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班科学教案集锦九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五官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懂得保护五官。
2、理解图书内容,知道了解五官用处的方法。
3、仔细观察图片,了解图书中问号和音符的含义和作用。活动准备电子大书、课件。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1页)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它在干什么?(照镜子)为什么小兔周围有“?”,这是什么意思?(这是问号,表示小兔在想问题)原来小兔不知道它脸上长的眼睛、嘴巴、鼻子、耳朵有什么用处。如果你是小兔,你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知道眼睛、嘴巴、鼻子、耳朵的用处?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阅读故事。
(1)利用课件阅读故事,在阅读过程中提示幼儿仔细观察,小兔在哪里?在干什么?
(2)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2页)
师:小兔来到了哪里?它为什么蒙住了一只眼睛?
师:你们蒙起两只眼睛试试,有什么发现?
师:小兔蒙起眼睛看不到美丽的花了,知道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3页)
师:小兔在干什么?(闻花香)小兔把鼻子捂住,你猜小兔会有什么发现?原来鼻子是用来闻气味的。(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4页)
师:小兔来到了哪里?树上有什么?有几只?它们在干什么?小兔为什么笑了?小兔捂住耳朵还能听到小鸟的歌声吗?小兔发现耳朵有什么用?(耳朵是听声音的)(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5页)
师:小兔的嘴巴在干什么?(画面上的音符表示小兔在唱歌)(出示故事电子大书第7页)小兔穿着什么?拿着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原来小兔发现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很有用,要保护它们,并和它们做朋友)请幼儿来说一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故事的内容。(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
小结:五官在我们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其中的一项,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很不方便,所以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五官。
(3)播放课件,请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扩展想象:(故事表演、创编故事)小兔在生活当中还发现五官的哪一些功能?小兔又是怎么想的?请幼儿上来表演故事。活动应变导入活动可以提供一些有香味的物品、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尝试了解五官的作用。如先用鼻子闻香味,然后捂住鼻子,看能否闻到香味等。活动延伸
1、幼儿表演故事。
2、和幼儿一起仿编故事。区角活动语言区:投放幼儿图书,请幼儿阅读故事。
科学区:提供一些有香味的物品、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等让幼儿尝试了解五官的作用。
环境创设主题墙区:贴一些图片到主题墙,并让幼儿看图讲故事。家园同步请幼儿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随机教育日常提醒幼儿注意保护五官,如提醒幼儿看电视、玩手机不可以超过15分钟等。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不同的玻璃片,引起幼儿对周围物体现象的探索兴趣。
2、初步培养幼儿自己尝试动手制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小花猫
2、三块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长方形纸、玩具望远镜、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观察桌上放着的玻璃片(凸片、凹片、平面片)
(2)小花猫图片
请幼儿分别用这三块玻璃片去看小花猫图片。
(3)提问:透过这三块玻璃片看到的图片是不是跟原来的一样大?
(大了、小了、和原来一样)。
2、启发、探索。
(1)为什么透过三块玻璃片看同样的东西,大小不一样呢?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用眼看看,这三块玻璃片是不是一样?
(3)教师示范并告诉幼儿:“先摸玻璃片两面的中间,再摸边缘是不是一样,
然后把玻璃片竖起来用眼睛看。”
3、师幼进一步探讨平、凸、凹玻璃片。
(1)请幼儿取出中间和周围一样厚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平玻璃片”
(2)请幼儿取出中间厚、周围薄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凸玻璃片”
(3)请幼儿取出中间薄、周围厚的玻璃片
告诉幼儿这是“凹玻璃片”
4、幼儿动手操作、体验平、凹、凸三种玻璃片的作用。
(1)请幼儿分别用平、凹、凸三种玻璃片去看周围的事物,讲讲有什么不同.
(平:—样大;凸:放大;凹:缩小)。
(2)教师小结:玻璃片真有趣,用不同的玻璃片看到的东西不一样。
科学家真会动脑筋,他们利用不同的玻璃片,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玻璃片的作用可真大呀!
