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7 09:46:59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教案9篇[优]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我的发现

  这次活动安排了八对汉字,前一个为熟字,后一个为新字,前一个字是后一个字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形声字中表音的部分。这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方法。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体验识字的乐趣,激发识字的兴趣,并学会应用。“我会认”用来进行巩固生字,并适当进行拓展;“我会读”进一步发现和巩固这种汉字的构字特点。

  过程建议:

  我会认。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两组汉字错落排列)引导学生读一读,看看哪两个字可成为好朋友。

  2、找找每组中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发现这是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加偏旁)

  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来记住这几个字吗?

  4、多种形式读生字,给你喜欢的字另组词。

  5、你能用这种方法还认识哪些字?进行交流。

  我会读。

  1、读读加点的字,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多种形成读词语,想一想提手旁的字和什么有关?

  3、你还能说出其他类似的字吗?

  二、日积月累

  这一部分包括三项内容:“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读读比比”安排了五组词语,目的让学生通过认读,进行比较,来巩固读音相同的形近字。“读读记记”是一段姓氏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清姓氏读音相同或相近,但姓氏的部件或偏旁是不同的。“学习查字典”是新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掌握部首查字法,教学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确部首的含义,再进行举例,然后学生尝试加以练习。过程中要采取有效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过程建议:

  读读比比。

  1、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读每组词,比较带点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用喜欢的方式读。

  4、你能为加点字再组词吗?汇报交流。

  姓氏歌。

  1、 学生同桌互读姓氏歌。

  2、 回忆这是我学过的哪种识字方法,谁能举其他的例子?

  3、多种形式反复读。

  学习查字典。

  1、复习音序查字典的方法,查下面这些字:区、仙、好,比一比谁最快。

  2、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种利用字的部首来查字典的方法——部首查字法,教师介绍部首的`含义。

  3、教师举例,示范部首查字的方法。

  4、全班分成几个组,各请一名会部首查字的小老师引导组员查以下生字:悟

  5、引导学生归纳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确定部首 找部首页码 数剩下笔画 查找生字)

  6、比赛进行书中练习。评出“查字典小能手”。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是在学习《我选我》一课的基础上,谈“我的想法”。目的是为让学生对王宁的做法有正确的认识,做事对自己有信心,懂得正确的表现自己,和树立为别人服务的意识。教学时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交际准备:

  多媒体.课件。

  组织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多媒体.课件(《我选我》课文插图)观看,引导学生说出这是怎样的画面。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对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学生自由谈)

  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谁来说说原因。

  2、设定岗位,组织竞选。

  (1)如果班里改选干部,你会不会选自己?

  (2)设立岗位,启发竞选。(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也可以假设岗位。)

  (3)小组内选定岗位,进行练习。

  3、竞选展示。

  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优秀代表,上台“演说”,台下同学进行评议。

  展示台

  这次的展示台是“露一手”。内容不限,形式不拘一格,是学生展示才能,相互学习的良好时机,在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真正能展示自己,体验快乐。要引导学生选好展示的内容和方式,并且要为展示做好准备,展示时让每人都能“露一手”,这项活动可不受时间所限,以后也可以不定期的进行。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背诵第15自然段。

  2、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花园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以及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的描写,感受文章中的“自由”,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我和祖父的花园)(事先板书)。

  师:萧红写的童年故事发生在哪?(生:花园)。谁和谁发生的故事?(生:我和祖父)。我、祖父、花园构成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那么,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花园)

  (生: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花园。)这里真是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继续走近这美丽的花园。

  二、深入课文,读中悟情

  师: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气的花园里,“我”都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来。指名答。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读着读着,脸上就笑微微的了。你看到“我”在花园里做了哪些事?

  生:栽花、拔草、下种、铲地、追蜻蜓、捉蚂蚱、浇菜。

  师:呀,小作者可真能干呀,能做这么多的事,对吗?其实她是在干什么?

  生:淘气、瞎闹。

  师: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淘气的吧。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一天都在花园里边反而被踢飞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你们也种过菜或播撒过什么种子吗?

  生:有。生谈经历,谈感受。“溜平”你知道是怎么溜吗?

  师:有些同学没有过这样的体会,那也没关系,你们可以从萧红的文字中体

  会到这种快乐。谁想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小萧红?

  生:(“我”爱模仿祖父的行为)可爱、天真、幼稚、淘气、调皮。

  师:从哪能感受到她的淘气?

  生:踢飞了。

  师:这哪是在种菜,简直就是在瞎闹。菜种都被我踢飞了,调不调皮?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有趣的画面。课件出示:当祖父下种反而被踢飞了。

  师:除了下种我还做什么了?

  生:铲地。

  师:我是怎么铲的呢?

