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分子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分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分子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学会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锻炼团结合作、独立思考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主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演示,初步练习实验观察、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能力。
3.通过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的联系,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化学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作用,提升化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缓缓流淌的小溪、奔腾湍急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
【教师提问】同学们,无论是小溪、江河还是大海,虽然名称不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它们都在不停的流动,并且都主要由同一种物质组成,大家知道这种物质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水。
【教师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
【学生回答】水分子。
【教师总结】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通过视频我们观察到水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水分子是不是也在运动呢?许多物质像水一样,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又具有怎样的性质呢?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1.质量体积都很小
【多媒体展示】展示一段关于水分子的资料。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内容,一滴水含有多少个水分子?
【学生回答】1.67×1021个水分子。
【教师讲授】如果十亿人不分日夜的数一滴水中的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需要数三万多年才能数完。这说明水分子怎样的性质呢?
【学生回答】质量体积都很小。
【教师总结】不光是水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其他分子同样具有这样的性质,这是分子的一条基本性质。
初中分子教案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是继前面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之后的,从宏观到微观过渡的第一课。同时,这节课也是为以后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衡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目标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性质,理解其概念;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实验中注意观察与思考相结合,能用化学语言表述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分子原子观点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
3、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二、教法分析
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有关原子和分子的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象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的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希望得到大家的`表扬和认可,同时注意力又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用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思考;用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由于本节课位置靠前,学生实验要注意指导,提示观察角度,注重学生对实验现象表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从身边事物创设情景
在你从操场回来的路上,有没有闻到月季花香?现在我们就学习和它有关的分子和原子。
问:在生物课上,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单位,那么物质呢?是不是也可以把它分成很小很小的粒子?
事实证明这种微小粒子是存在的,我们把这种粒子叫分子。观察P50页苯分子、硅原子图像,分子是很小的,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大家看一下水分子自述,来感受一下分子。
多媒体播放(同学们好,我是水分子?) 通过阅读你能总结出,分子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思考、归纳分子特征:
1、分子的质量何体积都很小。
师:自述中有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呢?
生答:猜想分子是运动的,有空隙。
师:口说无凭,看我们做个小实验。
演示:品红扩散
问:大家看到什么现象?是不是重力作用才使品红下落的?我们可以再看下面的实验。
活动探究。
教师:在试管中加少量水,加酚酞,滴加浓氨水。 学生观察,回答现象。
师:刚才我将加酚酞的水和浓氨水放到一起,人为让他们接触,溶液变红了,那么不直接让它们接触会不会变色呢?想想你会怎样设计实验?
学生小组讨论思考:确定方案回答,其他做补充。 请一组同学上来做给大家看。
学生一起归纳分子特征:
2、分子是运动的。
讨论交流:烧杯A、B哪些条件相同?哪些条件不同?这样设计起什么作用?
师:其实我们闻到花的香味不是我们的鼻子在运动就是花香分子运动的结果。(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轻松学知识)
分子是时刻运动的,在我们生活中你能再举出一些分子运动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问:湿衣服再阳光下容易干,还是再阴凉处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和什么有关?
学生猜想:和温度有关。
演示实验:加热食醋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学生再举生活中的例子。
创设情景:冬天,水缸放在室外会被水涨破,是不是水分子变大了?
问:水的三态变化发生是化学变化吗?
相同质量时,体积为什么不相等呢?水分子自述中问到我们第二个问题是什么?你怎样认为?
比喻讲解:取满满一杯沙子,在里面加水,能加入吗?说明沙粒之间存在什么?那么分子呢?
演示: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学生量取)混合。
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总结结论:
3、分子之间有间隔。
多媒体播放:分子之间空隙的相互占据,其实品红实验中也可以说品红分子进入了水分子之间的空隙。
(二)设疑:水分子和水通电都可以使水减少,那么这两种情况下的变化是否相同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一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液态水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变为气态。
化学变化是:水变成了氢气何氧气。
问:水变成氢气和氧气还是水吗?也就是水分子变成氢气、氧气分子还是水分子吗? 解释化学变化,实际就是分子的变化。而分子变了之后,就不再有原来的化学性质。所以分子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问:水分子是怎样变成氢气、氧气分子的呢? 观察课本P52页:水分解示意图
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打出水分子分解运动动画。
打出水分子、氧化汞分子分解示意图及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示意图。 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比一比回答下列问题,看哪组答的多。
在化学变化中:
(1)一定不变的有:
(2)一定变化的有:
(3)可能变化的有:
思考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
讨论、总结:
物理变化:分子之间间隔变化、分子本身不变。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原子定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提出问题:分子概念中为什么只强调化学性质?