5、尝试制作望远镜,教师巡回指导。
(1)请幼儿用玩具望远镜看一看周围事物,引起幼儿制作兴趣。
(2)请小朋友动手把长方形纸卷成筒,把凹玻璃片放在纸筒后面,凸玻璃片放在纸筒前面,
望远镜就做成了。教师重点指导双面胶的用法。
(3)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望远镜再一次看一看周围事物的变化,
进一步了解望远镜的作用并享受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
(教师提示望远镜的作用。如看文艺演出、看体育比赛、看风景、解放军瞭望。)
活动延伸
幼儿自由玩耍自制望远镜,对周围事物进一步探索。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有趣的规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物体的排列规律,尝试用符号记录规律。
2、激发幼儿对物体排列规律的兴趣,
活动准备:
斑马图片;条形旗图片(规律为ABCABC);每人一盒水彩笔、一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1、教师身穿条纹上衣,吸引幼儿注意。
师:“老师的上衣图案是怎么样的?”
2、出示斑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花纹规律。
3、出示条形旗图片,引导幼儿发现规律。
二、启发幼儿用符号记录规律。
师:“我们发现了这么多规律,怎么样把它们记录下来呢?”
1、幼儿讨论记录方法。
2、确定简洁的记录方法——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规律(如:010101、□○□○□○)或用物体的主要特点进行记录(如:蓝白蓝白蓝白)。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4、幼儿互相交流记录结果的含义。
三、启发幼儿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并尝试进行记录。
四、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的各种规律事物及规律现象。(如:人行横道、星期的轮回规律、四季的轮回规律等)
中班科学教案:会变的'颜色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在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能力。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天,老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起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知道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老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老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现在一起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可以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可以用瓶子,也可以用调色卡,还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陈皆佳)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实物(图片)与文字的配对。
3、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泡涨的种子(豆),每个幼儿一个装种子的容器。
2、四色卡纸若干,种子各结构的字卡(不同颜色底版),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片,种子的三步卡。
3、作业单:种子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种子,说说对种子的认识及了解。
师:“小朋友请你们摸摸、看看我们的肚子上有什么?(肚脐)那现在,请小朋友看看,你们容器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种子?它们身上有没有“种子的肚脐”?或者还有些什么?”(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种子,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你们知道你们容器里的种子里面有什么?它们每一个结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二、自由观察、探索种子的结构。
(一)幼儿自由观察、探索种子
1、师:“你们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种子,看看它身上有什么?老师可提醒孩子把种子剥开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见图1、图2)(幼儿自由观察、探索)
2、师:“请孩子把种子剥开的后,每一部分分别放在不同颜色的四张纸上。”(见图3)
3、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都把种子剥成了几部分?”(四部分)
(二)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见图4、图5)
1、师:刚才我们把种子都剥成了四部分。现在我们每人再拿起一颗种子,在看看我们手上的种子是否还能剥开四个不同的部分。
2、师拿起一颗种子说:我们先看看到种子外表有什么?(一个小白点)告诉幼儿这小白点叫种脐。(出示种脐字卡)师:现在我们都把种脐剥放在字卡下方。
3、师:现在我们看到外面的这一层是什么呀?(种皮)老师出示种皮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自己手上种子的外面的皮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4、师:现在我们再把这光滑的种子轻轻的剥开,我剥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个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种子有没有?(胚芽)老师出示胚芽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胚芽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5、师:现在看看剩下两个象什么呢?引导幼儿:“叶子”。师:那就是种子的子叶,老师出示字卡,认识后,让大家都把子叶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着字卡和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认一认。(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剥种子与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配对)
三、活动小结
1、师:“现在,你们认识种子各结构的名称了吗?。”让幼儿再次对种子结构的认识,老师说种子的'结构名称,幼儿指出,或老师指种子的结构,幼儿说出其名称。(见图6)
2、师:“请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种种子,看看它们是不是每个种子都有种脐、子叶、胚芽呢?”
