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
一、知道一年有四季。并知道现在的季节。
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四个)是哪四个季节呢?(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是四季妈妈的四个孩子,它们喜欢一个一个出来玩。你知道现在谁在出来玩吗?(秋天)
分析:根据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幼儿巩固一年有哪四个季节,并能准确地说出现在是秋天。
二、描述秋季的特征,提升对秋天的认识
1、小朋友知道现在是秋天,那你最想说说秋天的什么给大家听呢?(请幼儿用:秋天怎样怎样来说一说。)幼儿讲述。
2、宝贝们说了这么多秋天的景色!现在我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出示PPT)
秋天开的花
刚才小朋友说了秋天菊花开了,瞧,还有很多花在秋天也开了呢!
教师小结:哇!秋天很多花都谢了,可是菊花、桂花还在开放,它们使秋天变得更美丽。
这是老师找到的,还有许多花呢,我们回去问问爸爸妈妈好吗?
秋天的田野
刚才去看了美丽的花,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秋天的田野里看看那儿有些啥呢?(幼儿欣赏PPT)
教师小结:秋天,是一个成熟的季节,庄稼地里的稻子都弯下了腰,棉花白了,高粱红了,农民伯伯都在忙着收割粮食。
秋天的果园
我们再去秋天的果园瞧瞧有哪些果子成熟了?
教师小结:秋天,果园里的苹果、橘子、葡萄都成熟了。
秋天的动物
秋天天气凉了,你们知道动物们在干什么呢?
燕子、大雁往南飞,到南方去过冬,蚂蚁青蛙准备过冬的粮食。
教师小结秋天的这些特征:
看了这么多秋天的景色,你能用一个好听的词语来说说秋天是一个什么季节吗?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个瓜果飘香鸡季节。秋天是个小动物们准备过冬的季节、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秋天是个成熟的季节、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
分析:活动以“说说秋天”为线索,以开放性提问为中介,帮助幼儿认识秋天的一般特征,诱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求异,一起探究秋天的秘密,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秋天的基础知识,同时利用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秋天的特征。教师及时的小结可以帮助幼儿的加深对秋天特征的印象。同时通过小结充分发挥幼儿的思维,用语言表达出秋天是美丽的,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知道一年四季是轮回的。
现在是秋天,那秋天过去了,是什么季节呢?(冬天)冬天过去了,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过去了是什么呢(夏天),夏天过去了,又是什么季节(秋天),你们发现了什么?(出示PPT。
分析: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己发现问题,知道一年四季是缺一不可的。
四、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刚才我们说了美丽的秋天,其他的三个季节也是很美的,你想说说哪个季节给大家听呢?
幼儿讲述三个季节中的不同景色。
分析:积极探索大自然,比较秋天与其他季节的不同景象,给幼儿充分想说的机会,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语言较准确地表述出自己的探索结果
五、同一种东西四季不同的变化
一年有了四季,景色很美,我们还有吃不完的粮食,你知道这些粮食是从哪来的呢?农民伯伯是什么时候种粮食的?(出示PPT)
你还想不想知道果园里的苹果在一年四季是怎么样的吗?(出示PPT)
春天果树开花,夏天结果、秋天苹果成熟了,冬天农民伯伯要给这些果树修一修,让苹果树在明年接出更多的苹果。
分析:以同一种东西在四季里不同的'生长过程,提升幼儿的经验,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再次感受一年四季交替变化的顺序。
六、小结: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秘密。春天柳树发芽了、花儿开放了、人们开始播种了,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树叶茂盛,我们可以去捉知了、游泳,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雪花飘飘,是一个寒冷的季节。这四个季节还有很多的秘密,回家让爸爸妈妈帮你在书本里,电视里,电脑里一起去找找好吗?
分析:拓展幼儿思维让幼儿带着问题回家继续去寻找有关四季的秘密,丰富幼儿的知识。
反思:活动过程中,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方面的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一些情况,这也是我们应预见并考虑到的。比如,对不同孩子的情绪、情感的体验可能没有及时地给予关注,使一些孩子的能力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表现。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幼儿的语言表达还不够完整等等。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多用激励性语言,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关注不同层次孩子的发展水平,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满足与成功。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2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在家里已经能够独立做许多事情,家里的一些家用电器他们也开始使用了,如打开饮水机的开关、拿放冰箱里的物品、开空调、开卫生间的取暖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家长也开始让幼儿在安全情况下使用一部分家用电器。我们在带领幼儿参观商厦是,孩子们对家用电器非常感兴趣,他们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还相互交流着电器名称,遇到和自己家里一样电器是他们会兴奋的欢呼起来,于是我们的活动开始……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认识各种家用电器的名称,感受家用电器在人们生活中的用处。
2、对生活中的家用电器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幼儿观过商厦里的电器专柜,并实地进行观察、记录、询问。
2、家用电器的录像。
3、幼儿在家里寻找各种家用电器,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一、了解家用电器的概念。
1、老师使用吹风机:“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它通过使用什么才工作的?