师释疑:(如同一个人站不成队形一样,单个分子既无色、态、味可言,也无气、液、固之分,所以分子定义中自然不会提到物理性质)
(三)练习巩固: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夏天架电线要松,冬天架电线要紧。
2、樟脑丸放一段时间消失了,衣橱中有樟脑的气味。
(四)总结:
学完本课你该知道:
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4、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吗?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静止的水中水分子是静止的,沸腾的水中水分子是运动的。
3、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4、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五)作业:
布置科普小文章(二选一)
1、分子的自述
2、假设你是一个水分子在浩瀚的海洋里你会看到什么?
初中分子教案3
【指导思想】
从宏观物质间的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得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并通过微观粒子在变化中的种类和个数的变化情况,真实的认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要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直观形象的物质间的反应向抽象的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过渡,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和学好化学打好基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
本节授课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儿单元“水和溶液”课题三“分子和原子”,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前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物质间的反应从微观的角度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但都是从宏观角度感受化学,但还不清楚或认识不到物质之间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要将宏观的物质间反应归因于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尤其是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反应入手、以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图片等说明粒子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讲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认识物质间反应的本质。做到实例举证、客观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微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温度升高,减少的越快?
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风处或阳光下干得更快?
3、走近花园处,为何能远远闻到花的香味?
4、放在水中的'糖为什么不见了?水为什么能变甜?
5、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
6、为什么把品红溶液放到水中能扩散?
【教师讲述】
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以此来解释上述现象。
其实,通过科学方法早已证明,物质确实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真实的观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还能够移动原子。
【幻灯展示并讲解】
图3-6、图3-7是苯分子结构和移动原子后形成的“中国”二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了。
分子的性质:
【教师举例讲述】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
1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如果中国13亿人数1滴水中的水分子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300万年)
(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10亿个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则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则需55万年)
【教师归纳】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活动与探究】
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浓氨水,有怎样的现象?
2、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酚酞和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则有什么现象?
【教师归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①氨气在空气中扩散
②糖的溶解
③闻到花香、酒味
④樟脑丸的逐渐减少
⑤湿衣服晾干
【教师举例讲述】
①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
②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
③热胀冷缩
【教师归纳】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H2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再如:CO2、SO2、H2SO4、P2O5等
【展开讨论】
①从分子的角度,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
②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举例说明】
①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②品红溶解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
③物质“三态”变化
【归纳总结】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展开讨论】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
【举例说明】
①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
【归纳总结】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归纳总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动画演示】
水电解动画演示
氢气和氯气反应动画演示
【教师讲述】
所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改变,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个数不一定变。
【提出问题】
在化学变化中,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呢?
【讨论总结】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举例说明】
①水电解时,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氧分子;
②H2在Cl2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个氢原子和每一个氯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
【学生讨论】
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
【讨论总结】
氧化铝通电时,氧化铝分子分解成了铝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气分子,许多铝原子聚积到一起成金属铝。
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终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
【归纳总结】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化学反应实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
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分子
【板书设计】
分子和原子
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分子间有间隔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分子原子在变化中的情况: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
物质、分子、原子与分子的联系:
分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物质
原子构成分子
初中分子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分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应用分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过程:
师:前面已经学过氧气的性质,知道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为什么物质能够发生这些化学变化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就要学习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初中只讲初步)。
物质的内部结构如何?物质到底是由什么构成的呢?例如,滔滔不绝的流水是可以无限分割的,还是由分到最后不能再分的水的粒子构成的?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证明,物质都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到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中有一种叫分子。水、氧气、二氧化碳、酒精等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什么样的粒子呢?
【板书】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1)体积小
师:以水为例,水是由许许多多水分子构成的,一滴水(按20滴水的体积是1mL计算)里大约有?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日夜夜不停地数下去,要3万年才能数完。如果用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比一样。
【板书】
(2)质量小
师:仍然以水分子为例,1个水分子的质量大约是3?0-26 kg。分子虽然小且轻,却是真实存在的。课本上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的苯分子的照片就有力地证明这一点。(组织引导学生看课本上的图。)
【板书】
2.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学生实验】在一只小烧杯里放入半烧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水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并告诉学生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
师:实验现象是什么?
生:品红慢慢扩散,水逐渐变红。
师:水变红,因为构成品红的分子运动到水分子中去了。
同学们遇到分子运动的例子很多。湿衣服经过晾晒会干;很远的地方就能嗅到花香;糖块放到水里,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些都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高,分子运动快,温度低,分子运动慢。(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分子运动的实例。)
【板书】
3.分子间有间隔
师:在1体积大豆中加入1体积小米,会不会得到两体积的两者混合物?
