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3-11-13 09:24:32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10篇(必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10篇(必备)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路

  中班的孩子有些事情已经可以自理,但经过观察和调查发现有些孩子在家吃饭穿衣还是要依靠父母。为了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设计了此节课。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3、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活动重难点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2、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活动准备:故事、衣服、音乐

  五、活动进程

  1、讲述故事〈〈谁真的长大了〉〉引出课题故事大概,讲述一对双胞胎姐妹好多地方都一样,就是一个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个却依靠父母。。。。。。

  2、设计提问(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1)故事中的两个小朋友谁真的长大了。

  (2)为什没说某某长大了?

  (3)教师小结:某某长大了他能自己穿鞋子,自己穿衣服、吃饭3、谈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自己是不是长大了。(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穿衣大赛。(体验自我服务的乐趣)5、教师小结。

  六.活动反思:

  本节课目标基本达到了,通过此节课孩子们懂得了张大了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五各环节穿衣大赛有些单调,准备应再丰富一些。

中班教案 篇2

  中班数学:排序(加组合)

  工作准备:彩色圆柱四盒

  直接目的:

  1、培养幼儿通过视觉正确地辨别大小的能力,具有不同的颜色和立体空间的感受

  2、通过观察能确认相同的面积及高度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间接目的:

  1、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及手臂肌肉的控制力

  2、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及注意力

  3、学习正确的比较方法。

  适合年龄:3——5岁

  操作过程:

  1、介绍教具。铺毯请教具。

  2、展示蓝色圆柱体,同其它圆柱体。

  3、取出黄色圆柱体,请幼儿把高度相同的.放到一起,并列摆放。

  4、取出绿色、红色圆柱体,将绿色圆柱体按照由粗到细,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把红色圆柱体和绿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再把黄色圆柱体和红色圆柱体粗细一样的摞到一起。

  5、看三种颜色的圆柱体是不是一样粗的摞到了一起?

  6、把四种彩色圆柱体摆成十字花,高的粗的摆到中间,说规律。

  7、收时从最近的开始。

  活动延伸:和插座圆柱体一起操作,进行配对练习

  吸引力:色彩和大小、粗细、高低的不同

  错误订正:用视觉和触觉去订正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2、通过观察PPT课件和讨论,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知道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会保护青蛙。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小蝌蚪生长变化PPT;

  3、白纸、勾线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听——走起路来蹦蹦跳,唱起歌来呱呱挂,若要问它吃什么?专吃害虫保庄稼”

  2、幼儿猜测。

  二、PPT展示蝌蚪与青蛙,初步认识蝌蚪和青蛙的外形和生活习性。

  1、教师提问:它们是谁?小蝌蚪长什么样?青蛙长什么样?

  (1)幼儿自由讲述。

  (2)个别幼儿分别讲述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

  (3)教师和幼儿一起讲述小蝌蚪和青蛙的`外形。

  2、追问:“那你们知道小蝌蚪和青蛙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

  (1)幼儿结伴交流。

  (2)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见解。

  (3)教师简单小结。重点讲青蛙的生活习性(青蛙可以生活在水里,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是水陆两栖动物;青蛙喜欢捕捉蚊子、苍蝇、蜗牛和田野里的许多害虫吃)

  三、继续展示PPT课件,通过观察和讨论,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1、展示青蛙生长过程,幼儿讨论交流“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蛙的?” 幼儿两两结伴讨论交流“小蝌蚪是怎样慢慢变成小青蛙的?”

  2、个别幼儿讲述。

  3、师幼一起边看PPT,边讲述青蛙完整的演变过程——青蛙妈妈产的卵→小蝌蚪→长出两条后退→长出两条前腿→褪掉尾巴变成小青蛙。

  4、朗诵青蛙歌。

  小青蛙

  小青蛙,阔嘴巴,

  大眼睛,穿绿褂。

  蹦蹦跳,叫呱呱,吃害虫,保庄稼。

  5、教育幼儿要爱护小青蛙。

  (它是捉害虫的能手,庄稼的好朋友,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益的,所以要爱护它、保护它)

  四、幼儿用书,自由讲述青蛙的生长过程。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 学习制作与投射纸飞机。

  2、 比较与学习纸飞机的不同折法。

  活动准备:

  “玩具卡”《纸飞机》

  彩色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清幽而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用彩色纸折纸飞机

  二、 请幼儿试射自己折的飞机,然后说一说

  ——你的纸飞机飞得远吗?

  ——为什么你的.飞机可以飞得远呢?你的折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这是老师折的纸飞机,你们看看它飞得远吗?

