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
2、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玩具汽车、塑料玩具、牙签、圆纸片、风车、线圈、棍子、卷笔刀、各种瓶盖、钟表、纸杯、雨伞等
2、录音机、DVD、电视、电脑
3、榨汁机、瓶水
活动过程:
(一)、我首先设计情节来引出转动并揭示课题:
1、老师想喝水了,谁能帮我把瓶盖打开?刚才你是怎样把盖子打开的?
2、教师再次演示几样能转动的物体,(伞、钟)让幼儿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让幼儿找的同时引出“转动”。
(二)、让幼儿参观“转转转”展览会,(准备:伞、钟、自行车、纸杯、风车、硬纸片、牙签等),幼儿通过操作、探索,直接感性地获得经验。但是在操作前我提了几个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操作,培养幼儿边操作边思考问题的习惯。我设计的题问是:(1)哪些东西能够转动?(2)它们又是怎样转动的?
1、幼儿分组探索、操作时,教师适时介入,观察引导。
2、等幼儿操作完后进行交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把幼儿的玩法呈现出来,初步让幼儿了解转动原理。
3、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些物体的转动都是围着一个转动轴作圆周运动。(但考虑到中班幼儿对转动轴不是很理解,于是我再次演示伞的转动,让幼儿找找转动轴在哪里,以加深印象。)
(三)、提问:
1、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运用了转动?引导幼儿说出电风扇、钟、自行车、门等。然后我制作了课件,让幼儿从图片中更直观地得到启发。
2、转动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好处?
(四)、运用转动的原理,享受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处。我出示榨汁机,并进行演示,让幼儿品尝果汁。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差不多每天都要和纽扣它打交道。它来源于生活,是很好的教材。小小的纽扣在生活中是那么平凡,可平凡的纽扣在孩子的奇思妙想中变得那么神奇、多变。我就抓住这一契机,设计了这一活动。在活动中我注意创设操作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通过眼、脑、手等多种感悟协调活动,旨在激起幼儿用纽扣设计创作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活动目标:
1、在认识纽扣的基础上,能说出纽扣的多种用途,并用各种纽扣组合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培养幼儿的想象里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1、各种纽扣若干、铅画纸、胶水、蜡笔人手一份。
2、纽扣放大图片一张。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 今天老师呀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你们猜一猜,她是谁?
(2) 出示纽扣的大图片:你们看谁来了(纽扣宝宝)
2、引导幼儿说纽扣有什么用途。
(1)小朋友谁来说说纽扣有什么用途?(扣衣服)
(2)纽扣除了可以把衣服扣起来,还有什么其他用途呢?你们想一想,动动脑筋!
(3)幼儿讨论。
(4)幼儿回答:
A、纽扣可以钉在包在很漂亮。
B、纽扣可以钉在鞋子上也很漂亮。
C、纽扣还可以做钉在帽子上。
D、纽扣还可以做洋娃娃的眼睛。
(3) 小朋友真的好能干!发现了纽扣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用途。
3、发挥想象,引导幼儿用纽扣拼出不同的图案。
(1) 纽扣不仅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用处,还能用来变魔术呢!瞧,纽扣变成什么了啊?
用一个纽扣、两个纽扣……四个纽扣,添上触角、脚,“哇”变成了什么?(毛毛虫)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纽扣,中间一根小棒,“哇”变成了豆腐干。
用一个大纽扣、八个小纽扣,变成了一朵美丽的小花。
刚才老师用不同的纽扣变成了各种物品,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用纽扣来变魔术呢?(想)
4、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在你们的`桌上放上了许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纽扣,现在请你们用各种不同的纽扣拼成各种物品!
