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30 10:22:36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7篇(集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7篇(集合)

语文教案 篇1

  一. 课文特点:

  这篇课文介绍了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是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和小艇的作用这三方面介绍的,展现出威尼斯这个水上城市的风土人情,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 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能写出"倒退﹑散开﹑笔直﹑静寂"等词的反义词。

  4. 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5. 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三. 教学重点:

  1. 学习合并几层意思归纳段意。

  2. 认识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四. 教学难点: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写法,能围绕重点句写一段话。

  五. 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著名的水上城市是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哪座城市被人们称为"桥城"﹑"百岛城"吗?一座城市拥有这么多的名字该是多么有趣的事呀!今天,我要去那里走走看看,你们愿意随老师一起前去参观吗?那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2.投影显示,介绍威尼斯: 威尼斯位于意大利东北部,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那里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横跨在117条水道上,连接着118个小岛。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柏油路,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也没有交通指挥灯,船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

  (板书:13 威尼斯的小艇 )

  (二) 初读课文,根据书后预习题自学:

  1.读准生字表中生字读音,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英尺 船梢 簇拥 哗笑 残破 矗立 停泊 威尼斯 操纵自如

  3.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把不懂的词句画出来。

  4.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 检查自学效果:

  1. 指名读准生字表的字音,判断难点字的偏旁,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威尼斯小艇》。

  尼( 尸 ) 斯( 斤 ) 具( 八 ) 货( 贝 ) 矗( 十 ) 残( 歹 )

  2. 巧用心,记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艄:与"捎﹑梢﹑消﹑悄"换偏旁记忆。

  残:与"钱﹑浅﹑线" 换偏旁记忆。

  矗:由三个"直"组成。

  3. 查字典理解个别生字(纵﹑哗﹑矗﹑残)的意思。

  哗:喧哗;喧闹。

  矗:直立;高耸。

  残:不完整;残缺。

  4. 齐读书后读写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哗笑:很多人说话并夹杂着笑声。

  矗立:高耸﹑直立。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

  沉寂:十分寂静。

  残破:残缺破损。

  停泊:(船只)停留。

  操纵自如:指掌握和控制不受阻碍,很灵活﹑熟练。

  5. 指名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6.自由正确朗读课文。

  (四) 作业: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根据课后阅读思考自学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 尼斯的风土人情。

  2.给课文分段,能合并几层意思归纳第二﹑四段的段意。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 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分读课文,其他同学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意思,想: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是--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作用--总起全文,点明中心 )

  3.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威尼斯小艇的?

  4.讨论分段: 样子 (明确: *﹤1﹥ *﹤2-3﹥ *﹤4﹥ *﹤5-6﹥ 板书 船夫技术好 作用 )

  (二) 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小艇是什么样的?用"~~"标出。

  2.抓词句,谈体会:小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样子奇特 内部舒适)

  3.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指名分读2-3自然段,说说这两节各讲了什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 小艇的样子奇特。

  * 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并列关系 (投影显示)

  5.师:在一个结构段里,如果讲了几层意思,并且它们同样重要,在总结段意时,就要把它们合并起来,谁来说说这段的段意?谁还能说得更简单些?(投影显示段意:小艇的样子奇特,坐在船舱里面感到很舒适。)

  6.总结: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合并几层意思,并不等于几层意思的相加,需要我们再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多余的词语去掉,这样就比较简练了。

  (三) 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标出。

  2.默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用"( )"标出。

  3.讨论学习: (明确:课文先概括地写出在"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的情况下,船夫"总能操纵自如"。然后列出三种情况做具体说明,写出船夫的技术好。)

  4.自由读课文,判断这段是什么段式?可以怎样归纳段意?

  (四) 自学课文第四段:

  1.出示提示,默读自学:(投影显示)

  * 课文写了哪些人坐小艇?人们坐小艇干什么?

  * 想象还有哪些人坐小艇去干什么?

  * 课文最后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景色,这与小艇有什么关系?说明什么?

