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读“日夜兼程”、“风尘仆仆”、“传授”等词语。
2、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相互认识
2、学生说说自己姓氏的名人,教师相机引出孔子。
3、教师简单介绍孔子,引出课题,学生齐读。
4、看了课题,你能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学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并圈出生字和读不准的词语。
2、学生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生字。
①让学生说说认识哪个字?怎么认识的?
②猜字游戏。
4、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5、出示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指名读。
6、谁还有读不准的词语?指导读读不准的词语。
7、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课文69页,田字格中的生字要求我们会写,一起来读一读。
2、如果按结构分类,哪些字可以放在一起?
3、学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4、这类生字,哪个最难写?想跟老师一起写?
5、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6、投影展示,学生评价。
四、课文小节
总结本课内容,对学生提出搜集孔子和老子材料的要求。
《孔子》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激发对孔子刻苦好学的学习态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教学品格产生崇敬之情并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从文中体会到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读好课题。
二、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
1、生快速回顾课文,完成题目
孔子()岁的时候,从()前往()拜()为师,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了人们的()。
2、师引导生读这一段话,生再次观察课题和这一段话,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预设: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②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受到了人们的敬重?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心句,用﹏勾画出来。
4、出示中心句,生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孔子和老子崇高的品行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交流,理解词语(渊博)
问:孔子前往求学的时候,他的学识怎么样?
生交流,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师学法指导:联系上下文
2、出示第一自然段,抓重点词语(年轻、已经、远近闻名、总觉得)感悟孔子(谦虚好学)的品行。
3、师补充:孔子30岁时已博学多才,成为当时比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可他依然坚持求学,说说你心中的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4、生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出示中心句: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生小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你觉得精彩的句子和词语,体会孔子崇高的品行,找出精彩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
2抽生交流
①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②抓关键词“相距上千里”体会行程之远,抓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走”体会行程之难。
③出示地图,学生利用地理位置直观感受“行程之远”。
④想象情景,师生对话
师采访:假如你是孔子,会怎么做?
骄阳似火的中午,孔子,你已经汗流浃背,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好吗?
冰天雪地的夜晚,孔子,停一停吧?
……
⑤指导学生入情入境朗读,以读促悟,感悟孔子“求知若渴”的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⑵学习“师生相见”
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孔子终于在洛阳城外,见到了自己的恩师,出示插图,想象:孔子会对老师说什么?
①师读文,生一边听,一边勾画作者描写孔子的句子。
②抽生交流:
③抓词语“风尘仆仆”了解孔子的外貌,再次体会行程艰难。
④从动作(上前行礼、再次上前行礼)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⑥出示孔子的几句话,从语言体会孔子的谦逊有礼。
师学法指导(表现人物的品行,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来表现)
出示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师预设师: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是不是就到了学习的尽头了呢?
生:不是
师:你们现在上小学,将来还要上中学,再读大学,学习就完了吗?
生:还要上研究生,就是以后工作了,也还要学习。
师:这就叫“学无止境”师板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3、谈“老子”,感悟老子高尚的品行
⑴生交流“老子”的资料
⑵同桌合作学习,感悟老子的品行
出示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示:
①边读边画,画出描写老子言行的句子。
②说一说,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你对所划句子的理解。
⑶交流老子的品行
从词语“头发胡子全白了”“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
(体会老子重视人才、谦逊有礼的高尚品行)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⑷角色对话,补充资料(生了解古人自称称名,以示谦虚有礼,对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⑸角色朗读(分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配乐读)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抽生读、评价(抓关键词:每天、随时,体会孔子求学孜孜不倦,从词语“毫无保留”体会老子的诲人不倦。)
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生读)
四、小结升华
1、出示孔子画像(在两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并影响到世界各国,成为整个东方文化的“基石”。然而,人们不仅佩服孔子的学问,更敬重他高尚的品行。)
五、拓展延伸
1、出示《论语》的精典句子,学生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
2、师生吟诵论语: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3、生读文、勾画、体会、交流。
(1)、重点词语理解:
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
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
提问:为什么如此艰辛,孔子仍要不远千里去拜师呢?你从这些感受到孔子都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生体会:老子说:“我就在这儿迎候”“迎候”这个词让你对老子有了什么了解?
