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一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数一数》教案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重视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少,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对数的感知,本教案设计了两组“数一数”活动,通过第一组“数一数,认一认”的活动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通过第二组“拨一拨,数一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重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生才会对数学充满亲切感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价值。本课时在数学设计上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了借助身边数据感知十万有多大和交流含有大数信息的活动,这样的'设计既能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计数器若干个
学生准备 收集生活中较大的数据注: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备课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那到底它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在世界上又有哪些引以为傲的事例呢?现在老师就利用几组数据来让大家感受一下。
2.观察图片,初步感知大数。
(1)我国的陆地面积约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三位。
(2)20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大陆人口总数约为十三亿人。
(3)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七十二万平方米。
(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是四十四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一百万人集会。
3.说一说,感知大数存在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上面的数据都很大,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还发现了这样大的数?
(学生汇报一些关于大数的事例,并由此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视觉上感受到这节课所学数的“大”,切身感受到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探究与体验
1.复习,回顾旧知。
(1)以前学过的数位有哪些?它们相对应的计数单位又是什么?
(2)说一说,如果在计数器上从个位到万位每个数位上都拨出一个珠子,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安排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顺畅地探究新知、主动体验新知做好铺垫。
2.通过“数一数,认一认”认识“十万”。
(1)“数一数,认一认”。
(引导学生进行“数一数”活动,明确: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每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10个1000是一万)
(2)每排有一万个,一共有多少排呢?你能一万一万地数下去吗?
(引导学生数出10个一万)
3.学生尝试总结。
(1)数一数。(课件出示教材2页“数一数,认一认”情境图)
师:谁能再来数一数这幅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独立数一数,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一排有10个大正方体,每个大正方体有1000个小正方体,10个1000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
4.“拨一拨,数一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1)组织学生进行拨珠活动。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一万零三,然后一个一个地接着数,数到一万零一十;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四万八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接着数,数到五万三千;
请在计数器上拨出九万九千九百九十六,然后一个一个地接着数,数到十万;
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数到十万。
《数一数》教案2
单元教学目标:
1、 从生活实际引入乘法的认识,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合理列出算式(不要求学生按固定的语言叙述)。
3、 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简单问题。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1节
教学目标:
1、 通过“”的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规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3、 使学生能看图正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为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以及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片、小棒、圆片
学具准备:
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指导过程 | 学习过程 | 达成目标 | 备注 |
1、 情境引入: 2、 建立模型: 3、 理解与应用: 4、小结: | 1、 组织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边听老师要求,边摆学具: 根据你摆的图形,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可以怎样列式,说说你的想法。 2、出示主题图 说说图的意思,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熊猫,可以怎样列式?并说说你的想法。 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动脑想一想,通过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3、P2页---2 P3页---3 P3页---4 4、你还有哪些问题? | 1、 摆圆 每排摆4个圆,摆这样的3排: 汇报结果: 4+4+4=12 横着看,是3个4 3+3+3+3=12 坚着看,是4个3 2、 5+5+5=15 横着看,是3个5相加 3+3+3+3+3=15 坚着看,是5个3相加 3、观察的角度不同(横着看或竖着看)列出的算式也不同,但得数是相同的(也就是总数不变) 4、6+6+6+6=24(个) 横着看,每排6个,有4排 4+4+4+4+4+4=24(个) 竖着看,每列4个,有6列 说一说你可以怎么数,分别列出算式。 3+3+3+3+3+3+3+3+3=27 9+9+9=27 有多少个苹果? 先说图意,再列算式,然后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要求10盘或15盘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感觉如何?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设疑,激发兴趣,为下节课做铺垫) | 1、初步认识几 个几 2、使学生能看图正确列出加数相同的连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总结规律的能力 4、使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产生不同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 |
