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集合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美术教案 篇1
目标:
培养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进一步引导幼儿能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大胆表现。
准备:
不同脸型人物的范画两张。
过程:
一、导入。
1、 组织游戏《猜猜我是谁》,请幼儿闭上眼睛用手触摸被猜幼儿的脸,然后说出被猜幼儿的姓名,并引导幼儿说说你是怎么发现的'。(如,他的脸比较长、他的眼睛很大、她的嘴巴很小等。)
2、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的人是谁,他长的什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人物的典型特征。
3、 幼儿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人的脸,再与画册中的人物相比较,看与哪一张脸相同。
4、 请幼儿为自己喜欢的人画一张像,引导幼儿把人物的典型特征表现出来。
二、作画。
1、 幼儿开始作画,教师为作画有困难的幼儿做指导。
2、 出示范画,请幼儿欣赏并说出范画中人物的典型特征。引导幼儿抓住典型特
3、 征大胆表现。
三、欣赏。
1、 师生共同欣赏作品。
2、 猜猜你画的是谁。
大班美术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观察作品中物体的表现方法,感知曲线的运用。
2.尝试运用长、短相间的曲线创作一幅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活动准备:
水粉纸、粗细不同的水粉笔、丙烯颜料;绘画纸、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棒。
活动重点:
1.引导幼儿观察和体会扭曲的线条所表达的动感、张力和方向性。
2.引导幼儿感知画面中物体的色调表达的丰富性。
活动难点:
用长短不同、扭曲方式和方向不同的线条和笔触来画不同的物体,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容易难以区别或者顾此失彼,教师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
活动过程:
1.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欣赏画面内容。
引导重点:感知画面中所有物体都是有动感的。
教师:这幅画中都画了些什么?(天空、草地、大树、云彩,还有大山。)教师:画中的物体都是什么样的?(幼儿用手向上举和摆动:树是这样的,都是扭动的。)教师:再学一学麦田是什么样的?云彩又是什么样的?(幼儿用肢体模仿树、云彩、麦子、青草在扭动。)教师: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你见过这样姿态的树?(幼儿在刮风的时候见过这样摆来摆去的大树。)引导幼儿感知作品中线条的运用。
引导重点:感知画中的物体均是用不同的扭曲的线条画出来的。
教师首先将孩子们以前的绘画作品制作成电子幻灯片给他们放映。
让我们来看看用其他方法画的树和这幅画中的树有什么不同?(我们画的树都不动,是用一种绿颜色涂出来的;画家的树是用不同颜色、许多弯弯的线画在一起的。)看画家的画你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刮风,草和大树还有云朵都在动。)画家用什么样的线条画的柏树?它是直的还是弯的?(弯弯的线条。)请你找一找画面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样的线条?(麦田、云、山,都是用了弯弯的.线。)这些线的长短一样吗?方向一样吗?(不一样,有长的,有短的;方向也不一样,有向这边的,还有向那边的。)麦田、柏树与云彩的曲线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麦田的曲线短,柏树的曲线长一点,云朵的曲线最弯、最长。)曲线让画中的物体有了怎样的感觉?(云朵像是在飘来飘去;大树和麦田像是被风吹得摇晃了起来;感觉这幅画里面的东西都在动;画家画的云,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踩的云;画家画画的地方刮起了大风,但不是很冷。)讨论:、这幅有动感的作品带给你什么感觉?(很特别的感觉。)你认为画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线条来画画?(他很激动;他喜欢刮风;这样画很好看,画出来的东西都在动。)引导重点:当幼儿不知怎样表达对作品的感觉时,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帮助幼儿寻找自己对作品的确切感觉。这里教师就用询问画家心情的方法,巧妙地启发幼儿去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2.创作。
创作引导,主要让幼儿体验用扭动的线条创作有动感的绘画作品。
教师:请你们也用画家的方法创作一幅画面上物体会动的作品吧,说说你们都想画什么。
幼儿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教师:注意要分别用长短不同的曲线来画不同的物体。
3.作品评价。
绘画结束后,孩子们的作品在桌面上摆放一排,教师组织他们进行了讨论。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物体似乎在动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的线条长短不同的作品,说说你的理由。
让我们找出画面中有新意的作品,说说你的想法。
大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的:
1、了解蓝印花布的主要特征,感受蓝印花布朴素的美。
2、知道蓝印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尝试用多种方法表现蓝印花布。
活动准备:
教具——蓝印花布场景布置、音乐、学具——毛笔、蓝白颜料、湿毛巾、桌布,伞、扇、篮、杯及蓝印花布的各种剪片(花形、鱼形、圆形、菱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围兜、头巾、肚兜、手帕、围巾、手套、裤子等
活动过程:
一、整体欣赏蓝印花布导入:哇,这么多的客人老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提问:除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还有很多什么呀?