“多谢老师等候”换成“迎候”好不好?为什么?
(三)、齐读三段。
1、学词“毫无保留”、“传授”。
2、说说通过学习了这一段,你对孔子和老子又有了什么新的了解。
3、谁能把你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对孔子和老子的认识完整地说一说,先练一练,再举手汇报。
三、所以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生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再读全文,再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生字。
1、认字,并提示重点字音。
迎yíng 等děng 品pǐn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3、小组推代表交流。
第三课时
(综合性学习)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扎、编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塑、绘
……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1)、学生说一说。
(2)、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1)、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2)、确定活动目标。
(3)、拟定活动计划:
A、确定内容
B、确定活动方式
C、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D、设计出活动计划
《孔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中重要的文言词、句式
2、通过对文意的翻译理清文章层次
3、通过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
二、国学诵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两在孔子身边侍立。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的意愿是,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三、《孔子世家》检测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孔子适郑
形状,末也。
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
予始殷人也
2、翻译下面句子
汝来何其晚也
天下无道久矣,莫能宗予
四、文本思考
1、诵读文章,请用原文中的语言说说四个弟子各自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2、概括孔子的不同评价并分析四个弟子的性格特征。
五、《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乎”字的意思。
(1)吾一日长乎尔
(2)摄乎大国之间
(3)异乎三子者之撰
(4)浴乎沂,风乎舞雩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以”字的意思。
(1)以吾一日长乎尔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4)为国以礼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如”字
(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宗庙之事,如会同。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字。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2)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3)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
(4)唯求则非邦也与
5、找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2、鼓瑟希,铿尔
3、三子者出,曾皙后
4、浴乎沂,风乎舞雩
六、课后作业
学习本文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写一个你最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孔子》教案5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
(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二)拜师过程中,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默读做说
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②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还在赶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这是怎样的画面啊?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孔子不管风雨)指导学生说话。
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
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
④感受孔子的品行:孔子拜师的路上多艰辛,多不容易啊,你们从这里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怕吃苦、求知若渴、执著、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孔子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把这个词语送给他。(板书:求知若渴)
每天不离随时请教
1.孔子在向老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随时请教。
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
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课件)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课件)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课件)
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我们从这些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品质,把两个词送给他们。(板书: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3.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门生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师生一起吟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深远。
2.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也只是孔子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论语》这本中华传世精典著作。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求知若渴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孔子》教案6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 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 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二、初读感知
1、 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 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近闻名 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 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 止境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习第一段
1、 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读
3、 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 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 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 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 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习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 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孔子》教案7
教材解析
本课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领弟子们到泗水河畔赏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友谊。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阅读教学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贯穿一个“读”字,瞄准一个“悟”字,紧扣一个“导”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中让学生默读、速读、朗读……反复读、尽情地读,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其次,注重“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课文第8自然段孔子“论水”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这一段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首先要以“孔子提倡学贵有疑”鼓励激发学生通过自读、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大家讨论,而后将问题归纳、整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个解决(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使教化?→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省略号省略了其他什么特点?→孔子论水的用意)。这样,由易到难、步步深入,重难点的突破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第8自然段。
2、理解生字词,联系上下文体会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成语的意思。
3、体会第8节中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涵的道理,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师生之间浓浓的情谊。
教学流程
一、简介人物,解读课题
1、板书课题:孔子,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资料。
2、看课件(孔子的介绍)。
师:现在春暖花开,正是出游的好季节。于是孔子便带着他的弟子们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啦!
