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08-21 10:05:44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必备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过冬的主要方式。

  2、对探索动物过冬方式感兴趣知道关心、爱护动物。活动准备课件、动物过冬方式的卡片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们感觉怎样?我们是怎样度过寒冷的冬天?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二、听故事了解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

  1、幼儿带着“动物是怎样过冬”的问题听故事初步了解几种动物的过冬方法。小蚂蚁为过冬准备充足的食物?青蛙在洞穴里不吃不喝的冬眠?兔子换上了厚厚的毛?大雁、小燕子飞到温暖的南方去。

  2、归纳出几种动物的过冬方式根据故事中的内容,出示相应的过冬卡片和动物卡片。

  3、教师小结动物过冬的几种方式:?小动物们很聪明,它们为了能生存下去,都有自己度过寒冷冬天的方式。有的给自己换上厚厚的毛、有的在洞穴里冬眠、有的`准备过冬的粮食、还有的飞到温暖的地方去过冬。

  三、通过操作了解更多的动物是如何过冬的。

  1、刚才我们知道了青蛙、小蚂蚁、小兔和小鸟过冬的方法。还有一些动物也想请你们猜猜,它们是怎样过冬的,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蜜蜂、蛇、丹顶鹤、狮子等小动物,幼儿互相讨论”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3、请幼儿讲述讨论结果共同归类。知道还有一些动物冬天不冬眠,也喜欢运动。躲藏——蜜蜂、蚂蚁(老鼠)等;(幼儿用动作表示”躲藏“)冬眠——青蛙、蛇、熊(蝙蝠、刺猬、蜗牛、蚯蚓)等;(解释:眠就是不吃不喝也不动的意思)迁徙——燕子、大雁、丹顶鹤等;(解释:迁徙就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的意思。)换毛——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等。

  4、幼儿操作,给动物与它过冬方式连线,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过冬方式的了解。

  四、教师总结

  表扬一些不怕冷的小动物,如:啄木鸟,在寒冷的冬天也出来工作,为树木除害虫。

  活动延伸:

  与家长进一步探索小动物过冬的一些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现在我们使用的洗涤用品中许多化学成分有毒,经常使用影响身体健康,而且污染环境。

  2、引导幼儿了解食品清洁剂的含义及种类。

  3、培养幼儿运用感官感知各种物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四幅、娃娃一个,脏手帕、脏碗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引导幼儿谈谈父母平时在家都用哪些洗涤用品,教师就出示那种洗涤用品。

  二、引导幼儿看图了解洗涤用品对人们的危害:

  “这些洗涤用品使用起来虽然很方便,但是这些洗涤用品许多化学成分有毒,

  经常使用对我们人类有哪些危害呢?”

  请小朋友仔细看图。

  三、介绍食品清洁剂:

  1、今天,老师带你们参观动物王国,请你用眼睛看、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嘴巴尝,

  了解一下小动物都使用什么来做洗涤用品?

  (可乐、茶叶水、酸醋等)

  2、“现在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使用这些用品?

  (教师依次示范可乐做去污剂,去掉雪花片上的脏物;酸醋可做消毒剂,用来消毒玩具;

  白醋可做洗面奶,给娃娃洗脸;茶叶水可做洗发水给娃娃洗头;

  面汤水可做洗洁精,用来洗碗;饭粒可做洗衣粉,洗掉衣服上的.污渍。)

  四、讲解食品清洁剂的名称及好处:

  1、“小动物使用的这些洗涤用品,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做清洁剂。”

  2、“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用食品清洁剂?”

  (食品清洁剂对人体无害,不污染环境。)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有用的绳子”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探索绳的各种玩法,体验玩绳的乐趣。

  3、提高动作的灵敏性与协调性,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绳子。

  2、教师用绳自制的网兜。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各种各样的绳,并围绕绳子的用途展开讨论。

  (1)启发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绳。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的绳子,你们认识它们吗?请你们用眼睛看一看,用小手摸一摸、拉一拉,它们一样吗?”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3)请幼儿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绳,集体交流。

  师:“你喜欢的绳子是什么样的?它可以用来做什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4)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

  师:“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不一样的绳子?它们有什么用?”

