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蚕的一生科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变化特征。
2、感知丝制品的特征,了解丝绸是中国的发明。
活动准备:
1、在班级自然角饲养蚕,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蚕生长发育》课件及视频。
3、一起收集丝绸、棉麻制品。
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景
一团团丝绵遇见一团团棉花,高兴地大声招呼起来:“兄弟姐妹们,你们好!我们大家一定总算见面了,哈哈。”棉花说:“我们和你们可不是一家子啊!”丝绵说:“这怎么可能呢?”
1、比较棉花和丝绵外形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2、思考:它们是一家子吗?丝绵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棉花是生长在泥土里的,喝的是水,吃的是肥料,长出根、茎、叶后才会结出棉花。丝绵是由蚕吐出的丝组成的。
二、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及特征
1、边看课件边讨论:蚕是怎么一天一天长大的?我们饲养的蚕宝宝到哪里去了?(蚕宝宝变成白粉蝶飞了。)
2、观看蚕的`生长变化视频。
小结:原来蚕爸爸妈妈生下的卵长大变成蛹,再长大变化蚕,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茧而出变成蝶,蚕宝宝的一生变了5次模样。
三、听故事《丝绸》
在中国古代,人们都是用棉花纺纱织布走衣服。有一次,一个喜欢养蚕的中国皇后,一不小心把蚕茧掉进开心里,结果她发现这个蚕茧可以抽出很长的丝来。她就请人将蚕丝织布,纺丝成的布又轻有滑,就给它起个名字叫丝绸。丝绸是我们中国最早发明的,古代的中国人真聪明。
四、丝绸制品展览会
1、寻找丝制品,找找哪些是丝做的?
2、比较棉布与丝绸的区别。
3、归纳:丝绸特别轻、特别滑,颜色图案特别好看,所以穿在身上就特别舒服、漂亮。
活动延伸:
欣赏各种丝线绣的画、学学刺绣。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蚕宝宝长大及结茧的过程。
2.用语言、绘画等方式记录表达自己观察的过程。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蚕宝宝结茧的艰辛,萌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蚕宝宝生长过程的
PPT。
2.熟蚕的照片和图片,录像,纸和笔。
3.蚕茧几个。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经验。
提问:
最近,我们班来了许多小客人,它们是谁呢?那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图片:
这是小朋友画得蚕宝宝,它和你们讲得一样吗?
(1)现在的蚕宝宝还吃桑叶吗?不吃桑叶的蚕宝宝叫什么名字?
(2)蚕宝宝刚来时是什么样子?你们是怎样喂养的?
(3)从蚁蚕到熟蚕它们是怎样长大的?请你们边看录象边商量,请一个小朋友来记录蚁蚕到熟蚕的生长过程,3、幼儿分组画画。
4、蚕宝宝结茧。
(1)这些蚕宝宝长大后会干什么?它们是怎样结茧的?是不是这样呢?
(2)幼儿看录像。
提问:
蚕宝宝结茧要几天时间?当你看到蚕宝宝结茧这么辛苦,你们心里有什么想法?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学学看,学了以后感觉怎样?
5、蚕宝宝吐了丝,接了茧,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你们想知道吗?
6、出示茧。
(1)茧里面有什么呢?它和吐丝前的熟蚕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老师总结:蚕宝宝真了不起,它从小变成大,从大变成不一样的东西。那蚕蛹还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7、幼儿猜想。
小朋友猜了很多,蚕蛹到底会变吗?会变成什么?
活动延伸:关于蚕的一生还没有玩,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在科学区中观察蚕蛹变成了什么?蚕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这样他们对小蚕的一生就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认识。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喂养蚕宝宝并连续观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2、图片:蚕的一生。
3、幼儿记录单。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卵图片,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2、出示图片:蚕的一生,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1)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时时什么样子的?
(2)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爬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3)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蜕了几次皮?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图四一共生长了多少天?
(4)教师:它是怎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它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1)教师:蚕宝宝成为我们的朋友后,你为它做了那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2)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时,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当你看见蚕宝宝产的卵,有事怎样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有初步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对喂养活动感兴趣,体验收获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喂养蚕宝宝并连续观察、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2.图片:蚕的一生。
3.幼儿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出示蚕卵图片,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二、出示图片:蚕的.一生,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1.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时时什么样子的?
2.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爬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3.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蜕了几次皮?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图四一共生长了多少天?
4.教师:它是怎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它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1.教师:蚕宝宝成为我们的朋友后,你为它做了那些事情?你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2.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时,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当你看见蚕宝宝产的卵,有事怎样想的?
四、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通过谈话、讨论交流自己喂养蚕宝宝的经历及对其生长、活动过程的认识。
2、能够借助观察记录,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蚕宝宝的记录。
2、教学挂图:《蚕的一生》。
活动过程:
1、出示蚕宝宝产的卵,引发幼儿讨论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从哪里来的?
