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家》的序和跋教案

时间:2024-04-15 18:07:52 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家》的序和跋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的序和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家》的序和跋教案3篇

《家》的序和跋教案1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跋(bá)扉(fēi)诅咒(zǔ)(zhòu)妥当(tuǒ)

  累赘(zhuì)憎(zēng)稚(zhì)

  2、形近字

  ┏瘁(cuì)鞠躬尽瘁┏惟(wéi)惟一┏历(lì)日历┏摧(cuī)摧残

  ┣萃(cuì)出类拔萃┃          ┣厉(lì)厉害┃

  ┗粹(cuì)粹而不杂┗唯(wéi)唯物论┗励(lì)鼓励┗催(cuī)催促

  3、多音字

  ┏(céng)曾经┏(zǎi)记载┏(zhǎo)爪牙┏(lù)吐露

  曾┫载┫爪┫露┫

  ┗(zēng)姓曾┗(zài)装载┗(zhuǎ)爪子┗(lòu)露出

  4、词语解释

  【扉页】书刊封面之内印着书名、著者、出版者等项内容的一页。

  【寒暑】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一整年。

  【信仰】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

  【乃是】是。

  【说教】比喻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

  【诅咒】咒骂。

  【吐露】说出(实情或真心话)。

  【垂死】将死。

  【周密】周到而细致。

  【掩饰】设法掩盖。

  【累赘】多余。

  【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多属于评价、鉴定、考释之类。

  5、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代作家,祖籍________,1904年生于___________。

  (2)《激流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情三部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几年前,我流着泪读完托尔斯泰的《_______》,曾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________”。

  (4)罗曼.罗兰是国文学家,他的《名人传》中所描述的三个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巴金李芾甘浙江嘉兴成都

  (2)《家》 《春》  《秋》;《雾》 《雨》 《电》

  (3)《复活》 《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悲剧》

  (4)法米开郎琪罗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

  二、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

  【明确】巴金(1904~)

  现、当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2、题目解说

  【明确】“序”写于1931年4月,是作者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序”中充满激情,表达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作者青年时期的思想。

  “跋”写于1953年3月(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比写“序”晚了22年。在“跋”中,作者交代了创作《家》的意图和不足之处,体现了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思想上的提高。

  3、  【明确】文章结构图

  ┏生活不是悲剧,是一场搏斗┓做生活激流

  ┏序┫生活象激流动荡,要征服┣中搏斗的勇士

  《家》的序和跋┫ ┗用文学展现生活,与黑暗搏斗┛

  ┃ ┏为了控诉垂死的制度而写┓冷静的思考

  ┗跋┫太重视个人爱憎没有指明道路┣ 思想的提高

  ┗美丽的青春是鼓舞“我”的源泉┛

  4、《家》的“序”是作为〈激流三部曲〉的总序发表的,联系文中有关“激流”的语句,说说作者是怎样理解和对待生活的。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把生活比做激流是鉴于他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是他写作《家》乃至《激流三部曲》的目的。当然,这也是理解“序”和《家》的一把钥匙。

  作者认为,生活是勇往直前、永不停止的;是充满力量、无可阻挡的;是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的。对待生活的态度应该是“搏斗”,是“征服”。

  5、作者在《家》的“跋”里说:“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从文中找出最能够诠释这句话的语句,并结合“《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了”这句话,说说作者创作《家》的意图。

  【明确】此题旨在让同学们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

  最能诠释这句话的句子是:“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可以是“我写《家》的时候,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

  《家》的创作意图就是揭露、控诉旧制度旧社会的。作者写“跋”正是新中国成立第5个年头,所以“《家》已经经历了它的历史的任务了。”

  三、深入探究

  1、句子分析

  《序》

  【明确】

  (1)中心句:在这里我所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的一幅图画。

  《家》是作者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产物。作者用文学展示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

  (2)重点句:为的是来征服它。

  引用罗曼.罗兰的哈,表面作者自己的生活态度,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不是一个生活的悲观论者,也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是在生活激流中搏斗的战士。

