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梯形的认识教案

时间:2024-08-07 18:15:09 教案 我要投稿

梯形的认识教案15篇(荐)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梯形的认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梯形的认识教案15篇(荐)

梯形的认识教案1

  设计背景

  课改纲要的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幼儿利用已有知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来认识梯形和椭圆形。

  2.幼儿通过比较,认识到各种图形的不同及其用处,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

  3.幼儿利用图形的变化和相互拼凑折叠做游戏及手工,看到自己的销售也灵巧,真了不起。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形状的`彩色纸片,胶水,剪刀。

  活动过程

  1.开始环节:让幼儿分别展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让老师看看,找不准的老师耐心帮助其认一下。

  2.基本环节:

  (1)让孩子拿出与老师手中形状一样图形的纸片展示,告诉幼儿这就是梯形,因为从两侧边上可以斜爬上去,就像梯子一样,因此就叫梯形。然后,老师用准备好的长方形重叠到相应位置,画出两条垂直线,使梯形变成长方形和三角形。让幼儿一目了然,图形能互相变换。这个梯形能变成长方形、正方形,还有三角形。请孩子们把手中的梯形折一折,画一画,看着变一变。

  (2)同样方法教学椭圆形。让孩子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椭圆形的物品,再让孩子把圆形和椭圆形重叠在一起比一比。

  3.结束环节:

  老师与幼儿一起用不同形状的纸折物件或者拼图案。

  4.延伸环节:

  生活中除过有这些规则形状外,还有许多不规则、不知名的形状,请你回家后帮老师找一找。

  教学反思

  1.备课反思:

  梯形认识太抽象,就是扛一架梯子,孩子们也看不到是梯形。所以,只能有意画成上窄下宽的梯子让学生直观。

  2.活动过程反思;

  (1)对不同形状梯形应该讲到,并且在讲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让孩子不要对梯形定势,以便充分了解梯形特点。如等腰梯形、直角梯形、倒置梯形、立置梯形。

  (2)进度不是主要的,要让各类幼儿充分活动起来,做好巡查和个别指导。

  3.对活动效果评价:

  基本达到目标,再细些会更好。

梯形的认识教案2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 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梯形的认识教案3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梯形的认识教案4

  目标:

  1、认识梯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2、在操作中感知两种不同的梯形

  3、通过拼图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合作能力

  准备:

  梯形图片每人一份,课件,作业纸

  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图形宝宝来做客,我们看看会是谁呢?

  二、集体活动

  1、观察梯形

  (1)它叫什么名字?(梯形)

  (2)你是怎么知道梯形的?

  (3)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4)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吗?(不一样)

  (5)上、下两条边一样长的吗?(上面短,下面长)

  (6)我们发现了吗?这两条边都是怎样的?(平平的)

  (7)这两边是它的腰,那它的腰像什么呢?(滑滑梯)

  (8)原来梯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两边腰是相等的叫做等腰梯形。

  2、出示直角梯形,幼儿观察两个不同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1)这两个梯形有什么不一样?(幼儿回答)

  (2)出示等腰梯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有两条边是斜斜的(当滑滑梯)

  (3)出示直角梯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只有一条边是斜斜的(当滑滑梯)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还会翻跟斗呢?!看......

  (5)现在它有什么变化了吗?(上面长、下面短),它的腰还是斜斜的'

  (6)一条边是直的,一条边是斜斜的,叫做直角梯形。

  三、集体游戏

  我们来玩变变变的游戏,教师如出示直角梯形,幼儿就快速说出名字,依次类推。

  四、集体操作

  1、教师给每人发放一份梯形教具,共同和小朋友拼图,看看你能拼出什么?

  2、教师把幼儿拼出来的图形用数码相机拍下来,用电视放出来,请幼儿说说你拼出的是什么?

  3、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作业纸,圈出哪个是梯形

  五、梯形联系实际生活

  (1)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想梯形?

  (2)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梯形?(幼儿举手回答)

  (3)老师也找到了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像梯形,我们一起来看看(请幼儿各个回答,找出图案出哪些部位是等腰或者直角梯形)

  教师小结

  原来我们生活中还这么多像梯形的东西。接下来我们再去外面找找!