3、板书课题:孔子春游。学生发现课题写错,师解题(古人称之为“游春”,今人称为“春游”,意思相差不多。)师改“春游”为“游春”。
设计意图:简介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解释“春游”与“游春”,让学生感受古今用语的差异。
4、生读题;质疑(孔子与谁同道?他们看到了什么?说了些什么?玩得开心吗?)。
设计意图:课堂学习,给学生创设情境,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入文
1、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
2、解决问题,梳理课文内容。
板书:泗水春景——观水悟道——河畔娱乐——畅谈志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地整体地阅读课文,在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正确连贯,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三、深入品味,突出重点
(一)师生共赏春景
(1)自由读一读1、2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
(2)为什么说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大自然和母亲还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3)课件展示(欣赏大自然美景)。
(4)指导朗读:提起母亲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暖流;感受到一份温馨。而大自然也像母亲一样,默默地奉献着她的一切。把你对母亲的这份情怀表达出来吧!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重在读,写文章的人“情动而辞发”,读文章的人要“触辞而动情”,所以,以读为主要手段,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入境动情,感悟“自然是伟大的母亲”
(二)学生自学观水悟道
师:孔子说:学贵有疑。自学第8段,看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与大家讨论。
设计意图: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走进文本,亲近文本,真正实现与文本对话
预设1:为什么说水是真君子?(重要)
预设2:为什么说水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是真君子?(关键)
预设3:省略号,水还有什么特点?(注意标点)
预设4:论水的`用意(思考得更深)
再读,讨论解答。
1、(哺育生灵——有德行;流必向下——有情义;穿石凿壁——有志向;荡涤污垢——善施教化。水是真君子)
2、对于水你还有其他的感受吗?能谈谈你眼中的水吗?
生观看“水”的视频,补充省略号。
(生:水好像很勇敢。水好像很彬彬有礼。水好像很宽容大度。……)
师:水多像教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君子风范。古人曾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孔子的这段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敏锐的洞察力,充满了人生的大智慧。那么孔子为什么跟弟子们说起这些呢?
3、他表面在讲水,其实是想教育他的学生能作真君子……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激疑、点拨,引领学生带着疑问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实现师生、生生及文本之间的对话,将学生的思考和认识引向深入。
四、发扬个性,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轻声读课文11—17小节,在读懂的地方加注:读懂什么了;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有疑问提出来。
1、生发现子路和颜回的个性、志向不一样。
2、理解子路和颜回的不同志向,小事跟志向有没有关系?
师:志向不是看不见、摸不着、飘渺的东西,它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你我平时的一言一行里。你们说生活中的小事跟志向有没有关系?
设计意图:在学生似懂的地方生疑,认知引向更广阔的境地
3、朗读评议,表现两个人的不同性格。
(子路是急性子,抢着说话。他很直爽。颜回呢,温文尔雅,从容不迫。)
设计意图:在评议中体悟急性子说话的语气,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温文尔雅、从容不迫、深思熟虑等词语的意思。同时,教育学生与他人相处,任何时候都保持温和态度,文雅的举止。此设计学生不仅在读中体味了三个成语的意思,还在读书体验中得到了心灵的滋养。
4、谈志向。
师:有志之人就是令人刮目相看。同学们又有那些志向呢?生畅谈
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记住自己的诺言、志向,做个真君子。听同学们谈志向,老师很高兴。孔子听弟子谈志向有什么反映呢?为什么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默读14——16段后讨论交流。(浓浓的师生情使春意更浓了;孔子教育弟子的深刻道理使春意更浓了;孔子与弟子的歌声使春意更浓了……)
设计意图;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在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已经悟得明,让学生自己阅读感悟到春意更浓的内涵,显得水到渠成,豁然开朗。
五、研读拓展,促进迁移
1、这学期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老师的形象,如《最大的麦穗》中的苏格拉底、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孔子游春》中的孔子,他们的教育方式怎么样?你喜欢吗?说说你的看法。
2、搜集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孔子》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2、懂得学习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悟孔子、老子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复习回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课文写了我过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
2、故事中最关键的'人物是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课文中还写到了另外一个人物老子,他给你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
三、深入研究孔子、老子的人物形象
1、是呀,那么在孔子拜师的整个过程中,孔子和老子是如何的谦虚有礼,都还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2、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⑴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⑵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3、学前指导。我们说一个人的品行往往从哪里可以看出来?(言谈举止)抓住人物的言行来研究人物的品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你可以研究孔子,,也可以研究老子,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一两个句子,认真地读一读,细细地体会体会。
4、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划出让你感动的一两个句子,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5、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问:你研究谁?你找到哪个句子来进行研究的?(根据学生回答,随机进行交流。)
研究孔子:
⑴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理解字面意思,问: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算知识渊博呢?现在字面上的意思懂了,那能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吗?自己先去试试?(生自己读)点名读。我好像听到他读的时候强调了几个词语,你听出来了吗?(点名评)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想读的站起来读。)
⑵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
①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听了你们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一幅画面?(点名说,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②你是从哪几个词感受到的?(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
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孔子赶路的艰难。(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⑶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⑸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这么长的一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觉得可以是哪个成语?)
