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1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思在悟。
2.设计多种方式,放飞学生想像的翅膀,培养其思维的`空间。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人性,激扬灵性服务。
【教材分析】
《幸福是什么》选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的补充教材,是一篇选读课文,要求学生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童话美的熏陶,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给予人生的启迪。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阅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体会情感、受到思想启迪。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我们多么幸福》,师生共同放声歌唱。
2.师:啊,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那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2
一、教学目标
(一)自学课文,理解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二)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幸福,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幸福是什么?”这是一个疑问句,幸福是什么呢?智慧的女儿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老师也想请同学们自己去体会。
(二)初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潭:深的水池。
诧异:诧,惊讶,诧异就是非常惊奇。
消防队:救火和防火的组织。
清澈:水清而透明。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批评。
义务:①公民或法人按法律应尽的责任。②不要报酬的。本课指责任。
(三)理清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三个牧童从小主动做好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的事。)
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发展,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讨论课文的结构。
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修好了喷泉,砌成小井。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讲的是三个孩子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3自然段)讲了三个孩子在10年的社会实践中都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第四段(第24自然段到最后)讲的是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做了总结。
(四)默读课文,填写表格。
同学们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填写以下表格,有助于学生完整地了解课文,理解智慧姑娘的用意。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什么是幸福,受到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教育。
3.能把课文演一演。
教学重点
1.初步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2.演课本剧。
教学难点
1.初步形成幸福观。
2.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这篇是阅读课文,主要由同学们通过自学来读懂。现在就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看你能读懂什么。
2.学生交流,并谈谈自己的幸福观。
3.认读生字。
学习新课
一、了解文章内容
1.牧童们开始时,认为幸福是什么?(不知道)
2.牧童们后来认为幸福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由发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
注:引导学生读13到22自然段。
3.小结:正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受到了帮助人的快乐……
4.智慧的女儿是怎样回答三个牧童的?(她肯定了三个牧童的体会,指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知道什么叫“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吗?(“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
5.反复读:智慧的女儿的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建议: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
6.谈谈你的幸福观,并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话。
注: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此环节上的积极性比较高,教师在这里要采用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争取出彩。
二、演课本剧
1.分角色朗读。
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学生的眼神、语气作指导,为演做好准备。
2.学生排练,教师巡视。
3.汇报演出。
作业布置
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请多名同学讲述课文大意,并要其他学生从完整性方面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升华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幸福是什么》教学教案(通用10篇)03-09
《幸福是什么》教案15篇09-04
幸福是什么01-03
幸福是什么?03-06
《我是什么》教学教案02-06
幸福是什么作文01-29
《我是什么》教学教案11篇02-06
《我是什么》教学教案(11篇)02-06
幸福是什么优秀作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