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语文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用“渐渐”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2课秋天,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板书:秋天
二、 出示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中的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
三、 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课文
想:课文共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秋天的什么?
板书:天 树叶 菊花 果子 庄稼
四、 细学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指名读。
问: 这节有几句话?你知道?什么?
(二) 学习第二节,指名读
1、 问:秋天的天空有什么特点?你感觉怎样?
2、 板书:高 蓝
3、 指导朗读
(三) 学习第三节,各自轻声读
1、 秋天的树叶怎么样?有什么变化?
板书:红 黄 落
“慢慢”“渐渐”各是什么意思?
2、 谁会用“渐渐”说一句完整的话?
归纳:第一句话得很具体“慢慢”“渐渐”
发红“变黄”秋风一吹,就、、、、、“用词到三正确准确、写出树叶的变化。
3、 读比喻句:
(1)问:把飘落的叶子在做什么?
(把落叶飘下来的样子比做蝴蝶飞舞)
小结:我们把这样的句子,也就是说把什么比做什么叶做比喻句。
(2)这样写写出了落叶的什么?
(3)落叶这样美我们应该怎样读?
(4)指导读句子 老师,指名读
它们/像一中时蝴蝶/在空中/飞舞
(四)、学习第4节,提名读
1、 菊花有什么变化?
板书: 黄 白 紫
2、 风一吹怎么样?
3、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五)、学习第5节,指名读。
1、 这节主要写了什么?
板书:苹果 柿子
2、各写了苹果,柿子的什么?(颜色 形状)
3、你是从哪些词里看出来的?
4、“笑”是写人的表情的,作者写苹果“笑红了脸”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写法吗?(拟人)
5、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6、计“柿子”的句式?
问:这是什么句式?
把什么比做什么?
“一个个”说明什么?指满是什么意思?
7、指导朗读 范读 指名读
黄澄澄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
(六) 学习第6节,指名读。
1、 问:这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 从什么地方看出庄稼熟了?
板书: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3、 理解:一片金黄
过渡:秋天,天高气爽,树顺有红,有黄,菊花五颜六色。果子,庄稼都丰收了,所以说秋天是什么季节,什么画卷,我们一起读第7小节。
(七) 齐读第7小节。
1、问:为什么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为什么说秋天是美丽的画卷?
2、 指导学生观察插科。
小结:本课以天空,树叶、菊花、水果、庄稼在秋天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秋天的`美景,使我们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美丽的画卷。
(八)、指导朗读全文
1、 老师范读
2、 学生模仿老师朗读课文的样子,练习读出自然段停顿。
综合板书:
2秋天
天 高 蓝
树叶 红 黄 落 丰收
菊花 黄白 紫 美丽
果子 苹果 柿子
庄稼 稻子 玉米 豆子 金黄
作业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苹果 ( )的叶子
( )的柿子 ( )的天空
( )的画卷 ( )的季节
2、按课文内容填空
秋天来了,天那么( ),那么( )。树上的叶子有的慢慢( )了,有的渐渐( )了。菊花开了,( )的、( )的、( )的,散发出阵阵( ),果园里,( )的苹果笑红了脸,( )的柿子像( )小灯笼挂满枝头,田野里( )熟了,( )、( )、( )一片金黄。
2、 用渐渐写一句话。
如;小树渐渐长高了。
语文教案 篇2
一、预设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会认读7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五、课堂教学: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个朋友,你们猜猜它是谁?看不见,摸不找,小树见它弯腰,小花见它点头.。(板书:风)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风。(表演)生:我知道狂风。(表演)生:……
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
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3)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读文感悟相互交流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
生互相交流。
(1)课件随机出示: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你觉得怎么读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正准备画风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落下的雨丝)
我画得怎么样?(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里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生补充,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你一下你的大作吗?(师有感情朗读,指导学生)
(2)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感觉到风吗?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和小树一样。(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3)赵小艺---“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2)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3)瞧瞧你们多了不起,一会儿就作了一首小诗,你愿意给这首小诗加个题目吗?(生加题目:《起风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朗读一下你们共同的杰作吧!