⑹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小结谈话: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研究老子(那老子又是怎样一个人呢?你找到哪些句子进行研究的?)
⑴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⑵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教师小结:老子虽然不是课文的主角,但我们可以从孔子和老子的交往活动中感受到老子的博学多才和谦和大度,诲人不倦的高尚品行。
6、朗读感悟: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孔子、老子高尚的品行,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⑴学生自由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
⑵分角色朗读,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①出示孔子和老子两人的对话。(同桌互读、指读)读是读得很好,不过老师觉得如果能加上表情和动作会更好。你们认为呢?(试读、指读)有没有发现这中间藏了一个新的符号?他的作用同学们刚才都已经不知不觉地读出来了。你知道他的作用了吗?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②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看是不是这样的。(师生分角色读)
四、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正因为孔子和老子一个虚心求教,一个诲人不倦,都表现了高尚的品行,所以获得了人们的敬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齐读)
五、课后作业
下节课我们要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希望同学们课外收集、背诵孔子、老子的名言,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从多方面谈谈自己对孔子、老子的认识。
《孔子》教案9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①认识“兼、仆”等7个生字。会写“闻、尘”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这些词语: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风餐露宿毫无保留传授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总结
②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同座听。
③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①能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等14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③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①认读、书写生字。
同桌交流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小”字的写法。然后练习写生字。
②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孔子、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③引入:大家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朗读感悟
①生自由练读。
②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③师引读。
三、演读感悟
①分小组演一演。
②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先议论一下哪些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写完后适当展示、指导。
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引用孔子的名言)。
四、总结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孔子》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成语的意思,并任选两个成语造句。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提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
读中想像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领会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及浓浓的师生情。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孔子所说的那段意味深长的话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春游过吗?春游给你带来怎样的感觉?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跟随着我国古代圣人孔子一起去泗水河畔踏青,相信沿途中,你一定会饱览到很多如画的美景,聆听到圣人如诗般的教诲。
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游春》(板书课题)
简介孔子生平。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1.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2.请大家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4.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字和词语吗?
5.读了课文,你解开了哪些疑问?
三、自主学习,直击重点
一提到春游,我们肯定会兴奋不已,那孔子带着弟子们游赏完泗水河畔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兴奋、快乐等)
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看出来的`?(“竟情不自禁手舞足蹈起来”)
孔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快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作上批注。
四、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按照三个阶段来品读课文。
①初步性认识--弟子言志
A.孔子是听完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后,听着颜回的志向歌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的。那么,子路和颜回的志向分别是什么?
B.颜回的“志向歌”里会唱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合理想象将歌词补写出来。
C.孔子听了弟子们有福同享、不为自己表功的志向后能不高兴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子路和颜回为什么会有这样高尚的志向的?请大家认真研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
②深层次认识--师生悟理
A.子路和颜回之所以有这样高尚的志向,是因为他们听了孔子关于水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后,深受启发。孔子望着水说了怎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呢,把它画出来读一读。
B.学生质疑:为什么孔子最后说:“水是真君子啊!”
在孔子眼里,水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这实际上也是谁具有的特点?孔子和弟子们谈论水的目的是什么?
C.大家请看“善施教化”的后面有一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水的其它特点,也就是君子的其它特点。)谁能合理地补充一些其它的特点?(胸怀宽广、博学多才、孝亲敬长......)
