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蝙蝠和雷达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蝙蝠和雷达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2、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2、教学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四、教学准备
蝙蝠、雷达的图片,仿生学资料,生字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11课。(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
2、师检测读生字和课文的情况;特别强调注意“蝙、荧”的`读音;
3、自己默读课文,试着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生反馈,并要求学生说出归纳的方法
5、师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可以用课题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还可以用抓住要点的方法。
三、生自主学习
1、请学生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关联词,说说从这个关联词懂得了什么?文中有什么疑问,请练习疑问句的读法。
2、科学家做了几次实验?每次实验的方式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又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请自读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你可以通过填表,也可以通过在书上作符号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读情况。
4、请生上台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
5、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是啊,科学家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费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合作学习,突破重点
1.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蝙蝠和雷达到底有什么联系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仔细品读七、八自然段
2.小组代表反馈交流
师用课件演示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探测障碍物的方法,请生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二、拓展延伸
1、自读全文,说说你从文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的哪些发明都来自动物的启发?
2、阅读资料袋,补充交流仿生学的资料。
3、根据仿生学自己动手设计一种小发明。
三、写生字词
1、认读生字
2、提出难写的字
3、各自说出记字的方法
4、给生字组词
5、抄写生字词。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做到对大自然有新的发现,在语文学习上有新收获。
结合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
2、自主填表法弄清三次试验的结论,合作交流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怎样的启示,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的。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的依据,我进行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出示谜语:谜面是:会飞不是鸟,两翅没羽毛,白天休息晚活动,捕捉害虫本领高。(打一种动物)
谜底是:蝙蝠。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雷达。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蝙蝠和雷达》。通过猜谜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并初步感知蝙蝠的情况,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它的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没长羽毛。视力很弱却能在夜间飞翔、吃蚊、蛾等昆虫。打开语文书翻到11课,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只正在夜里飞翔的蝙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主要完成以下的教学任务: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第一步:三次科学试验,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及彼此间的联系是这一节的教学要点,为达到要求,我先采用“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的方式弄清三次不同试验的方法、结果及结论(表格形式出现)。接着让学生分别说说试验的经过。这样就使学生在多读、多说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了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明白了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二步: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我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提出:蝙蝠是怎样利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然后让学生边听边看有关蝙蝠飞行的课件演示并思考问题,并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弄清秘密。由于课件这一辅助手段的运用,使抽象的科学原理生动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这正体现了大纲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
第三步:指导学生明白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蝙蝠探路的秘密弄清雷达的探路原理。在明白了蝙蝠和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之后,让学生根据示意图讨论它们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根据对话提示进行对话,使学生清楚地明白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且贯彻了大纲要求的“要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我的'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六个组讨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放手让学生自己弄清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跟蝙蝠之间的联系。小组再派出代表回答课后练习及纠正问题。每组有7、8名学生,每一组有好、中、差学生穿插在其中,这样就可以带动其他学生参与学习。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看完演示后,再自己讨论,就可以再次的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外延伸,扩展思维
课标指出:“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因此,学完课文后提问:“雷达是仿照蝙蝠制造出来的,科学家还从哪些生物的身上得到启示,制造了哪些现代化设备?”以此扩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把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激发学生阅读关于仿生学的科普读物和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五、总结课文内容,谈话结束,激励创造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科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大家想不想将来也利用仿生学制造出一些有用的设备?只要大家今后多学习知识、多留心生活,做到勤于观察、善于发现、积极探索研究,充分打开想象的翅膀就一定能够办得到。这样结束课文,给学生留下了一个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及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六、板书
《蝙蝠和雷达》课文三次试验结果
试验顺序 | 试验准备工作 | 试验方式 | 试验结果 | 试验结论 |
第一次 | 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系着许多铃铛。 | 把蝙蝠眼睛蒙上 |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
第二次 |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 ||
第三次 |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
用简易表格明确地表示出: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板书设计直观、简洁反映了蝙蝠、雷达各自的探路原理,体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应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深入体会课文内容,明白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以及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积累运用语言,对照图,组织语言,说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达的工作原理。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早上,我们预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大家都知道,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课文为什么把它联系在一起了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课本解决问题。
2.首先,我们课前放松一下,走进字词林。猜一猜:(幻灯片1)
三人()三木()三口()十五天()......
