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山行古诗教案(通用13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行古诗教案汇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行古诗教案 1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书籍的阅读方式,对古诗诵读活动有兴趣。
2、会有表情地朗诵七言绝句,初步有顺序地摆放诗句。
活动准备:
1、大图书一本,《山行》音乐磁带,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幼儿大拇指上画红娃娃(绿娃娃),大号字四份。
活动过程:
1、小朋友,这儿有本有趣的书。我们一起来看!
你觉得什么地方有趣呢?
教师小结:古时候的.书就是封面在下面,封底在上面,看书时从后面一页页往前翻。
2、告诉你们,这本书里还藏了一首古诗呢!我们再来看一遍。教师翻书并念古诗《山行》。
这首古诗的名字叫什么?是哪一个大诗人写的?描写了哪个季节的景色?
3、你们想来学这首古诗吗?
出示大号字《山行》。小朋友,跟我念。
教师念一句,幼儿念一句。(第一遍)
用好听的声音来念。(第二遍)
我们连起来念,会念的小朋友声音响亮一点。(第三遍)
我们再来一遍。
4、这张纸上还有几幅图画。你们猜猜看,这些图画里藏的是哪个字宝宝?(认识“山、石、白云、车、花”)
5、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看颜色标记念。
我是黄娃娃,黄颜色画的字宝宝我来念。那红颜色的字宝宝谁来念?绿颜色画的字宝宝呢?(四张纸)
6、红娃娃、绿娃娃真能干!
这儿还有字卡,你们会把这些字卡排成一首古诗吗?那请你来排一排,念一念。可以去念给后面的老师听。摆对了,念得好,老师还会奖你一个五角星。
7、念好的小朋友可以将字卡收起来,坐在椅子上,跟着录音机一起唱《山行》这首诗。(放音乐磁带)
附:
古诗《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古诗教案 2
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教师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有人说:“秋风扫落叶,何等凄凉萧条!”但是,在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山行》。
2、板书: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自由朗读
2、请学生读,互相评价
3、齐读
4、出示学习古诗的方法,齐读。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读诗句,悟诗情。
5、根据学法,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或课前收集的资料,学习古诗。
6、小组汇报交流。
(1)、简介诗人杜牧;
(2)、了解题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词解释:
a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b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d红于:比……更红。
(4)、学生根据小组讨论说说诗句意思。(大致了解即可)
(5)、教师点拨:
a、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于”不仅点出色彩鲜艳,而且显得更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c、同样写红叶的诗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树青山好放船”,比较而言,杜牧的写法好在哪儿?(在深秋时节,诗人惊喜地发现,枫叶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诗人运用比较的写法,写出了这时的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活力,透过“霜叶”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d、前两句描写景物特点与作者情感表达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前两句描写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爱的还是枫叶,所以说,前面景物的描写是为下面的第四句作铺垫的)
小结:
这首诗中,作者杜牧用惊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统摄起来,构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图,以“爱”为核心的情感表达,使这首诗情景交融,令人白谈不厌。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创设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读,品悟诗歌表达情感。
2、设置导语,配置音乐、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诗人)。
3、反复吟唱,强化记忆。
四、选择性作业。(任选一道完成)
1、画一幅秋色图。
2、改写《山行》(以第一人称,把古诗改成一篇记叙文)
山行古诗教案 3
一、教材简析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清新俊逸的小诗,诗歌描绘了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热爱之情。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让我们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中,我将在以诵读为重点的基础上,利用媒体图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他们在情境中发挥想像,引导孩子登寒山,仰望白云,欣赏火红的枫林,真切感受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生活之情,去感受自然的美,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二、设计理念
古诗学习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知识构建以及多元认识是本节课的出发点。其二,古诗文化博大精深,贵在积累,让学生掌握一些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使他们能在课外迁移运用,在更广泛的学习天地中,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并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自由谈,并说理由。)现在是什么季节?你能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和你的感受吗?
师:是呀,到了深秋,满山遍野,五颜六色,你们想不想看看这样的景色?(出示秋景图让生欣赏。)
师:你们感觉怎么样?师:这么美的景色,若是让画家看到了他会怎么做?让诗人看到了——对,唐代就有一位叫杜牧的著名诗人,他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深秋美景所吸引,触景生情,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感知诗意。
师:那么你们平时是怎么学古诗的?(由学生的方法自然过渡)那就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生自由朗读。)
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朗读,评价,校正“斜”的读音。
(三)再读,质疑解疑。
师:默读全诗,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请你圈一圈,画一画。(学生默读,思考,圈画。)
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现在请你告诉我,你都读懂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生自由汇报,师相机调控。)
那么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说一说。
(生说出不理解的字词,简单的大家说,难一点的大家一起讨论。)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提出的问题。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集合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和书中的注释,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
(汇报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引领。)
师:说得太好了。通过我们合作学习,已经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基本了解了诗意。现在,让我们结合对诗的理解,再来朗读这首诗。
(四)、画诗悟境。
这时在你在脑海里会出现了什么图画呢?现在就请你做个小画家,说一说,你都在画上画些什么?(生自由发言,描绘图画。)
师:看到同学们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我都不忍心打扰你们。好,谁想说出你心中的图画?