梯形的认识教案5

  设计意图

  认识梯形是中班下学期的数学活动。中班的幼儿对梯形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它的特征还不是很清楚。梯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而幼儿的思维又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在活动过程中我设计了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通过幼儿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拼一拼等自身的体验来突破重难点,让幼儿在反复观察、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认识梯形的特征。

  活动目标

  1.幼儿乐意参加数学操作活动,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感兴趣并愿意探索。

  2.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3.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活动准备

  图形拼图3套,梯形特征记录表1张,梯形、非梯形卡片共15张,梯形判断实验卡3张,机器人图纸2张,笑脸粘贴若干,石子路操作材料2套,吸管若干,带有平行线的图纸5张,梯形卡片若干,白纸15张,黑笔15支,小筐15个,梯形物体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拼图游戏导入,复习巩固图形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许老师今天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个拼图,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拼图。

  拼图完成后,引导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图形并引出梯形。

  二、初步认识梯形,了解梯形特征。

  (一)了解梯形特征

  请幼儿观察说说梯形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角?几条边?根据幼儿回答出示梯形特征记录表。

  师小结:梯形一共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而且它们还是平平的(用手势做平平的样子)。

  (二)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指导语:这里有一些迷路的梯形宝宝,请你们分组来帮他们找找家,梯形宝宝我们就把他贴在有对号的家里,不是梯形宝宝的`我们就把他贴在有错号的家里。

  师幼共同检查,复习巩固梯形特征。

  三、通过摆、找、拼,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设置三组层次不同的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摆一摆、找一找、拼一拼,加深幼儿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第一个游戏:寻找梯形,在机器人的身上找出梯形,然后在梯形上贴上一个笑脸。(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二个游戏:镶嵌梯形,找出石子路中的梯形石子,并在小筐中找到相应的梯形镶嵌进去。(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第三个游戏:拼摆梯形,用吸管拼出梯形,纸板上浅色的线都是平行的,幼儿根据自己对梯形的理解利用手中的材料正确拼摆梯形。(加深幼儿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经验,画生活中的梯形物品

  生活中见过的梯形,幼儿回答后,观看PPT课件。

  联系生活给梯形宝宝添画,画出生活中大家见过的梯形物品。

梯形的认识教案6

  一、说教材

  认识梯形是中班的教学内容。在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中,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幼儿已经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及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来认识梯形,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说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所以,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本课重点: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的梯形。

  三、说教具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及热情,树立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课件;

  2、不同形状的梯形若干;

  3、幼儿学具:每个幼儿座位底下放一个小信封,里面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

  4、幼儿每人一盒水彩笔;

  5、在活动室墙上张贴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片。

  四、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采用了如下方法:

  1、观察法:观察是幼儿认知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中,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感知梯形的特征,从而区分出梯形与正方形及长方形的不同。

  2、操作法:动手操作能引起大脑的积极思维,大脑皮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来自运动器官的信号,当幼儿注意变为幼儿直接操作的对象时,就使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引起幼儿高度的学习兴趣。

  3、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一些与教学有关的游戏活动,是激发幼儿学习,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的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了教学设计。共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教学程序:复习整理基础上,渗透新知识点——新授活动——巩固活动——生活化延伸

  (一)在复习图形的基础上渗透新知识。

  1、看幻灯片,复习学过的图形,渗透新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看它是谁?(小青蛙)小青蛙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图形宝宝,它想考考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屏幕上依次出现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及长方形)找幼儿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特征,最后再出现梯形,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这个图形既不是正方形,也不是长方形,从而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有了想探索这个图形的渴望。

  2、出示一个梯形,提问幼儿: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

  3、师小结:这个像滑梯一样的图形叫做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师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卧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4、分别出示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让幼儿了解它们也是梯形。

  提问: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二)通过操作活动,巩固新知识

  每个幼儿的座位底下都有一个小信封,里面装有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及梯形,让幼儿找出梯形,并且为梯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游戏活动:“找梯形宝宝”

  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事物中的梯形,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1、让幼儿在活动室周围张贴的图片中,寻找梯形宝宝,先请一名幼儿找找、说说。

  2、鼓励全体幼儿寻找梯形,跟同伴和客人老师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六、活动评价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既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游戏,操作,获取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梯形的认识教案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布置出图形王国形象。

  2、教师演示用具: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各种图形。

  3、幼儿用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空白没涂色的)活动过程:

  一、感知梯形的特征

  1、情景:(出示请柬)小朋友们,你们瞧,这是什么呀?这呀是图形王国的国王给老师送来的请柬,说图形王国要举行聚会,邀请我们中三班的.小朋友去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老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2、通过寻找,让幼儿初步感知梯形的特征教师带领幼儿边走边观察图形,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引出梯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呀?它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

  1、出示梯形宝宝,提问: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跟什么图形象呢?

