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的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教学重点:
由一图列出两式,并能正确、合理的计算出两式结果。
教学难点:
根据一副图写两个算式。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光盘、4个红菜椒、3个绿菜椒、。 学生: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2+2=
3+2=
5+0=
1+4=
3+3=
2+4=
2+4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情境,探索交流
(一)创设情境
在植树节里,植树小队的小朋友出发了,你们瞧!(教师出示主题图)。
1、观察一下,你看到了什么?
(原来有5个小朋友去植树,又来了1个小朋友。)
2、师:你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加法)
(二)学习5+1和1+5
1、师:好,你怎么列式回答的?(5+1=6)
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原来有5个小朋友);1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一个);那6呢?(一共有6个小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每个数字的意思,那谁能合起来说说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呢?
(原来的5个小朋友和后来的1个小朋友合起来就是6个小朋友。)
师:哦,你是这样想的呀,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不看图,你会算5+1=6吗?(注意:加法与合成有关)
(5和1可以合成6。)
师,你们可真会算。5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列成算式5+1=6,
2、师:那么,根据这幅图,我们还可以列出不同的算式吗?(1+5=6)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2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1.3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直尺割裂图。
3.跳远起点条及终点位置标志条,一把长米尺。
4.数字卡片,磁性黑板(用来完成练习四第2题)。
5.鱼缸图投影片(用来完成练习四第1题)。
6.1~5的数字卡片和一张空白卡片(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谈话:老师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它是谁?看它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猜为什么有这引进变化?(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猴子形象,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揭谜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数数看。
1.揭示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学生用2表示,举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学生用1表示,举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没有表示“没有的卡片,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有的学生领悟到什么,举起课前让准备的空白卡片。
揭示课题:什么也没有用“0”表示。
板书: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
2.发散思维,充分想象。
老师竖起2根手指,让学生说是几(学生读“1”);再竖起1根手指,学生说是几(学生读“2”)。
[教师为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想象的空间,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学生活动,感受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数感。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师:老师握起拳头,我一根手指也没有竖起来,这时我指头的个数可以用0表示。那么,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他东西表示“0”吗?
学生充分联想,利用藏起桌上的物品、书包里的书、口袋里东西等等方式来表示“0”。
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0在1的前面。)
师: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学生从前往后读
0~5,体会数越大离0越远)。
师: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大。
让学生试比较三角板和黑板擦的长度,让学生看到两面三刀样东西的一端都对齐“0”起点,三角板的另一端对齐5,黑板擦的另一端对齐2,说明三角板的长边长,黑板擦的长边短。
教师强调:量东西长度时,“0”就是起点。然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起点“0”。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起点。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用长米尺示范性地量,说出大概远近,注意强调:尺子的“0”起点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事先在教育前面地上贴上“0”起点纸条。)
a.指名请学生到教室前面从老师设好的“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
b.说说怎么比才公平。
c.说说课后比赛跳远时,也要注意什么。
(一听说比赛跳远,学生立即兴趣大境,而且主动当起了小裁判,从“0”起点起跳的规则也深入人心。)
[将知识教学融于有趣的跳远比赛活动中,以动促思,为学生营造一种学习的情趣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数学的工具性。]
教学书写“0”
教师:学习了“0”的.这么多作用,我们应该掌握好“0”,写好“0”。
a.说说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
可以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写“0”,注意什么。(注意0要封住口,要写得长长圆圆、要圆滑,没有棱角……)
b.教师边边示范写“0”。
学生跟教师书写。然后全班同学在书上第29页描写“0”,请两面三刀位同学上小黑板描写,全班同学公有缺点。(学生提出的优缺点比老师想的要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学生实际,教师要充分肯定,鼓励学生的说法,但也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巩固练习
1.练习四的第1题。
a.学生依次数出每信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b.学生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整洁规范。
2.练习四的第2题。
a.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写有0~5的数字卡片。
b.排好顺序的小组派代表上台演示。
c.有不同排列顺序的组都可以上台展示,鼓励不同的排法。
全课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评析
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感受是课伊始,趣味鲜;课进行,趣味浓;课结束,趣未尽。
本节教学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以动促思。教师向学生多方面创设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2.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86~87页练习十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9加几的计算方法
2、熟练计算9加几
3、联系生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
9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卡片、红旗
一、基本练习
9+5=9+8=9+2=9+7=9+4=
看卡片,读算式,说得数
二、巩固练习
1、第5题夺红旗
指名两个学生夺红旗,其余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颁发红旗。
引导比较两边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第7题小动物回家
游戏
森林里修了许多新房子,每种动物都有,请你帮小动物找自己的`家
方法:出示标有141311121718的楼房,指名扮演小动物各自算卡片找自己的家。
3、第8题
让学生弄清楚每种商品的价格
你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你喜欢那两种玩具,买这两种玩具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填空集体讲评。
4、第9题
指导弄清题意
数一数大树前有几只小兔?树后有8只,一共有多少只兔?