(1)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 请小朋友介绍一下,你用纽扣拼成了什么物品。
(3) 展示幼儿的作品,分享创作成果。
活动延伸:
(1)在益智区放置各种纽扣,让幼儿进行纽扣变魔术的游戏。
(2)在美工区放置画有人物、动物、头像轮廓及大大小小的纽扣,供幼儿想象贴上眼睛和嘴巴。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知道春天许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到处都有,他们可以吃,营养丰富;
培养幼儿挖野菜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新鲜的荠菜若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荠菜的外形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仔细观察荠菜叶子的形状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
小结:野菜有许多种,可以吃,营养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始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树丛中采摘荠菜。边采边引导幼儿发现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教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区分鲜果和干果。
2、通过对应会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活动准备:
鲜果若干、干果若干、小兔头饰。
活动过程:
兔妈妈带小兔子们去小猫家做客为故事情节开展活动。
小猫拿出一盘鲜果和一盘干果招待小兔子们。兔妈妈请小兔子们观察两盘水果有什么不同。分别用摸、看、闻、尝等不同的方法感受并区别。在小兔子们充分感受、发现、表达的基础上,兔妈妈总结鲜果和干果的特征。
小猫和兔妈妈请小兔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分水果,并请小兔子分完后用完整的话表述两组水果的多少。
兔妈妈和小兔子们共同分享鲜果和干果,请幼儿讲述他们味道的不同。
活动结束:
小兔和妈妈谢谢小猫后一起回家,活动自然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电池有“+”“-”两极。
2、了解电池的种类和用途,感知电池给生活带来的便利与危害。
3、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电动玩具、电池、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幼儿自由玩电动玩具发现其中奥秘。
1、引入:和孩子一起玩没装电池的电动玩具。
t:小朋友带了一些玩具来,你们想玩吗?接下来每人就选一个玩具玩一玩,看看你的玩具能不能动起来。
2、猜想预测。
t:玩具都累了,我们让它们休息下,请把它们放在桌子上,回到你们的座位上。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有声音吗?为什么呀?
t:哦,原来是里面没有电池,那小朋友见过电池吗?电池长什么样啊?(幼儿进行交流,说说电池的样子)
t:那我现在就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节电池,看看电池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个样子。(幼儿进行观察)
(投影讲解)
t:电池有两个头。这两个头有什么不一样吗?(幼儿交流)总结:有一个小头突出的,电池上有一个“+”号的那头叫正极,平平的那边,有一个“—”号的叫负极。
t:那现在我们手里有电池了,我们可以让玩具动起来了吗?那请你们自己来装装看吧。
3、幼儿分组实验。
4、幼儿交流、讨论,集体小结。
t:你们的玩具都动起来了吗?我请成功的小朋友上来说说你是怎么装的?(发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并排装的,还有一种是叠起来装的,叠起来的要先看弹簧在哪一头?在用电池的.负极对准弹簧的那头放下去。)
5.幼儿第二次实验。
t:好了,那没有成功的小朋友按照这个方法再试一次,成功的小朋友和旁边成功的小朋友交换再试一试。
二、幻灯游戏,认识不同种类的电池。
t:我们让玩具休息一下,放回到篮子里。刚才我们小朋友都认识了电池,也会装电池了,现在有一位电池博士要考考你们,猜猜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也要使用电池?
三、观看幻灯。
t:哇,原来有这么多种类的电池,它们有这么大的本领,那它是不是一直都有电呢?会一直让我们的玩具动起来呢?那没电的电池该怎么办呢?它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呢?(出示被电池破坏的图片)很多人会乱扔废旧的电池,你们知道吗,一节电池可以让一大片土地很多年都长不出青草。(出示沙漠化背景)小朋友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呢?(可以放进专门的电池垃圾桶进行回收)
四、引导幼儿收集家里的废旧电池。
t:那下课以后我们也在班级放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以后小朋友家里有废旧的电池可以带来放在这个箱子里进行回收,做一个环保的好孩子。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有一天,班里一个小朋友在家脚受了伤,后脚跟包扎着穿着拖鞋来园,小朋友都围着他关心的问这问那,突然有一个小朋友说:“杰尼你的这个脚趾比那个脚趾还长呀!”孩子们议论开了……新《纲要》明确地提出: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可以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引导他们关注周围生活环境中常见的事物,了解和保护自身的器官,发现其中的奥妙,使他们感到科学就在身边或在身上。于是,针对幼儿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有趣的脚丫》活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实践,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探索、发现可爱脚丫的特征及其功能。从而懂得保护身体、保护小脚丫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一、在活动中感知自己小脚的特征及功能,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
二、知道每个人的脚是不同的,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并有机渗透保护小脚丫的教育。
活动准备:
一、知识准备:
熟悉儿歌《脱袜子》;布置“脚丫树”枝干。
二、创设小脚感知环境:
钢玻砖、地毯、珠子网垫、海绵垫、细沙盘、鹅卵石盘、搓衣板;温水盆、冷水盆若干个。
材料准备:
大幅画纸若干张,深、浅绿颜料盆若干个;;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式”引入:
师:“有一首谜语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猜猜这首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谜语:十个秃头小孩,分开站在两旁,同床同被同睡,合穿两件衣裳。
“请小朋友猜一猜我们人体的`一器官”,那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是“脚”。)
“小朋友猜对了,我们和小脚丫一起做游戏吧。”
二、感知小脚的特征:
1、朗读儿歌,脱下袜子,观察脚丫。
“小脚在哪儿呢?”(脚丫在这儿呢!)