(知道吹风机是通过使用电才开始工作的)
2、老师小结:我们家里使用的一些能够方便我们生活、使用电的机器,我们称他们家用电器。
二、介绍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你们家里面有哪些家用电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2、幼儿介绍自己在家里寻找到的各种家用电器。
3、数数自己家里有几样家用电器,比一比谁家的家用电器多。
4、老师小结:我们每家都有很多家用电器,这些不同的家用电器也有些什么用处呢?
三、交流各种家用电器的用处。
播放家用电器的录像,边看边讨论。(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空调、浴霸、电饭锅、抽油烟机、轧汁机、吸尘器、电熨斗等等)
1、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
2、它们的形状、颜色一样吗?为什么要不一样?(满足人们不同的喜好)
3、随机提问: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还有什么意见?
4、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5、老师小结:家用电器用处可真大,它们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
四、使用家用电器要注意安全。
1、教师导入:家用电器使用时需要通电,所以使用时要注意安全!
2、讨论:使用家用电器是有哪些危险,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五、联系生活安置各种家用电器。
1、老师导入:施老师要搬新家了,你帮我一起购买家用电器!
2、参观老师家有哪些房间?(厨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
3、幼儿分组讨论,以图画的形式画出家用电器,然后安置在老师的新房里。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3
活动背景:
在一次日常的班级积木消毒时,孩子们发现了浸泡在水里的许多积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们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样的积木为什么有的是浮起来的?有的却是沉下去的?围绕着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沉与浮》的探索材料。
活动描述
片段一:沉浮实验开始了
我先让孩子一起猜测什么东西可能会浮起来、哪些可能会沉下去。孩子们信心满满的表示,大的重的会沉下去,小的轻的会浮起来。我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收集实验材料。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针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经验上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幼儿从关注物体的外形到关注物体的材质。我提供了几个不同功用的脸盆(一个放浮起来的物品、一个放沉下去的物品、一个放水)和记录表,就这样,我们的沉浮实验就开始了。活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来参加,欣怡是第一个做实验的人,她把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仔细地观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有时分不清楚时还会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后她拿着记录表高兴地和同伴们分享她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认真地实验着,当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一致时特别有成功感,而当不一致的时候会留下小小遗憾。在孩子充分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如为什么回形针又轻又小,也会沉下去呢?我组织孩子展开了讨论。
分析:
我们班级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沉与浮”的活动,对于相关的一些沉浮的经验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孩子们对于沉浮的基本经验就是大的东西、重的东西会沉下去,小的东西、轻的东西会浮起来。然而孩子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却和他们原有的经验产生了冲突。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小的、轻的东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东西也可能是浮起来的,他们不再单纯从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轻重来猜测它到底是沉还是浮了。另外,孩子们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制品,而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浮起来了,于是孩子们也了解到从物品的属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并将这个关键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
片段二:都是金属做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会浮有的会沉?
在孩子们初步形成“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之后,我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验证已获得的经验。我重点投放了不同的金属类物品,以对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进一步的认知冲突。孩子们实验后惊奇地发现,不管什么塑料的物品确实都是浮起来的,但同样是金属类的物品也却有不同的沉浮表现,还会像魔术一样发生变化。在一次实验中,菲菲完成实验后摆弄这些材料,当她把碗充满水之后发现碗开始沉下去了,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又产生了不同,碗在没装水之前是浮起来的,而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原来,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沉的东西还可以让它变得浮起来。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物品的沉浮发生改变又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问题。
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品简单的沉浮探索之后,孩子们对沉与浮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和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点,于是我们围绕着这个矛盾点继续探索。从孩子们产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选择单一的、比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属类。由于金属类的物品在孩子们的概念中都是属于比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操作结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这个矛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内容。虽然碗、盘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属物品,可是它们的形状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从重量来看就比较轻了,因此呈现的都是浮起来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又认识到了空心与实心所产生的不同的沉浮状态。
片段三:怎么改变物体的沉浮呢?