学生独立列式,师巡视辅导。
指名汇报讲评
5、思考题
出示珠子图
指导看懂图意
依次数出每颗黑色珠子前面的红色珠子有多少颗?
看一看,红色珠子的颗数有什么规律?
猜一猜,手里有多少颗?
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
板书设计
9加几的练习课
8+9=179+8=17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3个,会写“奶、妈、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关心长辈、体贴长辈、帮助长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注意读正音: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三、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语文插图和全家福照片一张。
2、用小黑板写好课文中人物的语言以及难读的长句。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2、能够借助拼音正确、完整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有关心长辈的愿望。
二、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一幅全家福照片,师问:小朋友,说说平时在家里谁最疼自己?
生:爸爸、奶奶或妈妈等不同的人物。
师:他(她)都是怎样疼爱自己的?
生:买好吃的、好玩的或买漂亮的`新衣服等。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有位小朋友就非常爱自己的奶奶,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怎样爱他的奶奶的呢?他会帮助奶奶做写什么事呢?
生:想。
2、出示课文插图
A、仔细看图,根据图中的内容想一想,说一说。
B、自己自由练说后,指名说故事。
C、我们能不能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
3、揭示课题板书:棉鞋里的阳光随机认读课题中的生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难读的字词。
2、小组同学互读互听,并想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各小组挑选一名同学按自然段接读课文。
4、其他同学边听边画:课文中有哪几个人物?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三)互相交流,认读生字
1、小组交流:哪些字音读时要提醒大家注意?
2、指名学生指出读音要注意的字词,让他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如:晒(shài),容易读成晒(shà)等。
3、老师在卡片中相应出示学生所指出的字词。
4、老师范读,领读,小老师范读,领读,多形式认读。
mián zhào shài bèi gài wǔ shōu tuō tǎng hé yǎn jīng bǎi
棉照晒被盖午收脱躺合眼睛摆
5、师生共做识字游戏《小白兔摘蘑菇》看看哪只小白兔最厉害,摘到蘑菇最多?
三、再读课文,发现感知
1、生字回到课文中能不能读好?老师领读课文,学生跟读。
2、读了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或知道了什么?
(课文中有小峰、妈妈、奶奶)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课文人物的语言。
4、分角色朗读妈妈、奶奶、小峰的话。
5、一边读一边说一说:读了他们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四、提出问题,自读自悟
1、读了课文,自己想提出什么问题?自己问自己答。
2、全班交流。
3、读了课文,你们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让同学来回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求会写“妈、奶、午、合、放、收”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关心长辈的愿望,学会体贴长辈。
教学重点难点:
写字注意笔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指名汇报。
2、分男女生读,男生读生字,女生组词或女生读生字,男生组词。
3、小火车,同桌的小朋友一个读字音,一个组词。
4、小老师领读。
5、让学生挑选自己会认的字读给大家听或挑选会人的字说词语。
6、做听音找卡片游戏。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小组练读,以给画面配音的形式分角色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好6个字,会读吗?