看我们今天的生字林(幻灯片2),你也能说出几个趣味题来让大家猜猜你说的是其中的哪个字吗?
在识记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如蝙蝠的蝙是第一声不要读成第三声)荧字是后鼻音不要读成前鼻音......
下面让我们走进词语林:开小火车形式领读;说一说你已经理解的生字词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字词语认读得差不多了,那么同学们课文读通顺了吗?分小组读。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读得最认真,最整齐。并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并试着分段
2、课文读完了,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不错,希望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预习工作中更上一层楼。
3、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1、2自然段)
第二部分:科学家们做了三次实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3-7)
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
三、研读重点段落
1、既然课文题目是《蝙蝠和雷达》,那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是哪一部分?(第二部分)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拿出笔画出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并想想说明了什么问题?(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并用“即使......也......”造句
3、针对“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这一情况,作者发出了怎样的疑问。齐读,点名读,读出疑问语气。
4、真的是蝙蝠的眼睛特别敏锐吗?不是。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小组合作,默读4、5、6自然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响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铃铛象个不停
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互看图表,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
师小结:
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一说你从句子里体会到什么?(感悟“经过反复、终于)
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呢?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作业布置:
1、写一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
3、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写内容。
4、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默读7、8自然段,思考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嘴巴天线
超声波无线电波
障碍物障碍物
反射反射
耳朵荧光屏
3、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阅读文后”资料袋“,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四、作业布置
完成作业本中练习。
课后反思:
本堂课利用板书,突破重难点。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达的工作原理之间的联系是课文的重点,也是课文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采用了简单示意图,直观地显现蝙蝠夜间飞行的特点,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画出雷达的工作示意图,再借助这两份示意图,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难为易。
在学习科学家三次实验的经过,填写表格这一学习环节没有处理好,因为这一部分内容简单,而花时太多,挤占了后面仿写的时间。学生在复述这部分内容时,没有很好地运用到课文中的语言,只是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没有达到目的复述课文的真正用品。复述完后,如能带领学生再回到课文中读一读,回味课文语言,感情课文语言,体会作者写作思路的缜密,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尽管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说的训练,但思考和问题过于浅显,对学生的思维素质没有很大的促进和影响,生成性的东西较少,读的训练还显得较为薄弱。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生字。
2.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懂得蝙蝠飞行的原理。
3.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设疑。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科学性很强的文章。
出示课题:34蝙蝠和雷达
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1)雷达是什么?大家在预习时都查了资料,谁愿意介绍一下?
(2)蝙蝠和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初步感知,整体阅读。
1.读课文,边读边想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指名读课文
3.学生自悟:雷达是根据蝙蝠的探路方法发明的'。
三、深入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既然雷达是从蝙蝠的探路方法得到启示的,那么两者有什么共同点?
1.让我们先来看看蝙蝠的探路方法
教师引读:
蝙蝠,能够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它飞行起来……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谈谈你对蝙蝠飞行技巧的看法,并说说理由。
出示: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蝙蝠无论怎么飞,从来没有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比较一下这两句句子,说说哪一句更好?
同桌讨论指名交流
(1)蝙蝠到底是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呢?
读读课文,找到有关句子,请用直线划出。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的。”
(2)科学家们依靠几次试验得到证明,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组学习
比较三次试验的方法完成表格:
试验的条件()
第一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二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第三次试验:蒙住蝙蝠(),结果()。
试验得出()
(3)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呢?读读课文,说一说。(配合图片,进行理解)
2.让我们来看看雷达是如何工作,给飞机导航的。
读读课文,再来谈一谈。
3.你能谈谈它们的共同点了吗?