3、种植实验:师:“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如果我们把种子的一部分去掉它还能发芽吗?”
四、延伸活动:
在科学文化区投放:
1、种子结构(实物)字卡配对(见图7)
2、种子的三步卡(见图8),
3、纸张作业单(见图表9),供幼儿区域活动时选择操作。
【活动设计反思】
本次活动用的材料——种子,是来自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物体,但对幼儿活动来说却有很大的吸引力。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探索种子的结构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己先观察、动手剥种子,来提取和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愿望。接着,我们反复自己剥种子,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动手、动眼),在通过观察、探索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通过自己观察和操作,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幼儿在实践中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磁铁与铁的关系,感受磁铁在米中取回形针带来的方便。
2、能积极参与活动,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活动准备:
1、每组准备一个盒子,里面撒一些米,在米中混合一些回形针。
2、每组准备一份取物的工具:筷子、勺子、吸铁石,分别放置在小篮子里。人手一个空盒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1、(出示混有回形针的米)师:这些是什么?(米)米里还有什么?(回形针)
2、师:这是今天食堂里的阿姨们在给小朋友准备淘米做饭时在米袋里发现的,米和回形针混在一起,阿姨们还能马上淘米吗?(不能)必须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阿姨们一时想不出什么办法很着急,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的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吗?
二、探索: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针
1、师:我们用手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放在空盒子里,看能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干净。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3、师:用手取米中的回形针你觉得怎么样?为什么?(很慢)
三、提供工具,让幼儿说说都有什么工具。
1、师:老师带来了一些工具,看看这些工具能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
2、逐一出示工具:筷子、勺子、吸铁石。师:这是什么?用它怎么取回形针?磁铁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吗?磁铁为什么不会把米吸起来?(磁铁吸铁的东西)
四、探索:用工具取回形针
1、提出操作要求:4人一组,每人选一样工具,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放在自己的空盒子里,中间可以换工具试试,换工具时要把原来的工具放回箩筐里,注意不要把米弄出来。取出回形针后想一想: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取出来的?
2、幼儿开始用工具取回形针,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3、操作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你用的什么工具,是怎样把米中的回形针取出来的?个别幼儿回答并示范自己取回形针的方法。
4、师:你觉得这三种工具哪种取回形针又快又方便?幼儿自由地说说。
五、取回形针比赛。
1、提出要求:我们来比赛,每人取一样工具,这次不能换工具,每张桌子上的小朋友自己比比,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看谁取的'回形针最多,当老师喊停时必须停下来,否则算犯规。
2、幼儿比赛,每组选出一个最多的幼儿上台。询问:你们用的是什么工具?
3、师:取米中的回形针用什么工具又快又方便?(磁铁)得出结论:取米中的小铁珠用磁铁又快又方便。
六、活动结束。
师:磁铁的本领真大,帮我们快速地取出了米中的回形针。我们一起去告诉食堂里的阿姨,以后可以用磁铁来吸铁的东西,又快又方便,回去后也可以把我们的发现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我们一起把没有回形针的米送到食堂里,交给阿姨们吧!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喜欢玩科学小游戏。
2.了解眼睛的延时现象。
活动准备1.铅笔若干。
2.小长方形卡纸、彩笔。
3.自制绘画作品:老虎、笼子。
活动过程1.图片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请幼儿注意观察铅笔上贴画的变化。
2.幼儿制作。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让其他小动物也到笼子里睡觉?
制作方法:
(1)在纸的一面 画上一只小动物,另一面画上笼子。
(2)把卡纸贴在铅笔的中间。
3.教师请幼儿试试看,并小结。
操作:把自己制作的特别的铅笔转动起来试试看,看看小动物是不是能进到笼子里。
小结:铅笔转动起来后,小动物进到笼子里了,这就是眼睛的延时现象。
教师小结:如果慢慢击打。你的硬币塔是会倒的!击打的时候,要快!