在发现碗装满水时所改变的沉浮状态后,孩子们的兴趣不单单在于观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许多的孩子在操作中开始寻找让物体沉浮改变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动中,昊昊一边操作一边询问我是否能给他一根绳子,原来他想利用捆绑的方法将重的物品绑在轻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达到将物品从浮着的状态变成沉下去。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操作中将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运用,能从重量、大小、形状等多方位来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
分析:
在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中我们围绕着不同物品的沉与浮展开。有了这两个阶段的探索实验,孩子们发现有的物品有时会沉下去有时会浮起来,也就是说物品的沉与浮不但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外界的影响有关,如碗在不装满水的情况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不单单是实验观察物品的沉浮情况,而是想办法改变物体的重量或体积大小等来实现改变物品本身沉浮状态的一种探索。在这阶段孩子们的探索机会会更加多,能够选择不同物品的组合方式,增强了实验前的思考性和实验中的趣味性。通过尝试不同物品的达成来实现自己的实验结果。
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戏
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纸船上、纸盘上和泡沫板上不断地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看看,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份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呢!
分析:
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观察物体的沉浮、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到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中,了解到了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各种沉浮的小游戏,通过增加物体重量、改变液体密度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物体所承载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过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用盐的方法改变清水的密度来达到鸡蛋沉浮的效果,这与之前通过物品捆绑、增加物体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而改变的只是媒介物——水。通过这次的探索引导孩子去发现,改变媒介物也能改变物品的沉浮。这也开阔了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4
活动目标
1、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
2、通过操作活动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发展幼儿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泡泡水的制作方法。
2、难点:运用安全并科学的方法制作泡泡水。
活动准备
1、泡泡水一瓶、吹管、用铁丝做成的各种形状的吹泡泡工具、毛巾若干。
2、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大量,杯子、勺子、吹泡泡使用的工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吹泡泡与幼儿进入活动场地,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二、观察、讨论活动:
1、提问:谁做过泡泡水?(引出制作泡泡水的话题)
2、提问:你是怎样做泡泡水?泡泡水里面放有什么材料呢?
3、请幼儿上来上来尝试制作泡泡水,并吹一吹。
三、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1、认识制作材料:胶水、洗洁精、洗手液、水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224
3、认识比例:1:2:2:4
4、出示字卡放在相应的数字下面:1:2:2:4
胶洗洗水
水手洁
液精
5、教师示范制作泡泡水:
制作泡泡水的.科学方法:1份胶水、2份洗手液、2份洗洁精、4份水(一勺为一份)搅匀,教师吹泡泡给幼儿看。
师:在我们生活很多地方需要使用到科学配方,像煮菜,盐放多了就会咸,放少就会没味道。
师:为什么老师吹的泡泡又大又不容易破?(因为洗洁精、洗手液有制泡剂,可以产生泡沫,胶水可以保持水分,防止水分的蒸发。)
四、幼儿操作:运用科学配方制作泡泡水
五、给不同形状的工具给幼儿观察,说一说,三角形的工具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请幼儿选择工具来吹泡泡,并观察泡泡的形状。(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沾到嘴里)。
六、结束活动:组织幼儿吹泡泡。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5
条条线儿怎样来?
【设计意图】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开设了自己的园本课程,由于孩子们的父母大都是魏桥创业集团的工人,为了让孩子们了解父母的工作,了解在我们生活周围,和我们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园本课程的内容,如:线是怎样来的、各种颜色的布、飞快的梭子等,而对于其中一些物品的生产过程,孩子们不了解,我们便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帮助录下纺织工人工作的视频,让孩子们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本活动,我们选择的是“条条线儿怎样来”,在学习中,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探索,观看视频,动手操作,逐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学习中获得快乐。
【活动目标】
1、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2、了解古代与现代纺车的不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材质、不同颜色的线若干,关于纺线的`视频、古代的纺车、棉花若干、不同颜色的染料。
重难点:了解线是怎样纺出来的。
【活动过程】
一、探索不同的线,导入活动。
出示各种不同的线,请幼儿自由观察,自由探索。
师:“小朋友,你最喜欢哪几条线?”(幼儿自由发言)
师:那你们知道这些线是怎样来的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二、出示视频:现代机器纺线工作的过程。
与幼儿一起观看,边看,教师边介绍,让幼儿了解现在先进的纺线过程。
教师:把棉花弹弹,去掉杂物,弹的蓬松,细软,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细一尺余长的纺条,再用纺花车纺成线,然后,经过经线、浆线、晒线等多道工序,最后上织布机。
三、请幼儿观看古代的纺车。
师: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现代机器纺线的的工作过程,现在请小朋友看这里。
教师出示纺车,做详细介绍,让幼儿了解。
教师边操作边介绍纺车,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古代纺线的过程。
鼓励幼儿也试一试,这种纺线的方法。
四、我是小小纺线师。
出示棉花,请幼儿互相讨论,怎样将棉花变成线。
幼儿按照自己想的办法动手操作实验,教师进行小结,鼓励幼儿再想办法,幼儿多次操作实验。
(经过师幼多次动手操作实验,终于将棉花搓成了线。)
五、五彩线。
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染料,为自己搓好的线,染上漂亮的颜色。