  课件出示一段:祖父铲地,我也当做谷穗留着。

  师: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我是怎么铲的?找动词。

  生:爬在地上,乱勾一阵。

  师:你们见过这样铲地的吗?(生:没有)。这样铲地的结果就是?“苗、草不分,结果留着一片草。这哪里是铲地啊,真是帮倒忙。

  师:谁想再来读读这句。课件出示:其实哪里是铲当做谷穗留着。指名读。

  师:你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干着傻事的小姑娘。

  师:当祖父教我辨认谷穗与狗尾草的区别时,一抬头看见了一个黄瓜,我又跑去摘黄瓜了,黄瓜没吃完,又去追蜻蜓了,蜻蜓没追上又去做别的了。采一个倭瓜花心,捉一只绿蚂蚱。终于玩腻了

  师:我又做出了什么举动呢?

  课件出示:玩腻了“下雨了,下雨了。”

  师:我是怎么浇菜的?找找有哪些动词,从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跑、闹、抢、浇、拿、拼、扬、喊。从中能感受到“我”的无拘无束与自由。(板书:自由)

  师:谁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呢?

  师:这一大瓢的水冲下来,“我”会怎样?

  生:园子里的“我”好像落汤鸡一样。

  师: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开心。(板书:快乐)

  师:真正有感情的朗读都离不开想象,我们也要学着想象去读。把你内心的率性、自由、快乐给读出来。指名读。

  师:你不敢洒吗?胆子大一点,再读一读

  师:我们共同做着动作齐读“下雨了!下雨了!”

  师:你们体会到她的快乐了吗?没人管,没人束缚,这是何等的自由啊!

  师:看来,想象朗读,模仿动作朗读都是读好书的法宝,也是学好语文的法宝。瞧,你们的发梢还滴着水呢,多么淘气的孩子,但是小萧红还是乐在其中,此时,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板书:乐园)

  师: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小萧红偷偷地在祖父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

  师:小姑娘在花园里这么调皮,这么快乐,离不开的这个人就是——

  生:祖父。

  师:祖父是怎样一个人?从文中哪些语句能体会到?用心读读课文,找一找。

  生:我从看出祖父是个宽容、宠爱萧红、很有方法,不打不骂的人。

  课件出示第6—8自然段。

  师: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还在笑,三个笑,看出了什么?慈祥、慈爱。

  师:当我跑回屋拿了一个谷穗抛给祖父时,祖父是怎么做的?

  生:慢慢地把我叫过去。

  师:为什么慢慢地?(不着急,很有耐心。)

  师:在这个丰富多彩的大花园里,我在淘气的同时,还享受着祖父对我的爱,所以这还是一个怎样的花园?充满爱的花园

  (板书:爱园)

  师:我玩得这样高兴,这样快乐,所以此时“我”眼中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你还从文中的哪里体会到了自由?

  生:出示15自然段。谁想用你那美妙的声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这一段也是写园子的,一共10句话,都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哪句?齐读出示: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花、鸟、虫子都活了吗?怎么活的?这个“活”怎么理解?

  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师:所以在作者眼中:花开了,就像——(生接: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生接: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生接:虫子在说话似的)。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叫——(生:排比句)。

  师:还有一个排比句谁找到了?指名答。

  师:知道什么是“谎花”吗?(不结果实的花)你们了解的真多。

  师:花园里的植物多自由啊,那玉米呢?

  生: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怎么不跟前面一样写成“它愿意长上天去,就长上天去”?

  生:长上天去,这不可能。这样写我们感觉玉米生长多么自由。

  师:蝴蝶也是随意地飞。说明它们也是——生:自由的。

  师:它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段中共有11个“就”字,你认为是不是太啰嗦了?

  生:不啰嗦。

  师:那这十个“就”字你能体会出什么?

  生: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在这个花园里,不但我是自由快乐的,就连植物、动物都是自由快乐的。

  师:既然是写自己的`童年生活,那又为什么花那么多的笔墨来写这个园子里的动植物呢?

  生:写园子丰富多彩,衬托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师:写花园里庄稼自由自在,其实就是写作者的童年生活自由自在。

  师:谁能填一填?课件出示要求背诵段落15自然段,原文填空。

  师:除了这些动、植物,作者还写了哪些事物?

  生:天空、白云。

  出示16、17自然段。齐读。

  师:这里仅仅写天空的蓝悠悠和又高又远吗?

  师:正如有句话叫“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天空那么开阔,白云那么自由,透过这景物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们更能看到作者快乐的心境,那种对自由的渴望。

  师:像作者这样把人物情感寄托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

  师:作者想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童年啊?生:师: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的如此生动、有趣?