《数一数》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认计数器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千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千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正方体
教学准备:
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课件)
师:我们身边有很多比100大的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请把你找到的大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数。生自由发言。
二、认一认
1、师拨数,学生认。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拨,下面学生认。
3、同桌之间一人拨数,一人认读。
4、请几组同学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计数器9)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师:也就是我们学过的10个一是10,或1个十是10(板书)。
师拨99,这个数是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100。师: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说出100怎么表示吗。
生:100个一是100,也可以是10个十是100(板书)
师指名展示。(学生边讲解边展示)再添一个珠子个位就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的9加进位的一又满十了,再向百位进一。所以是100。
师:999这个数怎么读,再添一个数是多少?同桌或小组同学之间拨一拨,说一说。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拨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请同学们看一下计数器,千位数是一个四位数,从右边数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书)相邻数位之间的关系是十进制。
(二)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
1、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
2、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讨论数的方法。(如果学具不够,可以借助附页二中的图片摆一摆)
3、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小正方体。
总结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是1条。一条一条地数,数10条是一片,一片有100个。一片一片地数,数10片有10个100,10个100加起来是1000。也就是说10个百是一千。(板书)
四、数一数
(一)同桌互相数一数,从887数到1000。方法不限。
师:如果一百一百地数,下一数是什么?生:987。(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计数器)
(二)游戏开火车数数
1、师说一个数,一个一个地数每个同学数一个。一直数到一千。
2、从750开始,5个5个地数,数到一千。
3、从500开始,10个10个地数,数到一千。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千,并且有了初步的认识,请同学们回去以后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体?多大是一千?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一)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
1000
千百十个
《数一数》教案4
小学阶段的第一堂数学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喜欢学习数学的情感。教材选择儿童乐园的一些场景,组成生动活泼、惹人喜爱的画面,吸引学生学习。主要教学活动是观察场景,了解里面有些什么;数出各种物体的个数,并用画圆点的方式表示各种物体的数量。通过这些活动,初步感受看和数能了解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是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在活动中进行初步的常规教育。
教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合性场景图,里面有许多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分别为1~10个。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相应的点子图。每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是从综合场景里分离出来的。点子图表示物体的数量。
1.组织学生观察。
场景图里的内容很丰富,其中的各种物体及其数量和位置,都是精心设计和安排的。有些物体数量较少,有些物体数量较多;有些物体比较集中,有些物体比较分散;有些物体容易看到,个别物体有较隐蔽的部分。观察和交流是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教学活动。容易兴奋但不能持久是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的观察比较粗糙,往往看了一些物体就不再关注其他物体;在交流的时候不能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不善于倾听同伴的发言。因此,要组织学生仔细观察,说说从图中看到些什么,指指这些物体在哪里。带领学生经历从整体到部分从粗略到细致的观察过程,不但了解图的内容,而且学习观察的方法。要组织学生交流,相互倾听和相互补充,使观察的效果更好,还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学习常规。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十幅小图都是从场景中分离出来的,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便于计数和表示数量。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尚未进行认数教学,暂时不宜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二是几个物体画几个圆点,圆点与物体的个数相同,渗透对应思想;三是圆点能且只能表示各种物体数量方面的.属性,不表示物体的其他属性。这种初步的抽象,对后面的认数十分重要。
前三幅小图,物体及圆点都已画好。可以通过滑梯下为什么画一个圆点秋千下为什么画两个圆点圆点表示什么意思等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圆点的作用。这样,在飞机、蝴蝶、鸟下面画表示个数的圆点就不会有困难了。至于根据已经画出的七个、八个、十个圆点,说出小图中的物体,只要在情境图里指一指有关的物体,数一数是这样的几个,不要求学生画这些物体。
《数一数》教案5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地按顺序点数4以内实物并说出总数。
2.在操作中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3.乐于参与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字卡、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声音,数数字。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我拍了几下手?请小朋友数一数我敲了几下鼓。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内容。
小猴和小狗是好朋友,今天它们一起去上幼儿园,山羊老师给他们看了一幅漂亮的画,你们想不想看?(想)那我们一起看一看。
提问:(1)画中都有什么?
(2)请小朋友拿出食指数一数,这幅画中有几只小鸟?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呢?
(3)依次数一数,画中有几座楼房?几辆汽车?几朵花?几棵树?都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三、幼儿操作:超市游戏.
山羊老师在超市买了许多水果,它想让小猴和小狗帮它数一数,可是,难住了小猴和小狗,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请小朋友轻轻的把盘子放到你的面前。
提问:(1)看看盘子里都有哪些水果?