  2.集体讨论,明确:

  * 人们:商人﹑妇女﹑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郑人买履》,理解意思,体会深刻的寓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是怎样学习寓言的?(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道理)。

  本课的两则寓言与以前学过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文言文,学习文言文要先把语句读通顺,再借助注释理解句子意思,然后讲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今天,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先来学习《郑人买履》。

  二、自读自悟,研究读懂,读通每句话。

  1、学生自读《郑人买履》,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读一读。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读,句子是什么意思;学生评议,老师点拨引导。

  一句一句地研读,指导理解句子意思,读通顺,使学生领悟,只有理解了词句的意思,才能把语句读得正确、通顺。重点检查难句。

  三、讲寓言故事,理解寓义,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

  1、自己练习讲寓言故事,再小组讲,全班讲。

  2、小组、班级讨论:郑国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哪里?从这则寓言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举出实例说一说。

  老师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四、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1、练习熟读,分角色演读,体会寓言意境。

  2、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中的五个句子,练习讲清句子的意思,注意比较认识“之”的.不同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能正确理解“刻舟求剑”的寓意,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揭题初读。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5分钟)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刻舟求剑”。

  二、用上节课的程序学习本则故事。

  1.学生先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

  3.夯实重点字词。

  三.教师检查落实自学情况

  四.教师引导,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1.同学范读课文。

  2.用文章中的原话回答。

  剑掉到哪里?

  ——“自舟中坠于水”

  宝剑掉进水里,让人多着急啊,那个人会怎样做呢?

  ——“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找得到剑吗?

  ——不能。

  为什么?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五、想象情境,领悟寓意

  1.引导想象,丰富故事。

  2.拓展:这个成语故事,说的是生活中的哪种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六、课堂练习:重点字的意思的掌握。

语文教案 篇3

  课题:《广玉兰》

  一、检查自学,叙谈感受

  1、看图读题,表达情感

  如果你是广玉兰,你希望别人怎么叫你的名字?

  如果你是广玉兰,你希望别人怎么介绍你?(抓住特点)

  2、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广玉兰的呢?通过自学,你知道课文写了广玉兰的哪些特点?齐读中心句。(板书:幽香 纯洁 旺盛)

  3、广玉兰的花到底怎样幽香、纯洁并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呢?作者是怎样写出它的这些特点的呢?下面我们来阅读课文。

  二、抓住特点,阅读感悟,相机迁移,指导写作

  幽香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是怎么向我们介绍广玉兰的幽香的呢?

  2、幽香能换成芳香吗?

  3、比较阅读,体会开头的妙处(如果你是广玉兰,喜欢别人用哪种方式介绍你?)

  离我家不远的林阴道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园丁说,这些树木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哦,广玉兰开花了,这一阵阵幽香就是它们散发出来的。

  一天晚上,我独自在丛林中散步,感到一股淡淡的幽香在空气中荡漾。原来,林阴道两旁,有许多开着白色花朵的`高大树木,那一阵阵幽香就是从这儿散发出来的。园丁说,这些树木叫广玉兰,是从广东一带传过来的。以后,我在散步的时候,都要去观赏一下。

  4、特点:

  (1)未见其花,先闻其香。

  (2)收获意外的惊喜,喜爱之情自然流淌。

  5、在淡淡的幽香中,在没有预约的惊喜中,你从视线深处走到了我们面前,亭亭玉立,纯洁高雅。

  纯洁

  1、配乐范读课文第二小节,看看作者从几方面写玉兰花。

  (色彩 质感)

  2、你觉得花儿怎么样,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朗读)

  3、引导朗读,表达情感。

  4、引导品读,感悟语言

  (1)作者是怎样写它的色彩的,你认为写得好吗?能看出什么问题来吗?(引导从似乎渗透个重点词语评析。渗透可引导找出相关的近义词或者借助生活现象来理解,似乎可联系画面进行评析,并找出画面设计的不足)

  (2)作者是怎样写出质感的?你认为写得好吗?(引导理解质感,帮助积累词语语感数感口感手感等词语,并借助事物,感受质感,学习观察方法)

  3、作者连续用两个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就来看看,老师是怎样用准确的词句来形容的。(出示句子,引导朗读,比较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冰雕玉刻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花朵是那样的洁净、高雅。我就能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它不是纯白的,因为花瓣上有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能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它不像冰雕玉刻的,因为他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

  4、广玉兰,在看似矛盾的语言中准确地把你独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引导仿写,促进迁移

  在面对自己的心爱之物或亲爱之人时,我们也常常和本文的作者一样出现这种矛盾的感受,用你的笔来写写吧

  1、小练笔:

  我真是无法说清妈妈的特点,说她和蔼吧,_______;说她严厉吧,_______。

  我家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又_________;说它贪玩吧,它又__________;说它胆小吧,它又__________。

  我真是无法说清_________,说他(她、它)_____吧,_______;说他(她、它)_____吧,_______。

  四、总结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反思

  三、认识“一”“丨”两种新笔画,学会生字。(用时:15分钟)1.师:这两节课,我们又认识了7个生字宝宝。今天,我们还要开始学生字宝宝,生字宝宝写在哪里呢?