六、请幼儿把五彩线拿到户外晾晒。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用五彩线粘贴出各种有趣的图形。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6
【设计意图】
大班下学期的孩子面临上小学,认识记录时间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与部分幼儿家长和小学老师的交谈了解到:很多幼儿进入小学后,遇到很多困难,其中就包括认识钟表这一环节,由于不认识钟表而耽误了上课时间。为了更好的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特意设计了《有趣的钟表》 这一节课。
【活动目标】
1、通过猜谜语引出《有趣的钟表》、知道钟表上时针、分针的名称以及运转规律,从而使幼儿学会看整点、半点。
2、引导幼儿拨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
3、培养幼儿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录音磁带
2、数字头饰、动物头饰
3、大钟表一个、幼儿每人一个可拨动的小动物钟表模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认识钟表:
1、幼儿听音乐做拍手游戏进入活动室。
2、用猜谜语形式导入活动,使幼儿了解钟表的名称,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谜面:“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钟表)
3、观察活动
通过观察活动认识时针、分针以及他们之间的不同,认识钟面上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出示3只不同形状的钟表,幼儿找出钟面上都有两根针和1~12的数字)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 3 6 9)
二、认识整点:
1、放课件,让幼儿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分针都指到“12”上,然后将分针转一圈,又回到了“12”上。让幼儿注意这时时针有什么变化(时针走了一个大格,指到数字“1”上),提问幼儿是几点,这样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12“上,时针指到数字几上就是几点整。
2、出示小动物时钟模型,让幼儿自己拨出下列作息时间,并比一比谁拨得又对又快。
早上7:00起床 ; 中午12:00吃饭; 晚上8:00睡觉。
三、放歌曲《小时钟》:
教育幼儿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
四、认识半点:
1、放课件,让幼儿再次感受时针和分针的运转规律。
师演示:时针和分针都指到数字“12”上,然后将分针转半圈,指到数字“6”上,让幼儿观察时针有什么变化(走了半格,指到“12”和“1”中间)。提问幼儿是几点?反复演示几次。
总结:当分针指到数字“6”上,时针指到两个数的'中间,时针前面的数字是几,就是几点半。
2、出示小动物钟模型,让幼儿拨出作息时间:
上午8:30上课; 下午3:30做游戏; 下午5:30放学
五、帮助幼儿理解钟表的功能,重点说明钟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表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表?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表呢?(启发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或看图片来说出钟表的用途)
2、教师归纳:钟表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表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表,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表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表的用处可大啦。
六、表演游戏:(结束)
小朋友戴头饰围成一圈,师说:“小钟表呀表盘圆,12个数字围一圈,分针长来时针短,分针带着时针转。小朋友们仔细看,现在时间是几点:8:00 ; 2:00 ; 9:30; 11:30游戏反复进行,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做小主人,让幼儿有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幼儿展示自我的愿望,让幼儿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多样的活动形式,彻底打破了以往单一技能的训练,充分考虑到了幼儿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课件背景音乐的播放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乐曲中钟表形象。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综合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7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
(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
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
(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小小的苔藓
活动目标:
1、 知道“苔藓”这一名称和主要外形特征,了解苔藓的生长环境。
2、 乐意主动采摘苔藓,感受乐趣。
3、 丰富相应词语,如葫芦藓、地钱、墙藓等。
活动准备:教师事先找好有苔藓的花圃、田间路边等。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苔藓实物样品、引出课题。提问:
——谁见过这些绿绿的小东西?它们会长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要去找找苔藓,可以采摘。
二、幼儿寻找采摘苔藓,过程中和幼儿一起观察其生长环境的特点,诱发幼儿(幼儿食品)有意记忆。
三、交流经验
——你找到了苔藓了吗?它长在哪儿?什么样子的?象什么?(让幼儿边观察边讨论。)
——请你找一找苔藓的根、茎、叶。谁也有根、茎、叶?
四、幼儿再次寻找采摘,并让幼儿摘点野花、野草,为回教室让幼儿用它与苔藓合作学习插花。
五、梳理经验:
1、苔藓它多生长在潮湿、肥肥的土地里,在住宅、田园和路旁容易找到。因为是潮湿环境,因此人们走路要小心。
2、苔藓虽小也有根、茎、叶,是植物一种。(让幼儿讨论苔藓与水和阳光的关系。)
活动建议:
可结合相应的季节和天气组织幼儿采摘苔藓(地钱),并烹饪、品尝苔藓植物(地钱),让幼儿了解其特殊的用处。
活动延伸:
1、 科学区中设置“下水石”、“上水石”、“没水石”,观察哪块石头能长出苔藓。(“上水石”总保持着潮湿的状态,所以适合苔藓植物生长。)
2、 在自然角种植苔藓。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8
设计意图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教师要充分利用教育机会,引导儿童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提问、总结来解决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态度。幼儿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知进行科学学习。所以本活动利用三原色的组成与搭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三原色的组成,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深浅的影响。
2.培养幼儿根据要求调色以及自由探索调配色彩的能力。
3.使幼儿在配色绘画的过程中体验色彩搭配、变化的乐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原色,知道三原色的组成;能利用三原色调配出不同颜色。
教学难点:幼儿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知道三原色两两组合可以调配出的颜色,以及理解颜料量的多少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红黄蓝三色颜料、若干调色工具。
2.三个透明塑料杯、一瓶纯净水。
3.若干张画纸。
4.三原色实验记录表(如表)
三原色实验记录表
姓名:
颜色
实验次数颜色1颜色2混合后的颜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看看老师桌上放的是什么呢?