(2)请小朋友把苹果找出来,放在盘子的.上面,数一数苹果有几个?(要求幼儿手口一致,用手指点数。)同样的方法数数其它水果。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老师抛出去的问题能很快的回应,第一次集体回答的时候都能及时并正确回答,第二次活动时实物排列的难度加大,幼儿数数的要求自然提高,按照计划得开始让幼儿出现些错误,提醒幼儿细心,耐心,并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数数;通过错误的发现、讨论、解决,使幼儿掌握一定的数数方式和技巧,操作活动时,也发现了不少幼儿存在的问题,幼儿差异性较大,需继续这方面的连续,缩小幼儿间的差异。
《数一数》教案6
活动目标
1.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加减法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幼儿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逐步培养幼儿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等。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使学生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背景图一幅
2、小鸭子、小鱼、苹果、小花等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引入话题
师:刚才我们变了很多小动物出来,今天小动物们都来森林里玩了,看,哪些小动物来了 …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背景图内容
二、教师出示背景图
1、引导幼儿看图回答问题
池塘里先游来了5只小鸭子,又来了2只小鸭子,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只小鸭子?
3.启发幼儿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4.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5.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6.提问:如果池塘里先游来2只小鸭子,后游来5只小鸭子,应该怎样说出算式?
7.请幼儿说出相关的算式
三、教师创设情境并提问
1、师:池塘里的7只小鸭子有2只玩累了,先回家了,现在池塘里有几只小鸭子了?
2.指定幼儿回答并说出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
3.请幼儿口头说出算式。
4.老师出示算式卡,全班幼儿齐声读算式。
四、以相同方式请幼儿看图说出相关算式
师:天空中有6只小鸟,又飞来了两只,一共有几只了?
请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大树上有10个苹果,被小鸟捉走了两个,还剩几个?
以相同方式请部分幼儿说出算式
五、活动结束:
游戏——邮递员
请幼儿以“送信”的方式大声说出信封上的数学算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反思
应用题教学一直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幼儿主要是看图应用题。可我们要注重幼儿对数学信息的发现,与数学信息的组织,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看图练习题加上数学语言,组织形成一道解决问题,一来增加兴趣,二来为进一步应用题学习打下基础,是十分可取的。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想应该把应用题的教学溶入每节课当中,减化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使幼儿接受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单一只教应用题的效果好得多。
小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数一数》教案7
教学 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 重难点
4.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 准备
教具:挂图、正方形模具。
学具:计数器、学具。
课时1
教学过程
切入举偶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
(2)看图数一数。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学中做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
(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
(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
(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百是1千
10个千是1万
《数一数》教案8
活动目标:
1、根据教师列出的算式,迁移看图编应用题的经验,仿编歌词。
2、探索曲与词的匹配,学习问答式的对唱方式。
活动准备:
1、大范例,展示歌词所需字条“一二三四五六七,草地来了七只鸡”、
“说说看”两条、“数过了”、“草地还剩一只鸡”、“没问题”。
2、草地、小河的`背景图,小鸡图片7只,其他小动物(小鸭、小猫等图片7只)
3、以上头饰每人一个。
4、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放歌曲,让孩子安静的听一遍。
二、朗读儿歌,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1、出示大范例,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唱的与大范例的不同,并出示字条
“说说看”字条。“数过了、菜地还剩一只鸡、没问题”附在大范例相应的位置。
2、读歌词:教师引导幼儿读歌词(可请能力强的幼儿独立朗诵背诵)
三、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复习歌词内容,列出算式帮助幼儿理解,完整的理解歌曲内容。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有节奏的念歌词,幼儿安静倾听。
2、幼儿完整有节奏的念歌词,教师演示教具,按顺序依次摆在图上。
3、将幼儿分成两组对念歌词,一问一答。
4、幼儿听伴奏,集体尝试演唱歌曲。
注意:“说说看”和“没问题”应表现近似于信心百倍的大声讲话一样。
5、幼儿分组学习对唱
6、幼儿看算式编应用题,仿编歌词,教师出示其他小动物,引导幼儿创编
7、幼儿看算式编应用题,仿编歌词唱歌曲
教师出示算式,并指着算式与歌曲内容进行匹配的提问,引导幼儿仿编。
四、请幼儿带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头饰边演唱边做。
《数一数》教案9
活动目标:
1、 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 对数数活动感兴趣。
活动准备:
磁性教具:小猫、小狗、小鸡、小兔子。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一、 学习从左往右按序和一致点数3以内的`物体。
(1)在磁性板上出示小鸡教具(1只)学习点数的方法。
老师:今天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班级,你们看哪个小动物也来了呢?(小鸡)小鸡怎样叫?那来了几只小鸡呢?让我们伸出右手的食指来数一数。
(2)出示2只小猫。
“喵喵喵”谁来了?来了几只?(老师做镜面示范,)
一只2只,(从左往右一个一个点数)一共有2只小猫。
(3)出示2只小狗。
我们看看还有谁来了呢?(小狗)小狗怎样叫的啊?我们一起来数数来了几只小狗?
