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

时间:2024-09-10 11:14:15 诗琳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 1

  一、教学目标(投影)

  1、学习课文运用典型事例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

  2、理解“骨气”的含义,认识当前我们应该提倡什么样的骨气,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3、积累下列词语。

  吆喝 拘囚 丞相 高官厚禄 大声疾呼 拍案而起

  嗟来之食 宝贵不能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二、课时:

  一课时

  三、教学重点

  本文是怎样选择和安排典型事例,用事实证明观点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961年我国正处在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为了让广大人民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学习伟大先人的'榜样,从他们勤劳、智慧、勇敢的美德中汲取力量,斗志昂扬地建设我们的祖国,历史学家吴晗写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文章——《谈骨气》。

  板书课题:2谈骨气吴晗

  2、作者简介

  吴晗——原名吴春晗,字辰伯,浙江省义马人。

  3、生字词学习(资料)

  1)要求学生齐声朗读生字词。

  2)要求学生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解决。

  4、轻声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同时思考下列问题:(投影)

  1)作者在课文中提出什么主张?

  明确: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即中心论点)

  2)开头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孟子的话,是为了具体解释“骨气”的含义

  (全班齐读第一、二自然段,深入理解“骨气”的含义)

  3)(点名朗读三、四自然段)要求学生概括段意,分析它们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明确:

  第三段:从历史的角度,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有骨气的人。

  第四段:从继承的角度,指出不同时代“骨气”含义也不同。

  这两段是对“骨气”含义的深层分析,增强了说理的力度。使中心论点具有不辩驳的气势,支持论点。

  4)课文提出中心论点后,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论点的?

  明确:精选三个典型事例,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

  5)要求学生口述文中的三个事例并分别拟上小标题。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 2

  一、 教材分析

  (1)与前后知识体系的联系

  本文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第五册侧重于议论文教学,六个单元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近及远编排,前三单元是议论文,后三单元是小说与文言文,可见议论文是本册学习的重头戏,是落实本学期教学任务的主阵地,第一课《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是政论文,政治性强,学生不易模仿,《谈骨气》是三个单元中格式犹为规范的短论,说理的脉络清晰,观点鲜明,材料典型,有助于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为之后进一步学习议论文打下基础。

  (2)本课的知识体系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这篇文章,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表现技巧来看,都是议论文的典范,是学生开始系统学习议论文的起点,本课的阅读教学拟从议论文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三要素着手,让学生掌握什么是论点,论据和论证并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考虑到学生刚接触这类文体,为了使他们更好地从之前的记叙文过渡到议论文阅读,还应让学生比较两种文体对记叙的不同要求.

  (3)教学目标

  依据上述教材的分析,再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结合课文的特点,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议论文中观点(论点)和材料(论据)的关系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用典型事例论证观点的方法。

  技能目标:归纳议论文中记叙的特点.

  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骨气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的骨气,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思维目标:概括文章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并加以比较,体会其典型性,培养学生概括、比较的思维能力。

  考虑到学生初学议论文,本文虽然观点鲜明,材料充分,但对三个事例论证观点的典型性,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确立本文的

  教学重点:理解运用典型事例(论据)论证观点的方法。

  明确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记叙的区别。

  教学难点:事例材料的典型性的分析.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初学议论文,往往会有畏难情绪,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教师在每个教学的环节中都应尽可能地解开这种思想包袱,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议论文的兴趣。

  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也有几个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置教学过程(),设置有坡度的问题,既照顾全体,又挖掘学生的潜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法设计

  《谈骨气》一文,论点集中鲜明,事例论据典型,结构简单,思路清晰,是篇很好的范文。对这样的教材,要引导学生学活、学透,以激起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应尽量避免出现大量的术语、概念,而用生动有吸引力的事例,借助媒体引导学生接近议论文,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然后再因势利导,提出“牵一发而动全局”的有价值的问题,诱导出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寓学法指导于诱导、点拨之中,让学生学得主动、轻松,并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比较阅读和能力迁移训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由此,本文教学可采用媒体渲染、启发式提问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教法。

  四、学法指导

  遵循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通过体验和研究性学习方法赖弥补被动接受学习的不足,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华师大 叶澜教授曾说过: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会变成“训兽式”的活动,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探讨为主

  在具体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1、 诵读法:是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诵读,在诵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发现

  2 、质疑法: 诵读后,疑问就会产生,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问题,激活自己与同学地思维以便展开开放式的讨论

  3 、自主讨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既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分五步:课文导入——整体感知——重点理解——自我小结——能力迁移,以此为纲进行说明。

