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3-10-28 10:22:00 教案 我要投稿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科学教案(通用7篇)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探索纸不同的折法与承受积木重量的关系。

  2.能主动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具:大记录表1份、书“纸”的不同折法

  2.学具:小记录表(一组一张)、人手一支笔

  3.学具:每组一筐积木

  4.学具:人手3张纸(半张a4纸一张第一次操作 一张第二次操作 一张第三次操作)

  活动过程:

  一、探索纸张站立的方法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纸,它们现在是平躺在这儿,我想要它们站起来,你们觉得可以吗?(停顿数秒,不用请幼儿回答)

  2.试一试

  师:好,请你们发挥你们的才智,动手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要求:老师已经把纸放在后面的桌子上,小朋友不用搬椅子轻轻的走过去,听到音乐响起,请你们回来坐好。(讲要求一定要慢)听清楚了吗?

  幼儿操作(保证2—3分钟的操作时间),教师观察引导(你真厉害让纸站起来,你是用什么方法呀?)(哇,你折一折让纸站起来了)(不是很稳,你还可以怎么样?)

  3.交流分享

  (放音乐)个别没回来的幼儿教师走过去轻轻提示。

  请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请在观察中发现稳稳站起来小朋友回答),教师出示记录表用简单的线条记录。

  师:你们让纸稳稳的站起来了吗?成功的'小朋友请举手?你用什么方法让它稳稳的站起来的?(教师提升概括:真厉害。你们看他是把纸怎么样啊?哦,折了一折(折了两/几折)/卷一卷让纸稳稳的站起来。这方法真不错,我要把它记下来。)还有跟他不一样的吗?(哦,他也是折了一折,不过他是这样放,像屋顶老师也把它记下来……)

  二、第二次操作,让纸张站稳

  师:还有小朋友没有举手,没关系老师重新给你们一张纸,再去试试好不好?成功的小朋友,可以在动动脑筋相处更多的方法。听到音乐怎么样?出发吧!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放音乐)请第二次有新方法的幼儿展示纸张站立的方法,教师继续完善记录表。

  二、探索纸张承载力的大小

  师:你们真厉害,用1.2.3.4……那么多种办法把它变成了一张神奇的纸,向人一样站了起来。老师还要告诉你们,这纸在你们的帮助下不仅能神奇的站,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要求:我给你们准备了积木,等一下请你们一块一块叠加把这里的每个方法都去试一试,看看它能承受几块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用投影仪示范:我们的第一种方法是什么?我们在表格这一栏下画上方法(表格中画一画)然后你们开始放积木,如果是4块就写4,那5块呢?

  2.试一试

  3.比一比

  (放音乐)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比较操作结果。

  师:你们把这里的方法都试过了吗?请你们仔细看看手中的纸,你们发现了上面秘密?追问:每个方面它的积木数量一样吗?

  小结:原来每张站立起来的纸折叠方法不一样,它的承载力也是怎么样啊?(不一样)

  三、延伸活动

  师:(出示一本书)我的手上出现了什么?神奇的纸还能托住一本书呢?我看到有小朋友露出惊讶的表情,有点不可思议。那我们回教室休息一下再来试一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大班科学活动:

  寻找声音

  设计意图: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

  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

  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

  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

  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

  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

  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

  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

  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和探索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通讯工具,感受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学习在常见的几种电话机上给亲人或同伴那拨打电话。了解110、119、120等紧急求助电话的号码和使用要求。

  3、学习自制小电话。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让幼儿回家问问家长最近是否受到过信,是谁寄来的,看看信是什么样的。

  教师准备一些自己最近收到的信。

  指导要点:

  谈话导入:

  爸爸妈妈最近是否收到过信,信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信能从遥远的地方送到我们手上?

  出示信封,引导幼儿观察信封的结构和书写规范。

  老师最近也收到几封信,咱们一起看看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都有什么?

  教师给每组分发两个信封,让幼儿观察信封。

  提问:能寄到我们手上的信封上有什么?—(如写好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贴有邮票、盖有邮戳,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讨论:

  这些信是怎样从其他人那儿寄到我们这儿的?

  为什么信封上除了要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还要写上寄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等?

  讨论和引发幼儿的寄新活动。

  最近小朋友们做了许多好看的.卡片,你们想把卡片寄给谁?如果要寄给他们,我们需要做什么?

