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共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梅花魂》教学设计十二,梅花魂,希望对你有帮助!
语文教案 篇2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2、欣赏作品,同时感受自己制作作品的美,体验亲昵成功的喜悦。
3、鼓励学生大胆构思、充分发挥想象,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亲昵作品。
重点:学生能综合多种材料设计或制作“亲昵”。亲昵 江苏版教案
难点:能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准备:教师:范图、教师和学生作品、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学生:水彩笔、颜料、毛笔、水、调色盘、蜡笔、彩色铅笔、废旧物品、剪刀、胶水等。
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讨论、欣赏
1、如果让你设计“亲昵”你该设计怎样的?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
3、以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并欣赏作品。
4、看完作品,你有新的想法吗?
(1)用画面表现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2)用手工表现的同学也谈谈自己的看法。
(3)以次相互得到启发。
5、教师引导学生具体欣赏作品
(1) 绘画作品:
(a) 构思新颖在什么地方?它应用了那些工具?效果如何?
(b) 如果你要画你还会应用那些工具?出现那些效果?
(2)手工作品:
(a) 运用的材质是否合理?
(b) 如果你做会用些什么材料?(学生例举多例)
(c) 此创作的新意何在?
三、学生作业
1、用你喜欢的方式,设计制作“亲昵”。它不仅是一座现实生活中的,而是想
象中的。展开你们的想象吧!
四、巡回指导
1、全面观察学生作业。
2、对个别学生进行初稿的辅导。
五、小结
1、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作一简单介绍。
2、布置下一节课所带工具。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一部分是现实的作品,一部分是想象的作品)
2、但这些作品都是用平面来表现的,鼓励学生用立体的`手法来表现。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亲昵”,并画出周围的环境。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的角度、方法、材料别具一格。
3、大胆展开想象,不拘泥。
四、巡回指导
1、小组间交流作品,指导一部分学生作业。
2、指导学生综合各种工具表现,鼓励学生制作出精彩的作品。
五、小结
1、展评学生作品。
2、自己说明创作意图、评价自己或他人绘画作品。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
2、积累与秋天有关的对子。
3、训练词语的搭配,进行词语积累。
4、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难点:口语交际、习作
课件准备:
搜集秋天的词语成语古诗儿歌
教学时间:4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
一、赏秋/导题.
1.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老师带你们一起走进秋天,领略秋天的美.
2.欣赏秋天的美景图和活动图.(课件演示)
3.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相信你们也在这美丽的季节里发生着一些趣事吧,在你的印象中记得最深、最快乐的事是什么呢?
二、赞秋:
1、让学生整理一下想说的内容,按照分类安排相互交流。
如:描写秋天的成语组:
描写秋景的古诗组:
描写秋天的句子组:
画话秋天的美景组:
描写秋天的活动组:
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充分表达的机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一个同学讲完后,同组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其他组同学可以提问。
2、老师巡视,掌握各组的情况,适时给以引导。
3、推选代表,班上交流。
三、展示作品。
1、各组把组内搜集的资料粘贴。
2、小组间互相参观交流。
四、总结。
1、说说自己在这堂课的收获。
2、在丰收的季节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
第二教时(习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上节课,你们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又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
二、写前指导
1.请同学们把画展示给同桌看,并说说画上的内容。
要求:说话完整、清楚,尽量用上好词
2.抽生上台展示、交流,评价。
3.交流好词好句。
三、写作
1.根据自己的画和描述写一段话。要求:事情叙述清楚、完整,语句通顺,用上了好词。
2.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3.自行修改
四、交流、欣赏
1.抽生上台读,大家评价
2.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3.自己再次修改。
4.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五、作业
1.誊写
2.家长写出评价。
第三课时作文评改
【教学过程】
一、比较文章,引出目标。
1、简要小结学生作文的优点和不足。表现好的'有:刘淑媛等。
2、学生轻声读自己的作文,边读边改。
4、指名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教师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
A、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中的标点,错别字,有语病的句子。
B、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这篇文章好或不足的地方。
二、上台朗读,集体修改。
请学生大胆上台朗读自己的作文。
1、他的文章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
2、你能使他的文章更上一层楼吗?