  2、比较长方形与梯形的异同点(出示正方形)那他们是不是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去比较相同点:它们都有四条边,四个角异同点:正方形,四条边都是一样长的,四个角也是一样大的。

  梯形,一条边短,一条边长,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你觉得它的斜边像什么?

  3、小结:这种形状的图形,名字叫--梯形。

  4、梯形宝宝可调皮了,它一会儿翻跟斗,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

  (教师演示)这样还是不是梯形呀?

  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不管它们怎么放,都是梯形。

  5、认识不同的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听说梯形宝宝还有许多兄弟姐妹呢,你们看看,它们是不是也叫梯形,(出示直角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只有一条边是可以当滑梯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出示等腰梯形)提问:这个图形它的两条斜边是一样长的,它是不是梯形呢?

  小结:梯形宝宝的家人可真多,有梯形、直角梯形、等腰梯形。

  三、小组操作,让幼儿巩固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

  1、图形国王还想考靠小朋友们,出了一些难题,摆放在那边的桌子,我们有没有信心接受考验呀?

  涂色:让小朋友在很多图形中找出梯形,并涂上漂亮的颜色折一折、剪一剪:让小朋友用正方形或长方形进行折、剪出梯形来装饰梯形:从很多图形中将梯形找出来,进行装饰(如梯形饼干、梯形杯子、梯形池塘、梯形楼梯、梯形花盆、)(教师巡回指导)

  2、反馈:共同检验小朋友的操作四、通过寻找梯形,加深对梯形的认识国王说,我们小朋友这么能干,都通过了他的考验,所以请我们去参观图形娃娃们的表演,你们开心吗?那就出发吧!

  1、让幼儿在活动室能张贴的图片造型中找找、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2、鼓励全体小朋友寻找,跟同伴或老师们说说梯形宝宝藏在哪里?

  五、结束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为了表扬小朋友今天的表现,国王决定将这些图形造型送给我们,大家开心吗?那我们一起将它们带回我们的活动室吧!

梯形的认识教案8

  活动目标:

  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

  学具:人手同等大小的圆形、椭圆形各一个,纸条一根(与圆形的直径等长);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第三、四组,给最多的圆点打"*"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认识椭圆形。

  出示椭圆形,"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引导幼儿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椭圆形除了比圆形长以外,还有哪里和圆形不一样呢?"(引导幼儿先将圆形左右对折再上下对折,并用纸条测量两次的折印,验证圆形两条折印一样长;然后再引导幼儿将椭圆形上下对折,再次测量折印,验证椭圆形的折印不一样长。

  2、小结椭圆形的特征。

  "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3、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你在家里、幼儿园里还看到哪些东西像椭圆形?"

  二、小组活动

  1、第一、二组,给椭圆形涂色。

  "把椭圆形找出来涂上同一种颜色。"

  2、第三、四组,给最多的点子打"x"

  3、第五、六组,看符号填圆点。

梯形的认识教案9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探讨未知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2、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梯形。

  说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说教学难点:

  正确掌握梯形的特征。

  说教学用具:

  1、教具:实物投影、图形等

  2、学具:图形、剪刀、尺子等

  说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中引出梯形

  2、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哪些平面图形?

  2、师:你们都了解有关梯形的哪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梯形的呢?(学生说的过程中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并请学生指一指)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认识梯形的特征

  (1)师:请同学们把口袋里的图形取出来,挑出你认为是梯形的图形。(口袋里只有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师:这里面没有我们想要的梯形,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从这些图形里面(只剪一刀)变出梯形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

  师:你们是怎样做的?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学生们交流剪的方法、感知梯形的特征)

  师: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师: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2、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1)师:根据你们学习图形的经验,你能说说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吗?

