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的.含义。
2.能分别列出算式,并迅速、准确地算出得数。
活动准备:
准备得分牌6块,幼儿每人一张练习纸。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在练习纸的空格内填数,复习5的组成。
2.请幼儿讨论两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启发幼儿将练习纸左图分法讲出来;再观察右图的分法,比较分出来的两部分数有什么关系。
3.教师小结:一个数分成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逐次增加1,则另一个数逐次减少1,但每次分成的两个数合起来都等于原来的数。用这种方法对一个数进行分合,既快又不会遗漏。
4.教师口述加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口头列算式。
5.游戏:抢答比赛。
(1)教师出示5以内加减法式题卡片,让全体幼儿很快地说出得数。
(2)分组进行比赛,哪一组抢得快又答得对,就给哪一组记1分。
6.指导幼儿完成第35页练习。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2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4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5
活动目的:
让小朋友通过学习7、8的组成,感知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位置互换而总数不变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人手小盘一个、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
2.知识经验准备: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指导要点:
1.游戏"拍手找朋友",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
2.学习7的`组成;a)幼儿人手一份人手小盘一个、雪花片若干、一张记录本,把雪花片撒在盘中,看看盘中有几片、盘外有几片并记录。
3.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操作的结果。
4.引导幼儿发现两组数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让幼儿知道两个数的位置互换而总数不变。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8的组成。
6.幼儿分组操作。
把圆形和三角形分成数量不同的两份,并在空格内真上相应的数学。
提供带有圆点的半圆形纸,让幼儿寻找两张合起来总数是7或8的半圆形,拼命在一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通过让幼儿自主尝试探索,层层递进,每个环节发散幼儿思维,从而知道了5的组成,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以幼儿为主体的新理念,并创设了较好的生生互动的环境,活动效果较好。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6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娱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9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1
【活动目的】
1、掌握6的组成,初步了解其分合规律。
2、尝试探索数的组成。
3、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贴绒图片、花片各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碰球”
2、出示贴绒图片,引导幼儿进行分合。
“图上6组图片,请你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3、师生共同验证6的分合、初步了解分合规律。
4、师幼共同朗读6的五种分法。
5、游戏“摘苹果”巩固6的`组成。
6、提供花片、记录纸、笔,引导幼儿继续探索7的组成。
【活动反思】
幼儿数概念形成是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体系,因此针对大一班的数学教学,我设计了6个教学活动——6以内数的组成、6以内数的加减、口编6的加减应用题、10以内数的组成、10以内数的加减、口编10的加减应用题,意在连续的教学中帮助幼儿形成一个数概念体系。同时针对数学逻辑性强、枯燥,我尽可能多设计游戏法、操作法帮助幼儿理解巩固,如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游戏“碰球”、“摘苹果”,前一游戏是帮助幼儿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同时也帮助教师摸底,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而后一游戏则是孩子有了一定的基础上帮助幼复习儿巩固,也意在帮助教师了解本次教学中孩子能否真正掌握,而操作法则分为集体操作、与个人操作,在集体操作中(分合贴绒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6的组成分合,而后一操作(探索7的组成)则激发幼儿自我探索欲,鼓励幼儿幼儿运用经验迁移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授渔而授鱼。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2
一、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二、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四、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3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6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6片雪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6,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6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雪花片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每人6片雪花片,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6片雪花片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雪花片我们得到了6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6能想到什么呢?(推雪花片)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6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1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5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2个 ③右手藏3个 ,4个,5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5、4、3、和2的组成 。
a.刚才我们通过分雪花片编出了6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5、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6的组成,突破了难点。5、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6,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6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雪花片”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4
设计背景
幼儿学习掌握数的组成使数群概念得以发展,进一步理解数之间关系的标志,也为幼儿学习加减运算打下基础。在数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课件、多种操作实物,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经验,并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活动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难点
1.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活动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活动过程
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教学反思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情境。这节课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分一分”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在练习的设计上,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只是个别能力较弱的小朋友,要多加练习了。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15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和并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2、发展幼儿的逻辑能力,提高思维的敏锐性。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组成卡片,标有0-10的卡片多套(幼儿人数的1、5倍)
活动过程:
1、数字游戏《找朋友》---- 每个幼儿都分得一张0-10的数字卡片,贴于胸前。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如7,请幼儿找胸前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得数是7的另一幼儿做朋友。
(1) 首先两两找朋友,即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和为7 、
(2) 再让找两个幼儿的数字之差为7的做朋友 、
(3) 请找对朋友的幼儿手拉手站着,并能说出如4+3=7的等式。
适时提醒:如果教师手中的数字为8,而有些幼儿胸前的数字为2,那么这些幼儿即可以和数字为6的幼儿做朋友,也可以和数字为10的幼儿做朋友,但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做好朋友哦。
2、游戏《翻得数》
(1) 两位教师示范游戏规则:把30张卡片打乱,游戏者轮流摸10张,剩余10张反扣在桌子中间。
其中一游戏者先翻开桌面的任意一张卡片,此卡片上的数即表示得数。再从自己的手中找两个数字,这两个数字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与翻的牌一致,确认找对后就把着三张卡片整齐地放在自己的一旁。接着就轮到另一游戏者翻开桌面的一张卡片,依次类推。如果翻的卡片是5,而自己手中没有相加或者相减其得数等于5的,那么就把这张卡片拿到自己手中。桌子中间的卡片翻完后,手中牌少着为胜。
(2) 小组内幼儿两两轮流继续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组成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6以内的数教案06-21
大班数学认识10以内数字的组成教案01-13
大班数学教案9以内的相邻数06-09
5以内的数中班教案01-29
《5的组成》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2-07
大班数学《10以内的倒数节顺数》教案11-16
大班数学《学习5以内的加法》教案04-18
大班数学《7的组成》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