“我们一起边念儿歌边脱袜子,把小脚丫请出来吧!”
儿歌:缩起小脖子,拉长小鼻子,弯弯小身子,住进小房子。
“小朋友脱掉袜子,露出脚丫来,和你的小脚丫玩一玩吧!一起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挠一挠、闻一闻、比一比、说一说,你们的小脚是什么样子的?看谁发现小脚的秘密最多?”
2、幼儿自由探索、比较,交流。
(1)提问:“你发现小脚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脚是由脚背、脚底、脚跟、脚趾、脚趾甲组成的。)
(2)“一只脚有几个脚趾头?”“一双脚呢?”(引导幼儿说出:一只脚有五个脚趾头,一双脚有十个脚趾头。)
(3)“脚趾头都一样长吗?
三、探索脚丫的感知觉和用途。
1、探索小脚的用处:
自由讨论:“小脚有什么本领?会做什么?”(会站、走、跑、跳、踢……)鼓励幼儿站起来,做走走、跑跑、跳跳、踢踢等动作,感受小脚的能干。
2、探索脚丫的感知觉:
① 引发探索:“我们可爱的小脚丫还有一个更大的本领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
② 介绍小脚丫感知的材料带:“有地毯、钢玻砖、珠子网垫、海绵垫、细沙盘 鹅卵石盘、搓衣板、温水盆、冷水盆等。”
③ 小脚丫旅行:鼓励幼儿自由、有序地走过感知材料带探索,体验其光滑、粗糙;软、硬;痒、痛;冷、热等各种不同的感觉。
④ 集体交流:“刚才你的小脚丫去哪儿旅行了,有什么感觉?”鼓励幼儿说完整句。
3、教师小结:
“小脚本领真大,不仅能感受到有的物体是光滑的、粗糙的;软的、硬的;冷的、热的;还会感觉到痒、痛、舒服、难受……而且还会做站、走、跑、跳、踢等动作,小脚它能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保护自己的小脚丫。”
四、小脚丫画画,制作“脚丫树”。
1、鼓励幼儿作画。
“小朋友的小脚丫这么可爱,又很能干,我们让小脚丫来画画,制作“有趣的脚丫树”好吗?”师边指着“脚丫树枝干”边鼓励幼儿作画。
2、师幼共画“脚丫”树叶。
教师提供深绿、浅绿颜料盆若干个,大幅画纸若干张,师幼一起把脚丫蘸上颜料印在纸上。
3、感知脚丫不同大小。
① 展示大幅画纸上的深浅、大小不一的脚印,请幼儿观赏,并寻找秘密:“你发现了这些脚印有什么不一样?”(每个人的脚各不相同,有大有小,脚板有宽有窄,脚趾头有长有短。)
②了解脚会随着人体的长大而长大。
A“画上老师的脚印和小朋友的脚印一样大吗?”
B“每个人的脚都是随着人体长大而长大的,因此小朋友要穿上合适的鞋袜,保护自己的小脚丫。
③“这几幅画都有老师和小朋友的脚印,美吗?等下一个活动我们可以把它们剪下来,然后粘贴在“脚丫树”上,好吗?”
