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5 09:49:37 教案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通用8篇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通用8篇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六月一日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节日,感受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2、理解诗歌中的形容词(艳艳的、脆脆的、甜甜的)

  活动准备:

  庆祝六一的视频

  活动过程:

  1、交流六一节的快乐:

  观看录像说说自己节日里最高兴的事情——谁在欢庆六一儿童节?是怎么欢庆的? 你在六一儿童节里什么事情最高兴最快乐?

  2、欣赏并学念诗歌,教师朗诵,幼儿听读:

  ——诗歌的名称叫什么?

  诗歌里说道了六一节有什么?(阳光、鲜花、歌声等)

  出示教学课件,再次欣赏诗歌。

  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六一的阳光是什么样的`?

  六一的鲜花是什么样的?艳是什么意思?

  六一的歌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念准脆字)

  六一的欢笑时什么样的?为什么欢笑总是美美的?

  六一是属于谁的?我们的节日时怎么样的?怎么会是甜甜的呢?

  幼儿跟着教师完整学念诗歌。

  3、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六一节还有哪些快乐的事情也可以编到诗歌里?

  如:六一的大地是绿绿的

  教师启发幼儿从天空、风儿等角度思考、仿编:

  如:六一的天空是蓝蓝的,六一的风儿是暖暖的……

  幼儿自由结伴,开展诗歌仿编活动。

  集体交流并学习背诵。

中班教案 篇2

  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重点:

  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

  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中班教案 篇3

  一、活动背景:

  初次看到这本绘本,就被画面中以“苹果”引发的食物链,这种类似于“一物降一物”的逻辑关系所吸引,感觉孩子们在这样一个幽默有趣的故事内容中学习数学,定能轻松、愉快地积累数经验。中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而数活动本身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就把这样一个“润物细无声”的绘本内容进行了一些筛选,把内容锁定在7以内的数量,然后通过积极的师幼互动,不断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蕴含的数量关系和各事物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绘本的乐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说说的过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7以内的数量关系及事物间的联系。

  2.大胆讲述画面内容,体验数学绘本带来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游戏:谁的反应快),操作图和操作卡两人一份等。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曹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里面藏了一些神秘的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1)第一次记忆练习。

  师:等一会儿,给你们十秒钟时间来认识一下,当我从1数到10,时间到,图片就会消失,而你们呢就要说出图片上有谁?行吗?准备开始。(1、2、3、4、5、6…10)

  师:时间到,看清楚了吗,图片上谁?

  师:到底是不是这些朋友,我们再来看看。

  师:这是…,这是…?一共几位?(4位)

  (2)第二次记忆练习:

  师:你们太棒了,一眼就看清楚了!诶,还有一些神秘朋友还没出来呢,你们想认识吗?

  嗯,这次要增加难度罗,只5秒钟,而且我还要倒着数,哎,倒着怎么数?

  师:好的,我就按照着你们的方法,来倒计时,这次可要看清楚了又有哪些朋友来了?准备开始:5、4、3、2、1.

  师:有谁?一共有几位?

  (评析:两次记忆练习,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吸引幼儿的`眼球,而且也能帮助幼儿了解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2.播放课件,理解绘本内容。

  (1)仔细观察画面,目测物体的数量。

  师:都认识了吗?今天我讲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它们的,故事的名字叫《首先有一个苹果》。

  师:首先是什么意思?(首先就是第一、最先出来的意思)首先有一个苹果,长在哪里?

  它长得怎么样?(又红又大,很健康)。

  师:来了谁?有几条?两条毛毛虫想干什么?(吃掉红苹果)。

  师:这时,谁来了?有几只?三只小鸟又会干什么?

  师: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幼儿观察画面)几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还有一只呢?

  师: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了毛毛虫?

  师生共同:因为小鸟有——2只,毛毛虫有——3只,小鸟比毛毛虫多——1。

  (评析:通过目测数量,解释“为什么只有两只小鸟捉到毛毛虫”的原因,能帮助幼儿理解“毛毛虫比小鸟多1”的数量关系,为接下来理解“猎人、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的数量关系作铺垫。)

  (2)仔细观察画面,比较物体的数量

  师:就在这时,谁来了,有几位?(4位)4位猎人拿着枪想干什么?

  师:你们猜猜4位猎人都能捕猎到小鸟吗?为什么?