师:同学们真不愧是小画家,画出了这么美丽的画,那么,老师也带来了一幅画家为这首诗画的画。请你读一读,看一看。
(五)配乐朗读,再现意境。
配乐朗诵一:看,把这些景物合起来,多美啊。让我们配上音乐看画读诗。大家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动作。
配乐朗诵二:师:还想读吗?这次请同学们小声读,或者背一背,边读背边想象诗中美丽的景物。
现在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你的理解,为画配上古诗,为画配上一段文字,为画题诗都可以。注意要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那就是?
(六)拓展积累:
其实描写风景的古诗有很多,现在老师要给你一个展现的机会,请你背一背这样的诗,越多越好。
老师也送给大家四首首描写风景的古诗。请你读一读。《江南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七)结语:同学们,古人云,诗中有画,我们说,画中有诗,同学们,学古诗快乐吗?老师也很快乐,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希望你们能够多积累,多背诵,请相信,将来它一定会成为你宝贵的精神财富。
山行古诗教案 4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诗歌,感受诗歌美好的意境,初步学会朗诵。
2、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尝试仿编。
3、激发孩子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梳子一把;诗歌图谱一张;优美的背景音乐;录音机。
挂图一张,上面画有四幅小图
①妈妈给我梳头我给妈妈梳头
②一棵枝叶在飘动的树
③轮船在海中航行。
活动过程:
一、教师直接出示梳子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梳子)
2、师:梳子有什么作用?
3、师:谁你梳过头发?什么感觉?
4、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梳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诗歌里面都说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赏诗歌,初步了解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画面和意境。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幼儿倾听。
2、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诗歌中,说了些什么?
三、结合图书,分两部分欣赏诗歌,通过提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朗诵第一部分:妈妈用梳子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
(1)诗歌中妈妈为什么要我梳头发?
(2)我为什么也妈妈梳头发呢?(启发幼儿说出: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2、教师朗诵第二部分:风是树的梳子梳着海的头发。
(1)风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中是怎么表达的?风真的是梳子吗?为什么说风是树的梳子?
(2)船是谁的梳子?梳着谁的头发?诗歌里面是怎么描述的?为什么诗歌中会这么说?
三、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结合图谱,初步学习完整朗诵诗歌。
2、结合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3、幼儿分小组接念儿歌。
四、拓展想象:让幼儿自由想象,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仿编。
1、师提问:风除了像树的梳子之外,还像什么东西的梳子?除了风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像什么东西的梳子?
2、幼儿自由讨论及尝试仿编,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作适当的引导。
3、师幼共同梳理仿编内容。
五、延伸活动:
提供背景图及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继续仿编。
山行古诗教案 5
活动目标:
1、欣赏画面与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跟读、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古诗配音。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教学PPT课件,导人活动主题。
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季节?现在是什么季节?
2、请幼儿欣赏画面。
提问:画面上有什么?
诗人穿的衣服和我们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
诗人旁边有什么?
什么季节会出现漫山的红叶?
3、欣赏古诗。
(1)教师播放古诗音频,请幼儿聆听。
师:小朋友,这首诗的`题目叫《山行》,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2)请幼儿再次欣赏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跟读古诗。
(1)播放古诗音频,集体跟读。
(2)师:你们觉得哪一句更好听?请你们模仿读一下。
(3)尝试集体朗诵古诗。
山行古诗教案 6
设计思路: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山行》描写了诗人行走在深秋时节的山中看到的美景。教学时将多媒体课件与古诗巧妙融合,使课堂充满灵动的气韵和优美的意境,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以读为主,引导学生从读中感悟、读中品情,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独特体验,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的热爱,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默写诗句。
3.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欣赏图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年有四季,分别是哪四个季节呢?(学生回答)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美景,比方说: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展示PPT图片)因为有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美景,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2、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的动画,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呢?这幅优美的画描绘的是哪首诗?(学生回答)同学们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动画)。大家都猜得很准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秋天的经典之作——《山行》 。
3、理解题目,了解诗人。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4、资料展示:诗人简介。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古诗。)
2、你们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呢?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大家。
出示“径、斜、枫、霜”4个生字,指名认读,帮助正音。全班齐读。哪位同学来给这些生字找个好朋友,组个词?
