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汇编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最好听的声音》。
鸟、猫、蛙、狗、羊、公鸡、马等图片。
活动目标
体验给别人带来快乐时的愉悦心情,学习关心别人。
运用探究、表演等方法,感受小动物与老公公之间的情感。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词语“寂寞”、“孤零零”,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1. 教师:这个小院子里住着谁?找一找,有没有住着其他的人?老公公一个人住在院子里,他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看出他不高兴?(丰富词汇:孤零零)2. 教师:老公公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小院子里很不快乐,你有什么好办法使老公公快乐起来呢?
3.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刚才,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使老公公快乐,下面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老公公是怎么快乐起来的?
二、讲述故事,并通过提问鼓励幼儿讲述。
1.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
教师:小鸟和小猫是怎样关心老公公的?它们对老公公说了些什么?(学说短句“我来陪陪你”)老公公怎么会快乐起来的?可是,天天听小鸟、小猫叫声,日子久了也会听腻的,这怎么办呢?
2.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对回答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师:小鸟想出什么办法使老公公更加快乐了呢?
三、教师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1.教师:图上有哪些小动物?是怎么唱歌的?
2. 教师:从故事中的哪些话可以听出来老公公很快乐?小鸟和其他小动物看到老公公很高兴,它们自己觉得快乐吗?为什么它们也会觉得很快乐呢?
3.教师:帮助和关心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谁来说一说?
四、集体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边出示图边完整地讲述故事。
五、表演故事。
教师扮演老公公,幼儿自选角色,创造性的进行故事表演游戏。
活动延伸
语言区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故事的复述,进一步了解故事情节。
家园共育:请幼儿回家后,把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听。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与其他幼儿相互协作游戏。
2、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皮球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再分成甲乙两组,面向一方站在运球线后。游戏开始,甲组排头幼儿和乙组排头幼儿向前运球,运到指定的终点,返回各自传给下本组下一个幼儿,然后依次类推分别运着球向甲乙两队后面的`小朋友传去,返回的幼儿分别站本组的后面, 游戏依次进行,最后以运球速度的快慢决定输赢。速度快的队为赢,速度慢的队为输。
活动指导
1、注意运球的力度,把球控制在身边。
2、注意交接球的准确性。
3、比赛过程中运球失误时 ,还可以拾回球继续进行游戏。
4、运球失误时。要从失误处拾起球继续前进。
活动结束,
对表现好的小组成员给予表扬鼓励,教师做及时总结
中班教案 篇3
目 标
1.指导幼儿学习纵跳触物,发展跳跃能力。
2.培养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准 备
青蛙头饰若干,在架高的竹竿或绳子上悬挂画在纸上的小虫子(数目与幼儿人数相等,"虫子"距离幼儿高举双手指尖20~25厘米),红花若干。
过 程
1.复习引入
(1)教师集合幼儿成四路纵队,然后组织幼儿走成圆形队,听口令齐步走,跑步走,再成四路纵队。
(2)引入主题:教师告诉幼儿,小青蛙本领大,最会捉虫子,今天老师就要当青蛙妈妈,请小朋友当小青蛙一起来捉虫子。
2.学习纵跳触物的动作
教师示范讲解纵跳触物的动作要领:腿微屈,体前倾,臂后摆预备,双腿用力蹬直,双臂由后往下向前上方摆起,右手上举触摸物体,腾空时不低头。
小朋友原地练习2~3遍。
3.玩《青蛙捉害虫》的'游戏
全体幼儿玩《青蛙捉害虫》的游戏,教师注意悬挂的小虫子应高低不同,适合不同身高的孩子,以便每个幼儿都能捉到虫子,虫子用回形针或线绳悬挂,能反复使用。最后比比看谁捉的虫子多。
玩一会儿后,坐下来休息评比,捉虫子多者奖励红花一朵,可反复游戏2~3次。
4.整理评价
整理成四路纵队,做放松练习,最后评价结束活动。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知了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知道自己遇到不懂或不知道的事,要老实承认。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说一说:知了教师出示知了的图片。
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时候?
你们知道知了是益虫还是害虫?它吃什么呢?
教师小结:知了又叫"蝉",是夏天才有的`一种昆虫。它一般生活在树上,靠吸食树的汁液为生,是一种害虫,但是它的壳却可以用来做药!
2、学习儿歌《知了先生》
教师朗诵儿歌《知了先生》,幼儿欣赏。
提问帮助理解:知了先生坐在柳树上说了什么?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知了先生回答对了小牛的问题了吗?它真的是世界上一切都知道吗?
如果别人问你一件你不知道的事,你怎么回答?
3、幼儿学念儿歌。
改编儿歌,将儿歌改编成故事,并续编结尾。
活动延续:
手工"知了"儿歌:《知了先生》
河边柳树绿油油,知了先生坐上头。
知了、知了,高声叫,世上一切我知道。
小牛走来问知了,秋天何时才能到?
"知了、知了,我知道!春天过完秋来到。"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特征和用途进行分类。
2.了解交通工具的不同停靠点及交通规则。
3.培养初步的创编儿歌的兴趣,体验成就感。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遵守交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材料准备:
各种交通工具模型,汽车站 飞机场 港口 医院等各种背景图
指导要点:
一.猜谜引题
将各种交通工具编成谜语,幼儿猜对一种出示一种。
二.经验讲述
你乘过哪种交通工具?
有什么感觉?乘座时应注意些什么?