  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是写好文章的首要条件,所以同学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三、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

  师:然而萧红的童年却不都是快乐的,你们想知道这快乐背后的故事吗?课件介绍:萧红一生悲苦,8岁丧母,父亲因她是女孩就歧视她,继母更不喜欢她,父亲对她很冷酷。偶尔打碎了一只杯子,他就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萧红在一篇文章中回忆:父亲打了我的时候,我就在祖父的的房里,一直面向窗子,从黄昏到深夜——祖父时时把多纹的手放在我肩上,——对我说“快长大吧,长大就好了”。她的童年是在可怜的阴影中长大的,在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的。只有从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温暖和爱,祖父和他的花园是她童年时代的一束阳光,因而她对于和祖父一起时的那段童年时光有着强烈的眷恋之情。

  师:听到这些,此时你有什么感受?正是因为她有这样悲伤的童年,所以她对和祖父在花园里的快乐生活难以忘怀。这是一座乐园、爱园,更是一座精神的家园。(板书:家园)。

  师:这祖父的花园怎能不令她难忘呢?课后请继续走进萧红,走进她的《呼兰河传》。这本书很值得一看,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在20世纪30年代,鲁迅称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可惜的是,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才年仅31岁。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首诗给她听。也算是一种纪念吧!课件出示:《呼兰河传》这本书的尾声部分这样写道:(配乐)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师:最后,请你们记住这个乐园、爱园、这座精神的家园。记住这个的现代文学女作家萧红。好,下课!

  四、板书设计

  我和祖父的花园

  自由乐园、爱园、家园

  花园快乐借物抒情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点,感悟文字背后蕴涵的感情。

  第一课时:

  学习生字、生词,读通句子,读熟课文,理解生字、生词,难懂的句子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1、现在虽是初春,可冬天刚刚离去,老师相信大家对漫天飞舞的冬雪,一定不陌生,记忆中,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说)

  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一种事物留给人们印象却不尽相同。雪在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为我们营造的《雪》世界吧!

  二、会学习的孩子,一定记住了在上节课捕捉到的很美很特别的词语,还会读吗?

  出示:滋润美艳 如粉、如沙

  磬口的腊梅 决不粘连

  目光灼灼 蓬勃地奋飞

  消释、褪尽 旋转、升腾

  指名读,当一生竖着读时,问:你读的方式不同,是竖着排列的词连起来读,为什么这样读?(复习课文内容:江南的雪 朔方的雪)

  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两幅不同的雪景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说)

  美艳的东西一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让我们首先走进那个美丽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独特的景致吧!

  三、学习1—3自然段。

  1、先读读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个词来说明“江南的雪”的特点。(板书:滋润美艳)

  2、“滋润美艳”怎么理解?从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呢?

  相机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3、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些色彩的词上,闭上眼,放飞想象,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样子的画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广阔的雪野上,那裹满白雪的山茶树上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覆盖的梅花枝头,你看到了 ,在那白雪皑皑的腊梅丛中,你还看到了 ,近处,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 。白雪映衬着山茶热情的血红,深黄的磬口腊梅呼应着一片雪白,你会说江南的雪真是 (生说)。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杂草不是枯黄的,却是——(冷绿),绿色让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绿让你能触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过这些雪中的花儿、冷绿的杂草让我们触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与生机,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蕴含的生机呢?

  生说,相机出示句子: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6、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抓住“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说得好,一个“闹”字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蜜蜂”怎么会在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现了这种景吗?抓住“仿佛”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奇特的想象呢?

  7、这是“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表现方法,作者由烂漫的冬花,自然联想到春天特有的动物蜂蝶忙碌的情景,从侧面衬托了花的明艳,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机。虽不是春天,可是我们闻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书:蕴含生机)

  你能把这种春的气息传递给大家吗?读读看

  8、还有哪句话,展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抓住“隐约”、“处子的皮肤”,感受雪的滋润与生机。)

  请问对“隐约”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师:是啊,青春的消息虽不明显,但我们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动着的鲜活的生命。

  师:“处子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师:对,应该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还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应该还有健康的特点。

  9、此时此刻,我不仅想起了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想真实地置身于这江南的雪野中吗?擦亮你的眼睛,调动你的情绪让我们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图片)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动人的声音美美地读一读吧!----师生合作读第一自然段(师读暖国的雨…,生接读江南的雪…)

  10、鲁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乡浙江绍兴度过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鲁迅,为了振兴中华,不得不漂泊在遥远寒冷的异乡北京,在这样的一个雪天,鲁迅先生想起了故乡的雪、儿时的雪,他还会很自然地想起什么呢?在这样的雪天,孩子们最爱做什么?

  11、默读2-3自然段感受一下: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们对于堆雪人的喜爱呢?用你喜欢的符号圈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抓住表现动作的词语来体会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罗汉,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的特点,文中哪里能看出?(很洁白、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还在雪中做过哪些趣事呢?(生说)你的心情怎样?

  14、可当遇上连日的晴天,给孩子们带来欢乐雪人消释不见了,你心情会怎样?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也是——(生说)

  美好的东西因为短暂才变得永恒,令人向往,令人追求,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鲁迅借着对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达内心怎样的情怀呢?(美好的追求)

  三、学习第4段。

  回到眼前,此时的鲁迅正置身于朔风凛冽的异乡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么样的形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

  1、放声读读第4段,读到那充满灵性的句子旁写下你内心的感受吧!

  2、交流感受:

  (1)朔方的雪是独立的。

  出示句子: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①“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粉”和“沙”有着什么特点?