3、指名读诗,注意读出节奏,师评价。
4、指导全班齐读古诗。(提醒: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师读一句,学生跟读。
5、请大家再次自由朗读,读出节奏感。然后分别请女生、男生比赛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品味诗境,体会诗情
1、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读着优美的诗歌,我们和诗人杜牧一起欣赏着秋天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一二句。
(2)你们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美丽景色?(寒山、石径……)
(3)寒山是什么样的山?为什么觉得寒山美呢?
我们经常说,距离产生美。那么,从远处看,寒山是什么样的?大家做一个比较了再回答:什么东西矮矮的、短短的,让人感觉丑丑的。
寒山,让人感觉。
(4)复习《七律·长征》中描写山的诗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5)理解“径、斜”的意思。(展示PPT:石径图片)
(6)除了寒山、石径,诗中还有什么景色让你感觉到非常美?(白云)
“白云生处”的云是怎样的?(什么颜色的?云是厚厚的还是薄薄的?)
云在空中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我们用一个成语怎么说?(若有若无。)
(7)在这若有若无的白云生处还有什么呀?(隐隐约约的人家。)
(8)大家欣赏着如此动人的景色,你会怎么来读这句诗呢?(指名读一二句)
学生有感情练习朗读。
(9)学生说说一二句诗意。
2、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前面一二句写的.是远处的景色,接着诗人杜牧把笔锋一转,由远到近,他又写
了什么呢?(学生齐读三四句。)
(2)诗人原本是坐在车上欣赏着深秋时节的美景,可这会儿诗人却停下车来了,为
什么呢?用诗句怎么说?(停车坐爱枫林晚。)
①“坐”是什么意思?
②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此时的情感?(“爱”。)
③老师依次问“爱”、“晚”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
④学生说说第三句诗的意思。
(3)诗人在这些景物中,最喜欢哪种景物呢?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①老师依次问“霜叶”、“于”、“红于”的意思,学生思考。
②学生说说第四句诗的意思。
(4)请大家思考一下:美丽的景物这么多,为什么他独独最爱枫林的霜叶?
诗人拿霜叶和二月花作(比较),我们来比较一下。
①对比:“霜叶”是深秋时的枫叶,二月花是春天的鲜花。从气候来看,深秋的气温降低,春天的气温回升,这说明枫林霜叶所处的环境比二月花要……?
②提问引出枫叶精神:可是,被秋霜打过的、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枫叶却比温暖的春天中盛开的鲜花还要红艳,这说明枫叶具有怎样的精神??(枫叶具有不畏严寒的精神。)
(5)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补充。
(因为“红如”不过是说霜叶和二月花一样红,而“红于”是说霜叶比二月花还要
红,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更经得起风霜考验。)
(6)那么,我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呢?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更深层次地说,《山行》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
引领学生有感情地吟诵诗句。两个大组赛读古诗。
四、古诗新唱,拓展阅读
1、大家喜欢唱歌吗?古诗也是可以编成歌曲的,下面让我们跟随动画视频一起唱一唱《山行》吧!
2、其实以前也有很多诗人写过秋天的景色,大家比较一下,和诗人杜牧写的有什么不同?PPT展示:
①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战国·宋玉《九辩》。)
本句大意是:秋天所形成的肃杀气氛多么令人悲伤啊!萧瑟的景啊,草木荒的荒、落的落,一片衰败景象。
②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曹丕《燕歌行》)
③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以前的诗人常常把秋天写得很凄凉萧条,流露出消极伤感的情绪。而诗人杜牧却把深秋的景色写得(充满生气、没有一点伤感之情。)
3、也有一位诗人和杜牧一样,一反常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PPT展示:秋词唐代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杜牧和刘禹锡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希望同学们也留心观察生活,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4、其实,一切诗境皆心境。不管是以前的诗人写的凄凉的秋天还是杜牧写的充满生气的秋天,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情感。
5、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山行》 。
总结: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去外面旅游时,如果欣赏到枫林的美景,能吟诵出诗人杜牧的诗句,或者在心中默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唱一唱也行,而不是在那喊:“哎呀,妈呀,叶子都掉地上了,有啥好看的呀!”刚才给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希望学习古诗可以陶冶你们的情操,丰富你们的想象,提高你们的素养!