幼:一瓶红色的水和一瓶蓝色的水,还有一个有魔法瓶子。
师:现在我要把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倒入这个魔法瓶子中。请小朋友们猜猜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师:咦,这是什么颜色呀?
幼儿:紫色。
师:为什么红色的水和蓝色的水在魔法瓶里变出了紫色的水呢?
幼:(猜测性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做实验研究吧!
二、基本部分
(一)提供实验材料,理解记录表填写方法。
师:现在实验开始了,我们要将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并填好实验记录表。
师:先将第一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左边,再将第二种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中间,最后混合两种颜色,将混合后的颜色涂在记录表第一行的右边。
师: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重点说出是哪两种颜色调配的。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红色和黄色混合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混合变成紫色,蓝色和黄色混合变成绿色。这些颜色都是红黄蓝三种颜色调配出来的,通过这三种颜色就可以调出许许多多不同的颜色。
(二)同伴间比较,理解颜色量对色彩的影响。
师:现在请大家举起调好的颜色,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使用的颜色一样,但混合出来的颜色却有一点不一样呢?
师:我们小朋友调出来的颜色有的深,有的浅,那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原来是因为我们每一个小朋友放进去的颜料的量不一样,所以我们大家调出来的.颜色才会有的深,有的浅。
3.教师提供画纸,让幼儿利用已有颜色自由创作一幅美术作品。
三、结束部分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原色是由红黄蓝三种颜色组成的,并用三原色调配出了不同颜色。而且通过实验记录表发现颜色的深浅和颜料的量有关。最后我们还创作了一幅美术作品。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将三原色的三种颜色混合起来,看看会变成什么颜色;将幼儿创作的画作展示班级的作品墙上。
活动总结
科学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活动中按照科学探索活动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操作实验--得出结论"来进行。教学目标明确,过程衔接紧密,突出教学重难点,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目标。过程中注意培养幼儿使用实验观察记录表的方式,能好的将实验结果形成记录,
但在活动中也存在稍许不足:如果让幼儿自由记录实验结果可能会更好,但防止幼儿未能按实验步骤进行,所以给幼儿提供了实验记录表。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9
活动目标:
1、积极主动寻找生活中用纸做的东西。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尝试做再生纸。
3、增强环保意识,爱惜身边的每一张纸。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2、空瓶子、废纸、吸水布。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找书中的纸,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用比赛的方式让幼儿看幼儿用书第2页。
教师:今天,我们来比比赛,请你们找找这页书上什么东西是使用纸做的,它们在什么地方?把它圈出来。规定时间为一分钟,预备开始!
2、请个别幼儿回答,其余幼儿补充。
教师:时间到!谁来告诉老师你做的结果。他们有哪些用呢?
教师小结:书中的这些东西好多都是用纸张做成了各种物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二、迁移幼儿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的纸,鼓励他们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师:平时你见过什么东西是用纸做的?它有什么用?我们想象一下,如果生活中没有纸会怎么样?(鼓励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纸,会特别的'不方便,我们也没有书看了。
三、通过教学挂图,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1、出示挂图。
教师:你们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纸的制作过程简单吗?它需要几道工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带着孩子观看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边看挂图边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四、激发幼儿的环保观念,鼓励幼儿用收集的废纸制作再生纸。
1、引导的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爱惜纸的。
教师:小朋友们都知道纸是来之不易的,平时应该怎样爱惜纸呢?
教师小结:平日里我们要爱惜纸,不浪费纸。
2、激发幼儿利用废纸做再生纸。
教师:刚刚我们了解了纸的制作方法,孩子们想想,平时我们用完的废纸能不能回收利用呢?
教师小结:我们生活中的废纸的用处可大了,有的纸箱可以回收利用制作手工作品,还有专门回收废纸等,经过专门的加工厂加工以后再变成新的纸呢!