  (2)师:阅读书上有关梯形各部分名称的内容,并在自己剪的梯形中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3、认识等腰梯形

  (1)师:在你们所剪的梯形里面有没有两腰都相等的梯形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里面剪出来吗?我们给这样的图形起一个什么名字呢?(等腰梯形)

  (2)讨论:所有的梯形都是等腰梯形吗?

  1、小结

  三、游戏

  师:我们一直是从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剪出梯形的。可见,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现在,你们能不能从梯形里面(剪一刀)剪出两个我们学过的图形?

  四、总结:

  (1)你有什么收获或有问题。

  (2)请评价一下你或你们小组的表现。

梯形的认识教案10

  教学内容:

  第46~49页中的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梯形,并能测量出梯形的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方式认识梯形及其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的概念,会画梯形的高并能正确测量出梯形的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最近几天我们一直在和图形打交道,想一想你对它们中的哪些成员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小结:我们不仅了解他们的基本特征,还知道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帮助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容易变形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美的享受。

  2.激趣:今天大家想不想再继续研究它们中的另一位成员呢?

  3.揭示课题:梯形的认识

  二、动手创造,感悟特征

  1.生活感知

  师: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梯形的物体吗?

  学生举例:桥,梯子,汽车的侧面……

  2.活动感知

  引导: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理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梯形。

  小组活动,集体交流,说说做的理由和方法。

  (1)用小棒摆。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摆,要注意些什么?

  (2)在钉板上围一个梯形。说说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围成一个梯形?

  (3)在方格纸上画一个梯形。说说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4)用直尺和三角尺画一个梯形。

  3.总结特征

  谈话:根据你制作梯形的体会,说一说梯形有哪些特征?

  小组交流:比较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什么区别?

  (强调: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而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三、体验操作,构建知识

  1.引导:你能量出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吗?

  学生操作后交流。

  2.自学理解梯形各部分的名称:上底、下底、腰、高。

  3.提问:什么是等腰梯形?

  4.教学“试一试”

  指出:如果梯形的一条腰和梯形的底互相垂直,那么这条腰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梯形叫直角梯形。

  四、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巧辨梯形

  要求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进一步认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特征。

  2.巧摆梯形

  学生利用七巧板,寻找梯形。引导学生依次选2块、3块、4块……分别拼一拼,感受七巧板的奇妙。

  3.巧分梯形

  提问:看看有多少种不同的画法?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4.巧做梯形

  (1)引导学生先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一个梯形,再以这个梯形为样子,剪出另一个梯形;也可先画一个梯形,然后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一并剪下两个梯形。

  (2)让学生折一折,说说分别能拼成哪些图形?

  (3)让学生通过交流,明确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联系。

  五、引导总结,回味提炼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梯形的定义及各部分名称和认识特殊的梯形)

  2.对于今天所学的知识大家还有什么问题?

梯形的认识教案11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知道梯形的基本特征。

  2、能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重点:

  认识梯形,知道梯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

  能在各种图像中找到梯形。

  活动准备:

  课件,梯形若干,各种几何图形若干,画有各种图形的“小路”。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图片导入(出示PPT)

  (1)师: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住着一只小兔子,小兔子有一座漂亮的房子,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座房子是怎么样的。

  (2)师:房子是由很多几何图形组成的,请小朋友们说一说都有什么图形组成的。(梯形的屋顶、长方形的身子、圆形的窗户、长方形的大门、正方形的小门)

  2、辨别长方形和梯形

  师:请小朋友们把凳子底下的小盒子放到腿上。我说什么图形你就拿出什么图形,看谁拿的又快又准确。(长方形、梯形)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梯形

  (1)师:好,现在请你把梯形拿在手上,把其他图形放到盒子了,藏到凳子下面。

  (2)师:老师也拿出一个梯形,现在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这个梯形是怎么样的。

  (3)请小朋友们说一说,梯形和长方形比一比是怎么样的。(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长方形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左右两条边也是平平的。梯形和长方形一样都有四条边和四个角,梯形上下两边是平平的但是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斜的)