  (3)总结句: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既写出了作者勇往直前的精神,由于当时的思想局限,呀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朦胧感。作者的这种迷茫在文中也一再表露,这一点是次要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4)过渡句: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样”指上文几年前我对生活的悲观认识,下文写“事实”,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对生活的认识态度。

  5、《跋》

  【明确】

  (1)中心句:像这样的作品当然有许多缺点。

  作者22年后,再为作品写“跋”,经过“冷静思考”认识到了自己作品中存在的不足,这是作者思想提高的表现。

  (2)重点句: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青春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充满着激情与活力,而在生活的激流中勇于搏击的激情,一往无前的精神正是作者创作的源泉。

  (3)深意句:我知道我是在挖开我的回忆的坟墓。

  把过去的生活内容比作坟墓,比喻生动、奇特,一方面写出了这些东西已埋葬在自己的内心深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这多是一些惨痛的记忆。

  2、 写作方法分析

  【明确】

  (1)文章充满激情。

  序文不长,但充满激情,一个意思反复表述,就像一个急于把事情告诉别人的孩子,想一口气把所有的话说出来,滔滔不绝,热情洋溢,使读者深受感染。

  (2)形象生动的比喻。

  把生活比作激流,虽然不敢断言是巴金先生似的首创,但至少他是这一修辞的最著名的使用者。“生活的激流”,既形象,含义又深刻。生活就是像激流那样一往无前,充满了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渣……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是来征服它。”这就是序文要表述的意思。

  3、开发性题目:“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重印《家》的时候,我本想重写这本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

  发散角度1:可以重写,因为随着作者思想认识的提高,新的作品会有一个更为明确的主题,回忆年轻时的生活会多一份冷静的思考和怀恋的韵味。总之,如果重写,或许会有一篇内容更充实、结构更完整的《家》来。

  发散角度2:不能重写,巴金先生是明智的,尽管二十余年后看到了作品的年轻幼稚,主题十分鲜明,但作者年轻时的激情、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只有那个时代才具有的,是二十余年后的作者所不具备的,若再重写往往会写出一部得不偿失的作品,“《家》已经尽了它的历史任务。”还是“保留着它的本来面目”好。

  启示:同一个作者,虽着生活阅历的增加,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作品,而这些作品风格不可能一成不变。

  四、迁移训练

  课内阅读

  几年前我流着眼泪读完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在扉页上写了一句话:“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事实并不是这样。生活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是一场“搏斗”。我们生来做什么?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我认为他说得不错。

  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这激流永远动荡着,并不曾有一个时候停止过,而且它也不能够停止;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发射出种种的水花,这里面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这一切造成了奔腾的一股激流,具有排山之势,向着唯一的海流去。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我跟所有其余的人一样,生活在这世界上,是为着来征服生活。我也曾参加在这个“搏斗”里面。我有我的爱,有我的恨,有我的欢乐,也有我的痛苦。但是我并没有失去我的信仰:对于生活的信仰。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然而我对于将来却也有一点概念。因为过去并不是一个沉默的哑子,它会告诉我们一些事情。

  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组织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我不是一个说教者,所以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但是读者自己可以在里面去找它。

  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一九三一年四月

  1.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

  2.与“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类似的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联系全文,说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状况?

  4.在这部总序中,作者以自己二十几岁青春年华的全部感受,告诉读者怎样去认识生活和开辟新生活。但是,由于思想信仰的限制,他的作品并没有给读者指出一条明确的道路。后者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1.《家》《春》《秋》

  2.本文中充满青春朝气和不与旧势力妥协的昂然正气。“有爱,有恨,有欢乐,也有痛苦”以及类似的话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即使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他也不会绝望,因为所有的恨与痛苦都基于对生活的爱。

  3.对未来充满了迷茫,不知道怎样才能迎来新生活,什么时候迎来光明,自己感到渺茫。

  4.

