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
单元总目标:
1、 从古今中外的优秀绘画作品中,体会到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劳动是许多画家经常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
不同时代的画家通过劳动题材所表现的主题是不一样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们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高低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2、 通过对表现劳动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单元课时:
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
活动安排:
观赏与描述:
* 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
* 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
* 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
分析与研究:
* 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
* 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
* 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
讨论与解释:
*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
*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
体验与评价:
*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
*你对“劳动创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
活动一
1、课题 劳动____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上)
2、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
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
5、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用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认真观察、思考问题。
(2)发展阶段
欣赏、评述《在激流中前进》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几名学生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在激流中前进》(油画)
作者:杜键,上海人,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时的毕业创作。
为此,作者曾先后到山西禹门口、陕西宁家川等黄河险急渡口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
作者以简练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凝重的色调表现了黄河船工们齐心协力在黄河的激流浊浪中奋力前进的惊险场景。
作者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刻画黄河船工在劳动中所表现的惊人力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主要表现在汹涌激荡的河水与般工们沉着稳定的姿态的对比,大面积奔腾而来的黄河浊浪和小船的强烈对比。
欣赏、评述《粮食》
展示图片,学生欣赏、讨论。
请同学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初步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粮食》(油画)
作者:(苏联)雅布隆斯卡娅,卫国战争后著名女油画家、基辅美术学院教授。
本作品是她青年时期时荣获国家奖的成名作,约4米宽的巨幅作品,表现了苏联集体农庄女庄员在丰收的打谷场上劳动的场面。
在夏日的明亮的阳光下,集体农庄女庄员们在堆积如山的金黄色麦粒的打谷场上,紧张而有秩序地劳动着。
女庄员们兴奋的笑脸和欢快而有节奏的动作,充分显示了经过战争洗礼后的苏联劳动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和崭新的生活风貌。
作品构图宏伟,形象生动,主题鲜明,内容和形式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欣赏、评述《牛耕》,写观后感受交流。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
分组讨论、写观后感。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的墓砖画)
这是从甘肃嘉峪关魏晋时期5号墓中出土的、原位于墓前室壁的一幅砖画。
我国自汉代以来,统治阶级厚葬之风俗盛行。
墓室中绘有大量的砖画。
这幅砖画与同一墓室的其他砖画的最大特点是,除了表现墓主生前宴欢、舞乐等享乐生活外,大部分是表现劳动人民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场面。
是墓主为了祈求死后永远有一批劳动群众供他们驱使奴役、但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状况。
这幅表现牛耕的砖画,画面十分单纯,但作者颇具匠心。
如两头牛有意画成一黑一白,以对比的手法突出画面的明快感。
再如,画扶犁者,只寥寥几笔,不仅生动地画出了扶犁者的形态,而且其缓步前行时的姿态极富运动感。
欣赏、评述《清明上河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自愿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清明上河图》(中国画)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作者:张择端,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县)人。
本作品是一幅生动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荣景象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著名之作。
全画内容大体分为三段,开头是画汴梁的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当时称“上河”,此河是当时国家的漕运枢纽,南北商业交通要道)及其两岸舟车运输、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等繁忙的活动场景;后段为巿区街道的繁华场面。
教材中所选的是中段也是描写最精彩的一段。
一艘满载着货物的大船,即将通过虹桥。
桥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时失去了控制,船工们一面急忙放下桅杆和帆,一面正紧张地控制着船头前进的方向,有的在指挥,有的在掷缆绳,以使大船安全地通过虹桥。
相映成趣的是,大船过桥的紧张又极具戏剧性的场面,吸引了桥上众多的行人。
他们都在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桥下发生的一切。
桥上桥下相互呼应,构成了一幅热烈、紧张而又极其生动的画面。
虽然画中人物都画得很小,仔细一一看去,个个都很生动,十分耐看,足见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十分仔细,描绘人物的举止形态具有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从而使这一段描绘成为整个《清明上河图》中最吸引人、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场景。
欣赏、评述《捣练图》
展示挂图,学生欣赏、讨论。
学生发言,根据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教师归纳总结:
《捣练图》(宋代摹本,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作者:张萱,盛唐著名人物画家,擅长画妇女。
现存的宋代摹本《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是他的代表作。
《捣练图》因描绘唐代妇女制“练”(一种丝织品)的劳动场面而得名。
全画共画了十二个人物,按制练的工序分成三组;右边一组描写四个妇女用木杵捣练,教材中所选的正是这一段。
中间一组描写两个妇女在理线,左边一组描写两个妇女把练拉直,另一个淘气的小孩在下面来回玩耍,在中间和左边两组人物之间有一小女孩蹲在地上,用团扇在扇炭盆。
十二个人物组织得疏密有致、动静适宜。
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制练的劳动过程。
作为一件艺术品,其重要的价值还在于作者描绘这一劳动场面的高超技巧。
这主要表现在由四个妇女组合而成的画面,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有独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态各不相同,既统一,又富有变化。
“丰颊肥体”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妇女的共同特征。
描画勾线工细又劲健,设色富丽而又匀净雅致,衣服的质感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充分显示了唐代的工笔人物画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课后拓展
(1)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欣赏、评述、交流,课后写自己的心得体会。
(2) 课余时间,多搜集优秀中外美术图片,通过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七年级上美术教案【2】
课型:设计。
应用
媒体使用:
知识储备点: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的贺卡也属于艺术品,掌握制作贺卡的方法。
能力培养点:
通过贺卡作品的欣赏、设计、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制作能力。
情感激发点:激发学生情感深处的柔情,学会爱、学会表达爱。
教学重点:贺卡的形式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贺卡的精工细作。
教学关键:制作过程中细节的表现。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1分钟)
1、教师准备教具:
真实贺卡、优秀制作作品
不同种类、不同内容的贺卡作品、PPT
2、学生准备学具:
纸板、铅笔、橡皮、刻刀、剪刀、格尺、圆规、图片、胶水等。
二、新课:(15分钟)
(一)贺卡:
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时互相赠送的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
(二)意义:
贺卡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的气氛。
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送给亲朋好友,那么,这小小的礼物则更能表现出我们的情感。
(三)贺卡的内容:
贺年卡、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
(四)贺卡的形式:
平面卡:单页卡(规则、不规则)
折页卡(二折、三折等,开窗式)
无论哪种形式的贺卡都可以设计成横式、竖式、心形、叶形
立体卡:
音乐卡:
吊卡:
(五)方法:
1、手工绘制
2、粘贴
3、喷绘
(六)注意细节
1、刻、折
2、绘、贴
3、喷、绘
(七)要求:
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
三、作业作品制作:(62分钟)
每人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参加我校第八届美术、贺卡作品展。
尽己所能,精巧设计、精工制作
四、小结:(2分钟)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人美课标版美术教案七年级上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