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木兰诗》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木兰诗》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木兰诗》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生字读音,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熟读背诵。
2、过程与方法:师生搜集、筛选相关资料。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品德。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内容,理解人物形象。
2、诵读、背诵。教学难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乐府民歌《木兰诗》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认识一下这位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的`巾帼英雄。
二、新课。
1、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木兰诗》从文体来看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来看是一首叙事诗。乐府: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初读课文
①指名生范读。要求:生圈画重点生字。
②请同学上黑板板书在文中所找出的重点字,余生订正、补充。
③齐读全文。
2)感知大意
①生分组试译。
②请同学上黑板将自己在翻译中找出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小组及集体讨论解决。
③请以“木兰?”的形式简要概括本诗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④复述故事。
3、细读探究:请以“我认为木兰是一个的人,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的形式简要概括文中木兰的形象。
三、总结。(内容、人物形象)
四、拓展。仿写句子: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的……
五、尝试背诵。(生根据提示试背后齐背)
六、作业。
1、改写《木兰诗》。
2、向班上同学介绍你心目中的女英雄。
教师寄语:木兰朴素善良、深明大义、不慕名利、勇于献身,是一代巾帼英雄,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同学们现在好好学习,争取将来在祖国需要时能够像她那样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木兰诗》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点与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情景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
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
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
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
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
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木兰诗
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
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
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
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小结与作业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关于《木兰诗》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二、简介背景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三、配乐朗读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四、复述故事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五、主动发现问题,寻找探究点
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探究点参考备案: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六、学生合作探究
主要指学生能否围绕着探究点,通过探索活动(可以是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看教科书、看录像等多种形式),向教科书、教师、同学大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七、交流探究成果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八、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九、布置作业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木兰诗》教案】相关文章:
木兰诗教案10-06
木兰诗的教案06-29
《木兰诗》教案10-06
木兰诗的精选教案10-06
木兰诗 教案10-05
木兰诗的教案10-05
初中《木兰诗》教案10-05
木兰诗的教案课件10-05
木兰诗的教学教案10-05
木兰诗教案范文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