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班音乐教案模板合集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音乐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节奏用形象的肢体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车辆。
2、尝试与同伴协调动作,体验合开一辆小汽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车辆图片,供幼儿有目的地选择。
2、开汽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喜欢的汽车:
1、结合图片,说说自己见过或知道的不同的车辆(名称、显著特征、功能等)
2、引导幼儿尝试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车辆的特征,鼓励幼儿尽可能用不一样的动作。
二、汽车开来了:
用贴切的语言节奏帮助,随音乐动作
1、警车:XXXX︱XXXXX︱
呜哩呜哩快去抓坏蛋
(双手放于头顶,表示警车的警灯。)
2、洒水车:XXXXXX︱X︱
左边洒右边洒洒水车来了
(五个手指打开,分别于身体的左(右)前下方转动一下,表示洒水车在洒水。)
3、随音乐做动作:第一遍:语言节奏的.帮助;第二遍:加上音乐。
三、我做司机开汽车:
1、共同商定模仿某辆汽车的动作。
2、一人担任司机(或队长),边做模仿动作边随着音乐在圈内跑动。
3、音乐停止时站到一位幼儿面前作邀请手势。
4、第二位幼儿紧随其后重复进行。
活动反思:
开汽车是孩子们很喜欢的游戏,在活动中要求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用形象的
动作的表现不同的汽车,因为有游戏规则的限制所以孩子们能够较好的跟随音乐节奏,但是孩子们的动作比较局限,创造性不大,所以在以后的类似律动活动中老师要对创造性的动作及时给与肯定和展示,从而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
第二研黄晖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节奏用形象的肢体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车辆。
2、尝试与同伴协调动作,体验合开一辆小汽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车辆图片,供幼儿有目的地选择。
2、常见车辆的开车视频;
3、开汽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喜欢的汽车
1、结合图片,说说自己见过或知道的不同的车辆(名称、显著特征、功能等)
2、引导幼儿尝试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车辆的明显特征,鼓励幼儿尽可能用不一样的动作。——洒水车:洒水的动作。
——大吊车:吊钩吊东西的动作。(等)
二、汽车开来了
用贴切的语言节奏帮助,随音乐表现各种车的典型动作。
1、警车:XXXX︱XXXX︱X———︱
呜哩呜哩快去抓坏蛋
(双手放于头顶,表示警车的警灯。)
2、洒水车:XXXXXX︱X︱
左边洒右边洒洒水车来了
(五个手指打开,分别于身体的左(右)前下方转动一下,表示洒水车在洒水。)
3、随音乐做动作:第一遍:语言节奏的帮助;第二遍:加上音乐。
三、我做司机开汽车
1、共同商定模仿某辆汽车的动作。
2、一人担任司机(或队长),边做模仿动作边随着音乐在圈内跑动。
3、音乐停止时站到一位幼儿面前作邀请手势。
4、第二位幼儿紧随其后重复进行。
活动反思:
本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都非常愿意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因为孩子对活动的内容感兴趣,也因为孩子有相关的经验。
活动中我没有让幼儿有整齐划一的动作,而是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表现汽车的动作,只要孩子能够抓住某种车的典型特征进行表现就可以了,所以活动中孩子们呈现的动作非常的丰富。在合作进行表现的时候,孩子们在协商和表现上还是有些欠缺的,需要以后多提供这样的机会。
中班音乐活动:开汽车第三研沈威巍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跟着节奏用形象的肢体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车辆。
2、尝试与同伴协调动作,体验合开一辆小汽车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跟着节奏用形象的肢体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车辆。
活动准备: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车辆图片,供幼儿有目的地选择。开汽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音乐活泼,欢快,富有童趣。汽车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幼儿对此十分熟悉,在音乐游戏中:开汽车;贴近幼儿生活,吸引孩子的兴趣。在第二环节,根据音乐节奏,幼儿模仿汽车的动作,在圈圈内做开汽车的游戏。幼儿在自由的氛围中,随意地转转玩玩,积极性更高了。
中班音乐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认识身体各部分的基础上感知韵律活动的旋律、节奏和动作特点,边唱边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
2、能根据音乐指出自己身体的部位。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培养幼儿对韵律活动的表现力。
4、认识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准备:
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
重点难点:
能根据歌曲指出身体的部位,边唱边进行简单的韵律活动;在韵律活动中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音乐游戏《青蛙大嘴巴》,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二、教师念儿歌《头发、肩膀、膝盖、脚》,提问:这首好听的儿歌里都有哪些身体的部位呢?引导幼儿说出头发、肩膀、膝盖等,教师小结。
