境、表达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审美原则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四、课堂小结 5分钟

  五、布置作业 2分钟

  A组(学优生):仿造本文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我校大门之美》的小短文,字数不少于200字。

  B组(中等生):研讨与练习一、二 。

  C组(后三分之一学生):整理笔记。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桥之美》板书设计一

  总——桥美在何处

  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现实中的桥 杨柳拂桥——令人销魂

  正面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令人驻足

  分—— 艺术中的桥

  —————————————————————

  反面 南京长江大桥

  钱塘江大桥

  ————————————————————————

  总 总说桥之美

【桥的教案】相关文章:

《桥》的教案03-25

《桥》教学教案12-09

活动《桥》教案03-18

有关桥教案11-16

关于桥的教案11-12

桥的教学教案10-30

桥教案模板03-24

《桥之美》教案02-13

《桥之思》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