  活动反思:

  《信的旅行》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题2的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1、了解一封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从而萌发出要尊重他们及其劳动的情感。2、学会正确地书写信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3、了解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养成自觉遵守通信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为了把课上好,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搜集有关的资料。我所做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的。要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信从寄到收的几个主要环节,体会邮政人员在其中付出的辛苦,单靠老师讲,学生的印象没那么深刻,因此,我就上网查阅了有关视频,课上播放给学生看。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让课堂效率更高。因为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要了解关于寄信的一般常识,我准备了相应的课件,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常识。并且学会如何写信,在实际的生活中懂得运用。通信中的一些规则大部分学生都是不清楚的,所以我就利用一些反面教材,事先吩咐班上的学生帮忙拍一段视频,让全班学生展开讨论,引导他们如何才能做到遵守通信规则。

  我所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层次清晰,学生容易接受。先是介绍信件的种类,接着教会学生如何填写信封,然后利用媒体介绍寄信的环节,最后让学生了解通信规则。我能创造性地处理和运用教材,充分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充分体现课程资源的综合性,课堂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价值导向正确,所以能达到本课程开设的目的,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日新月异,正确的观念能引领我们前进。现代教育理论为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学生能与老师互动起来, 课堂上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注意发展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和探索的良好习惯。如写信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小组交流使学生掌握。在学生动手写的过程中,基本上能正确书写。整个课堂学生比较活跃,学习兴趣浓厚,教学效果好,深受听课评课人的好评。

  我认为:如果有条件让学生对邮局分拣员的工作进行实地调查,学生对他们工作的辛苦体会更深,这是不足之处之一;还有在写信封前,老师没有强调信封上的字的大小,因而使学生在信封上的字写得太小,不够规范;另外,如果最后能以游戏的方式结束,加上编出一首儿歌:“小信封,大嘴巴,满满信纸里面装,贴邮票,去旅行,世界各地跑得快,邮筒里,停一停。邮局里面盖个章,邮递员按门铃,叮咚叮咚送到家。”课堂效果会更加好。以后课前要充分考虑课堂上学生易于发生的问题,考虑要细致,让课堂教学到达最佳效果。

  小百科:旅行,指远行;去外地办事或游览。去外地行走。不同于旅游。旅行和旅游的区别就在于:旅行是在观察身边的景色和事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相对于是指个人,是行走。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和特征,了解它们简单的保健、治病作用。(重点)

  2.观察并说出中草药的神奇,尝试根据药方简单配药、泡药、尝药。(难点)

  3.感受中草药的神奇以及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请家长与幼儿交流,了解有关常见中草药的知识。

  2.物质准备:视频“鹿茸救母”“神奇的中草药”“走进大药房”;课件“常见的中草药”“老中医互动”等;幼儿操作材料:杯子、勺子每人一份;常见的中草药菊花、枸杞、胖大海、炒山楂、莲子心、陈皮若干。

  活动过程

  观看“鹿茸救母”的视频,感受鹿茸的神奇,产生对中药的兴趣

  1.教师引出故事视频,幼儿观看并感受鹿茸的神奇作用。

  2.引导幼儿回忆“鹿茸救母”的故事,提问:故事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是什么治好了母亲的病?

  小结:青阳是一个孝顺的孩子,七彩鹿的鹿茸熬制的中药把母亲的病治好了,鹿茸真神奇。

  运用多种感官探究操作,认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及来源

  1.请幼儿运用看、捏、闻、尝等方法观察中草药,引导幼儿说出中草药的名称及外形、味道等特征。

  2.结合课件“常见的中草药”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讲述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草药的简单特征。提问:你发现了哪些中草药?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味道?

  小结:中草药中有红有绿;有的捏上去软软的,有的是硬硬的;味道有甜的也有酸的,有的闻起来还有清香味呢。

  3.出示课件“这些药材哪里来”,感受普通的植物经过加工能变成中草药的神奇性。提问:你发现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小结:生活中一些普普通通的植物的花、果实等,经过加工居然可以做成中药,真神奇。

  和“老中医”互动,知道中草药的保健、治病作用,并根据药方尝试配药、泡药、尝药,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1.请幼儿猜想并咨询“老中医”,结合课件介绍枸杞、胖大海等常见中草药的作用。

  2.幼儿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并猜想中草药搭配治病的作用,观看“药材搭配图”,知道药材相互搭配能治病的作用。

  小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配几副中药,就可以治好病,中草药真神奇。

  3.出示“老中医的药方”,引导幼儿看懂药方,尝试配药、泡药。

  要求:根据药方准确配药;泡药时,把握好水的位置;泡好后,仔细观察中草药在水里的变化。

  4.幼儿观察、品尝,相互交流中草药在水中的变化,了解中草药的保健作用。

  小结:有的中草药可以泡,是保健药,但有些中草药是不能随便泡的,更不能乱吃。

  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奇特的中草药,感受中草药的神奇,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神奇的中草药”,了解几种中草药的奇特之处。