2、师范写这几个字,引导学生观察写这几个时要注意什么?请小老师说说该怎样才能写好?
3、引导学生说说写这几个字时有什么发现?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着重指导写好“奶、午、”两个字。
5、请学生把自己写得最漂亮的字给大家看,互相评价。
6、出示小黑板,分别用“午、放、收”组词,看谁写得多。
四、实践活动
回家去做做一件体贴长辈的事。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5
认知目标:
1、学会10的加减法。
2、在分气球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各部分关系。
3、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4、通过游戏学会凑十法。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和有趣的课堂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能力目标: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第一册第三单元中的分苹果一课,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发展他们的数感。有关10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要。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训练学生有条理、按顺序思考。德育渗透点是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和谐共处。
学校及班级状况分析:班上有多媒体电脑一台,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为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我改变传统的课桌椅的摆放,8位学生围坐分为一小组,共分为8个小组。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刚入学,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整节课我以小熊过生日这一情境贯穿始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有7、8、9加减法的铺垫,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比较熟悉,也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以及一些学生在学前班和家庭里也以学会了这些计算,所以学生在学习起来就比较熟练。借于此,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也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以及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一、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
在生活中,学生已经大部分掌握10的加减法,在教学中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他们自身知识背景出发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尝试着把10个气球分成两堆,并尝试着列算式,把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使他们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奇 好强 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生动活泼 灵活多变的练习。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1、游戏练习:如找朋友,小猫变魔术等
通过让学生动脑 动手 动口,多种感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加深10的加减法的记忆,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看似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10的加减练习,提高了计算能力,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增强了信心,找回了自己的价值。
2 、开放题的设计
如爬台阶,小熊吹生日蜡烛等, 开放习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技能。这些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必须凭借10的加减法,又必须考虑到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争论中交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把学生兴趣推向高潮,又渗透了数学思维问题。
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和动手实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动手操作学具,亲身经历了10的加减法形成过程,不但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的才能,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增加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如:只要求学生准备5个苹果图,但实际操作中需要10个苹果图,肯定会有学生提出苹果的个数不够,引导学生两两合作。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1) 分男女登高比赛,每个楼梯有10台阶,表现好就可以上一个台阶,剩下台阶少的为胜。(运用10的加减法计算)
(2) 每小组之间竞赛(每组比谁的红旗多)
(3) 学生每个人之间又有竞赛(回答对了得一个金苹果)
(4) 老师评价,学生互评(对错牌,对了拍3下手)
教学准备:师在黑板上画一栋房子、彩色卡纸制作的10个气球 、 课件、学具(5个实物图、对错牌、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复习6、7、8、9的加减法
1、天小熊就要过生日了,他想开一个生日Party,邀请森林里的小动物参加,可是有四位好朋友住得很远。请小朋友们来做小小邮递员,帮助小熊给小动物写一封信,邀请他们参加!(师准备分别贴有四个动物头像和标着6、7、8、9等数字的房子。学生拿卡片在音乐声中自由写数学算式并贴在相应的房子上。看谁写的又多又好!)
2、汇报:督察员拿出房子上的信,大声读题学生计算。
二、情境导入,主动探究
大象给小熊带来了10个气球做礼物,小熊想把他们挂在两扇窗子上,请小朋友来设计一下,该怎样挂呢?(师在黑板上贴出10个气球)
三、实践探索、感知体悟
1、学具实物图代替气球,摆一摆(只要求了每个学生准备5个苹果,明显不够,引导两人合作)
2、同桌合作交流,一学生摆图片,一学生说相应算式
3、汇报:全班整理有关10的加减法
(1) 请各小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用气球实际操作一下后,师根据学生回答填10的组成表。
(2) 其余学生根据摆的情况和同桌说出4个不同算式
(3) 请一组学生上台合作,理一理算式(有顺序思考问题)
四、趣味游戏,拓展应用
小动物又唱又跳可高兴了,都为小熊庆祝生日呢!