  (4)请小朋友将手中的梯形藏到凳子下面的盒子里。

  2、从各种图形中辨别梯形(出示PPT)

  (1)师:小兔子呀可爱护自己的房子了,他呀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种了一盆漂亮的花。还在草坪上立了一个爱护环境的牌子,优美的环境还吸引来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房子的周围还有没有梯形了。(花盆、牌子、蝴蝶的翅膀、屋顶)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检验找的正不正确。画面中一共有几个梯形(一共有5个梯形)

  3、梯形变变

  (1)师:现在有几个梯形,(有两个梯形)现在老师要给梯形变变魔术了,请你看仔细了(教师PPT中的梯形拉伸、压缩、旋转,让小朋友说一说还是不是梯形——是梯形)。它有四条边,四个角,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斜斜的,所以还是梯形。

  (2)师:现在请将凳子底下的梯形拿在手上,你给梯形也变变魔术。(教师和幼儿一起将梯形360度旋转,梯形还是梯形)

  (3)教师总结:不管梯形变大还是变小,正着放还是反着放,旋转多少圈,梯形还是梯形。

  4、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1)师:小兔子可喜欢几何图形了,他呀想在自己的家门口修一条几何图形的小路,我们来一起看一看他的设计图稿。图稿中都有什么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

  (2)师:小兔子说了,今天咱们只铺梯形的砖,你们愿意来帮助他吗?

  (3)师:请你将凳子底下的小盒子拿出来,你的盒子里也有各种各样的图形,可是今天小兔子交给咱们的任务是什么?——铺梯形。现在开始行动吧!

  三、结束部分

  1、检查任务

  (1)师:请三位小朋友上来检查一下咱们的任务完成的正不正确,有没有铺错的或是漏掉的。

  (2)老师指着每一个梯形和幼儿一起说一遍梯形。

  2、去郊游

  师:小路已经铺好了,你们想不想上去走一走呢?

  师:咱们走的时候每一脚都要踩到梯形上面,踩着梯形去郊游。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之前孩子们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为本次活动的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新课程标准指出:这一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等活动,发展孩子空间观念,使孩子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由于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较的抽象,因此设计各种有效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反复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征,从而实现将教育游戏化、生活化的原则。

  我将这个活动的目标制定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设计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梯形教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观察和讨论,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通过以幼儿冯韵为例,不断变换位置还是不是冯韵来引导幼儿感知梯形无论如何变化位置都还是梯形来训练幼儿的空间思维.最后通过操作游戏找一找梯形,找到后给梯形涂上漂亮的颜色;拿涂好颜色的梯形给通往小兔子家的路上铺梯形;最后再走一走铺上梯形的小路等多种方式来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不足的地方,那副大的挂图中的"房子"应该把比例再放大一些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教师的语态可以再温和亲切一些,再放开一点。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能够发挥幼儿参与性、操作性较高的课程,将观念性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

梯形的认识教案12

  活动目标:

  1、教幼儿认识梯形,正确说出其名称,知道梯形特征。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分析比较等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各种几何图形

  2、长方形、梯形纸各一张(人手一份),彩色纸条若干

  3、吹塑纸做的梯子,纸折的轮船

  4、画有各种几何图形的纸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大家学过许多几何图形,现在老师说儿歌,大家猜一猜它是什么图形,好不好?

  1、圆溜溜,胖乎乎,滚来滚来真可爱。

  2、三条边,三个角,站着像小山,样子真漂亮。

  3、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稳稳当当最像样。

  4、四条边,四个角,上下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一样长。

  师: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图形宝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图形,它和长方形很像,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出示梯形)大家看它像什么?(梯子),这是梯形宝宝,我们叫它梯形。(幼儿跟说)

  二、认识梯形

  1、现在大家一起数数,梯形有几条边?(4条边)梯形有几个角(4个角),对,梯形有4条边,4个角,长方形有4条边,4个角,那梯形和长方形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

  引导幼儿观察上下两条边的长短(师: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一样长,梯形的上下两条边长短一样吗?)小结:梯形上下两条边一条短,一条长。

  大家再看看梯形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怎么样?(一样长)