  ——为什么老师的纸飞机飞得远呢?请你们看看老师是怎么折的。

  三、 鼓励幼儿尝试做不同的纸飞机,如将翅膀卷起来或飞机翅膀上剪几个洞,看看哪一种飞机飞得远、飞得快。

  四、 将飞得最快的飞机类型贴在展示区,请幼儿继续发明不同类型的飞机。

  五、 带领幼儿用幼儿用书中的玩具卡制作纸飞机。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思考,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要求,发展幼儿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各类数字卡装扮的数字园,固定1.4米高的绳索,以山坡(上、下)、小河、雷区,电的标志图分放在绳索下的场地上。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小脚累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脚走跑、腿弯、屈膝、手动、腰弯、臀扭等)

  师生共同:身体真灵巧,脚能走,腰能弯,手能撑……

  二、探索活动

  1.教师:“我们的身体各部分可以做很多动作,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动作使身体移动。”(幼儿迅即走或跑)

  2.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脚,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脚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还可以用什么部位移动身体,比比谁的办法多。”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

  3.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脚不沾地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手膝着地挪动、手膝爬、同伴扶助倒立走等。

  4.游戏:奇妙的数字园

  ①师:“有一个奇妙的园子里,挂满了各种数字,水果、动物,它们上面都有可爱的数字娃娃,想去奇妙的数字园看一看吗?用什么方法上路呢?”

  ②师生讨论去数字园的方法:上山乘揽车(坐后撑),下山滑滑梯(横躺滚),过河海豚游(鱼跃式),经过地雷区翻个跟头向前走,经过电小心触电(匍匐前进)。教师与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合作,协助其到达目的地。

  三、放松活动

  1.师:“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吧?”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

  2.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3.:“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活动室。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以看、摸一摸,因为他们缺少生活经验,所以不能很好的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遇到突发事件时不知如何处理,为保证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特设了本节课,让孩子们通过对安全标志的认识,了解安全标志的'意义,从而提高安全意识,进一步培养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标志,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知道要留心观察生活中的标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中安全标志的含义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运用安全标志

  活动准备

  1、教学活动课件,安全挂图

  2、每幼儿一份安全标志图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结合教学挂图讲述故事

  2、在图中有很多标志,你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标志吗?

  二、会说话的标志

  1、教师出示六个标志(当心触电、当心夹手、禁止攀登、禁止倚靠、紧张烟火、安全出口)请幼儿猜猜分别是什么含义

  问题:你们见过它们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提示:有些图形比较形象,幼儿容易猜出其含义,有些比较抽象,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3、介绍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三、小小标志大用处

  1、请幼儿拿出活动材料,讲述图中的场景并动手操作

  问题:图片里的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需要哪些小标志的帮助呢?请你把对应的标志贴在图片旁边的方框里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些小小的标志,可别小看了这些标志,通过它们我们就能够避开危险,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讲给爸爸妈 妈听

  2、将安全标志挂在班级适当的位置,便于幼儿巩固知识

  3、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注意观察周围其他标志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并了解其含义和作用,培养了安全意识。在活动开始时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主题,幼儿很感兴趣,本节课所认识的标志都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所以在活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几乎都能很好的找出相应的标志。在活动结束时,我让幼儿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讲给爸爸妈 妈听,从而加深学习印象,巩固了学习知识。

中班教案 篇7

  一、主题说明:

  天气渐冷,小朋友都穿上了薄棉衣,款式新颖、色彩绚烂的小棉衣,有的做成了动物样子,有的是裙摆式的,有的是腰带式的,还有的是唐装,入园后,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纷纷炫耀着自己的新衣服:“看,我的衣服上有个小熊头。”、“我的衣服上有绒毛毛的”、“我的衣服是古时候的人穿的。”……不知谁插了一句:“看,我衣服上有象月亮一样的纽扣呢,你们有吗?”一时间,小朋友纷纷在寻找自己衣服上的纽扣了。须李龙说:“看,我纽扣是小熊头。”郁重天说:“我的是小鸭子纽扣。”陈欣瑜说:“我的纽扣象牛角,一头尖,一头大的。”……孩子们的畅谈引起了我的注意:既然孩子们那么感兴趣,何不组织一次“各种各样的纽扣”的活动,让孩子们去发现纽扣的秘密,既有利于相关经验的积累,又能萌发幼儿关注身边事物的兴趣,一个有关纽扣的主题活动开始了。