1、小猫用送给小熊的花变起魔术来,看看有什么奥秘?请小朋友猜猜(个别学生回答,其余的说悄悄话)
电脑显示:四朵美丽的花,点击伴随着音乐显示数字7,接着另一朵花又显示数字3。
师说你发现了什么奥秘?(两个数合成10)请你接着猜一猜,另外几朵花会开什么?
2、找朋友的游戏
(1)师生互动:找找找朋友,谁是我的好朋友?
我是3来你是几?谁是我的好朋友?(师生拍手唱)
(2)学生互动:每位学生下位找朋友,不论哪种方式都行。
3、小白兔的节目,猜数游戏。
(1) 出示积木:小白兔共有10块积木,现在有6块,请问小白兔藏起了几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0-6=4)
(2) 有10只小猫在一起玩,现在只有3只小猫,请问有几只小猫藏起来了?(10-3=7)
电脑显示:相应内容
4、小狗的游戏 ,比赛爬台阶
(1) 引导学生看黑板,说一说,谁爬的高?男孩赢了还是女孩赢了?(小组交流)
(3) 列算式
(4) 如果比赛继续进行,会出现什么情况(讨论)
(5) 学生现场操作,边讲故事,后列算式
五 、开放性作业
小熊端出精美的生日蛋糕,看看这副图,你知道了什么?如果小熊吹一口,会怎么样?(学生齐唱生日歌)
电脑显示:一个插着10支生日蜡烛的蛋糕,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明确百以内数的顺序,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
2. 使学生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增强数感。
3. 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体验合作交流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照教科书中百数表里格子的大小,每人准备一个田字框、一个十字框和一个1010的方格图。
教学过程
一、 完成百数表,明确数的顺序
1. 出示教科书第35页例题中的表格,要求学生把表中已经填出的数分别读一读。
2. 启发:这张表中一共可以填多少个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几?最大的一个数呢?如果要求按顺序填数,你能把这张表填写完整吗?试一试。
3. 学生各自填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填表的情况。
学生完成后,指出:同学们刚刚完成的这张表,我们通常称它为百数表。
4. 根据填表的过程,回答问题。
(1) 23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19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91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后面的一个数呢?
(2) 比10小1的数是几?比10大1的数呢?比69大1的数是多少?比100小1的数是多少?
(3) 89比哪个数大1,又比哪个数小1?40比哪个数小1,又比哪个数大1?
5. 按顺序填数。
(1)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一张表。
28
29
3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28、29和33分别改成48、49、53,让学生再填一填。
(2) 出示教科书第36页第2题的`第二张表。
98
97
93
要求学生按顺序填数。学生完成后,把表中的98、97和93分别改成78、77和73,让学生再填一填。
【说明:数的顺序和数的读写、组成、大小比较一样,都属于认数的基本内容。尽管学生在前面学习数的读写以及组成时,已经通过数数等具体的活动,初步接触到数的顺序问题,但是通过完整的、按顺序填表的操作,能使学生已有的初步认识更加清晰、更加系统,同时也能为学生接下来自主探索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提供必要的支持。上述教学环节以学生填写百数表的活动为基础,围绕学生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的难点组织讨论和练习,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明确认识、加深理解,并初步感知百数表中所蕴含的规律。】
二、 观察百数表,引导发现规律
1. 提出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横着选几行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行数的个位上分别是1、2、30;每一行数的前九个数十位上都相同,最后一个数的十位上比前九个数多1;每一行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等等。
2. 继续要求:从刚才填好的表中竖着选几排数,分别读一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所发现的规律。如:每一排数的个数上都相同;每一排数从第2个开始,十位上分别是1、2、39;每一排数中,后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大10,前一个数总比后一个数小10等等。
3. 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全又快。
(1) 写出1~100中个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个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2) 写出1~100中十位上是5的所有的数。
学生完成后,追问:十位上是5的数在百数表中什么位置?这样的数一共有多少个?