  师:我们一起看看几位猎人捕猎到小鸟了?

  师:为什么没有都捕猎到?

  :因为猎人有4个,小鸟有3只,所以4个猎人比三只小鸟多1。

  师:这是,谁又来了?一共有几只?

  师:猎狗看见猎人抓到了三只小鸟,就连忙奔过去叼小鸟,猜猜看这五只猎狗都能叼到吗?为什么?

  师:看看有几只猎狗叼到了小鸟?猎狗和小鸟谁多谁少?

  (评析:有了上面一个环节的铺垫,孩子们在比较数量时就会想到“谁多?谁少?谁比谁多”从而进一步感受了故事中人和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3)仔细观察画面,讲述画面内容。

  师: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猎人猎狗在干什么?什么事情会让他们这么害怕呀?(幼儿猜测)

  师:原来谁来了?有几只熊?

  :猎人和狗看到了可怕的熊,所以害怕得拼命地往前逃!

  师:逃啊逃,它们发现了什么?有几个?一起数数。

  讲述:猎人和猎狗为了阻止被熊追上,他们就把7只蜂窝全扔向了熊。

  师:可是谁也没想到,里面竟然飞出来了什么?多少只?数不清可以怎么说?

  讲述:许许多多的蜜蜂把所有人都蛰了,哇。整个场面变得很混乱。

  师:现在你还能数得清他们分别有几个吗?那怎么办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他们数清楚?(幼儿讨论:分一分、排排队)

  (评析:数、形结合,能让幼儿感受到故事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巩固了对数字6、7的认识,从而体会到从1到7甚至“数不清”的数量概念。)

  3.演示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教师示范排成阶梯性:

  师:该怎么排呢?诶,故事里首先出来的是(手势提醒)——一个苹果,把它排在哪里,好就听你们的,让它站在这条黑线上,那一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嗯把1贴在苹果后面的小方框里。

  师:接着是~(两条虫子)排在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然后呢(三只鸟)再接下来呢?那你们能不能像我这样按照故事里出现的顺序一个一个往下排?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2)交代操作要求:曹老师给你们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操作材料,等会就请你们按照故事里顺利来给他们分一分、排排队,然后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字。

  (3)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边回忆故事边按顺序排队。)

  (4)检验幼儿排序的结果。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排的?(引导下面的幼儿要安静倾听同伴发言,引导大家一起说说)

  :都是这么排的吗?举起来让我看看。是呀,原来再乱的东西,只要把它们分一分、排排队,就会变得很清楚。

  (5)了解阶梯排序中的秘密。

  师:从这些排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

  :他们的排列就像走楼梯一样!从上往下数一个比一个多几(1),2条毛毛虫比1只苹果多(1),2比1多(1);3只小鸟比2条毛毛虫多(1),3比2多(1);4比3(多1)、5比4、6比5、7比6。

  从下往上数,一个比一个少一!看6只熊就比7只蜂窝少(1),6比7(少1)5比6、、、1比2少1。

  (评析:回忆故事中的人和物,是对孩子记忆能力的一种考验,而阶梯式的排列方式,能帮助幼儿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序规律。)

  4.游戏:

  (1)谁的反应快?

  师:真厉害,都知道了。(点击课件)小熊也想来考考大家了,敢不敢试试?仔细听,小熊会考大家什么呢。点击课件小熊出题:(4比3多几? 6比5多几? 4比5多几? 3比4少几?)

  师:真厉害,都答对啦。连小熊都很佩服你们哦,表扬一下自己!

  (2)马兰花

  师:现在曹老师想你们一边玩个游戏,一边来考考你们?不知你们行不行?好找个空一点的地方。(2瓣花,比4少1,比4多1,比5少1)。

  (评析:游戏的插入避免了枯燥的说教练习,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练习的欲望,同时也巩固了解了数字1——7之间的关系。)

  5.环保教育、延伸活动

  (1)孩子们,到现在我始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熊为什么要去追猎人和猎狗呢?(幼儿讨论)

  :是呀,小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去保护它。

  (2)那么小熊去追猎人和猎狗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答案就在这本绘本里面,等会儿我们回教室一起看一看,再研究研究,好吗?