  二、主题的价值

  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收集各种纽扣,观察纽扣,从而逐步获得纽扣的有关知识。形态万千、颜色各异的纽扣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和热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通过“扣子变魔术”、“扣子印画”、“设计扣子”,幼儿由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扣子艺术品”大拍卖,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大胆地表现,语言表达能力和表现力都得到了提高,扣子艺术品被家长的认可,更让幼儿体验到了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通过活动,孩子们认识了各种不同的扣子,知道了其名称和作用,同时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主题的教育内容,以孩子的关注点为教育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注重幼儿活动生活化,加强了活动中的情感体验。

  三、主题网络图

  几何形状 物象形状 展示台

  组成部分:洞眼 扣身 类型

  参观纽扣商店

  材料:金属 塑料 布 木头

  用途:装饰 连接

  我设计的扣子 泥塑 绘画 布制

  四、教学活动计划表

  第一周参观纽扣商店通过参观,了解纽扣的多样性

  谈话:我看到的扣子1、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2、能够关注周围事物,发展观察力。

  科学:感知扣子初步感知扣子的特点,了解扣子的用途。

  第二周数学:看数学送扣子感知7以内数量,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美术:扣子印画

  1、引导幼儿运用多种颜色进行纽扣印画,体验色彩美。

  2、根据纽扣印画的形状,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进行添画。

  音乐:扣子歌启发幼儿根据音乐旋律及纽扣特点,创编相应的歌词,体验合作创编的乐趣。

  第三周科学:扣子找家

  1、观察各种纽扣,感知他们的不同质地。

  2、初步学习按材料进行分类。

  美术:扣子拼贴画在感知纽扣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运用拼贴等技能大胆表现,体验创作的乐趣。

  我设计的扣子引导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设计自己喜欢的纽扣,培养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动手能力。

  纽扣艺术品大拍卖

  1、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

  2、体验创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五、日常工作提示:

  1、环境创设:收集各类纽扣开设“纽扣展示台”。

  布置“我设计的扣子”墙饰、“纽扣艺术品”大拍卖。

  2、活动区域:美工区

  (1)泥工:各种各样的扣子

  (2)绉纸制作:盘扣

  (3)绘画:未来的纽扣

  语言区(1)拼拼讲讲:有趣的扣子

  (2)扣子图片:讲述自己喜欢的扣子

  益智区

  (1)扣子分类:根据颜色、形状、大小等把扣子分一分。

  (2)看数字送扣子:学会正确点数6以内的数。

  (3)扣子排队:学习有规律地排序。

  生活区

  (1)扣纽扣

  (2)手工制作“布扣子”

  3、家园共育:

  (1)请家长帮助孩子一起收集纽扣,与孩子讨论纽扣的颜色和材料等。

  (2)请家长与孩子对纽扣进行分类。

  (3)“纽扣艺术品”大卖场,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标上价格,布置在展板上,请家长来园自愿购买。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小蚂蚁赶路》。

  2.懂得帮助别人能给他人带去温暖和欢乐。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欣赏故事《小蚂蚁赶路》。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猜测故事内容。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2.分段理解故事内容。

  蒲公英(大石头、花生壳、鹅先生)是怎么帮助小蚂蚁的?

  3.讨论故事内容。

  小蚂蚁遇到下雨,都有谁帮助了他?

  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吗?为什么?

  如果遇到下雨,你会怎样帮助身边的人?为什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帮助别人能给别人带去温暖和快乐。

  4.说说自己怎样帮助别人。

  说说自己最想帮助谁?为什么?

  用角色表演的形式将自己帮助别人的计划表现出来。

  故事:《小蚂蚁赶路》

  小蚂蚁在野地里赶路。

  不知什么时候,天黑了下来。伴着闪电,隆隆的雷声震碎了满天乌云,雨点噼噼啪啪的落了下来。

  蒲公英摇着翠绿的叶子,朝小蚂蚁喊道:"你快钻到我的叶子下避避雨吧!"小蚂蚁感激地对蒲公英说:"谢谢!"便转过身,钻到了蒲公英的叶片下。

  雨越下越大,离蒲公英不远处有一块大石头,他对小蚂蚁说:"雨水马上会将你冲走的,快爬到我的身上来吧!""谢谢你!"大石头的话让小蚂蚁赶到心里热乎乎的。他匆匆地向大石头爬去。不多会儿,雨水便淹没了地上的花花草草……雨还在不停地下着,眼瞅着就要漫过大石头了。小蚂蚁吓哭了,唉,要是周围有棵大树多好啊!