以上问题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回忆讲述,使幼儿在互相交流中获得经验。
三.交通工具的家
现代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当它们工作累的时候也需要回家休息一下,它们有家吗?它们的家在哪里?
四.游戏:儿歌对对碰<家>
以教师讲上句,幼儿讲下句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创编儿歌的积极性。
五.送交通工具回家
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随音乐用肢体模仿各种交通工具的动作,将交通工具送回自己的家。
六.活动延伸:幼儿每人一份<我认识的交通工具调查表>,总结已有知识,为下一步学习交通规则做准备。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用途,感受筷子的多样性,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3、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二、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筷子若干。
2、小纸团、黄豆若干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三、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二)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
(1)特点:(出示一双筷子)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多样性:(出示多双筷子)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筷子,说一说有什么不同?(长短,颜色,材料)
(3)作用: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
(三)介绍筷子的起源。
你们知道筷子是怎么来的吗?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吃东西都是用手抓,可是煮熟的食物很烫手。于是人们就随手采摘细竹子和树枝来捞熟食吃。那时候的人们都住在荒野、茂密的森林和草丛洞穴里,最方便的材料就是树木、竹枝了,所以,小棍、细竹枝经过人们一代一代的传递,筷子就逐渐出现了。
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使人越来越聪明。小朋友,你们想来学用筷子吗?
(四)学习使用筷子。
1、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先将筷子像老师这样拿在手上,细的一头向下,粗的一头向上,且两只筷子的两端要对齐,然后用大拇指,食指夹住,将中指放在两根筷子之间,这样,我们的筷子就能够自由的开合,夹取东西了。
2、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小纸团,老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
会夹纸团的小朋友尝试夹黄豆,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
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
3、小朋友们真能干,学会了一样新本领,能用筷子夹住这么小的豆粒,真是不容易。要是你们天天在家里吃饭的时候都用它,你们的小手会越来越灵巧,脑子会越来越聪明。
4、讨论:
平时我们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
(筷子不能指到别人的脸上,以免划伤。不能拿着筷子跑,以免碰伤别人和自己。不咬筷子、不把筷子含嘴里,以免戳伤喉咙。)
(五)欣赏筷子舞。
筷子除了用来当餐具,还能做什么呢?老师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筷子还可以用来打节奏呢。(欣赏筷子舞)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不仅学会了使筷子,还增强了自己要动手的勇气和信心,使幼儿在比赛中增强了动手的乐趣和会用筷子的自豪感。
中班教案 篇7
教学理念
合作是幼儿社会性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独生子女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较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意识较差,因此,需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环境和教育的是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所以,本活动通过有趣的 游戏为幼儿创造了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快乐,逐渐呈现解决问题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变化,以达到对幼儿进行心训的目的。教师始终以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得无意、学得乐意,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活动目标
1.体验和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知道生活中相互合作是必要的。
2.锻炼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
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多媒体及场景布置。
2.小拼图14张,大拼图一张。
3.小礼盒14个,大礼盒一个,篮子一个。
4.猫的胸饰等若干。
活动时间
一个课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助教老师“猫妈妈”带着幼儿“猫宝宝”到“兔妈妈”(主教)家做客。
1.“兔妈妈”给“猫”的一家发礼物,并鼓励小猫自己把礼盒打开。
2.幼儿动手拆礼盒,老师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或请别人帮忙打开礼盒。
教师小结:表扬大胆请别人帮助和愿意帮助别人的幼儿。
二、合作游戏《贴圆片》
1.幼儿想办法将小拼图板贴到自己的背上,鼓励幼儿相互帮助。
2.每个幼儿一袋小圆片,教师逐步引导幼儿想办法将小圆片贴满自己背上的小拼图板的圆圈里。
3.幼儿将贴好的小拼图板按照要求贴在大拼图板上,合作拼出“团结树”三个大字。(评:活动对幼儿的合作要求逐渐加大。)
4.教师小结:表扬幼儿在游戏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观看动画片《团结树》
小结:告诉幼儿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评:这一环节既然使用了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可以更深入地挖掘该动画片的教育价值,如引导幼儿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而没必要以直接告诉幼儿的方式呈现。)
三、活动结束:猫的'一家离开兔妈妈家。
四、活动延伸:开展一系列有关合作的 教育活动,以及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思想。
评析
合作是幼儿成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意识与能力。要对幼儿进行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如何避免单纯的说教呢?在该活动中,老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游戏中,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此外,在该活动中,内容由易到难(拆礼物——将小拼图板贴到自己的背上——将小圆片贴到小拼图板里——贴“团结树”),在这一过程中,对幼儿的要求逐渐增多,让幼儿的心理有一定的适应的过程,利于消除幼儿的心理负担,使活动能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气氛中进行,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也强调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要从内在的思想观念入手进行认知教育(如合作的重要性等),而且要从外在行为方式入手进行行为训练(如训练幼儿的合作能力等),在这一活动中,老师过多地强调进行行为训练(合作拆礼物——合作贴拼图——合作贴团结树),但对幼儿的认知教育几乎是空缺的(如引导幼儿体验合作与不合作的不同之处,体验合作的重要性,体验合作的快乐等等)。
在幼儿观看动画片《团结树》这一环节,对动画片的教育价值挖掘还不够。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经典]11-04
中班教案[精选]10-26
(经典)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经典)11-03
中班教案(精选)10-19
(精选)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精选)08-25
中班教案【经典】09-25
【经典】中班教案10-09
中班的教案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