  3.口耳目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9分钟)1.教师出示五幅课文插图,这就是它们最初的样子,你愿意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吗?现在请每个小组拿出1号口袋,把生字一个一个摆在桌子上,再拿出2号口袋的字,给这些字找朋友。

  4.日月水火

  二、借助图画,学习生字。(用时:22分钟)1.多媒体出示图卡,引导学生猜字

  2.引问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3.教师小结这样的字叫象形字。

  4.教师范读生字。

  5.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准字音。

  6.检查反馈,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展识字比赛。

  (3)指名领读“日、月、水、火、山、石、田、禾”8个生字。

  (4)开火车读生字,检查全体同学识字情况。

  7.再次引导学生图文对照,仔细观察生字和图画有什么关系。1.学生猜字。

  2.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3.学生再次齐读课文题目。

  4.学生听老师范读。

  5.学生根据要求自学生字。

  6.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情况。

  (1)2~3名同学读生字,比一比谁朗读时字音读得最准确,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纠正错误读音。

  (2)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生字卡片进行抢答。

  (3)2~3名学生做小老师,领读生字。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个接一个地认读生字。

  7.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用字理识字法记忆汉字。学生四人一组,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再选出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2.照样子,手拉手。

  水

  日

  月

  火

  3.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日、月、水、火

  山、石、田、禾

  三、观察临摹,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笔画“ 、丶”。

  2.教师在田字格内示范“ 、丶”的'写法,学生观察。

  3.指导学生练写。1.学生观察新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试着说出“禾”的第五笔笔画名称(捺)。

  2.学生根据观察情况,试着总结“捺”的写法。

  3.学生在田字格内试着练习写三个“捺、点”,教师巡视指导。4.我会照样子填空。

  例:“十”共(2)画,第二画是(丨),笔顺是一 十。

  “火”共( )画,第一画是( ),笔顺是

  5.照样子写一写。

  四、巩固识字,强化认识。(用时:3分钟)组织学生完成游戏:找朋友。将图画、汉字分成两组,学生有的拿生字,有的拿图片,找到相对应的朋友。

  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完成游戏,找对者举起卡片做小老师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教学反思

语文教案 篇5

  学生状况分析:对于本单元的三首应该充分注意到它们图题诗这种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形式。由于这三首都是图题诗因此诗歌的形象感更强了,学生可以诗画两方面相互结合着理解,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同时可以通过诗画的共同欣赏,更加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气节。由于是古诗的学习,因此诵读的学法比较重要,训练朗读的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让学生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体会每个作者独有的个性化语言,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因此,诗的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或悲壮,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或豪迈,勇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或凄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⑷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⑸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⑴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⑵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征人无依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⑶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⑷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⑸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学生读诗。

  ⑵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⑶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⑷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

  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

  【板书】

  明月

  边关家

  征人父母妻子孩子

  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印发给学生的资料:《略述秦汉以来我国北方的边塞战争》《李广生平》《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应该说,这些资料的引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井底之蛙的“渺小”。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写字表里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懂得“井底之蛙”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一、回顾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指)——井底之蛙(读课题),你能用一句话说说这个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抽生说谁和谁做了什么)——青蛙和鳖在说自己的快乐,青蛙最后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则寓言故事。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朗读)

  (1)找句子

  生活在浅井中的小青蛙对现在的生活是相当满意的,因为它认为自己住的地方是世界上最舒适的,于是它就对来自东海的鳖——夸耀(板书),它在夸耀什么呢?是的,“生活在这里真快活!”你觉得该怎么读这句话?——夸耀,自满读。

  “这里”指的是——井里,再来读一读“我生活在井里真快活!”生活在井里还能这么自信地说快活呀,默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勾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青蛙的真快活?(生读勾,师巡视,动笔勾画、批注,“真不错,很多孩子都会自己勾画重点语句了,并且还把重点词语都做了标注,这样就更清楚啦!”)

  “高兴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多舒适呀,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呢?——尽情,什么是“尽情”,读出你的感受,这样体会一下“我生活在这里真快活,高兴时……”

  “疲倦了……”可以在井壁窟窿里面安然休息,从这个句子你感到了什么?——青蛙的满足与陶醉(我看到你还加入了自己的神态了呢,不错)。

  “跳进井水中……”哪儿写到在井水中的快活——绵软舒适,在稀泥里可以有绵软舒适的感觉,像踩在了棉花上一样。

  “环顾……”没有谁能像我快活,谁都比不上我的快活,这种快活是世界上谁都比不上的,所以当环顾四周的时候,小青蛙完全陶醉在这口井中了

  “而且,我独占一口井……”独占一口水井,那简直是井中之王呀,你能感受到此时的小青蛙是怎样的心情呢?——骄傲,知足感跃然纸上。谁来试试做一只骄傲的小青蛙,读的真好。