4、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想出了画声音和气味的办法。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和风一样,声音、气味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能把它们也画出来吗?大家下课后可以画一画
六、板书设计:
旗子 飘
小树 弯
画风
雨丝 斜
风车 转
语文教案 篇3
一、 活动目标
1. 激发幼儿探究黄豆与豆制品关系的欲望和兴趣。
2. 引导幼儿初步认识黄豆及其制品,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3. 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辨别黄豆并区分豆制品的能力。
二、 活动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黄豆及其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2.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方式辨别黄豆,区分豆制品。
三、 活动准备: 黄豆、红豆、绿豆等各种豆子,各种豆制品若干,蔬菜、水果若干,图片“黄豆爷爷”。
四、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请幼儿品尝豆制品,引出认识黄豆的`课题。
1. 教师与幼儿边品尝边互相交流。
2. 教师提问:这些食物都是用什么做的?
(二) 基本部分:(重点、难点部分)
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及讨论辨别出黄豆,掌握其外形特征,了解其营养价值,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区分豆制品。
1.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尝试性地寻找出黄豆。(教师黄豆、绿豆……请幼儿看、摸,并运用经验找出黄豆。)
2. 认识黄豆外形特征。
(1) 幼儿相互交流,掌握黄豆外形。
(2) 教师引导幼儿.出黄豆外形特征。
教师提问:a.黄豆是什么颜色的?
b.黄豆是什么形状的?
c.黄豆上有什么?
d.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认识豆制品,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
(1) 幼儿利用已有经验,理解黄豆与豆制品的关系。(教师讲解什么是豆制品。)
(2) 引导幼儿通过生活经验,说出豆制品。
教师提问:你还吃过哪些豆制品?
(3) 帮助幼儿了解豆制品具有的丰富营养价值。
4. 引导幼儿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区分出豆制品。
(1) 出示各种豆制品及非豆制品食物。
(2) 通过游戏“豆宝宝找爷爷”让幼儿在众多食物中找出豆制品。
(三) 结束部分:
观察豆芽,激发幼儿探索豆芽生长过程的兴趣。
1. 引导幼儿观察豆芽。
2. 引起幼儿探究黄豆变豆芽的欲望。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美德。在父母生病或有困难时有孝敬父母的愿望和行动。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词句的意思,知道月亮的心愿到底是什么?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准备】
课件、月亮图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感悟心愿一词:
小朋友们,如果今天是你的生日,你想许个什么愿呢?
(学生许愿。)
刚才你许的愿就是你的心愿。
(板书:心愿)
2、出示月亮图片,问:
你们看,这是什么?
(帖月亮图)
月亮也有它的心愿,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看看月亮的心愿究竟是什么呢?
二、课件出示图画,看图了解图意
1、认真观察每幅图,说话:
指导孩子细心、认真观察。
课件出示语言训练点:
月亮来到( ),看见( ),心里想:( )。
2、说话。
三、图文对照,初读课文
1、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相应的段落。
2、小声读课文,要求:
⑴ 初读课文并找出要学的生字,用 画出,读准音。
⑵ 正确连贯的朗读课文。
3、同桌检查读:
⑴ 检查读生字:
我是小医生,帮你来治病。
⑵ 检查读课文。
4、检查反馈(主要抓学困生):
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希望能尽快实现,那就是希望(点差生名字)小朋友能勇敢站起来,大声响亮地读给大家听。
⑴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读得不够好,鼓励孩子们来帮助。)
⑵ 开火车读。
四、学文
1、再读课文,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哪里还没弄明白?
2、小组学习。
3、反馈:
课件出示。
⑴ 读懂:
① 月亮来到小女孩的床前,它的心愿是( ),因为这样( )。
(板书:出太阳)
② 月亮来到珍珍的窗前,她的心愿是( ),因为这样( )。
(板书:下雨)
⑵ 教师装不懂:
为什么月亮婆婆又要明天出太阳,又要下雨呢?真不懂她到底要做什么,心里怎么想的。谁能告诉老师呢?
(指名说。)
小结过渡:
原来月亮婆婆的心愿是要所有的孩子都能去春游,要所有的孩子都开心。
(板书:所有的.孩子都快乐)
多好的月亮婆婆呀!
4、孩子们为什么能得到月亮婆婆这么多的关怀呢?
(交流、回答。)
5、指导朗读:
要读得轻、慢、恬静。
写珍珍的段落指导读好人物对话。
月亮的两次话,指导用好表情。
把对话多读几遍后分角色读。
五、课外延伸
孩子们,月亮婆婆还会来到谁的窗前?她会看见什么?她又会有怎样的心愿?