三:总结
通过本课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看图作文的方法,把一处景物写的很生动。通过观察图画学生能够合理想象画面内容。掌握了写静物的基本方法:A、静处的种类;B、静物的姿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四教时
一、我的发现
1、先让学生感知字词,在读的基础上,引导从中可以发现什么。
2、交流发现。要不拘形式,学生不一定都能完整地把这个设计意图说出来,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肯定,老师要对学生的发言作评价,最后还要把要发现的内容明确完整小结出来,为后面的扩展作准备。3、词语扩展。
这里的扩展有两个方面,一是就课本里提供的几种颜色来进行扩展,看能不能说出更多的表示黄、红、绿、蓝颜色,且含有这个字的词。如,浅黄、黑红、深绿、靛蓝。
一是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如“紫”、
“黑”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也可以说说读后感受到的画面
(2)、鼓励学生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可以仿照课本中的样子写一写,如能押韵更好,但不可要求过高。
(3)、互相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
2、我会填。
短语前面的词是状语,要求补充动词。
1.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每处不只一个正确答案。
2.注意积累,填完以后再读一读,进行巩固。
3.可以做些扩展,比如可以用竞赛的形式,在本组或本册学过的课文中或课外找类似的词语说一说,看谁说得多。匆匆地(离开)快活地(唱歌)悄悄地(说话)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好奇地(盯着)甜甜地(笑了)认真地(思考)
三、趣味语文
1、指名让学生朗读,要读准字音。
2、然后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读出速度;再指导背诵。
4、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进行绕口令比赛。比赛可分组来进行。
5、从每组选一至两名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6、赛完以后做出评价。
7、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3、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填准相应的动词,根据学情选择难写的字词展开学习。通过浏览课文,找出表示时间的重点词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2、通过学习课文,独立填表,在集体交流中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通过联系生活、合作填表,在同伴互助中了解本地春节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比较揭题
1、营造氛围,聊聊春节。
在儿童歌曲《过年了》中走进课堂,让学生来聊聊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请学生把关键的词语(或重要时间、重要事件)板书在黑板的一侧。
2、点明不同,比较揭题。
刚才,大家交流的是我们家乡的春节。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北京的春节,看看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的?(师板书课题)请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终
1、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大家自由、大声地读课文,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准多音字:间断铺户正月掺和分外万象更新
(3)填准动词:
()腊八粥()腊八蒜()杂拌儿
()鞭炮()年菜()对联
()庙会()灯笼
(4)请学生互相提醒难写的字词:如熬、逛、榛子等,并展开书写练习。
2、直击首尾,了解始末。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了解春节开始的时间。
(2)指名读课文最后1个自然段,知晓春节结束的时间。
3、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1)浏览课文,画出春节经历的几个时间段。
(2)交流梳理,按顺序排列这几个时间段,揣摩文章的顺序。
腊月初旬——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正月初六——元宵——正月十九
三、再读课文,了解风俗
1、默读课文,独立填表。(可联系刚才填写动词的那些事情)
时间风俗习惯
腊月初旬
腊月二十三
过了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
正月十九
2、集体交流,完善内容。
在读课文中进一步完善表格填写,了解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
3、同桌合作,梳理内容。
根据表格,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同桌合作,完成填表。
联系课始谈话内容以及黑板一侧的板书,同桌一起合作填写表格。
时间风俗习惯
2、小组合作,完善填写。
小组内展开交流,了解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在老师的帮助下,把表格内
容填写完整。
五、巩固训练
打开“基础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深读课文,体悟情感,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传统文化。
2、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并试着迁移运用。
一、复习回顾,了解内容
1、利用表格,想想说说。
看看填写好的表格,想一想,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2、简单回顾,说说读读。
说一说北京人过春节给自己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什么。有感情地读读自己喜欢的那部分内容。
二、深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请大家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北京春节给作者老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2、聚焦除夕,感受热闹。
(1)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什么?
(2)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分组学习,体会写法。
分组学习描写“正月初一”“元宵”部分,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的。
4、分清详略,领悟好处。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完整的'“北京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讨论文章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单,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聚焦孩子,体悟情感
1、跳读课文,找出内容。
请大家跳着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孩子过春节的相关句子。
2、读读句子,说说感受。
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说说自己的真实感受。
3、静心思考,体悟情感。
如果课文只写这些内容,行不行?如果课文不写这些内容,感觉怎么样?
四、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1、联系表格,安排详略。
再出示第一课时已填写的“家乡的春节”的表格,后面加上一栏“详略安排”,继续填写。
2、围绕表格,展开交流。
家乡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利用表格,迁移练笔。
选择印象最深的一处,试着写一写。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还可以写写《家乡的春节》。
五、巩固训练
打开“阅读训练—《北京的春节》”,一起来闯关吧!
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
1、学习抓住外形特征来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作者为什么只写了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地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那燕子的'爪子、头和腹部、嘴呢? )
2、理解结构比较发杂的句子。(第三自然段)
三、前置性学习内容
1、朗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理解词语:俊俏 聚拢 偶尔 映衬
2、从相关语句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3、了解作者郑振铎。
4、找出文中的“小珍珠”。(比喻句、多音字,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二)根据前置性学习内容进行自学。
1、朗读课文三遍,做到正确、流利。理解词语:俊俏 聚拢 偶尔 映衬
2、从相关语句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机灵。
3、了解作者郑振铎。
4、找出文中的“小珍珠”。(比喻句、多音字,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朗读。小组赛读。
2、全班交流易读错、写错的字。由学生讲解。
容易写错的字有:稻 翼 痕
容易读错的字词有:掠过 吹拂 电线杆 嫩叶
3、介绍作者郑振铎,了解其生平。
(四)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
(二)小组内交流
1、小燕子的外形特征。思考为什么没写其他部位?
2、从哪些字、词、句中体会到小燕子的活泼机灵的?
3、思考燕子是怎样为春光增添生趣的。
(三)全班汇报
(四)学生或老师总结
语文教案 篇6
一、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二、教材简析
内容提要:
课文主要写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向一个12岁的小姑娘学习穿戴和整理的事,反映了他热爱科学事业和谦逊的美德,同时也表现了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学会分段:
本课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小姑娘碰到了一位穿着随便的老人,父亲告诉她,那位老人是爱因斯坦。
第二段(第45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穿戴。
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爱因斯坦向小姑娘学习整理工作室。
第四段(第8自然段):写小姑娘的母亲问爱因斯坦,他和小姑娘在一起时都谈些啥。
写作特色:
1.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叙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2.借助对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三、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体会爱因斯坦热爱科学事业、谦虚好学的品质以及小女孩的活泼率真。
四、教学方法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
五、教学器具
1.磁带、录音机。
2.课时安排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04-2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蜘蛛教案10-07
语文庄子教案10-07
语文《荷花》教案10-07
语文青花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