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合集[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
3、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随着音乐全体小朋友学着大熊猫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活动延伸随着音乐,老师组织孩子们学着大熊猫的样子,出去寻找东西吃。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大熊猫,发动家人和朋友一起爱护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
【活动反思】
第一个部分:通过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这节活动课的喜爱
第二各部分: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小朋友们了解大熊猫,初步知道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喜爱什么?这节最大的难点是,幼儿对画椭圆与圆形掌握不好。所以在幼儿实际操作中,老师要给予幼儿帮助。多鼓励幼儿。
第三部分:通过贴画,来鼓励幼儿。
最后,我认为通过这节美术课,能让幼儿简单了解熊猫,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圆与椭圆,让幼儿知道大熊猫喜欢吃竹叶,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
小百科: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
美术教案 篇2
活动名称:蛋壳变变变
适宜对象:中大班
活动价值:
(1)培养幼儿对蛋壳制作的兴趣。
(2)根据蛋壳的外形特征及可碎性,展开丰富的.想象。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材料来源:
蛋是孩子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在我们农村,养家禽的家庭较多,因此蛋的收集也较为方便。为了开展制作活动,我们家园配合,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壳。
活动指导:
(1)带领幼儿欣赏各蛋壳制品。如:用蛋壳制成的小猫头、小猪头;用蛋壳粘贴并添画的花瓶;用蛋壳制成的不倒翁。
(2)开设蛋壳动物、蛋壳粘贴、不倒翁制作三个区,请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制作。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认识并掌握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六复色:黄橙、红橙、红紫、蓝紫、蓝绿、黄绿。
2、能力目标: 运用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出漂亮的图案。
3、情感目标:感受春天是缤纷、蓬勃的季节。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色彩的基本知识的运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颜料(红、黄、蓝)、白色纸、调色盘、一次性杯子、毛笔。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
看到可爱的同学们,我便想到了一句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是啊,同学们就是祖国的春天,同学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个个都充满蓬勃生机。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春景图:[播放幻灯片] 同学们边欣赏边想想,从图中你看到了哪些色彩?
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色彩有哪些?
提示:红色、绿色、橙色、蓝色、黄色、紫色、粉色……等等。 是啊,春天色彩缤纷,鲜艳美丽,那同学们再来看看自己的衣着以及学习用品,又可看到哪些色彩呢?
提示:白色、蓝色、红色、粉色、紫色、绿色、黄色……等等。 由此可见,画画离不开色彩,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来学习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三间色与复色》。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三原色:
什么叫原色,颜料的三原色包括那些呢?请同学们打开美术课本第11页,将一一为我们揭晓。看完后同学们可把自己的意见和同桌讨论讨论。
通过自学和讨论,同学们知道什么叫原色了吗?谁来说说?[播放幻灯片]
提示:原色是指自身不能被别的色彩混合成的三种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哪些?[播放幻灯片]
提示:红、黄、蓝。
2、认识三间色 :
若是我们把三原色两两相混合,将会变成什么新的色呢?同学们拿出备好的颜料、水杯、调色盘、毛笔等用具,实际操作一下,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实际操作之后)现在请同学来说说操作的结果。[播放幻
灯片]
提示: 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像这由两种原色混合而成的色叫间色,又称二次色。那橙、绿、紫就是颜料的三间色。
现在我们来复习一遍,什么叫间色?[播放幻灯片]
提示:间色:是指由两种原色相混合而成的色。又称二次色。 颜料的三间色有哪些?[播放幻灯片]
提示:颜料的三间色是橙、绿、紫。
3、复习颜料的三原色与三间色
[播放幻灯片] 我们来看看色相环,中间的三种色它们分别是什么?
提示:红、黄、蓝。
红、黄、蓝是颜料的`什么色?
提示:颜料的三原色
把三原色两两相混合成哪些色?
提示:红+黄=橙; 黄+蓝=绿; 红+蓝=紫。
橙、绿、紫是颜料的什么色?
提示:颜料的三间色
4、认识复色
看看色相环红和橙之间的这色块叫什么?它是怎样调和而成的
呢?同学们听我来讲讲,这色块是由原色红和间色橙混合而成,它的名称也就是把混合成它的原色与间色的名称合起来,原色说在前,间色说在后,那便是红橙。大家会发现还有一些色块没标名称,按此方法,想想它们的名称为什么?是怎样调和而成的呢?[播放幻灯片]
提示:黄+橙=黄橙,黄+绿=黄绿,蓝+绿=蓝绿,
蓝+紫=蓝紫,红+紫=红紫。
这由一种原色和一种间色相混合而成的色叫复色,又称三次色。我们一起来看看复色有哪些?[播放幻灯片]
提示:颜料的复色有:红橙、黄橙、黄绿、蓝绿、蓝紫、红紫。
5、教师小结
不论是间色、还是复色,调配时的比例不同,所以能产生丰富的间色变化和复色变化。
(三)、课堂练习:[播放幻灯片]
了解了如此丰富的色彩,就让我们来当当小小设计师,用一张白纸来当作布,为这块布设计出漂亮的图案与丰富色彩。
比一比,谁设计得更漂亮,色彩更丰富。
(四)、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评
(五)、教师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设计得也很漂亮,我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积极向上,为自己描绘出美丽的人生。
美术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使用画笔的正确方法。
2、培养幼儿对美术游戏的兴趣。
3、练习画封闭的圆形。
活动准备
1、大白纸若干张,上面用线条勾画出太阳公公。
2、幼儿用水彩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太阳公公”,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太阳公公的年纪很大了,每天都在天上看着小朋友做游戏,今天他想吃一种天上没有的好东西。
这种好东西的名字叫糖葫芦,太阳公公没有见过,小朋友知道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这就是圆圆的糖葫芦。
二、请幼儿给太阳公公画糖葫芦
1、教师:太阳公公把穿糖葫芦的工具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把糖葫芦一个一个地穿在太阳公公的光芒上吧。
糖葫芦上裹了一层厚厚的糖,可甜了,小朋友画糖葫芦的.时候一定要用糖包住里面的水果,如果没有裹住,里面好吃的水果就会跑出来。
2、引导幼儿画封闭的圆
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各种口味的糖葫芦
1、教师:小朋友都吃过什么味道的糖葫芦呀?太阳公公爱吃各种口味的糖葫芦,我们让他尝一尝各种好吃的糖葫芦吧!
2、引导幼儿吧画好的糖葫芦涂上各种水果的颜色。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美术教案幼儿美术教案大班03-10
《美术》教案02-17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4
美术教案[精选]08-03
(经典)美术教案08-19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12-06
小学美术教案美术小学教案大全11-06
小学美术教案06-12
美术教案范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