  2、引导幼儿探索绳子的不同玩法

  (1)教师用绳子变魔术,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绳子还可以变魔术呢!”“今天绳子特别高兴,它们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开动小脑筋,可以怎么玩?你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商量一下,也可以把你的好办法告诉你的好朋友。”

  (2)幼儿自由选择绳子尝试不同的玩法,教师参与其中,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不同的玩法。

  (4)引导幼儿探索合作玩绳。

  师“能不能几个小朋友用绳子一起玩游戏?可以怎么玩?”

  3、师生互动游戏:“网小鱼”。

  活动反思:

  一、“以绳练跳”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连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比赛的形式,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另外,“以绳练跳”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绳子进行多种形式的跳绳练习。如:短绳的前摇、向后摇、臂交*的单脚、并脚和交换脚跳以及双摇摆跳、双人跳等比绳的`单脚跳、穿梭交*跳、集体跳等。让学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这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切实的可行的途径。

  二、“以绳代杆”

  跳绳,不单是用于跳,教师应注重创新,发挥跳绳的其他作用,如:“以绳代杆”。在进行跳高教学时可将长绳两端绑上一定重量的物体,横挂在跳高架上,以代替横杆,这样“绳杆”既直又安全,易于携带,更主要的是可以减轻初学者在练习时,因害怕“横杆”而引起的心理负担。

  三、“以绳代线”

  体育课的教学经常需要画线,有时可以变“以绳代线”。因为绳子即可拉直,又可弯曲易于调整,方便省钱。如安置在地上的直绳可作为简易的起跑线、起跳线、终点线;另外,教师还根据学生课堂练习和游戏的需要,将短绳在地上摆成或大或小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几何图形,实践证明,教学时有时适当采用“以绳代线”的方法,反而更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以绳开展游戏”

  采用跳绳进行游戏,既可由器材,又可使学生兴趣,这在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以及活动场所的特征,安排相应的游戏方法。如:“跳绳接力”、“攻关”、“快快跳起来”等教材,还可以自编一些健康有益的游戏。如:“捆绑进行游戏”、“斗智拉绳”、“三人角力赛”等多样的游戏教学。

  五、“以绳代球”

  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教学生将绳子绕成“球”状或折叠绕成“棒”形或“锤”形,以作为轻物代替垒球、手榴弹、实心球等投掷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肩上屈肘和转体挥臂以及原地推抛等投掷方法。此外,还可以用“绳球”进行一些球类的基本功练习。除了上述将绳子代替体操棒和投掷棒外,还可以作为接力棒。采用这种代用法,既安全方便,又有利于初学者掌握基本动作,对于场地小、器材少的学校尤为适用。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知道鲜花和水果的汁液也是很好的天然颜料

  2、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促使孩子主动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和物,亲近大自然。

  3、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孩子大胆想象,运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鲜花、水果若干(颜色尽可能多些)

  2、操作工具:塑料袋、剪刀、盘子、纱布、小铁锤、小木棍、抹布、棉签、图画纸、宣纸等。

  3、师用教具:隐形画范图一幅、电炉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入导语:春天到了,春姑娘给我们送礼物来了。讨论:为什么你们觉得鲜花很漂亮?五颜六色的鲜花有什么用?小结:鲜花能美化环境,鲜花的汁液能绘画、染纸。

  二、幼儿进行尝试活动

  1、尝试活动⑴:导语:既然花汁能染纸,那花汁是怎样取得的呢?幼儿讨论并进行尝试活动(挤汁--染纸)

  2、尝试活动⑵:导语:春姑娘不仅给我们送来了鲜花,还送来了丰富的水果,水果除了好吃以外,它能画画吗?幼儿讨论并进行尝试活动(挤汁---用棉签沾果汁在图画纸上作画)小结:果汁能画画,但有的果汁干了以后,就什么也看不见。