D.孔子教育弟子们做人,却没有直接说教,而是用水来打比方,巧妙地暗示弟子,你觉得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E.孔子的确是一位充满智慧、和蔼可亲、对弟子循循善诱的好老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第八自然段,
在读中体会孔子的语气,语调以及语言中蕴含的深意。
③升华性认识--自然馈赠
A.孔子从泗水的绿波参悟出了做人的道理,说明了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那到底是什么帮助了孔子悟出这个深刻的道理?请大家再次研读课文,想一想答案。(绿如翡翠的泗河水,说得更准确些是大自然母亲的馈赠)
B.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出了泗水河畔美丽的春景,找出来,读一读。
C.赏析美景:
学生质疑:为什么称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讨论交流:这个句子写得很美,美在何处。读中想像,读中品味。
练习说话:仿照()是她()的()句式,展开想像,练习说话。
D.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指导背诵。
④小结:
阳春三月,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春意盎然,置身于大自然母亲宽广的怀抱中,怎能不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心旷神怡,神情愉悦;当孔子欣然地接受了大自然母亲的馈赠,从泗水的碧波中参悟出做人的道理时,他又怎能不心花怒放;当孔子听到子路和颜回的高尚志向后,看到自己的教育思想在弟子身上生根发芽时,教书育人的快乐充盈着他的整个心灵,他怎能不高兴得手舞足蹈呢?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当我们跟随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经历了一趟春光之旅,一趟精神之旅后,你有了哪些收获呢?
2.谈收获(可从词、句的积累,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式诸多方面来总结,着重于谈文章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词句:
如果积累的是自己喜欢的词语,则用这个词语造句;如果积累的是句子,则背诵这个句子。
4.课文结尾说:“泗水河畔的春意更浓了。”,春意为什么会变得更浓呢?你能回顾课文,说说你的理解吗?
(春光不变,但人欣赏春光的心情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心中的春景在变;春光不变,但春光中人的思想境界在变;春光不变,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变......)
六、自置作业,课外延伸
《孔子》教案1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掌握会认、会写的生字。
2、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勤奋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
1、录像(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以及其他课件。
2、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孔子拜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翻开课本66页,请大家一起把第五组的单元学习目标读一遍。想想看,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了吗?(生齐读单元导语)读完后,你们知道了它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吗?(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大思想家,了解神话故事……)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在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又是怎样体现的呢?现在让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古人。(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了解他的一件什么事呢?(生:孔子拜师。)(板书课题:孔子拜师)
3、相信大家都回家预习过了,你们知道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吗?(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介绍)
4、师概括介绍: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好词语,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出示课件。
生字(认读、扩词):
词语(多种形式的认读):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4名学生轮流读课文,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想想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都讲了些什么?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5、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呢?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6、再读课文,通过查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请教老师、同学等方式扫除自己在课文人物、字词理解方面的一些障碍。
(1)讲解:古人的名、字与号:中国古人的姓名比现代人要复杂一些,大体有姓、名、字、号四项。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筓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号,是有一定名望和文化的人,为表示自己的思想志趣而取的;古人在名、字、号的使用上,有一定原则和习俗。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字相称。
(2)重点词语:
风餐露宿: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师:老师刚才在听大家朗读的时候听到了这样几个词,大家体会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课件出示句子)
①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②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①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②多谢老师等候。
(老师讲解“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3、请书法好的学生到田字格内范写生字,注意生字的结构特点。“仆、授”等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4、学生写字并写词语。
四、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板书:17孔子拜师
孔子决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创始了儒家文化,开创了兴办私学的先河,以他对东方文化的卓越贡献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这里有一段关于孔子的录象,请看:(放录象)
2、此时,你的心中对孔子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生自由谈)
3、人们对孔子的感情和你们一样,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谁愿意读一读?大家一起读。
4、孔子和老子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学问深、品行高。课文在介绍他们的学问和品行时,更侧重于哪一方面呢?(品行高)
二、研读感悟
1、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课文的哪些词句能让你感受到他们品行的高尚?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全班交流,朗读感悟。(首先我们一起来谈谈孔子吧)
A、谈孔子。
(1)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呢?能从文中找到原因吗?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并且此时孔子多大了?(三十岁),到了成家立业的而立之年,远近闻名的孔子还背井离乡去追求学问,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吗?(谦虚好学、永不满足……)
能读出谦虚好学、永不满足的孔子的形象来吗?自己试一试——谁愿意带着自己的感受,表演读一次?——齐读
(2)孔子前往洛阳拜师,一路上容易吗?