  师:它到底一样不一样,我们来做个实验。老师这儿有许多彩色纸条,咱们用它来量一量。先从上边这条边开头量,上边的边到下边的边是这么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从上边这条边的中间量,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从上边这条边的后面量,上下两条的距离是这样长,我们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好,现在我们把三条彩纸比一比,看看它们是不是一样长呢?(一样)这说明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是一样长,也就是上下两条边是平行的。(幼儿反复说)

  大家再看看梯形旁边两条边是怎样的?(斜斜的,像个小坡一样的)

  教师小结;梯形有4条边,4个角,上下两条边一条长,一条短,并且是平行的,旁边的边是斜的。其实梯形有好多种,今天咱们认识的是特殊梯形,等小朋友长大后再认识其它的梯形。

  2、幼儿动手操作,体验长方形和梯形的关系。

  师;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老师给每个人准备的长方形和梯形,大家把它们两个重叠在一起,折一折,变一变,看看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得到的结果。梯形两边比长方形多出两个三角形。请小朋友把多出的两个三角形折到后面,梯形变成了长方形。再把折到后面的三角形打开,长方形又变成梯形。

  3、今天我们认识的梯形宝宝真调皮可爱,喜欢翻跟头。瞧,它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它又翻呀翻,这样站立,是不是梯形。这样呢,这样呢,对,调皮的梯形宝宝,不管怎样站立,它都是梯形。

  三、幼儿操作,巩固对梯形的认识。

  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东西都是梯形,(出示梯子。轮船)梯子是不是梯形?(对,它每一个格子都是梯形)再看看轮船,船身是不是梯形?(对,它是一个倒立的梯形)

  小朋友的桌子上有许多漂亮的图片,选一张自己喜欢的,看看图片上哪部分是梯形,把它用好看的.颜色涂出来。

  四、作业展评

  请幼儿相互说说自己图片上画的什么?你涂的是那一部分?为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能通过幼儿的观察比较,从而得出梯形的基本特征。运用“梯形宝宝翻跟头”,变化不同的位置,增强幼儿方位感。用“涂”的方式使学会的梯形,在实际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应用,科学和艺术有机整合,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

  1、量梯形的上下两条边的距离时,教师应先让幼儿自己想办法该怎样量,再与同伴相互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这样效果会更佳。

  2、“涂”画的时候,个别幼儿的行为习惯较差,应加以纠正。

梯形的认识教案13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梯形的特征;二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它们的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垂直与平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而且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对学生理解、掌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着重要价值。学情分析学生在前一阶段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行线”与“垂线”的知识。学习这一单元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交流,完全能够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基本技能的提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难点: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讨论交流: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教材70页插图,让学生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从图中观察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画出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并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你知道的图形?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4、让学生用三角尺检验第三个和第四个图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概括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5、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

  然后归纳出这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

  1、认真观察插图,说说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

  2、再练习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各种四边形。

  有以下几种:

  3、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

  知道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前面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4、回忆如何检验两条直线是平行线,然后分小组合作检验这些图形,看他们的对边是否平行,并汇报检验结果。

  5、分小组讨论交流。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从而推断出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在学生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告诉学生第三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第四个图形是梯形。

  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四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

  给下面每条直线作两条垂线,看一看这两条垂线有什么关系。

  独立完成并讨论交流。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认识额哪两种平行四边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特殊的四边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叫做平行四边形;

  叫做梯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我主要让学生通过画四边形、贴四边形使学生认识所学的四边形。接着通过同桌合作画四边形、给四边形分类、交流分类的理由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所见过的四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并抽象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而后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加深理解这两种图形,并会用集合图表示。最后通过玩平行四边形木架,让学生认识到平行四边形易变的特性,来了解生活中平行四边形的应用。

  学生虽然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有了一些认识,其余的了解甚少,如有些学生能够画出梯形,但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的。如果课前能够事先准备好几个大一点的、并涂上颜色的四边形的话,这样学生的视觉感觉就会更清楚、明白些,认识效果可能会更好。在学生探究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学生自己能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行了,老师可再通过习题来验证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而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抓重点词、反复读,其目的是想让学生记住定义,其实效果并不理想,其实学生只有对知识理解了才能牢记概念。