  2.引导幼儿说出人参、蜈蚣、蝉衣等几种中草药在外形、毒性、蜕皮等方面的奇特。

  小结:中草药不仅有植物药、动物药,还有一些石头矿物也是珍贵的中草药,因为植物药最多,所以中药也叫中草药。

  视频演示“走进大药房”,进一步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1.观看视频“走进大药房”,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2.简单了解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进一步感受神奇的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

  活动评析

  中草药是我国医学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也是幼儿从小感受中华医药文化博大精深的好教材。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中草药,如喝过枸杞熬的粥、菊花茶、嗓子疼时喝过胖大海等;生病时,家长也经常带幼儿看中医,吃过中药,幼儿有一定的感性经验。《纲要》指出: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本活动能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运用视频,选取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幼儿感知观察、探索体验,从感兴趣的中草药入手,了解中草药的神奇,并通过视频拓展幼儿不常见的中草药,萌发对中草药的兴趣。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巧用多媒体,丰富幼儿对中草药的认知。视频、课件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视听兼备,能够吸引注意,浓缩了宽泛的知识,满足了幼儿兴趣广泛、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活动中首先以视频“鹿茸救母”的故事让幼儿感受中草药的神奇,引起幼儿对中草药的兴趣,增加教学吸引力;其二,课件“老中医答疑”,提高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其三,“常见中草药”和“药材搭配图”,向幼儿直观再现了中草药的作用,增强了教学环境的真实感;最后,以视频“神奇的中草药”将蝉蜕、蝎子、鹿茸等幼儿不常见的中草药引入活动中,拓展幼儿对中草药的认识,感受中草药的奇特。同时知道中草药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及矿物药等。

  2.实践体验,培养幼儿对中草药的观察和主动探究能力。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知识的产生有赖于儿童对材料的探索、操作和摆弄;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新经验的。为此,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主动探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菊花、枸杞、胖大海等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看、摸、捏、闻、尝,在探索中了解中草药的名称、特征和作用。幼儿因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让幼儿在“做中学”,因此,通过让幼儿看药方、配药、泡药、尝药等形式,引导幼儿观察中草药在水中变化的神奇,让幼儿在边做边玩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体验中感受中草药的保健作用,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能力。

  3.联系生活,感受中草药与人们健康生活的关系。来源于幼儿生活的内容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陈鹤琴指出“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会即课程”。因此我们在选取药材上,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构杞、菊花、胖大海等;在讲解治病的作用时,与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相结合,感受中草药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视频“走进大药房”拉近现实,多角度丰富幼儿已有认知,了解存药、抓药、配药、包药、熬药等情节,萌发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

  4.整合课程,融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于活动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由此,我们在引导幼儿对中草药的探究过程中,运用故事向幼儿渗透了爱的教育;在与老中医互动、幼儿自主配药活动中,渗透了健康教育经验;在整个活动中重视了幼儿探究过程中的自主表达。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欣赏秋天大树的美。

  2、指导幼儿学习用手掌印画,表现秋天美丽的树叶。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习手掌印画,培养幼儿美感创作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课前请家长配合带领幼儿去花园观察秋天大树的色彩变化及采集各种小树叶

  2、(物质准备)红、黄、橘黄、绿颜料,秋景图,绘有大树枝干的大张画纸、抹布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说说秋天的大树出示秋景图:秋天到了,天气变凉,小朋友有没有发现公园里的小树叶变成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颜色?(认识红色、橘黄色、黄色、绿色)

  二、出示老师制作的范画,引出这是手掌印画,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师:大树上的小树叶到了秋天就会离开妈妈像什么一样飘下来?(蝴蝶)怎么飞的?(幼儿学一学)飞到哪里睡觉去,但树妈妈会想念它们,让我们的小手做小树叶一起把大树妈妈打扮漂亮起来吧!

  三、讲解手指印画的方法,重点讲解两手都要抹上颜色,才能使“树叶”丰满。

  1、老师示范一遍2、让幼儿练习:请幼儿把手伸出来轻轻的放在颜料上蘸一下,然后在枝干上印一下,最后再用抹布擦干净。

  四、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和同伴要协调印画,并保持画面整洁。

  五、将作品粘贴在墙上,进行欣赏、评价。

  1、交流:你觉得哪片树叶漂亮?它是什么颜色的?