  ②“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抓住“撒”来感受。(板书:独立)

  什么原因雪会有这样的特点呢?(天气干燥且寒冷)

  这不免让人联想到北方的环境,会是怎样的?(环境恶劣)

  还有哪个词也能让我们产生这样的联想?(旋风)

  (2)朔方的雪是奋斗的。

  旋风是大风吗?感受过这种风中,在这么狂躁这么残暴旋风中,万事万物会有怎样的`表现?说说它们的不同,这几个词,让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朔方冬天呢?朔方的雪在这凛冽的天宇下有着怎样的表现呢?

  学生交流:

  出示句子: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①——“蓬勃地奋飞”、“灿灿地生光”,不是乱飞,而是“奋飞”,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奋飞)

  ②——“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冰冷的大雾中却包藏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这个比喻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旋风愈来愈猛,愈来愈烈,凛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不仅在奋飞,还在---(生说:旋转、升腾),不仅仅在雪野上,更旋转升腾到了哪里?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呀!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气势?(生说:磅礴、壮美等)请你用最饱满的热情读出来!

  让我们一起感受朔方雪景那种震撼的气势吧:(出示PPT:朔方雪景图片)

  纵然晴天之下,日光之中,也消释不了它,眼前的雪还是脆弱的吗?不是,是什么的?

  -----是勇敢地、是不屈的、是奋斗的…

  ⑤让我们循着鲁迅的足迹回到当时那个年代——1925年,那会是个怎样的年代呀!你会想到哪个词来形容它——黑暗、残酷。身处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面对冷酷的现实,鲁迅看到这不屈的朔方的雪,他的内心在呐喊,他会说:----(板书:不屈的奋斗)

  激情朗读:

  广阔的雪野中,那朔方的雪,不就是一位不屈不挠的斗士吗?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他便……生接读。

  凛冽的天宇下,那朔方的雪,不就是千千万万个勇敢抗争的斗士吗?纵有旋风忽来,他便……生接读。

  ⑥今天,我们循着鲁迅的笔香,游赏了江南、朔方的两幅雪景图,江南的优美、朔北的壮丽,然而作者鲁迅更欣赏哪里的雪呢?(学生试说)

  师提示:在文中由江南的雪写到了朔方的雪时,作者用了哪个词?(但是)它一般与谁联用(虽然)那么你能说说吗?

  虽然江南的雪 ,但是朔方的雪 。

  鲁迅是一位勇敢的斗士,敢于与黑暗的社会不屈地抗争,不正是因为他善于从眼前的一景一物中汲取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去与黑暗战斗吗?这也将给我们以启迪。

  四、总结写法:

  1、欣赏鲁迅笔下“江南雪景”、“朔方雪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后,对于雪的印象一定会更加清晰起来,作为一名文学巨匠,我们又从鲁迅这篇《雪》中的文章中,学习到哪些独特的写作手法呢?

  (交流:对比,拟人,实写+想象)

  2、书是我们精神的食粮,爱思考的你一定有收获。这奋飞的雪又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迪呢?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走近鲁迅——搜集鲁迅的作品读一读。

  23 雪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蕴含生机

  朔方的雪   独立奋飞   不屈的奋斗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团结友爱的情谊,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第一二小节所蕴含的意蕴,体会运用动词的精准。

  教学难点:

  恰当运用动词,准确使用意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谜:一个球,热烘烘。

  落在西,出在东。

  (打一星球)

  2、谈话引出课题,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1)卡片出示:彤、陪。学生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说说自己怎样识记这两个生字。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自读。

  (2)指名分段读,正音。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品读,感悟

  1、直奔重点,学习第二小节。

  (1)课文哪个小节告诉我们太阳在做好事?(第二小节)

  (2)指名读第二小节,学生评,再读。

  (3)太阳做了什么好事?请用“——”线画出来,用“△”标出表示太阳动作的词。

  (4)出示句子: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

  ①齐读句子。

  ②学生做“洒”的动作。

  ③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④当时太阳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

  (5)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句话。

  (6)太阳只做这三件好事吗?(不,还有很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7)太阳还会做哪些好事呢?(小组讨论交流)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第一小节。

  (1)不知不觉,太阳就要落山了,瞧一(课件播放太阳落山的过程,学生欣赏)

  (2)同学们,欣赏了太阳落山的过程有什么感受呢?(美)那就美美地朗读第一小节吧。(学生齐读)

  (3)从这一小节中,如果要你积累好的词语或词组,你会积累哪一个?

  出示:红彤彤的晚霞

  训练:红彤彤的( )

  3、学习第三小节。

  (1)师:太阳落山了,她是要回家休息吗?(不是)她要去哪儿呢?

  生: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候,走向另外的国家。

  (2)“另外的国家”指的是什么地方?

  (3)太阳在另外的国家里会做什么呢?(小组交流,汇报)

  4、学习第四小节。

  (1)多么无私,多么伟大的太阳啊!有谁能不喜欢她呢?谁又不等她盼她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第四小节课文,体会体会吧!