  (评析:环保教育能让幼儿知道“猎人捕猎小鸟”这一做法是错误的。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能引发幼儿自主探究绘本的欲望。)

  三、活动

  画面看似简单,却能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字融入了形象生动的故事中,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表达了数字的感念,这就是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感觉这个教材非常符合中班孩子具体形象化的思维特点,也符合了在“情境中学数学“的现代教学理念。活动一开始我主要通过两次记忆练习,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接着以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为导入,当每一次角色数量出现的递增、画面逐步丰富时,我都采用了“谁来了?”“有几只?”“为什么小鸟(猎人、猎狗)只能叼到(捕捉)两条(三只)毛毛虫(小鸟)?”等指向性明确,简练的话语进行提问和引导,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们在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时,不知不觉中,记住了故事中的角色,习得了7以内的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而最后的排序、游戏等内容,也让幼儿感受到了原本枯燥的数字学习也可以来自于绘本、来自于游戏,从而再次激发了幼儿爱学习的欲望。整个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活动氛围轻松、愉悦,师生互动好。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两人合作“抛接球”的基本方法。

  2、在两人配合时能做到手眼协调、反应敏捷。

  3、加强合作意识,体验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报纸球和塑料筐4个

  活动过程:

  一、玩纸球。

  ——游戏“炒米花”。米花是用什么做的呢?(纸球)

  ——师:那我们今天来玩纸球,想一想,纸球还可以怎么玩,看看谁的方法多?

  ——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看谁的花样多,和别人玩的不一样。

  ——师幼互动,鼓励幼儿学习并尝试同伴的`玩法。

  二、游戏“你抛我接”。

  ——把幼儿分为两组,各组面对面分别站在场地两条相距2-3米得点上,教师发口令,两组幼儿把自己手中的球抛向对面幼儿,对面幼儿再把对方抛过来。

  ——教师用铃鼓声作信号,铃鼓响,幼儿抛球练习;铃鼓停,幼儿停止抛球。游戏重复练习。

  三、游戏“抛纸球”。

  ——游戏玩法与规则:幼儿分为四组,每人拿纸球抛进事先准备的框里,抛完后拿着纸球到队形后面接着排队,进行游戏。

  ——竞赛活动。幼儿分四组,开始抛纸球,每队请一位小组长负责拾纸球。

  每位幼儿抛五个纸球,最后看看谁抛进框里的球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然后依次顺序,再开始游戏。

  四、结束活动。

  ——幼儿整理场地上的报纸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是对于小班来说,既要让他们记住活动内容又要保证安全还要活动的井井有条是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我始终都以语言来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搓长、绕螺旋线和剪的方法完成蜗牛身体的造型。

  2、通过观察蚊香外形并迁移游戏“卷炮仗”的经验,尝试由中心向外或由外向内一圈一圈绕出螺旋线。

  3、体验用油泥进行造型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清楚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会玩“卷炮仗”的游戏。

  2、记号笔、油画棒。

  3、幼儿用书《可爱的蜗牛》。

  活动过程:

  (一)了解螺旋线,找出螺旋线和蜗牛壳相似的地方。

  1、玩游戏“卷炮仗”,体验在教室的带领下大家越卷越紧的状态。

  2、教师请幼儿观察蚊香,并用笔把它的形状表现出来。

  教师: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线条?谁能用笔来画一画?除了可以从中心向外一圈一圈地绕,还可以怎样绕?

  3、启发幼儿发现螺旋线和蜗牛的造型的`互通之处。

  教师:蜗牛是什么样的?螺旋线和蜗牛的什么地方有点相似?

  (二)教师引导幼儿探讨并尝试运用油泥制作蜗牛的方法。

  1、幼儿自己尝试用油泥制作蜗牛。

  教师:桌上有剪刀、油泥,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来制作一只蜗牛。等一会儿,我们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制作蜗牛的步骤。有没有遇到困难?

  3、教师在幼儿语言表述的基础上,进行制作步骤的总结。

  4、对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或其他幼儿可对其进行局部示范,帮助该幼儿解决问题。

  (三)参照幼儿用书中的制作步骤,幼儿独立完成蜗牛的造型。

  1、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两个部分:一是绕螺旋状,二是用剪刀剪出蜗牛的触角。

  2、对于操作能力强的幼儿不仅在造型上要提出要求,还要让他们有意识地迁移已有的色彩经验,对蜗牛进行装饰。

  教师:蜗牛做好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装饰蜗牛。

  (四)分享和作品展示交流。

  幼儿把自己的小蜗牛贴在背景板上和同伴一起欣赏,并结伴说说小蜗牛的故事。

  教师:找一找自己最喜欢的蜗牛,说一说为什么最欣赏它。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可以给幼儿提供粗细适中的软绳,用绳子进行造型活动。