(4)出示小兔子教具(3只)
有一种小动物可生气了,它一跳一跳来到我们班级,你们猜是谁啊?(小兔子)我们一起来学学小兔子跳跳。我们来数数来了几只兔子?(1、2、3)
二、 游戏“数一数”。
请幼儿每人从筐里拿出3片塑料片,在桌上摆成一排,
然后按序从左右点数并说出总数。
老师:现在看老师拿出一片雪花片,放好,再拿出第2片,放整齐,还要拿第3片,现在桌子上了几片?(3片)我们大家一起来数数。
(2)现在请你数给你旁边的好朋友听听。
三、 做练习。(活动中请阿姨将书发放给家长)
《数一数》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唱绕口令歌曲,注意唱准虎、鹿、兔、狐、鼠的发音。
2、通过图片的帮助记忆歌词内容,尝试改变图片顺序、改变动物位置进行创编活动。
3、学唱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歌曲的趣味。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重点难点
学唱的过程中感受绕口令歌曲的趣味。
活动准备
1、 挂图。
2、 自制小图卡。
3、 动物头饰、红花三朵。
活动过程
1、 出示图片,引出歌词内容。
(l)师:今天老师有一个最新消息告诉你们,食指1号火箭炮将在我们班点火发射。请小朋友一起来倒计时,三——二——一——,点火——发射,(指眼睛)火箭炮发射到哪儿?(眼睛)请小朋友睁大眼睛接受火箭炮发出的能量吧!(唰——唰——)刚才,小朋友的眼睛都接受到了火箭炮的能量,看东西就能看得特别清楚了,对吧?好,请看,谁来了?(出示图片1是谁呀?它在什么地方?山上一只虎,咦,我只用了五个字就把图片上的`内容说出来了,你会吗?
(2) 接下来谁来了呢?小朋友把眼睛睁大点噢,(同法出示每幅图片,要求幼儿能用五个字的句子讲述图片内容)。
(3) 、学念绕口令,送红花找“呀”的规律。师:老师这儿有三朵花,要请小朋友来送给小动物们,有一个要求,听老师念儿歌,哪个动物后面有“呀”,就把红花放在它的后面。(教师念绕口令,请一个小朋友送花)
(4) 、幼儿学说绕口令3遍,速度由慢变快。
(5)、学唱歌曲。
(6)、教师范唱,老师把绕口令唱了出来,好听吗?你想来试试吗?