五、有机渗透保护小脚的教育。
1、组织幼儿讨论:
小脚丫用处这么大,这么能干,那我们平时要怎样来保护我们的小脚呢?(启发幼儿说出:常洗脚、常剪脚趾甲、换袜子、穿鞋子、不在有危险的地方走、跑、跳、攀爬……)。
2、清洁脚丫,穿上鞋袜。
引导幼儿把有颜色的小脚用温水洗干净,边念儿歌边穿上袜子和鞋子。儿歌《穿袜子》:走出小房子,缩缩小身子,对准小鼻子,伸长小脖子。
活动延伸:
师幼共同布置“脚丫树”墙。在美术活动中组织幼儿把那几张大幅画纸上的深浅、大小不一的脚印剪下来,逐一粘贴在“脚丫树”上。
活动点评:
《有趣的脚丫》这一活动,属于人体和健康内容,如今人们已把探索人体的奥秘纳入科学教育内容之中。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认识客观世界,忽视了人类自身探索的倾向。此位教师设计这一活动,能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运用多种感官,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1、活动选材好。选择学习内容能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充分利用幼儿自身的脚丫作为探究对象,并整合于语言、艺术领域,以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2、重视教学环境的创设。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心理环境是实现师幼互动的良好前提。在活动中,教师能创设自由、平等、宽松的探究氛围,巧妙地安排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的参与,看看、摸摸、数数、挠挠、闻闻、说说自身脚丫的特征;体验小脚丫会做站、走、跑、跳、踢等动作;感知脚丫在旅行时走过的感知带,体验其光滑、粗糙;软、硬;痒、痛;冷、热等各种不同的感觉和脚丫的功能,并与同伴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这不仅加强了师幼之间、与同伴之间、与材料之间的有效地互动,从中也让幼儿分享到探索、发现的喜悦。
3、教师能根据教育不断转换角色。活动中能够很好地起到合作者,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关注幼儿主体发展与情感的需要,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4、能结合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卫生及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实用的软管节约小妙招,初步理解节约的意义。
1、尝试使用多种方法发现废弃的牙膏壳里残留物,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
(1)教具:课件(图一、图二、图三)
(2)学具:旧牙膏(人手一份)、剪刀、小棒等(若干)、小罐子。(图四)
擦布、皮鞋、脏玩具。(图五)
护手霜(若干)、挤牙膏器(若干)(图六)
2、经验准备
幼儿有使用小工具进行操作实践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挤牙膏大比拼(目的:探索多种挤牙膏的方法,初步萌发节约意识)
1、导入:旧牙膏--"我是一支被主人丢弃的牙膏。主人说我已经用完了,可是我扁扁的身体里还留着许多牙膏。谁能帮帮我,帮我挤出来?"(教师出示旧牙膏)
2、幼儿尝试使用多种方法挤出剩余牙膏,教师观察指导。(图四)
(教师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使用小工具,鼓励幼儿耐心操作使用多种方法挤牙膏。提醒幼儿把取出的牙膏收集在小罐子里。)
3、幼儿交流操作方法,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介绍使用小工具取牙膏的方法。
4、拓展思路(图一)
师:原来被扔掉的牙膏皮里还有这么多牙膏,要是浪费了多可惜呀。我们可以用它来干什么呢?除了刷牙,牙膏还有什么其它的用处呢?
小结:牙膏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能刷牙外它还可以清洁很多的物品,如:擦拭水龙头、擦皮鞋、清洁茶杯茶壶,另外它还有治疗烫伤的作用呢!
5、鼓励幼儿尝试用牙膏擦洗自己的皮鞋和脏玩具。(图五)
二、牙膏的朋友们(目的:拓展思路,迁移学习的经验)
1、师:牙膏住在软管家里,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住在软管的家里?
重点提问:还有哪些牙膏的朋友也可以使用我们刚才发现的节约好方法?
2、 幼儿积极发表意见
小结:在生活中有很多日用品都是住在软管的家里,如护手霜、洗头膏、面霜等等,大家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在软管中遗留很多还能用的东西,我们一定注意做到节约、不浪费。(图二)
3、师:要想做到节约、不浪费,其实从第一天使用的时候就应该注意。
重点提问:怎样挤才能做到不浪费?
小结:刚开始使用的时候应该从软管的底部开始,挤的时候要小心,不要挤 太多,只要有合适的量就可以了。(图三)
三、神奇的挤软管器(目的:拓展眼界,操作使用感受新发明的好处)
1、师:这就是为了避免浪费,发明家设计的"神奇的挤软管器",大家可以试试感受它的好处。(图六)
2、幼儿操作:使用挤软管器挤护手霜涂抹双手并说说它的优点。
小结:我们以前挤软管需要双手配合,而且无法控制挤出的量,在使用完后每个软管内都有很多东西残留在里面无法挤压出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了这个新发明,只要轻轻单手轻轻一按就可挤出,它也可以做到使用后软管里几乎没有剩余的东西,真是简单、方便,实用,具有环保性。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2-01
中班科学教案《恐龙 》03-25
中班科学教案种子03-27
【精】中班科学教案01-23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1-26
【热】中班科学教案01-26
中班科学教案【精】02-14
中班科学教案【荐】02-10
中班科学教案【推荐】02-17
【热门】中班科学教案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