五、作业
想象《山行》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象,并把它画出来。板书设计:
山行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呈现景色的图片)
山行古诗教案 7
一、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通过讨论、创编等方法,理解并学会运用“××是××的梳子”这一比喻方法。
3、能用审美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二、活动准备
图文结合的儿歌图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儿歌图,出现母亲梳头发、风吹树、船在海上航行的画面。
幼儿讨论:风吹树、船航行像什么?
2、学习诗歌《梳子》
师: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梳子》。
师:儿歌里说些什么?
3、教师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助幼儿感受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师助幼儿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同时也为幼儿的仿编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
师:风和船真的是树和海的梳子吗?为什么说风和船是梳子?它们是怎么梳着树和海的头发的?
4、仿编诗歌
出示图片“小鸟在蓝天上飞翔”、“小鱼在水里游”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助幼儿理解画面与诗歌的内在联系。
师:风吹拂着小树,使树叶不停的`摆动,我们可以形象的说风是树的梳子;船在海上航行,我们可以把船比作海的梳子;那么,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把什么比作梳子?它们又梳着什么的头发?
引导幼儿用诗歌中的语言来讲述画面。
幼儿根据画面和教师所作的示范进行初步的仿编活动。
5、幼儿分组活动。出示教学背景图。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准备了几幅画和许多卡片,我们做一个匹配卡片的游戏。
教师示范,引导幼儿使用匹配的卡片进行诗歌仿编活动。
6、幼儿欣赏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对幼儿的仿编活动进行评价。
山行古诗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完成课后的习题
山行古诗教案 9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诗中出现的生字。会写“于、枫”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喜爱之情,鼓励学生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能把《赠刘景文》这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这首诗描写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
3、介绍诗的作者:杜牧,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画出生字。
2、出示卡片认读生字:
于 径 斜 枫
3、说说记字方法:
于:同“干”比较。
枫:用旧字“风”带出“枫”。
4、描红、临写。
5、再读古诗。
三、合作学习,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⑴ 自学:
借助注解或工具书弄懂诗意。
⑵ 小组交流。
⑶ 集体汇报交流。
3、品析诗句,深入体会感情:
⑴ 读诗,从那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根据诗句发表自己的见解)
⑵ 看图想象: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不禁停车观看,发出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如果你就是诗人,此时你会想到什么?
⑶ 诵读诗句,进入意境:
指导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老师范读,齐读。
指导背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师生齐背。
四、拓展活动
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的同学听。
山行古诗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
2.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古诗配画,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通过学习古诗,在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进行绘画。
2.画面的巧妙构思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现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范画 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你喜欢秋天吗?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欣赏秋天的美景(课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你们想不想画一画秋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杜牧所写的一首诗,并来画一画诗中的内容。板书:《山行》。
二、感知古诗大意,吟诵古诗
1.(课件出示)
山 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课件)范读
3.(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美感和韵味来。
(2)小组讨论并了解这首古诗的大体意思。
学生感知古诗大意(自主学习,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车只是因为喜爱傍晚的枫林,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3.检查古诗诵读情况。
谁来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生评价。
4.自编动作吟诵古诗(男女分组读,红黄蓝绿队赛读)
三、欣赏激趣,构画古诗
出示范画,欣赏
1.画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2.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不想把它画下来?
3.谁来说一说古诗配画的要求?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
师:首先要画上一座山,不过这是什么季节时的山呢?你从哪看出来?(寒,有枫林)
师:是啊,这是深秋时节的山,给人一种凉意,所以诗中称它为“寒山”。
师:接着画上什么?(小路)这小路是用这么铺成的呢?(小石子)哦,原来是用小石子铺成的小路,课文中用了哪个词啊?(石径)但是这是一条怎样的'石径呢?是笔直的吗?从哪看出来?(斜)
师:诗中还提到了什么?(白云、人家)这人家该画到近处还是远处,为什么?
师:这云又是怎样的云呢?( )的云
师:是啊,放眼望去那白云缭绕的地方有几户人家,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师:在这寒山上行走,最夺目的要数什么?(枫林)为什么?
师:老师该用上什么颜色呢?为什么?是啊,“红于”在这里表示比……更红,这霜叶比二月里的花还要红,多美啊!你能用一个词儿来形容这山上的枫林吗?