(7)、幼儿轻声唱2遍。
2、 引导幼儿尝试改变图卡顺序进行演唱。
(1)、老师调换图卡位置幼儿演唱。
(2)、幼儿自主调换图卡演唱
3、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表演头饰进行表演活动
选五名有二代表戴上头饰其他小朋友自主选择,边唱边表演,表演开始时所有小动物都蹲下,尝到那个小动物他就站起来边唱边表演。
教学反思
在传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一直是被认为最容易进行的,只要教师自己会唱,儿童自然会跟着模仿。但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地强调幼儿园教育应是全面、启蒙的,要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这就要求幼儿的学习应是建立在愉快、乐意的基础上,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幼儿而不再是学习的容器。在唱歌教学中最难的解决的是幼儿机械记忆歌词的环节。以前很多教学中老师唱一句,幼儿跟一句,有写歌词幼儿怎么听都不懂,只要音似胡乱唱一通的现象存在得不少。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教师在设法将自己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习策略的过程中,即利用视觉符号或运动觉符号,利用创造或利用教师暗示的线索等。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重点,图例的运用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并为下面幼儿创编歌曲作了准备,使幼儿的思维、记忆有了形象、具体的依据。歌曲结构中休止符的区别则用“红花”来代表,即帮助幼儿区分又帮助幼儿记忆对比,从而自然而然地掌握、区分结构中的难点。设计理念中另一方面是在唱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本次活动所提供的歌曲是在学习绕口令的基础上,由此记忆歌词,熟悉曲调并不难,幼儿能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地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数一数》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2.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乘法的意义并能列出乘法算式。教学重点:知道乘法个各部分名称会将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一、谈话:从儿童乐园引入课题。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是什么地方?你最爱玩什么项目?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二、活动一:
数一数让学生看一看、数一数主题图各项目的人数。
让学生用几个几个地数。活动方式: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汇报交流情况。
教师有机选择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求坐飞机的有几人?”“坐在椅子上的有几人?”有多少人乘坐飞机?你能列出算式吗?2+2+2+2=8(人)4x2=8(人)2x4=8(人)谈话:在上面的算式里,4x2读作4乘2;2x4怎么读?你试一试!在乘法算式里每一个符号都有自己的名称:2x4 = 8乘乘乘积数号数活动方式:同桌互相数一数。请学生提出不同问题。
活动二:列一列(1)
1、求坐火车的有几人?怎样计算?你还有其它计算方法吗?
2、观察4+4+4+4+4+4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3、6个4相加用乘法怎样表示?
4、让学生看课本自己再次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及乘法算式的位置和读法。活动方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活动方式:自主学习、汇报交流自主学习的'情况。
活动三:列一列(2)
1、坐在椅子上的有几人?怎样计算?学生分别列出“1+2+3”“2+2+2”“3+3”这三个算式。
2、这些算式能用乘法来表示吗?为什么?怎样的加法算式才能用乘法表示?你能举例说说吗?
三、课堂活动:数一数你们小组有几个人,如果午餐时每人发一双筷子,算一算你们小组同学分到的筷子有多少根?
四、总结和作业小组讨论、交流。组内内化、汇报结果。
今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乘法的意义,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在什么时候用到乘法。
《数一数》教案12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顺序数出物体的数量,会认、读10以内的数。
2.初步掌握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过程。
3.初步感受数的规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数数。
教法与学法
1.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景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也可以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情景图内的事物有序观察,数出图中的人物、物体的数量。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师导语:同学们,这是一个美丽的校园,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快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你能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吗?由此导入本课课题,教师板书:数一数。(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开学时的情景,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了教材主题图提供的资源,自然而然引入课题。】
预设B拍手歌引入法: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把学过的“拍手歌”唱一遍吧!
教师和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你拍1,我拍1,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2,我拍2……唱完后,教师导语:歌中我们数到的数有1、2、3……最后是10,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有数数的情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数一数。
【品析:通过师生一起合唱“拍手歌”,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对数数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预设C游戏导入法:“寻找小金猴”。
游戏规则:教师组织8名学生,离开座位围成一个圆圈,然后由1名同学开始,从1到10连续报数,报“10”的同学离开,剩余同学继续往下报数,每次报到“10”的那名同学离开,最后剩下的一人就是要寻找的小金猴。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游戏当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数数。
(1)让学生观察教材第2页“美丽的校园”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
①国旗高高飘扬,老师和同学在谈话。
②单杠、小木凳、垃圾桶整齐摆放。
③花儿怒放、鸟儿飞翔,远处的大树郁郁葱葱。
(2)提出的问题:
人和物各有多少?同学们都来数一数。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1)通过讨论、交流,找出各种物体的数量。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组的成果。
(3)老师总结数数的方法。
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如: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如图:
②把图中的事物进行简单分类。如:分别数一数有多少棵树……如图:
③逐一数出人或物的数量。如图: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引导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取图中事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数,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数数的方法。】
◎顺承数数,研学认数。
在总结数数的`基础上,老师提出问题:怎样认读这些数?