  "小蚂蚁弟弟,你别哭。"一个花生壳儿飘过来,"快爬到我的壳儿里来吧!""谢谢你!"小蚂蚁擦着眼泪,爬进了花生壳儿里。

  花生壳儿在水面上一摇一晃地漂着,小蚂蚁就像坐在小船里一样……花生壳儿漂到了河边,恰巧与鹅先生相遇了。鹅先生见小蚂蚁在花生壳儿里冷得缩成了一团儿,便说:"快钻进我的羽毛里,我送你回家!""谢……谢谢……"小蚂蚁不知是冻的,还是激动的`,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钻进鹅先生那白白的羽毛里,觉得浑身暖暖的。小蚂蚁想,自己一路上遇到了多少热心的朋友啊!要不是他们,自己就别想见到家里的亲人了……

  活动反思:

  语言活动不是我擅长的领域,特别是有故事表演的环节,但我特别想尝试一下。在活动前我也做了很多的准备,但对表演这个环节心里还是没有底。活动执教下来,我感觉用图片和ppt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孩子活动的兴趣,开放的提问使幼儿去大胆的想象,对于幼儿的回答能进行归纳和提升。我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故事表演的环节,虽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很高,都要举手参加表演,但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经验,而且在第一教时要求中班孩子当场进行表演也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导致老师一个人忙着唱独角戏的场面,这也说明老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估计不够,如果将环节设计为由大班幼儿来分角色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一点。

中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橘皮、纸等材料制作花朵,发展剪、撕、贴等手工技能。

  2、能发现不同花朵的特征,发展比较性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提前摆放菊花、一串红、鸡冠花供幼儿欣赏。

  2、橘皮、毛线、皱纹纸、卡纸,剪刀,胶棒,已经画好枝叶的画纸等。

  3、教师事先做好的一幅花朵。

  活动过程:

  1、观察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秋季开放的花。

  (1)请幼儿仔细观察活动室里摆放的菊花、一串红、鸡冠花,说说它们的颜色与形状有什么不同之处。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并分辨三种花的主要特征,正确说出三种花的名称,像鸡冠的'是鸡冠花,像糖葫芦一串串红红的是一串红,有很多花瓣并且花瓣卷卷的像人的卷发的是菊花。

  (3)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引发幼儿制作花朵的兴趣,了解做花的基本材料和方法。

  (1)教师出示事先做好的花朵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观察教师做好的花朵,说一说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请幼儿猜想教师的制作方法。

  (2)请幼儿说一说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花朵。

  (3)教师出示各种材料(橘皮、皱纹纸、毛线、卡纸等),和幼儿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如何制作等。如皱纹纸可以做花的茎和叶子,可以用撕、剪、扭、画等方法改变皱纹纸。毛线做成各种花朵,主要采用粘贴和缠绕等方法。

  3、教师示范用橘皮制作菊花。

  (1)将橘皮的蒂部作为花心,用剪刀将橘子皮由外向蒂部剪成条状,涂上胶水,贴到已画好的枝叶上方。

  (2)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剪刀。

  (3)粘贴时要注意花瓣的错落有致。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

  (1)橘皮制作菊花;

  (2)毛线制作花朵;

  (3)各种纸制作花朵。

  5、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各种注意事项。

  6、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欣赏。

中班教案 篇10

  主题目标

  1、让幼儿从各种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和富饶,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激发幼儿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主题内容分析

  山东省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古迹众多,山川风光秀丽,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自豪感,本主题从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家乡的文化三个三面展开活动,让幼儿子观看资料、动手制作、实践活动及说唱表演等探索活动中感受家乡的美丽。另外,我们还会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自己家乡的特点,生成更多新的活动。

  游孔庙、孔府、孔林

  活动目标

  1、知道孔庙、孔府、孔林是山东著名的`景区。

  2、能运用图形进行粘贴,初步感知古代建筑的特点。

  活动准备

  1、孔庙、孔府、孔林的建筑图片货录像资料和孔子的资料。

  2、胶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3、《幼儿用书4》

  活动过程

  一、讲解有关孔子的故事,初步了解孔子

  1、观看图片

  介绍孔子,了解孔子的故事。

  2、了解孔庙、孔府、孔林的建筑特点

  二、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出式大成殿的图片,知道它是孔庙的核心建筑

  2、讨论: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建筑?

  和现在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屋檐上翘,如同飞鸟展翅……)

  3、观察大成殿,了解器重檐结构,观察正面有十根石柱上雕刻有祥云和龙的图案。

  三、粘帖

  1、观察材料,让幼儿尝试用红色梯形纸和长方形摆、贴、粘出大殿的基本形状。

  2、添画:雕刻的花纹。

  3、展示、欣赏。儿童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中班教案09-03

中班教案[精选]10-26

中班教案[经典]11-04

(经典)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经典)11-03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08

[精选]中班教案07-30

[经典]中班教案08-04

中班教案(精选)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