  1、课文导入。

  初学议论文往往会有畏难的情绪,为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教师可从初中生感兴趣的话题人手,如“中国足球“看电视”“双休日”等等,请一些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并引导他们简要地说明理由来证明白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可加以小结:大家所讲的.内容,有观点,有证明观点的材料,整理一下,其实都是简短的议论文。可见,议论文并不难学.通过这样的设计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2、感知,重点理解。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解决疑难的字词,然后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大胆质疑.再分小组讨论整理出来的问题:作者对“骨气”这个论题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来证明的?这里主要是解决教学的重点:理解作者如何运用典型事例来论证观点。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先明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并适当分析作者开门见山摆出观点的正确而鲜明的态度。再设问:哪些人的事例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文天祥、穷人、闻一多三人的事例),学生解答这些问题难度不大。 i

  第二步,从整体人手感知课文后,再对重点部分进行具体剖析。让学生用简短的语句概括文中三个事例的主要内容,学生讨论时引导他们找出体现“骨气”的词语,以培养他们准确的概括能力。

  第三步,再设问:既然事例很多,为什么只举这三例。以四人小组形式讨论问题,比较分析,理解材料的典型意义。集体讨论后点拨归纳:作为证明观点的材料要精心选择,这三个事例从古到今,从封建士大夫到平民百姓再到民主战士,年代不同,身份不同,极具代表性。同时,三个事例按顺序证明了第二段中孟子的三句话,从不同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分析之后,再就学生所举的上述事例能否替换文中材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以解决教学的难点。

  第四步,用幻灯打出故事《不食嗟来之食》的短文,让学生与课文第二个事例对比阅读:这两部分文字记叙的是同一个内容,写法上有何不同?经讨论明确:记叙文要求以情动人,生动形象, 叙述要完整清楚;议论文要求以理服人,因此,叙述应简明概括,为议论服务.

  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后,梳理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其他几段文字的作用(如第二段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并和下面三个事例印证;第三、四段的内容是对观点的必要的补充,又是下文三个事例的总起。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可简单介绍作者情况及其写作背景,引导学生明确议论文的结尾应对论证的问题加以总结)从而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

  3、结合本文,引导学生小结议论文的一些特点。

  学生在学习了这篇格式规范的短论后,对议论文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可在小结时适当提出议论文的一些术语,为以后学习打基础。如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论点);议论文的材料必须充分确切(论据);观点要统率材料,材料要为证明观点服务(论证)。如学生小结能提出议论文的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应更加鼓励,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 3

  一、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骨气,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体会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

  二、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论证的方法和过程。

  理解“骨气”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

  学习本文精炼、严谨、雄辩的论证艺术。

  四、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孟子的资料。

  准备一些有关骨气的典型事例。

  五、教学过程

  导入:什么是骨气?骨气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坚贞,是一种刚强不屈的气概。一个人有骨气,就会坚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目标;一个民族有骨气,国家就会繁荣昌盛。那么,如何才能做一个有骨气的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谈骨气》。

  介绍作者及本文的背景: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的一生,曾过着长期的私人讲学的生活,中年以后怀着政治抱负,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晚年回到故乡邹国,从事教育和著述。《孟子》是记录他的思想和与门徒及其朋友的问答内容的书。《谈骨气》这篇议论文是作者针对当时一些人污蔑中国人崇拜帝国主义者和买办文人,鼓吹中国人缺乏骨气的言论而写的,鲜明地提出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观点。

  整体感知: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三个方面按照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其中,第一个方面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金钱利益时毫不动摇;第二个方面则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人格侮辱和贬低时能够坚守尊严;第三个方面则进一步深化了前两个方面的内容,侧重于论述有骨气的人在面对武力威胁时毫不屈服。

  深入研读: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其中,举例论证主要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则是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态度来进一步强调论点的正确性;道理论证则是通过深入剖析人物的思想根源来阐述论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寻找现实生活中“骨气”的事例,讨论如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课堂小结:本文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等多种方法,从思想觉悟的三个阶段逐渐递进展开,阐述了中国人有骨气的主要表现。学习本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还可以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写法。做一个有骨气的人需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孟子的教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的骨气和尊严。

【《谈骨气》 教案一等奖】相关文章:

谈骨气的作文11-21

关于骨气的作文素材10-05

《谈读书》教案03-10

谈读书教案10-07

《谈读书》的教学教案10-08

谈生命教学教案10-07

教案《谈教学设计》10-08

《谈生命》的教学教案10-08

谈生命的优秀教案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