  3、认识隐形画⑴、出示隐形画,认识什么是隐形画、隐形墨水。导语:老师也画了一幅画,你们看漂亮吗?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叫“隐形画”为什么叫隐形画呢?看老师变一个魔术。(教师在电炉上演示隐形画的变色显色过程)小结:原本什么都看不见的画,烘烤了以后,果汁变色,画就显现出来了,这就是隐形画,用来画隐形画的隐形墨水就是果汁。(教师帮幼儿烘烤绘画作品,尝试还有哪些果汁是隐形墨水,并进行安全教育)

  三、活动结束总结:鲜花的花汁能作颜料,水果的果汁能作为隐形墨水画出会变魔术的画。你们发现了吗?这些东西到处都有,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们的这些本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你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它们都有不同的本领。这就要靠小朋友多动脑、多观察、多试试,你们就会有更多、更有趣的发现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能识别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2、通过拣菜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课件:一株黄豆的生长过程

  2、ppt课件;蔬菜分类

  3、白纸、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思考。

  1、教师:这几天,你们去找植物了吗?一定看到了许多植物吧!谁来讲给大家听听。

  (幼儿描述自己看到的植物。)

  2、出示课件:《一株黄豆苗》

  教师:植物的`身体也像人的身体一样,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你们知道这株黄豆苗的身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点击黄豆苗的各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二、主动探究,自主建构。

  1.发现种子

  (幼儿自由观察、交谈,老师参与讨论。)

  2.了解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三、操作实践,加深认识。

  1、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参与讲评。

  教师:我们知道了植物的身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

  你们知道哪些植物是可以吃的?吃的是它身体上的哪个部分?

  2、幼儿分小组拣菜,并互相交流。

  教师:今天我们来帮厨房里的阿姨拣菜。

  每一组的篮子里装有不同的蔬菜。

  大家先认一认,自己组里拣的是什么菜?

  再想一想,我们吃的是它的哪部分?

  把吃的部分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能吃的放到另一个篮子里。

  (给各小组分别提供:豆角、芹菜、菠菜、花菜。)

  3、各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介绍。

  四、总结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理解词语:主脉、侧脉。

  活动准备:

  1、《梧桐树叶脉的秘密》记录单(梧桐树叶形状的纸片若干),人手一个放大镜。

  2、叶脉书签、叶脉图片、叶脉PPT、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3、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绘画活动中给"梧桐树叶"涂过色。

  活动过程:

  1.欣赏幼儿绘画作品,引发对叶脉的关注。

  (1)教师:秋天到了,梧桐树的树叶都飘落下来了。昨天。我、们用笔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都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朋友眼中观察到的梧桐树叶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关注画有叶脉的树叶)这幅画好像和别的有点不一样,这些线条是什么?(引出叶脉)小朋友们画的叶脉是什,么样的?

  2.观察梧桐树叶的叶脉,探索其结构。

  (1)自由观察实物。

  ●教师:我们仔细看看梧桐树叶的叶脉到底是怎样生长的。请每人拿一片树叶观察,你觉得观察哪一面会把叶脉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及时肯定有的小朋友既能观察叶子的正面又能观察叶子的反面。

  (2)细致观察并交流。

  ●教师出示叶脉:我们一起看一看、说一说叶脉是什么样的。

  ●认识主脉和侧脉。

  提问:你发现叶脉了吗?有几根非常明显的叶脉?(引出主脉)主脉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一直长到什么地方?除了主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引出侧脉)侧脉是怎样生长的?

  (3)用放大镜观察细脉。

  教师:除了主脉和侧脉。还有其他的叶脉吗?我们用放大镜来仔细看看,你看到什么啦?你发现了叶脉的什么秘密?(幼儿用放大镜观察时,引导幼儿顺着叶柄向下看,发现叶脉由粗到细、像许多的管子连接在一起、像一张大网等秘密。)

  (4)幼儿在记录单上绘画自己观察到的叶脉。可边用放大镜观察边绘画。

  3.讨论叶脉的作用。

  (1)教师:叶脉为什么会长得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2)(观看PPT)叶脉输送养分: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植物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

  (3)支撑叶子:叶脉就像我们身体里的骨头,把叶子支撑起来。

  4.拓展。

  (1)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幼儿自己选择不同形态的叶子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它们有叶脉吗?它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梧桐树叶的'叶脉一样吗?