课件出示句子。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悟出了什么?(求学的艰难,孔子拜师决心大、意志坚……)
你是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理解“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等词语。(课件变化,显示这几个关键词为红色)
(出示课件——中国地图上曲阜和洛阳的位置,在“上千里”上链接)理解上千里的路都是孔子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一步步、一天天走到洛阳的,深入理解孔子求学的艰辛。
谁能读出孔子求学的艰辛来?(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3)指导朗读,全班齐读。
①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写孔子的语句让你感动吗?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出示课件中的其他句子: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②学生找到哪一句,就练习朗读哪一句。
重点学习第3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一个成语怎么说?板书:学无止境
正因为学无止境,所以永不满足的孔子在已经成名的而立之年还要去拜师学习,其实学无止境是孔子拜师的真正原因。
③小结:从孔子决意拜师,到他见到老子后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认真地进行了朗读和感悟,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孔子呀?(谦虚好学、永不满足、尊敬老师、讲究礼仪……)板书:谦虚好学
B、谈老子。
(1)老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能结合文中写老子的有关句子谈谈吗?
课件出示句子:
“你就是仲尼呀,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2)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相机显示“迎候”“毫无保留”为红色字体(老子谦和大度、诲人不倦、关心晚辈、真诚无私……)板书:诲人不倦
(3)小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品行,才赢得了后人对他们的敬重。学到这,谁还想再来读读这句话?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指名读,齐读。
3、表演对话,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课文中的孔子拜师图)找到了课文中和这副图相关的段落和句子吗?同桌两人为一组,先准备准备,待会儿请两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表演。
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再次感悟孔子和老子的高尚品行。
三、拓展延伸,倡导经典。
1、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思想的名言,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收录在《论语》中,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其中的几句,先自己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一句?——齐读
(课件出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明智)也”
“学而不厌,诲(huì,教导)人不倦。”
2、今后希望同学们能去读读《论语》,在孔子的言论中更多的去感悟他的学问思想和高尚品行。
板书:
17孔子拜师(老子)
学无止境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孔子》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积累相关“如”“夫”“则”“尔”“方”“然”等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文知识
3、初步了解孔子。
教学重点: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教学过程:
一、查查(查缺漏)
检查《国学诵读》论语部分。
二、读读(读全文)
正音,全文诵读,培养语感。
1、字音:
俟,音 莫,音 甫,音 哂,音 相,音
铿,音 沂,音 喟,音 雩,音 冠,音
颡,音 皋陶 要,音 累累 殡,音
三、练练(练方法)
进行文言文的`翻译训练。黑板展示。呈现成果和问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教案13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谁呢?你们看。
2、播放有关孔子的图片,学生观看。
3、了解孔子。
师:书上的资料袋也有一些关于孔子的介绍,老师已布置你们预习了,谁能从这里找出一句话来评价孔子?
出示资料袋内容,生用一句话评价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们把这句话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揭题: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故事,更深入地来了解他。
板书:孔子拜师。生齐读课题。
2、正音:子是古代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要读第三声。跟老师读孔子。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板书。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待会儿我们就一边学,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学生提醒容易读错的字。
师: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准字音,你们在预习中觉得哪些字难读准,能给大家提个醒吗?
师补充:(佩服)
2、全班齐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师正音
师:你们读准了生字,还能把课文读通顺吗?
指名分段读课文。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1、师:我们已经把课文读通顺了。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解决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咱们读读第一自然段。
2、解决问题: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生: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渊博,所以才要去拜师。
师:渊博是什么意思?板书:渊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识还不够渊博呢?谁来说说,你从哪里读懂的?
和闻名意思相近的词有哪些呢?
3、小结:是啊,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却还要去拜师,他多么好学啊!