  2、学习第三段

  小青蛙的快乐真是离不开这口小小的水井啊!它认为生活在井里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了!但后来这只消青蛙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从夸耀到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这是为什么呢?(抽生说)

  3、二段(想象,语言训练)

  (1)因为遇到了一只鳖,一只来自——东海的鳖(板书“东海之鳖”)对青蛙讲述了自己生活在东海的大快乐。

  (2)说说你对大海的认识

  同学们,你见过大海吗?你认识的大海什么样?用一个词或一段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大海(大、宽阔、一望无际、辽阔)。哦,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

  (2)古文与课文对照学习

  同学们对大海的感受是这样,东海之鳖是这样说的(出示课件)

  A师配乐范读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鳖说的原话,听老师读你们注意把握停顿和节奏

  B生读

  听老师读了一遍之后想必你们也想自己来揣摩古文的韵味,注意读出节奏。

  C对照课文学习

  这段话与课文中哪段话意思相同——第二段,请你先读一读古文,再快快用笔画下来文中哪些句子是想对应的,谁来读读。(抽生读)

  (3)理解段落大意

  A.说说对大海的认识

  听了东海之鳖的话,你对大海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抽生说)。

  B.理解

  青蛙住在一个又小又窄的井里,而鳖生活在东海之中体会到的是东海的——辽阔,用千里之遥不足以说明海面的辽阔,青蛙把一座浅井当做自己全部的世界,它很快活,鳖却能在东海中因为千仞之高都无法形容海的深找到自己的家园。

  夏禹时代,连年的洪水,庄稼房屋被淹没,民不聊生,大禹也因治水有功被推为国君,而海面——(生接读)商汤时代,连年的干旱,大地干涸,颗粒无收,而海面——(生接读)大海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不因为水增多减少而或进或退,难道海水真的没变化吗?——不是,因为海太大了所以看不出来,这恰好和青蛙住的地方井“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C.读一读

  谁能把海的辽阔,海的深和海的大美美地读出来?其他人自己感受(抽生读)读的真不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大海的那种宽广和舒适。

  D.说话

  一望无垠的大海,能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呢?(出示课件“我生活在这里也真快活”)现在你就是这只来自东海的鳖,你带大家一起去美丽的大海遨游吧。

  (观看大海录像)

  现在,我就是站在你面前的小青蛙,请你给我介绍一下大海里有意思的东西吧,以“我生活在这里也真快活”开头说一句话,注意,要把每句话说完整、说具体。(你的生活可真丰富。你体验的东西可真有趣。生活在大海里的快乐真是太多啦,说也说不完。)

  是啊,听到这么多有意思的东西之后,我都想要亲自去体验一下生活在大海中的快乐了。

  D.第三段

  同学们,听了鳖的话,小青蛙一下子就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了,想一想,浅井有大海的辽阔吗?——没有,有大海的深吗?——没有,有大海的辽阔吗?——没有,所以它能体会到生活在东海里的快活吗?——不能,当听到鳖说这么多关于大海的事情之后,鳖呆住了——瞠目结舌,什么意思——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谁来用表情表示一下鳖现在的样子。做的怎么样,真棒,掌声送给他。

  三、感悟寓意

  听了鳖的话,再看看自己住在又狭窄又浅又小的井里面,如果此时你是小青蛙,你心里会怎么想呢?(两种预想:我只看得到眼前的快乐,安于现状,目光短浅、孤陋寡闻;我喜欢现在的生活,知足常乐嘛)现在的小青蛙会思考了,我们也知道小青蛙以后会看到自己的快乐的。

  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最想把它送给哪些人呢?——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夜郎自大、安于现状的人。眼光放远一点,不能鼠目寸光,这样我们见识到的东西就会更少了。

  四、拓展

  寓言要告诉大家一个深刻的道理,之后井底之蛙就成了人人皆知的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带寓言故事的.成语呢?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守株待兔、掩耳盗铃、杯弓蛇影、画龙点睛、指鹿为马、刻舟求剑、夜郎自大)

  课下把这些有趣的成语故事找来读一读,

  教学反思:

  对《井底之蛙》的解读和精心备了教案后,我上了两次第二课时,上完之后总体感觉是并没有预期的效果好,优缺点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缺点

  1、由于经验的缺失,导致课堂缺乏随机应变的活跃;

  2、过渡语生硬,缺少语文味

  3、语言罗嗦,不精练;

  4、需要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学生身上,而不是背教案,关注学生,抓住在讲课时产生的任何的闪光点并加以拓展;