  (2)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它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活动延伸: 1.收集更多种类的树叶,观察并记录它们的叶脉。

  2.教师记录并组织幼儿讨论他们自己提出的关于叶脉及植物的问题,引发幼儿对植物的学习兴趣。

  评析:秋风吹起,落叶似彩蝶在空中飞舞,它引发孩子去追赶,去摆弄……章丽老师利用幼儿园内随处可见的梧桐树叶,引发幼儿"探索叶脉的秘密",不仅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好奇心。本次活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幼儿知道了一些关于叶脉的初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幼儿对身边事物和科学现象主动关注的态度和亲近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幼儿的学习是自身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在实施课程时,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活动经历,使后一个活动成为前面活动的继续。本次教学活动一开始,教师先让幼儿在画板前互相欣赏自己前一天画的梧桐树叶,一方面感受树叶的色彩丰富和美丽,另一方面自然地引出新话题:××小朋友画的树叶上还有一些线条,为什么会有这些线条?这些线条叫什么?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自然被激发出来了。

  "观察"是本次科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应对"能细致观察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这一目标,教师在这一环节又分为四个步骤层层推进:

  1.自主观察叶片。先由幼儿独立观察自己手中的一片树叶,自主发现梧桐树叶叶脉是什么样的。教师指导时注意关注幼儿是怎样观察的,是否观察到叶的正面、反面,看到了一些什么。

  2.交流观察结果。面对PPT放出的大大的叶片,孩子们叙述自己观察到的叶脉的特点,在共同分享中扩大认知经验:梧桐树叶上有主脉,还有从主脉上生出的侧脉。引出继续观察的新话题:梧桐树叶上还有什么秘密?

  3.深入发现细脉。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孩子进一步发现了叶片上的秘密:有许许多多相互连接的细脉,叶脉像网一样分布在整个叶面。

  4.表现叶脉。在梧桐树叶轮廓图上记录下自己对叶脉的观察结果,因为这里的"画一画"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现对叶脉的认识,所以教师事先准备好了梧桐树叶轮廓图,避免幼儿花费比较多的时间画树叶,使有限的教学时间用在紧扣教学目标方面,"画一画"使幼儿的认知经历从感知到表现、表达,易于所获得的新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本次教学活动教师除运用记录表外。还提供了放大镜。这一材料的提供不仅可以让幼儿发现密密麻麻、细细的叶脉,而且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工具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叶脉的形态、像网一样的细脉,而且在记录叶脉时,有的幼儿还边画边看,边看边画,充分运用放大镜的观察效果进行表现。这些都为幼儿理解工具的作用,理解发明创造的重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为了使孩子对日常生活中的水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设计的这一科学活动,意在通过活动,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知道水具有溶解性,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提高温度、改变形状、搅拌)加快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目标】

  1、幼儿在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能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掌握几种常用的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为日常生活提供便利。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动脑探索,初步学习多人合作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生活中观察过物体的溶解,对物体的溶解感兴趣。

  物质准备:幼儿一组一份记录表、透明杯子若干、绿豆、冰糖、醋、盐适量,杯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出示实验材料,激起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请你们走到你们小组的实验桌前看一看、闻一闻、偿一偿、摸一摸,看看什么样的实验材料。(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它们分别是:绿豆、醋、冰糖和盐。

  (自评: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多种感官来感知实验材料,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直接出示实验材料,充分抓住了幼儿的好奇心,继而引发了大班幼儿的.探索欲望,激起了幼儿浓厚的活动兴趣。)基本部分:幼儿进行猜想并学会记录,初次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1.引导幼儿围绕“把这些实验材料放到水中会怎么样?谁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这个问题进行猜想和记录。

  师:老师准备这四样实验材料,是想让小朋友们用它们来做个实验。我们要把这四样实验材料分别放在这四个杯子中,看一看,谁还能取出来,谁不能取出来。请小朋友用自己能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教师发放表格)

  2.对幼儿的猜想提出疑问,引导幼儿初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我发现每个小组猜想的都不一样,我怎么才能知道谁猜对了?谁猜错了?