  (学生齐读第四小节)

  (2)终于盼来了新的一天,太阳还是不辞劳苦地做她的好事——学生齐读第二小节中的后四行句子。

  四、总结

  是啊,中国的'小朋友、外国的小朋友,甚至全人类以及整个大自然,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太阳带来的温暖与光明。

  于是,伍者说一太阳是大家的。(教师指着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五、拓展

  1、引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说说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各抒己见。

  ②“鸽子”象征着什么?(和平)可见,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渴望着什么?(和平)

  ③是呀,只有在和平安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才能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2、此时此刻,你想对别的国家里的小朋友说些什么?或者想对谁说些什么?

  出示:我想对( )国家的小朋友说:“她____。”我想对( )说:“____。”

  六、结束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阴、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告示牌、隆冬、孤独、狂风大作、雪花飞舞、草翠花开、训斥、覆盖、凝视、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2、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

  1、收集巨人的花园相关的图片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童话,激发兴趣

  1、师:童话的世界神奇美丽,相信每一个同学都读过很多童话故事。想一想你们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

  (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

  师:这些童话都有什么特点?

  (拟人化、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充满想象)

  2、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全新的童话故事,看看这个童话又讲了一个怎样的神奇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投影生字词,多种方式朗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

  添、覆、凝、辣字的书写。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洋溢:

  训斥:

  逃窜:

  斥责:

  凝视:

  冷酷:

  脸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童话中有什么人物?在这些人物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读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巨人、小孩子)

  2、抓住人物和课文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巨人、小孩、花园、赶走孩子、花园变化、小男孩的凝视、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巨人的花园曾经鸟语花香,充满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但巨人把孩子赶出花园后,花园发生了变化。最后,巨人在小男孩的凝视下终于明白了,他拆除了围墙,和小孩子们在花园愉快地玩耍。

  3、读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

  (对故事的感受、疑问)

  四、精读课文、感受花园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原本是怎样的?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说一说。

  句子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花园曾经鸟语花香)

  句子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的欢乐的笑声。

  (花园里曾经充满欢声笑语)

  句子3: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花园变化1: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句子4:巨人激动地跑到花园里,他看到花园里草翠花开,有许多孩子在欢乐地游戏。孩子们的欢笑使花园增添春意。

  (花园变化2:草翠花开、充满春意)

  句子5: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花园变化3: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

  句子6:巨人的花园又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花园变化4:乐园)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巨人

  曾经 变化

  鸟语花香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花园 欢声笑语 草翠花开 充满春意

  了无生意 成为乐园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展示巨人花园的图片,回顾花园的变化。

  二、精读课文,感受巨人行动和心理上的变化。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巨人的花园为什会发生变化?

  (巨人赶走孩子、砌起围墙,竖起告示牌)

  2、找出巨人赶走孩子时说的话,思考,他说话时动作是怎样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句子1:他见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动作:生气:叉着腰,双目怒视着孩子们)

  (内心:这个花园是我,这些小孩子却随便进来玩,真讨厌。)

  句子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动作:发脾气:更加不耐烦,样子更加凶)

  (内心:我等了这么久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我的花园捣乱。)

  句子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动作:双眼睁大,盯着小孩,双手气的发抖)

  (内心:已经再次警告你们不准进来,还敢来,快点滚出去!)

  3、自由读这三句话,体会巨人当时的感情。思考:这三句话有什么异同?

  相同:滚出去、感叹号说明巨人当时非常愤怒。

  不同点:句子1是玩耍,句子2是胡闹,句子3直接说“喂”,一句的语气比另一句更加强烈,说明巨人当时是越来越愤怒。

  4、再次朗读三句话,说说你觉得巨人是怎样一个人?

  (冷漠、自私、任性)

  5、巨人的冷漠、自私、任性让花园再次变得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了无生意。是谁的出现让巨人发生变化,让花园最终变成小孩和巨人的乐园?自由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时,心里想对巨人说什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小男孩:伯伯,这座花园这么漂亮,你却孤单地欣赏着它,即使它再美,久而久之,你不觉得孤独吗?打开花园吧,让我们一起陪你欣赏花园的春天。)

  (巨人:对呀,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我应该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花园的春天。)

  6、小男孩又对巨人做了什么?巨人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感到温暖、愉快并立刻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三、结合生活实际,领悟童话的道理

  1、小男孩的凝视和亲吻,让巨人明白了什么?所以巨人才会温暖、愉快并拆除了围墙。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2、快乐是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加快乐就会更加快乐,那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别人分享的小故事呢?

  四、感受童话的魅力,体会这篇童话故事的特点。

  1、再次朗读全文,想一想,这篇童话哪些地方最吸引你,让你最感兴趣?