三、“唱一唱、做一做”
1、播放歌曲,引导幼儿仔细聆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幼儿在模仿和练习中根据歌词内容指出身体的部位;
四、乖宝宝,动一动
教师播放歌曲,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进行表演。
活动延伸:
教育幼儿保护身体的各个部位;到活动场地进行比赛,看看谁是最棒的“表演宝宝”,结束。
头发百科:头发,指生长在头部的毛发。头发并不是器官,所以不含神经和血管,但含有细胞。头发除了使人增加美感之外,主要用于保护头部。细软蓬松的头发具有弹性,可以抵挡较轻的.碰撞,还可以帮助头部汗液的蒸发。一般人的头发约有10万根左右,在所有毛发中,头发的长度最长,尤其是女子留长发者。有的可长到90~100cm,甚至150cm,但一般不会超出200cm。
中班音乐教案 篇3
教学意图:综述孩子们对于粉刷匠可能不是了解,而通过歌曲能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粉刷匠,并知道他是怎么工作的。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粉刷匠》,能表现歌曲轻松、幽默的情绪。
2、学习根据歌词内容自由编动作。
重点难点:
学唱歌曲,并能进行表演。
能自己编动作表现歌曲。
教具准备:
1、《小朋友的'书勤劳的人们》;磁带及录音机。
2、彩色小贴纸若干;幼儿自制纸帽子;小水桶若干。
活动流程:
一、欣赏《小朋友的书勤劳的人们》第14页"粉刷匠"的画面提问:图上有谁?在干什么?
请幼儿来学一学粉刷匠刷墙的动作。
二、欣赏歌曲老师带来了一首《粉刷匠》的歌曲,请你们一起来听听。
提问:歌曲里讲的是谁的故事?
听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觉轻松、幽默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一)理解歌词。
提问: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什么?你觉得哪一句最好听?
(二)学唱歌曲。
教师结合伴奏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提问:他的小鼻子变成什么样了?(感受歌曲的幽默,并尝试用动作来表示)幼儿跟音乐伴奏演唱若干遍。
(三)游戏"粉刷匠"。
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做墙,一人做粉刷匠,表演歌曲一遍;表演第二遍时互换角色。
四、自由表演歌曲教师请幼儿戴上纸帽子,拿起纸刷子,提起小水桶,教师两手各拉两个幼儿成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幼儿表演一遍后,教师拉着另外四位幼儿换一地方成另一面墙,请幼儿边唱歌曲边按节奏做刷墙动作。(引导幼儿把粉刷匠轻松、幽默的情绪表现出来)
中班音乐教案 篇4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A B A c A回旋曲结构的乐曲,乐句较工整。A段跳跃,B段欢快,c段柔和,三段旋律有明显不同,易于幼儿听辨。为了让幼儿较快熟悉乐曲,我设计了下面的游戏情节。
A段:钟表摆出各种造型,随音乐一下一下动。
B段:小学徒在店里打扫卫生。
A段:小学徒为钟表上发条。
c段:小学徒干活累了在休息,钟表悄悄地离开货架跳起优美的舞蹈。
A段:钟表摆出各种造型,迎接顾客。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通过钟表造型和小学徒劳动、休息的情节,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结构特点,了解A段跳动,B段欢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质以及钟摆一下一下按照均匀节奏摆动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造型动作表现钟表,用不同的优美动作表现钟表跳的舞蹈。
3、引导“钟表”用表情动作表达对小学徒感谢,乐于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参观过钟表店。
2、听过“钟表店”的故事,并玩过有关游戏。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回忆听过的有关故事和玩过的游戏。
2、听音乐,重点帮助幼儿分辨小学徒劳动和休息的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B段的欢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4、分解练习。听琴练习有关动作,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钟表的形象,如鸡钟、猫头鹰钟、鱼钟等。要求幼儿能够跟随A段音乐的节奏,一拍一拍地表现出钟摆走动时活泼、调皮的样子。
(2)引导幼儿做出小学徒打扫卫生时的各种不同的劳动动作,能尽力按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并能表现出小学徒劳动时轻松、快乐的心情。
(3)在练习为钟表上发条的动作时,要求幼儿注意做到一个乐句为一座钟上发条。
(4)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休息的动作,并能随c段音乐,表演安详、悠闲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1)教师扮演小学徒参与游戏,全体幼儿扮演钟表。
(2)幼儿轮流扮演小学徒和钟表,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中班音乐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
2、尝试表现宝宝和大树亲昵的关系。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钢琴。
【活动过程】
一、练声。
二、学唱歌曲《宝宝和大树》。
1、教师介绍歌曲名称,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请幼儿边欣赏边想象优美的旋律。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的歌曲叫做《宝宝和大树》。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小朋友们先听老师谈一遍歌曲,听听看,这是一首怎么样的歌?