六、小结
那天晚上,月亮婆婆也来到了老师的窗前,她告诉老师她到过所有孩子的窗前,她祝愿所有孩子永远快乐、健康,我相信月亮婆婆的心愿一定能实现。
〖板书设计
出太阳
月亮的心愿 每个孩子都快乐
下雨
语文教案 篇5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1、朗读法: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散读、默读,让学生感悟作者平实、自然、柔美的风格。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心到、手到”,积极读书,
3、朗读法: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引出 课题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重点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破烂不堪”等词语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3、交流读书收获,提出问题。
三、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1、研读“时间长”:
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3、研读“可怕的样子”:
四、研读画面,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感受儿子在废墟中顽强等待的画面:
【教学重点、难点】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生字全解】
生字、新词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在检查时注意下列这些字的字音、字形:“砾”读:li “堪”、“墟”笔画较多指导分析结构。
【多音字】
le (好了)
了
liao(了不起)
【词语全解】
昔日:指往日,从前。
废墟:城市或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方。
疾步:快步行走。
绝望:毫无
希望
了。
瓦砾:破碎的砖头瓦片。
开辟:开发开垦,把荒地开垦成可以种植的土地。本课是打开的意思。
【句段解析】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以下句子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①“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了不起的父与子”,是提领全文内容的关键句子。抓住它品读全文,其他重点句如“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再没人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等等,就会迎刃而解。“了不起的父与子”要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说父亲了不起,是因为,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就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不停地挖掘。人们劝阻他,“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他便埋头接着挖。”“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为了儿子,决不放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多么坚忍不拔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是因为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
希望
;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同死神搏斗,最终生还,巨大的精神力量来自对父亲真诚诺言的信赖;奇迹的出现来自伟大的父爱。②“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反复出现类似的话?因为他是父亲对儿子的承诺,是儿子在绝境中满怀信心的力量源泉,也是父亲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原因。反复出现,多处呼应,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多么信赖。了不起的父与子,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二、课前前置性学习
自读课文,完成前置性学习要求。
三、交流前置性学习情况
1、看大屏幕,认读生字词
2、小组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自己写的四字词语。
3、集体交流自己弄懂和不懂的词语。
4、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四、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五、为什么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小组合作学习
(一)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教师出示课件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⑵ 感受“父亲累”:
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3、研读“可怕的样子”:
⑶ 感情朗读:
(4)教师引导 回放画面:领悟父亲说的话。
(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1、在长达38个小时的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水,没有食物,只有恐惧与危险。然而7岁的阿曼达却能在这种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
希望
。
2、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五、回复全文,升华情感
1、品味感悟: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读这个结尾,回味刚才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幕,说说你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理解。
2、回复全文:
读到这里,老师相信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的形象一定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他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铭记。请你选择一句最能打动你心灵的话,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说出来或读出来与大家分享。
六、走进情境,感受阿曼达所经历的38个小时的考验。
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篇章指导】
本篇课文情节感人,催人泪下。按着事情发展的顺序清楚地记叙了整个事件的过程。全文线索清楚,紧紧围绕着父子都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来展开。文中父亲对儿子说的那句话共出现了三次,虽分别出自父子之口,但一次比一次表现了父亲,一个伟大的父亲对儿子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写出了父亲的伟大。
【写作特点】
1、紧紧抓住了父亲的语言、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生动地刻画出了父亲的形象。
2、多处语句的处理作者都采用了感叹句,表现了事态发展的紧张,表现了父子二人焦急、迫切的心情。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要救回儿子的事,赞扬了威难之中父子间的伟大亲情和父亲执着的信念及儿子先人后己的品质。
【拓展阅读】
朱自清的《背影》感受不同父爱。
六、加强朗读训练。披文入情,以读促思,在读中悟。
七、课堂练习
1、我写的字最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bào zhà( ) fèi xū( )
chàn dǒu( ) wǎ lì( )
hùn luàn( ) xī rì(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危险──( ) 绝望──( ) 幸福──( )伤痛──( ) 漂亮──( ) 悲痛──( )
3、我能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型(只填序号) A、陈述句 B、反问句 C、感叹句 D、疑问句
⑴ “谁愿意帮助我?”( )
⑵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
⑶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
⑷ 《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故事难道不感人吗?( )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
了不起
儿子――――等
课后反思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如学生从课文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出了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由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联想到阿曼达在废墟下等了36小时,并由此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这样做,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父与子的了不起。又比如,学生在用“不论……总……”进行说话训练的过程中,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直面困难、永不言弃的父亲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运用地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了扎扎实实的发展。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蜘蛛教案10-07
语文庄子教案10-07
语文《荷花》教案10-07
语文青花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