它们的共同点是:遇到障碍物会将无线电波反射回来。
四、归纳总结,课外拓展,收集信息。
1.人们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从而产生的发明。
比如:看到鱼能在水中自由沉浮,发明了潜艇。这些,被叫做仿生学。
2.请你查找有关资料,看看人们还有哪些发明和动物有关,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避开、敏锐、铃铛、苍蝇、揭开、推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等词语。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③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或抄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②教师搜集有关仿生学的图文资料,准备蝙蝠图片、雷达图片。
A案
第一课时
●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①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②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③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从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①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③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与表格的情况。
④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⑤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②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①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②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③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求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①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②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③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B案
第一课时
●初读,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同桌相互逐段读课文。
②小黑板或课件出示生字词,打乱齐读,指名读,正音,说说已理解的生词意思。
③自由读,说说课文要讲什么?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揭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抓住课文要点或者引用能概括大意的原话。
●研读,感悟重难点
①小组合作探究:科学家做的三次试验及其结论;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③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研读收获,代表发言,小组成员或其他组代表补充发言。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或过程中,教师课件演示(如制作动画片、画图示)三次试验的情景和蝙蝠探路、雷达探测的示意图,使学生直观感受;然后读一读课文,填写课后的填空题,明确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抄读,积累字词句
①出示所有生字,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大多数是左右结构),教师范写难写的“避、揭、碍”等字,学生在生字本上写一写所有生字。
②学生勾出新词语和重点语句,读一读,抄一抄。
第二课时
●读课文,复习巩固
①听写字词。
②仿照写句子。(即使……也,终于等)
③读课文,说说文章主要内容。
●讲读,学当“解说员”
①创设情境:有一群低年级小朋友,非常想知道蝙蝠与雷达之间的科学秘密,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解说员”。现在请大家根据提示读一读课文,准备准备吧!
解说要点:
a.提出问题──飞机在夜里为什么能安全飞行?
b.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探路的秘密。
C.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难题。
②同桌互讲,再自荐或推荐在全班讲。如果有条件,可带学生到学前班(或低年级班)当“小小解说员”。
③小结评议上台同学的解说情况,主要是表扬与激励。
●趣读,学做资料卡片
①指名读课后的“资料袋”,了解什么是仿生学,教师出示课件(图文并茂),补充介绍相关信息,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与探究兴趣。
②学生拿出各自所带的课外资料,教师下发“资料卡片”,指导学生阅读、精选、仿照课后“资料袋”制作自己的资料卡片,注意内容要精选自己读得懂的,不要长篇大论原文全抄。教师下发的“资料卡片”可设计为:
类别仿生学小资料搜集人_________日期_________编号_________
③展示交流资料卡片:先在全班展示──宣读、实物投影展示,张贴在“学习园地”或“展示台”中等,再各自找小伙伴交流。
●回读,观察小练笔
①学生自由地朗读全文,回顾学习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②课堂小练笔:描述“配合”的情景。
a.齐读句子“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引出“配合”一词。
b.请两名学生表演一幕双簧(可事先排练并“保密”),其他学生观看后写一、二段话,描述两个小演员相互“配合”的情景。
c.宣读交流,点评两三篇。
蝙蝠和雷达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蝙蝠、横七竖八”等词。
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教育学生理解好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怎样探索出来的。是如何发现了这个谜,又是如何解开这个谜的,科学家又如何仿生创造而为人类造福的。
难点:
对蝙蝠利用超生波导飞,飞机的雷达导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总是比较抽象,宜用电教手段,实施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原理讲述变成直观的形象演示。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吗?是(蝙蝠和雷达)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情况?
2、质疑:蝙蝠和雷达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飞行的,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蝙蝠与雷达之间的联系的,分别做上记号。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
3、出示生词。
蝙蝠、飞蛾、蚊子、苍蝇、铃铛、障碍物、荧光屏
清朗、敏锐、横七竖八
捕捉、避开、揭开、推进
4、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学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以下几点:一是蝙蝠的飞行,以及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5、相继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学习课文的1-6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小组合作填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锒铛响个不停。
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谜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小结: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阅读探究这些问题。
四、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避、揭”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骗幅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
小结:人们从蝙蝠身上发明出雷达,想这样的科学叫什么呢?请阅读资料袋。知道这是仿生学
三、总结:
除了蝙蝠,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生物拥有神奇的本领,从他们身上,我们人类也受到了许多启发。出示“资料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找一找自然界中的生物还有哪些神奇的本领,想一想,从他们身上,我们能过学习到什么?如果有兴趣的话,还可以试一试,自己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
(作为这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评比和展示的内容之一。)
【蝙蝠和雷达教案】相关文章: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03-03
蝙蝠和雷达教案11-09
蝙蝠和雷达教案15篇11-09
课文《蝙蝠和雷达》教案范文04-03
《蝙蝠和雷达》的教案设计04-03
蝙蝠和雷达教案(15篇)11-15
蝙蝠与雷达的教案01-31
蝙蝠和雷达教案(汇编15篇)02-15
蝙蝠和雷达教案汇编15篇03-07
蝙蝠和雷达教案汇编8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