5中班科学教案:好朋友的传声筒
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
2.了解声音传播的媒介。
活动准备1.传声筒成品一个。
2.图片、纸杯两个、毛线、牙签。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出示图片,引发幼儿对传声筒的兴趣。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相应的页面,提问:小朋友们看看图中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说话)提问:他们是在说话吗?用纸杯说话能听见吗?
引导幼儿大胆猜想。
提问: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请两名幼儿先体验一下玩传声筒的乐趣。
2.制作传声筒。
闲情幼儿仔细观察传声筒的成品由哪些材料构成,再请幼儿根据幼儿用书上的步骤,两名幼儿一组进行制作,教师指导。
完成后,请幼儿两人一组尝试用传声筒进行对话。
提问:小朋友,听到你的'好朋友说的话了吗?
教师小结:这个纸杯,通过小绳一连,能把我们说的话传出去,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传声筒"。对着纸杯说话。振动被毛线传送到另一个纸杯,于是另一边的小朋友就听到声音了。
3.鼓励幼儿随意玩传声筒。
尝试:往纸杯里放东西。
幼儿发现听到的声音不清楚了:传声筒里塞的东西,堵住了传过来的声音,就听不清楚了。
教师小结:传声筒里的东西越满声音越不清晰。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
2、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潜能,激发幼儿对筷子的兴趣。
[教学准备]
让幼儿了解有关筷子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入主题。
两姐妹,一样长,酸甜哭辣她先尝。(筷子)
“筷子”是每天要和我们见面的小伙伴,它在吃饭的时候帮助了我们,是我们大家的好朋友,今天我们都带来了一双筷子,谁愿意先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带来的`筷子?
二、说说:各种各样的筷子
1、幼儿介绍
2、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种类和区别。
(材料不同,颜色、图案不同,长短、粗细不同等。)
三、幼儿讨论,筷子有那些作用?
(用餐、敲打、玩具等)
1、幼儿夹珠子比赛(看谁夹的又快又多)
2、听音乐,跳筷子舞。(注意安全,不要随便舞动筷子,小心碰着周围的小伙伴。)
3、幼儿想象筷子还可以干什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4、幼儿欣赏筷子拼图作品
活动延伸 :幼儿三三两两玩拼图的游戏。
中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对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如沙沙的雨声、轰轰的雷声、笛笛的车声,咚咚的鼓声等都能让人引发想像,产生共鸣。 生活中各种有趣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他们积极地探索着声音的秘密。我从“奇妙的声音”入手,通过听声音、玩声音、画声音等多种教育手段提高幼儿探索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目标:
1、乐意寻找和处有趣的声音,体验发现的快乐。
2、能够主动与教师、同伴分享自己感知到的声音。
3、养成安静倾听的良好习惯。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钹、筷子、气球、报纸若干,录音机,有关自然界各种音响的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哐哐哐”清脆的声音剌激幼儿感官,引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2、启发幼儿自由寻找声音。
教师:我们的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声音,竖起小耳朵,我们一起支寻找声音吧!
(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自由地寻找身边各种不同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吹树叶、用手拍桌子、用筷子敲玻璃杯、把气球踩破发出的声音、水龙头的流水声,揉报纸的声音、敲门的`声音、电视的声音……)
3、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
教师:你找到了什么声音?听起来感觉怎么样?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声音?为什么?
鼓励幼儿把自己找到的声音形象地表现出来,并与同伴共同分享。
4、游戏:《猜猜他们是谁》。
请4位幼儿事先藏在挡物后,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根据说的话声,猜猜他们是谁?
