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必备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⒈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变化,能大胆、清晰的描述事物成长的过程。
⒉对周围事物感兴趣,能主动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过程。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理解神奇的含义
⒈出示背景图“小火车”,说说什么是神奇
师:呜,一列小火车开来了,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车,什么是神奇?
⒉过渡语:小火车带着乘客开一圈,这个乘客就会发生变化。哪些乘客上了小火车,他们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逐步出示画面,分段理解故事
⒈出示小桃核,猜测小桃核的变化过程
⑴师:看,一个小桃核蹦蹦跳跳地想乘神奇的小火车,小桃核是谁呀?小桃核上了火车,当上了小火车的乘客。小火车带着小桃核,绕着草地开了一猜猜看,小桃核下车时会变成什么?为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小核桃发生了什么神奇的变化。圈,然后慢慢地停了下来。
⑵出示桃子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桃核变成桃子的过程
师:小核桃变成了什么?什么样的桃子?
⑶请个别幼儿把小核桃的`变化过程说一说。
师:奇怪,从火车上下来的不是小桃核,而是个粉红色的水灵灵的大桃子。你们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出示小图)
预设:幼儿能回答出,就出示图片。
幼儿不能回答出,就先出图片,然后再请幼儿说
⑷小结: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只要坐上它,小火车带着乘客开一圈,乘客就会发生变化了,那接下去又会有谁来坐火车,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呢?
⒉鸡蛋变小鸡、毛毛虫变蝴蝶
⑴出示鸡蛋、毛毛虫图片,引起幼儿猜测
师:谁来了?你觉得他们长的什么样?他们坐上神奇的小火车会有什么变化呢?谁愿意把你的猜想告诉大家。
⑵幼儿表达自己的猜测。
预设:你觉得它会变成一只什么样的鸡?
如果真的是蝴蝶的话,会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
⑶师:我们来看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师讲述鸡蛋和毛毛虫乘车的故事。
提问:为什么上车的时候是鸡蛋,下车的时候变成了小鸡呢?(出示一组由鸡蛋变成小鸡的变化过程的简图,帮助幼儿理解鸡蛋经过一段时间会生长变化成小鸡。)
提问:哇,毛毛虫上的车,下车竟然是一群漂亮的蝴蝶,你们知道原因吗?(出示毛毛虫变蝴蝶的小图)
⒊小结:鸡蛋、小核桃、毛毛虫乘上神奇的小火车,他们很快成长变化了。那么如果他们不乘小火车,会变化吗?
师: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都会随着时间不断地成长变化,这辆神奇的小火车能加快大家成长的速度,这就是它神奇的地方。
提问:你喜欢这样的变化吗?为什么?
⒋小男孩变老爷爷
师:是不是所有的变化都是越快越好呢,我们来看看这张图(出示老爷爷哭的图)谁在哭?猜猜是谁上的车呢?
师:我们来听一听故事中是怎么说的。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老爷爷哭了吧?小男孩乘上神奇的小火车,下来时变成了谁?小男孩喜欢这样的变化吗?
师:原来不是所有人喜欢快快长大的。那怎么办?
⒌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现在我们来完整的听听神奇的小火车的故事吧。
⒍完整听故事。
三、迁移经验、仿编故事
⒈你想让什么也来乘上小火车快快地变化?小火车会把他变成什么呢?
⒉幼儿讲讲自己看到的变化过程。如果幼儿说不出,出示图片提示。
四、总结:我们周围所有的事物都在变化,只是有的变化得快,很明显,有的变化很慢,不明显,那以后请你在生活中要多留意,仔细找找自己身边什么东西在变,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助你把它们的变化记录下来。
大班语言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会对照画面认读汉字。
2、通过匹配活动,发挥幼儿的想象,能由一个物品想象出另一件形状相似的物品。
3、积极地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实物图片
2、变形的图片以及汉字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猜",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娃哈哈瓶,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猜一猜,用它能变成什么呢?
二、出示实物图片,请幼儿寻找相应的变形图片进行匹配。
1、教师示范在哇哈哈瓶子的下面放上用哇哈哈瓶子变出来的汽车图片,边贴边说:"哇哈哈瓶子变变变,变汽车。"
2、教师带领幼儿按顺序依次认识其他实物图片。
3、请部分幼儿找出相应的变形图片并进行匹配
4、鼓励幼儿与教师一起看图讲述。
三、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黑板上的图片旁边的汉字,贵幼儿主动地认读图片的'汉字。
四、师生看黑板上的图片、汉字共同完整地翻阅图片,讲述书中的内容。
五、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想象出其他物体的变化。
六、教师带领幼儿打开幼儿用书,共同完整地翻阅图片,就爱你概述书中的内容。
七、游戏:"机器人"
大班语言教案 篇3
设计思路:
“田鼠太太的项链”是一次将文学作品与数经验进行整合实施的活动。故事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让幼儿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想清楚,知道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最需要去做的;故事中另一个可以挖掘的教学点就是粮食交换的数量计算。该活动主要是在启发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意义的同时帮助孩子对数学知识的梳理,在食物逐渐减少的过程中让孩子理解减法的含义。整个活动一共有两次减法操作,第一次操作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第二次是告知孩子粮食全部换掉了,让他们列式表示换的过程,既培养孩子的逆向思维,又让他们了解0的意义。教学中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达自己的推测,从而让幼儿具有辩证思维和多维思考的经历和体验。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2、初步懂得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想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需要的。
活动重难点:
在熟悉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运用加减法表示事物的增减,理解减法算式及0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ppT,0~10数字,减号,等于号卡片若干,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ppT1:昨天我们一起听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2、ppT2:故事中的田鼠先生因为要出远门用了四天的时间帮田鼠太太和田鼠宝宝找了许多的食物,谁还记得每一天都找到了些什么吗?