猜一猜:在1~100的数里,个位上是0的数一共有多少个?个位上是1的数呢?十位上是9的数有多少个?十位上是8的数呢?
4. 解决实际问题。
(1) 小明去医院看病,他排到的号码是一个两位数,而且个位上与十位上数的和是8,看着百数表猜一猜,他可能排在多少号?
学生交流后,追问:你能确定他排在多少号吗?如果告诉你他的号码的个位上是5,你知道他排在多少号吗?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联系具体情境帮助学生明确:因为第35号病人还没有看,所以已经看了34个病人。
(3) 在想想做做第4题的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除第35号病人外,还有5个病人没有看,你知道最后一个病人排多少号吗?
引导学生用数数的方法找到答案。
【说明: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百以内数的认识,而且也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数学思维,增强自主获取数学知识的意识。上述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横行和每个竖排中数的排列规律,也适当渗透了百数表中数的其他排列规律。这样安排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因为表达规律时,有可能涉及求两个数差的计算,求每一横行中相邻两个数的差或求每一竖排中相邻两个数的差,容易根据两位数的含义及组成进行推算,但求如34与23、37与28的差时,不少学生就会感到困难。此外,这里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有二:一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二是引导学生在综合运用有关数的顺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 利用百数表,开展框数游戏
1. 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四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2.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四个数?这四个数中上面一行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下面一行的两个数呢?左边一排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右边一排的两个数呢?
3. 出示图。
提问:有人用田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了四个数,但只告诉我们左上角的一个数,你能猜出框里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4. 继续提出要求:用课前准备好的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每次框出五个数,仔细观察框出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5. 交流:你框出的是哪五个数?这五个数中横着排列的三个数有什么关系?竖着排列的三个数呢?
6. 出示图。
提问:你能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根据中间的这个数,猜出框内其余的几个数吗?
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7. 呈现问题:有人用十字形框在百数表中框出五个数,而中间的一个数是60。你认为可能吗?中间的数除了不可能是60,还不可能是哪些数?为什么?
【说明:用不同图形在百数表中框出几个数,探索发现框出的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自己的发现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方面能促进学生对百数表中数的排列规律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感受数学规律的价值和魅力。】
四、 重填百数表,启迪新的思考
启发:这节课我们通过填教科书上的百数表以及看表、用表,进一步认识了百以内数的顺序,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规律。想一想,除了教科书上的这种填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填百数表吗?用其他方法填出来的百数表中又会有什么规律呢?请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按自己的设计再填一填。
【说明:百数表中的规律除了与百以内数的顺序有关,也与这100个数的排列方式有关。通过让学生重新设计百数表,既能把学生对百数表的兴趣自然延伸至课外,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启迪学生产生更多富有价值的思考。】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1名学生站讲台前面,自己站讲台后面。(郭老师在讲台后面,小朋友在讲台前面)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我们的位置关系。)
2、我和学生调换位置在让他们说一说。
(郭老师在讲台前面,小朋友在讲台后面)
你还可以怎么说。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前后之间的位置。(板书:前后)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体验前后的相对性,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前后位置关系。)
二、引导探究。
1、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前后的例子吗?(学生说。)
2、观察画面体会前后含义。
①投影主题图小朋友,你们看,在坐公交车时着些小朋友多讲文明、讲秩序呀。他们都在自觉的排队呢。我们在公共场合下也应该这样做,只有从小养成好习惯人人做文明的公民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观察看一看着五位小朋友的前后位置。引导学生说出:
()同学在()同学前面,在()同学后面,()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③现在我们就模仿这些小朋友也来排队上车你还能说出他们的前后关系吗?
④如果我把他们的位置换一换你还能说吗?(把排第一的拉到最后,让学生说,再仿照上面依次拉后)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三、练习反馈。
1、看一看,说一说。
同桌互说:我坐在谁的前面,谁的后面或者说谁在我的前面,谁在我的后面
2、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画并能表示前后关系的。
3、找一找教室里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校园中有关前后位置的事物告诉你的好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四、评价延伸。
(1)这节课你们学得高兴吗?说一说有哪些收获?