师:这么美的画面,我们想不想立刻把它画下来。
四、作业超市
关于秋天的古诗:《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学生欣赏其它《古诗配画》作品,感受诗情画意。
2.学生自主选择古诗,为古诗配画。
3.学生为古诗配画,教师巡视指导。
4.分红、黄、蓝、绿四个队进行比赛,看看哪个队画得好,而且更有创意。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展示作业,师生评价。
2.教师小结
3.请同学们办一期关于秋天的手抄报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山行》与《赠刘景文》相比而言,简单易懂,学生能用自己的话理解诗意,但是个别字义还需老师点拨,例如:“坐”,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诗中是“因为”的意思,“于”是比的意思,“红于”是“比……红”;“径”是指小路;“斜”是指弯弯曲曲的意思。抓住这些关键词,古诗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再抓住诗中的几处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霜叶,学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诗的主题,感受到作者对着深秋的赞美与喜爱,再配合多媒体教学,诗情画意,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学生学习起来既感兴趣又感轻松,课后拓展两首诗,一首描写秋天的诗《秋夕》,与《山行》形成对比,《秋夕》描写的是一幅孤单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诗选自《圣言善语》节选:……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山行》中霜叶和二月花相对比的写作特点。语文教学既抓住课本教学,又拓展课外阅读与积累,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山行古诗教案 11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下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向秋天的深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有寒冷的秋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红。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登上秋天的深山,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人家。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傍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红。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歌,注意重读以下词语: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古诗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 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4.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
1课时
四、课型:
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
(二)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三)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解题 :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四)学习诗文
1、诵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读不准的地方。
(2)通过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根据学法自学古诗。(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3、交流总结,教师重点指导:
①字词方面: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á,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指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二月花:春天的花。
②指名让学生根据词义说说诗的意思,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驱车沿着遥远而又蜿蜒的山路向寒山行进,
远望山顶白云缭绕那里居住着几户人家。
我不时地停下车来欣赏,因为这枫林晚景太美——
这经霜变红的枫叶远远胜过二月盛开的红花。
4、精读赏析,品味美句。
①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层次吗?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②“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全诗的重点在第四句,前三句全是为突出第四句起烘托、铺垫作用。
③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你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④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秋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情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情调却都是“悲”。但两词又有区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五)小结:
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秋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让读者感到隽永清新。兼之语言明畅,音韵和谐,宜其万口传诵,经久不衰。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完成本课配套习题。
(七)板书设计:
山 行
杜牧
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近景:枫林,霜叶
山行古诗教案 13
【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有三个教学目标:
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入境赏景,体验激趣
1、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2、师引:(肯定学生所说)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一组图片,然后谈谈你的感想。
(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师: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
1、简介作者。
2、自由朗读,读到琅琅上口为止。
3、请生朗读,互相评价。
4、四人小组合作,利用文中的注释及词语手册,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小组汇报交流,重点如下:
⑴山行:在山上行走。
(谁在山上行走?)
⑵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秋天早晚比较凉,所以称之为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⑶斜:两种发音──可根据诗的意思画一画。
⑷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浓厚,浓郁。
生:生出,存在。
(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⑸坐:因为。
⑹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⑺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
6、(肯定学生的理解)同学们学会了很好的合作,那请你根据你们已经所理解的内容,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吧!
(可以只理解一句,也可以是几句;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7、交流。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同学们真不错,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
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配音乐):
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现在,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的`理解吗?
5、朗读:
此时是在充分理解诗的意思的基础上,让生朗读,可以强化对诗的印象,也能逐步体会大自然的美景。
师:多美的秋天,多美的枫树林,多美的诗啊?能美美地再读一遍吗?试试——提出要求:注意节奏感。
(师范读──个别读──小组读──扮角色读──齐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这里的读是在进一步感受美的意境的基础上用不同方式读的,照顾到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也提高了对美的感受,提高了学生朗读能力,为后面背诵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外拓展,意境延伸
1、杜牧用他那美妙的诗,表达了他对秋天傍晚枫树林的无限爱意。诗人白居易读了这首诗以后,也被感染了,也写了一首描写红叶的诗,让我们一起读读。
2、师帮助学生理解:
这样增加了课堂信息量的输入,可以扩大生的知识面,让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
3、两位诗人都借助秋天的枫叶把秋天描绘地如火、如花,那么霜叶为什么会红于二月花呢?看资料,你就会明白了。
4、美的东西,我们都希望把它记在心里。
5、练习:
下面有两个练习,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题作为作业。
⑴画一幅秋色图。
⑵根据古诗,扩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
这是对学生掌握知识如何的一个检查,可以帮助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课后有针对性的帮助。
【山行古诗教案】相关文章:
《山行》教案10-08
山行教学教案01-01
《山行》的教案范文10-07
《山行》优秀教案10-08
《山行》备课教案10-07
杜牧的山行教案03-01
山行优秀教案推荐01-31
《商山早行》教案02-16
《山行》教案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