  5、学会等待,了解孩子的学习需求,了解学情的情况下再展开教学设计;

  二、优点

  1、课件设计精美,花了较多的功夫做课前准备;

  2、教学设计精巧,对寓意的把握比较到位。

  上课之后,感觉自己在精心准备过后的课结果竟是这样,也很失望。在教学预想方面确实还很欠缺,随机处理一些课堂上突发的情况的机智也很缺失。虽然自己任教的是思品,但终究有一天要踏上语文这条路,在兼任思品老师的同时,我更多地应该是关注自己的教学方面,所以,在上了课之后,我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不仅仅是对于这一次汇报课,以后的教学日,我都会在师父的带领下每个星期一次“1+1”,每一次下来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动,这些都是当务之急。

  记得在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时,看到有这么一位老师说的用的是一辈子准备的一节课,而对于每节课,他都把它当做是公开课来上。如果自己也能以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也许我会成长的更快。

  而且由于有了“1+1”活动,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到底还有哪些不足,并且还能解决自己平时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这样成长的时候因为有哦一个团队以及各位老师的经验,走在教育这条大道上也能更顺利、平稳。

语文教案 篇7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喜欢爬山吗?能介绍一下给你印象最深的一次蹬山见闻吗?

  (生七嘴八舌介绍自己的见闻)

  2、你认为山寨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谈)

  3、交流搜集山寨的有关图片、资料。

  看来我们对山寨还不是完全了解,今天的学习我们的收获一定很大。

  二、初读感知,愉快识字。

  1、运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自由读儿歌,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儿歌。

  2、把儿歌读给同桌听,注意纠正字音。

  3、标出生词,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桌听。

  4、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条中的生字。

  可以组长领读、可以组内开火车读、可以抢读

  5、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品读悟情,想象诗境。

  1、自读自悟。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认真读读,根据理解给儿歌配上画。然后再美美地读。

  (学生一边读文,一边作画,画过又读,读过再改,在铅笔的沙沙声中,翻书的哗哗声中,关注文本中展现的画面。)

  2、小组合作交流。

  在小组中读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同学的补充下加以改进。

  1、师生互动,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任选一节作为指导理解的切入点。

  (1)例如,生:我喜欢第二小节,这是我的作品,请大家欣赏,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画。

  (2)还有哪些同学也喜欢这一节?可以补充,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这一节介绍了画的主角山路,让我们也走走这七拐八弯的山路吧,谁在地上画一条山路,我们像文中的登山者那样,左转右转地走一走?

  (指名在地板上画山路,集体评选出最符合诗意的小路。)

  (4)播放歌曲《山路十八弯》请一名同学当诗人,边走边说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5)生谈感受。

  (6)我们读着诗歌,听着小诗人的自言自语,看着他们在七拐八弯的小路上艰难而快活地行走,现在山寨给你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小组内交流,评议。

  (7)出示重点句分明是到了山寨,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首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读自悟的主动性,结合上下文理解山寨独特的美掩映在葱葱茏笼的'山林里;然后练习用怎么说话;最后感情朗读。

  2、同法略学其他两小节。

  3、感情朗读全文。

  4、通过阅读想象,你对山寨的印象又是什么样的呢?

  四、拓展练习。

  1、继续搜集有关山寨的图片、资料,与小伙伴交流。

  2、试着补充文中的内容。

  山寨(二)

  教学过程:

  一、由图导入。

  出示图,观察。师: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寨的诗歌。

  板书:山寨

  二、初读感知,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

  2、小组合作认识课后字条里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识字情况。

  (1)读词语。(2)读生字。(多种方式)

  4师:我们把生字娃娃放到诗歌里,看看你们还认识吗?

  三、熟读感悟,体会诗境。

  1、自由读诗歌,选择喜欢的一节多读几遍,也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画下来。

  2、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部分。

  3、班内汇报:你喜欢那一小节?并展示自己的画。

  (1)学生汇报第二节时,指名在黑板上画山路,并指生表演,体会小路七拐八弯。

  (2)出示:分明是到了寨边,怎么一户人家也不见?

  引导学生练习说话:分明,怎么?

  (3)汇报第三小节时可画出图,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4、相机指导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四、总结延伸,发挥想象。

  1、山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能为这首诗再写一小节吗?

  五、写字教学。

  1、出示要求写的字,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3、教师指导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

  六、课后作业。

  1、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幅完整的山寨图。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7

《语文乐园》语文教案10-09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穷人教案11-23

语文《风筝》教案11-23

语文下册的教案01-10

语文树教案12-05

语文《称赞》教案10-07

语文《荷花》教案10-07

语文《秋水》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