  结合学生的回答,简单总结这篇童话的特点: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充满幻想,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玩

  赶走孩子

  巨人 胡闹

  砌围墙、竖告示牌

  拆围墙,和孩子玩耍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讲述自己的故事。

  2.放飞假想,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展个性。

  3.让学生乐于、敢于、善于表达,集中注意力倾听他人发言,并能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

  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你们会讲故事吗?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进行讲故事比赛,可是有一个问题难住了它们,咱们去帮帮它们,好吗?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出示“续编故事”要求。

  1.师生齐读要求。

  2.读文字“春天里……”一段后先发挥自己的想象,编成一个小故事。

  3.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再听听别人是怎么讲的,可以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开丰富的想象,拓宽学生思维。

  评价总结

  1.小组推荐优胜者参与全班交流。师生进行点评。

  预案:

  (1)如果可以种太阳就好了,于是,他找来了一个花盆,装满了土,挖个洞,放在阳光底下,心想:“明天就会有好多太阳长出来了!”

  (2)这样,花儿就吸收不到充分的阳光,让太阳妈妈再生几个太阳宝宝吧。

  (3)牛牛想:“我拿个一盆子把阳光吸收起来,等花儿需要它时再把它放出来,那该多好啊!”

  2.说说你最喜欢谁编的'故事,夸夸他(她),有么建议对她提出来。

  3、评选出“故事大王”,奖“小笑脸”。

  师生评价:我们的小笑脸应该奖给谁呢?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尊重学生,进行奖励。

  4、师评价小结: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听,小动物在夸你们呢!

  (放录音:谢谢同学们,你们真棒!)认真倾听,取长补短,为学生提供一个交际环境。

  享受学习乐趣。

  学生参与评价,公平、公正。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一、 导入新课:

  大家回忆一下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引导学生齐背)。诗人为何说“君问归期未有期”?(停顿) “好男儿志在四方”古代许多文人立志远图,报效国家或羁旅他乡,然而古代道路崎岖坎坷,交通工具落后,亲友之间一别多年再会难期,正所谓“归期未有期”所以他们更重别离,因而备酒饯行,折柳相送,以诗相赠,来表达离愁别绪。所以,多数送别诗情调低沉,那麽,李白的是否也是这样?咱们今天就赏析一首送别诗 ——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略)

  三、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老师: 谁来点评一下这首诗的语气?

  学生1:老师,我觉得这首诗虽然是送别诗却毫无哀伤之意。

  学生2:我也有此感觉,所以读的时候应明快达观一些吧。

  老师: 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2:描写的景物空阔辽远,“萧萧班马鸣”中的“鸣”显出一种豪气,而“萧萧”豪迈中蕴涵着凄凉。

  老师:你能给大家作个示范吗?(此生读诗)。

  老师(面向大家):读得如何?———全班掌声响起。

  老师:大家的眼睛很明亮,对你表示赞许。———下面咱们齐读一遍,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来,开始。

  老师:看来大家感受比较深刻,读得很好。大家是怎样理解诗人情感的?(停顿)语言是传情达意的工具,作者也是运用他们最精练的语言来表达其最深挚的情感,能否从其他的地方举一些语言运用精练的例子?

  学生3:“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

  老师:好在哪里?

  学生3: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春天写活了,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

  老师:说得好!还有吗?

  学生4:“僧推月下门”中的“推”与“敲”的故事。若用“推”就是说门是僧人自己关的,表现出他的孤寂;若用“敲”则说明还有其他人但是却能产生以声衬静的效果。

  老师:有道理,认识很深刻。

  学生5:老师我能举一个非诗歌的例子吗?

  老师:当然可以。

  学生5:《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中的“紧”字,写出了风的紧雪的急,还烘托出当时那种紧张的气氛。

  老师(微笑):看来你是一个细心而善于思考的人啊!(面向大家)其实他们刚才所说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词语?下面咱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这首诗的语言。请再读一遍这首诗,找一下诗中都有哪类词语。

  学生6:名词、也有动词、形容词。

  学生7:还有数词和量词。

  老师:请举例说明。

  学生7:名词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斑马”、“游子”,数词和量词有“一”、“万”和“里”。

  老师:其他的呢?

  学生8:动词有“横”、“绕”、“征”、“挥手”。

  老师:这些词都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2分钟)

  学生9:青山和白水,比较明丽,然而孤蓬、浮云、斑马给人飘泊不定之感,与游子相照应,但是我却不明白,既然这样,为什么还写那色彩明丽的山水呢?

  老师:大家说呢?(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李白是什么性格的人呢?

  学生9:他是浪漫主义诗人,是比较乐观的人。

  老师:那麽,这首诗送别诗,有没有哀伤之意呢?

  学生9:没有。这正表现了李白的豁达与乐观

  老师:所以这首诗虽为送别诗却感而不伤这就是源于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那些动词呢?大家认为哪些更好?

  学生:“横”、“绕”

  老师:好在哪里?——(学生疑惑)。

  老师(引导):首先要看这两个动词前后分别连接的是什么词。比如说“横”,前后连结的是名词,综合考虑,然后再跟“绕”的运用对比。

  学生10:“白水绕东城”, 水是动的,那应该是“绕”把水的动态写出来了吧。

  老师:说得很好,“横”呢?