(1)通过数图中事物,知道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表示,有几个事物,就用几表示。如:图中有1面就用“1”表示,2个就用“2”表示,3个就用“3”表示,4个就用“4”表示……
(2)认读1~10各数,可以先从1读到10,再从10读到1,最后老师指一个数学生读一个数,进行集体交流。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认数通过读数得到强化,以多种形式进行读数训练,避免练习形式单一造成学生认读疲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本课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这节课的内容,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通过交流探讨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当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怎样正确数出其中一种物体的个数?
学生在一起讨论,联系上面学过的知识,总结出方法:多种物体放在一起,先确定要数哪一种,然后寻找相同的物体,用做标记的方法数,就能正确数出这种物体的个数。
【品析:本课学习的数数方法有多种,多种物体放在一起学生容易发生混淆,寻找相同的物体并做上标记,才不会重数或漏数。】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回顾学过的内容,巩固数数的方法,掌握学生对1到10各数的认读情况,然后衔接下节课学习任务,思考如下问题:
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通过质疑的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对于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起到了强化作用,知道数数时按一定顺序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些物体的总数。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在和学生探究数数的方法的时候,教师应避免死板地依靠教学时总结的方法,要鼓励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数数方法。例如,让学生自己先数,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数的方法和数的结果。
《数一数》教案13
学习目标
手口一致地点数1。
观察活动室,能正确找出数量是1的物品。
活动准备
神秘袋、杯子、铅笔、书、小皮球。
“1”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形式:集体
1老师将杯子、铅笔、书、小皮球放入神秘袋内。
2老师请幼儿轮流从袋中取出一件物品,并说出该物品名称。例如一个杯子、一支铅笔、一本书、一个皮球等。
3当幼儿说出该物品时,老师同时举起“1”的数字卡,说明1的数字和数量。
4出示神秘袋内所有物品,请全班幼儿数数每种物品的'数量。
5与幼儿一起观察活动室里有什么东西的数量是1。例如垃圾桶、饮水机、白板、厕纸架等。
6请小朋友取任意的一件玩具,放在筐中。
活动评价
能点数1的数量。
活动建议:
户外活动时,每人捡一片落叶,复习巩固对数量1的理解。
《数一数》教案14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尝试正确使用数量词。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童谣图片五张(如图所示)。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理解童谣内容。
(1)观察、讲述图片。(教师在幼儿观察讲述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
(2)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童谣。
(1)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图片学念童谣。
(2)幼儿自主根据图片的提示念童谣。
3.迁移经验创编童谣。
(1)讨论创编要求。
★指导语:先在心里想一想,然后试着像我们刚才念的童谣一样说出来。
(2)进行想象,创编童谣。
资料链接:
数一数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九朵花,十朵花,桃花树下是我家。
《数一数》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能力目标: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提问: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师启发: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
3.总结方法。
(1)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作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快了!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我们再来数一数图上物体,看谁数的最快
4.用点子图表示个数。
提问: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
讨论:我们就先用点子来表示吧!有1个滑梯就用1个点子表示。(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出示点子图)怎样表示木马、小飞机、蝴蝶、小鸟、气球的个数?(出示点子图)
探索: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子来表示?8个点子呢?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一个一个让学生完成)
三、联系生活,进行实践
1.送小礼物
说明:只要完成纸上的题目就能得到一个小礼物。
题目: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
2.找数活动
(1)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和小朋友身上藏着多少个数?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藏着多少个数?
过渡:不但在我们身边藏着很多很多数,其他地方也到处充满着数学。今天回家就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四、总结提升,激发学习责任感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能从现在起认真学习数学,与数学交朋友,长大后为祖国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找一找自己家里藏着多少个数。
【《数一数》教案】相关文章:
数一数教案09-16
数一数教案02-25
小班语言数一数教案03-24
小班数学活动《数一数》教案11-08
幼小衔接数一数教案范文(精选10篇)11-28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数一数教案(精选13篇)11-03
环保教案范文 小班教案环保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