  幼:试一试。

  师:好,那我们就要来进行这个有趣的实验了。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杯子中,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们的记录表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观察完后,请幼儿讲自己看到的现象。)

  (自评:本环节通过发放表格,请幼儿评选出一位小小记录员来进行记录,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通过各自猜想的不同,激起幼儿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幼儿观察完现象之后,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试验中看到的现象,既培养了幼儿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其他幼儿倾听能力。)

  3.针对幼儿提出的异议,请个别幼儿再次实验,充分理解溶解的概念。

  师:做完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想讲四个中的哪一个实验结果?你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是不是一样?(有异议的小朋友单独做试验,使幼儿意见达成统一)教师小结:今天通过做试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质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绿豆放进水中,沉下去了;醋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冰糖放进水中,经过充分搅拌后最后看不见了。醋、冰糖、盐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

  幼:不能。

  师:对,而且它们还改变了水的颜色和味道。这种现象有个词表示,叫做“溶解”。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在水中溶解呢?

  师:刚才小朋友还说了很多物质,那这些物质能不能溶解在水中,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小朋友知道,猜想的结果和实验的结果会有不同,那我们现在再猜一猜,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大家好不好?

  (自评:这一环节,通过让有异议的幼儿再次做试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的概念。幼儿猜想生活中可能会溶解的物质,最终将课堂带进了幼儿的实际生活,知识探索与实际相联系,具有生活性。)

  4.怎样加快溶解?

  (1)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水的溶解,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就以冰糖在水中的溶解为例,猜想怎样可以加快冰糖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幼:幼儿猜想,并交流猜想结果

  (2)师:请小朋友自己寻找解决办法,看看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加快溶解?并运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记录好实验结果(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自评:在本环节中,将知识的难度提高一点,幼儿积极主动地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热情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也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实验的过程中知道了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做得好,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活动反思】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课的开始,运用课件创设富有激情的情境:一个小朋友,早上要喝一杯加冰糖的牛奶去上学,可是冰糖溶解慢,眼看快迟到了,你们听“滴答滴答”,时间在流逝,小朋友已经很着急了,让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创设这样的情境的意图是为了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

  二、讨论研究计划,进行探究指导

  首先我运用课件向学生介绍提供的实验电器材,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分组讨论怎样使冰糖加快溶解。最后交流汇报,教师适时的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

  以上,我针对学生现有的科学探究能力水平,以讨论的形式落实研究计划,提高活动的可操作性。

  三、开始探究活动,注重思维参与

  各组选择自己的方法进行加快冰糖溶解的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通过加快冰糖溶解方法的探究,使学生有足够多的经验认识加快溶解的方法。这是一个学生汇报收获、问题和感受的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心得、互相评价的过程。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包括尊重别人的发言,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更重要的是在解决问题和交流过程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四、整合三种方法,并运用于实验

  小组按规则进行肥皂溶解的快的比赛。只要有一组完成实验,就结束实验,各组上交器材。然后让学生汇报实验方法,总结溶解更快的方法。这是一个科学知识整合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比赛,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并能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五、拓展探究内容,引导学用结合

  我首先根据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让孩子们课后进行食盐溶的快的实验比赛。并让孩子们课后去思考:溶解加快了,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哪些不利的方面?如果有不利的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减慢溶解?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同学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解决问题同样重要。让课堂的结束,成为学生研究新问题的起点。并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小百科:溶解,广义上说,超过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为一个分子状态的均匀相的过程称为溶解。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教案大班实用02-28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0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7

大班科学教案11-15

《种子》大班科学教案04-07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05-19

大班科学教案《蚂蚁》04-01

大班科学教案【热门】06-29

大班科学教案【推荐】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