(2)回家仔细观察家里物品,用前后说一句话给爸爸、妈妈听。
(3)和爸爸、妈妈做一做我在妈妈的前面爸爸的后面应该怎么排;三个再换位置又要怎么说。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8
教学目的、要求
美丽的印纹
1.通过用手、树叶等有纹理的物体进行沾印,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世界中各种各样的纹理。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感受。《美丽的印纹》
3.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美丽的印纹》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用手、树叶等物体沾印产生的肌理效果。利用肌理效果,组织画面美丽的印纹。
准备工作
全开纸、水粉颜料(统一分配)、不同的树叶及图例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人
1.让学生观察自己的手心来发现手的纹理,教师用手沾上颜料,在纸上印出美丽的印纹手纹,板书:mei li de yin wen美丽的印纹。
2.在黑板上挂一张全开纸,让学生沾上自己喜欢的`颜料上台按印,体验印的乐趣,并让学生简单表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沾色彩、按印的感受。《美丽的印纹》
3.让学生讨论并说说除了手之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印。
三、布置作业
1.团结协作;
2.注意卫生;
3.比一比,哪一组印得最美丽。
四、学生练习
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展示小组作业,引导学生观摩,比一比,哪一组的图案最有意思。
五、小结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品,每一种物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纹理(出示有肌理效果的花瓶),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纹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在我们创作美术作品的时候,也可以充分利用它们。
1. 观察手心印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上台沾颜料按印,简述自己手上纹理的特征及手上沾色彩、按印的感受。
3.讨论。
分组协作、完成作业
观摩作业,比一比,谁的作业最有趣,图案最有意思。
寻找生活中可以用来制作美丽纹理的物品,并说说自己对它的感受。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9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读书姿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反复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学习描红、临帖等写字方法,提出明确要求,继续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做到:读书写字时身体重心落在坐骨和凳(椅)支撑点范围内,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厘米之间,胸部与桌缘距离保持在6—8厘米之间,始终做到坐姿端正,读书时要使视线与课本平面所成的夹角接近直角:写字时左右手臂平放在桌面上,笔杆与练习本平面成6()‘左右的夹角。握笔时食指较大拇指稍低,握笔处与笔尖保持3—4厘米距离。
[教学重点、难点]训练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挂图。
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我们已在学校生活了一学期了,知道了读书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知道了怎样坐,怎样拿书,怎样握笔。但这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巩固,形成习惯才行。只有这样,才能读好书,写好字,保护视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训练正确的读写姿势。
二、看图说活请小朋友把书打开到第2页,从上往下看,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三、训练正确的写字姿势
1.上一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字姿势歌》,歌唱的是我们写字时要做到的要求。小朋友们还记得吗?投影显示《写字姿势歌》。
2.逐句出示《写字姿势歌》,结合看图,训练写字姿势。
(1)投影映示第1页最下面的—一幅图,同时在图下方覆盖上“眼离书,约——尺”。
①请小朋友看这幅图,谁来说说,眼睛离书本大约有多远?为什么要有一尺远?
②上学期老师讲过,一尺在米尺上30厘米过一点的地方,请小朋友拿出尺,同座互相量—量,看有没有达到要求;
③同座互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
(2)胸离桌子约有多远?