  (1)这唯一的海是什么,而且什么时候它才可以流到这海里,就没有人能够确定地知道了。

  (2)我的生活还不会结束,我也不知道在前面还有什么东西等着我。

  (3)我不能够明确地指出一条路来

  (4)我知道生活的激流是不会停止的,且看它把我载到什么地方去。

《家》的序和跋教案2

  ⅰ.课外古诗背诵

  【原文】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①。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造绿窗纱。

  【注释】①阑干:纵横的样子,夜深之象。南斗:二十八宿之一,在北斗之南,有六星。

  【赏析】这首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清新而有情致。在月色明亮的深夜,天上的北斗七星纵横,南斗六星闪烁。今天晚上,偏偏感觉到春气渐暖,外边的虫声透过绿窗纱传进了屋中。诗人对自然界物候变化的感受细致入微,构思新颖别致,描写清丽细腻。

  ⅱ.课前准备

  一、生字识记

  扉(fēi):门扇:如:柴扉。

  诅(zǔ):1.诅咒。本文取此义。2.盟誓;发誓。

  删(shān):去掉(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赘(zhuì):1.多余的;无用的。如:累赘。2.男女到女家结婚并成为女家的成员。如:招赘。

  二、词语识记

  激流:湍急的水流。

  魔爪:比喻凶恶的势力。

  诅咒:原指祈祷鬼神降祸于所恨的人,今指咒骂。

  序跋:序文和跋文。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书的内容。

  跋: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

  三、预习效果反馈

  1.《家》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2.《〈家〉的序和跋》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

  3.“有人说过,路本没有,因为走的人多了,便成了一条路。又有人说路是有的,正因为有了路才有许多人走。谁是谁非,我不想判断。我还年轻,我还要活下去,我还要征服生活。”从这句话中,你悟到了作者当时什么样的思想?

  4.“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这句话告诉了你什么信息?

  ⅲ.课堂跟讲

  一、背记知识随堂笔记

  1.我有了生命以来,在这个世界上虽然仅仅经历了二十几个寒暑,但是这短短的时期也并不是白白度过的。这其间我也曾看见了不少的东西,知道了不少的事情。我的周围是无边的,但是我并不,并不。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中间。

  2.文学常识:

  (1)《家》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原名,祖籍,1904年生于。

  (2)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爱情三部曲是

  、。

  二、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

  (二)段落层次

  《跋》

  1.第1段:交代我写《家》的原因

  2.第2段:交代了因为自己年轻,而没有明确地给读者指出一条路

  3.第3段:交代了放弃重写《家》的原因

  4.第4、5段:表达对青春的赞美。

  (三)写作特点

  表达方式:本文没有曲折的故事,大篇幅的叙述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词语运用:朴实的语言,不加雕琢,顺手拈来,流畅自然,饱含真情。

  中心表达:《序》反映了自己青年时的思想,《跋》表达了自己创作的动机。

  写作借鉴:“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意思是把自己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写下来便是真情的流露。平时我们总是感觉不会写作文,问题就在于不善于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不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更不善于用笔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本文表达自己的真情、表述自己的生活,是我们大家应该学习的。

  三、重难点句子和段落诠释

  (一)重难点句子

  1.“在这里我所要展开给读者看的乃是过去十多年生活的一幅图画。自然这里只有生活的一小部分,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那一股由爱与恨、欢乐与受苦所构成的生活的激流是如何地在动荡了。”

  生活虽然是黑暗的,但作者始终是在生活的激流中搏斗的战士。他用什么去和黑暗搏斗呢?他走上了一条当年许多进步青年所走的道路——用文学来展示生活,激励人们前进。展开生活的图画,让读者看生活的激流如何在动荡,这就是巴金“搏斗”的内容。

  2.“我的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把生活比作激流,生活就像激流那样勇往直前,充满力量;生活中有爱,有恨,有欢乐,有痛苦;生活中有清流,有泥沙,也有沉滓……我们来做什么?我们“为的是来征服它。”

  (二)对《跋》中第一段的诠释

  在《跋》的第一段中,作者讲到了自己的创作动机“我很早就说过,我不是为了要做作家才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诉’。”也讲到了作者的创作体验:“我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哀哭。”正是由于巴金目睹了生活中那些悲惨的结局,目睹了那些可爱的年轻生命横遭摧残,才使得巴金的《家》是那样的感人,那样的富有生活气息。

  ⅳ.当堂练习

  1.巴金的《家》的“序”和“跋”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巴金把生活比作了什么?他对生活有什么态度?