2、完整欣赏歌曲,在欣赏前提问:幼儿们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将幼儿提到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按顺序贴在黑板上。 你们还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吗?那你们再认真的听老师唱一遍吧!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这次有谁听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吗?
4、按顺序与幼儿一起回溯黑板上的图。然后带领小朋友清唱一遍。
5、幼儿完整学唱歌曲,和教师一起唱。刚才大家唱得很好,现在呢我们再来唱一遍,和刚才那遍不一样的是呢,这次我们要带着感情去唱,那么小朋友们,我们应该用怎么样的歌声来演唱这首曲子呢?
6、教师再次带领幼儿完整学唱。
7、教师伴奏,幼儿演唱。
8、挑单独的幼儿上来演唱,进行表扬。
9、分男女孩子演唱歌曲,相互比赛,表扬,鼓励。
中班音乐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歌曲激昂奔放的民族风格。
2、鼓励幼儿和着音乐大胆尝试创作性的击鼓,体验击鼓的'欢快情感。
二、 活动重点:激发幼儿大胆尝试创作性的击鼓。
三、 活动准备:一只大鼓、四只腰鼓、若干鼓棒等。
四、 活动过程:
一)、复习
1、 舞蹈《欢迎舞》(创作性的进行舞蹈)。
2、 歌曲《来了一群小鸭子》(能唱出鸭子的神气样)。
3、 歌曲《小鸭呷呷》
1)、语言启发,引导幼儿集体演唱歌曲“小鸭呷呷”。
2)、语言启发,引导幼儿轮唱歌曲“小鸭呷呷”。(边听边唱)。
3)、引导幼儿进行轮唱。(边听边奏)。
二)、新授活动《小小男子汉》
1、 初步欣赏乐曲《小小男子汉》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要求:和以前听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2)、幼儿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有力、神气)。
4)、幼儿用动作体验乐曲节奏。
2、 教师示范击鼓
1)、教师示范击鼓。(要求:引导幼儿感受鼓声的浑厚、有力,发现击鼓时的节奏和力度。)
3、 引导幼儿大胆击鼓
1)、个别幼儿尝试。(引导幼儿大胆击鼓)。
2)、幼儿轮流击鼓。(引发幼儿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3)、 教师观察并给予激励。
4)、师生共舞。(体验欢快情感)。
中班音乐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生长在海边的人,“船”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传统的“赛龙舟”“划船比赛”,却已经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孩子们更是无从知晓。特别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劳动号子的音乐,幼儿较少接触过。为了进一步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学会用雄壮有力的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的特点,我选择了中班音乐活动“划船”,引导幼儿感受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体验歌唱的乐趣。
活动目标:
一、感受具有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学习用雄壮有力的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二、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尝试创编动作。
重难点:
1、重点:初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具有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
2、难点:理解劳动号子在划船比赛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电子琴、自制图片、图谱、划船比赛的VCD、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划船比赛VCD,感受划船比赛时你追我赶的气氛。
1、教师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划船的?(引导幼儿学做划船动作)
2、结合练声,气息练习,引导幼儿用 “嘿呦!嘿呦!嘿嘿!”“加油!”的助威声为划船比赛鼓劲儿,同时感受劳动号子的作用。
二、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1、教师有感情地清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段。
提问: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引导幼儿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歌)
3、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尝试创编动作。
4、初步学唱歌曲第二段,尝试创编动作。
(1)提问:哎呀!不好,起风了,风浪越来越大,小船摇摇晃晃的,怎么办?
(2)引导幼儿创编多人合作划船的动作。
(3)幼儿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第二段。
三、 进行勇敢、团结的品德教育。
四、 完整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分组进行表演。
2、教师敲小鼓,幼儿听鼓点进行表演。
五、 幼儿做划船动作出活动室。
【中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教案10-06
中班音乐教案通用03-08
中班音乐教案范文06-14
中班音乐教案春天03-17
精中班音乐教案03-31
【荐】中班音乐教案06-18
【推荐】中班音乐教案06-23
【精】中班音乐教案06-23
中班音乐教案【推荐】06-23
中班音乐教案【精】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