五、教师和幼儿制作再生纸。
1、师幼一起制作再生纸。
教师:今天我们也知道了一个简单的方法自己可以动手来制作再生纸,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刚刚我们知道方法制作再生纸吧!。
2、活动延伸。
教师:再生纸制作好了,但是要过一天瓶里的纸再能软化,那我们先放在区角,明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孩子们回家后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再生纸。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是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非编制物。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0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尝试探究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3.在做做玩玩中初步萌发科学探究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学具:剪刀1把、白色有线条纸片1张、彩色纸片2张、纸片、大纸蜻蜓两个、PPT课件
三、操作要点:
1.学习制作纸蜻蜓,感知其旋转下降的现象,了解使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
2.探索纸蜻蜓翅膀长短与下降速度的关系。
四、指导建议:
1.请小朋友尝试玩纸蜻蜓,发现转起来的方法。
2.带领幼儿对纸蜻蜓进行探究。
五、观察记录:
让幼儿通过看一看,试一试,对纸片的旋转产生兴趣。
出示一张小纸片,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如果我松手,它会如何下降呢?它是怎么下降的?飘下来,不稀奇,小纸片要是能旋转下降才本领大,你能让小纸片旋转起来吗?请你拿出一张白色的小纸片,站起来试一试!
让幼儿探索尝试让纸片旋转起来。接着让幼儿学做纸蜻蜓,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其实,纸片上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原来纸片上有线条标记,你知道这些线条标记代表了什么?请你们去试着折一折、剪一剪,它们会变成一个好玩的玩具“纸蜻蜓”。
幼儿制作纸蜻蜓,并玩一玩,尝试让纸蜻蜓旋转下降。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看清线条标记操作。玩一玩,发现纸蜻蜓旋转下降的奥秘。教育幼儿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
交流与分享,了解让纸蜻蜓转起来的方法。观察并比较,引导幼儿发现翅膀的方向与角度是影响旋转的因素。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几个纸蜻蜓,它们有没有哪里不一样?成功的纸蜻蜓翅膀是朝向两边,并且只折了一半,失败的纸蜻蜓翅膀朝同一个方向折了,或把翅膀完全翻折了下去。纸蜻蜓的.翅膀要朝两边弯一弯,折一半,不让翅膀耷下去,这样就能转起来啦!幼儿修改,再次尝试,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这里也有两个纸蜻蜓,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呀?除了颜色,它们还有哪里不一样?长翅膀和短翅膀的纸蜻蜓哪个下降速度快?这两个纸蜻蜓想来比一比,看看谁转得快,先下降着地。那你们猜猜,会是谁快呢?在玩竹蜻蜓时飞起来时注意不要转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
六、活动评价:
看来,在同一高度、同时降落的前提下,真的翅膀越短,下降越快,翅膀越长,下降越慢。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呀,这里面藏着一个科学小秘密,让老师来告诉你们吧。当纸蜻蜓旋转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和空气宝宝有了接触,翅膀越长跟空气接触的地方越大,空气阻挡它下降的力量也就变大了,所以下降就慢了。相反,翅膀越短,空气阻力越小,下降就越快。
为了降低难度,循序渐进,我先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导幼儿通过纸片上的线条标记的提示,自主制作出玩具——纸蜻蜓。这非常吸引幼儿,因为一旦成功就有好玩的玩具。在此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操作的乐趣及游戏的愉悦。但初次尝试,很多幼儿容易出现制作上的问题,通过个别示范观察比较,幼儿自己发现了纸蜻蜓翅膀角度会影响它的旋转,老师立刻进行小结,帮助幼儿进行提炼总结。
幼儿再次修改,每个孩子都能做出“旋转的纸蜻蜓”,他们不但觉得好玩,更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亲自动手制作并验证更是对幼儿的一个考验,因为这一次他们不再有线条的提示,需要独立制作两个翅膀长短明显不一样的纸蜻蜓,考虑到幼儿个体能力的差异,我另外准备了一些备用的纸片,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指导,并且及时修正。当孩子们制作成功,亲自验证时,他们都非常激动,因为这其中的“奥秘”、“真相”是他们自己探索、尝试出来的。
在活动中要注意幼儿的安全教育,制作竹蜻蜓时注意正确使用剪刀,在玩竹蜻蜓时注意不要飞到其他小朋友的脸上、身上。今天我和孩子们玩了喜欢的竹蜻蜓,并通过安全教育帮助孩子们建立安全意识,注意游戏时安全。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的喜欢,并用自己制作的竹蜻蜓进行游戏,孩子们还尝试了多种玩法,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1
[设计思路]
影子一向对幼儿有一种神秘感,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设计此活动,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掌握,同时发展幼儿各个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求知的欲望。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及思考、表达等能力。
3、引导幼儿获得有关“光和影子”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白纸、手电筒、胶水、擦布等。
2、彩色纸剪的乌龟、金鱼、风车、小鸟、电扇等。
3、实现要让幼儿懂得物体挡住光就有了影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出示纸乌龟。他究竟是怎样跳舞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操作以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操作
1、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个手电筒、一张白纸、一只纸乌龟、胶水等材料,启发幼儿设法让乌龟跳起舞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探索情况,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突发问题。
3、组织幼儿交流讨论
让幼儿相互之间把自己玩的方法、过程说一下,为什么有的`乌龟会跳舞?为什么有的乌龟不会跳舞?