生:不会,因为小米可以进入豆和豆之间的空隙内,所得体积小于两体积。
师:分子间也有空隙(即间隔)吗?
【演示】把1体积(100 mL)水和1体积(100 mL)酒精充分混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变化)。
师:体积有没有变化?
生:两种液体混合后,体积不等于200 mL,而少于200 mL,说明分子和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师:构成酒精和水的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当这两种分子混合时,有的分子挤占了空隙,使得总体积减小。
固、液、气态物质的分子间都有间隔,只是间隔的'大小不同。一般讲,气态物质分子间间隔最大,液态、固态物质分子间间隔较小。
师:物质发生三态变化时,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请举例说明。
生:分子本身没有变化,例如冰→水→水蒸气,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师:物质状态改变,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因此这是物理变化(即没有生成新物质)。如果分子发生变化,例如硫分子跟氧分子化合,生成二氧化硫分子,这是化学变化(即生成新的物质)。 (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分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板书】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师:磷跟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硫跟氧气可以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物中的氧气,不管用什么方法得到,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都有共同的化学性质。所以说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师:分子尽管很小,却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硫跟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副板书:硫+氧气二氧化硫)。反应中的硫是由硫分子构成的,硫分子具有硫的化学性质;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有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二氧化硫分子有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即生成的二氧化硫分子不再有硫分子和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下面给分子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板书】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边写边强调要点。)
【板书】
二、混合物和纯净物
师:有的物质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有的是由单一成分组成的。
【板书】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即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演示】在两张滤纸上各放少量铁粉和硫粉,让学生观察各自的颜色、状态。再把两种粉末均匀混合,在一张滤纸上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用一个磁铁在混合物上方缓慢移动。
师:实验得知:铁粉和硫粉混合物的颜色跟铁粉和硫粉都不相同。磁铁能吸引混合物中的铁而不吸引硫。其实,混合物中的铁和硫能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板书】混合物中的各物质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请学生举出生活中熟悉的混合物。)
师:空气、海水等都是混合物。因为它们都是由不同种物质(即不同种分子)组成的。
【板书】
2.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即由同种分子构成。)
师: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氧气、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
研究物质的性质只能使用纯净物。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的。平时所说的纯净物一般是相对的,它指杂质很少的物质。
【作业】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略。
初中分子教案5
本节讲述“分子热运动”.在讲分子运动之前先提出“能否直接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想想“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让学生好奇,接下来通过演示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硫酸铜和清水扩散实验,说明扩散现象和扩散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现象.还通过实物演示知道除气体、液体有扩散现象,固体也有扩散现象.然后,通过对“想想议议”的讨论得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再通过铅柱演示实验,证实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那么学生对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有一个较形象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想象力.
三、德育目标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知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方法
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有直观感觉,再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请看投影.
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具的水分子组成.
[生]我们肉眼看不到,分子体积很小.
[师]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否运动?
[生]我们用显微镜.
[师]这个方法可取,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
[生]闻到香味.
[师]为什么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
[生]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教学
[师]不是气味,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我们再来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生甲]我们组是往盛有水的烧杯中,滴入红墨水,过一会儿,观察到烧杯中水变红.
[生乙]我们组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看录像.
[录像]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师]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举出几个例子.
[生甲]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
[生乙]在花园里闻到花香.
[生丙]……
[师]从这些可以看出气体和液体都有扩散现象.固体有没有扩散现象?看投影.
[投影]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 深.
[生]从投影看出固体也有扩散现象.
[师]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生]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师]请看投影,通过议论回答问题.
[投影]
想想议议
[生甲]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
[生乙]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师]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请看录像.
[录像]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师]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
[生]分子之间有引力.
[师]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演示]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
[生]这个实验表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师]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生]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师]是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请看投影.
[投影]
课本图15.1-6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初中分子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
【实验准备】
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
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
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
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
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
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
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
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
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
……
【点评】
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
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
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
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
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
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
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
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
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
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
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
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
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
【总评】
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
初中分子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验器材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 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 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 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设疑]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水的三态变化可以用关于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吗?
[演示实验](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提问]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 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六、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
A.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2.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了(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氧离子 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
A.水分子 B. 水原子 C. 氢、氧两种原子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初中分子教案】相关文章:
九年级化学《分子和原子》教案及教学反思07-21
积极分子培训心得11-27
高分子实习报告05-06
高分子材料心得11-12
工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02-14
初中的教案01-06
工会积极分子个人总结优秀02-14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地理地形教案02-07
数学初中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