那他拜师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二自然段。
4、师:孔子要从曲阜到洛阳拜师,在当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容易吗?请你从这个自然段找出一句话。
5、交流句子,体会情感:
⑴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①师:我把这个句子改一改,你们觉得好不好?师出示第二句话,生对比句子。
l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l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②哪些词语写得具体、生动,给它们作上记号。
③交流词语,你从哪个带点的词体会到什么?
④a 、相距上千里说明路途遥远。(出示地图)讲解长度单位里:别看地图上好像不远,实际上孔子要走大约50万米。你们平时在操场上跑一圈两圈有什么感觉?孔子要走的路程相当于学校操场2500圈。
表示距离很远很远的还有哪些词:遥远、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
(师引读: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
c、填补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这么长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大风、大雨、下雪、寒冷、猛兽、饥饿)
是啊,他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但他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谁再来接着说。
⑤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说明孔子生活很艰苦。
⑥体会: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是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可以看出孔子求学的急切心情。
他是多么珍惜时间哪!
师:是啊,尽管山高路远,孔子坚持(指读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不管日晒,还是雨淋,孔子依然
哪怕再苦再累,孔子仍然
⑦终于说明他好不容易才走到了洛阳。
⑧想象情景:此时,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句式训练:孔子饿了就,累了就,不分,不停地赶路。
小结:是啊,怪不得孔子到洛阳见到老子的时候已经是风尘仆仆
⑨有感情朗读:孔子坚持不懈,终于走到了洛阳,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
4、那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怕困难)
5、他在洛阳见到了老子。他们见面时会是什么情景呢?找出他们的对话,用横线划出孔子的话,用波浪线划出老子的话。
6、你们找对了吗?(课件出示对话)孔子说的这一句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是怎么理解的?
概括为学无止境。正因为孔子知道学无止境,所以他还要去拜师。这个问题明白了吗?(擦去问号)
能不能联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还有谁也在不断地学习?
7、下面请你们找小伙伴分角色读读他们的对话。
8、指名分角色读。
这两个同桌读得很投入,请你们站起来大声读一读。
9、师生互换角色读:
师:我也想读一读,可以吗?我当孔子,谁愿意当我的老师?
10、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看出了孔子怎么样?(彬彬有礼)
11、学到这里,孔子一定还给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来读一读:
()的孔子
小结:孔子的这些品行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下节课我们再来了解:老子具备怎样的品行,值得孔子学习呢?
12、播放课件,学生观赏。
师:虽然孔子知识渊博,但他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追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把孔子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现在世界人民面前。
四、选做题
1、读一读孔子的名言。
2、摘抄课文中我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找小伙伴演一演孔子拜师的情景。
《孔子》教案14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四、学习本文言简意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方法阐明深刻道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掌握的文言词语:穷、过、患、兴、滥、诛,诸、也、其。
二、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
三、难点: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
[教学方法]
在学生反复诵读、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引导、点拨、提示。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时主要是朗读、翻译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一、导入。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论语》的选段,此外,大家还通过书刊、电视、网络等途径,对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有的同学还能背诵《论语》中的不少经典语句。首先,请同学们谈谈你所了解的孔子,还可以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学生发言。教师可让同学们放开讲,不必作过多评论。
教师归纳: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XX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他说得很多话,即使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也有很大的教化作用,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认真体会。
二、阅读理解。
在老师的指导下,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分别找不同同学将每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不准确的地方其他同学可以纠正,老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意义、用法。全文分为四节,每节有五段话。
1第一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
六十而耳顺:耳顺,指能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不逾矩:逾,超越;矩(jǔ),规矩。
朝闻道,夕死可也:朝(zhāo,不读cháo),早晨。
莫能兴:兴,起来。君子固穷:固,坚持,坚守;穷,困窘,走投无路。
2 第三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3 第四节要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意义和用法。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
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三、课文探究:
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大声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感悟。
第三节主要内容:
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这个道就是“仁”。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