  2、环境创设:将幼儿作品进行展示,布置“蜗牛大联欢”的故事场景。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相互认识,从小培养幼儿对小朋友、家人、老师有礼貌的好习惯。

  2、让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名字,培养幼儿的自我识及口头表达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小熊布绒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

  宝宝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来拍拍手。

  二、活动流程介绍:

  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做五个亲子游戏,社会活动《自我介绍》,语言几款《两只小象》,音乐活动《好孩子》,美术活动《月亮姐姐的女朋友》体能活动《小兔拔萝卜》。

  1、导入活动。

  拿出玩具小熊和小朋友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小熊豆豆,今年2岁半,愿和大家做朋友,小朋友你人想交朋友吗?也来和大家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

  2、展开活动。

  请这位小朋友过来介绍自己(介绍过程),ⅩⅩ很棒,妈妈们鼓励下,ⅩⅩ欢迎你。(依次介绍到最后)

  小朋友都相互知道了名字,下面请妈妈带自己的孩子相互认识一下,握个手交个朋友。(认识过程,老师巡回指导)

  3、结束活动。

  现在请妈妈和小朋友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我们的`这个社会活动主要是教小朋友要有礼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活动延伸。

  妈妈在以后带小朋友出入公共场所时,要多鼓励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四、活动评析。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小百科:介绍:介,古代传递宾主之言的人。绍,绍继、接续。介绍指相继传话;为人引进或带入新的事物。

中班教案 篇7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幼儿中班下《比较轻重》。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切东西都会吸引幼儿的心灵,从而焕发起幼儿的好奇心。在《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的身边取材,虽然幼儿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个认知,但对于怎么比较还处于具体抽象的状态,结合本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具备主动积极的特性,思维能力也在不断的增强,语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是浅显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此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也符合《纲要》中所提出的选择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二、说活动目标:

  1、 感知物体的轻重,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 、 正确运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

  三、说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能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难点是会正确运用语言表述物体的轻重。

  四、说活动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本着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力求达到合作探索式学习的活动过程,我精选了以下教法。具体是:

  1、提问法——————在师幼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还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2、师幼互动法—————在这个环节中,充分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孩子们的主体作用。

  此外,除了运用到以上的教学方法外,我还穿插运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等活动加以结合,使幼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学法:

  1、多种感官参与法——————《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使用多种感官通道探究问题,深入观察,有利于幼儿的经验形成。

  2、 操作体验法——————它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基本方法,在活动中,亲自操作,亲身体验。有助于幼儿更好的理解活动内容。

  五、说活动准备:

  (1)天平

  (2)雪花片、积木、乒乓球和玻璃珠等。

  (3)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

  六、说活动过程:

  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卫老师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二、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书包,"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书包,小朋友猜猜,这两个书包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书包提一提,孩子会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从而得出结论:大书包大,但是轻,小书包小,但是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3)操作中提升:卫老师为幼儿提供了四组操作材料,第一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芦。第二组:玻璃球 乒乓球和葫芦 。第三组:雪花片 积木 螺丝配对。第四组:雪花片 积木 螺丝配对。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在整个活动中卫老师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卫老师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中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装饰扇面,感受扇子的美。

  2、 体验和家长共同制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例扇子、卡纸若干、剪刀、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活动乐趣。

  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天气很热,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可以变凉快呢?

  二、出示范例。

  1、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扇面的形状、颜色、扇柄的'制作)

  2、你想制作一把什么形状的扇子呢?

  3、你想怎么装饰你的扇子呢?

  三、幼儿和家长共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2、鼓励幼儿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图案的扇子。

  四、欣赏与评价。

  1、展示与欣赏。

  你觉得自己的扇子美不美,美在哪里?还有谁的扇子也很美丽?

  2、教师评价。

  你们做的扇子都很美丽,老师特地打印了几个字送给你们,出示:美丽的扇子。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的教案02-12

[经典]中班教案08-04

[精选]中班教案07-30

中班教案07-20

(精选)中班教案08-08

中班教案(经典)01-01

中班教案[精选]10-26

(经典)中班教案11-02

中班教案(经典)11-03

(精选)中班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