《家》的序和跋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 理解和把握课文中三个比喻句的具体含义。

  3、 引导学生探求“家”的真谛。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三个比喻句的含义

  难点:1)、理解作者关于家的哲学思考。

  2)、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

  三、 教学时间:2课时

  四、 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准备:

  生字词的掌握与理解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泰然:形容心神安定、不在意的样子。

  一应俱全:一切应该有的全有。

  温馨:温暖芳香,充满温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一)情境导入

  (放音乐《我想有个家》)

  每次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心中总会有一咱莫名的感动,我知道我的感动是对家的感受的共鸣。我不知道同学会对于家是怎样的感受,能谈谈吗?

  (引导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二)研讨课文

  1、解题

  “家”是人们所熟悉的名词,周国平的这篇散文从三个层面写出了自己对家、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2、简介作者

  周国平,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随感集《人与永恒》,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等,1988年底以前的作品续集为《周国平文集》(1~6卷),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等。

  3、课文分析

  A、内容分析

  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家是一只船”是在观察渔民以“船”为家的生活现象之后进行深入思考才得出的。在人生的长河里漂流,家承载着亲人战胜前方变幻莫测的命运。

  第二部分“家是温暖的港湾”是在第一个比喻的基础上将人生比作乘船远航,既是远航,就需要休息、停靠港湾、补充给养、恢复体力、放松精神、放飞自由。

  第三部分“家是永远的岸”是在第二比喻的基础上提出的,既是远航,就要有目标,学要有彼岸和归宿。家就是航行的目标和停靠的彼岸。

  B、请同学作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 引子有什么作用?

  (2) 周国平认为家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将家与船联系起来的?

  (4)船是渔民的家,找出第一部分最能体现“家”特点的词语。

  (5)作者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探究作者对家的认识理解过程)

  明确:

  (1)引子的作用:起统领作用。两个比喻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时间比喻成“岁月之河”;将“人生奋斗的过程”比喻成“一种漂流”,从而引出下文的议论。

  (2)作者认为“家是一只船”。

  (3)作者首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感受写起:在南方水乡荡舟时,见迎面而来的渔船上炊烟袅袅,饭香扑鼻,孩童的嬉笑飘出船舱,荡在水面上——水上人家的温馨、安乐,让自然是“家”了。所以作者“恍然悟到,船是渔民的家。”引出结论:家是一只船。

  由“渔民的家”引向了“漂泊者的家”。对于漂泊的人生来说,家是一只船。

  (4)(船上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孩子的嬉笑声;食住器具,一一俱全。)

  (5)作者的写作方式 :先叙写情境,写出自己的感觉、感受,引领读者一步步从感觉到思考,由形象感受到理性认识,一切顺其自然。(即先叙后议再抒情)

  C、请学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对“家”的感悟。

  D、运用对第一部分的探究方式,按小组学习,探究“家是温暖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两个部分。主要探究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语言表达效果。

  4、主题分析

  这篇散文以家、港湾和岸为喻,由眼前的现象入手,深入思考,写出了自己对人生,对家的独特思考。

  三、布置作业

  每个人对“家”都有自己特殊的感受,你心中的“家”是怎样的呢?请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表达你对“家”的感受。

【《家》的序和跋教案】相关文章:

《家》的序和跋教案03-13

家的序和跋教学方案10-07

《荔枝图序》教学教案10-07

滕王阁序教案10-08

琵琶行并序教案02-04

和同为一家教学教案10-07

《愚溪诗序》教学教案10-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10-05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案10-12

《愚溪诗序》教案范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