看到这么多的蓝印花布,你心里的感觉是什么?
:走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觉,有人感觉宁静、有人感觉素雅、还有人觉得到了淳朴的乡下。
二、分情景欣赏蓝印花布
导入:现在,老师请你们在去逛逛这个蓝印花布的世界,去挑一个你最喜欢的东西,等会儿来介绍你喜欢它的理由。
1、幼儿自由选择欣赏蓝印花布,教师随机指导
2、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物品
a.染布坊(从颜色简单、图案多、排列方式来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东西?
谁来介绍?谁还来补充?还有吗?
:蓝印花布颜色只有两种,它的图案有的来自于大自然,有的是人们创造和想象的,代表人们心中美好愿望的吉祥物,有的是规则排列,有的是不规则排列,这样的蓝印花布素雅宁静又耐看,让人越看越喜欢。
b.江南布衣阁(从蓝白和红的对比上引导幼儿)
提问:谁最喜欢这里面的衣服?
喜欢它的什么?
:蓝白相配的蓝印花布,素雅大方,配上喜气洋洋的红色,衬托出了蓝印花布古朴典雅的美。
c.饰品吧(从装饰的方法上及体现特色)提问:谁最喜欢这里的东西?
告诉我们,你喜欢它的原因是什么?
:蓝印花布不仅可以做成衣服,还可以做成各种好看又好玩的东西那,受到游客的欢迎,因为它体现的是特色,有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
三、多形式表现蓝印花布导入:看,在染布坊那里,我们可以设计和制作蓝印花布;在饰品吧里,我们也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物品;在江南布衣阁里,你可以选选音乐、秀秀蓝印花布。好了,我们现在就去工作吧!
1、幼儿自由选择,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指导:江南布衣坊提问:你准备挑选哪一件衣服秀?
你觉得那一段音乐更适合蓝印花布素雅淳朴的美?
2、幼儿整体秀a.江南布衣阁(秀给老师与同伴)b.饰品店、染布坊(和客人老师去分享)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
活动环节的反思:
1、首先创设了逛蓝印花布店的`情景,让幼儿一开始就走进一个蓝印花布的世界,从而来吸引幼儿的眼球,让他们进入到感知蓝印花布美的情感。在逛逛蓝印花布染布坊、饰品店、江南布衣阁中,让幼儿初步感知蓝印花布的美。为了给孩子营造这样一个美的氛围,所以在一开始就放江南的古典音乐,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给孩子美的享受美的体验,利于下一个活动的开展。
2、在第二个环节上,通过自己去找自己喜欢的蓝印花布饰品的过程中,在看看、找找、摸摸的亲身体验中,让孩子自己去找寻蓝印花布的美,这是对蓝印花布第二次的欣赏。在幼儿自己说说喜欢的理由的基础上,教师在进行经验的提升。
3、最后一个环节中,虽然还是让幼儿进行操作,但是改成了多种形式来表现蓝印花布的美。有第一研和第二研中的制作和设计蓝印花布,更有新增加的让幼儿挑选音乐来秀秀蓝印花布的美,还有让幼儿自己用蓝印花布装饰各种东西,这是对蓝印花布的故为今用。
大班美术教案 篇4
一 、活动目的: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原有的各种形状上进行想象的方法。
难点:幼儿通过添画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所想象的物体。
三、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范画作品、夹子、绳子、大门及“图形王国”大字)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蜡光纸)、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四、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的第一期画展。(播放背景音乐)
“ 小朋友,图形王国今天举行第一期画展,里面的画非常特别非常漂亮,每一幅画里都藏有一些图形,图形王国的主人听说大×班的小朋友很 棒,所以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画里藏着什么图形!好了,我们出发吧!”(参观时可与幼儿小声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藏在里面的图 形)。
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图形王国里的哪一副画?它是由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图形王国里的画都是由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和正方形变出来的。
二、观看多媒体,扩展幼儿思维。
出示三角形的蜡光纸,提问:三角形除了变出图形王国里的东西外,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呢?(依次出示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让我们看看电脑里这个小画家把这些图形变出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打开多媒体,观看课件。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柔的音乐)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主人说马上就要举行第二期的画展了,他邀请小朋友来当小画家,用各种图形添画出更漂亮的东西,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览在图形王国
里,给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参观,但是图形王国的主人说他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要用胶水贴在自己的画纸上再用蜡笔添画,如果手脏了 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画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挂在图形王国去了。”(指导重点: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同时了解幼 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独特表现)
四、展示与体验――参观“图形王国”第二期画展。(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的第二期画展开展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去参观参观吧!”