教师小结:要让乌龟跳舞,乌龟的腿于纸之间必须有距离,也就是说把乌龟的身体粘在纸上即可,四肢不必粘上。
4、让幼儿自己纠正错误并验证,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1)启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2)启发幼儿设计各种形象的小动物并能让它跳起舞来。
(3)启发幼儿在让小动物跳舞时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教师小结:当手电筒移动时,光线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时影子也会变化,因此小动物们就会变得更加欢快,更加好看。
[活动延伸]
告诉幼儿利用晚上的实践来多观察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怎样可以使影子变得更加好看。
[效果分析]
此活动深得小朋友们喜欢,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因此比较成功。孩子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效果良好。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2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大胆探索、尝试便物体沉或浮的不同方法,发展探索精神;
3.初步学习两人合作进行实验,培养合作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活动材料,包括石子、牙膏皮、橡皮泥、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记录表(见附图)、铅笔;盛水的水盆若干个,积木块若干,塑料插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出示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一)教师提出尝试问题:如果把这些材料放进水中,会发现什么现象?
1.幼儿尝试。
2.幼儿介绍尝试结果。
教师总结:
石子、牙膏皮、橡皮泥这些物体沉到了水底,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沉;空药丸盒、泡沫板、塑料吸管这些物体浮在了水面上,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一一浮。
(二)教师提出尝试性问题:"怎样让沉在水底的物体浮在水面上?"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友好协商,一人尝试,一人记录。
2.尝试结论: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捏成带边的薄片状),可以使橡皮泥浮在水面上;石子、牙膏皮放在泡沫板上可浮在水面上……(三)教师提出尝试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到水底?
1.幼儿尝试。
要求:幼儿两人互换尝试。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尝试。
2.尝试结论:塑料吸管插在橡皮泥上可使塑料吸管沉到水底;橡皮泥装在空药丸盒里可使空药丸盒沉到水底;石子放在泡沫板上可使泡沫板沉到水底……(四)教师提出尝试问题:
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在收玩具时,不小心把塑料插片和积木块混在了一起,你能用什么办法帮他们把积木很快分出来?
幼儿尝试回答:把混在一起的积木块和塑料插片倒入水中,沉下去的.是积木块,浮在水面上的是塑料插片。
教师实验演示,验证答案。
活动延伸:
老师把这些材料放在科学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可以来继续进行尝试。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3
[设计思路]
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丰富多彩的自然物,千变万化的科学现象,是幼儿学习的最好内容。光随处可见,幼儿随时可以找影子,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引导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培养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快乐,促进探索精神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学习,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2.通过各种探索影子的活动,使幼儿发现光和影子的关系。
[活动准备]
准备电灯、手电筒、幻灯机、投影仪等。活动在晴天的户外场地上进行。
[活动过程]
1、在户外找影子:如树影、房影、人影等。让幼儿在阳光下和阴暗处分别跑一跑,看看自己的影子,对比了解阳光下有影子,阴暗处则没影子。说说怎样才能产生影子。
2、想一想,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现过影子?(在灯光、火光、月光、手电光照射下有影子);请幼儿分别在灯光、火光、手电光照射下观察影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画影子:早晨中午、下午站在同一地点,两人一组互相帮忙,把地上的影子画下来。比一比,自己与他人的影子是否相同?在三个不同时期,自己的三个影子有什么变化?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变?