3、请你们帮田鼠先生算算它一共找到了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和多少花生呢?
4、ppT3:田鼠先生看着自己找到了这么多的食物,心里特别高兴,它想:这下够田鼠太太和宝宝吃一阵的,于是它就放心的出远门了,田鼠太太把这些食物都藏到了柜子里。
二、听听算算
1、ppT4:第二天,田鼠太太在树林里散步,发生了什么事,它是怎么做的?
2、ppT5:田鼠太太戴上了项链走在街上遇见了谁,它怎么说的?
3、田鼠太太拿了多少食物去换礼服?(出示ppT6)要用这么多食物去换礼服,田鼠宝宝非常担心地说:“我们还剩多少粮食呢?够不够我们吃的?”
4、到底柜子里还各剩下多少玉米,多少红枣,多少花生呢,我们来帮田鼠宝宝算一算。(幼儿操作)
5、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些数字各表示什么?(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7)
6、现在柜子里还剩下6个玉米,7颗红枣,6粒花生,食物一下子少了很多,可田鼠太太说只要省着点吃还是够的。
7、(出示ppT8)田鼠太太穿上了漂亮的礼服,项链显得更高贵了又走在大街上,遇见谁?它们是怎么说的?
8、田鼠太太这次要用多少食物去换裤子和鞋子呢?(出示ppT9)
9、这下田鼠宝宝更担心了,它着急得拉住妈妈:“妈妈、妈妈,食物不多了,别拿走。”这一次,柜子里还剩下多少食物呢?请你们赶快帮田鼠宝宝算算。
10、幼儿操作,要求幼儿在三种食物中任选一种食物列出算式。(教师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试题,ppT10)
11、田鼠宝宝说:“怎么都没有了呢?骗人的,你们怎么算的啊?”请你们帮它解释一下吧。
三、想想说说
1、你们觉得田鼠太太拿田鼠先生辛辛苦苦为它们储藏的食物拿去换新礼服、新鞋子和新裤子值得吗?
2、总结: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想清楚,什么才是最需要的,这样才不会犯错。
大班语言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知道只有和大家团结友爱,才会有更多的朋友。
2、 学习交往的技能,努力多交朋友。
3、 学习运用交往语来与同沟通。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运用交往语,能在快乐的氛围中体会与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准备
视频音乐---我的好朋友;画笔和纸。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直接说出好朋友的名字。
2、说出好朋友的服装特征,让大家猜一猜他是谁?
3、提问:“你为什么选他做你的好朋友?如果一个小朋友经常欺负别人,他会有好朋友吗?”
二、师小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因为每个人都有优点。说说你的好朋友优点是什么。
你想送给好朋友一件什么礼物吗?(幼儿自由发言)。
三、学习交往语“请你和我做朋友好吗?”“好的”
1、幼儿分组,播放视频音乐,跳舞;
2、合作互画好朋友的样子。
四、活动延伸,交流心声
今天你开心吗?我们比一比谁的朋友多啊!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设计中,轻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进入角色,体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念要求。我觉得最可取的'是交往语在活动中的运用,既使幼儿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也提高了幼儿语言交往的能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不完善和运用。
但是,如果在活动中能够将幼儿与好朋友一起活动的形式设计的再多一些,会更好的让孩子们动起来。并快乐的接受对方,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大班语言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春节过完了,开学后,小朋友们争先恐后的说“我长高啦……我长胖啦……我的手套怎么小了呢……。
鉴于此种情况,我特意设计了这节“我长大了“的集体活动。
活动目标
通过展览,对比,讲述,使幼儿增强“我长大了“自我意识,并向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大班守则”。
重点难点
学会懂得身高是用卷尺来测量,体重是用体重称来称的。
活动准备
卷尺 ;体重秤
活动过程
(一) 发动幼儿回家寻找自己小时候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物品以及小时候的照片。
(二)要求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是怎样在家长的爱抚下长大的`。
(三)参观“我小时候”的展览(如小衣服,奶瓶,围嘴,尿布,照片等)。让幼儿互相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讲一讲,他是干什么用的?试一试,现在还能穿和用吗?比一比,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四)量一量,我长高了多少?称一称,我重了多少?
(五)谈论:“我学会了什么本领?”请幼儿表演唱儿歌,跳舞,朗诵,展示美工作品等。
(六)学习大班守则:“爱学习,爱朋友,爱集体,守纪律,”然后教师总结并讲解。
(七)集体朗诵诗歌《一年过去了》
一年过去了,新年又来到。
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称称看,我重了多少/
想想看,老师给交给我的本领学会了多少?
算算看,离上学上的时间还差多少?
妈妈呀!我又长大了一岁,进步真不少。
(八)带领幼儿收集有关小学生活的图片,布置“小学生活展览”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课,幼儿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的时候,有儿显现的很兴奋,与老师配合的也很好,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进行一个延伸活动,就是进行一个“过家家”的游戏,我想这节课会更出彩的。
所以,如果在有类似活动,我认为加进去角色游戏会更好。
【大班语言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7-23
大班语言教案08-23
[精选]大班语言教案08-08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23
大班语言教案(经典)08-13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08-13
大班语言教案[精选]09-07
大班语言春天教案03-30
大班语言儿歌教案04-01
大班语言微笑教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