2、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蚕宝宝的生长变化。
教师:蚕宝宝刚孵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它吃什么?是怎样吃的?蚕宝宝是怎样移动的?它有多少条腿?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
教师:蚕宝宝长大后会怎样?蚕宝宝从孵出来到吐丝一共生长了多少天?它是怎么样吐丝的`?结的茧子是什么样子的?它在茧子里一共生活了多少天?最后他变成了什么?你还发现蚕宝宝有哪些有趣的事情?
3、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喂养经历,体验收获的快乐。
教师:蚕宝宝到我们班和我们做培养后,你为它做了什么?你是怎么样做得?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当你为它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当你看到蚕宝宝蚕卵时,你又是怎么想的?
4、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活动过程。
教师: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来表现蚕宝宝长大的过程,看哪组小朋友合作的好,表演的逼真。
请幼儿先商量,在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活动反思:
由于自身经验的不足,在课程审议时将这一活动安排在了还没有蚕宝宝饲养的季节。由于这次的活动安排的时间还不是蚕宝宝饲养的季节。所以没有蚕宝宝可以让小朋友饲养,因此对蚕宝宝的生长、活动等习性不熟悉。
农村本是家家户户都饲养蚕的,但是现在饲养蚕宝宝的家庭越来越少。所以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没有接触过蚕宝宝,对于蚕的生长过程一点都不了解。在出示蚕的生长过程图后,我先让孩子们猜蚕宝宝最初的样子,小朋友都猜错了。但是由于请小朋友自己自由的猜蚕的生长过程,小朋友对这个活动非常的感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回答问题。还会因为自己猜对蚕宝宝生长的一个环节而欢呼雀跃。孩子们对于蚕宝宝在生长过程中会蜕皮充满了好奇。这些都只能留待到养蚕的季节时再让孩子们进行观察。
主要采用了图片和教师讲解为主。如何让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主动、积极参与呢?我就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猜想先讨论、讲述。我再进行纠正、补充,这样不仅让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让对所学知识映像更深刻。
在以后课程审议的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意到季节性活动的时间安排。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蚕一生的主要成长阶段及其外形特征,知道蚕的食物是桑叶。
2、了解蚕的多种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3、激发幼儿对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课件、蚕宝宝生长过程图片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主题。
观看图片,提问:
1、小蝌蚪长大后,变成了什么?
2、你们觉得它们长的像吗?
3、有没有其他小动物也是这样,小时候一个样,长大后又是一个样?
二、幼儿欣赏图片、观察回答问题:
1、你们看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2、小时候像什么?长大后又变成了什么?
3、幼儿再次欣赏图片,教师讲解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三、蚕宝宝的'食物--桑叶
教师:你们知道蚕宝宝吃什么吗?是不是每种树叶都吃呢?蚕宝宝这也不吃,那也不吃,它到底要吃什么呢?(蚕宝宝是吃桑叶长大的)
四、蚕的作用大
1、蚕对我们的生活有用处吗?我们养它是做什么的呢?
2、幼儿欣赏图片
--蚕丝织物
3、小朋友们真能干,知道那么多。那蚕除了蚕丝有用,还有其他什么作用吗?(蚕的作用可大了,除了蚕丝可以做成舒适的衣服、被子之外,蚕蛹还是一种营养很丰富的食物呢)
五、幼儿操作,给蚕宝宝生长过程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六、教师布置任务,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季节刚好已经过了养蚕季节。正好是蚕宝宝结茧的时间,有几个孩子家里养了蚕宝宝。有许多孩子从来都没有接触到蚕,所以显得有些陌生。
在活动开始,先提问幼儿:蚕宝宝从哪里来?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自己家养蚕宝宝经验的幼儿很有发言权,蚕宝宝的仔是茧子中的蛾生出来的。于是我接着幼儿的答案出示了蚕的一生图片。原来是飞蛾产的卵就是蚕宝宝小时候的样子。过了几天小蚕宝宝就出生了。让幼儿了解蚕宝宝要休息的叫眠。这一天它不吃桑叶的还要换衣服,然后让幼儿了解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让幼儿了解蚕宝宝的外形特征这个环节就在VCD中完成,因为没有现成的蚕宝宝也没有一定的观察过程。这个活动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让幼儿实践饲养蚕宝宝,没有生活经验的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没有真正的感受。但在活动中孩子们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另外,通过看了录象,使他们对蚕宝宝的一生有了更深的了解,懂得了蚕宝宝是我们的好朋友。
【蚕的一生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蚕的一生作文02-11
蚕的一生作文15篇02-11
关于蚕的作文05-03
蚕小学作文10-05
观察蚕作文02-20
我最喜欢的蚕作文06-06
大班科学蚕的变化教案04-13
五一生活作文12-18
探究蚕碰水就会死的研究报告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