4、教师和幼儿一块玩踩影子游戏,使幼儿明白影子可以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
5、出示幻灯机、投影仪,教师和幼儿一块表演手影游戏,让幼儿观察影子随着手形的变化而变化。
6、议一议:人利用光与影子的关系制造出什么产品?(幻灯机、电影机、摄像机等)
7、我们利用影子可以进行哪些活动?(夏天乘凉、踩影子游戏、进行手影和皮影活动)
8、通过活动形成对影子的科学认识,培养幼儿不怕黑夜的勇敢精神,并喜欢影子的活动。
[活动延伸]
在科学活动区内继续投放手电筒、投影仪等,引导幼儿继续观察光和影子的关系。
户外活动时带领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
[效果评析]
为了让幼儿认识光和影子的关系,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活动材料,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进行直接的指导,而是让幼儿通过观察,亲身实践去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关系。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并不过分关注幼儿掌握过多的知识,而是注重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精神的培养。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4
活动目标
1、幼儿观察树叶,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2、通过游戏,强化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体验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树叶的变化,让幼儿认识落叶树、长青树的主要特征。
活动难点:正确区分、记录常绿树、落叶树的树叶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幼儿观察过周围各种树叶
2、材料准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VCD、碟子、环卫工人服装、扫帚、撮箕、课前幼儿自制树叶挂饰、记录卡、树叶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幼儿安静入坐,与幼儿一起做指五官的游戏。
基本环节:
一、以秋风姐姐送礼物的形式引出主题,引导幼儿认识长青树和落叶树的主要特征。
1、播放录音—风声。
师:(神密地)听,什么声音,(风声)怎么这么大的风啊?(秋风姐姐上)
师:秋风姐姐来啦!秋风姐姐送来礼物后,从另一侧门出。
师:秋风姐姐,你怎么走啦?
2、引导幼儿认识落叶树和长青树的主要特征。
(1)认识落叶树的特征。
师:(发现礼物),这是什么?打开来看看(出示树叶)
师幼谈话。
师:你们在哪里见过树叶?
幼儿:街道边、山上……
师:那你发现树叶这段时间有什么变化?
幼儿:变黄了、变红了、落下来了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呢?
幼儿:秋季
小结:对了,秋天的时候树的叶子要变黄、变红,慢慢落下,第二年春天再发芽、长叶,这类树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落叶树
(2)认识常绿树的特征。
(出示另一包树叶)教师打开,让幼儿观察,说出名字,它叫万年青。
小结:像万年青树一样一年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这类树叫常青树。
二、播放课件,帮助幼儿区分长绿树和落叶树。
师:老师做了一张VCD,我们来看看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碟片,说出树的种类,边看教师边用红外线批示画面,幼儿说出常绿树的树叶一年四季树叶都是绿绿的;落叶树到了秋天,就会变黄、变红,而且还会从树上掉下来。(暂停碟片)
三、谈话后带上课前自己做的树叶挂饰,引导幼儿再次区分并记录
1、与幼儿谈话,放VCD。引导幼儿做吊饰,并记录落叶树和常绿树
2、幼儿操作:小朋友自己选择吊饰,作好记录,教师分别指导。
小结:大家都做得很好,我们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们把吊饰送给老师客人,让他们也美一美,然后到肖老师这儿来,我们玩游戏,好吗?
四、播放VCD,观察落叶树树叶飘落的姿态,师幼谈话
师:有风的时候,树叶怎么样?(有风时摆动、在空中飞舞、在地上转圈、打滚……)
师:风停了呢?(睡在地上),对,有的叶子黄了,也要从树上落下来。
五、游戏:扫落叶
师:我们来做游戏《扫落叶》,你们扮树叶,好吗?播放风的录音,幼儿扮树叶,在有风和无风时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秋叶的样子。
结束环节:教师扮环卫工人,清扫树叶(幼儿)出教室。
活动延伸
观察幼儿园里的树,分出它们的种类,继续开展拾树叶及树叶的手工活动。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15
苹果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认识苹果的外形特征,通过观察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重点)
2、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难点),体验与同伴一起探索秘密的快乐。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只苹果;切苹果器;箱子;音乐《大苹果》;湿纸巾。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猜一猜。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呀?那么请你们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究竟是什么东西?
2、说一说。
请个别幼儿上来摸一摸,说一说。
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呢?可能会是什么呢?
二、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了解苹果的外形特征。
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个朋友请出来吧。原来是苹果宝宝,你们用小眼睛看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师:摸上去感觉怎么样呢?
(圆圆的,摸上去是滑滑的)
2、发现苹果的不同,给苹果找朋友。
师:还有好多苹果宝宝也想来和我们玩游戏,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和旁边的朋友比一比,你们手里的苹果宝宝们长的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师小结:原来苹果宝宝们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柄的'长短也会不一样。
3、品尝苹果(播放《苹果》音乐),初步了解苹果的内部结构。
师:你们真厉害,发现了苹果这么多的秘密,那么苹果是什么味道的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好不好?
师小结:苹果的味道有点甜,有点酸而且还有水分,所以它是水果的一种。你们吃掉的那部分是苹果的果肉,外面是它的果皮,其实果皮也是有营养的,不过我们在吃之前要请爸爸妈妈洗干净哦。
三、留疑引趣。
师:你们刚才吃了苹果的果肉,那么它的果核在哪里呢?你觉得果核还会有用吗?下次我们一起找找果核的秘密吧。
【大班科学教育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09-03
大班科学教案教案11-15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10-11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18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0-04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11-07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11-03
大班科学教案(精选)08-19
大班科学教案【经典】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