参观完画展后,提问一幼儿:“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喜欢这副画?”(幼儿作答)
老师给以简单及鼓励性的评价。
“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图形王国的主人也说要谢谢大×班的小朋友,他说以后还要 请你们帮忙出第三期的画展,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小朋友下课后还要动动脑筋,想想这些图形还可以变出什么样更有趣的东西来。”
《图形想象画》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为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在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同时, 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组织完教学活动后,我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口、脑并用,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在“用图形变魔术”的操作环节中,幼儿将已知经验转化为直观的图画,将单调的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利用自己手 中的小画笔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红红的太阳、憨态可掬的熊猫、诱人的葡萄、可爱的乌龟、美丽的房子…… 在交流作品时,幼儿有的用简单的`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用几句话……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 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绘画时,多数幼儿只会把圆形变成太阳等简单的东西,当我能发现一名幼儿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变出一只可爱的小鸟时,我马上向小朋友介绍了他的作 品,并表扬了他。幼儿们得到启发,运用多种不同的形状形创造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用三角形、椭圆形拼出了狡猾的狐狸、用圆形、三角形拼出了美丽 的花朵等。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要说:好作品也是夸出来的!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 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 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大班美术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多幅图画的细致观察,讨论和交流,感受漫画中五官夸张的表现手法,尝试用夸张的方法表现夸张的人。
2、自行表现面部的色彩,体验作画时的快乐。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大笑时的样子。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哈哈大笑的人的图画。
2、画纸、各种水粉颜料。
3、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回忆关于大笑时的相关表情,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瞧,这是谁,笑起来都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都张得大大的,眼睛都眯着的。
2、欣赏有趣的笑脸图片,感受图片中五官夸张的表现手法。
(1)整体欣赏:
师: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看一些漫画,看看图片里的人开心时是什么样子的好么?
小结:图画里的人开心大笑时嘴巴都张得大大的,眼睛都眯着,都快看不见眼珠了。
(2)细致观察大笑时人物的嘴巴,了解这是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那小朋友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笑起来的时候嘴巴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我们能学一学么?
小结:人们笑起来的时候嘴巴有的像?有的像?漫画里把大笑的人嘴巴画的这么大,这么有趣,这是用到了一种表现方法,叫夸张。
师:有小朋友知道夸张是什么意思么?
小结:其实啊,夸张就是把大的画的更大,小的画的更小,这种方法就叫做夸张。
(3)观察除嘴巴以外的其他部位,进一步了解夸张的表现手法。
师:这些人除了嘴巴画的很夸张,还有什么地方也很夸张的呢?
小结:漫画里的人啊除了嘴巴画的很夸张外,他们的鼻子、眼睛、下吧、脸、头发等等也是很夸张的。
(4)小朋友们,你们高兴时候都是怎么笑的呢,是不是像他们一样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和他们比一比,谁笑的更夸张好么?
小结:在大笑时感受夸张得不同体会,更深刻的.体会夸张的表现手法。
3、幼儿作画,交代作画要求,与幼儿共同讨论哈哈大笑的人的表现方法。
(1)讨论创作方法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用夸张的方法画一幅画好么?我们先画什么,接下来画什么呢?
小结:教师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各自的表现来画自己的画。
(2)幼儿作画(播放背景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并引导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
4、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给予评价。
【活动反思】
《纲要》中多次提到,要通过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体现成就感。幼儿对艺术活动的表现往往带有“情绪色彩”,常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结合平时的活动,我发现大班幼儿的创作欲望非常强,有趣的材料和鲜艳的色彩能给他们带来极大的满足。
大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猜想、探索折叠画玩具的制作方法。
2、大胆在集体中讲述探索的过程。
3、体验自主动手制作玩具的成功喜悦。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会用纸折"楼梯"造型。
2、范画"会变的树"一张。
3、彩色纸、水彩笔、记录纸、铅笔等绘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画并演示。
教师:这张纸画了什么?仔细看一看?大树会有什么变化?(展开一层)大树又怎么样了?(继续展开)现在大树变得怎么样了?(合并纸)这棵树为什么能一会变高,一会变矮呢?
2、引导幼儿探索制作折叠花的方法。
小组讨论,研究制作方法。
教师:这个会变大变小的树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幼儿探索)。请介绍一下你们小组的发现,说说这个玩具可以怎么做(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归纳整理探索的.经验)。
教师:除了在纸上画大树,还能画什么?
3、幼儿自由制作玩具。
鼓励幼儿大胆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玩具。
探索并发明不同的制作方法,进一步美化玩具。
4、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交流。
教师: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样做的?你喜欢谁的玩具?为什么?
【大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美术大班教案12-13
大班美术教案[经典]08-08
(精选)大班美术教案08-11
大班美术教案11-04
大班美术教案[精选]07-24
大班美术教案【热】02-22
【热】大班美术教案02-22
大班美术教案【精】02-20
大班美术教案【热门】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