活动反思:
幼儿对自然界的事物有着独特的好奇心,生活中的他们不断探索和发现着来自身边的一切有趣的事情。而声音对于我们来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像一声炮响就能引起幼儿的探望,一首好听的歌曲就能给幼儿带来欢愉,生活中的声音吸引了孩子的兴趣,影响着孩子的倾听。本次活动,利用我们身边熟悉的声音,通过听一听、玩一玩、说一说的形式来制造声音,感受各种声音的特点。
中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活动准备:
1、收集吹泡泡玩具。
2、提供糖、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塑料杯、小勺、小盆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吹泡泡需要些什么?(泡泡水和吸管)
可是泡泡水没了,怎么办?今天我们自己来配制吹泡泡水。(引发孩子自己配制泡泡水的兴趣)
2、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配制泡泡水的材料,大家看看有些什么?这些材料做的泡泡水可以吹出泡泡吗?我们来试一试?
二、探索、尝试。
1、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 幼儿自由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 边配制边试验能否吹出泡泡。
2、交流讨论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介绍其成功的方法。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让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
三、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大家都能吹出泡泡了吗?来比比看,谁的泡泡大?你是怎么配制的?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 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观察指导,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 集中讨论。
提问: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
引导幼儿发现同样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大。
四、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谁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五、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 ,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中班科学教案 篇9
中班科学《神奇的纸》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实验,探索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知识)
2、能用记录单记录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尝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发现;(能力)
3、在活动中较专注的操作,并体验探索操作的乐趣;(情感)
活动准备:
A4纸幼儿每人一张、玩具积木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引出“让纸站起来的”的话题
1、出示纸,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神奇的东西,看!是什么?(纸)它可以用来做什么呢?(画画、剪纸、折纸等)”
2、引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这张纸的用处特别的多,它的神奇之处你一会儿也会慢慢的发现。现在你先想办法让它在桌子上站起来,试一试。”(幼儿每人一张纸,自由探索)
3、初步尝试发现纸可以承重
(1)“小朋友用的方法不太一样,但是都能让纸站起来,那这张神奇的纸上能不能放东西呢?”(能或不能)
(2)“有人说能有人说不能,那请你拿一个玩具先来试一试”(幼儿动手尝试)
(3)“刚刚我发现这个小朋友的站的特别稳,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他是怎么放的?”(引导幼儿发现,放玩具时要靠近角会更稳)
二、幼儿探索记录,发现纸的对折次数与承受重量的关系
1、“没放稳的小朋友赶快调整一下,现在都能放好一块儿积木。那还能再继续放吗?”(幼儿猜测)
2、幼儿尝试用记录单记录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
(1)“这个还得小朋友自己来尝试。现在我这里有一张记录单,看这是这1次的.意思,这是折2次的意思,这是折3次的意思。请你尝试完之后,数一数你折一次时能放几块积木,在记录单上画出来(用○表示)”(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我发现这个小朋友放了?块(最多的)请他来说一说是怎么放的(个别幼儿介绍经验)“那如果把这张纸再对折一下,能不能放更多呢?请你来试一试,别忘了记录”(幼儿再次尝试)
(3)“我发现你们放的积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稳了。如果再对折一次,折3次的时候,你觉得你能放几块积木呢?”(幼儿猜测)
(4)“好,那你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放的像你说的那么多”(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记录)
3、教师小结
(1)“现在来观察一下你的操作单,折几次时放的积木最多(3次)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在前面桌子上出示分别折1次、2次、3次时的造型,请幼儿观察“看,这张纸变得越来越小了,但是它每条边的厚度都增加了,所以站的也就更稳了。”
三、延伸活动
1、发现纸的不同折法
“今天我们用的都是对折的方法来试验,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张纸站起来呢?(幼儿说,教师出示折扇子的方法和卷筒)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站起来的?上面能放东西吗?”(可回家和父母一起尝试)
2、环保
“那这张纸和我们做了游戏之后,它还可以用来(画画、剪纸等)我们平时用的纸都是用树木来做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节约用纸,保护我们的环境。”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07-22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9-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24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8-06
中班科学教案【精选】08-24
[经典]中班科学教案08-12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7-28
中班科学教案【经典】09-05
(优)中班科学教案09-29
中班科学教案【精品】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