  2、分享快乐:用肢体动作扮演小树叶一起随音乐跳舞。

  活动分析:

  该老师在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小的年龄特点创设一些情境问题,促使幼儿在观察中理解、表达,欣赏秋天大树的美,在理解表达中尝试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时时以优美的.语句去调动幼儿的兴趣,但要注意还要随机归纳幼儿的语言,帮助幼儿提升经验,幼儿正是在这一自然的过程中感受“秋天”的美,习得用手掌印画的技能,突出情趣、体验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圈魔术的秘密,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2、感受魔术带来的乐趣,并激发再次探究的欲望。

  设计思路:

  幼儿对一些神奇的事总是充满了好奇,就像是魔术表演,总能引起幼儿的阵阵惊叹声,也总能引发幼儿的共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是以魔术为载体,让幼儿体验魔术的.乐趣,引发幼儿对魔术材料的观察和对事物细微变化的敏感度。活动通过教师的示范、幼儿尝试、讨论、观看多媒体等方式,让幼儿大胆表达魔术中的细微变化,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纸圈、纸条、剪刀、PPT、纸兔子

  活动重点:学会纸圈魔术

  活动难点:发现纸圈魔术的秘密

  活动预设流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都看过魔术表演吗?在哪里看的?是谁表演的?

  2、今天姚老师也要来表演魔术,想看吗?

  二、纸圈魔术

  1、观看魔术,比较异同。

  a、教师表演魔术并提问。

  ——猜猜看结果会是怎样的?

  b、幼儿尝试。

  ——怎么会变成一个大圈的?你们来变变看。

  c、比较发现异同并讨论。

  ——你发现的纸圈秘密是什么?

  2、幼儿再次尝试。

  a、 观看PPT。

  b、 幼儿变魔术。

  3、观看新魔术,大胆尝试。

  a、观看魔术,发现纸圈的秘密。

  ——你发现了纸圈的秘密是什么?

  b、个别幼儿尝试。

  c、集体尝试变魔术。

  三、设疑延伸

  1、教师表演更高级的魔术。

  价值分析:

  通过谈话将幼儿吸引到今天的主题中。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在不断的尝试操作中逐渐发现纸圈魔术的秘密。

  通过观看兔子魔术进一步激发幼儿对魔术的兴趣。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2、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塑料尺子、人形纸片、碎纸屑、毛线、竹筷、铅笔、塑料梳子、绸布、海棉、泡沫、铁钉、记录卡。

  三、重难点分析:

  重点:感知物体摩擦后产生的静电现象。

  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认真验证。

  四、活动过程:

  (一)魔术《纸娃娃站起来》

  1、出示人形纸片,教师拿起塑料尺子悄悄在身后与绸布摩擦,并对幼儿说:"老师会变魔术,能用一把尺子就让纸娃娃站起来"。

  2、教师示范。

  3、幼儿动手操作并说一说自己是否成功。

  (二)初步感知静电现象

  1、教师再次演示魔术,幼儿仔细观察并说一说教师做了什么动作。"现在老师再把这个小魔术做一遍,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2、幼儿动手尝试,与同伴交流自己是否成功。教师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摩擦力度。

  3、幼儿谈一谈自己的成功经验(怎样摩擦,力度多少)

  4、教师简单小结:因为尺子和衣服经过摩擦它们产生了静电,静电将纸娃娃吸了起来。

  (三)大胆猜想

  1、出示丰富的操作材料,请幼儿大胆猜想哪些物品摩擦后会起静电。

  2、幼儿先自己猜想,再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启发幼儿发散思维。

  (四)尝试操作

  1、幼儿动手操作,把竹筷、铅笔、塑料尺、铁钉分别和绸布摩擦,然后吸桌面上的泡沫、碎毛线、碎纸屑,验证猜想结果。

  2、个别幼儿说一说猜想与操作的不同,并进行示范操作。

  (五)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启发幼儿说出生活中见到的各种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飘起来;穿化纤衣服脱时会有声音,黑暗中会发现小火花;天气干燥时,长时间走路,由于摩擦会产生静电,衣服会和身体粘在一起;有时人与人在接触的刹那会被对方电到等等。

  (六)游戏《头发飞起来》

  1、教师示范游戏,将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2、幼儿互相结对做摩擦游戏,先让每个男孩和女孩对应。然后女孩和女孩之间互相游戏,并请操作好的幼儿到前边演示。经过演示,看谁先把对方的'头发摩擦飞起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的特点,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和材料,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学习的环境,让幼儿与各种材料进行互动,从而感知滚动的科学现象,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力、动手能力、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目标达成度极高。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7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7-20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18

科学教案大班实用02-28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9-16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09-1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04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11

(经典)大班科学教案08-25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