正直宽容之心,就是忠恕之道。忠和恕是辩证的关系,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忠是对己,恕是对人。
2第二段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对“恕”作了具体阐释,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对孔子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它既是对“仁者”自身的约束,即要求一个人要有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同时也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则,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这一思想即使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对于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3第三段话
(“巧言、令色”),是从反面告诫(“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这实际上是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忠恕”的内涵。
4第四段话
(“人而无信”),是讲“信”的重要性。“信”是孔子道德范畴乃至中国传统道德范畴中的重要内容。“民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到了今天,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社会的稳定和谐,对外贸易与交流,诚实守信仍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5第五段话
(“以德报怨”),主张公正平等。孔子虽然主张“恕”,但绝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忍让,甚至委曲求全地“以德报怨”。他主张“以直报怨”就是坚持原则;他主张“以德报德”就是公平公正。这表明孔子在真理面前时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第四节主要内容: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对每段话的理解:
1第一段话
(“质胜文则野”)是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孔子认为君子要讲究仪表,但又不能过分修饰,要做到“文质彬彬”,即既朴实又有文采,达到内在美与外表美的高度统一。直到今天,这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2第二段话
(“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泰”与“骄”似乎只是一种表象的区别,但实际上是内在本质的不同。
“泰”,即平和、安适的样子,表明君子的旷达,虚怀若谷,胸有成竹;
“骄”是骄狂,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但其内心却很空洞,很虚弱。
所以,真正有知识、有内涵的人常常显得很平静,甚至“大智若愚”;而愈是表面张狂、骄纵的人,愈是无知浅薄的人。
3第三段话
(“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君子胸怀宽广,无所掩饰,不追求虚名富贵,因而是坦荡的,豁达的;小人总是考虑个人利益,患得患失,顾虑重重,言行不一,心胸狭隘,因而总是忧愁、悲观的。
4第四段话
(“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居处恭”,应当就是儒家提倡的“慎独”。君子即使在无人监督的独处情况下,也要谨受规矩,严格自律。
“执事敬”,是讲做事要认真,一丝不苟。
“与人忠”,是讲与人交往、共事的基本原则,要忠诚、守信。
“虽之夷狄,不可弃。”即使到了荒蛮之地,也绝不改变做人的准则。
“不可弃”三个字,表现出孔子对信念、对道德行为准则的坚定不移。
5第五段话
(“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三变”,表明孔子在弟子心目中的印象:他既是温和的,又是严肃的;他既充满情感,和蔼可亲,又严格要求,坚持原则。这是一个令人可亲可近,又令人敬畏的长者形象。
请同学们谈谈学习的体会和感悟(应让同学们畅所欲言,鼓励发表独到的有深度的见解,可就某段话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不要求全面)。
四、当堂练习:“之”的用法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
五、作业思考
同学们,在这短短的语录中你悟出人生的启示了吗?请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以“走近孔子”或“孔子我想对您说”为题,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孔子》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引领及史料的运用,能说出孔子的主要思想。
2.通过图片及史料结合的方式,营造时代环境,认识孔子思想含义。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先人的智慧,理解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境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的思想。
难点:“仁”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于丹在百家讲坛中讲《论语》的视频。提问学生:中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那么《论语》这部著作主要记载了谁的言论?他思想的主要内涵是什么?给当时带来了影响?由此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孔子的核心思想
教师出示《论语》及其《孟子》的相关史料,提问:结合孔子的言论和课本知识,说一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怎样理解其内涵?
学生回答: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
教师出示孔子关于政治思想的言论,提出问题:孔子在他的核心思想“仁”之下,提出了哪些政治思想?
学生回答:孔子强调“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师补充:孔子还希望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三)教育思想
教师继续提问:孔子不仅是思想家还是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过渡:孔子创立早期儒学后,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儒学思想家。那么,将儒学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人物是谁呢?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又是什么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儒学的发展。
(四)影响
教师展示史料,并提问:孔子的思想产生了哪些影响?请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进行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为政以德”“以礼治国”的政治思想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以仁、礼、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构成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除此之外,对后世的中国与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作业:儒学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分享。
【《孔子》教案】相关文章:
孔子拜师教案02-25
孔子游春的教学教案01-03
孔子学琴教案03-01
孔子拜师教案(精选10篇)01-14
孔子的语录02-28
孔子语录合集06-09
孔子经典语录12-30
关于孔子的语录12-06
小学作文:孔子11-14
孔子励志名言名句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