①点名说。
②请小朋友按要求做,同座互查。
(3)在图下方覆盖:“臂肩脚,要摆平”:
①哪个小朋友来说说,这句话要求我们写字时要做到什么?写字时背要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点名说。
③请小朋友按要求做,老师巡查。
(4)写字时该怎样握笔呢?请小朋友们看书上第3页最上面的小朋友是怎样握笔的。
①写字用右手握笔,握笔时,壬要用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他的两根手指起帮助作用。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动作,让学生也做一做。教师巡查,对于学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②握笔的地方离笔尖该多远?请小朋友们看第1页中间的图,观察后、投影出示“离笔端,约一寸”。点名说。请小朋友们用尺量一量,在3厘米过一点的地方用橡皮筋或水彩笔做上记号。
③再次训练握笔姿势,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同座互查。
(5)写字时,左手该怎样放?书本和文具盒该怎么放?投影映示“用左手,轻按本,学用品,放有序”。点名说。
(6)训练写字姿势。
请小朋友按照《写字姿势歌》的要求去做,看谁做得好。
①请小朋友读儿歌。
②同座小朋友拿出本子、铅笔,摆好写字姿势,同座小朋友互相检查,教师巡查,纠正错误姿势。
3.评析错误写字姿势: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老师,说说图上的小朋友错在哪里,投影映示:胸靠在桌缘上,眼睛离本子太近,人身体倾斜着写字,握笔点离笔尖过近或过远等。
四、找出相通处,训练读书姿势
1.投影映示一小朋友读书的正侧面图。请小朋友想和写字姿势有什么相同或相近的地方。
2.点名说。
3.小结:读书和写字的坐姿大部分是一致的,如身子坐直、两臂平放、胸口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课本和练习本放在正前方。
4.复习《读书姿势歌》,投影显示,齐读。
5.小朋友们能按要求做吗?请小朋友们摆好读书姿势,教师巡查,同桌互查,纠正错误。
五、举行读书写字仪式,再次训练读写姿势
1.刚才我们学习了正确的读写姿势,知道该怎么做,从现在开始,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朋友们就要按要求去做,注意读写姿势,读好书写好字。(板书:读书写字)请小朋友们起立,我们一起读《读书、写字姿势歌》。
2.老师请小朋友们先摆好读书姿势,再做写字姿势,看谁做得好。(教师巡视,表扬优秀学生。)
六、总结
1.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2.我们不光在学校要注意读写姿势,在家里也要注意。
3.发读写姿势检查表,要求家长填写
附:读书、写字姿势歌
读书姿势歌写字姿势歌
学写字,重姿势读书时,要做到:
眼离书,约一尺眼离书本要一尺
胸与桌,离—拳脚放平,背挺直
离笔端,约一寸胸离桌子约—拳
臂肩脚,要摆平书本稳稳手中拿
用左手,轻按本还要稍稍向外斜
学用品,放有序书本用具放有序
记得牢,学巩固条条要求须牢记
好习惯,早养成还要天天坚持练
终身益,受无穷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
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
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
(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
(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
(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
(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理解概念:
1、理解单位1的概念
(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
(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
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
(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
(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
(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
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
2、理解分数意义:
(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
(3)
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
(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
(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
(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
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
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练习:练习十八13
3、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说说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请你回忆一下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3分子
分数线
5分母
分母5表示什么意义?看到分母你就知道什么?分子3呢?
小结:在分数里表示把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分母,表示取了多少份的数叫分子。
4、理解分数单位的意义:
自然数有单位,每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因此自然数的单位是几?分数也是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的,所以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比如:是由3个组成,就是它的分数单位,的分数单位是,想一想,的分数单位是几?为什么?的分数单位呢?
你能概括一下分数单位的意义吗?
小结: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练习:
读出下面的分数,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5、学习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可以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直线上相应的这一点应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这一点用来表示,为什么?同样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为什么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相同?
三、看书质疑:
今天学习的是课本p84p86的内容,请把p86的做一做练习一下,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四、综合练习:
(一)判断:
1、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二)口答:
1、把一条2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把什么看作单位1?每份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2、把12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3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三)说出下面各题把什么看作1?各题中的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1、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一袋大米,吃了它的
3、一本书30页,小华已看了总数的
(四)填空:
5个是()是()个
是3个()()个是是()个()
(五)说出下列各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六)下图中阴影部分各占全图的几分之几?(备用)
五、作业: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一年级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3-27
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案02-13
小学一年级拼音教案01-14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0-30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11-30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案06-13
小学一年级写字教案03-30
小学一年级语文《春晓》教案10-11
小学一年级语文《山村》教案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