梯形的认识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

  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 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梯形的认识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梯形的认识》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实验实验教材第八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第二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学习梯形的认识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新课标指出:这一学段的教学,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形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二、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了解梯形各部分名称;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特征,认识几种特殊的梯形及其属性;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比归纳、操作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

  2、过程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分类、比较、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

  3、情智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情趣,感受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理解梯形高的概念,会作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梯形的本质属性。

  四、教学方法

  本课设计理念为: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基于以上理念,教学中,我遵循“引导探究学习,促进主动发展”的教改思路,力求体现教学中的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原则及直观性原则。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采取“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适时运用CAI课件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五、说教学流程:

  对照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及学情实际,我尝试构建一种探索性数学课堂教学的纵向结构模式,主要分为:“初步认识梯形—→操作体验,了解特征—→操作探究,深化新知—→游戏活动,拓展新知—→交流评价,总结升华”五大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

  1、组织教学,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揭示:两组对边平行)2、引出画面(找出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四边形):请找出你看到的平面图形,并分为两类,说明分类依据。(同中求异: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3、揭示课题:梯形

  4、生活感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有一个面类似于梯形的物体?(PHOTOSTORY演示)

  引导观察比较,激发探索动机,培养发现意识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结合生活画面引入新课,并通过两次递进式分类比较(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直逼梯形的本质属性: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形成梯形特征认知的基础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经验,让学生体验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思维共振,培养发现能力

  二、操作体验,了解特征

  1、做梯形:你能做出一个梯形来吗?(学生用纸折、画、钉子板围等,给学生时间,然后汇报,展示结果。)

  2、说特征:刚才你们在做梯形的时候发现梯形有什么本质特征吗?(指名3-4人回答,小结板书: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3、比较异同:梯形与平行四边形比较,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先小组说,再指名2—3名学生回答)。

  4、说出梯形各部分梯形的名称。(引导自学课本第47页,教学梯形各部分名称指明:上底、下底、腰、高。)

  5、画一画,量一量:画出一个梯形,指出各部分名称并作高。

  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和讨论,从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认识等腰梯形。

  高的意义指的是两底间的距离;并明了两底间的垂线段(高)有无数条。更清晰的展示出梯形的主要特征,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既符合直观性原则,又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操作探究,深化新知

  活动一:利用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任选其一,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破坏一组平行线)

  板书:直角梯形

  活动二:利用三角形,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说明:创造一组平行线)

  活动三:利用一条类似于长方形纸条,沿直线剪一刀,变成一个梯形。

  (讨论交流、归纳小结:等腰梯形)

  说明: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是梯形的两种特殊形式。

  引导主体参与,预设活动进程,强化发现能力

  本环节,以小组合作、操作探究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转换,进一步加深了对梯形本质属性的理解,同时又认识了“直角梯形”及“等腰梯形”的独特属性。主要优点有:

  1、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符合新课程要求。

  2、由共性到异性,由表象感知到创造新知,体现阶段渐进性原则,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开放性动态学习进程,没有刻意区分梯形与各种图形的特征差异,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四、游戏活动,拓展新知

  1、找一找

  出示七巧板图,设疑:图中你能找出几个梯形?这个梯子最多能达到多高的高度?(见课件)

  2、拼一拼:

  ①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出一种你熟悉的图形。

  ②利用多种梯形图片,摆出一种最喜欢的图案。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思维层次,构建知识体系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新课程理念。

  2、教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新知、拓展思维、加深认识,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在拼摆中渗透转化思想,为梯形的面积推导作铺垫,构建新知学习的立体框架。

  五、交流评价,总结升华

  1、小结全课:

  谈谈你的收获及感想。

  2、集体评价:

  自评、互评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

  完善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升华发现能力

  ①通过人性化语言,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②引入互动评价方法,交流活动感受,形成自我反馈机制。

  六、课堂评价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比较为主线,以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原有经验,使学生主动学数学,探究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梯形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梯形的认识教案11-22

认识梯形教案02-04

《认识梯形》大班教案01-16

认识梯形的教案模板09-29

认识梯形中班教案反思02-26

认识梯形中班教学教案03-26

中班数学认识梯形教案12-01

梯形的认识教学教案设计10-07

《梯形的认识》教学教案(通用10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