  学生8:“横”描绘出了山的静态。

  老师: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学生11:老师,这样看来,“一”和“万里”也应综合考虑了。也就是说在此一别就是万里,有一种惜别之情,而“斑马”又增强了这种感情。

  老师:对。大家的发言很精彩。着首诗在同学们的积极探讨下越来越清晰了,所以我们通过品味诗歌语言,就能够了解诗人,就能与他们进行时空对话。其实这里所说的名词就是诗歌中所说的意象,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意象语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经体会到,它首先是客观物象,其次还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实还有一类语言叫做情感语言,如“鸿雁不堪愁里听”、“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还有常出现的独“断人肠”等,就直接蕴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词,如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我们就称他为特定词语。鉴赏诗歌时,我们都应该认真品味。

  客观物象

  意象语言

  寄予情感

  情感语言 如:其他诗歌中的“愁”、

  点拨与展示 :思想情感 “悲”、“独”等。

  动词,如:这里的“绕”、“横”。

  特定词语 数量词,如:“一”、“万里”。

  形容词,如:萧萧

  老师:那么,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能否体会出来?

  学生7:用了较多的意象,应是借景抒情吧。

  老师:对,那么谁能够从表现手法思想情感上对这首诗总结一下呢?

  学生2:这首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老师(点拔):借什么景呢?也应具体说出来。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斑马”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然而诗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丽给人以感而不伤之意,表现出李白的达观的高贵品格。

  老师:下面就请同学们从品味语言入手去鉴赏下面一首送别诗———《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以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为重点。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放一首古琴曲作背景音乐,同时用小段优美简洁的话引入,营造意境,让学生在音乐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导入语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绮美而瑰丽,品读《诗经》,就是聆听三千年华夏先发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辉煌。

  在营造气氛时不忘知识回顾。和学生一起回顾诗经六义。

  生齐答:内容——风、雅、颂,手法——赋、比、兴。

  紧接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一起品读边塞诗的开山之作——《采薇》。

  二、解题

  教师出示薇草图片,介绍采薇就是采摘薇草,即采摘野豌豆苗。图文结合,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三、朗读诗歌,通过三个场景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思归之情。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更要多读,反复读,在读中逐步领悟其内蕴。教师安排了三读诗歌,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

  一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感受节奏、用词与句式,读时形式多样,读准字音时叫个别学生读,另叫学生纠正字音,感受句式节奏时,则要求齐读,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之后让学生总结句式节奏上的特点,即有音乐感、节奏感、句式相似,反复吟唱,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句,最后总结这种句式叫做重章叠句(或重章叠唱、重章反复)。

  二读诗歌要求理解诗意,把握情感,并掌握赋比兴的用法。首先检测学生字词预习情况,出示PPT,重点词语,让学生解释。之后教师从戍守边疆的将士“思归”这个思路来讲解全诗,根据行文思路,分析出三个场景不同的“思归”之情。

  首先,第一场景是“采薇思归”。诗经开篇定题起兴,用“采薇”起兴,让学生思考为何用“采薇”起兴?并让学生找出写薇菜变化的字,让学生感悟其中有什么深意。学生通过设身处地地感悟与思考,体会到,用“采薇”起兴的原因是近似联想,因为戍守边疆的将士生活艰苦,采薇菜充饥是常有之事,而且对将士家乡的贫苦百姓来说,采薇也是家乡常有的充饥方式,因此以采薇起兴有两种深意:一是写出了戍卒生活的艰辛,二是写出了将士们的乡愁,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前面提到了重章叠句,学生已经了解到重章叠句的特点,即句式相同,每句的字数相同,只是在相同位置上更换个别字句,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前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法,写薇菜变化的字为:作、柔、刚。作即薇菜刚长出地面,柔即薇菜叶面大而润泽的样子,刚是指薇菜茎叶开始变老。从这三个字的字义,学生很快悟出了随着薇菜的变化,时间在不断地推移,时间已经由春至夏,进而到秋,将士们戍守边疆的时间不断增长,时间长久,戍守又很艰辛苦,将士们乡愁也就自然日益加深。教师表扬学生感悟到位,并趁机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将士们乡愁日益加深的词语或句子,这种紧扣文本的做法,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学生有了先前的感悟,从文中找句子也就相对容易了,很快就找出了“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忧心孔疚”三个表达将士们思乡之情加深的词语。分析完“采薇思归”这一场景之后,教师不忘要求女生齐读这一部分,让学生再一次整体感受将士们那与日俱增的思乡之情。

  接下来,第二个场景是“疆场思归”。同样用到了起兴手法,因为棠棣花花开三朵为一缀,后多用棠棣花来比喻兄弟情谊,而战士们共同为了抵御外侮,并肩作战,此处用棠棣之花起兴,表达了将士们与子同袍、奋勇杀敌的决心。四五章对战车、战马、弓箭有着细致地描写:战车是路、戎车,非常高大;战马是业业、骙骙、翼翼,又高大又强壮又整齐;弓箭

  是象弭鱼服,非常精良。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这些特点后发问,这种对军队全方位细致的描写的手法是什么?同学生回顾诗经六义中三手法,很快答出:是赋。呼应开头,有水到渠成之巧妙。然后学生总结,这是一支“强大之师、威武之师”。最后男生齐读,读出了将士们浴血彊场、斗志高昂、满怀爱国热情、自豪而必信的战斗信念。

  最后一个场景是“归家悲哀”。教师用一句很巧妙的话引出这一场景:将士们满怀战斗豪情,想打胜仗,打完胜仗后他们最想做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回家。此时,教师用PPT显示出一个思考题:九死一生,终于能够凯旋,本是件高兴的事,为什么诗人会在最后一章归家途中道出“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此处让学生同桌间讨论,同学们似乎有了些许感悟。学生们有的答道:将士怕物是人非,将士满身伤痛,将士们的战友可能一个个的在彊场上在自己身边死去??此时,教师抓住这一契机,首先表扬学生想象丰富,想象有道理,同时,用PPT展示两首诗: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李频《渡汉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这两首诗也表达了与这首诗相似的情感,并用诗意化的语言总结,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从薇菜初生时节开始的归家向往,那一次次的念叨,每一个朝夕的苦苦盼望,都在这一归途中,因为对家人命运和自身前景的担忧都不得不沉重起来。让学生体味抒情主人公的悲哀之情。

  四、主旨把握

  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时,此时有一位学生又举起手,他说道:“老师,我觉得作者在途中如此悲哀的原因,除了刚才同学生讲的之外,应该还有别的原因。”这位学生的这一举动,在教师的预设之外,但教师意外之余,马上平静下来,并显露出期待的眼神,于是学生继续说道:“这位将士在外征战,因为这场战争是抵御外侮,对抗猃狁,是一场正义之战,所以抒情主人公在杨柳依依之时,虽对亲人、家乡有万千不舍,但仍然是兴然离开家乡,走向战场,这是他的义务,正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战场上,将士们斗志高昴,奋勇杀敌,周王朝也很重视,装备精良,在冷冰器时代,这可看出是必胜之战。然而是战争就会有牺牲,就会有人家破人亡,战争虽然胜利了,胜利是属于国家的,对于每个战士而言,对于每个百姓而言,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和悲哀。所以我认为,作者在途中悲哀,内心是非常痛苦而复杂的。应该体现了他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听完这位学生的讲述,整个教室里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说得真好!教师对此学生大家赞扬,并借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这位同学上课认真,吃透了已经讲过的内容,思维敏捷,思想深刻,没错,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戍役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摧残,对人的生命的戕害!这首诗是千古反战诗之祖!

  五、末章手法探究

  接下来教师满怀情感地诵读末章,读完后营造一种意境: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伤痕累累的将士在风雪交加的路上步履艰难,满心伤痛,末章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渲染这种悲哀之情?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四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中心发言人,展示讨论结果,讨论时间四分钟。

  热烈的讨论之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要求:说出艺术手法,并具体分析哪里用了这种手法,以及是如何运用的。每位同学都表达得非常好,教师也给予了及时准确的表扬和总结。最后成果如下:

  1、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2、以乐写悲,更衬其悲。

  3、今昔对比,今非昔比。

  4、虚实结合。画面拓展,意境深远。

  最后用方玉润《诗经原始》为末章之美作结:“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文情,千古常情。”

  手法讲解透彻,之后,教师又巧妙地过渡:这首诗打动我们的不仅是美妙的艺术手法,更多的是它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我们通过三读诗歌再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吧!

  三读诗歌,要求:准确地把握情感,从采薇思归的忧伤焦急,到彊场思归的慷慨雄壮,再到归家悲哀的痛苦悲伤,情感波澜起伏,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怨的。最后让全班同学齐读全诗,诵读时要求注意音调的变化,三个场景语调由低缓至高亢,再到沉痛。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全诗,最后诵读效果让人震撼。

  最后教师让学生齐读下面这段文字,让学生从文字中再次感受《诗经》的绮美瑰丽。文字为:《诗经》是我们祖先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无不被其润泽、受其照耀。诗经里有第一首写嫁新娘的诗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有第一首表达夫妻生死不渝的爱情诗“我心非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有一首最悲哀的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有第一首写美人如月的《东山》,第一首写约会的《静女》,第一首写纯情至情的《蒹葭》。

  诗经就如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愿我们每一位华夏子孙平都能品读《诗经》,感悟其中深沉的意蕴。

  六、课堂练习

  整首诗讲到这里基本圆满结束,最后教师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找出《芣苢》一诗中使用的手法以及分析手法的具体运用。

  题目如下: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义。有:得到。掇(duō):摘取、拾取。捋(luō):成把地握取。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思考:《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这种手法是怎么运用的?

  七、布置课后作业,并推荐阅读两本书:安意如:《思无邪》、鲍鹏:《第三只眼看诗经》。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课时】

  2~3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

  (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1、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2、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 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 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⑴ 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⑵ 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⑴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⑵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

  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

  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____________?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

  《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5-30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学教案范文02-16

语文小学教案范文04-1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7-30

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02-07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16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8-22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11-04

【经典】小学语文教案10-01

【精选】小学语文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